Paladin...大约 28 分钟

道法宗旨图衍义   经名:道法宗旨周衍义。元邓格慕图,元章希贤衍义。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道法宗旨图衍义序   养吾会三家为一家者,虽然道不可图,苟求其故,道非远人,是能亲礼,非揣钥闻钟以为日也。学者勉之。至大第二春,三十八代天师广微子书。   道言: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既无名,何以述之?苟求其故,虽万八千篇,未为过也。铁崖子伤大道之不行,悯流俗之傍见,纂集诸象,为《道法宗旨图》。噫,大哉其心也。龙虎刊行,观之若望洋焉。希贤不愧凡愚,尝有志於三家微言,为之卫义。后因探省,若杳冥中有所警者,得遂初志。且夫太古以来,真机未泄,虽有其象,然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苏子所谓: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是书,亦似者也。故达者,因似以识其真。昧者,执似以陷於伪。愿与同志,因似以识其真。明道之士,不必观也。若夫眼看空花,手捞水月,又非予之愿也。大德己亥至日,临川章希贤书于养吾堂。   道之广大,大且无边。道之精微,微且蕴妙。是以道之以法,法之以图,图之以景,景之以玄,玄之又玄,空妙贯一。养吾章君,以风月典刑之外,烟霞涉趣之间,取与自新,变化莫极。岂不以造化归之,功行畴着而尔然耶。今索叙言,尽取大藏一决,案赞明高道之妙。甲辰秋,空玄子谨书。   空玄子者,姓汪氏,讳万顷,字清伯,临川人也。生长巨室,出家为黄冠,号药山。与道山徐先生顺孙交游,遍走名山,归隐林下。或坐高松之上,或处小室之中,人密窥之,口中自语,人去则已。或求其文,横说坚说,千言立成。大德间,道山於龙兴樵舍万家坐化。玉筋下垂,先至大戊申十一月十四日示疾化去。其徒以其写真唤之,作颂却去,复活起坐,书曰:居药博施之,效高山仰企之神。先生之道如此。凌烟所记非真咄,道在吾身,一天风月,掷笔大笑复化去。至顺庚午秋,临川张霖叔云:佃仆入闽见之。邵武道中吁江蔡志夫亦云:瓢笠人来说见之武夷。嘉禾聂敬安云:龙虎见金陀头问之,云在武夷不久见之。故孟子谓: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即此道也。噫,非大丈夫孰能与於此哉。临川参学章希贤述。   道法宗旨图衍义卷上   铁崖邓桩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师亮衍义   元始祖劫图   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   衍义   《太上度人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道书云:一炁分为三炁,三炁各结一宫。龙汉之初,玄炁结而为玉清之宫。赤明之初,元炁结而为上清之宫。上皇之初,始炁结而为太清之宫。玉清统十二天,九圣居之。上清统十二天,九真居之。太清统十二天,九仙居之。三清所统三十六天,谓之大罗天。三十六天分居四极,每极九天。大罗之下,为大梵天。凡四,又为之四种民天。自大梵而上为大罗,大罗而上为三清,此诸天皆前劫修真。与道合真,聚则成形,散则成炁,合散自然,无有名貌,穷无尽劫,不复退堕。自大梵而下为无色界,无色界之下为色界,色界之下为欲界。欲界凡六天,色界凡十八天,无色界凡四天,是为三界二十八天。人积善功,得生欲界天,或为天主,或为天人,或为天众。欲界天人,犹有欲想,无欲想则升色界。色界天人,犹有色想,无色想则升无色界。无色界天人,犹有觉想,无觉想则升大梵天,而出三界之外矣。三界二十八天,分居四方,方各七天,谓之八圆,又谓之四梵小罗天也。凡夫有善行高功,得升三界天而止。天福尽而不增修,则有退堕,故各有寿量。六道中之天道,盖三界天也。三界天人,一念不真,自上仙降为下仙,下仙不能加功,则复还人趣,所谓退堕。   无尽居士张商英,撰《庐陵道藏记》。今玄妙观道藏是也。空洞之先,炁母混成,不妄为真,不二为精,不昧为觉,不测为神。孰清孰浊,孰凡孰圣,孰短孰修,孰魔孰正。轻极重生,上下乃形,下腾上降,水火传精,故有日月,昼夜司明。一二成主,三微成炁,三炁成候,三候成节。大明终始,五六循环。日从左运,辰以右合,周流六虚。故新相易,刚柔交发,三才奠体。杳冥太空,三清所都。莫知其先,强目曰元。莫知其初,强目曰始。莫知其大,强目曰太。莫知其顶,强目日上。高而无至,名之曰尊。寄而无我,主之曰君。