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din...大约 218 分钟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经名: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明朱权编。二卷十九章。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序   琦欤。盛哉!余谓世有非常之人,而能为非常之事,不然,则天道之幽玄,道源之深邃,孰能究其实哉?夫破白云,攀仓藤,跻翠阜,登层峦,涉万仞之险,升泰岳之巅,下视寰块,自以为高也,孰不知披天风蹑鸿毛,履长虹跨苍虬,遨游乎太虚之表,扪日月,握星斗,舐青冥,俯视尘壤,其志又何其大也!自非咀三灵之华,吸九光之芒,漱紫琼之腴,嚅元气之真者,安能游神玄阃、驾景阆风、履空青而阐天道哉?今是书之作也,若义驭之出沧溟,杲日之破昏暝,可以涤凡尘之俗陋,藻太华之神英。是以驻心灵域,探至道於天津;默契太玄,握神枢於紫极。而日尝迹至真之神奥,究造化之枢机,亦有年矣。於是剖玄黄之未造,劙混茫於先天,泄泰鸿未露之机,明太素生物之始,上自溟涬之未判,下至人文之始着,自有道教以来,三皇建极,五帝承天,其奉道而修天道者,其教之事物有未备,言奥有未宣,制度有未传,仪制有未正,余乃考而新之,非余则孰能为焉?於是三沐熏修,质於神明,告於天帝,大发群典,钻类分徧,悉究其事,大宣玄化,其天地之始分,造化之始判,道统之始起,仪制之式,器用之备,衣冠礼乐之制,天心灵秘之奥,道门仪范之规,立为定制,举道门之所用,皆载此书也。於是命其名日《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自开辟以来,至於今日,上下百千万亿斯年,有国有家者,莫不上奉天道,下修人事,所以建圆丘以祀天,立方丘以祭地,皆以天道为尊也。凡诰命之端,必曰:奉天承运。《周书》曰:上天眷命。《汤书》曰:明王奉若天道,未尝不奉天道而承天运也。吁!玄风之不振也久矣。余於是,使道海扬波,再鼓拍天之巨浪;神光骤发,重开绝域之幽阴。正所谓望洪涛之暨天,非起於垮池之中;睹玄翰之汪秽,非出於章句之徒。余岂敢自矜者哉!是书也,乃若叱咤风霆,鞭苍龙而沛时雨;其宣道也,若翱翔天宇,驾黄鹤以凌空明。其制度也,若恍兮振灵籁於丹霄;其制物也,若豁兮发神台於银汉。一新玄造,何其壮哉!遂寿诸梓,使天下后世知夫天皇之大道有如此之盛者,不亦伟欤!皇明第二甲子正统之九年正月之九日也,南极遐龄老人臞仙书。   原道   南极遐龄老人臞仙撰   臞仙曰:稽夫道教之源,昔在混茫,始判人道,未备天命。我道祖轩辕黄帝,承九皇之运,乘六龙以御天,代天立极,以定三才。当是时也,天地尚未昭晢,无有文字,结绳以代政;无有房屋,巢居以穴处;无有衣裳,结草以蔽体;无有器用,汗尊而杯饮。我道祖轩辕黄帝,始创制文字,制衣服,作宫室,制器用,而人事始备。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黄帝之始制,是皆出於吾道家黄帝之教焉。且夫老子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必有所生者。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强字之日大,故日大道。其教日道教,世方有道字之名。以是论之,凡言修道学道者,是皆窃老子之言以道为名也,岂非老氏之徒乎!又若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为众妙门。玄妙二字,又皆窃之畏名,用之於经者,是皆用老子之言也。又若庄子书曰:有大觉而后知圣人。所立之名此大觉二字,乃庄子所立之名,徽宗取之而封金仙,其经皆用之,是皆出於吾道家之书、黄帝老庄之教也。昔西伯以二童子侍老子,老子与其名一曰吉祥,一日如意。后人皆用之,是皆窃老氏之言也。岂非老氏之徒乎!其黄帝之为教也,创制万物以宣天道,为治世首,君自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见乎《阴符经》。老子之为教也,按《尔雅》及《艺文志》曰: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人君南面之术也。合於尧舜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故以国为身,治国如治身,是谓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天下,皆修齐治平之道也。见乎《道德经》,此皆中国圣人之道也。故曰:正道。所谓正道者何?中国者,居天地之中,得天地之正气,其人形貌正,音声正。其教也不异言,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是无翻译假托之辞也。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所服者黄帝之衣冠,是以有黄冠之称也,不毁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得其道者,白日上升,飞腾就天,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不去姓,不忘其亲,不灭其祖,人子之孝也。朝修有仪,行君臣之礼,臣事上帝,人臣之义也。读圣人之书,行圣人之道,循乎礼义,儒道一理也。其道在天地未分之先所有,其教在三皇之世所立,又非孔子所谓后世有述焉,异端起而大义乖也。其徒,中国者列之於上,外夷者列之於下。教有先后之别,人有夷夏之分,贵贱之殊也。其女真之修道也,不出闺门,不群聚於宫观,不藏匿於女男,衣衫有辩,教无邪僻也,不以因果祸福报应之说惑世诬民也,不以舍身捐资布施为福逼人以取财也,不悖所生之天,不忘所生之土,生於中国,奉中国之道,不忘乎本理也。反此道者,则不正矣。其教也,施诸四海,行诸天下,极天所覆,极地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生之民,所称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国圣人黄帝老子之所制也,岂非皆出於吾道教哉!《周书》曰:域中有四大:日道大,天大,地大,王大。三界之内,大无加於此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乎。凡有修有为之法,圣人之所不取,故不为大,昆非在开辟,与天地并立而有者乎,是以道教以天为主,日天道者何其盛欤!余尝见灭儒道之书,有云:其灭道也,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于三清之上等语,恶言蜂生,难以笔述。其灭儒也,谓孔子之教,治世少用,不达性命,惟说见世,止可称贤人,不足称圣。又云:孔子名位同俗,不异常人,祖述先王,自无教训,止可修述。非为教源。孔子所言矫世法也,孟轲所言疾专一耳,儒宗龌龊,但钗俗中之一物耳,是皆用黄帝所制之文字而作书,反灭黄帝之教,诋孔老之学,毁天帝而自尊,不亦过之甚矣!噫,老子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圣人已有见於先也。余年方十有一,在龆此时遇一青衣老媪,谓曰:尔切勿忘夙念,六十年后方可许开口。余故直书其事;日于昔在少昊之四十七年,当昭阳赤奋若之岁,奉太清之命,封河东□□之主,至商武丁三十一年,桑兆崦茂之岁,一千二十九年,上升太清,特进南极冲虚妙道真君,居南极九十四宫之位,在天二千六百九十九年,太清授以蓬莱玉玺、太阳金符,令予下降人问,以匡天道,使振玄风,握灵枢而阐玄化也。於是,立勋三界,注名天府,又何伟欤!乃作是书。发天地秘藏之奥,袭日月霄汉之光,彼磷火之纵横,妖芒顿息,令玄风之普扇,大道开通,使千载之幽阴,重开於化日,继万年之道统,再续於今时,以明吾中国圣人之道焉。谨执笔焚香,告於高厚而书之。   南极冲虚妙道真君遐龄老人跃仙顼首书。   原道终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目录   上卷   开辟天地章  道教源流章   天皇龙文章  斡运造化章   醮事仪范章  天心玄秘章   道门官制章  赤文天律章   清规仪范章   下卷   宫殿坛惮章  奉圣仪制章   天乐仙仗章  全真仪式章   冠服制度章  修真器用章   玉笈灵文章  朝修吉辰章   数目纪事章  醮献祭品章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上卷   南极冲虚妙道真君遐龄老人臞仙制   开辟天地章   其道也,得之者可以超天地以独存,历万劫而不朽。   天道   臞仙曰:其道也,老子所谓:昔在天地未判之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强为之名,日道。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源流泏泏,冲而不盈,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张三光,山以之而高,渊以之而深,兽以之而走,乌以之而飞,星历以之而行,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呜焉,无味而五味生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生於虚,以一之理,施于四海之嘏,察於天地。其全也敦兮若扑,其散也浑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泛兮若浮云,若无而有,若存而亡,韦氏得之以挚天地,伏羲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太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以处北极,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百。传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上为列星,是以孔子问於老子曰:今日宴闲,敢问至道。老子曰:汝斋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培击而知,夫道官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涯略。夫昭昭生於冥冥,有伦生於无形,精神主於道,其来无边,其往无涯,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欤!使道可以进人,则人莫不各进之於其亲矣;使道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之於其兄弟矣;使道可以传人,则人莫不各传之於其子孙矣。然而,不可者,无他术也,因中无所主,则道不可得而知也。子若归而求之於其身,则道不远矣。孔子归,三日不谈。子贡怪而问曰:夫子见老聪,亦将何规哉?孔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飞者,吾可以熷;游者,吾可以纶;走者,吾可以网。至於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上天,吾所不能测也。今见老聪,其犹龙乎!.吾口张而不能啧,神错而不知所居,吾又何规老聃哉!是以颜子赞圣人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与夫老子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即此道也。故曰:皇天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然如是,予当整襟肃容,抗手高揖,为智者一言之且曰:劫外有香应不远,吹入玲珑仙子家。若向这裹认得亲切,只须这一个道字。若不具眼,又向鼻孔裹翻身去也。咄因开口为君笑,不觉西山生白云。   元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未有天地之时,其气混沌如鸡子,瞑津始芽,鸿蒙滋明,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之气为人,芒杂之气为物。昔在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是太初、太乙也。《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即此太极之元气也。   太极   无极而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造化定矣,谓天理之尊号也。极者,至极之义。枢纫,根柢之名。所谓天之枢纽,根柢也。   天地   元气既分,阴阳始判,无声无臭,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天行健,运行而不息,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天大地小,表裹有水。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如笠之冒地。表裹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天论》曰: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东行,天西旋入于海,牵之以西,如蚁行磨上,磨左旋蚁右行,磨疾蚁迟,不得不西。地常动而不止,譬人之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不知,此则元气之刚健,浮游而不息也。《通鉴外纪》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氏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然则生物始於盘古,天地万物之祖也。其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曰: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喜为晴,怒为阴。秦汉问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后乃有三皇。此天地人之始也。数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天地度数   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 万九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天,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之半为中,乃体正圆也。南极七十二度,隐而不见为下规,北极七十二度,见而不隐为上规。每度二千九百三十里七十一步二尺七寸四分,总而论之,每度三千里,自下度之,每度如正午日轮之大,三百六十五度,下至泉壤第一垒,上至星天九万七千二百里,下至九幽洞渊,上至星天一千二百一十八万里,黄帝考之数也。   方隅里数   东极日出之所,西陲日没之所,径过二亿二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二步;南极至北陲,径过二亿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比东西少二万里零四步,禹命臣章亥步之数也。   中央   得天地之正气,兼备五行之化,在天日五星,在地曰五行,在人日五常。故人之生也,形貌正,声音正,故轩辕以配天,以中央之色日黄,故其教也以天为主,故日天道。凡帝王之有天下者,莫不奉天以承天运,钦崇天道以治天下,故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   东方   日出之所,发生之气在焉,主春属木,其人仁,名东夷。夷从人,乃得天地之气清者也。蓬莱三山,方壶十洲在焉,故人以长生为乐。   西方   日落之所,肃杀之气在焉,主秋属金,其人狠,名羌胡,名犬戎。从羊从犬,乃得天地之气浊者也。鬼戎鬼阴类在焉,故以死为乐。   南方   离明之所,炎热之气在焉,主夏属火,其人狡,变诈万状,名田蛮。从虫,苗獠 瓠之属,乃得天地驳杂之气者也。剪发跣足之国在焉,故以贼杀为乐。   北方   积阴之所,严寒之气在焉,主冬属水,其人勇,名北狄,曰俨狁,日突獗,从犬,乃得天地阴晦之气者也。契丹、匈奴在焉,故以病终为不祥,战死为吉利。   日月   《帝王五运历年纪》曰:盘古死后,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山海经》曰:东南梅之外甘水之问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日羲和。羲和者,帝之妻,是生十日。郭璞注云:羲和,盖天地始生日月者也。日者,《山海经》曰:犬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浩,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有乌於中。《淮南子》曰:日实也,大明盛实,日中有跤乌,谓三足乌也。《山海经》   曰:钟山之神,名日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身长千里,人面蛇身,赤色。又曰烛龙。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也。月者,《淮南子》曰: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久而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东,是以月毁而鱼脑减。《吕氏春秋》曰:月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揫。   星辰   星之为言精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又曰水之精也。又曰山川精气上为列星。又曰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为星。辰者北辰也,谓之北极,辰星焉总。《通历》曰:地皇氏定星辰。《后汉天文志》注曰:黄帝分星次,常明者百二十四,古名者三百二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黄帝创制之也。《礼记》乃云,帝誉能序星辰。盖地皇氏始定为星辰,黄帝   又名之,至帝誉而又序之也。   北辰   北极有五星,太乙常居中,是极星也。辰非星,只是中问界分也。夫辰极居中则列宿齐,其轨自开辟有之。   星次   《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汉志》亦日,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宿度   庖牺视五星之文,分略之度。《史记历书》曰:黄帝名宿度。验臣瓒谓 名宿度,候察进退三辰之度、吉凶之验也。又曰:汉武招致方术士,唐都分天部。《汉书音义》云:谓分部二十人宿为距度。而《晋书天文志》 亦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也。   云   《埤雅》曰:天地之气,嘘而成云,噫而成风。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雾   腾水上溢,故为雾。又曰:阴阳之气乱则为雾。又曰:地气上升,天气下应为雾。   雨   阴阳之气和而为雨,水从云下为雨。雨者辅也,辅时养也。   八风   《白虎通》曰:风者,何谓也?风之为言萌也。养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阳立於五,极於九五,九四十五日变,变以为风。阴合阳以生风,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王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大也。阳气长养。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行阴气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戒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阴阳未合化也。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也,同阳气也。