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法

Paladin...大约 111 分钟子藏兵家刘基

百战奇法

计战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①

汉末,刘先主在新野,三往求计于诸葛亮。亮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览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后果如其计。

谋战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①

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觞②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③。公曰:“寡人之樽进客。”范昭已饮,晏子彻④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⑤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⑥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⑦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闻之]曰:“不越樽俎⑧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注释」

①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而获得胜利。

②觞:古代盛酒器。这里作动词,以酒招待。

③樽酌:樽,盛酒器,酒杯;酌,斟酒、饮酒的意思。

④彻:通“撤”。

⑤太师:同“大师”。这里指古代乐官之长。

⑥成周之乐:周天子所享用的乐曲。

⑦瞑臣:瞑,瞎子。春秋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而目盲,善辨声乐。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自谦之意,未必也是盲人。

⑧樽俎:盛酒肉的器具。樽以盛酒,俎以置肉。这里代指筵席。

间战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①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②

周将韦叔裕,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者,遥通书疏③。故齐动静,朝廷皆知之。齐相斛律光,字明月,贤而有勇,孝宽深忌之。参军曲严颇知卜筮④,谓孝宽曰:“来年东朝⑤必大相杀戮。”孝宽因令严作谣歌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⑥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推自隤,槲树不扶自竖。”⑦令谍人多赍此文,遗之于邺⑧。祖孝徵与光有隙,既闻更润色之,明月卒以此诛。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大举兵,遂灭齐。

「注释」

①觇,窥看,引申谓侦察。

②无所不用间也:语出《孙子兵法。用间篇》。意思是,无时无处不可使用间谍。间,间谍。

③书疏:即“书翰”,书札之类;这里指书面情报。

④卜筮:古时一种占卜的迷信活动,以龟甲占卜吉凶的称“卜”,以蓍草占卜吉凶的称“筮”。

⑤东朝:指北齐。因北齐位于北周之东,故称东朝。

⑥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计十斗)为一斛,影射斛律光之“斛”;明月,即斛律光的字;长安,即北周的都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斛律光要当皇帝,并将归顺北周。

⑦高山不推自隤,槲木不扶自立:语见《周书。韦孝宽传》。高山,喻指北齐高氏政权;隤,坠落,崩溃;槲木,槲与“斛”同音,喻指斛律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北齐高氏统治即将垮台,斛律光就要取而代之。

⑧邺:北齐都城,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

选战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①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道不通,乃堑山堙谷②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刚、鲜卑庭,东陷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辎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注释」

①兵无选锋曰北: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意思是,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而遭到失败的,就叫作“北”。选锋:由精选的士卒组成的先锋部队。北,败北。

②堑山堙谷:挖山填谷。堑,挖掘。堙,填充,堵塞。

步战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①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方。法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②

《五代史》:晋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契丹每刍牧③于营、平之间,陷新州,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李嗣源闻之,约李存审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因跃马奋挝,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发万弩齐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塞路。将至幽州,契丹列阵待之。存审命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④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存审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注释」

①拒马枪:古代作战中使用的一种能移动的障碍物,系以木头做成人字横架,将枪头穿在横木上,使枪尖向外,设于要害处,主要用以防御骑兵突击,故名拒马枪。

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语出《六韬。犬韬。战步第六十》。意思是,步兵与车骑兵作战,必须凭据丘陵、险要地形列阵,如无险要可资利用,就令我士卒制作行马、木蒺藜作为屏障阻挡进攻之敌。行马、蒺藜,古代作战中使用的防御工具。

③刍牧:割草放牧④羸兵:老弱残兵。羸,瘦,弱。

骑战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①

《五代史》:唐庄宗救赵,与梁军相拒于柏乡五里,营于野河北。晋兵少,梁将王景仁所将兵虽多,而精锐者亦少。晋军望之色动。周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耳。”退而告之[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庄宗曰:“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今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知我众寡,则计无所施矣。”德威曰:“不然,赵人皆能城守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怒老将。不速战者,非怯也。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②矣。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庄宗遽起曰:“吾方思之尔。”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德威乃与俱见。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军鄗邑。德威乃遣骑三百扣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鄗南,两军皆阵。梁军横亘六、七里。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赍粮糗③;纵其能赍,有不暇食,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至申时,梁军中尘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注释」

①易地则用骑:语出《通典。兵十二》引李靖语。意思是,在平坦开阔地域作战,就要使用骑兵部队。易地,平坦开阔地域。

②无类:犹言无遗类,谓无幸存者。

③糗:炒熟的米麦等食物,即干粮。

舟战

凡与敌战于江湖之间,必有舟楫,须居上风、上流。上风者,顺风,用火以焚之;上流者,随势,使战舰以冲之,则战无不胜。法曰:“欲战者,无迎水流。”①

春秋,吴子伐楚。楚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遂战,吴师败绩。

「注释」

①欲战者,无迎水流: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要与敌人水上交战,就不要逆流迎敌。

车战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①。

晋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如何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限〕腰开弩三十六钧②,立标拣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虏树机能③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金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木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

「注释」

①广地则用军车: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地广则用鹿角车营”。意思是,在开阔地域作战,就要使用战车部队。

②钧:中国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一钧为三十斤。

③树机能:羌族的一个部落首领。下文的猝跋韩、且万能、没骨能等皆为羌族的部落首领。

信战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①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②。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④,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注释」

①信则不欺:语出《六韬。龙韬。论将第十九》。意思是,为将帅者应当具备诚信而不欺诈的思想品格。

②十二更下,在者八万: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留守阵地的只有八万人。

③幡兵:幡,同“旛”,旌旗;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

④得原失信:得到原国而失掉信义。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春秋时,晋文公率兵围攻原国,预定三天攻下,但届期未克,晋文公即下令退兵。这时,有侦察人员从围城中出,向晋文公报告说:“原人准备投降了。”军吏也建议不要撤兵。晋文公说:“信,国家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于是,退兵三十里,而原国也归降了。

教战

凡欲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①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②

战国时,魏将吴起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

「注释」

①备谙:万全(或全面)熟悉(或熟记)。

②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意思是,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

众战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①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元相拒。元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元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石军拒张蚝,小退。元、琰仍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注释」