能虚能盈,能一能万。化生诸天,成就世界。中有妙山,名曰玉京。四方既正,八方既分,三十二帝,分住宝城。斗箕角辑,井参奎璧,魁承罡建,五合造运。杪毫忽厘,与道同流。劫运悠旷,太少格塞。邪气失元,散入群生。因其九窍,发生情识。情流识蔽,宛转颠倒。因流起爱,蔽爱生憎。憎爱交攻,前伏后起。弃明趋昧,积昧为阴。结阴为幽,入幽为鬼。伸为人形,傍为异趣。啖食凌暴,更相强弱。性不得静,命不得延。黑炁惨霾,干犯霄极。三清化主,三天帝君,鉴观在下,一念慈悲。自然妙炁,络绎成文。灵风鼓奏,自成音声。至慈度厄,至仁好生。至正摧邪,至明破冥。上列宫曹,下设岳渎。众真分职,列仙分统。真机既漏,玉字乃出。火炼洞阳,笔着空青。玉检金版,符录咒诀。教授仙众,威制魔群。炼度魂魄,役召万灵。   混元化身之图   宋仁宗御赞曰:大哉至道,无为自然。劫终劫始,先地先天。含光默默,永劫绵绵。东训尼父,西现金仙。   百王取则,累圣攸传。众教之祖,玄之又玄。   《如如颜居士语录》赞曰:生从无始,代属周王。化身复现,释迦问礼,犹闻夫子,八十一天之教主,百千万劫之导师。   《太玄经》曰:太上老君,万亿化身,随方设教,应机立号,普济天人,朝朝降迹,代代帝师。希贤以《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同一道也。   《家语》曰: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聘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一问礼於老聪,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葛仙翕序《道德经》曰: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元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明教嵩禅师《镡津集》曰:夫老子所言者,大道也。故孔子於礼则曰:吾闻诸老聃。《礼运》曰:大道之行,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击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而《老子》 曰: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考其无思无为之理,阴阳变化之说,二书岂不皆然必以老氏为非,则《易》与《礼运》可燔矣。夫先儒之好辩者,孰与孟子。孟子之时,老子之书出已百有余年矣。而庄子复与孟子并世,如其可排,则孟氏已排之矣。岂待后世儒者辩之耶?司马氏谓:老子之道,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或不然,讥其先黄老而后六经,是亦不其意也。太史公之书,孔子即为之世家,老子即为之列传,此岂尊老氏之谓耶?盖以老氏之道,乃儒之本,所以先之者,正欲尊其本也。   《史记》曰:老子之道,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又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西汉书》 曰:道家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   了翕陈先生《罐史评》曰:汉武帝黜黄老而用儒术,兴大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号令文章焕焉。可述此用儒之效也。然天下多故,主心不静,专务改作,百姓厌苦。用好事之臣,以开三方海内虚耗,户口臧半,兵不戢而自焚,恩亏於父子之间。其发於命令者,未尝不本於仁义。而观其效,则不异於始皇者几希。当此之时,天下不一日无事,思慕文景不可复得。然则黄老之清静,亦何负於天下哉?吾儒之论,必日彼非此是,与其是孝武而非文景,孰若两取而兼其善哉。   昌黎韩文公愈《进士策问》曰:孔子亦有师,问礼於老聃。今之人不及孔子远矣,而且无师。然其不闻,有业不通而道德不成者何也?出文集第十四卷。   迭山谢氏曰:《道德经》者,能发明上天之心,於世道未尝无益。   雷霆互用图   上下往来,阴阳相应。   《金诰》曰:天地清浊,其质如卵,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与天地行而万物生成也。