故日条风至地暖,明庶风至万物产,清明风至物形乾,景风至棘造实,凉风至黍禾干,阊阖风至生荠麦,不周风至垫虫匿,广莫风至则万物伏。是以王者承顺之,条风至则出轻刑,解稽留;明庶风至则修封疆,理田畴;清明风至出币帛,使诸侯,景风至则爵有德,封有功;凉风至报地德,化四乡;阊阖风至则申象刑,饰困仓;不周风至则筑宫室,修城郭;广莫风至则断大辟,行狱刑。   天汉   起于东方箕尾之间,谓之天河,亦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丝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张衡云:津汉者,金之气也。其本曰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雷电   《淮南子》曰: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电。《述异》曰:电者,天公与玉女投壶偶矢不接,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霜雪   天地之气凝肃以露,气为霜,雨水为雪。   霰雹   阴阳相胁而成,负阴抱阳於中。   虹蜺   阴阳不正之气,纯阳之攻阴也,雄日虹,雌日蜺。   阴阳   《春秋内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五行。《史记历书》曰:黄帝建立五行,起五部。应助曰:金、木、水、火、土也。孟康谓天有四时,分为五行。火始於燧人氏,上古之人皆食果蓏蚌蛤,生啖之害腹胃而多疾,圣人乃钻木取火,教民炮生为熟而食之,故号燧人氏,立传教之台,为日中之市,与交易之道,人情遂通。传世诸书所载不同,太史司马光、刘恕有天下百余氏八万年,或云万二十年,或云传四世,未知孰正。   十二辰   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名兽属之。   生人之始   《风俗通》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淮南子》曰:象帝生阴阳,土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许慎注云:象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土骈、桑林,皆神名,又日突生海人,海人生若菌音群,若菌生圣人,圣人生庶人。凡庸者生庶人,突人之先,此人始也。   岁星   木星也。降於人问为贵人。东方朔乃木星之精也,自生而木星不现,解帻飞去。翌日太史奏,岁星现,即其事也。荧惑,火星也。降於人问为儿童,歌谣嬉戏。填星,土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太白,金星也。降於人问为状夫,处於林麓之问。辰星,水星也。降於人问为妇人,吉凶晦吝休咎之征,天垂象以在。凡降必有所主。   灵星   汉有天下,高祖制诏,御史令天下立灵星祠,盖祈谷也。   道教源流章   道教之来,自太始太素之先,鸿蒙未兆之初,天地溟滓,混沌始芽,於是时也,必有主乎造化者存乎其问,方能肇造天地,建立三才,当其日月未生,山川未着,事物未形,理象未显之时,其为象也,浑浑噩噩,大易所谓未尽之前即有主宰之者,然而无形无名,杳杳邈邈,毕竟莫知其名,然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者,何物也?老子始发其妙,包举二仪,乃强立其名曰道。开辟天地,始肇万有者,必有其神,莫得其名,乃强名曰元始。故有元始天尊之名,为开天辟地之祖。按《洞元灵宝真诰元符经》,其略曰:昔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溟涬大梵,寥廓无光,太上以三炁化生三境,至老君而传经传教,然后万范开张。天真皇人见八角垂芒经文,丽天九霄焕烂,则而写之,科始有传,历古迄今,道教所以垂万世而无穷焉。凡帝王之所受天命者,曰天子,是以子之事天,以天为父,故仲虺之诰有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太甲日,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是以受天明命,奄有四海,上以奉天道,下以治人事。又曰:上天眷命,又曰奉天承运,是皆奉天也。故其殿日奉天,门曰奉天。承天,未尝不以天言也。是以道之为教,以天为主,故日奉天之道名曰道教。   上三皇   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之中,有百千万重正炁,结而化生妙无圣君,历尊号曰大罗元始尊,无为自然妙无上帝,后人谓之无上道宝,为万炁之祖,元象未着之初所谓道生一也。一云未有盘古氏之前,太初太始太素之先,化生三才者,其造化之主宰不得其名,亦弥为元始,又非盘古氏也。   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涬之始,有百千万重真炁,结而化生妙空圣君,历尊号日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后人谓之太上经宝,传经传教,肇开道范,所谓一生二也。   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万重道炁,结而化生妙有圣君,历尊号曰五灵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万教之祖,妙有上帝,后人谓之玄上师宝,垂法演教,使万象具备,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者也。   中三皇   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   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   下三皇   天皇,即大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纪号日东华至真苍天上帝,仰观俯察,得龙马负图而画卦命象,始制书契以开万有。   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纪号日南极朱陵丹天上帝,始尝百草,教人医药,播降百谷,始有饮食。   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纪号曰太乙黄天上帝,始制衣服、宫室、礼乐、文字、舟车、器用,民生衣食之道於此备矣。帝铸九鼎於荆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与御女八十一人、从臣七十二人乘云龙而登天。按太史玉历观象天文云,柳宿之下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是其验也,后世始有炼丹飞升之道传於世。   太上老君   按《圣纪》云:太上老君居太清仙境之上,乃元炁之祖宗,天地之根本,於至寂至虚之内,太初太始之先,开辟天地,化生万物之主宰也,推数御运,布气融精,开化天地,所历成坏二仪,不可量计,其化身周遍尘沙世界,非可以数纪极,开辟之后,观世道之浇淳,随时立教,代为帝师,建立法度,或流九天,或传四海,自三皇而下,历代帝王咸宗奉焉。是知天上天下道炁之内,皆老君之所化也,垂亿万之法,无不济度。盖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也。此太上老君之垂号,於此见焉。   老子   名耳,一名聃,字伯阳父,真人李灵飞之子也。在周之时,有大德者皆称父,如孔子称尼父是也。非太上老君,按商史,谓老子,楚人也,当殷阳甲十七年庚申,始示诞生之边,自太清道境乘太阳日精,化五色玄黄之珠,大如弹丸,玉女昼寝,流入口中吞之有孕,怀八十一岁,至武丁九年庚辰自玉女左腋而生,生皓首,号日老子,生於李树之下,即行数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三界之内,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皆道之所化。故惟道独尊,指李树曰:此吾姓也,遂名耳,字伯阳。自武丁九年庚辰下生,厥后大阐其道,后世见其道之大,遂亦以为太上老君之称。君者,帝圣之称。子者,男子之通称。盖老子所阐之道,即老君之道也。-若其前后化生下降之迹,则世代有之,故能垂范立教,太崇玄风,万世又以老子为教主矣。所以后之宗其教者,亦尊之为老君,不知者因误以为三清之老君也。当商之时,老子为西伯之柱下史,在周武王时为守藏史,历商至周九百年而西升昆仑。按太史公《史记》曰:莫知所终,孔子谓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刘甸纪老子乃商人也,此儒典之所载明矣。其灭道之书忌其老子於昭王之二十三年出关西化之说,乃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其《通鉴》载幽王之时已有老子叹河竭之说,幽王乃定王之十代祖也,相隔十世已有老子之名矣,其訾谬不可掩也。按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一书,乃取齐王简栖之碑文以证其伪矣,此万世不易之公论也,孰先孰后则可知也。其文有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烯。五臣注曰:二庄而生,两明而兴,此儒典之所载,非道家之书所有。魏明帝有序,历代帝王有赞,老子之生皆载之简册,其证明矣。又按唐八学士之议状,考论又明矣。将欲欺人,安能欺儒典乎?呜呼,艰哉!按列传,老子至秦昭王九年当周赧王之世,周道衰,赧王入秦献地,而大周革命,老子知秦暴虐,其道不行,乃西升昆仑,而莫知所终,此其实也。庄子得老子之道,通神明之德,操天地之玄,知运会之数,明天地升降之理,察世态治乱之机,谓齐人郁祯曰:后一百五十七年,周运当亡。一百七年,当甲寅之岁,老子知周之将亡於秦,至秦道运否塞,老子必隐,老子日老聃,口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死者道丧也。故以秦佚为人之名,佚者,以立人旁加失字,日佚。故以秦佚二字为人之名,谓秦失人也。乃日秦佚吊之。三号而出者,一日,吾道丧矣;二曰,我何为矣?三日,秦失人矣。此庄子通神明之道,见於此也。   秦始皇时,老子降於下邳圯桥,授张良素书,号黄石公。   汉文帝时,老子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日河上文人。帝亲访之,太上授以《道德经》。   成帝时,老子平经并明。   安帝时,老子降于泰山,名江夏,定天下。   顺帝时,老子降于盟威秘箓。   桓帝时,老子降于注生之法,又降于邪之法。   灵帝时,老子降下天台山,授葛玄上清《灵宝》、《太洞》等经。   魏陈留王时,老子降于陇右临洮郡,谓王始曰:天下不久当太平。   后魏明帝时,老子降于嵩山,授道士冠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   太武皇帝时,老子降于嵩山,命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遂改元太平真君。   隋炀帝时,老子降于终南山,语山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   唐高祖时,老子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言唐祚事,五月告以成业。   高宗时,老子降于太极殿,诸王大臣及妃御咸拜礼之。又降于阳清庙。   武后时,老子降于号州,言武后不可革命事。又降于春明门。   玄宗时物老子降于蜀。又降于五凤楼之通衢,告锡灵符在尹喜之故宅。又降于乾元阁,遂改阁为降圣阁。又降于太白山。又降于和州,以示收禄山之兆。   肃宗时,老子降于通化郡云龙岩。   敬宗时,老子降于太清宫。   宋徽宗时,老子降于茅山。   钦宗时,老子降于洛阳,告李若水母,其子忠感天地,上帝陛之为天官矣。   自金虏乱华,变夏为夷,世不一出矣。以是考之,老君化身之迹,渺渺万州劫,升降往来,杳乎不测,历代尊崇封镒,垂夫帝王,所以昭其教於无穷焉,此老子之事实也。其教传汉张道陵,为天师,代天宣化也。   天师六合无穷高明大帝   天师姓张,讳道陵,字辅汉。沛丰邑人。其先出自姬姓,轩辕子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主杞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张仲,其后传八世,相韩昭侯。其后生平,平生良、字子房,仕汉封留侯,留侯子不疑,不疑次子高,高子通,通子无妄,无妄子里仁,里仁子觉,觉子起,起子大顺。天师乃大顺长子也。汉建武十年甲午正月十五日,生於吴天目山,暨长入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太上授以经箓秘文,是为玄教之宗。   玄帝   妆《道牺□ 真诰□ 稽神枢》曰:玄帝者,昔斩辕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高阳,德号颛顼,顼父居弱水之乡,项身陶七河之津,是为玄帝也。仗万灵以信顺,监众神以导物,役御百气,召致雷电。於是乘结元之辇。北巡幽陵,南至交址,西济流沙,东至蟠木,动静之类、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属焉。四行天下,周旋八外,诸有洞台之山,阴宫之丘,皆移安息之石,封而填之,铸羽山之铜为宝鼎,各献以一於洞山神峰,不独句曲一山而已。此所谓玄帝,其《真诰》之所载也。又按古史云:古者民神异业,少嗥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始作历,以孟春为元,是为历宗也。去古既远,其《道藏》虽为胡火所蚀,而《真诰》一书事边尚存,盖亦天道之有在也。且古有黄帝、玄帝之称者,谓轩辕黄帝、颛顼玄帝也。   南极老人星   共工氏之子勾龙爽,得道千有余岁,上升居南极为寿星,去极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度,在弧矢星之南,一日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明大则主寿昌。主天下生民寿算。盖北极在丑艮,故南极在未坤。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不可得而见也。故其精神出地,以见乎南,谓之南极老人。然其出地,亦不甚达,故隐见不常,见则为祥,其势位等威。盖与中斗相并,以辅上帝,故虽在井宿之南,不在井宿之次,常以二月二日以大牢祀之,八月二十六日下降人问,为有德者增寿,此天文志所载也。   南派   自汉始,鹿堂赵升、华阳李亚、锺离权、吕岩、刘海蟾、张紫阳、冲昭王、马自然、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等始之。   北派   自宋始,王重阳至东海,见海中金莲七朵,师曰:此处当有七真出,於是度丘、刘、谭、马、郝、王、孙七真,今全真之教自此始。   天皇龙文章   道藏三洞经目箓   大乘上法洞真宝经,九圣之道一十二部,无极大道元始天尊以龙汉劫初,居清微天玉清境,所出号《洞真经》,计二十四万九于三百八十卷:   太玄部八千卷,   妙林部五百卷,   太清部八百卷,   彻视部八千卷,   上清部八千卷,   开化部八千卷,   元阳部一万八千卷,   妙真部一万五千卷,   开山部七千卷,   十仙部八万八千卷,   玉林部八万四十卷,   黄老部五千卷。   中乘中法洞玄宝经,九真之道一十二部,三界医王太上道君以延康劫初,居禹余天上清境,所出号《洞玄经》,计八十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卷:   灵和部八千卷,   灵宝部一百二十卷,   通神部十万卷,   无量部一万卷,   集仙部十万卷,   内秘部十万卷,   至真部十万卷,   集善部八万卷,   炼精部八万卷,   生死部八万卷,   官圆部十万卷,   炼魔部十万卷。   小乘初法洞神宝经,九仙之道一十二部,十方道师太上老君以赤明劫初,居太赤天太清境,所出号《洞神经》,计七十七万四千卷:   太真部八千卷,   至德部九万卷,   黄庭部八万卷,   炼炁部八万卷,   道德部八万卷,   元神部八万卷,   大劫部八万卷,   内简部十万卷,   神咒部八万卷,   三皇部八千卷,   按摩部八万卷,   小劫部八千卷。   自黄帝演道,老氏传经,至.宋上下百千万亿余年,所有道藏经书一百八十八万一千五百卷,自经胡火,今止存者五千一百三十四卷。   昔在金虏蒙古之时,当宋季中微之日,其羌人呼延迈,妒中国道藏内有藏天隐月之经,玉纬、九天等经,皆上天极玄至秘之书,乃设胡主蒙哥忽必烈,尽令烧毁。其令有曰: 汉人则兴汉人之教,蒙古必兴蒙古之教,岂可使汉人的经书胜俺蒙古的,凡有一书一字见,疾烧毁,勿留人问。今故绝而无传焉。亦问有存者,未入经藏,今我大明丽天,其中国人必尊中国之道,故纪其名目于左:   《 藏天隐月经》 ,   《玉纬经》,   《九天经》,   《上清经》,   《赤书度命经》,   《赤书经》,   《灵宝二十四生经》,   《圣纪经》,   《十三虚无经》,   《五公问虚无经》,   《谤道释经》,   《道先生三清经》,   《南斗经》,   《西升经》,   《化胡经》,   《太上实录》,   《混元皇帝实录》,   《玄元内传》,    《高上老子内传》,   《楼观先生内传》,   《辟邪归正议》,   《辩仙论》,   《钦道明证论》,   《辅正除邪论》,   《道佛先后论》,   《明真辩伪论》,   《十异九迷论》,   《三破论》,   《龄邪论》,   《十小论》 ,   《历代帝王崇道记》 ,   《三天列记》,   《青阳官记》,   《出塞记》,   《三教根源图》,   《历代应现图》,   《帝王师录》,   《犹龙传》,   《纪胜赋》,   《溜雷经》,   《太上化胡书》,   《至正辩伪录》,   《唐八学士议状》,   《心传玉堂初阶宗旨》,   《心传玉堂宗旨》,   《太清玉册》,   《太清天箓》,   《太清玉谱》,   《重编犹龙传》,   《重编龙虎经》,   《阐道论》,   《三教本末》,   《造化钳槌》,   《神隐》,   《太极》,   《丹髓》,   《庚辛玉册》,   《遐龄洞天志》,   《蓬瀛志》,   《玉宸玄范》,   《玄范行移式》,   《北辰奏告仪》,   《水火炼度仪》,   《禳五部仪》,   《玉枢会醮仪》,   《园堂仪》,   《水府拨幽灯仪》,   《祈天忏》,   《保命灯科》,   《肘后神枢》,   《肘后灵枢》,   《肘后经》,   《运化玄枢》,   《乾坤生意》,   《寿域神方》,   《神应经》,   《十药神书》,   《天地卦》,   《北斗课》,   《涉世图》,   《茶谱》,   《洞天神品秘谱》,   《神功妙济丹方》,   《注解道德经》,   《注解清静经》,   《注解大通经》,   《注解洞古经》,   《注解太上心经》,   《注解素书》,   《注解长生久视经》,   《唐圣祖传》。   刘基曰:元者祥迈等,妒中国道教之经典,皆天章龙文之书,琅函玉笈之典,时儒者多尚之,释氏归道者十有七八,祥迈   乃论胡主忽必烈,尽焚中国道藏经书,其令有曰:敢有收执片纸只字者,勿赦。自是中国道藏经书始绝,时值宋遇倾圯,胡虏乱华,离明有晦,幽阴侵阳,故也。   自靖康徽钦北狩,当金虏乱华之日,羌胡乃作,灭中国大道之书,至胡元二百七十二年之问,所作妖书九十卷,假以唐人道宣、道世、玄疑、智升、法琳等所作,而灭中国之道,其辩伪录有曰:使大罗玉帝魂惊於九天之中,元始天尊胆落於三清之上,万天教主羞赧难神,九府洞仙惭惶无地,毁天帝,灭孔老,眨黄帝之恶,言不可尽书。盖黄帝乃继天立极之始祖也,老子乃唐之祖也,安有当时之人自灭时君之祖,岂中国人自灭中国之道,实辽金胡元之人所作。宋理宗端平间,因胡寇钞边,乃得 是书一二卷,帝览书叹曰:纵尔百千万卷,只以中国夷狄之道论之,其高下不待辩而可知矣。故纪灭道妖书名目于左:   《佛道论衡实录》四卷,   《续佛道论衡》一卷,   《甄正论》三卷,   《辩正论》八卷,   《破邪论》二卷,   《弘明集》十四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法苑珠林》内第五十五卷,   《至元辩伪录》五卷,   《佛祖通载》二十二卷。   正一诸品箓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延生秘箓》,一部三卷。   总二十四品,此录威御万魔,超腾九祖,欵真仙於蓬户,拜列圣於琼都,进职升阶,言功迁赏,精虔佩奉,感应昭彰。   《太上三五都功版券职箓》,一阶。   此箓职可进於仙阶,体不千於邪气,如有初真,先宜佩受。   《太上升真内教秘箓》,一阶。   《太上紫虚自然秘箓》,一阶。   二箓,箓诸天之隐讳,辅八景之玄枢,可以咀嚼太和,咏歌空洞,勤修妙道,克证仙阶。   《太上中天北斗七元秘箓》,一阶。   