①用众进止: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意思是,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

寡战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法曰:“用少者务隘。”①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渡河②,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③,军于许原西。西魏遣将宇文泰拒之。泰至渭南,集诸州兵,未会。诸将以众寡不敌,请且待欢更西以观之。泰曰:“欢若至咸阳,人皆转搔扰。今其新至,可击之。”即造浮桥于渭南,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齐军④六十余里。高欢率兵来会。候骑告齐兵至,泰召诸将议。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⑤于葭芦之中,闻鼓声而起。日晡⑥,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于谨等以大军与之合战,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遂大破之。

「注释」

①用少者务隘:语出《吴子。应变第五》。意思是,使用小部队对敌作战时,务必选择险隘的地形条件。

②河:古代黄河的专称。南北朝以前,称“河”或“河水”,隋唐以后称“黄河”。

③洛:洛水④齐军:高欢之子高洋后代东魏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追尊高欢为神武帝。故这里又将高欢率领的东魏军称为齐军。

⑤偃戈:伏兵,埋伏。

⑥日晡:即午后申时,亦即十五至十七时。

爱战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①

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②,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注释」

①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语出《孙子兵法。地形篇》:“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意思是,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自己的爱子,士卒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

②旋踵:旋转脚跟,引申为转身后退之意。

威战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①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②,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③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④,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⑤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⑥,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⑦、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⑧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⑨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

「注释」

①威克厥爱允济:语出《尚书。胤政篇》。厥爱,偏爱放任。允济,就能成功。意思是,威严的军纪克服了和个人偏爱,作战就能取得胜利。

②庶孽:即庶子,旧时指妾所生之子。

③立表下漏:谓立标竿以测日影,设漏壶以记时间。表,古代测日影时所立的标竿;漏,古代记时用的漏壶。

④不佞:不才,自谦之词。

⑤援桴鼓:拿起鼓槌敲鼓。桴,鼓槌。

⑥车之左驸、马之左骖:车左面的夹车木、左面驾车的马。

⑦次舍:即宿营。次,古代行军停驻一地谓之“次”。

⑧拊循:安抚,抚慰。拊,同“抚”。

⑨最比:尤其照顾到。最,尤其,极为;比,及,到。

赏战

凡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卒争先登;白刃始合,士卒争先赴者,必诱之以重赏,则敌无不克焉。法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①

汉末大将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丽②之物,则悉以赏有功者。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故能每战必胜。

「注释」

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语出《三略。上略》。意思是,重赏激励之下,必有勇士涌现。

②靡丽:华丽贵重。

罚战

凡战,使士卒遇敌敢进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惩之以重刑,故可以取胜也。法曰:“罚不迁列。”①

隋大将杨素,御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每将对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者不下十数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阵,先令三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者。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

「注释」

①罚不迁列:语出《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意思是,惩罚罪过要就地执行,绝不迁延姑息。迁列,改变行列,改变地方。

主战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为吾兵安,士卒顾家,当集人聚谷,保城备险,绝其粮道。彼挑战不得,转输不至,候其困敝击之,必胜。法曰:“自战其地为散地。”①

《晋书》:后魏武帝,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城,前军大败绩。德又欲攻之,别驾韩[讠卓]进曰:“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德曰:“何故?”[讠卓]曰:“魏垂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深入近畿②,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无备,三不宜动。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沟高垒,以佚待劳。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则士卒多毙,师老衅生,起而图之,可以捷也。”德曰:“[讠卓]别驾之言,真良、平③策也。”

「注释」

①自战其地为散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散地,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由于官兵思乡恋土,易于逃散,故孙子称此种地区为散地。

②近畿:京都附近地区。

③良、平:指汉张良、陈平。

客战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深入,则为主者不能胜也。谓客在重地①,主在散地②故耳。法曰:“深入则专。”③

汉韩信、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聚兵井陉口,众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韩信涉西河,虏魏豹,擒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④,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能斗,退不能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两将之头可悬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则,必为所擒。”成安君自以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果被杀。

「注释」

①重地:《孙子兵法》所使用的军事术语。指深入敌境,背后有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

②散地:据《孙子兵法。九地篇》称:“主军”乃是“自战其地”,而“自战其地为散地”。

③深入则专: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深入敌国腹心地区作战,将士就会专心致志地去杀敌。

④樵苏后爨:打柴烧饭。樵苏,打柴割草;爨,烧火煮饭。

强战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①

战国赵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谓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控弦者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注释」

①能而示之不能: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能够战而伪装成不能战。

弱战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法曰:“强弱,形也。”①

后汉,羌胡反,寇武都,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行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注释」

①强弱,形也: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兵力的强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伪装的。

骄战

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词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①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②,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凌轹③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无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下见至尊④,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⑤。若用之,当今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⑥,以律行师⑦,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⑧。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⑨。”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⑩。闻徐晃等步骑驻旌⑾,窥望麾葆⑿。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⒀,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注释」

①卑而骄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于卑视我方的敌人,要设法使其更加骄纵麻痹。

②远下:指吕蒙称病离陆口而东下回建业。

③凌轹:亦作“陵轹”。意为倾轧,欺压。这里亦可作“盛气凌人”解。

④至尊:皇帝的代称。这里系指孙权。

⑤无复是过:意思是,没有再能超过陆逊的。是,代指陆逊。

⑥观衅而动: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会闻于师,观衅而动。”这里借指关羽乘隙北伐而擒魏将于禁之事。衅:缝隙、破绽。

⑦以律行师:用法制来治军打仗。语出《周易。师卦》初六爻辞“师出以律。”

⑧共奖王纲:奖,奖助,辅助;王纲,朝廷之法度,这里指东汉朝廷。谓共扶汉室之意。

⑨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引颈仰慕你光照尘世的业绩,渴望接受你对我的良好教诲。

⑩蔑以尚之:蔑,无;尚,超过。句意是没有超过你关羽的。

⑾驻旌:驻扎军队。旌,旗帜,代指军队。

⑿麾葆:即古代将帅指挥军队作战的旗帜。这里代指关羽。

⒀忝所不堪:忝,有愧于,羞于,自谦之词。句意为有愧于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

交战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词厚赂结之,以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①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损失,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淝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遣使结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注释」