濂溪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晦庵朱子曰:阴以阳为质,阳以阴为质。水内明而外暗,火内暗而外明。横渠曰: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正此意也。   《真原》曰;阴阳升降在天地之内,比心肾交媾之法。《玉书》曰:阳负阴而上升,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於道,所以天长地久。   雷霆之图   为天之枢,其性善,其主生,其体阳,其象阴,故甲丙庚壬为阳雷。   为地之机,其性恶,其主杀,其体阴,其象阳,故乙辛丁癸为阴霆。   《庄子》曰:阴阳错行,天地大骇,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块。   《淮南子》曰:阴阳相剥,感而为雷,激而为霆。《金诰》曰:阴中伏阳,阳炁不降,击搏而生雷霆。横渠张子曰:阴炁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霆。阳炁伏於阴炁之内不得出,爆开而为雷也。   环溪昊氏《玑衡内篇》曰:荐雷为震,固也。而雷何以有声?盖下四爻离象也,互离之上则坎也。火入水中则激烈有声,以物之小者推之。火锻金石,使之透彻,持以入水,其声尚奋,况坎离之大炁乎?浑天之象包於地,日东升西没,明入地中,而天一生水则水在地中。越宿复升于东,明出地上也。日出扶桑,实腾于海,故晓日清润。及其没也,其声震厉如雷。故崦磁之图击金鼓以杂之,否则稚耄骇惧。此火入水而有声之验也。故知水火之怒气,激而成雷,而况坎为雨,离为电,复相因乎。   《子朱子》曰:雷虽是炁,但有炁便有形。如螮蝀,本只薄雨为日所照成影,然亦有形,能吸水吸酒。   《尔雅》曰:疾雷为霆。   宿曜玄机之图   希贤曰:天道左旋,日月五星顺行於四七之间,为天之经纬。所以起灭四时,生成万物,皆因梵炁之功,为天地常行之道。《度人经》云:周回十方,旋斗历箕,回度五常是也。   《混元三清经》云:阳精之炁为日,阴精之炁为月,日月之余炁,散为星辰,分布二十八宿。   《黄帝素问太始天元玉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先。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炁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亨。   雷霆三关图   祝为天关 诀为人关 罡为地关   《黄庭玉经》曰:口为天关精神机,手为人关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扉。   希贤曰:孟子谓:所过者化所存者神。道书云:身虽死,阳神存。   吕洞宾《尸解复现诗》云:昔曾锦水留遗蜕,又到蓬莱别姓名。   斗柄周天之图   希贤曰:天以斗为机,经历十二辰之上,顺五星於四七之间,而化生万物也。若斗柄不运,纬候参差,则吉凶生於爻象,符火失於晨昏,星辰错乱,日月差殊,四季不调,万物不产。故曰:乾坤日月本不运,皆因斗柄旋其机。故斗之正二三月,运寅卯辰之位,生育万物也。四五六月,运巳午未之位,长养万物也。七八九月,运申酉戌之位,成熟万物也。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运亥子丑之位,收藏万物也。斗柄周天,岁功成矣。大哉,无为之化也。经云: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故天机运於阴阳,人机成於大道。斗柄之机,不可不察也。   邵康节云:天浑浑於上而不测也,故观斗数占天也。斗之所建,天之行也。魁建子,杓建寅,为昼是也。   杨子云《太元经》曰:斗之南,左行而右旋。   四象归真图   希贤曰:经云: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则是穷人.欲灭天理,皆心之所动也。《庄子》曰:嗜欲深者天机浅,故圣人无为。缄舌气,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四象合和,归於虚元寂然不动之中,真我也。颜子如愚,达么面壁,夫子默识一贯,老子抱一守朴。《孟子》曰:养心莫善於寡欲。道言:常能遣其欲而心静。《四十二章经》佛言;远离嗜欲,心意清静,同一境界也。   《庄子》曰:天机不张,五官乃备。   