此箓总璇玑之奥旨,运斗极之玄枢,覆育群生,陶熔万化,至心佩受,景福大来。   《太上迁山破地九牛秘箓》,一阶。   此箓可以迁坟立宅,宾服土神,化三十六煞而为祥、使二十四向而献瑞,资扶至术,溥济群伦。   《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秘箓》,一阶。   此箓隐虚危之内篆,藏水火之元精,默运至神,潜消魔障,奉持不息,福庆无涯。   《太上正一金桥度化秘箓》,一阶。   此箓过度星津,辟除天狗,跻虹桥而无阻,吋熊梦以开先,永保后昆,益绵家庆。   《太上延生保命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三元保命,五斗藏形,度厄扶衰,固神益算,至心佩受,福庆有余。   《太上正一解相刑六害神符秘箓》,一阶。   此箓解命中刑害、禳寡宿孤辰,谐吁夫妻,增延寿命。   《太上翻解五音咒诅秘箓》 ,一阶。   此箓解释冤由,杜除咒诅,怨结冰消,福龄川长。   《太上正一童子将军护身秘箓》,一阶。   此箓安身保命,剪祟除邪,翊护孩童,开通智慧。   《太上正一三元考召秘条》,一阶。   《太上正一斩邪华盖秘箓》,一阶。   些一箓,结蟠瑞气,召集众真,度厄扶危,剪邪辟恶,精虔修奉,永遂阐扬。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杀鬼秘箓》,一阶。   此箓总制群魔,部勒神吏,挥斥八极,剪诚万邪,志心佩受,卫正除妖。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秘箓》,一阶。   此箓凡疫毒流行,妖气传染,死亡相继,无地禬禳,宜受此箓,五瘟远却,永保安昌。   《太上洞玄灵宝预修九真妙戒秘箓》,一阶。   此箓义出洞玄,经参灵宝,悟九戒者超凡入圣,佩二符者出苦登真,俟他年运应灭度,证此日生前预修,福报无边,人天永赖。   《太上洞玄灵宝金录度命生身受度十宫束岳预修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重宣妙典,分隶真司。此日参传,无再三渎蒙之咎,他时证验,有十回度人之功。增福寿於今生,布津梁於异日,至心信受,妙利无边。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官东岳拔亡魂黄箓》,一部总二十二阶。   此箓洗愆拔罪,救苦度亡。谁无孝悌之心,必仗追修之典,代参秘笈,缴达冥司,顿令返照回光,便可登真受度,一忱孝感,九祖升仙。   《上清大洞回车毕道秘箓》,一部八卷:   《灵宝中盟秘箓》,一部八卷。   些二箓,玉清琼札,太霄琅书,内诰密言,中黄秘语,开明三景,混合百神,服饵黄华,卷舒元气,玉田花满,徜徉三岛,烟霞金鼎,丹成啸味,九霄日月,致虚抱一,飞步凌空。参受者仙藉登名,天宫进职,宿愆对九祖超升。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三五游玑洞阳天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玄一混成上阳神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七九飞仙紫阳真仙秘箓》,一部,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护命保仙秘箓》,一部,   此四箓,神霄秘札,玉清真文。声动震官,克广好生之德,神司巽户,全持代恶之机。修之蹑景冲虚,用之济人利物,兴云致雨,馘毒除妖,笃志修行,靡不向答。   《上清三洞混一成真飞魔演化飞仙上阳五雷秘箓》,一部。   此箓括玉枢之徽妙,运金虎之神通,动荡威声,参赞造化,至心佩受,随事请梼,转乖珍而致丰年,禳天昏而齐仁寿,至诚勿怠,妙应无方。   《太上救赦登真受道金液炼形生天宝箓》,一阶。   此箓九龙示篆,十极垂慈,落灭恶根,疾除罪薄。若有孝子顺孙,欲超上世先亡,时刻升仙,功德无量。   《高上神霄敕赦宝章三元三官辅化宝箓》,一部。   此箓玉清敕赦,三官分治。佩受之人,灵官天丁护卫身形,应有阳诛阴谴,赦恩所到,悉令清争。或为先亡参受焚缴,即遂超升。   《灵宝升玄济度血湖保生真箓》,一部,   《灵宝升玄济度血湖拔亡真箓》 一部。此箓元始流传,元皇敕赦,地有血湖之狱,经传陕石之名。凡世女身难逃生育,或前身恶果,或现世冤仇,落孕伤胎,珠随蜂碎,身辞阳世,魂堕阴池,若有信女早发善心,躬参宝箓,或孝子顺孙代为参受,即得书名玉箓,削籍幽官,现居人世,福寿增崇,异日冥途逍遥无碍,济生度死,功德无边。   《高上神霄玉府大都督主管龙虎玄坛金输赵元帅秘箓》一阶。   此箓玉府玄机,金输秘典,自祖师炼丹於龙虎,而元帅下镇於玄坛,八王配八卦之神,五虎奋五方之勇,兴云致雨,拔厉除邪。敬而奉之,则保己宁家;体而行之,则济人利物。既崇香火,宜佩灵文。   《太上正一赵侯驱邪辟瘟正窍秘箓》,一部。   此箓正窍灵文,真形宝篆。七十二侯之毒,不令而消;二十四黑之魔,闻风即遁。延生保命,护正除邪,神化无方,所宜佩受。   《太上九天玄女斩邪秘箓》,一阶。   此籛恭行天律,部领雷兵。如有下界精邪,北阴午酉,出没岩穴,蟠踞山林,窥阚家庭,损伤人命,神威所到,一切扫除,福佑生人,肃清魔魅,至心佩奉,感应无方。   《高上太洞九天开化文昌司禄紫阳宝箓》,一部。   此箓九天奥旨,七曲灵章。秘於紫阳云锦之囊,出自天真皇人之笔。宏敷道妙,益阐儒风。佩之者,心地开聪;悟之者,性天顿彻。桂籍名标,棘围神助,文学之士,笃志参传。   正-诸品仙经   《上清太洞三十九章真经》,一部九卷。   《太上正一盟威修真玉经》,一部六卷。   《太上北帝伏魔神咒妙经》,一部六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束岳预修黄筹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金箓度命冥府十宫东岳拔亡魂黄箓妙经》一部二十二卷。   《太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金箓度命妙经》,一部。   《太上灵宝济度血湖真经》 ,一部。   《太上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一部。   《太上三五都功二十四治祭酒真经》,一部。   已上真经,丹台玉笈,云篆天书,太上所宣,天师所受。经乃条之体,箓乃经之用。可相有,不可相无。既参法箓,更佩真经,体用一源,人己兼善。   天枢院品秩   天枢院,右右大判官上章典者,同管干天枢院事,从九。   天枢院,左左大判官,管干天枢院事,正九。   天枢院右左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天枢院事,从八。   天枢院右左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正八。   天枢院掌籍法仙官,同会书天枢院事,从七。   天枢院领籍法仙官,食书天枢院事,正七。   天枢院斩御邪使,同行天枢院事,从六。   天枢院考召伏魔使,同行天枢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大夫,行天枢院事,从五。   上清翊卫仙士,同知天枢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执法真士,同知天枢院事,从四。   九天通真仙士,知天枢院事,正四。   九天执法仙士天枢院副使,知天枢院事,从三。   九天洞真上仙天枢院副使,同判天枢院事,正三。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使,判天枢院事,从二。   九天洞阳上仙天枢院大使,判天枢院事,正二。   九天洞清上佐,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洞灵上佐,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驱邪院品秩   驱邪院右右次判官,南昌受炼典者,伺管今驱邪院事,从九。   驱邪院左左大判官,管干驱邪院事,正九。   驱邪院左右统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从八。,   驱邪院左右领兵执法真官,同主管驱邪院事,正八。   驱邪院掌籍法仙官,同余书驱邪院事,从七。   驱邪院领籍法仙官,会书,驱邪院事,正七。   上清真士北极斩御邪使,同行驱邪院事,从六。   上清仙士北极考召使,同行驱邪院事,正六。   上清玄都仙士北极伏魔使,行驱邪院事,从五。   上清姗卫仙士九天游奕使,同知驱邪院事、正五。   上清玄都仙士九天纠察使,同知驱邪院事,从四。   九天太华司勋九天采访使,知驱邪院事,正四。   九天灵阳司勋,同知驱邪院事,从三。   九天洞阳上佐,同判驱邪院事,正三。   九天洞灵上佐九天御魔使,判驱邪院事,从二。   九天执腾仙曹一九天伏魔使,判驱邪院事,正二。   九天金阙,对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阅令,判泰玄都省兼柜机内外事,正一。   玉府品   上清箓事五雷院右右大判官,同干雷霆都司事,从九。   上清箓事五雷院左左大判官,干雷霆都司事,正九。   上清箓事五雷令上令,同主管雷霆都司事,从八。   上清箓事斗中六通掌都水使者,主管雷霆都司事,正八。   上清箓事掌籍法,主管雷霆都司事,从七。   上清司命南宫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正七。   上清司命玉府斩御邪使,同知雷霆都司事,从六。   上清司命玉府少卿五雷考召伏魔使,同知雷霆都司事,正六。   上清司命玉府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从五。   玉府真士五雷副使,知雷霆都司事,正五。   玉府真士五雷使,领雷霆都司事,从四。   玉府仙士五雷大使,领雷霆都司事,正四。   神霄玉枢副使,同判雷霆都司事,从三。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三。   神霄玉枢御魔使,判雷霆都司事,从二。   神霄玉枢使,判雷霆都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内外事,正一。   神霄品秩   太平辅化典者,神霄传吏,从九。   平辅化仙士神霄执法仙官,兼西台风雨吏,正九。   太平辅化仙士玉天洞景法师,兼紫微掌法,知南北二院事,从八。   神霄宫掌籍仙官兼紫微侍卫,正八。   玉府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从七。   神霄校籍,会书南北二院事,正七。   神霄玉府两宫校籍金部尚书,会书南北二院事,从六。   神霄官掌法上卿木部尚书,同知南北二院事,正六。   神霄宫驱邪使水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从五。   神霄宫伏魔使火部尚书,知南北二院事,正五。   九天翊赞真士土部尚书,判南北一院事,从四。   九天翊卫仙士,判南北二院事,正四。   九天侍卫真士五雷大使,判诸司府院事,从三。   九天执法真官玉枢大使,判神霄玉清玉府事,正三。   九天侍卫仙官神霄玉枢都督使,封神霄玉府事,从二。   九天执法仙官神霄玉枢伏魔使,同知雷霆诸司事,正二。   九天金阙,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从一。   九天金阙令,判泰玄都省兼枢机内外事,正一。   女阶仙秩   左右侍争女,从九。散花素女,正九。   左右侍妙女,从八。侍香灵女,正八。   左右真灵女,从七。掌善玄女,正七。   崇辅真玄女,从六。神玄真女,正六。   侍靖玄真女,从五。侍真素女,正五。   上智妙仙女,从四。上玄仙女,正四。   上清内院捧香玉女。   侍香玉女,知紫微内殿事。   璇玑斗府掌籍琼真,同知紫微内殿事。   昔天师受录女真,皆有天妃天嫔之名,今授箓者不敢擅用,止以女称,但干碍妃嫔等字,并不许迁补。   一、初阶一年,救度十人以上,自右判官迁右大判官。又一年救度十人;迁左判官。又十人以上,迁左大判官。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八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七品。又一年救度二十人以上,迁六品。又二年救度三十人以上,迁五品。又二年救度百人以上,迁四品。又三年救度百二十人以上,迁三品。又五年积十二功,迁二品。又十年积百二十功,升一品。自三品以上系极品,非可轻受,自是功高行着,仙籍纪名,非品格   可述。   一、前项年内,如年内功多,即该双转,但不得过两官。如功多不愿受迁转,许回补将吏。   一、如年内若无功无过,守职如旧。   一、如年内有功有过,止可自赎。   一、若虚度岁月,有过无功,将吏无有,自劾校录难私,所当自劾,况可冒进乎?   一、救人谓之功,积德谓之行。所谓一功,约有百人也。折分计算,救十人以上,可谓一分,为国延寿,及解大难,事关利济,折二功。为民祈晴祷雨,驱除虫蝗,解除大疫及禳水火,利及民物,折一功。强祟盘错,显形现迹,众所不伏,能绝其根,折一功。非此色,目一分以上,轻重推折,为人消灾请福,醮功克就,或炼魂解冤,为民请命,报应分晓,委实利济,折一功。非此色,目以轻重推折。救产难,母子全活,折一功。母子一损,自一分以上比折。其该载不尽,各以理推折。   一、兼行中天院、太极院、伏魔院、黄录院、太清院、紫庭院、南昌上宫,受炼司及诸院等法。   自九品至七品,称兼主管某院事。   自六品至四品,称兼提举某院事。   自三品至二品,称兼提点某院事。   九品以上,兼南昌上宫受炼典者。   五品以上,兼知黄箓院事。   自九品至七品,带统摄三界鬼神公事。   八品至七品,带提点三界鬼神公事。   七品以上,带提举城隍司。   六品以上,带提点九州城隍司。   五品,带节制岳隍兵马。   四品,带都督岳渎兵马。   三品,带节制九天兵马。   二品带,纠察三界鬼神,判洞天福地靖庐事。   一、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录人不许任之。   一、凡行斋醮,虽有他品,复而未受,都功箓无祭酒职者,誊诚不达。   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   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   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   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一、法与箓相须,不可相违。   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   灵宝法,宜受紫虚阳光箓及灵宝中盟录。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   天枢法,宜受上清回车毕道箓。赵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赵侯箓。   一、天心乃万法之祖,都功盟威,总二十四品,先可进受。   一、南北二院,谓之文阶,雷司谓之武阶。初真先宜参文由入武阶易,武阶入文阶难。   一、五雷者,天雷,上天侍卫之司;神雷,雷霆号令之所;龙雷,海藏之拱卫;水雷,雨泽之所司;社令雷,则名山大川精忠血食之神。上奉帝命,下亲民事,可以指役也。   一、四司者,玉府五雷使院中,有 玉府五雷使院真君,乃雷之主,专司玉枢五雷院;及雷霆都司,主行刑掌;蓬莱都水司,专司水泽。三司皆总於玉府五雷使院,诸解送刑狱,毋得僭素於枢府,止於雷霆都司,其五雷使院额,毋得妄用。   一、初真受法,须择当代明师,行淳学正者拜之,师亦当择弟子,委有道器者授之,先召保官保盟,斋诚申状,取保应分晓,方与依式,奏申,拨度授以神霄照帖及版券等,次与设醮,谢师受将归坛。   一、如年内有功,合该与循资升擢,即召同品法官保状,缴申度师如前,奏申付度,非可慢亵,若师非正学,弟子躁妄,苟简行之仙籍,未必纪名,则天将不临,惟淫祠下鬼,纂名妄兴灾祸,真司检察,贻罪非轻。   一、初真受法,有功及迁转既投师传受,仍须详述始末、年月、师资、姓名,所职某法,所积何功所迁该何品秩,具状投嗣,教天师正一玄坛,敷奏给帖,庶得玉籍纪,名神人皈仰,其或不揣,己功蜡等,以夸世及不务投师、辄便诡撰阶位,妄加升擢,及有不经师付,谩写职阶,视同虚文,有误玄坛,敷奏给牒,有何效之?科律照然,戒之!谨之!   斡运造化章   三五飞步罡品   师曰:三五之秘,夫岂易知?自一生二,二生三。盖三气分而三光明,三光明而三才具。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备而五行全,五行全而五星明,五星明而五岳峙,是以在道则为三清,在世则为三才,在神则为三元,在人则按三部,又在道则为五老,在天则为五星,在地则为五岳,在人则为五脏。人有天地,貌分阴阳。气道备一身而兼有之,自不能使三田孕秀,五脏纳灵,则去道始远矣!能修之者,三田聚宝,五气朝元,魄制魂拘,神全气满,是谓仙道贵生也。不修之者,使三魂为三尸,五气谓五贼,五贼为五苦,是鬼道贵终也。是以天地之问,人为万物之灵。故手指足履,莫非合真,步呈之法,所由生也。夫步呈者,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一切鬼神转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转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故一步象太极,二步象两仪,三步象三才,四步象四时,五步象五行,六步象六律,七步象七星,八步象八卦,九步象九灵,乃万呈之祖也。   师曰:禹步之法,世皆失其真也。盖世人多能言之,不能得之,得而不行,行之不专,故多不验。今世所行豁落斗,乃三五禹步之枢要。总河图错综之数,岂可轻视为寻常,但所传差误,而不能变化通灵,余今特正其讹,以传其直。   师曰:一气分三,号玄、元、始。三气分判,则立三才。人身象之,清浊之体,分为三部,部各有神,亦日三田。田各有宝,故一而二,二而三,吾身之真也。总谓之三元。元者,大也,首也,故《易》、《乾》卦谓元者,善之长也。   师曰:二五之神,贯通天地,总归一身,运用之间,有生克制伏之法,应期求禳谢则相生,制伏驱治则相克。凡步歪之际,先运出三元五行之神,然后迹履也。   师曰:五行之祖气,是为五老。老者,始也,祖也。引五老之精为五星,流五星之精峙而为五岳。配人之身,是曰五藏。上应五星,中应五岳,故神住其间。   五行五德相生,木生火;   五行五气相杀,金克木。   上元属天罡   步上元罡咒:步天之精,役使万神,上元蔽身,唐宏将军,辅吾正气,辟伏魔神,敢有害我,还着本人,邪魔见者,化作微尘,急急如律令!   中元属人罡   步中元罡咒:步人之精,长阳消阴,强我三魂,灭鬼除精,祸不能及,灾不能侵,中元隐影,葛雍将军,领兵千   万,来卫吾身,急急如律令!   下元属地罡   步下元罡咒:蹑地之灵,人道安全。天回地转,上魁下乾。阴阖阳开,正气绵绵,鬼不能害,人不能伤。天为我盖,地为我载。敢有加害,押送魁罡,下元藏形,周武将军,随吾所到,速卫喜真,急急如律令!   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代灾危,当先步上元罡,顺例返毕,再入中元罡,次变为下元罡,若有制伏凶恶,则又变五行相杀歪,克制天龙,鬼神随心感召,万无失一,秘之!   五行相杀罡   师曰:凡有制伏凶恶,克复灾危,则步此呈。谓水能克火之类,故临时加治也。如制伏火殃,则步金步水,至火制之,余皆仿此。如后学未晓,则准步成罡而已,不必增损。   咒曰:五行相灭,土水相绝。水火相灭,金木相伐。鬼妖见者?斩头截脚。魔王恐惧,上下推裂。敢有犯者,永沉幽穴,急急如律令!   此罡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此制伐则用之。   五行相生罡   木师曰:相生罡是木生火也。一生一煞,皆按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计,一十五步三五之道也。   咒曰:五行相生,万事吉昌。水木成就,火土相得,金木同行,祸变为吉。鬼不能害.-人不能侵。死者复生,枯者复荣,急急如律令!   禹步九灵斗罡   日月明,乾坤配,吾从天蓬入天内。略过天冲逢辅退,反归天禽与心对。抱天柱兮任英会,斗道通兮鬼道溃,急急如律令!   师曰:豁落,斗也。乃谓之小三五罡。世多不知其详,亦以习见为常,不知其玄妙也。此罡可伏狂邪,指挥鬼神,破庙等用世多,返用之,今正误矣。   斗要妙兮十二辰,乘光明兮威武陈。气仿佛兮如浮云,七星变兮上应天,知变化兮有吉凶,入天宿兮度天门,合六律兮持甲乞,履天英兮乘天任,清泠渊兮可陆沉,倚天柱兮拥天心,从此过兮登天禽,倚天辅兮望天冲,入天内兮出天蓬,斗道通兮刚柔济,添福禄兮留后世,出幽冥兮千万岁,千鬼万神自回避,急急如律令!   师曰:此罡世所行以出斗入斗,相反用之,所以不应,今特正之则可以役使鬼神,驱邪魔道。