①犄:牵制。

②衢地则合交: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衢地,指多国接壤的地区。意思是,在多国接壤的地区作战,要展开外交活动以结交盟友为己援。

形战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①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郭图、淳十琼、颜良攻曹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率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说操曰:“今兵少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河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战。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白马之围。

「注释」

①形人而我无形: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使敌人显现真形而我真形隐蔽不露。

势战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①

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兵甲,耀威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之。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居其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虏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抚绥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能尽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②,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注释」

①因势破之:语出《三略。上略》。意思是,要利用有利态势击破敌人。

②乐毅藉济西一战:事见《史记。乐毅列传》: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打齐国,于济西大败齐军,并乘胜追击,攻占了齐都临淄。

昼战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①

春秋晋侯伐齐,齐侯登山以望晋师。晋人使[司马]斥②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③,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遂逃归。

「注释」

①昼战多旌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意思是,白昼作战须多设旗帜。

②斥:侦察,探测。

③必旆而疏陈之:旆,大旗;陈,同“阵”。此句意思是,(山泽险要地方,尽管部队不到达),也一定树立大旗而稀疏地布设假目标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夜战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①

春秋越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二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御之。越为中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注释」

①夜战多火鼓: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火鼓,即火光和鼓声。

备战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火攻。若此设备,有胜而无败。法曰:“有备不败。”①

三国魏大军南征吴,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军在前,与敌夹水相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敌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诸将皆警。夜半,敌果遣十部[伏]来烧营,宠掩击破之。

「注释」

①有备不败: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预先有充分准备,就不会失败。

粮战

凡与敌垒相对持,两兵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饷道,可分遣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①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车运谷],使军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②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大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

「注释」

①军无粮食则亡: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意思是,军队没有粮食,就要失败灭亡。

②衔枚:枚,一种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在颈上的一种装具。古时行军,为奇袭敌人成功,常令士卒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惊动敌人。

导战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①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②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虏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将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数十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军得以无饥渴。

「注释」

①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又见同书《九地篇》)意思是,作战中不使用向导的,就不能获得地利之助。乡导,即向导(乡通“向”)。

②比岁:每年,连年。

知战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①

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②,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精锐骑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斫树下,期曰:“暮见举火即万弩俱发。”涓果夜至,立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注释」

①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之遥也可以同敌人交战。

②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以急行军奔赶一百里去同敌人争利的,其前军主将就有遭到损折的危险;以急行军奔赶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利的,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赶到。蹶,损折。此局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但因词句有变化,故含义与孙子原文不尽相同。《孙子兵法》原文是:“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斥战

凡行兵之法,斥堠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②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③,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④。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⑤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狭中,亡虏。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堠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垒,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注释」

①斥堠:亦作“斥候”。意为侦察,候望;亦指侦察人员。

②以虞待不虞者胜: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以有准备的军队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虞,准备、防范。

③隃度:在远处估计。隃,通“遥”,遥远;度,推测,估计。

④图上方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

⑤三校: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汉武帝时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每校兵数不等,少者七百人,多者一千二百人。统带一校的军官称校尉。三校,这里也可理解为三支部队。

泽战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①,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②,都中高③四下为圆营,四面受敌。一则防水潦④之厄,一则备四周之寇。法曰:“历沛圮,坚环龟。”⑤

唐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诏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军次单于界北⑥,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曰:“吏士安堵,不可扰。”不听,徙之。比夜,风雨雷霆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莫不骇叹,因问何以知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毋问我所由知也。”

「注释」

①沮泽、圮毁之地:沮泽,即沼泽之地,圮毁,即被水冲毁的坍塌之地。

②环龟:四周低中间高的形似龟背之地。

③都中高:居于四周低中间高之地。

④水潦:水淹。

⑤历沛圮,坚环龟: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历沛历圮,兼舍环龟”。沛,有水草的低洼地。意思是,部队经过沼泽低洼地或被水冲毁的坍塌地时,要选择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形宿营。

⑥军次单于界北,军队进入突厥境内单于都护府北界。次,停留,驻扎。单于,这里指单于都护府。

争战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①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魏将司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攻西围,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攻东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败。

「注释」

①争地勿攻: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争地则无攻。”意思是,遇到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我方应先行占据。如国已为敌先期占领了,就不要去强攻它。

地战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①

晋安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②,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③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④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人岘,自贻窘逼。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注释」

①天时不如地利: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又见于《尉缭子。战威第四》。意思是,天候气象虽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条件有利。

②大岘:即大岘山,位于今山东临朐东南。此山险峻路狭,其上有穆陵关,向称“齐南天险”。

③芟除:铲除,除掉。芟,除草为芟。

④五州:南燕分其地为幽、并、青、徐、兖五州。

山战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于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①

战国秦伐韩,[军于阏与]。韩求救于赵,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否?”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曰:“可救否?”乐乘对如颇言。又召赵奢问,奢曰:“道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救之。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有一人谏,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入谏,赵奢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教。”历曰:“请受刑。”奢曰:“须后令②至邯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曰:“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其围。

「注释」

①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语出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意思是,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攻居高临下之敌。

②须后令:待后令。须,待。“后令”是对前令“有以军事谏者死”而言。

谷战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法曰:“绝山依谷。”①

后汉将马援为陇西太守,三狼羌②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③数十万户亡出塞外,诸种万余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败焉。

「注释」

①绝山依谷: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沿着山地行进,依傍溪谷设阵。绝,横渡,穿越;依,依傍,凭借。

②三狼羌:汉代时羌族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武都郡(今甘肃武都地区),故又称武都羌。

③豪帅:古时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攻战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①

三国魏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野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经日,水必向尽②,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③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④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注释」

①可胜者,攻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意思是,敌人有可能被我战胜的时候,就要果断进攻。

②若淹留经日,水必向尽:若停留数日,上涨的江水必然退尽。经日,数日。

③不移时:不用多长时间。

④侵晨:天刚亮。

守战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①

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以周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率兵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②,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③,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悉平。

「注释」

①知不可胜,则守:语出《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者,守也。”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力量尚未达道足以立即战胜敌人的时侯,就要采取防御作战以消耗和疲惫敌人。