《中庸》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荀子》曰:目不欲景其色,耳不欲蓦其声,口不欲綦其味,鼻不欲綦其臭。又曰:心居中虚,以治五官,是之谓天君。   注曰:五官者,耳目鼻口形也。《度人经》云:神风静默,山海藏云。天无浮翳,四炁朗清。   混一三才图   《金碧古文龙虎上经》曰:鸡子为形容,参合应三才。又曰:径寸之珠,混合三才。   《文中子》曰:止荡荡仓苍之谓也天者,统元黑焉,非止荡荡仓之谓也。地者,统元形焉,非正山川丘陵之谓也。人者,统元识焉,非止图首方足之谓也   《列子》曰:元炁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之气为人。   五雷揽簇图   希贤曰:五气朝元,一尘不染,能清能静,是曰无漏。肝为东魂之木,肺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肾是北精之水,脾主中宫之土。是以圣人,眼不视而魂归於肝,耳不闻精在於肾,舌不声而神在於心,鼻不香而魄在於肺,四肢不动而意在於脾。故曰:攒簇五雷,《玉枢》曰:东方风雷在肝宫,南方火雷在心宫,西方山雷在肺宫,北方水雷在肾宫,中央土雷在脾宫。斩除五漏。寂然不动,为道之体。感而遂通,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雷霆吞啖图   希贤曰:天动地静,天圆地方。动者必圆,静者必方。圆则变通,方则凝定。方如车,圆如轮,轮转则车呜,内运则外应。是以雷霆之妙,在於坐运也。   《黄庭内景玉经》曰:外方内圆神在中。   《文中子》曰:圆者动,方者静,其见天地之心乎。   《孙子》曰:圆则动,方则止。   道法占示旨图衍义卷上竟   道法宗旨图衍义卷下   铁崖邓柟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师亮衍义   法行先天大道之图   昏昏默默。杳杳冥冥。   《广成子》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汝精,可以长生。   《元始生天得道经》曰:心目内观,真气所有。清静光明,虚白晃曜。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隐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将用自己元神之图   不似我,不似尔。不似神,不似鬼。   《礼记》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悟真篇》曰:恍惚裹相逢,杳冥中出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   虚静天师曰:六根清静,方寸澄彻。久而行之,可以坐役鬼神,呼召风雨,岂可忽哉。如如居士赞之曰:六根方寸绝尘埃,久久行之一念灰。不是凿池专待月,池成明月自然来。   康节邵子曰:人积善而阳多,鬼益畏之。积恶而阴多,鬼弗畏之。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   《中庸》曰:鬼神之为德也,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杨子《法言》曰:心神恍惚,经纬万方。   五雷胎息图   侍宸王真人胎息诗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如归命於胎中。绵绵不息神自通,烟升云降雨蒙蒙。   七元三老即此功,我身不西亦不东。但当终归莫今穷,常教体内生微风。   世人见一不识一,一回存想一迥空。   希贤曰:此诗唐刘文诗集中有之,铁崖邓子误以为侍宸之诗。按《唐书》云:刘文,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不能俛仰贵人,常穿破衣。归齐鲁,不知所终。盖又亦有道者,故能知此。世传仙去云。   《太上中黄真经》:内含胎仙道自成,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   雷霆一窍图   抱朴子云:玄牝一窍,非心贤鼻口、肝肺、谷道、膀胱、泥丸。   知此一窍,则冬至药物,火候沐浴,脱胎结体,皆在此矣。   此窍雷霆之窍,得之则雷霆之枢机不必外求也。至人用此,所以冲举。   希贤曰:○佛仙修行径路,大道不二法门。 坎为命宗,阴中有阳,真空交妙有也。妙有为体,真空为用焉。 