秘之!秘之!   金光范围罡   师曰:凡登坛阐事,存己身为神禹,口念咒,手拾诀,从玉文起午文终,足步罡,遍履天地之内,金光绕身,化形制魔,口作啼吟咤璃之声,存面前虚空中有紫炁一团,须臾见青炁自天而下,冲开紫炁,忽见云中有金殿楼阁,心叩头,三礼朝谒,请奏如仪。   步此罡,当念金光咒,一句一步。咒毕,仍加斗罡。   禹王三步九迹   是师曰:存己身立在禹凿龙门之上,在风霆云气之中,承上帝命,左手玉诀,右手剑诀勑召万神,随事发遣。   埳诀   师曰:掐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诀各不一,罡诀有七百余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维八方,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目,以按十二辰,於内又分出八卦、七星、九官、三台,各主其所行之事,又当约而言之,惟中指中文为玉清诀,侧左为北帝诀,名大煞文,此二诀总三界万事,宜按行之。   叩齿诀   师曰:凡叩齿者,是集真而集神,凡人体炁散,心炁耗,真炁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者,击动天门而神炁应,故左叩为呜天钟,右叩为击天磬。凡制伏驱降,用之,至於当门齿,上四下四,共八齿相叩,谓之呜法鼓者,所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上下三叩,成二十四通,谓之呜法鼓,常当知此。   入户诀   师曰:凡立坛有户在东南,乃巽地户。若靖中入户,则以靖门为户,举步从此入,先於巽上叩齿十二通,心三拜,右足先进,左足随之。先存功曹使者四人,龙虎君二人,立左右。又存满室青黄白三色云炁,次存香烟成五色,气直上至金阙前,次九拜或心拜亦可。   烧香诀   师曰:先以左足入户,勿得回顾, 回顾则致邪。当一念寂然,存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功曹玉女乘   吾五脏五色之炁,竟上三天,当一举思之,更无滞碍。觉身中燠燠然微暖,是真炁合德也。凡烧香,并令烈火,次多捻香入炉中,谓之费香。丰者,多也。令烟炁猛一举上达,无留滞。若香烟虱断灭,火力微眇,不能超真达灵矣。应   捻香尚左手,左手者,摩手也。右手亲秽,不可拈香也。   奏香诀   师曰:当存心无外思,内无杂想,只见目前皆是真光梵炁,紫碧之炁弥满前后,一切不思,直上十方,香十方,真炁下映,与香煅接於炁中,仿佛见无鞅真仙官君,细雨密雾,来降各方。次至洞案前,见香成五色,功曹符吏在空中,已身恍如升上三天,亲见三清玉帝,叩齿三十六通,咽掖九过,然后依科行事。师曰:初阶入道,性易流荡,则心疑,不可示以繁文也。於简易中存观,妙在不言之表矣。若能进品升玄,自此而至嗣宗,神仙不难学也。   启奏诀   师曰:凡启奏,治病,行符,先存上丹田元始,中丹田道君,下丹田老君。次三宫三真,并如己形。先存下丹田内君,与心中道君合而为一,立在顶中,如金殿中坐,己身跪拜,密奏所行之事,立有感应。   朝真谒帝诀   师曰:一小兆凡人也,饮食男女,其欲与人不异,今乃得佩箓行法,称为法师,或星冠霞倨,欲似仙圣。盖心未宁一气,仍肴乱淫爱,触秽荤污,躁腥,当知若何可以谒上帝於虚无之表也,苟无清明之法,则不能感格,反以招愆耳。故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亦可以事上帝,此之谓也。   斋醮对越诀   师曰:凡醮中朝谒,须按仪式,及身与心混融,常存见金阙於高穹之上,己身不觉在坛,惟觉在九霄之上,凡口诵心存,绝一切妄想。如此则大有感格,非止外仪也。   祈请诀   师曰:宜於常时数数点检,己身入靖,默坐,不思凡俗之事。气宇既定,顶中虚阔有金楼玉殿,见天尊金容坐其中,久久存之,觉真炁映顶门向内微热,此常时诀也。有事之时,亦如之存运己身,恍然跪于天尊前,默祷所祝之事,万无不应。此宗师节文,训后学之士,初阶,此乃升堂入室妙诀,宜秘之,毋泄凡俗也。   书符诀   师曰:书符者,惟要心定,不思外事,又要点纪散形,庶几下笔时神不走,炁不乱。若对本念诵,下笔成符,眼动意随,心驰笔乱,必不能感应。须心与符一,符与心俱,取炁不必回顾,吹炁不得作声,下笔书符谓之自传喜神,盖言心定而端的也。后品亦言之甚详,凡初阶先宜知此。   玉堂直指   师曰: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   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杂术,惟正而已。正者,不邪之谓欤。天以正而覆焘,地以正而载持,炁以正而运行,鬼神以正而役使,人以正心而正身,心不正则邪念生,六欲起,流为禽兽,沉为鬼爽。在世不正,身为奸邪,为悖逆道,不可入真仙之阃域也,今玉堂大教之出世,原於正一天师。正则不邪,一则不二。嗣吾教者有五等:凡在世厌尘希真之士,初入坛受天心正法十卷,行之三年,无轻师慢道之心,无始勤终怠之念,则许再诃,受阶七品,行及无过,进二品,佩玉坛正品印,受高奔玉京,行及一纪,验得即非编庶市井庸流,及不是舆台皂隶、刻胥虐吏及非是宫观愚蠢窃食,方许传付无上宗旨,二十四品并三奔宝箓、玉堂三景之印。玉景升堂之印,为嗣教支师。支者,分派别流之谓也。此传不限名数,但系有官君子、儒墨俊士,皆可佩持,禁传市井道流也。今世道流多是无告困极,四民不收,始投名进纳黄冠,盖非本心入道,恐轻贱玄文,遗失秘旨,罪罚不赦。已上系四等。传度。独於第五等系的传系,代嗣师惟正传一人,付二十四禁典玉书,付宣和斩邪剑,降真制魔之印,经三十年方许传代,今以初品初阶传度,其文省,其用简,人人皆可奉行,亦可望洋於玉堂也。登坛之日,弟子肘步赍,信誓词,虽官高位贵,不得慢真侮道,当九拜盟坛而受也。从此佩玄旨,不违师旨,自此登神仙路,入希夷之门也。若或不遵此训,妄传轻受,则三官纠愆,四司录过,天司示宪,七祖受报於风刀考身,充役於长夜,万忏不洗,千真难赎,在谨於传付而已。夫行初品宗旨,口传心印计二十事:   一、日当虔谨修习,渐与世事相疏,不得混同尘俗,作诸不执事,久久戒行昭着,当次第传度也。   一、存服郁仪结璘之炁,惟勤於存运,久而真炁灌注,嘘呵成真,不待容心,而鬼神畏服矣。既受法已毕,当以大道为宗祖,动心正念,勿起邪心。   一、每旦习诵真经秘咒,蚤作奏香,默而存之,不得出声,惟心相应,不可以事夺而失其常规也。    一、遇有凶邪恶祟害民者,当一准正教,务在必行。若有畏心及有谄心,反求告於鬼神者,是执心不专,得罪至大,三官纠罚,不赦不原。    一、当以正念役使天神将吏,不得稍用血食,以杂灵炁,违者三官罚罪。    一、当以三光为主。盖三光者,天地之眼目,阴阳之根本,造化之宗祖。当存心运真,与帝真三景相混为一,不惟制伏三界,束缚魔灵,则自己身有光明,万神畏伏,辟尸逐病,得道长生,以入仙真矣。    一、日存三光而服炁,夜间存斗以斗呈使身与神为一,神与身同炁,神炁混融,方可为嗣教之士矣。     一、当先行三八谢罪之法。凡半月一节气,当出身中官将,拜表存修,如本法行之不息,则身为无过之人,始可言嗣玄教。     一、每日服三光符,以俟感应。     一、戒在淫怒,常以慈善应世,割己周人,不得攻师伐本,妒贤嫉能,口是心非,嚣讼争斗。素或有之二截自今日改行率德,常以一念,远财利,去奸谄,寡色欲,持斋守戒,为心也。   一、凡奏香时,存五色炁,自五藏出,结为华盖,上通空玄,上帝在空中仿佛瞻见,如此则所奏必达也。   一、凡书符当入室存定,染笔成符,闭息心咒,不得作声,握固勃然,有勿犯之色,身正而心正,心静而神应矣。   一、当以一真合道,当离一切外事,勿得千心见物,莫生贪念,当思世事无常,惟道长久,当在一真则虚无当应一灵矣。   一、每出入,当存天丁将吏、功曹玉女,右左罗列座下,邪不敢侵正,炁纵私动止,存之如故。   一、如每月十直、庚申、甲子,本命三元三会,朔望八节五腊,当异寝思真,常能各居,敬如宾友,则尤为至妙。   一、不得内蕴狡贼之心,外示慈详之态,不得贪非己之物应,营求当以义合得之,违者许自省愆,改行谢过,不许重犯,忌之。   一、事父母以孝。不以贫富易其心,顺奉常令喜悦。一咈所亲之意,是谓不孝,不孝罪大,无所贷原。   一、父母殁,当随力精思,祈告上帝,拔度出幽,上生天堂。若父母不出幽阴,自己仙功亦不能成矣。   一、兄弟宗族、外亲远戚,待以和好,不许各党其一,而生事生慎怨,以失骨肉之恩。违者,三界鬼神不伏,使役宜谨之。   一、当行规矩准绳之内,存心一有不合,宜事随心改,正期与圣贤比肩,不可自卑,常萌妄作之心。   醮事仪范章   太乙斋:帝王修之,以展礼配天也。   九天斋:金箓斋:国家建之,祝延国祚也。   玉录斋:修之以保佑后妃六宫也。   黄箓大斋:皆有品第,要当参考成法,勿得妄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谓之醮仪。   河图玄灵等醮:总有数十名目,皆醮也。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一、国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仪。按《灵宝经》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国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设醮斋,止以一昼夜为则,亦有建三昼夜、七昼夜者,不无亵读,反为招谴。如官长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经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临凡俗,岂有经三、七日昼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陈设,至期则以黎明肃启,深夜解散,庶几不致渎圣也。其科仪品格,载诸玉宸、玄范行移等书,临事取而观之可也。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   也。   黄箓大斋:皆有品第,要当参考成法,勿得妄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谓之醮仪。   河图玄灵等醮:总有数十名目,皆醮也。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一、国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仪。按《灵宝经》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国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设醮斋,止以一昼夜为则,亦有建三昼夜、七昼夜者,不无亵读,反为招谴。如官长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经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临凡俗,岂有经三、七日昼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陈设,至期则以黎明肃启,深夜解散,庶几不致渎圣也。其科仪品格,载诸玉宸、玄范行移等书,临事取而观之可也。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备受则出官有码,皆不可行斋事。   一、都讲以下之职,亦须备受三五正一灵宝阳光等录,方可同预坛席。   一、请同斋道众,须是平日耐於拜跪,甘於淡泊,专修香火,不贪货财,方可结立誓盟,俾登坛席,要与醮主各殚诚殷,祈叩穹旻,以昭感格,若只务声音韵美,注念不专,非惟枉役精神,虚费财宝,切恐反遭咎责,劳而无功。修建之法全在择人,不可不谨。   一、执威仪道童,须要先习步虚词举,唱华夏吟令熟,登坛旋绕时,随声赞味。   一、建醮当竭诚恪,营办龙缯璧剑之类,务在精好,香花油烛,一一所需,并要洁争,不使秽触,若临用有缺,则反招谴矣。凡设醮以精专为先,龙缯为上,香烛虔洁次之,苟若有一阙,亦醮之瑕玷也。修奉之士,尤宜谨守。   一、若停柩在室,不宜开坛建醮。如屋宇深阔,丧在别处,不干坛界,亦可修奉。若有生死厌秽未经解除者,亦不敢於家庭建立醮坛,深宜戒之。   一、烧香不得用灶中灰火,焚燎钱币等不得用油烛火点发。   天心玄秘章   昔元始天王悬黍珠於黎土,命皇人以演洞章。太上老君升玉局於成都,张道陵而受经诀。道法四十二坛,醮科七十二等,流布尘寰,宣扬教化。后之历代嗣教之士,积功累行,与道合真,心动神随,法灵教阐,是以道法符章分枝异振,延蔓繁多,流传于世。法术有三千余阶,不能备载,今以一二,略举其大概耳。   天醮一十四坛   《黄帝醮告章》曰:凡世人禳祷祭告,荐拔祖弥,及禳灾救病,除道家奉天之士,有祈天醮告之仪,其后非奉道教者,若有禳梼荐拔之事,止许召请城隍社令土地地府冥官,毋毋请天帝神祇,是以雷霆乃立斩勘之司,敢有非道教奉天之士而冒干天帝者。斩神诛魂,夺算灭寿,可不畏乎。   金箓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   玉箓周天大醮二千四百分位,   黄箓罗天大醮一千二百分位,   太乙醮,九天醮,河图三十六天醮,   玉匮盟真醮,灵宝自然醮,洞渊三昧醮,消灾醮,禄马转案醮,九幽醮,迂拔醮,报孝追荐醮。   按道门定制云,金箓、玉箓、黄箓三醮,圣位醮状分数已有定式,其常醮有四十八坛,奏献钱状,或设二十四分、三十六分、四十二分、六十分、七十二分、一百二十分、二百四十分、三百六十分位,醮事之礼,像世威仪,道在人弘,不可执拘。   道法三十九阶   灵宝度人上经大法,   无上三天玉堂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神烈大法,   上清天心正法,   北极天心正法,   灵宝六丁秘法,   魁罡六锁秘法,   三辟五解秘法,   六甲祈梼秘法,   贯斗武侯秘法,   玄一五雷秘法,   协神五应秘法,   梵气雷法,   上清灵宝大法,   玉清真王紫宸大法,   争明忠孝道法,   五雷考召大法,   玉清总摄法,   五雷斩勘法,   洞玄祈祷法,   先天一气大法,   回车毕道正法,   九老伏魔法,   天地教灯水法,   混元攻气法,   紫庭追劳法,   飞神谒帝法,   通章大法,   六丁六甲遁法,   掌心雷法,   祈晴祷雨祈雪法,   愿盖法,   五雷法,   灵宝法,   天蓬法,   天枢法,   赵侯南法,   结磨祈祷法。   考之道法,各有传振不一。今以世人多行者录之,及有天雷酆岳诸将之法,其名繁多,难以尽述。   炼度法七阶   清微炼度法,   太极祭炼内法,   玉阳祭炼法,   争明一旸炼度法,   灵宝炼度法,   玉宸经炼法,   三光炼度法,。   告斗法一十四阶   清微玄枢奏告,   太乙火府奏告,   灌斗五雷奏告,   玄灵解厄奏告,   清微紫光奏告,   神霄奔宫奏告,   清微祈祷奏告,   神霄火铃奏告,   今明奏告,   璇玑九光奏告,   允天奏告,   孙真人鳌告,   开蕾实现斗奏告,   拥云现斗奏告。   天髓灵章大法一十二阶   混天法:此法能开天门,役使天神,住日留月,变昼为夜,夏雪冬雷。   移地法:此法能指地地动,指山山揺,指海海竭,画地成河,移山塞海,降伏鬼神。   万胜法:此法能令决胜无穷,变化草木,金石皆能化人,隐体藏形。   降龙法:此法能乘龙飞空,变物成龙,腾云入雾,蹑气凌虚。   伏虎法:此法能伏虎豹、一切猛兽蛇虫。   起云法:此法能兴云起雾,化生五色祥云,驾云升天,游日官月府,去住自然。   生风法:此法能生万里威风,行船遇寇,起尘迎敌,吹砂走石,障蔽太空,随机而应。   伏刃法:此法能使刀剑自碎,入兵不伤,万刃不于。如遇贼寇,能禁止刀剑不能出鞘,弓弩反折,不能为害。   变物法:此法能生一切草木,及乘驾空中,能使用木人木兽。   从波法:此法能使山陵变湖,涨溢江河,滔天之涛,拍山之浪,兴云致雨,蹑波渡江,入水不溺。   烈旸法:此法能生烈火巨焰烧天,焚营熏寨,荡灭妖邪,神火一过,万祸俱消。   长春法:此法能顷刻生一切草木五谷瓜果蔬菜之类,能变土成金,化石为玉,隐身入土。   前十二法,上天秘传之灵文,出世离尘之妙法,必遇天人授受,方得行之。纵得其书,纸上虚文,枉劳心力。   玄圃山,金镶大法三十六阶   发籁,震需,缶覆星,央云,壅水,凝河,灭火,驭云震阵,伏申,出泉,火箭,结华阴,草木化人,坐驭,水行,起   光,隐质,变物,附梦,桔毒,禁层,斩妖怪,金刚札,无碍通,神行,无尽丹,不竭壶,水火瓢,盆取鱼,煮水石,佯死,飞空住,纸鹤飞,铁其身,入壶。   玉虚天书大法一十八阶   隐形藏体,   驱神入室,   游魂三界,   超脱生死借尸,   火假尸体,   水假,   金假,   火假,   木假,   土假,   木牛流马,   不用火汤瓶自沸,   喝石石行,   煎泥成金,   化铜铁为宝,   移树移物可至千里,   木鸡报晓,   泥犬吠夜。   通灵秘卫大法一十六阶   变化,   附梦,   变形,   空中飞行,   入石壁,   隐形,   救死回生,   夜行不照烛,   长生不死,   呆贼不去,   缚贼自至,   役五通追万物,   招神,   穿地寻尸,   神怪,   耳报。   通天宝箓大法三十三阶   长生久视,   延年益寿,   升天入地,   出幽入明,   神游月宫,   一苇渡江,   千里神会,   借潮生风,   其舟日可至万里。   投胎夺舍,   日行万里,   蹑鸿毛腾空,   骑草龙飞空,   煎泥成金,   九转灵丹,   乾汞成银,   点铜铁化金银,   养砂浇淋,   涌泉丹头,   缩货成宝,   糁制点化,   灵砂宝鼎,   点辛为庚,   召鹤,   圆光,   附体,   舞仙童,   过阴,   追摄,   降笔,   太极鸾,   笔架鸾,   悬丝鸾,   封匣鸾。   道门官制章   国朝品级   正二品   嗣汉天师真人。   正六品   道录司左右正一。   从六品   道录司左右演法,宫观提点。   正八品   道录司左右至灵。   从八品   道录司左右玄义。   从九品道纪司都纪。   未入流   道纪司副都纪、道正司道正、道会司道会。   真人   汉张道陵以天师赐号真人,唐泌以承相归道赐号真人,加正一品。   余酒   周成王时,以彤伯为祭酒,以主亲属。后宣王时大祀南郊,以仲山甫为祭酒,以主祀事。故后世以道士为祭酒之职,以主郊天祀事之礼,以统道教,此道士有祭酒之职自此始。   道官   周穆王以道士高拱宸为祭酒,祀元始天皇於尹真人草楼,此道官之始也。   道录   宋太宗增道副录、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道封   后周武帝时,卫元嵩封蜀郡公,盖道士受封之始也。叶法善,玄宗时亦封越国公。   道赠   唐王知远赠升玄先生,叶法善赠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道士之褒赠,盖自王知远始也。   道谧   陶弘景羽化,梁帝赐谧正白先生。此其始。   道纪   老子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故以僧官设僧纲。   道号   黄帝称牧马童子日天师,始也。汉张道陵亦有天师之称,道家立名立号,皆取老子《道德经》中之旨,道字、玄字、妙字,今非中国之教,外夷皆窃取之。   衣紫   唐李泌生而神灵,自孩童时,身轻能举,母尝闻空中丝竹之声,恐飞升而去,母以葱蒜为汁洒其首,后代宗时拜相时,李辅国专政,常妒之,泌知其不可久处其位,乃告归隐,乞为道士,帝乃赐紫衣金带之服,道士赐紫自泌始也。   黄冠道士   《黄帝内传》曰:凡奉天道者,日道士。周穆王於尹真人草楼之观,召幽逸人祀其香火,以奉天帝,谓之道士。此道士於官观祀天帝,自此始。盖道士之衣冠皆黄帝之衣冠,故名黄冠。所行者黄帝之事,所言者老子之道,故名道士。不异服,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不异言,非先王之言,不敢言。不去姓,不忘亲也;不毁形,不忘孝也。以道为教,不悖天也,不事外教,不悖土也。以中国人奉中国之道,是体天之道,因地之利,以修身也。故能飞升冲举,凭虚御风,神超物外,上朝太清,得造化之妙,与天为徒,可以通天地之灵,格神明之德,役鬼神,驱雷电,致风雨,握星辰斩邪精,消疫疠,致太平,此自三皇开辟以来,试之验者也。道之为教见於此。   都监   隋文帝始以玄都观主王延为威仪之官,如今之监斋之职是也。周避讳,改为道录。   监义   宋真宗时置首座监义,分领本阶事。   上座   宋太宗始之。   法官   汉张道陵始有驱雷役鬼之事,行其法者,曰法官。   赤文天律章   止取生人所犯天条者录之,其鬼神所犯者不录,见女青天律。   一、法官四季天地赦日,不得行符咒水,看阅条律,违者先一身,后殃灭九祖。   一、法官行法,并阳行阴报,不得  始勤终意。违者灭身,殃及九祖。   一、行法官补奏,弟子衔位,籍注左判官方,许补左大判官,次许补右大判官,违者并各徒九年,知而保奏者,并各除名灭身,罪殃三代。   一、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烧香进章上表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风刀万劫不原,非佩筹者灭三等。   