②守便宜:坚守不出的战略有利。

③东南陬:东南角。陬,意同隅,角落。

先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则胜。法曰:“先人有夺人之心。”①

春秋,宋襄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②。司马子鱼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请急击之。”公弗许。既济未成列,子鱼复请。公复未之许。及成列而战,宋师败绩。

「注释」

①先人有夺人之心: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意思是,先发制人可摧毁敌人士气。

②未既济,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后战

凡战,若敌人行阵整而且锐,未可与战,宜坚壁待之,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无有不胜。法曰:“后于人以待其衰。”①

唐武德中,太宗围王世充于东都,窦建德悉众来救。太宗守武牢以拒之。建德阵汜水东,弥亘数里,诸将皆有惧色。太宗将数骑登高以观之,谓诸将曰:“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渡险而嚣,是军无政令;逼城而阵者,有轻我之心也。我按兵不动,待彼气衰,阵久卒饥,必将自退,退而击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阵,自辰至午时,卒饥倦,皆列坐,又争饮水。太宗令宇文士及率三百骑,经贼阵之西,驰而南,戒曰:“贼若不动,正宜退归;如觉其动,宜率东出。”士及才过,贼众果动。太宗曰:“可击矣。”乃命骑将建旗列阵,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东,以掩贼背。建德遽率其阵,却止东原,未及整列,太宗轻骑击之,所向披靡。程咬金等众骑缠幡而入,直突出贼阵后,齐张旗帜,表里俱奋,贼众大溃,生擒建德。

「注释」

①后于人以待其衰: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意思是,后发制人要等到敌人士气衰落时再行攻击。奇战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法曰:“敌虚,则我必为奇。”①

三国魏景元四年,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指授节度,使邓艾与蜀将姜维相缀连②;雍州刺史诸葛绪邀③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泓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诣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退还。欣等蹑⑤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⑥截维,较⑦一日不及。维遂东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去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难,粮运将匮,频至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遣其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胜。”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请降,遂灭蜀。

「注释」

①敌虚,则我必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中。意思是,发现敌人有虚弱之点,我就采用出奇制胜战法袭击它。

②缀连:连结,这里指保持接触以吸引对方。

③邀:拦击,截击。

④诣:迂回。

⑤蹑:追。

⑥趣:急速,赶快。

⑦较:晚。

正战

凡与敌战,若道路不能通,粮饷不能进,推计①不能诱,利害不能惑,须用正兵。正兵者,拣士卒,利器械,明赏罚,信号令,且战且前,则胜矣。法曰:“非正兵,安能致远?”②

宋檀道济为高祖北伐前锋,至洛阳,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戮以为京观③。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王师以正为律,何必杀人?”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众。

「注释」

①推计:行以计谋。

②非正兵,安能致远: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若非正兵,安能致远。”意思是,如果不使用大部队实施正面进攻,怎么能进行远程作战。

③京观:亦称“京丘”。古代战争,胜利者为炫耀其武功,常常将敌尸收集一起封土作高冢,称为“京观”。

虚战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法曰:“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①

三国蜀将诸葛亮在阳平道,魏延诸将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余守城。魏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与延军错道,径前,当亮军六十里,候②还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懿军垂至,恐与己相逼,欲赴延军,相去又远,势不能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命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门,扫地却洒。懿尝谓亮持重,而复见以弱势,疑其有伏兵。于是,率众北趋山。明日食时,亮与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还白,如亮言。懿后知之,深以为恨。

「注释」

①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敌人无法同我交战,是由于我采取示形之法而改变其进攻方向的缘故。乖,违背,背离。这里之改变或调动。之,往,去。

②侯:侦察。这里指侦察人员。

实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势实,我当严兵以备之,则敌人必不轻动。法曰:“实而备之。”①

三国蜀先主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屯江陵。是岁,羽留兵屯公安、南郡,以备吴,而率兵攻魏将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等救仁。秋,大雨,汉水泛滥,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庞德被诛。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支党,羽威震华夏。

「注释」

①实而备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力量充实雄厚的敌人,要严加防备。

轻战

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人所败矣。法曰:“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①

春秋晋文公与楚战,知楚将子玉刚忿褊急,文公遂执其使者宛春以挠之。子玉怒,遂乘晋军,楚军大败。

「注释」

①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语出《吴子。论将第四》。意思是,有勇无谋的将领必定会轻率与敌交战,轻率与敌交战而不考虑有利与否是不可取的。轻合,轻率与敌交战。

重战

凡与敌战,须务持重,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也。若此,则必不陷于死地①。法曰:“不动如山。”②

春秋晋将栾书伐楚,将战,楚晨压晋军而阵,军吏患之。裨将范匄趋进③,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④。[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 [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吾持重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全胜。”[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更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

「注释」

①死地:危亡之境地。其义与《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讲之“死地”(即“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不尽相同。

②不动如山: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屯兵防守要像山岳那样稳固。

③趋进:小步急行而进。

④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填塞水井,夷平锅灶,在军营中摆开阵势,拉宽行阵间战道的距离,以利出战击刺。行首,即行道,战道。

利战

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利而诱之。”①

春秋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注释」

①利而诱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于贪婪好利的敌人,就用小利引诱之。

害战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来。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①

唐时,朔方军总管沙吁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②悉兵西击突骑施③,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贼虏]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堠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注释」

①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使敌人不能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由于我制造困难妨害它的结果。

②默啜:亦作“墨啜”。东突厥可汗,亦即阿波干可汗,名环。自唐武后至玄宗间,屡扰边境,四出扩张,拓地万余里,有兵四十万,成为颉利可汗之后最强盛的时代。

③突骑施: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后时逐渐强大,建政权于碎叶川(位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之楚河流域),统治地区至伊丽水(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安战

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我深沟高垒,安守勿应,以待其敝。若彼以事挠我求战,亦不可动。法曰:“安则静。”①

三国蜀将诸葛亮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率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朝廷以亮率军远入,利在急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懿弟孚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持兵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经日,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食甚众。懿审其必死,曰:“天才奇才也!”辛毗以为尚未可知。懿曰:“军家所重,军书密计、兵马粮食,今皆弃之,岂有人损五脏而可以生乎?宜急追之。”关中多蒺藜,懿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著屐,然后马步俱进。追到赤岸,乃知亮已死。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注释」