离为性宗,阳中有阴,妙有交真空也。真空为体,妙有为用焉。佛中有命脉,道中有性源。性命交参,空有摄无。老子即释迦,释迦即老子。生於空劫之先,为性命之祖。自后语言一立,各成异教。故偏於命者,必落空亡。偏於性者,必堕阴向。致使大道殊途,异端竞起,而不能究竟於性命本源矣。吾夫子曰:穷理尽性,乃至於命。是以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性之与命,不可须臾离也。   玉溪真人曰:前真有云:只明真性不修丹,万劫应知变化难。不明真性只究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既到此处,不妨进步。如道光禅师欲访张紫阳,却遇石杏林,始得玄宗一家,二妙了了,遂作《复命篇》行于世矣。昔有僧问智门,如何是般若体?门云:蚌含秋月。如何般若用?门云:兔子怀胎。后雪窦有颂云:一片虚凝绝猬情,人天从此见空生。蚌含玄兔深深意,曾与禅家作战争。   寒山诗曰: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寒山诗曰: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   毗陵禅师《复命篇》曰:余幼年学道,,所亲无非理性之士,若禅宗之上乘,一悟直超佛地。如其习漏未尽,则尚循於生死。至於坐脱立亡,投胎夺舍,未见一朝而长往。常思仲尼穷理尽性以至於命,释氏不生不灭,老氏升腾飞举,由是圣人之意,不可一途而取之。仆之得遇至人口诀曰:大道之祖,不出一炁而成变化。仆一闻不疑,依法行之,果跻圣位。   颖滨苏氏曰;命者,性之妙也。性犹可言,至於命则不可言矣。《易》曰: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圣人之学道,必始於穷理,中於尽性,终於复命矣。   晦庵朱子读道书,作:岩谷秉贞操,所慕在玄虚。清夜眠斋宇,终朝观道书,形忘气自冲,性达理不余。於道虽未已,庶超名迹拘,至乐在襟怀,山水非所娱,寄语狂驰子,营营竟焉如。又诵经,作:坐厌尘累积,脱洒味幽玄。静披笈中素,流咏东华篇。朝昏一俯仰,岁月如奔川。世纷未云遣,仗此息诸缘。又久雨斋居诵经,作: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释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幽,禽呜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晏如。   右三诗,并见晦庵《朱文公大全文集》。先生扶纲常,益世教,则指为异端,至於穷理尽性则非矣。夫三圣之道,体同而用殊。夫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释氏无二无尽,老氏无思无为,同一理也。先生之诗,殊途而同归,是故天下无二道。知我罪我,其唯先也生之诗乎。   横纵雷霆九宫图令   希夷陈先生《龙图》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希贤曰:雷霆九官,乃纵横十五之数。伏羲氏观河图而画卦,即其数也。震三兑七,中宫五十五数也。艮八坤二,中宫五十五数也。乾六巽四,中宫五十五数也。坎一离九,中宫五十五数也。纵横妙用,皆成十五,乃得阴阳之备数。故《乾凿》云:老阳之策九,老阴之策六,九六亦十五之数。雷字亦十五画而成之,故曰阴阳击搏之谓雷。   戊癸玄化之图   甲庚为之 丙为之 壬为之 卯为之 子为之 惟戈癸   希贤曰:东方甲木属震,震为春为雷,生化万物也。西方庚金属兑,为秋为霆,肃杀万物也。故雷霆司号令之权,春生秋杀终,始万物者也。《易》曰:天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矣。丙属离,离为火,火旺於丙午,故为雷火之会。离中虚,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经云:恍惚裹相逢,杳冥中出变,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壬隶乾,乾乃雷   之所,伏而为雷之局也。《玉枢雷书》曰:伏乾出巽,体元工是也。卯为震,木震为雷,生於亥,旺於卯,卯为雷之门,雷至卯月方有声。《月令》曰:仲春之月,雷乃发声是也。子为十一月之支,冬至在焉。为地雷复卦 ,上坤下震,一阳初生於五阴之下,阳炁尚微,故闭肩安静以养阳也。《易》曰:先王於至日,闭关是也。