一、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   一、行法官篆符而以笔头指左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灭寿一纪。   一、行法官敕水而以水盂左转者,徒九年。知而故犯者,灭寿一纪。   一、行法官妄以正法示之非人者,减寿一纪。   一、行法官不得私祀鬼神,惟二月、八月祭鳌,违者徒三年,故犯者加一等。   一、行法官所在去处,见水旱盗贼,若为害於民者,狡猾之人许令立便申奏,待天谴诛戮,违者徒三年。若差官诛戮而其人不如所申状内之意者,加一等。若有人果如申状内坐说者,加二官。   一、行法官行持不精,到处行役神吏,不择纸笔,便写符敕水者,天司夺养道之资,令使见身穷窘。   一、行法官非时妄动神吏,侵害生民者,灭寿半纪。   一、行法官无故不得妄入正神庙宇,及持正法而妄擒正神者,徒二年,如是法官出入正庙,前后不迎送,加罪者非。   一、行法官受民问词状,而不能即时行遣者,徒一年。如状不合格式者   一、行法官出入见民问私祀邪神淫鬼者,仰即时遣神吏擒缚,依律断罪。如或见闻而不根治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持斋奉戒而或犯者,徒七年。   一、行法官被人阳病而故意行阳符,阴病而行阴符,或左煞而右生,有伤於人,徒九年。如未有昭报,不辨阴阳者,非。   一、行法官妄以行法增崇一言,毁及同寮应行法者,徒五年。如辨论公事曲直及探正法而争者,非。一、行法官妄以正法传之非人,意求财利者,臧寿一纪。   一、法官职列七品者,录功不书过,若能进章表知其官职恃而作过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以正法而为戏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被民问请符乞水而妄以人情艰阻者,徒六年。被请符而反轻正法,不给付者,非。   一、行法官篆符,故意倒书横写,及朱书不从左,黑书不从右者,徒一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传法度师,北院出官者,令从北院计衔南院出官者,令从南院计衔,违者徒八年。   一、行法官奏弟子传法,看其人心术正方可保奏,如或人情或以势力而乱奏者,并各徒三年。若得其人者,补三官。   一、行法官奏弟子名姓,用庚申、甲子二日,保奏不论有无品人,并得参佩正法,及便宜申请,令入四五品官者听。   一、行法官非庚申、甲子日而辄欲申请,非次迁擢者,并各徒九年,再三申请者,臧寿半纪。   一、行法官传弟子正法者,须得已身佩受一千日外,方许保奏,违者除名落职,徒三年。   一、法官传受弟子正法,须得给统兵印,并都摄符,令其统制神吏,驱役鬼神,统兵印文、仙都总摄之印,作两行迭篆。   都摄符即三元符也。以黄绢篆之,於符两节写墨敕给付某人收执,驱斩一切神鬼,后度师写姓名会押,违此者神吏不听。传法人驱使,遂为虚设,非徒行法无益,又且天谴必临。   一、法官传受弟子,有始而无终者,不尽其所学者,徒九年。如弟子学而有始无终者,亦如之。知而故犯者,加一等。若弟子而不问,师而不传者   一、法官传受弟子,不问男官女官,并须得人,而传不得妄泄,违者徒三年。   一、法官说话口是心非,徒二年。如事出不得已者,非。诸法官妄以己身尊崇,斥叱弟子者,徒三年。   一、法官见世问有异常人者,许令上章表,或申状被坐此人所为,外函上写朱表,不下天曹,直进太上御前,以待差官超   擢,填上元八品仙官,见缺如是,常日章表申状,而不经诸司检驱者,徒八年。   一、法官传受弟子秘诀,而隐真出伪,或传而留一字,或咒是而诀非,或诀是而咒非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职列仙卿者,许奏斩伏魔等使,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帝君品者,许辟奏五岳四读等官,及充替应有司仙官鬼官者,许。   一、法官职列高真者,许奏洞阳等帝君,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上章典者,许进章表,违者徒六年。   一、法官不受都功箓者,不得申黄刺及进章表,违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灭身。或不知者,积罪愆贯盈,差三官追取,令使万劫受罪,或入石炭等狱。   一、法官职列七品,不许牒天曹并五岳,及六品官,方许。违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职列南司及品官者,许令其便宜申奏。   一、法官职列北司及品官者,许迁入南司从别计御,违者除名落籍,举过不论功。   一、法官职列九品者,不许牒地司,及八品方许,违者徒三年。   一、法官职列八品者,许奏左大判官,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五品者,许奏七品官职,违者准前律论罪。   一、法官职品者,许奏从六品官职,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四上仙者,许奏上宰,违者准前律。   一、法官职列真人者,许奏使,违者准依前律。   一、法官职列四相者,许奏仙卿,违者准依前律断罪。   一、法官职九天诸使者,许奏仙卿,违者准依前律。许奏仙   一、法官职列诸司君者,许奏上宰,及真人并判酆都等使,违者准依前律。   一、传法人见度师纯怀精粹,不以师礼相待者,徒三年。说谩师保者,徒八年。知而故犯者,加二等。   一、法官不能相思於人,责望弟子补报其功,徒二年。   一、法官有功於人,而自称说者,徒一年。   一、弟子妄骂马师保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以势而欺辱下贱,及不孝父母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行符咒水,符篆未晓者,须得务求胜己之师问之。如或未晓为晓,未通为通,妄以己胜他人者,徒三年。   一、法官进章上表,朝礼而失仪,臧三官。官卑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俗人为人设醮,衣冠不整肃而辄登坛者,减寿半纪。茹荤酒者,永入酆都,七祖受罪,如未开坛而登坛者,非。   一、法官道士行持灭裂,为人关奏进上表章,而不如式希求财利,及不至诚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入坛关白章表,言语重叠,及朝礼非仪,存念杂真,并以手触天门,先以右足登坛者,徒三年。   一、行法官道士申状内坐说某时拜上朱章,而非其时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受三洞大洞箓经者,不论天下极品仙官及鬼神,并可指挥驱使,或受经而无箓,或受箓而无经者,同。   一、法官道士能以秘文咒法而身历天曹进章上表,朝礼上真者,须得经诸司取禀,然后方得前往,如官及七品者,非得。经历诸司者听,违者除名。   一、法官道士能以太上秘文咒诀进章拜表,得报应而泄人者,减寿一纪。   一、法官道士进上章表,惟天枢院申状、玄都黄刺、章表头上,醮意,不得差错一字,违者醮为虚设,章表不达上醮官关奏名,各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列衔差错,及冒称官位者,减寿半纪。   一、法官、道士、俗人,受正一箓者,方许关行文牒,及申黄刺,违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拜表上章,而不五重下封者,徒四年。   一、法官,道士申状不合称臣而称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申状合称臣而不称者!徒三年。知而故犯者,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进章表醮,意不得过一百七十六字,违者并各徒四年。醮词冒渍听者同。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宜道士为人申章进表,须得如法,其余醮筵随力建功,请行法事,如或贫穷下贱力所不及,一灯一花亦自足矣。但不至诚者徒五年。   一、法官道士设醮登坛,而不恭谨,反语笑喧哗,斜目曲视,背立唾痰,呼童叫仆,不以臣礼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进章上表,而不合格式者,徒二年,错二字者,加一等。错二字者,不达高功醮主,并徒九年。   一、法官道士进迁拔章,只填金箓白简八十副黄箓斋只得奠简八十副,进八十一说章,只得奠八百副。过此数,副者并不执用醮主关奏,并各徒九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不及五品已上,并不受都功录,而关行女青,诏书追魂者,减寿半纪。知而故犯者,加一等。   一、法官道士官及五品,而行诏书者,须得朱书牒内云:伏睹混洞赤文女青诏命,许令告下十方无极世界,祷官之庭,迁被亡人,进人道宫,以副太上好生者,如违此语,诏书阴界,并不执用关奏,醮主各徒三年。   一、奠简每面长九寸、厚二分,阔二寸四分。正面写咒、背面篆符,外用青绢或纱盛之,如力不及,纸亦可用。违此式者,南昌地府并不许执用,遂为虚设,关奏醮主并各徒二年。   一、民问设醮不得烧檀香、安息香、乳香,但只以百和香,则上真降鉴,有力者烧降真香足矣。违者,三代家亲责罪,己身受殃,法官道士减寿三年。   一、生民毁谤正法,背正向邪者,诛五代,己身万事不遂,父母妻子感受其殃,身殁之后送下邓都,万劫不原。   一、生民以正为邪,以邪为正,谩骂法官,如此之人身殁之后考入酆都,七祖九先咸受其祸,己身见在必多殃咎,如佩线者加二等,己甚者校罪多寡减寿。   一、生民恃势损坏宫观,毁经骂道,侵克良民者,减寿。己甚者,灭身殃九祖。   一、生民狡猾为害於人者,九祖受殃,身谢之后沦没阴司,万劫不原,法官道士见灭己身。   一、生民於观宇名山及经书符篆所在之处,腥言秽语者,徒一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妄效法官,步履星斗者,徒二年,履真人星者,减寿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咒诅天地日月,裸露三光,呵风指雨,怨咎天地者,徒九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以灶内火烧香,对比小遗,被人持戒者,徒三年。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茹荤饮酒,登上三清殿及对上真者,徒六年。知而故犯者,加一等。法官道士加二等。   一、生民妄祀淫鬼,及不干祀典神鬼者,徒二年。   一、生民病苦求觅符水而不至诚者,徒二年。   一、生民建斋设醮,反不至诚者,徒三年。   一、生民将经书文字秘诀符篆入秽污之处者,徒二年,行法官道士加一等。   一、生民不奏名姓,传受秘法,盗视灵文者,徒三年。   一、生民不行正法,若家盗藏秘法者,徒二年。   一、生民怨望君主,不孝尊亲,不友兄弟,不信师友,不睦夫妇,不恤贫穷,反憎凌辱者,徒二年,甚者灭身。   清规仪范章   太极法师曰:夫斋醮清规,威仪至重。凡此禁制,皆玄都上宫明科旧格,戒其隋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盖不欲使其因斋获罪,故开纠罪之门,知过能改,罪亦消焉,庶得弘整纪纲,恢宣玄化,登坛之士勉而戒之。   醮坛职名   高功 一名左阐道   其职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共瞻,蹑景飞章,承领宣德,惠周三界,礼绝众官。   都讲 一名右阐道   其职也,洞辅德通,法度明炼,赞唱仪矩,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   监斋 一名左辅教   其职也,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威仪,周密察非,从容受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嫦。   侍经 一名右辅教   其职也,严洁几案,整齐卷轴,开函启奏,收椟敷陈,调和众音,表仪庶职,观听允睦,幽显交欢。   侍香 一名左拱宸   其职也,精饰暴彝,洁严案席,巡行焚灶,始终芬芳,玄鉴昭彰,丹诚露达,母获中绝,有越初忱。   侍灯 一名右拱宸   其职也,整办缸篝,严洁灯烛,高下照彻,内外辉华,际夜续明,华晨妆焰,上明道境,下焕幽都。   炼师   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并真,超凡入圣。   摄科   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席,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向答琳琅之钧,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   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成之士,方严中正之规,高功对越之有亏,尤资辅协卧斋纠举之,或失必藉考稽。   监坛   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虔恪,毋令差迟。   清道   其职也,肃清云路,荡涤尘氛。祛魔魅不侵於黄道,斥妖邪勿近於仙班,母或后贻,届期先导。   知炉 一名左司仪。   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从容礼节,持诚必在於端庄;严整规绳,临事勿违於先后,礼宜周备,事勿参差。   知磬 一名右司仪   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调和气宇,步虚声彻於云霄;争一身心,华夏音传於坛惮,弘敷至道,会感真灵。   词忏 一名左直箓   其职也,宜坚正念,对越天皇。通诚意於上穹,忏愆嘏於下庶。真仪严重,勿致怠荒。   表白 一名右直箓   其职也,奏陈虔恪,注念精专。宜罄竭於一光,庶诚通於三界。威仪敬慎,规矩宜遵。   醮坛清规   登坛失仪者,清规有例,当罚香油,以赎其过,止罚拜以准之。   若登坛之士各赉巾褐简履,不得临时交换彼我。公事有阙,勿得牵引非己之服。若登坛起居,皆当关白法师,一拜礼香,   三拜而去,还入如之。   若升坛,履屦不整,罚二十拜。   若坐起不庠序,罚五拜。   若倚斜不正坐,罚五拜。   若临坛唱赞法事与外人交言,罚二十拜。   若翻覆香火,罚十拜。   若讲及世务,罚二十拜。   若语言戏笑,罚十拜。   若绮言互□,罚五拜。   若翻覆灯油,罚五十拜。   若巾褐不整,罚十拜。   若都讲赞唱失仪,罚二十拜。   若执纠见过不弹私隐,罚六十拜。   若侍经不整饰,高坐触物有阙,罚十拜。   若侍香香烟烟中绝。罚四十拜。   若侍灯灯火中灭,罚二十拜。   若醮主内外不相检叱,音声高厉,罚五十拜。   若听经倚据不执简,罚十拜。   若不注念清虚,心想意倦,为众所觉,罚三十拜。   若出入醮坛,不关白监斋,罚二十拜。   若垂发驰步,罚二下拜。   若诵经或乱请问败句,罚三十拜。   若唱赞声不齐,罚二十拜。   若升坛不洗手漱口,罚二十拜。   若坐起揖逊失仪,罚五拜。   若旋行不依次第及逆行,罚十拜。   若起行来及还坐不礼经,罚三拜。   径去者,罚二十拜。   若临烧香突行,罚十拜。   若醮主供办触事有阙,罚二十拜。   若受关不启上,罚三十拜。   若醮次擅自下坛。罚一百拜。   若犯威仪弹罚不伏者,逐出醮坛不用。   若下坐众官法事有亏,从一至三,   依科弹罚。从三以上,退出斋次,执纠不弹,与犯同罪。   若上坐法师於事有亏,自取愆失,   送简监斋,从一至三,依科弹罚。从三   以上,断功三百日,不得又在法坐。   宫观职名   古制宫观道士之职:   真人,祭酒,道录,道纪,道统,道正,道会,观主,提点,提举,副宫,副观,讲师,都监,玄义,知事,书记,谏议,监临,戒师,上座,掌藉,都表,监斋,法师,副表,真岁,表白,知库,司纶沙   南极长生宫新增十五职:   藏史,管藏殿经籍。   知院,管道院一切事。   食院,同前。   主翰,职专修撰文章教授道童读书。   训师,管教训道童斋法科教。   司籍,管钱粮簿籍一应文书。   直殿,管殿宇廊应一应房屋。   直堂,管斋堂饮饥之事。   知宾,管倍迎鸾俦鹤侣之士。   司廪,管一应粮储。   司户,管门户出入之事。   司工,管修造之事。   司圃,管药圃菜园果园之事。   司牲,管牺牲畜养之事。   社主,管庄田春种秋收之事。   宫观清规   禁言道化贤释化愚   晋成帝咸和问,蕾买门等郡有学佛者八十人,告入寺为僧,嵩山等处有道士二百人,告除名入道。帝谓王导曰:尝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今中国之人反奔中国之道,愿往生西方为胡人,不愿生於中国,何愚之至也。昔汉章帝所谓道化贤、释化愚,是乎?   王导曰:诚实言也,可为万世之戒。故世方有道化贤、释化愚之说。自此始,虽世常有是言,其道士切不可言,恐生函矢,大宜忌之。按皇甫真人曰:圣人设教,各随风土,禀受之性,所立性识愚钝者,本乎地则以死为乐,性识聪慧者,本乎天则以生为乐,《周易》所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是也。以死为乐者,《涅盘经》佛谓坐灭,灭矣。寂灭为乐。以生为乐者,老子谓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死生之道,贤愚皆有,其乐又何必究其贤愚哉!此篇极说得有理故取之。   忌争论   一大忌与人争论,其教《道德经》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清争经》曰:上士不争,下士好争。或有横逆而来,於言谈中用言诋毁,则应之曰:尝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既生中土,正道难遇。我中国人也,生於中国,奉中国圣人之道,是不敢悖所生之天,又不敢悖所生之土,以中国人奉中国之道,理也。若是背了所生之土而奉别教,便是畜生一般;忘了天地生成之德了,岂是修行之人。教之高下,吾不知也,只这等回答,理不出於人上矣。   道释坐次   凡释氏至於宫观,道士当让释氏坐於上。道士至於寺院,释氏亦让道士坐於上。是以生客宾礼之待也。如或他处相遇,道释皆以年长为尊,让坐於上,虽教有夷夏之别,其理以和为贵,在人谦退为德。   僧道之称   唐高宗永徽五年,因胡僧与道士争称其名,曰:只闻人叫僧道,未闻人叫道僧,胡僧反列於道士之上。帝曰:道士乃朕中国人也,尔胡人也,岂可以夷狄之人列於中国之上乎?中国礼制之所尊;外夷,冠履之不加,贵贱分也,帝谓于志宁曰:且如世之称夷夏者,夏是中国,反居於夷狄之下,可乎?如言阴阳,.阴是小人也,不吉也,阳是君子也,吉庆也,反居阴之下乎?   言祸福者,何不先言福而后言祸,岂是祸为吉乎?如言鬼神,鬼是下鬼也,神是天神也,何下鬼反在天神之上乎?如言曲直斜正者,正之与直皆善事也,斜之与曲皆是不善之事也,反以不祥之名而为先乎?凡世之所称,必用先凶而后吉,是以不吉不祥之事在先言之。其僧之与道,高下之先后,亦犹是而论也。其吉凶之名,贵贱之分,夷夏之别,可得而知矣。举此例,知道之尊贵何尝污焉。   禁说因果   唐武宗曰:昔在梁武天监间,立义学生之名,每人要编捏地狱因果之事十篇,诳惑世人,以化愚俗而求布施,共八百余条,散在法苑珠林等胡书之内。原有经教之传,囱祖跌足,持钵乞食,而为修行之事,岂有诳惑世人而求财利者?其世之愚夫愚妇,莫不俱之,乃倾财荡产而施之者有之,而道家乃中国圣人之道,切不可言神鬼妖异地狱因果之事,沿街抄化,玷辱宗风,此乃无籍小人无耻之徒,非中国人之所为,大宜禁革。   禁止阳精舍利   道士陶元素者,遇一道士自称皇甫昕,领至一松下,见一白髯者,扪其顶曰:此子顶有奇骨,异日可学道。父母遂舍於昊天宫,与道士滕碧霄为徒,十九遇一老者,授以天髓灵经之书,后游崆峒,复入太华而居之。至梁天监十三年甲午,年一百八十二岁矣。帝闻有超神太虚之道,遣使以玺书迎之,不就。乃作诗曰:历晋齐梁将二百,不妨尘务犹相隔。今朝脱却这皮囊,走入太罗天帝侧。遂嘱其徒曰:吾今逝矣,当以火化,勿留遗骸。乃解衣跌坐而逝。时天监十四年乙未正月之一日也。其徒遂焚之,其骨上皆有红白二色之珠。太如上粒者,光莹耀目,其坚如石,得三百九十九颗。使者奉献于朝。范云曰:西胡房中秘密之法,以合气而采阴者得之,其色红紫而体重也。胡言舍利。西胡有坚固石,与之无异,多有以坚固石用血竭錎於骨者,燕辩中国善修养者,以童体全阳之精结而成者,有红白二色,名日阳精,即舍利,皆是死人之秽物,岂可献于朝耶!既言得道,必飞升於天,不以枯骨遗于人间。既有其死,焚其尸,秽物尚在,何为得道?其庶人之家,凡有一死人枯骨於宅,谓之伏尸,故气不祥之物,必用巫祝以驱之,况持之入朝!使者可斩。帝遂不纳,於是天师移文天下宫观曰:中国圣人自黄帝立教,未尝以死为得道。