①安则静:语出《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实施坚守防御的部队,应像木石置于平地那样静止不动。

危战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法曰:“兵士甚陷,则不惧。”①

后汉将吴汉讨公孙述,进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须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不听,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为营,作浮桥,使别将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大惊,责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率兵还广都。”诏书未到,述果遣其将谢丰、袁吉将众十余万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围之。汉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将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今至城下,而与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御之。若能同心协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立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哺,遂大败之,斩谢丰、袁吉。于是,率兵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闻,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于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郭中。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阵刺述,杀之。旦日城降,斩述首传送洛阳。蜀遂平。

「注释」

①兵士甚陷,则不惧: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士兵身陷危险境地就不再恐惧了。死战

凡敌人强盛,吾士卒疑惑,未肯用命,须置之死地①,告令三军,示不获已。杀牛燔车,以享战士,烧弃粮食,填夷井灶,焚舟破釜,绝去其生虑,则必胜。法曰:“必死则生。”②

秦将章邯已破楚将项梁军,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兵败皆走入巨鹿城。章邯令王离⑤、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裨将,救赵。诸别将皆属焉。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余日不进,遣其子宋襄相齐,自送之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曰:“今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诸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宋义,即其帐中,斩之,下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王阴令羽诛之。”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叛乱。”即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襄,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楚怀王,因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焉。项羽以杀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率二万众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兵渡河,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兵击秦军,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大破秦军。

「注释」

①死地: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意思是,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叫做“死地”。

②必死则生: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抱定必死决心奋战的,就能获得胜利而生存。

生战

凡与敌战,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兵已设,要当割弃性命而战,则胜。若为将临阵畏怯,欲要生,反为所杀。法曰:“幸生则死。”①

春秋时,楚子伐郑,晋师救之,与战于敖、鄗之间。晋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欲败而先济,故将士懈,卒不可胜。

「注释」

①幸生则死: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在对敌作战中,如果存有侥幸偷生的思想,就回畏敌怯战,反被敌所杀。

饥战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琪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琪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琪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琪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琪,琪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琪军,琪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琪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琪不能制。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军队出国作战所需粮草给养依靠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充足了。

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②。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用自己的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之敌。

②捍蔽:保障,屏蔽。

劳战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军队就疲劳被动。趋战,快速急进而奔赴战场仓促应战。

佚战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①,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②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③,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注释」

①放佚:放纵不受约束。这里作放松警惕或放松戒备。

②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

③荆:古代楚国之别称。

④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兵活动。投石,投掷石弹。超距,跳跃障碍。

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意思是,打了胜仗要像没打胜仗一样保持高度戒备。

败战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

晋末,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乂,率众自函谷入屯河南。惠帝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②,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③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乂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

「注释」

①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出了。

②乘舆:古代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③利钝: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进战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①

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②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③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注释」

①见可则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意思是,发现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时就迅速发动进攻。

②行人,使者的通称。

③斥候:侦察,侯望。亦指侦察人员。

退战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②于兴势。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②次:驻扎,进驻。挑战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

十六国,姚襄据黄落,苻生遣将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而归。]

「注释」

①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进而上当。

致战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①

后汉建武五年,光武诏耿弇,悉收集降附,结部曲②,置将吏,弇帅骑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将兵而东。张步闻之,使其将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遂空壁亡去。费邑分兵遣其弟费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③,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则分兵守巨里,自帅精锐上冈阪④,乘高合战,大破之,斩邑。既而取首级以示巨里,城中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悉收其积聚,纵兵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注释」

①致人而不致于人: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作战中要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致,招致。引申为调动。

②部曲:古代军队编制。

③阴缓生口,令得亡归:暗中放出一些俘虏,故意让他们逃走。

④冈阪:冈,山脊。阪,山坡。这里可作“山顶”或“制高点”解。

远战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缻、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①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豹]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

①远而示之近: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远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近处攻击的样子。

近战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远处攻击的样子。

水战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楚]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遂平齐。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意思是,乘敌军渡河一半列阵未定时,就可乘隙攻击它。

火战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儁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②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注释」

①行火必有因:语出《孙子兵法。火攻篇》。意思是,对敌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行,实行,进行。因,原因,引申为条件。

②束苣:即用苇秆扎成的火把。

缓战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②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③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④,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⑤,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注释」

①距堙:古代在攻城作战中环城而堆筑的土山,以为窥察敌人城内情况或登城之用。

②羁縻:犹言束缚,牵制;这里可作“围困”解。

③其徐如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军队行动舒缓从容时,就像树林一样森严。徐,舒缓从容。

④十围五攻: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⑤戮力:努力,尽力。

速战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①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②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注释」

①兵贵拙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兵闻拙速。”意思是,用兵可贵的是,宁肯指挥苯拙但求速胜。

②促:通“趋”,急速之意。

整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①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次于辽水。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以距帝②。]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三战皆捷。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注释」

①无邀正正之旗: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不要拦截旗帜整齐,队伍严整之敌。邀,拦击,截击。正正,队伍整齐有序。

②距帝:距,通拒,意为抵抗。帝,指司马懿。懿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乱战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整,十卒喧哗,宜急出兵以击之,则利。法曰:“乱而取之。”①

唐段志玄从刘文静拒屈突通于潼关,文静为通将桑显和所败,军营已溃,志玄率二十骑赴之,击杀数十人而还;还为流矢中足,虑众心动,忍而不言,更入贼阵者再三。显和军乱,大军因而复振,击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与诸将追而擒之。]

「注释」①乱而取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乘敌人混乱不堪时,我就乘机攻取它。分战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①;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②

梁将陈霸先、王僧辩讨侯景,军于张公洲。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③,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辩从之,以劲弩当其前,轻锐蹂其后,大阵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走。

「注释」

①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上。意思是,我方兵力五倍于敌时,则分兵以三份兵力为正兵,以二份兵力为奇兵。

②分不分为縻军: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意思是,应当分散使用兵力时而不分散兵力,就成了自我束缚的军队。縻军,自我束缚的军队。