戊癸化火者,非五行书所谓也。坎乃天一真精之水,坎中有戊有癸而化生真火。虚中为雷火之司,总御四序,控制五行,是雷霆之主也。   《庄子》曰:有雷有霆,水中有火是也。   雷霆运用之图   运雷之法,人咸知其握固掩耳矣。不知所以握固掩耳为何?   要得一点雷霆之根,腾腾运动,得其门户而出风雨,雷电自此而发,非假乎嘘呵。   印闪可合先天大道之用。即此运审,与父母朱生前无以异也。岂宜以寻常平易之说而忽之。   杨子《法言》曰:圣人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   康节邵子曰:吹啧嘘呵,呼风雨云雾,雷言相类也。又曰:云行雨施,电开雷震,亦各从其类也。   《内经素问》曰:风炁通於肝,雷炁通於心,雨炁通於肾。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炁上为云,天炁下为雨。雨出地炁,云出天炁。   五子归庚图   无上元君得九五之道,而帝雷霆九五之道者,自北而东,目子而已,皆阳道也。   所以统天,荣枯万物,起灭四时,五雷君得三五之道,亦无殊於九五,皆雷霆道也。   希贤曰:五子归庚者,一三五七九,皆阳数也,合而为二十有五,故《易》曰天数二十有五。夫五子归庚,所以为万物之主宰。东方自壬子而归庚,乃九数也。北方丙子归庚,五数也。南方戊子归庚,三数也。西方甲子归庚,七数也。中央庚子归庚,一数也。得天数之正焉,乃雷霆之道也。   大衍之数图   雷霆得天地之中炁,故号五雷。道书云: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还归本生数,三家相见结婴儿。既成圣胎,即五雷君也。   一三五七九,阳奇数也《易》曰天二四六八十,阴偶数也,地数三十是焉。天地之数,总成五十有五,阴阳之数备矣。太衍之数五十者,去五为五行之本。其用四十有九者,又去一以象太极不动之义。   刘牧《钩隐》曰:一与五合而为六,二与五合而为七,三与五合而为八,四与五合而为九,五与五合而为十。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即五五也。   杨雄《太玄》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守。   陈希夷曰: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挂一而不用之义。学者徒知一为太极不动之义,而不知义实落处也。何则一者,数之本宗也。凡物之理,无宗本则乱,有宗本则不当用,用则复乱矣。且如输之运,而中则止。如辂之行而大者,复如网之有纲,而纲则提之。如器之有柄,而柄则执之。如元首之在上,而手足为之举。如大将居中,而士卒为之役。如君无为,而臣有为。如贤者尊,而能者使是知。凡得一者,宗也,本也,主也。皆有不动之理一,苟动焉,其余则错乱也。   伊川程子曰:大衍之数五十。数始於一备於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则为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不动,故损一以为用。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也。变化言功,鬼神言用。   《京房易》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炁。   郑康成曰:天地之数,以五行炁通。凡五行臧五,大衍又减一,故用四十九。五行炁通者,盖谓十日、十二律、二十八宿者,五行之炁通焉。为五   十五,减五之数为大衍,又减一为四十九。其说本於《乾凿度》,与京房为一说,而五行炁通,其说尤善。   《关氏易》曰:张彝问曰:凡衍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今云五十,又去其一,何谓也?关子曰:蓍不止法天地而已,必五行运於中焉。   赵蕤曰:其用四十有九,大衍不穷。其数去一者,所以示其不穷也。   五行颠倒图   五行不顺生 虎向水中行 五行颠倒术 龙从火裹出   紫阳张真人曰:五行逆兮,丹体常灵。   侍宸王真人曰:连环迭运理相生,颠倒无过是五行。会得个中颠倒意,青天白日起雷霆。逆者,颠倒五行,和合四象,采混元未判之炁,夺龙虎始媾之精,入于黄房,产成至宝,可谓无质生质,身外生身,暨乎功德满就,而证上仙焉。