若言得道,何又有死?不免为下鬼之称,况留死尸枯骨之上,结成阳精,诳惑世愚,今后敢有以阳精舍利惑人者,当以妖论。   焚修警语   按焚修宗旨云:其职也,朝暮焚香燃灯,酌水献花,诵经礼忏,以求福力,常使殿内圣像器物洁争齐整,勿令一尘所染,时时拂拭,勿缺洒扫,殿宇房屋勿令有尘垢积地,是谓劳心于天帝之前,委身於清高之境,此道士之职也。苟能如是,必蒙福报。缺此一事,天必殃之。尤当尽力於蔬圃,竭心於炊爨,采薪汲水,苦其身心,劳其体肤,是谓打勤劳之功者,所以报天地生成之恩也。使其功大则福报不浅,若此二者无一於身,则虚负道士之名,暗受天人之福,身谢之后,受畜类报,不免刀砧之苦,拷罚之殃,可不俱哉!今以潭州白谨微所曹《警语应验》,附示于篇末。   其略曰:昔寇谦之谓:凡人生于世,值遇晦星,命当贫夭者,皆由夙世业根深重,稔积过谴,应当舍身出家,奉事天帝,以求福力,然后得免贫夭,此焚修出家之说由此盛焉。昔有京兆徐谧者,自幼多疾,术者推曰:此儿非但多疾,尤不兔贫夭,父母且未信。至十一岁相者曰:此儿寿不过十五岁。父母始惊愕曰:愿求法以兔之。相者曰:若欲免厄,无非出家,庶免苟免。於是,舍于城东玄元观为道士。谧乃朝暮勤奉香火,洁扫殿庑。挟箕拥帚,不惮劳於回廊之问;携镰荷锄,常尽力於园畦之内。夜则诵经拜忏,回向端坐,焚香稽首致恳,当日修墙补屋,勿有虚时,手足胼胝,皆为龟裂。况不食常住之物,自化日粮,不烧常住之柴薪,自采薪汲水而自食,人有伶其劳苦者曰:子何勤苦之多也?答曰:修行之士,为生死事大,岂可用人服事而自不为乎?是以人为我奴,反受天人之福也。如此者四十余年。一日,遇一道士于松阴,执手谓谧曰:子勤久矣。天帝赐汝寿,锡汝爵,未几名京师。朝廷擢为景霄宫道录总领,赐号通玄辅化真人。至南齐废帝郁林王隆昌元年,寿一百有一岁。北魏主闻之,皆遣使,遗以金帛。道将成,遇三道士呼之同游,遂往,梁元帝时,有弃佛而学道者,入茅山遇谧,骑巨羊谓曰:汝归告吾京兆玄元观诸道众;吾今为玄天幕府内台左相,由是传其事于世。天下出家奉道者,始知勤恪。吁!出家之士始因命运刑冲,父母虑其难养,方舍六亲,委身宫观,后世不知因果,出家者类多慵惰傲荡之士,食人体饥,受人恭敬,求人施舍,不生暂愧,不顾殿上香火之有无,不视阶砌尘埃之洁否,不顾殿屋垣墙之颓漏,徒知幽闲快乐以优游,不肯劳苦供奉而诚敬。以徐谧之事较之,岂不揣于心乎!况夫天律严峻,神目炳窥,暂时得安饱暖,不兔堕为异类!酆都之考,庸可进乎?余自八岁出家,今已白首,常对食思□,无补教门,恐罪戾深深,殃加九祖,是以普告出家之士,咸宜猛省,毋堕昏慵,庶几可共蹑于仙梯,同振于玄纲也。大宋建隆二年三月既望,嗣三洞正教清微伏魔使潭州寿星观出家道士白谨微拜书。   晨昏朝修   道众凡柄琳宇,当以焚修祀事为先,官观之住持,每日集众升殿焚香讽经,朝真礼圣,当体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学道之志。   朔望   凡遇朔望之辰,先日沐浴,至期清晨住持领众衣道服坛,简升殿序班讽经,一以祝延圣寿,一以敷扬玄范。   节届   凡遇节届日辰,当行朝真之礼。朝修既毕,宜追上古之风,以礼会筵,恪遵宗范,莫致息荒。   晨昏启闭   宫观门户,最为紧要,所以启闭有时。朝则待明而启,暮则犹光以闭。其锁,令所司者掌之,其钥於常住收掌。凡遇启闭,依时关领。   晨昏钟鼓   晨钟暮鼓以召百灵,壮宫观之威仪,弘山陵之气象,每日晨昏不可有缺。   清晨会汤   道士、道童,每日升殿讫,须会方丈,摆班请揖於住持前。次分两班,大众对揖。道士依次序坐,道童朝上揖,递汤讫,拱立於下。住持叔一日之事,若有公私等因该管职事,及事千及者,禀知住持对众从公议拟。事毕,普揖而退,以正清规,勿罕玄教。   常住   常住者,宫观之纲领,必择硕德宽弘公正之人任之。凡钱粮金谷收支、耕布田地山园、祇待往来官客,一应等事,分设各职,轮流执掌,或一年、二年、三年更换,务使允当,必尽心於公堂,勿故意於私己。玉蟾真人有云:常住金谷有神司之舍者,取者各获果报。斯言不虚,宜当戒慎。   斋堂宴会     赴堂宴会,坐依次序,其尊卑上下之礼,不得差互。   斋堂日食   每人一日常住给米一升,蔬菜鱼肉随其丰俭,三餐依时击云板会众,赴堂食之。如遇云游客道,昭依古例,止管饭七日。   若坐钵过冬过夏者,常住管饭百日。若於本官观参管职事者,与本宫观道士支米同,不在是例。京师及上清名山有大德有道之士至本宫观,款留倍加其礼,供给所需,不拘岁月。   斋库   日支已有定例,不许私为人情,擅自支出,与人食用。或有粗俗无耻之士索要酒食,其管常住者,当执法谨守清规,违者罚设斋一席,自出己财,合宫之众,礼当要到。   收养徒弟   凡收育徒弟,必择乔木故家声名昭着乡里,崇道积善之人子孙,无恶疾违碍者,取之以礼,结为道亲,方可与进。若慵俗伎艺之人子孙,及有恶疾、胡臭、嗓臭、瞎眼、疤面、六指、瘸跛残疾之人,不可为徒。   请给度牒   凡道童自幼入於玄门,习本教经书,长立果有道器者,如遇该年请给,预先呈禀道司,申送请给庶不乏人,使代代相承悠久之意。   醮事   若有施主赉香诣官观建醮事干,常住差委该管道众,分干一应等事,务要虔恪,宜遵祀天之礼,莫负施主之合。   化缘   宫观兴修,须凭檀樾,常住请能事者持疏化绿金谷,以助修造之用。先宜访问远方殷实有德之家,能结善绿,果有欢喜布施之心,敬叩题绿。若虽有资财,悭吝不舍者,兔过其门。若不拘高下,多助寡助,随绿布施者,尤佳。   修造   修造一事,常日不可废弛,委数人时常巡察,殿宇墙垣、沟渠路道,但有损坏,即便修理。其砖瓦、竹木、钉铁、石灰等件,俱於常住关领。化绿金谷预先准备,上库收贮,以备修造之用。   酒扫   各殿堂去处,若欲洒扫,必先以水洒之,候片时以篇扫,量阔方圆五尺攒灰尘一堆,不得遍乱混扫,不然使尘灰飞扬,蒙蔽圣像幡花,切宜忌之。   纳粮   宫观有钱粮者,干於粮里会计,或兑运,或起运,或存留,必先请议定夺,不得迟误输约之时,委老诚之人管运赴仓,须先完纳,免致催征。   守庄田   田土有离宫观写远者,须立庄屋仓房,收贮谷米农具等件,必要本土诚实之人看守,不得用外郡无藉之人住居,不兔鼠窃狗偷,日久必有异事累及,宜先详察,免后招愆。   收田租   凡宫观有田地广多,须召无田之人佃布,必先立约议定,还净租谷若干。秋收之时,委人临田,眼同收割管押登场,昭约依数趁时取讨,先禁佃人不得私自割收,如此则租粮无亏。   放谷   常住谷积有多余者,宜放借乡问本分之人食用,秋收之时照例起息收取,非求利於常住,实周急於乡民。   仓库   积收常住器用之所,须与住居问隔,不得连瓦接栋,以避风烛之侵。掌其事者,必须严谨。   园圃   日用家常蔬菜,不可有缺,常宜栽沃。一切菜,皆可食,但不宜栽葱蒜韮薤萎,谓之五荤菜,修道之士,不可食。《尔雅》云:持斋不食五荤者, 即此五荤也,非鱼肉类,修道持斋者察之。   告假   凡省亲访交,出外云游,必须请假,务要询问所去之处,果无违碍,方允其请,不得托故非为,夹带他人,牵引是非,玷辱教门,各宜慎之。   云游   道家出游,寻真问道,谓之云游。道士奉天之士也。谓本乎天者亲上,故曰云游。其云游之士,必会祈晴祷雨,祛邪断怪,拯灾拔难,及善风水,能风鉴,会星命,能吟作,会书画,方可出游。不然则凡俗之士也不取。   举荐   凡宫观之主,直事之人,务要择其有德有道行者,以主其事。不肖者,不可以私恩保之,有德者,不可以私隙妒之,务在从公,可以服众。   参职事   不论远方近处,有道行能管办事务者,当以礼请入宫观,以参职事。   观主   凡宫观之首领如有过,众皆举之,三举不恢,当退堂以荐有德者继之。   道从有犯   当会众发落,轻则面谕其非,使之改过迁善。有法所难容者,必以清规治之,纪其过於簿籍。纪三次者,凡叔坐列於末席,如建大醮不许登坛。有恶极重者,难以於宫观共处,会众逐出后,以篇随少扫其地,绝其综迹,使不复再入宫观故也。   教成法   自古宫观齐教之法,立规矩有之。其制法:论过拟罪比常人犯笞杖律者,减半论之。如常人犯不应罪笞四十者,道家清规止笞二十,使之政过修省而已。若有他犯,则量其罪过轻重,比律议拟,此道家教戒之法也。若罪犯到官,比常人有犯律加一等,何也?以其修道之士当积行累功,卑体贱身,含垢忍辱,是其职也。故有犯者为无修道之心,处於华屋,不耕而食,以享天人之福,故比常人罪加一等,可不俱乎!   清规戒尺式   用木造,阔一寸四分,厚四分,长三尺。   正面:   背面:   违犯法律   唐高宗乾封二年戒论争论勑   朕承天命,奄有万方,敢不钦崇天道,以宣天德,比者昊天观祭酒杨太玄,华严院僧人宗敬,争论后先,亦尝戒谕,尚不遵行,朕尝稽之古典,乃命儒生校其优劣,详知道佛之后先,见夷夏之轻重,准今酌古,贯理穷源,且以天人论之,道乃天地万物之母,佛乃修道而成,道以天称,佛在人列,孰敢以人加於天地之上哉?以夷夏断之,开道教者,朕中国之黄老;始佛教者,彼西胡之罽宾。黄老,中国之大圣,佛乃西胡之善人。以夷夏论之,岂可以外夷加於中国之上哉!又以先后论之,道乃先天而先地,佛乃后出而后兴,道始於盘古之先,佛生於周庄之世,上下相距三百万七千余年,孰敢以周庄加於盘古之前哉!又以朝代断之,道阐於轩辕之世,佛出於汉明之时,道在龙马之先,佛来卯金之末,敦敢以后汉为尊,而以黄帝为卑哉?又照僧家旧例,首明后先,先入寺者虽幼必列於上,后入寺者虽老必列於下,此清规不易之理,天地自然之势也。况道先佛后,又何疑焉! 朕今敷谕之后,二教咸体朕言,敢有不遵,仍前争论,重则加以极刑,轻则罚为城旦之舂,令下有司,俱从朕断。   弘道元年禁绝党恶勑朕以菲德,祇绍鸿图,尝谓立教不明,弊流万世,知弊不革,厥罪惟钧,旁求舆论之详,大建扶纲之议。昔在轩黄之世,已有道统之传,迨乎汉季之时,始有佛法之说,原其为教,本以化暴归仁,诱恶为善。夫何自汉灵帝中平初,巨鹿人张角,初以符水治病,救济疾苦,无不应效,可为理矣。及乎期年之内,四方之人,云辏而归之,角乃顿发侈心,欲希大位,因是作乱,自称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弟宝称地公将军,梁称人公将军,聚众千余人,皆以黄巾为号,扰乱天下,汉之国本几动,兵败被擒,党众伏诛。至若僧徒之弊,梁天监间,僧法庆等与其徒李归伯作乱,自称大乘皇帝,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兵火连互数千余里,干戈遍野,数年不止,民遭徐炭,社稷动揺,几至陨国。又若魏太武时,奉佛人盖吴与长安寺僧众,僭号称帝而反,事觉伏诛。隋大业年间,群盗数十人自称弥勒佛,皆戴昆庐之帽,焚香持花,入建国门夺卫士兵器,骤然为乱,兵交阙庭,血流殿陛,几至大祸,其可畏欤!至我朝高祖武德元年,僧高昙晟与僧五千人反,自称大乘皇帝,以尼争宣为耶输皇后,改元法轮,攻破州县,杀戮官军。近者,又有僧志觉娶陶氏之女,以应桃李之忏,与契丹结谋,自称天子。又有事佛之徒铁余等为乱,日圣佛出世,自称光明大圣皇帝,杀官军,焚民居。以是观之,其二教之为天下患,盖不细矣。朕历考古典,自开辟至於今日,上下百千万年,道之所犯者惟一,其祸乃浅。自汉明至於今日,不千年而其祸非一,而乱且大,朕欲追上古之风,复羲农之治,中国之人,则奉中国之教,夷狄之人则奉夷狄之教,欲使中国绝其综迹,以杜前祸,使道有邪正之辩,人有夷夏之别,奈何以圣人之心而行外夷之教,岂可姑息之意不忍以废之也欤!今后道释之徒已有定额,敢有私蓄门徒,藏匿逃亡,诱惑良善,聚为党类,更相仿效者,许诸人执赴法司,推究其故,苟有不轨,诛族无赦,故勑。   朝谒礼   凡朝会,天师当衣法服,冠俯仰之冠,执简爱乌,如临上帝。凡为道士者,勿论少长,当皆衣金襕之服、正一之冠,执简。常日见帝王,不执简,素服,不拘全真,褐袖如常。譬如僧人,勿论少长贵贱,皆衣金襕袈裟,况道士入朝见君,反不为礼乎?自汉以降,大忌雷巾小衫。小衫,乃流俗之衣也。雷巾,乃野人之巾。山中幽隐之士以护短发。大盘修道之士存神聚气,会三华於泥丸,以避泥丸之开,恐风邪之所袭也。岂宜戴雷巾入朝,谓之无礼。出家以簪戴为名,不戴簪冠而戴雷巾,礼乎?谫薄好矜饰者为之,有纯德者必不失其簪戴之礼。昔郑庄公杀子,臧以其冠之不正故也。是以孔子作春秋,首载其事。凡为道流者,不可不知。又见冠服仪制章。   按元中统四年,中书省札行下诸路行省云:自宋季丧乱天下,初定礼法,未行其梗化者,独僧道也。考之僧人,以髡首为修行,道士以簪戴为出家,今僧徒见僧官及师长入其寺,皆去帽,及入朝门反不去帽,见君方去其帽,有是礼乎!且僧官、道官自古例无冠带,止以髡首簪冠为职,自三公六卿见君尚皆免冠叩头,死出家修行之士,以卑弱为先,谦退为德,反不去帽而高抗自尊。今后僧道凡见官长不去帽者,笞十七,归俗;入朝不去帽者,笞七十,徙吐蕃。其服制也,道士不当用蒙古出袖比甲之衣,当用轩黄之冠服。僧人不当唐扮,用武氏之淫衣,昆庐之帽。教僧当用西番之红氁衫。禅僧当用梁武之皂布纳,不得衣丝蚤纱罗绫缎之衣。尼姑止许照依女冠,在家出家不许群居立院,因而藏匿男僧,雌雄不辩,淫风大扇,以致婴孩枯骨堆於后园事发者,数矣,致使浊乱风化,悉宜禁革,敢有仍前违犯者,斩。   一、晨昏上殿,当呜锺鼓。早在昧爽之时,晚在日沉之后。道士先击聚众之鼓,以齐道众,焚香诵经一过,二礼乃退。不到罚油五斤,准拜五十, 造言不服者,罚油十斤准拜一百不听拜者,会众笞四十,不许共食住,支粮-年。   一、道士有过者,轻则罚之,或香灯之属;重则鞭之,鞭之不改,罚之以供炊爨饭堂之役,或园圃之劳。又不改再犯罚为直厕之奴,罚削杖以供厕内之用,或一年、二年,以待更过乃免。   一、道士有累恶不梭,罪之重者,莫大於不服教训,不守清规,及偷盗贼害,为凶暴不仁之事者,黜之永不许再入本官观。其本官观籍册以纪其罪,传於不朽。   一、四方云水,有慕山川之胜,福地之灵,欲修道於宫观者,供给所需,与本宫道士同,不可分别,敢有嫁言谤讪、谗毁是非而相问谋者,笞二十,贬计往守庄,不许入宫观。   一、云游道士至宫观,倍留十日,供给饮饥,不可有缺,如欲过冬过夏者,听。如要居住不去者,听。果有能   事者,许。参职事若非有淳德性刚躁者,勿许,恐惹祸端。   一、游方僧人至宫观,如欲挂搭,结夏过冬,供给饮馔,常住馆谷不可有缺,亦当验其有无度牒真假明文,方可安下。   一、凡官观当置一薄,名曰云水籍。如遇四方云游道士至,主宫观者验其度牒,纪其簿,曰:某州某处道士某人几年月日至,如起单,纪其几年月日起单,恐有逃亡罪人,隐名逸姓者,以累宫观。如无度牒者,或有公据帖文,亦当辩验,不可久留,当纪簿籍,恐宫中挨捕逃亡罪人,以凭查照,庶得无累。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上卷 竟   宫殿坛墠章   宫   宫者,帝王探居之所日宫。黄帝祀上帝於昊天之宫,祀三清於太极天宫,故黄帝之受命上天,眷命凡有天下者,皆曰奉天以承天运,此宫之始也。   观   下仰上日观,音官上俯下日观。音贯帝王临政之所,明堂是也。居高以临下之意,故日观音贯。按《黄帝内传》西王母授帝白玉元始真容,置於高观之上,此观之始也。   殿   《演义》:殿,法也。取众屋拥从,挚虞决疑。要注曰:殿则有阶陛,堂有阶无陛。《春秋》谓之路寝,《礼记》、《白虎通》俱曰:天子之堂。《史记》:秦始皇作朝宫渭南,先作前殿、阿房。《商君书》有言:天子之殿。则是秦自孝公来已云然矣。盖秦如日殿也。后世祀天帝者,有金阙寥阳宝殿、无极宝殿、太极殿,其名极多,此殿之始也。   阁   《韩诗外传》曰:黄帝时,凤巢於阿阁。阁亦肇于黄帝也。世有杞天帝宫观,建通明阁、紫虚阁、玉皇阁等名,此阁之始也。余於长生宫建寿星阁、天皇阁,为民祈寿祈谷。   楼   《史记》:方士言於汉武帝曰: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帝乃升干楼。然则,楼盖起于黄帝之时。世之祀天帝,宫观多建钟鼓楼,及有栖真等楼,此楼之始也。   道藏   始老子为周文王守藏史,以东观藏书,后世道家皆有道藏藏经焉,鹿皮公置以转轮悬阁,动则钟鼓自呜,中藏其经,外则刻以天神像置之,此其始也。后世有输藏殿日云章宝室、天章宝藏,飞天法轮等名,此藏之始。余改藏殿为纵玑殿,谓其斡运天道,如璇玑、玉衡,以行天也。   堂   古者羽流建天醮,有演法堂。堂列六幕,设六师位於内,以主醮事,此堂之始也。余改堂为泰玄殿。   天关   天关之名,自余始之。余於南极长生宫建玉宸天关,左右列四天帝君,一日承天辅教青灵帝君,一日安邦柱国皓灵帝君,一日保镇国祚丹灵帝君,一曰制御万神玄灵帝君。关之前两楹有对曰:阊阖云开,来三界朝天之仙侣;穹窿日霁,列四灵辅弼之神君。   天门   《皇图要纪》曰:轩辕造门户。然则门户之制其在上栋下宇之后,晨昏启闭,以禁除暴曰门。古制有用二龙虎君者,有用二天丁者。今余所制,凡有天丁龙虎君者为之天关,无者为之天门,以其祀上帝二清之所,乃太罗玉清之境,故以天门称之。世俗不明理者,呼为山门。又日三门,去道远矣。   钵堂   其堂乃四方鸾俦鹤侣柄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迹之所有之。余於南极长生官建造钵堂,名曰柄真馆,揭其名于门楣,对曰:世间云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关。堂之前轩扁曰:华灵隐霭之额。轩柱对曰:阐中国圣人之大道;袭上天仙子之遗风。轩之中立启关闭关之牌,中祀王重阳真人像,案设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用金莲七朵,以表七真玄机,供列于前。中立全真钵架,下列水鼎,上悬五铃一钵。架有对云:五铃齐振,弘开太极之关;一钵暂停,再入泰玄之室。两傍对列坐宠一十四,单以铅汞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为号。堂之柱对句云:默朝上帝升金阙;静守中黄闭玉关。左右有二厢房,左日鹤巢,右日麟薮。内设云床一十四,坐外事身品具、斋馒器用等物,悉皆周备,以俟云水全真栖息之用。世之作钵堂者,体此为法。   园室   以砖砌为室,方圆一丈,无门,止留一窍以通饮食。后留一穴,以便出秽。全真入园,砌其门,谓之闭关。坐百日乃开,谓之开关,此园室之制也。其张道陵,汉留侯子房之后,沛丰已里中人,本太学生,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晚乃叹曰:此无益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入蜀鹤呜山坐园,精思炼志,着道书二十四篇。三年丹成,谓弟子王长曰:神丹服之,必当冲天,吾更须为国为民兴利除害,即臣事三境,则吾无愧焉。帝闻有道,授太傅,封冀县侯。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与夫人雍氏同升天,其圆室自此始也。   庵   匡续夏禹之裔,弟兄五人,生而神灵。长曰续周。武王时与老子同为柱下史,受老子之道,隐於浔阳,三人结庐于天池之峰,二人结庐於虎溪。道成冲举,故名其山日匡庐,汉武帝封为大明君。国朝改君为公,此庵之始也。后遁世之士潜修.至道者,结茅於岩壑之问,亦其事也。余故体其制,结茅於遐龄之南峰,其地产灵芝,故名之曰芝   庵,书其对曰:我居方外当离俗;谁信庵中别有天。其庵内对曰:一室斗大,寸心天宽;默坐凝神,妙思玄造。庵之下建白云之丹室,书其对曰:柄白云而炼大还;避红尘而为小隐,以俟有道者居之。其路自飞升台之南地,龄峰之西有松杉之径,周回曲折,而至其处,其径中有额曰:白云深处。书其对曰;一壶天地小;无限野云深。将至庵所,其径有额曰:红尘不到处。书其对曰:静裹日月长;闲中天地阔。   台   古之修道之士,有功成道,备冲举者,必隐名山仙地而上升。余於是立飞升台於遐龄洞天遐龄峰之上,以俟成道仙俦,必跻台上而冲升矣。台上古柱有对云:九转丹成,举步高奔紫极;大还炼就,腾身直上青旻。   寺   寺者,六卿之爵,人臣之位,大夫居之。故秦有太常寺,以主祀天之礼。汉武帝以道士凌太冲为太常卿,乃改太常寺为承天寺,以杞上帝。自是,祀天以道士为太常之官,以主祀事。又设祭酒一员,以掌醮事,以承天寺为道士之官衙。   祠   道家古圣之祠,自峨崛山天真皇人之祠始之。古有三山祠是也。蜀之峨呢山,昔天真皇人之宫在焉。浔阳匡庐之天池及虎溪,有大明君二祠在焉。晋之五台山,有二祠。一祠紫府疡门君之宫在焉,一祠乃王子晋之弟眉寿修道之宫在焉。其三山皆有放光之石,遇日生白云,则有五色之光。自五胡乱华,中原云扰,因其有光,皆为石勒、姚苌所夺为胡庙,而中国三山神祠始绝矣。   馆   天真有玄馆。有道之士所居之宅,谓之玄馆。   院   道众聚居之宅曰院。   天台口   周穆王太子奉天尊上帝之室名日天宫。自汉晋以下,凡奉道之家,供奉天尊上帝之室,皆名天宫。   雷坛   凡行雷法祈祷之家,奉雷神之室名曰雷坛。   坛墠   方氏注曰:祭地为墠,筑上为坛。《书》金滕武王有疾周公为三坛同墠。《黄帝内传》乃有筑坛墠事,是其始也。   皇坛   科曰:斋庄谨肃秘密,混融内真之事也;幡幢旌节折旋,回还外仪之事也。然诚心合真,运用无问,与天地为徒,则犹待外仪以变化境界,凡一俯一仰、一进一退,眼见耳闻,莫非正事,邪心无自而入,则可通天真,格上帝。故曰法天、象地,像世威仪,则无往不肃敬也。凡坛墠,其制三级,盖分天尊地卑之设。   上一级,立虚皇玉京山天宝华台,供三宝帝师,左列建天真命魔之幢,右列建狮子辟邪之节,左之左设通真之符,以降千真,右之右设达灵之符,以召万灵。中设三晨之符,以通万气,辟除妖氛。坛之东,植青龙幡;符坛之西,植白虎幡符;坛之南,植朱雀幡符;坛之北,植玄武幡符。五方又敷镇安玉符,此上之一级也。若不用三级,则就堂殿依方设之。   中一级设八门   西北,标云玉虚通真之门。   正北,标云清泠玄一之门。   东北,标云镇静自然之门。   正东,标云青华始生之门。   东南,标云纯和刚阳之门。   正南,标云纯阳烜赫之门。   西南,标云坤顺金和之门。   正西,标云刚明皓华之门。   下一级列十二气   子位,玄天郁初之气。   丑位,北元自然之气。   寅位,辟非荡邪之气。   卯位,始青茂元之气。   