③石头:即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

合战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①

开元时,吐善入寇,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②,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③,吐蕃大败。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意思是,应当集中使用兵力时而不集中兵力,就成了自我孤立的军队。

②辟易:避退,惊退。

③翼而击之:分兵左右两翼合击敌人。

怒战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①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马武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武]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

「注释」

①杀敌者,怒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要使部队奋勇杀敌,就要激励士卒同仇敌忾。

气战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①

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刿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是以败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①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意思是,如我军士气饱满旺盛就力立即投入战斗,而一旦士气低落不振就迅速避敌退走。实,充足,饱满。夺,丧失,失去。

逐战

凡追奔逐北①,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②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③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④[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注释」

①凡追奔逐北:追击败逃的敌人。奔,逃亡。北,败走。

②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凡从奔勿息”。意思是,凡追击溃逃之敌,不要怠惰停顿下来。但敌人中途停止不走时,就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

③径薄:一直逼近。径,直接,一直。薄,逼近,靠近。

④权道:临机应变之法。

归战

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粮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法曰:“归师勿遏。”①

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围张绣于穰。刘表遣兵救之,绣欲安众守险,以绝军后。操军不得进,前后受敌,夜乃凿险[为地道]伪遁,伏兵以待。绣悉兵来追,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败之。谓荀彧曰:“虏遏我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注释」

①归师勿遏: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退归本国的敌人,不要轻率拦击。

不战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①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难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注释」

①不战在我: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夫不战者,在我。”意思是,不与敌决战是因为我方尚未具备决胜的条件。

必战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①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②。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③。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④,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建、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

「注释」

①“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

②不当稍计役费: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

③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指西汉末年王莽军与绿林起义军的昆阳之战。王军将领王邑率军四十二万往救宛城,但却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之,结果在绿林军内外夹击之下,几乎全军覆没。

④淹月:滞留一月或经历一月。

避战

凡战,若敌强我弱,敌初来气锐,且当避之,伺其疲敝而击之,则胜。法曰:“避其锐气,击其情归。”①

汉灵帝中平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之。是以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曰:“[不可。兵法曰]:‘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卓由是有惭色。

「注释」

①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等到敌人气衰退归之时再打击它。

围战

凡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①

汉末,曹操围壶关,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钝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也]。”操从仁言,乃拔其城。

「注释」

①围师必缺: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围师必阙”。阙,通缺。句意是,包围敌人时要留有缺口。声战

凡战,所谓声者,张虚声也。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法曰:“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①

后汉建武五年,耿弇与张步相拒,步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淄,相去四十余里。弇进兵画中,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虽大而易攻,乃敕诸将会,俟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日夜为备。至期,弇敕诸将夜半皆蓐食②,会明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备守;临淄出其不意,至必惊扰,攻之则一日可拔。拔临淄则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③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帅兵奔还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④,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果将兵亡去。

「注释」

①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善于进攻作战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

②蓐食:饱食。蓐,厚。

③卒:同“猝”。意为突然、急促。引申为马上、立即。

④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这里指后勤供应。

和战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①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嶢关,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②,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怠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注释」

①无约而请和者,谋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其中必有诈谋。”约,困屈。

②屠、贾子:即屠夫、商人子弟。

受战

凡战,若敌众我寡,暴①来围我,须相察众寡虚实之形,不可轻易遁去,恐为尾击。当圆阵外向,受敌之围,虽有缺处,我自塞之,以坚士卒心。四面奋击,必获其利。法曰:“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②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欢讨并州刺史尔朱兆。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邺。尔朱光自长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阳,仲远自东郡,同会于邺,众二十万,挟洹水而军。欢出顿③紫陌,马不满二千,步不满三万,[众寡不敌]。乃于韩陵为圆阵,连牛驴以塞归路。[于是]将士皆为死志,选精锐步骑从中出,四面击之,大破兆等。

「注释」

①暴:猝然,突然。

②敌若众,则相众而受敌: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意思是,敌人如果兵力众多,就要在查明敌情后而准备在可能被包围的情况下迎战敌人。

③出顿:进驻。顿,住宿,驻屯。

降战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堠,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①,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法曰:“受降如受敌。”②

后汉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于宛,降之。[绣]既而悔恨复叛,袭击曹操军,杀曹操长子昂、[弟子安民],操中流矢,师还舞阴。绣将骑来[抄],操击破之。绣奔穰,与刘表合。操谓诸将曰:“吾降绣,失在不便取[其]质③,以致如此。[吾知所以败]。诸将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类。”

「注释」

①偏裨:偏将、裨将,皆为副将。

②受降如受敌:语出《旧唐书。裴行俭传》。意思是,接收前来投降的敌人,要像迎战前来进攻的敌人那样警惕谨慎。

③质,人质。

天战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非孤虚向背也①。乃君暗政乱,兵骄民困,放逐贤人,诛杀无辜,旱蝗冰雹,敌国有此,举兵攻之,无有不胜。法曰:“顺天时而制征讨。”②

东齐后主纬隆化元年,擢用邪佞,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宰制天下,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参预机权。各领亲党,升擢非次,官由财进,狱以赂成,乱政害人,使旱蝗、水潦、寇盗并起;又猜嫌诸王,皆无罪受损,丞相斛律光及弟荆山公羡,并无罪受诛。渐见伏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周武帝乘此一举而灭之。

「注释」

①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在天时,非孤虚向背也:大凡要出动军队,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百姓,必须选在天时条件对我有利的时机,而不是依靠占卜推算出兵日时的吉凶。天时,这里是指敌国因天灾人祸而造成的为我所乘的时机。孤虚,是古代一种占卜推算日时的迷信,即以天干为日,地支为辰,日辰不全为孤虚,又称“空亡”。如占卜时得孤虚日,则认为不吉利,主事将不成。

②顺天时而制征讨:语出《贞观政要。畋猎第三十八》:“顺天道以杀伐”。意思是,顺应天时而出兵攻战(就能制胜)。

人战

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①。行军之际,或枭②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③

唐武德六年,辅公祏反,诏赵郡王李孝恭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祏授首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李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