顺者,人之大伦,分精气以成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有身则有患,烦恼从此起也。   《悟真篇》曰:能将日用颠倒求,大地尘砂尽为宝。   雷霆玄化之图   雷 阴阳击搏,法而为雷。   电 阴阳凝流,激而为电   风 阴弱阳盛,起而为风   云 阴弱阳盛,起而为风。   雪 阴盛阳弱,聚而为云。   雨 阴阳升降,蒸而为雨。   霜 阴否阳溃,飞而为霜。   露 阳泰阴散,布而微露。   雾 升降不能,化而为雾。   雹 阴阳不畅,结而为雹。   霓 淫水为霓。   魃 淫火为魃。   雷霆体用歌   天地虚中一窍常,才分动静曰阴阳。   杀生开阖并颠倒,斗柄常轮定纪纲。   激搏雷声从地发,凝流电曜激金光。   风飘弱盛随时起,盛弱成云聚短长。   升降熏蒸霖雨下,舒和瑞雪降银堂。   飞霜否溃连天白,泰散阳阴露四方。   升降不能化为雾,结阴不畅雹非阳。   淫水为蜺火为魑,调畅融和万物彰。   静默神风天炁朗,欲升不降反真常。   狂风骤雨阴阳舞,冬暖如炎夏伏凉。   久雨长晴洪水泛,轰雷十月夏飞霜。   自身造化通天地,不识枢机谩度量。   《灵宝毕法》曰:地炁上腾,升而为云,散而为雨。天炁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霜,雨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云为霞。阴中伏阳,阳炁不降,击搏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阳炁不凝,坚固而生雹霰。阴阳不合,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龙变而为虹。   康节邵子曰:阳得阴而为雨,阴得阳而为风,刚得柔而为云,柔得刚而为雷。无阴则不能为雨,无阳则不能为雷。雨柔也,而属阴,阴不能独立,故待阳而后兴。雷刚也,属阳,阳不能自用,必待阴而后发也。   《天地神交论》曰:积阴,阴过则露为霜,而雨为雪。积阳,阳过则雾为烟,而云为霞。阴中伏阳,而生雷霆。阳中伏阴,坚固而生雹子、霰。阴阳不正,乱交而变虹。   《庄子》曰: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为无作,作则万号窍怒。   希夷曰:震得乾初爻,故雷自天之下而发,观兑画则知雨自地出。又曰:天炁下为雨。又曰:坎,乾也,水也,气也。坎井是也。兑,坤水也,形也,今雨是也。一阳陷二阴为坎,坎之气潜行於万物之中,为受命之根本。故曰:润物者,莫润乎水。   横渠张子曰:阳炁正升,忽遇阴炁,则相持而下为雨。盖阳炁轻,阴炁重,故阳黑为阴炁压坠而下也。阴炁正升,忽遇阳炁,则助之飞腾,而上为云也。阴炁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炁伏於阴黑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阳在外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阴炁凝结於内,阳炁欲入而不得,故旋绕於其外不已,而为风至,吹散阴炁,尽乃已也。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随霾。戾气飞雹之类,曀霾黄雾之属,皆阴阳邪恶不正之炁,所以雹水秽浊或青黑色。   晦庵朱子曰:雪花所以六出者,只是霰子被猛风拍开成棱瓣也。又曰: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自然之数。又曰:龙水物也,其出而与阳炁交蒸,故能成雨。但寻常雨,自是阴阳炁蒸郁而成,非必能龙为之。只是下炁上升,未能为雨。必是上炁蔽盖,无发泄处,方能成雨。   环溪吴氏曰:随风为巽,固也。而风何以有炁?盖下四爻,坎象也。五体之上,则离也。水入火中,则相鼓而有气。以物之小者推之,勺水以熄火,则火奋而气腾。况坎离之大气乎?火之喜也,其声微,其气烈。而瀑流激湍之傍,其声□灊则气凄冷,积微成着则水火之为风也。信矣。温风生於丙丁之月,而飓风生於海露,是不独雷怒而有声,彼万窍怒号,惟风亦然。蕴极而蛰,蛰久而泄则为雷。常泄则不极,不极则为风。凡物之怒者,永有非水使之者也。   道法宗旨图衍义卷下竟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ruguoaaa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