辰位,黄灵高玄之气。   巳位,镇静灵宁之气。   午位,炎真下明之气。   未位,中一凝真之气。   申位,厚和肃明之气。   酉位,刚坚素和之气。   戌位,真元养灵之气。   亥位,返阴回真之气。   已上三级之坛则成矣。   皇坛之设,非特度生用之。凡修词请命,礼圣朝真,禳灾谢过,为国为民祈寿请福,荐拔宗祖,炼度幽灵,祈天建醮,悉宜用之。   三级皇坛图   奉圣仪制章   天神尊号   天尊号   《书》曰:天曰神,地日祇,人曰鬼。天曰神者,纯阳青灵之气,造化自然,锺气之灵,故曰神。地曰祇者,秉天地锺海岳之灵,自然之妙,故曰祇。人曰鬼者,凡人有死,皆曰鬼,虽修道, 而成,不免有死,遗枯骨於人问者,纵高不妙?终为下鬼之称,故日鬼。乃以上天之神,尊日天尊。   元始天尊   造化之主,生物之始也。莫得其名,老子强名曰道。乃立其神之名日元始。   昊天玉皇上帝   即天也。不得其名,乃日昊天,黄帝称为玉皇,居上天故白上帝。   后土皇地祇   其山川海岳,必有神以主之,不得其名,黄帝称为后土皇地只。   日   黄帝称为太阳帝君。   月   黄帝称为太阴皇君。   北辰   天之枢机也。为万象之主,众星拱之,居子位,故号北辰。   五方五帝   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以主五方。东方神曰青灵帝君,南方神日丹灵帝君,西方神日皓灵帝君,北方神日玄灵帝君,中央神曰元灵帝君。   九宸   九宸曰长生大帝、青华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大乙天帝、洞渊大帝、六波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即元始九炁化生也。故号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灵。   奉圣仪   圣像   中国神像以玉,黄帝以白玉元始真容置于高观是也。后世无玉,止以土塑。按中央之土也,饰以五彩,兼备五方之属,以正中国之气。凡东方之神像以木雕,西方之神像以金铸,南方之神像亦用木取,木生於火也。北方之神像亦以金铸,以金生於水也。皆取像於所属。   圣像宝座   龙床之式,屏风用龙头,口衔五色结彩。屏风皆用一表龙,不许用靠光花草之饰,当以中国体制为正。   三清殿两旁,当塑九宸九帝。   玉皇殿两旁,当塑三十二天帝。   二殿之壁上,当画以万圣朝元之班像。   玄帝殿两旁,当塑雷部诸神。   殿内壁上,当画玄帝修真事迹。   许真君殿两旁,当塑列仙。   殿内壁上,当画拔宅飞升冲举之乘鸾跨鹤、御风驭龙、浮游仙侣故事。   祈寿宫观殿内,正面堂塑长生大帝,左长生保命天尊,右延寿益算天尊为主,两边用南北二斗,左南斗益算,右北斗延生,南斗六尊,当用寿星凑七尊,以对北斗。   寿星阁以福星、禄星置于阁上,其下塑寿星之像。   龙牌   道家龙牌,不用玲珑。余更其制,度实刊如碾玉状,龙在外,全身现脊为边妆,用金龙,云用五色,以表兼备五方之德,   自余始之。   龟鹤炉   丹陛上两傍,宜用铜铁铸成龟鹤二对为炉,凡建醮事,焚香於内,可以通仙灵,香气可达上苍。   旛   道家所用之旛,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吾更其古制,旛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像於上,以表天也。旛腹书天帝之名,脚俱用龙凤,两边带取象於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於人也。坠脚亦用桐梓之木,尽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於地也。自古未有此制,自余始之。世俗之旛,皆用荷叶为顶,莲花为坠,鄙亦甚矣。   日月灯   凡殿两楹之问,必用鱼鲩为灯,以云霞履之,高耸於楣枋之间,左用红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自余始。   供花   用桐木刻以灵芝,以表仙瑞之物也。牡丹一茎,而花五色,高九尺,饰以金缕,以按韩湘子顷刻之花,自成五色,仙瑞之应也。   供物   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以表天地造化相生相克之治,而合神明之德。   金 以铜铁造成锭,金铂贴之。若用真金,恐盗所窥。   木 香是也。以香刻成假山供之。   水 争水是也,以盂盛之。   火 灯是也。   土 以黄土取方,一块八方,刻以八卦供之。   供果   当用木雕寿桃、交梨、火枣、玄圃梅、昆仑瓜。   供香   降真香,乃祀天帝之灵香也。除此之外,沉速次之。信灵香可以达天帝之灵。所忌者,安息香、乳香、檀香,外夷所合成之香,天律有禁,切宜慎之。   信灵香品   降真郁金沉香速香各五钱蕾香八钱革本甘松白芷陵零各一两六钱大黄香附玄参各二钱凡合香,於甲子前一日,於静室合香之所置五子牌位,以香灯供养,务要洁争,其神主有五:甲子之神,丙子之神,戊子之神,庚子之神,壬子之神。   合信灵香法   甲子日攒香品。丙子日碾,戊子日和於一处,庚子日丸成,供於天坛之上,壬子日装入葫芦挂起,至甲日焚一丸,以祀天,其后不许常用,凡遇有急祷之事,焚之可以通神明之德。如出行在路,或遇恶人之难,或在江湖遭风浪之险,危急之中,无火所焚,将香於口内嚼碎,向上喷之,以免其厄。   天乐仪仗章   天乐乃殿上陈设之乐也。天乐之始,昔黄帝会草灵於昆仑覃之西山,命伶伦取懈谷之竹,作笙竿箫笛,以引凤   鸣。作钟磬以吋律吕,以定岁之闰余。取夔之皮作鼓,以享天帝。乃取伏羲所制之琴瑟,合之为乐,於是群神皆集,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至尧大杞圆丘,以享天帝,用之去古既远,失於其真。汉武帝乃命乐师侯调作箜篌,以配神灵之音,重订是乐,乃命道士大合天乐於昊天之宫,以祀三清上帝,命其名曰:三清天乐。   三清天乐章   仰瞻龙驭兮昊穹,帝陆降兮琳宫。   霓旌羽盖兮天人景从,臣率羽士兮下方奉迎。鉴臣遇忱兮精诚上通,谨拜首稽首兮祈生民寿算增崇。祝皇图万世兮家国兴隆,愿千秋王业兮福寿无穷。以此宝香,上告穹苍,普供养天皇,一缕祥烟绕上方,黎庶音仰望恩光,愿赐寿无疆。   乐具   震天集灵之鼓,焚焚丰鼓也。   碧霄震空之钥,洪钟也。   万金铮踪之钟,架上十六应候之钟。   群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应候之磬。   瑶池灵明之丛,音桃扛鼓也。   达个通真之磬,手磬也。   玉霄紫金之钟,金钟也。   玉清天球之磬,玉磬也。   太昊咸和之琴,   琅霄遏云之管,即葭管。   湘灵空清之瑟,   太虚仙音之籁,似箜篌而纂弦。   瑶台夜月之阮,檄龙命鸦之 ,   青华瑶天之笙,玄洲洞灵之箫。   啸风凌云之笛,   灵鼉啸风之鼙,杖鼓也,名玉礼。   璚台碧玉之板,震空丹霄之傲,   叶和众音之填,保合太和之帘,   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   此乐黄帝祀三清之乐也。今之所用但钟鼓笙箫云傲仙籁而已。凡升坛朝真谒帝,则用之,其行道诵经止用常日之仙乐。   帝钟   黄帝会神灵於昆仑之峰,天帝授以帝钟,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天丁之所执者,又谓之火铃。代宗时令胡僧不空设盂兰会,取道家帝钟以代磬,后改其首为铃用之。   铙钹   蚩至尤,驱虎豹与黄帝战。黄帝作铙钹以破之,其虎豹畏铙钹之声故也,况亦惊逐魔怪。唐武后时,僧怀义谓佛在世日有魔,申日申波旬匿之,众设毒饭火炕陷佛,以粪血戏佛,以象踏佛,佛欲灭之,其魔有曰:吾种类甚多,日后当破尔道,故怀义凡建斋用之,以为惊逐魔怪之器。武后曰:铙钹虽能惊去魔鬼,其所荐祖宗之魂灵,安得来享,魔怪尚尔,况其鬼不惊乎!令道门亦有建阴阳醮者,皆用之,大宜禁革。   天真皇人曰:昔元始天尊演法,灵宝玄妙,超度法门,会集群仙於虚星天宝之台。诸天队仗纷纭,日月星宿、璇玑玉衡、灵兽鸾凤、丹舆绿辇、幡盖霓旌来朝。夫行道之士,开建坛陛,亦遵上天之仪,以度下世兆民者也。余尝於空中见天人之羽幢绛节,龙旗鸾辖,乃体其制,改其古法,创为仙仗,今列其像如左:   肃清黄道之旆一对   昭告万灵之旛一对   震摄百魔之帗一对   九皇万龄之缕一对   三清神霓之旌一对   太微命灵之麾一对   太清极玄之幢一对一面画龙,面画虎   五灵绛霄之节一对   九天伏魔如意一对   九霄云翰之扇一对   郁罗庆云之扇一对   神讽飞霞之盖一对   破暗烛之等一对   丹霄神焰之等一对   天衢郁霄之灯一对   丹凤呈祥之辇香亭是也   神龙捧圣之辂   已上仙仗,用朱竿宝盖,珠网绵帛,缯彩为之,务在装画整肃,列於外坛四面,每朝奏步虚旋行之际,则道童各执仙仗,和华夏吟随班, 旋绕皇坛之上,非登坛朝奏不用, 则列于坛之四面架之。后世道运否塞,其教弗兴,皆以纸为之,醮终焚化,与冥器无异,大宜忌之。   天真命魔之炉、   命魔幢身六面符   二面   三面   四面   五面   六面   狮子辟非之节   符节   右天真命魔幢,设於天宝台左辟邪,狮子之节,设於天宝台右,用朱竿宝盖,珠结幢身,桐木造成,六面,每面篆符一道,朱漆装金,余各依式造之。凡法师步虚旋.绕之际,二道童执之,侍於法师左右,同行旋绕,是故道以威仪而尊严,心因法像而敬畏,不致荒迷妄乱也。夫学仙之士,心虚性静,道备真王,一念感通,天心混合,亦何假外仪之可通真耶?然古制既有,今岂可废焉?故取之。   天坛灯图   醮坛所用灯图,古有一百余样,其今取常用者一十,式繁多,难以备载,样录之于左:   玉皇灯图   周天灯图   本命灯图   北斗灯图   南斗灯图   斗三曜灯图   九天玉枢灯图   火德灯图   九宫八卦土灯图   血湖地狱灯图   炼度灯图   太微回黄旗   无英命灵旛   全真仪式章   凡坐钵,一钵可八人,或十二人,或二十四人,止大钵堂者,或百人,不在此限。   设四职   一主钵,二副钵,领左右两班坐於上座,以主其事。   又设左右直堂,二人在於两班,近门向上坐之,以主坐功,进退起坐,安钵起钵,以定时刻。   不巡堂,不提坐,不挂针,不见责。   既入圆堂,道众坐钵之功,自畏生死之大,修炼身心,欲出生死之苦,而跻超凡入圣之阶,岂可以势力逼责而为之?   悉皆革去。坐钵有用六时者,运用不至,多致风瘫之疾,莫若止用子午卯酉四时,取天地之正气为妙。   入园中者是下死工夫,习以静定,炼神炼形,百日方启,若非真师口诀,自己运用不至者,名致成疾,反为害身之术,切宜慎之。   坐钵   自二月十五日起至五月十五日止,   自七月十五日起至十月十五日止,   自十月十五尸起至正月十五日止。   一年止坐二钵,夏天炎热不坐。   钵堂外置云版一、木鱼一。   左右直堂坐单,前置小钟二:右曰动钟,左日静钟。   凡每日子午卯酉时,至期升堂入单,听直日者敲击,以定启关闭关,动静次序。每日升堂入单礼,见后。   外门设一启闭关之牌,用红牌金字。如上座,以闭关二字朝於外,一应人等不得入。如下座,听云版之警,乃以启关二字朝於外。   定钵之法   天色晴明之日,先以钵置於水鼎之上,以日晷定之。如日影方至午时初初刻远,以钵置於水鼎之上,至午未交未初时,钵务要沉,以坠五铃相击之声,方得一时,乃可起座。如至而钵不沉者将钵下水眼稍放大,如未至时而先沉者,水眼大也,再整之以小,务要与时相对。如午时初初刻下钵,道众上座,至午末将未初,钵既沉水,五铃之声乃振,方可起座,依此定之,则时刻不差,后之作者当体此为法。   钵架式   古制作一小房如香亭样,用一太极之圈以绳系於亭之梁上,圈中悬一铃以钵击於圈下,用一水缸以盛钵而定时刻。余今更其制度,改为一架。架之两头悬以彩结,中悬宝盖,置一磬以五铃安於内,以钵又击於宝盖之上,如时至,水满钵沉,则五铃齐振,不与世俗所有者同,自余始之。   全真参堂礼   全真有云游者,初至宫观,入钵堂参见祖师司宾者,引领至祖师前,先三上香,司宾白参堂文毕,行九拜礼,然后退堂,与大众相见会茶。   参堂文   为觅知音,飘然湖海。短笻轻笠,半生散诞。无拘野水闲云,十载遨游已倦。佩一柄椅天之长剑,使万灵振服於空中;抱三尺横睐之枯桐,发灵籁一天之爽气,使猿惊鹤唳於空山,虎伏龙吟於秋水。乃与太虚为邻,风月为友,如斯清致,伟矣。仙哉!况仗头点破了无限青山,脚跟踏破了十方云水,虽然未能打破虚空,须要炼成凡骨,铁杵尚可磨针,金丹如何不就!倘投机秘,道合希夷。所学者非傍门不经之异端,所修者乃中国圣人之大道。可以破鬼关,削籍於黑书;可以升天府,注名於金箓。待他年上青霄,骑白鹤,翱翔於琅风之上;且如今啖黄精,茹紫芝,柄迟於岩壑之问也。曾切清风批明月,曾咀道妙也;曾扣金钟挥玉尘,曾究玄机。遍天涯去访高人,顽铁尚未逢磁石;针芥故未可相投,是以今日特为寻真。偶然到此,敢僭参师祖之园堂,有愧行野人之村礼,谨以信香上告:   道祖轩辕黄帝,道祖太上老君,南北二派,历代得道仙真圣众,恭惟钵堂上座尊师,琳宫之内,仙倡真俦,道骨已成,仙风久着,某等草木微躯,烟霞贱质,宿以毫厘之根气,得同无上之妙门,大许升堂,庸行初礼,暂移瓢挈笠以相从,论道谈玄而共处,从兹参礼,敢乞提携,夜寒初共守,庚申与相伴,说来生话。卞拜,礼毕受茶。   生钵安单礼   太香案於钵前,大香炉一,手炉二。   主钵、副钵,左右直堂同,大众照依班次,两座合班摆定,朝上拱立,令一道童白致语。   入园致语   伏以金莲献瑞,七真传底蕴之言;云篆垂芒,万世仰希夷之妙。盖园定之设,所以归根而复命;而钵堂之坐,所以舍妄而归真。四大端时,顿觉乾坤在我;五铃振处,审知体用同源。尚祈天地加默佑之功,造化助精微之念,山灵镇静,境界清闲,十方清今莹无瑕,阐幽微显,一点红尘飞不到炼神归虚。道通象帝之先。身在清都之上。今道众宿因微善,得处名山,愧无仙葩真乳之奇,徒有夜月碧潭之想。勇於修进,当不让於他为;非道弘人,乃自加於克己。洞天在平地,看呼鸾唤鹤於青冥世界,即吾身且人马,拴猿於园室。今日也,试教默朝上帝升金阙,日一看静守中黄闭玉关。致语毕。   左直堂执手炉,引主钵,诣香案前,三上香退复位。   右直堂执手炉引副钵,诣香案前,三上香退复位。   次同大众,朝上总行九拜礼。   左直堂引左班,自主钵起至下座止,一一安单上座,每位止行一揖礼乃退,方自上本座单位。   右直堂亦执手炉,引右斑,安单上座,其礼同前,止行一揖之礼,不行拜大。   右直堂击动钟三通,毕,直日出单,放钵出门,击云版三声,番牌闭关,回堂诣香案,上香三大,毕,次上手炉香,执炉至主钵前,一揖,次至大众,依次序皆一揖。毕,至香案前,上香三拜毕,左直堂击静钟三下,直日方入单坐,候铃响毕,右直堂击动钟五下,直日者起身开门,击云版五下,番牌启关。   每日升堂入单礼:但遇子午卯酉至期直日者先击木鱼六声,集众升堂入单。毕,右直堂击钟三通。毕,直日放钵,出门番牌,以闭关二字向外。次击云版三声,回堂诣香案,三上香,三礼。毕,次上手炉香,执炉至本钵揖,依次序,各单大众前皆一揖,不行拜礼,复至香案前,上香三拜。毕,直日方入单坐。左直堂击静钟三下,候铃太,右直堂击动钟五下,直日者起身开门,击云版五下,番牌启关,大众出单。   冠服制度章   冠服古之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炀帝束巡,便於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   通天冠   余所制也。内用束发冠,顶用三台,前南斗后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卷云之冠,以缨击之。衣通天服,则戴之,谓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通天服   余所制也。服用玄色黄裹,上衣下裳,胸前用朱雀,背后用玄武,左肩用青龙,右肩用白虎,以表四灵。皆用织金,前用龙虎二带,下裳用十二幅,以应十二月。用边襕所以取范围之象,乃帝王得道飞升冲举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   结巾   余始制也,以玄色为之。冬夏各有二样,不拘纱帛,自成一家,制度不同於俗,非王者不宜用。   雪巾   余始制也,以玄色纻丝为之,以天鹅皮为裹。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   雷巾   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属。古无网巾,戴之以笼乱发,各则护寒以裹其首,岂宜入朝堂见帝王,而为礼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论贵贱,皆戴之,今之护薄之士欲为自尊,以为有直事者戴之。吴草庐有雷巾诗曰:山野猥慵可护寒,岂宜裹却谒时官,时浇世态非纯俗,反奔玄门正一冠。正谓此也。   网巾   古未有之,自我朝洪武开创始制有也。圈用大环,不同於俗。   帽   帽之制,任用拖巾缦饰,即同世用藤竹轻罗,细纱装之,亦可。   漆帽   如云笠样,布台黑漆,不用幕。   雨笠   识竹箬及桦皮为之,以御雨露日光。最轻省,世以藤竹□根作之,亦甚轻妙,而嫌其太华也。其大而置肩谓之井□,此尤为修道全真云水之用也。   雪笠   顶六方,上小檐阔,用皂绢或纱幕,其上以避风纱日色,寻真问师云游用之。   野笠   以竹为台,用小懈叶盐水煮过,砌之於上,以隔雨雪,山居可用。   法服   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为道家祀天之服。   上清法服   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内,帔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表裹一法,表当令二十四条,裹令一十五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尔者身佩帝皇之服,故也。无此服,不得妄动宝经。此法服给玉童各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厌秽,轻慢神服。   女真衣   紫纱之褐,用二丈四尺身,袖长短就令取足,当使两袖作十六条,身中二十三条,合三十九条。又作青纱之裙,令用纱十五尺,作八幅,幅长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条,此则飞青之裙也。无此法服,不得咏於上清宝经。此服给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厌秽,轻慢神服。   洞衣   寇谦之所制。   袍   经云:鹤翅森霜之袍,今世人懦之,安下栏广尺者,其制与鹤氅同。   鹤氅   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为之,其寻常道士不敢用。   裘   上古之世,皆衣毛革,道士多用鹿皮为裘,取其仙之物,后世多用狐褐。   袄   袄者,懦之异名,自古有之。凡出家之人,及居山修道者,既未能逃阴阳却寒暑,故宜备此以御风寒之用,不可有缺。   半臂   半臂之制,短袖衣也。道家用之,以为灌花种药之服也。   抱肚   其制亦同世问者,绵夹之厚,任其所宜,居山学道之年老者,尤切用之。   汗衫   汗衫,乃近身之服,最须洗濯洁争,使不亵秽可也。   短衫   其制以蔽至腰者,名为短衫,山居野外,所以便登涉之用,古之修真者,或指以为采芝之像也。   欘   道经曰:青裙羽欘,龙文凤衣,古有明光飞云之欘,今谓绰袖耳,盖大袖而身短,下裙之装也。学道者必服之。   裈   浑如裙形,两头各安腰及带,每日一洗易之。 修道出家之人,夜暂寝息勿脱内裈,大小绵夹皆须清今,常使香气熏蒸,免生秽气。   袴   单夹绵各时制洗易亦宜勤数。   臂衣   衣之所设,一取护净,二则御寒,修道之士不可缺。   行滕   今谓行缠,修行入山飞步,特宜具之,尤紧。   靴   圆头阔底之制,古谓之靴,履诸秽处,未皆勿登堂,盖人问所用,山中则不宜矣。   鞋   鞋以木皮竹苎麻葛芷等,各任所为,不当用结丝锦彩绣绮皮类,过於侈靡,则不宜。   坐褥   道士女真体佩经戒符箓,天书在身,真神附形,道气营卫,仙灵依托,所着之衣名为法服,神灵敬护,从卧宜清今,或赴人问,不可将法身混同俗事。凡人将席秽气稍多,宜各作坐褥,方四尺,素裹帖绿。若大德法师及具上法者,用紫,余皆瓖色,不得用绮锦绣画;尽珠绦帖络,其道士女真寻常敷设,单拾坐褥以隔争秽,分别尊卑,应须自随,不得暂离,及登坛入室,行道就斋,香炉坐褥,亦带随之,各宜自勉,毋得妄用。   修真器用章   如意   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仙钵   钵之制甚古,唯仙家云水之士有之,多用铁为。凡入山采药采芝,终日不返,可以炊饭,居家斋堂用者,皆以木涞为之。   阳燧   古者以阳燧取火,热香降灵也。凡修丹者,皆用此火,不用凡火,故道家皆用之。盖火出於燧,燧圆而火不圆。《参同契》 谓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以燧向日,以艾承之,可以得火。   方诸   水出方诸。方诸方而水不方。《参同契》亦谓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其法以之向月,以杯承之,可得水也。凡道家修大丹,不用凡水,故用此水。   震灵杖   其全真皆用净铲,为便於除粪也,甚鄙之,太俗。