「注释」

①凡战,所谓人者,推人士而破妖祥也:大凡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的问题。推人士,推举堪当任事的人,这里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妖祥,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

②枭:鸟名。亦作“鸮”,俗称猫头鹰。旧传枭食其母,故常以喻恶人或不祥之兆。

③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部队才能至死不会逃跑。

难战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如遇危险之地,不可舍众而自全,不可临难而苟免,护卫周旋,同其生死。如此,则三军之士岂忘己哉?法曰:“见危难,毋忘其众。”①

魏曹操征孙权还,[使]张辽、乐进、李典将七千余人屯合肥。操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书,题其函曰:“敌至乃发。”俄而,权帅众围合肥,乃发此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勿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胜负之机,在此一举,诸君何疑?”李典意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战。平旦,辽披甲出战,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击突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以,走登高[冢]。权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兵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解,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呼号曰:“将军岂舍我耶?”辽复还入围,拔出余众,权军无敢当者。自旦至日中,吴人夺气,辽[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悦服。权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辽率诸将追击,几复获权。

「注释」

①见危难,毋忘其众:语出《司马法。定爵第三》。意思是,将帅面临危难之境地,不可只顾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队不管。

易战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敌若屯备数处,必有强弱众寡。我可远其强而攻其弱,避其众而击其寡,则无不胜。法曰:“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①

《北史》:周武帝[将]伐齐之河阳,[谋及臣下],宇文弱[进策]曰:“[今之用兵,须择其地]。河阳冲要,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如臣所见],彼汾之曲,戍小山平,攻之易拔。”武帝不纳,师竟无功。[建德五年,大举伐齐,卒用弱计。后终于平齐。]

「注释」

①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战胜那容易战胜的敌人。

离战

凡与敌战,可密候邻国君臣交接有隙,乃遣谍者以间之。彼若猜贰,我以精兵乘之,必得所欲。法曰:“亲而离之。”①

战国周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将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师伐齐,破之,湣王出奔于莒。燕军闻齐王在莒,合兵攻之。楚将淖齿将兵救齐,因为齐相。[齿]欲与燕将分齐地,乃执湣王数其罪而诛之。[齐军]复坚守莒城、即墨以拒燕兵,数年不下。乐毅并围之,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田单为将军。顷之,[燕]昭王薨,惠王立,为太子时与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乃使骑劫代毅。毅遂奔赵,燕将士由是不和。单乃诈以卒为神师而出之,列火牛阵大破燕军,复齐七十余城,迎襄王自莒入临淄。

「注释」

①亲而离之: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对内部亲密团结的敌人,要用离间计去破坏他们。

饵战

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饵兵勿食。”①

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遣兵攻白马,操击破之,斩其将颜良。遂解白马之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渡河追之,军至延津南。操勒兵驻营南坡下,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谓饵兵,如之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曰:“可上马。”操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注释」

①饵兵勿食: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疑战

凡与敌对垒,我欲袭敌,须丛聚草木,多张旗帜,以为人屯,使敌备东,而我击其西,则必胜。或我欲退,伪为虚阵,设留而退,敌必不敢追我。法曰:“众草多障者,疑也。”①

《北史》:周武帝东讨,以宇文宪为前锋,守雀鼠谷。帝亲临围晋州,[齐主闻晋州]被围,亦自来援。时陈王纯屯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椿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宪]密谓椿曰:“兵者,诡道。汝今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②,示有处所。[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时齐主分兵[万人]向千里径,又遣众出汾水关,自帅大军与椿对。椿告齐兵急,宪自往救之。会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齐人果以柏庵为帐幕③之备,遂不敢进。翌日始悟。

「注释」

①众草多障者,疑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在丛草中多置障碍物,是为迷惑敌人而设下的疑阵。

②庵:小草屋。

③帐幕:帐篷,营帐。

穷战

凡战,如我众敌寡,彼必畏我军势,不战而遁,切勿追之,盖物极则反也。宜整兵缓追,则胜。法曰:“穷寇勿迫。”①

汉赵充国讨先零羌。充国兵至羌虏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辎重,渡湟水。道隘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②。”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死战。”诸校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余皆奔溃。

「注释」

①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对于困迫危殆且准备拚死一战的敌人,不可以追迫太急。穷寇“陷于绝境之敌。

②逐利行迟:追逐敌人利于行动迅速,现在行动太迟缓了。

风战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若遇风逆,出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法曰:“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①

《五代史》:晋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等,与契丹战于阳城,为虏所困,而军中无水,穿井辄崩;又东北风大起,虏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军士皆愤怒大呼曰:“都招讨何以用兵,令士卒枉死?”诸将请战,杜重威曰:“俟风少缓,徐观可否。”[马步都监]李守贞曰:“风沙之内,彼众我寡,莫测多少,但力战者胜,此风力助我也。”即呼曰:“诸军齐击贼!”[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召诸将问计,或曰:“虏得风势,宜待风回[与战]。”彦泽亦以为然。[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谓曰:“今军饥渴已甚,待风回,吾属为虏矣!且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急击之。此诡道也。”[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乃[以]精骑击之,逐北二十余里,契丹主[乘]奚②车走十余里,追兵击之,得一橐驼③乘之遁去。晋军乃[退保]定[州]。

「注释」

①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语出《吴子。治兵第三》。意思是,在风天作战,如果风向敌方吹去,就要呼噪乘势进攻敌人;如果风向己方吹来,就要坚守阵地以防敌袭击。

②奚:古族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分布于饶乐水(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的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生。唐代,其首领李大酺被封为饶乐郡王。五代时归附契丹。

③橐驼:即骆驼。

雪战

凡与敌人相攻,若雨雪不止,觇敌不备,可潜兵击之,其势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①

唐遣唐邓节度使李愬讨吴元济。先是愬遣将将千余骑巡逻,遇贼将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士良无惧色,遂命解其缚,士良请尽死以报其德,愬置为捉生将。士良言于愬曰:“吴秀琳据文城栅,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进者,有陈光洽为之主谋也。然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擒之,则秀琳自降矣。”铁文及光洽被执,秀琳果降。愬延秀琳问计,秀琳答曰:“将军必欲破贼,非得李祏不可。”祏,贼健将也,有勇略,守兴桥栅,每战常轻官军。时祏率众割麦于野,愬遣史用诚以壮士三百伏林中,用诚擒之以归。将士争请杀之,愬独待以客礼,时复与语,诸将不悦。愬力不能独完,乃械祏送之京师,先密表曰:“若杀祏,则无成功。”诏以祏还愬,愬见祏大喜,署为兵马使,令佩刀出入帐中,始定破蔡之计。令祏以突将②三千为前锋,李忠义副之;愬与监军将三千为中军;李进诚以三千殿为后军,令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敕士少休,令士卒食干糗③,整羁靮④、鞍铠、弓刃。时大雪,旗旆折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人人自谓必死。诸校请所之,想曰:“入蔡州取吴元济。”众皆失色,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计。”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盛。分轻兵断贼朗山之援;又断洄曲及诸道桥梁。行七十里至悬瓠城。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初,蔡人拒命,官军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为备。祏等坎城先登,众从之,杀守门者,而留击柝⑤者,纳其众城中。鸡鸣雪止,遂执元济,监送京师,而淮西悉平。

「注释」

①攻其所不戒: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进攻敌人要乘其疏于戒备之时。

②突将:冲锋陷阵的骠悍将卒,或指敢死队。

③糗:炒熟的米麦粉,即干粮。

④羁靮:马笼头和马缰绳。

⑤柝:古时巡夜用的报更木梆。

养战

凡与敌战,若我军曾经挫衄①,须审察士卒之气,气盛而激励再战;气衰则且养锐,待其可用而使之。法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②

秦始皇问李信曰:“吾欲取荆,度用几何人?”对曰:“不过二十万人。”及问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将二十万人伐荆。翦因不用,遂谢病归频阳。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之。[信又攻鄢郢,破之],乃引兵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不顿舍③,大败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信奔还。王怒,自至频阳见王翦,强起之。对曰:“老臣[罢病]悖乱④,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从之。翦遂将兵,王送至灞上。荆人闻之,悉兵以御翦。翦坚壁不战,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与士卒同甘苦。久之,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可用矣。”荆人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翦追击大破之。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翦乘胜略定城邑。

「注释」

①衄:损伤、挫败。

②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注意休整部队,不使其过于疲劳;保持旺盛士气,积蓄部队战斗力。谨,注意,注重。并,合并,聚合。

③顿舍:停留休息。

④罢病悖乱:体弱多病,昏乱不明。罢,通“疲”,软弱无力。悖乱,惑乱,不清醒。

畏战

凡与敌战,军中有畏怯者,鼓之不进,未闻金先退,须择而杀之,以戒其众。若三军之士,人人皆惧,则不可加诛戮,重壮①军威。须假之以颜色,示以不畏,说以利害,喻以不死,则众心自安。法曰:“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②

《南史》:陈武帝讨王僧辩,先召文帝与谋。时僧辩婿杜龛据吴兴,兵甚众,武帝密令文帝速还长城,立栅备之。龛遣将杜泰乘虚掩至,将士相视失色,帝言谈自若,部分③益明,于是众心乃定。

「注释」

①壮:通“戕”,挫伤,伤害。

②执戮禁畏,太畏则勿杀戮,示之以颜色,告之以所生: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意思是,在对敌作战中要用杀戮的办法来制止畏敌怯战的行为,但当全军普遍存在畏敌怯战情绪时,就不能单靠杀戮的办法了;将帅应向部队展现自己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告诉他们以敢战而求得生存之策。颜色,这里指将帅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

③部分:部署,安排。

书战

凡与敌对垒,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恐言语不一,众心疑惑。法曰:“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①

蜀将关羽屯江陵,吴以吕蒙代鲁肃屯陆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与羽厚结好。后蒙袭收公安、南郡,而蜀将[士仁、糜芳]皆降于蒙。蒙入据城,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令军卒不得干历②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与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废法,乃泣而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③,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与衣粮。羽还,在道路,每使人相问,蒙则厚遇之,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问,咸贺家门无恙,相待过于平时,故羽士卒无斗志。会权又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降,羽被杀。

「注释」

①信问通,则心有所恐;亲戚往来,则心有所恋”:出处不详。意思是,与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卒畏敌怯战心理;与亲戚往来,容易导致士卒恋亲思乡而滋生厌战情绪。信问,音信,这里指士卒与家人通信联系。

②干历:侵犯,扰乱。

③耆老:泛指老年人。

变战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①,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②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囚]贺德伦降晋。庄宗入魏[州],梁将刘鄩乃军于莘县,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以通]饷。梁帝诏鄩出战。[鄩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遣使问鄩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乃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疗饥耶?”又遣中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胜既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继至,鄩退。后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鄩兵大败。

「注释」

①好古知兵:喜好借鉴古代事物而通晓用兵的人。

②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好战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实不获已而用之。不可以国之大,民之众,尽锐征伐,争战不止,终致败亡,悔无所追。然兵犹火也,弗戢,将有自焚之患;黩武穷兵,祸不旋踵①。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②

隋之炀帝,国非不大,民非不众,嗜武好战,日寻干戈,征伐不休,及事变兵败辽城,祸起萧墙,岂不为后世笑乎?吁,为人君者,可不慎哉!

「注释」

①祸不旋踵:旋踵,旋转脚跟,亦即向后转身;不旋踵,谓来不及转身。全句意思是,祸患产生于来不及转身的瞬间。

②国虽大,好战必亡: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意思是,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

忘战

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圣人之深诫也。天下无事,不可废武,虑有弗庭①,无以捍御。必须内修文德,外严武备,怀柔远人,戒不虞也。四时讲武之礼,所以示国不忘战。不忘战者,教民不离乎习兵也。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②

唐玄宗时,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及安史之乱,仓卒变生于不图,文士不足以为将,市人不足以为战,而神器③几危,旧物④几失。吁,战岂可忘乎哉!

「注释」

①弗庭:不归顺朝廷。这里指与我不友好,处于敌对状态的邻国。弗,不;庭,通“廷”,指朝廷。

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语出《司马法。仁本第一》。意思是,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③神器:古代指帝位、政权。

④旧物:先代遗物。这里喻指江山。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ruguoaaa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