余乃以铜为如意,其簳长六尺,下用铁钻,有钩搭,挂包於上,上挂药壶丹经於如意之上,自余始之。   卧具   卧具皆用细布绢为之。其出家之人卧被,不得用绯紫青绿云碧缬问褥锦绣画珠绦帖络,正与科戒相违,不可用之。   褥   褥之制,所以却地尸恶气也,随人所用。若坐外之褥,但雅淡典争而已。   毡   毡者,非出家人之衣服。盖羊毛有膻秽之气,触突真圣,深宜慎之。若入坛行道,不用毡矣。此道家科条,严谨可知。其常用雨具,则随人用之。   被   被宜取轻细布作之,不帖缘弦。盖以淡素,不尚华侈也。   单   即外单也。以轻细绢为之,不须缘饰,亦不用过阔。   枕   枕用木,或纯漆,正四方作之,不得斜曲为异形。   木履   木履之制,七魄化为龙虎,伏在履屐之下,今道士朝拜宜蹑屐舄也。散行则着屐,令七魄有所栖也。   屐   凡受七法者,三魂五神之黑常熏於巾服之中,七魄九灵之神常栖於履屐之下。故上道之人,勿令他人犯履屐、弄巾褐者,此也。   屧   屧在浴室濯足处着之,余皆不得着。   履架   凡履下皆有龙虎神伏,夜可置於版箦状桃上,不得遽尔顿地。学道之人,宜持受道冠履衣服,不得轻弃。   熏衣笼   衣服常须香气熏之,务使芳盛香洁,庶得登斋演法,与道合真。   床   坐卧肺,四脚长八尺,正方,高三尺已上,令绝地邪气,不得雕饰。又谓紫玉榻三素,玉榻高三尺离地。盖地尸恶气五毒之熏,常起一尺,不然则烟翳形身,心念不感,彻於上圣也。床最为柄形之器,大抵欲其高仰明洁也。   绳床   绳床曲机,盖吐纳导引,安居稳便所,前贤已有。旧制常以白檀香作紫绛绦装,其制亦佳。道家之风,清高如此。   席   席宜用新争者。席有多种,各随时所有,笙发之属,皆须清争,不限粗细,任意置用。   梳箱   发者,星辰之象也。又玄云华盖,血之余也。亦云发者,紫馆之璚林,脑神依栖之所,而梳理有法。道家故须立梳箱以贮乎梳也。   梳   梳者,齿之疏者,以理发疏通血液之要器也。不可暂时阙之,壮年老日始终梳理,则有延寿之道也。   枇   齿之密者,除头中垢秽用之。以黄杨或柞木、金荆作之。大士适宜道家,其骨、角、牙、玳皆不宜用。   镊   鼻为天门,气之出入所由,常当开通,令气流行,则神明隆也。镊以铜铁为之,所以拔鼻中毫也。   刷   刷,故用之除梳篦中垢腻,以棕丝或马兰根等为之最佳。   剜耳杓   耳者,魂门魄户也,使之清争,则魂魄往来不去身也。耳乃皮之余,用金银铜铁竹牙等物作之,以除耳之垢秽也。   剔甲刀   天驺甲卒之神,在手之爪端。甲者筋之余,道家皆以吉日剔之,则三尸沉零,秽恶不生,故须畜其刀也,以备修甲之用。   爪袋   上清经所戒,不得烧除爪发。《博物志》云:枭夜收人爪,置目中知金吉凶。《千金方》亦曰:甲入腹成病,治之不愈。按《灵书经》十败不许烧爪发。或言鬼得人爪发则系三魂,多魇魅。以此详之,故爪袋不可不设。   发袋   身体发肤,不可毁伤。梳得乱发,当作袋贮之,多则理之,不可乱自抛掷,历古所戒。修道之士,切宜记之。   篦   登坛入静,皆洗濯手足,整理鬓发,然后朝礼。先须篦,以沐略垂发也。牙、竹、木等,随宜制之。   澡豆袋   世之去油腻者多方,其沐浴所用,皆不如乌豆面也。契作袋,或盒贮之,以备洗濯之用。   盐盒   齿者,骨之余。常须洗濯口齿,使诸阳聚首,周旋口齿之问,则自然通格神真也。况盐者凝血,去风坚齿,所以贮盐末数揩拭之,为佳。   拭巾   梳发之时,须一巾藉膝,复以一巾拭手面。学道之人,常须澡漱口齿,剪替爪发,熏香清净,则神灵降附,思念感通。   鹿反袋   贮药物之用,云水云游之士用之,非鹿皮则不宜也。   水罗   凡道家用水皆先滤过后用,以致绢细纱为之。若粗疏物,则漏小虫,不兔伤生矣。   鼎   鼎之制不备言,其详皆载於丹书,而学道者首当究之,不待载於此也。   釜   古者有金釜、九鼎、丹釜之名,凡道家炼丹药用之。   盆   仙家当用陶治者为佳。   瓮   与人家用者同,但以洁今为用,忌其荤腥油腻。   甑   金釜玉甑之名,修仙者有是名。《尔雅》:甑谓之甗。又名甑。京洛用瓦为之,即盆之无底者。江淮、吴楚以木为之,岭表人有截大竹菌作者,以备蒸炊药物之用,道门所用亦不可缺。   瓶   道经云:玉京金瓶,京洛问呼罂之小者为瓶。瓶则罂甀之异名,其用于人,尤为不可缺也。   盘   今世所制之盘,皆方大,其下安牙脚谓之牙盘。供养稳便,又作大圆盘安脚,皆佳。上画饰云华蟠龙舞凤、白鹤翔鸾之彩。   擎盒   今世昙下案堂举者曰擎,上下相盖曰盒,并天尊前供养器具,其类实繁。   注碗   凡道士女真居处,先须备澡盥注碗,或盆器贮净水,举动运为须漱口洗手,其器金银铜瓦,任时所有,皆安盖,无使风   尘虫物秽之,令其精洁,尤非常器之比。   漱盘   登坛入室,皆清水漱口,吐水壶盘中,勿噀地上。盖奉天如奉君,事师如事神也。对经像不得涕唾、漱口吐水、高语大声,恒若对明君焉。且奉师尚如之,况经像乎!登坛入静,不宜洗漱狼狈秽浊,左右宜畜漱盘以随之。   众生食盘   古制凡斋堂前置众生盘台,每食所出之食,使净人巡行敛之,然后散施於外,一者献先,二者荐地祇,三者断邪,谓不出此食,则鬼物竞侵,毒入人腹,四者慈仁,悯念一切众生,同得法味,普皆饱满,故谓之众生食盘。自郑思远、葛洪诸公以来,有此盘矣。今不可。   □音旋去声   □者,竹器也,圆而浅。江淮问用簸扬简择米麦。呼为□箕者,亦此。道门山居之所不可缺。   箕   京洛问以柳作之,后勾而圆,前方而绰,用以拣米麦者,日簸箕。深广其腹,又竹作而蜜,阔腹深肚,大者名为篣箕,楚人呼为筲箕,炊蒸所要,又日撮箕。   帚   凡殿堂皆以细帚扫拂,不得杂用。仙家用骐毛凤羽,亦随其所有耳。其贵者,用龙须。江淮多用茅华,京洛用穄苗,各随土所出也。然上殿贵乎细腻者,扫殿宇不拘,粗者皆用。殿宇甩者,他处不敢用。   笊   今世为笔董也,洒药及米麦等,俱为山居所用。   □音郁   古谓之竻□,以竹为之,状如螺,容三二斗,洒米所用。道士修真之处,皆不可缺。   斋器   凡斋醮天尊前,皆有供献,随时花果,以尽虔心,其器具所用并须清净,不得秽恶,及非法之器,皆不得上斋列供。《真诰》云:道士受斋之食,勿令非士动之,犯则尸注魄刑,饿鬼来侵神也。所以特立斋器者,此也。   玉笈灵文章   仙道辩   南极翁问於遐龄老人曰:儒者谓神仙之说荒唐,渺茫不足论也。凡物之於天地也,有荣必有悴,有成必改,有生必死,岂日神仙可得不死,而与天地齐年,不亦谬乎?道成而有冲举,升入天阙,列为上真,不亦欺乎?是欲握无影之风,捕难执之影,索不可有之物,行不得到之路,不亦难乎?子学仙之徒也,必知其说,为我辩之。老人曰:吾尝闻之:草木皆春生而冬枯,独松柏而不凋;禽兽皆有生而必死,独龟鹤而长年。草木禽兽尚尔,瓦人为万物之灵,其若是乎!又若水性凉也,而温谷有汤泉出焉;火性热也,萧丘有寒焰出焉。石沉物也,而南海有浮石生焉;羽毛轻物也,东海有弱水沉焉。此天地生物之理,亦有不凡於常物者。又若雉化为蜃,雀化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水趸为蛤,荇苓为蛆,田鼠为鴽,腐草为萤,牛哀成虎,楚妪为龙,鳌能化虎,蛇能化龙,枝离为柳,麦化为蝶,枫化为人,秦女化石,此皆得天地之灵异,世人之所莫测,圣人之所难明。此天地之所神其神,变化之理有也。又何况人禀赋天地川岳三光之灵秀,得其道者,莫若草木无情之物!且如甘矢以药,置于鱼口,烹於釜中,无药者已熟而食之矣,而有药者游於釜中,终日如在江海。又以药掺於桑叶之上而饲蚕,蚕食之经年不老。又以驻年之药喂新生之鸡雏及新生之犬子,终身则不长。又以返白之药喂白犬,百日其毛皆黑。此皆药之神也,岂庸人得其方乎!此又知丹药之可至长生之验也。又若黄帝炼九鼎於刑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御八十一女乘龙上升,群臣攀龙髯,抱帝弓,而上升者七十一人。今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在焉。共工氏之于勾龙,爽者得其道,上升南极,今井宿之次、弧南有老人一星在焉。其传说奚仲皆汤之相也,得其道也,乘箕尾而上为列星,今尾宿之次,有传说一星在乌,女宿之次、有奚仲四星在焉。王良、造父,周之善御者也,得其道上为列星,王良五星列于奎宿之次,造父五星列于危宿之次,此皆天文之所载,天象之所见,明明日星,万目可视,万手可指,岂得无仙哉!且又以变化论之,夏之世,宫中女子化为龙,复化为妇人。商之世,女子化为丈夫。周敬王时,女子化为丈夫。汉哀帝建平中,男子化为女人,嫁其夫而生子。汉献帝建安中,男子化为女人,此皆变化之理有矣。魏明帝太和问,太原人发古冢,棺中有一女子,年及三十犹生,出之妻其夫,复生子。晋武帝咸宁间,琅琊人颜畿死期年,闻其声,开棺视之,如生。晋惠帝元康中,梁国女子已聘其夫,其夫戍于边,经年不归,女家以更适之,女不乐而死,乃葬之。数年其夫还,至其墓开棺视之,女遂活,娶之。此皆死而复生之理又有矣。死者尚可复生,瓦生者得造化之妙,岂得不仙乎?此皆出於典籍,班班可考也。今又以畜类而论之,龟千岁而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能解人之言,浮於莲叶之上。千岁之鹤色纯白,而脑尽成丹,能登于木,未千岁者不集於树。弥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五岁变为玃,玃千岁而不死。蟾赊寿三千岁,腾黄吉光之寿,皆三千岁。麒麟寿二千岁,鹿兔寿千岁,满五百者其毛变白。狐狸、狼八百岁,满五百岁者善变为人。鼠三百岁,满百岁者变之为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终之吉凶,及千里外事,蛇有无穷之寿,凡人面乌身之禽,皆有万岁。此皆禽兽得天地之灵气者,尚能寿延千万之岁而不死,又况人为万物之灵,而不仙乎?此皆出於志书之可考,只以此而辩之,神仙之说有矣。翁曰:终古以还,未闻有是言也。今闻子之言,则可以破其惑矣。   得遇道难   按《真诰》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既处中国,值中国好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值好道之君,生好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者,难也。既信道德长生,值太平壬辰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   论道缘   《金碧龙虎古经》云:凡宿世前生从夷狄中来者,及从禽兽报绿中转生为人者,不得闻至道也,其宿生不种善根,不积功行者,今世纵遇正道,亦修之难而失之易也。盖绿分轻浅,随景而转,鲜见有所成焉,修无上至真妙道者,由其昔积功德,行阴骘,为人方便,救人患难,天地鬼神自然扶助,赞襄,方得遇至人,易成易就,所谓道有邪正,遇之不难,而守之尤难也。锺离子曰:人求道易,道求人难,谓不得其人而传也。后之学道者,虽专於道,尤防邪教异端之外诱,心不专一,则去道远矣,可不慎而究竟哉!   论秉赋   《抱朴子》曰: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必得。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於所禀,移易于夺,非天所能譬,犹金石之销于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罂瓷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复炉灶之成也。   道有邪正   在天地未判之先,与天地并立,化生万有,一旦万古而不息。生民日用者,皆道也。故曰:天生烝民。又曰:惟天阴骘下民,故为之正道。是以黄帝乃宣其道,自尧禹汤文武三伐之世,所有周公孔子之世,所行莫不奉天道,正人伦,有君臣之礼,有父子之亲,有纲常之道,此所谓中国圣王之道也。故谓之正道,非尧舜周孔之世所有,孔子谓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异端起而大义华也,故为之邪。   僧义安问道   晋成帝改元咸康元年,有僧义安问於陶侃曰:世之奉佛者多,奉道者少,何也?侃曰:麟凤不易出,莫荚不常生。凡物少者必贵,多者必贱,如人之贤者常少,愚者常多。道之为教,出五行陶冶之外,得之者白日上升,超天地以独存,历万劫而不朽,故其教幽奥玄远,愚者难学,非人不传,所以奉之者常少。若尔之教,止是一个话头,於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静中悟得,谓之打破疑团,盖以色身是幻,贵乎寂灭为乐,大不欲复生人间,得阿罗汉果谓之不来果是也,其法虽至愚,下士人人可得而为之,所以奉之者常多。义安曰:诚实论也,故弃僧学道,更名日杜守静。此篇极说有理,故纪之。   勾庚点茅   太上丹灶钳槌云:勾庚点茅,乾汞缩货,与贼无异不特害己,而且害人尤甚,故以贼名之,可谓痛切矣。而或有为者,而甘心为贼,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吾见其折尽前程,终身益困而已。葛仙筑初学丹灶时,曾有传点茅之方,用药点铜,非惟透白,又且软而不燥,后见仙翕造为酒器,皆就底鑴不堪典卖四字,有客问其故,则曰:此茅银也。家虽薄,无以备器用,以代一时之用,虑盗者以典以卖,遂鑴而知之,使不致陷溺矣。仙翁晚年悉毁之。后之修炼者,悉宜禁革。   按宋仁宗景佑二年,亳州僧人福清上言:臣僧徒不务祖风,悖毁本教,皆慕长生久视之道,希望飞升天阙,乃传黄老之道,今虽有坐禅之名,实非有观心究性之旨,内则皆窃道家炼身中之铅汞,以求长生久视;外则修青黄白之术,贪其财利,原其所为,皆是勾庚点茅、乾汞缩货,为假金银,骗许世人,取获财利,与贼无异,不惧天谴,不畏王法,不避神诛,岂是出家修行之事!其丹道之事,本道士为之,宜也。而道家知其丹经之禁戒,天律甚严,故不敢为,独臣僧家窃而为之,操心险恶,陷害世人,破家废产者多矣。先儒所谓道家宝藏尽为释氏偷去,正为此也。悉宜禁革。帝乃下令:道士敢有勾引僧徒贪其财物,传授道法,及僧敢有不务祖风,窃修道教,私造假金银,点茅勾庚,乾汞缩货者,悉皆迁徙辽西边戍,以备契丹。自是丹道不传下士者,自此始。   论尸解   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视足不青,皮不皱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毁,无异生人,亦尸解也。头发尽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方诸国   按《真诰》曰:东海之外有修佛道者,其国日方诸,其人以长生为道,不死为乐,其方诸之国,其国四正,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故谓之方诸,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迥四百里,其地草木茂蔚而华实,有不死草,蒨粲而不凋,万岁常青,食之不死。有甘泉水,所在有之,饮其水亦不死,人皆长生。其国有青帝君,宫在东华山上,方二百里,中有天仙,上真宫室在焉,金玉谲瑶杂为栋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列为外官,宫室周二百里。中方诸东西二面,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帝君之宫室在焉。中有天真居之。一云开辟有之矣,莫知其岁。其山出灵乌灵兽,莫知其名。大方诸对会稽之东南,看去会稽七万里,东北看则有汤谷,建木乡,又去方诸六万里。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之国,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数百尺而层楼突起,其土人极孝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之精,日月之华,昼服日光,夜服月华,读夏《归藏》之经,用之以飞行。大方诸之东小方诸上多奇宝,甚灵异,有玉酒金浆在焉。青帝君畜积天宝之器物,尽在於此,亦多有仙人,食不死草,饮此酒浆,身作金玉色,常多吹九灵箫以自娱乐。能吹箫者闻四十里,箫有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舞,凤凰群至,呜舞以和箫声,此国之乐也,与西胡之佛法大不俾矣。西胡之法,谓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其乐不同,况其法也。《涅盘经》云:生灭减矣,寂灭为乐,是以生为幻,死为乐。方诸国以生为乐,死为患也。故称佛法,不称佛道。出真诰   按《文献通考》曰:东海之外有浮鹄山者,梁武帝时其山漂至浙东海中,上有修道者,女仙三百余人,皆三四百岁。有二师,各千岁。其山出朱草,以为席,献於帝。言,草中皆有赤乌,帝命绘其像,乃丹凤也。旬日其山复浮而去。   夷狄奉道   朝鲜之国,自武王封箕子於其国,其中国之礼乐制度、衣冠文物、医巫卜筮皆在焉。周人有半万商人渡辽水之说是也。所带中国五千七百八十八人至其国,至今礼乐制度、诗书文物皆在焉,颇有中国之遗风,非可与夷狄之邦共语也。惜乎天道之秘,不传异言之域,故无道教。又按《道鉴》载:新罗人金可奇者,耻其国言语之鄙,有夷狄之俗,乃入中国习中国之言,学黄老之道二十四年,忽遇异人,授以天心灵秘之要、飞升变化之道,於是精思妙道,诵道教诸品仙经,九年不辍,天帝锡以灵范,於是隐於终南山,至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上表於朝,言臣奉玉皇诏升臣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十五日臣当上升。帝异之,遣中侍视之,其飞升之日,居民环堵而观者万计,皆闻空中神人之语。曰:新罗王尚仁柔,多大德,不以强凌弱,侵邻国之地,无欺大国之心,毋遏中国之贡,不尚战攻而残杀生民之命。金可奇者,新罗王之族人也。上帝有诏,白日冲举,升英文台侍郎。其新罗、朝鲜、耽罗、百济,东海之滨,所有国土皆有王以主之,皆属东华帝君所掌。凡强国夺其地为属郡,遏中国之贡为己有,尚战杀而残生民之命者,死又九幽,风刀考身,万劫不赦。侵人之国土者,子孙生则夭殃,其身死则为彼国之狗,过刀砧,百世以偿之。除劫各国山川之神往返之报,不赦,独新罗人有功於世,故能上升天阙。言毕,忽闻箫鼓震空,鸾鹤翩跹,幡幢自空而下,迎之升天而去。以是论之,新罗、朝鲜、百济、耽罗,皆在东海之滨,得天地清灵之气,皆可学道,是其验也。   皇甫真人曰:东海之滨,其高丽、耽罗、新罗、百济等八国,其国与蓬莱之境地脉海泉相接,其人皆可学道。学者皆能长生久视。惜乎反弃东方生气之国、仙源之脉,而奉西方金气肃杀寂灭之教,以死为乐,以生为幻,以金克木之故,自丧真仙道而不能长生久视,独新罗金可奇者知东方之国皆有仙气,属春属水,其天地发生之所,太阳所出之方,皆可学道,故入中国寻师问道,乃得白日上升。碧霞翁曰:夷狄之邦,福气所薄,其人宿生无有修积者,善根浅薄,不能生於中土,故语言不通,其道难以笔舌所言,是皆口口相传,心心相授,要在心与妙融,道与契合,故言不通故不可传也。   回鹘之教   按回鹊谟素儿马仪教门之经,汉译其名日《太上老君往西域化胡得道天经》曰:人子之道在於忠孝,既知忠孝,要知身体从何而来,乃是父母之遗体,以成子身。既有此身,便要知孝道之理。用於君必要尽人臣之义,不敢悖乎天道,其大道也。独主一元造化为天地日月星辰万物之主,至广至大,至尊至贵,无极无一之道,是以包含万象,万教千门皆从此出。故为天地万物之母。其为人也,天之所生,天之所履,只知有一个天,故曰奉天为教。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而为万象主,天道自昭昭。以是论之,太上之设教,虽蛮貊之邦,异言之域,莫不化之以仁,而教之以义,备见於此矣。故回鹊之人,修其教者,三百岁者有之,是其验也。故回鹘之人,不悖其天而奉其教焉。其教也,止知有天,更不奉其他神。每日朝暮,向天叫天而求福,以手接之扪之於面,揣之於怀,谓天赐福矣。此回鹊奉天之教也。   宋理宗皇帝制制化胡辩   朕尝观灭儒道诸书,胡人皆忌其老子有化胡之说,言老子生於定王之世,佛生於老子出关之前,在昭王之日,因与中国儒书所载不同。朕以儒典考之,《通鉴》内当幽王之世,洛河竭,有老子叹河竭之说,皆载之史籍矣。幽王乃定王之十世祖也,在定王前相隔十世之前,何先有老子之名也。又考之汉刘向所编老氏传载,老子在商为西伯之守藏史。又考之儒典曰:老彭商之贤大夫也。又考之回回经书,皆载老子化胡成道事迹,以是推之,老子生於商可辩矣。盖当是时,受天命而君天下者曰天王,周以文王之德,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其德泽化被万方,无思不服,是以万方来朝,皆沐天子之德,泽所致也。其老氏乃周天王之臣也,以天子德化,西出函谷化被羌酉,其治教皆出於中国,如言修道学道者,道之一字,乃老子所起。既日修道,即老子所化而无疑矣。岂非老氏之徒乎?《中庸》曰:修道之为教。既言修道,即是修老子之教也。复何疑焉?其佛也载诸梁武帝与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其佛生之日已有证矣。其文曰: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谓恒星不现也,汉晋两明,并勒丹青之饰,谓其教始兴也,谓佛生於周庄王之九年,当鲁庄公之七年,佛法汉明帝时始来,其教晋明帝时始兴,故曰二庄而生,两明而兴。此梁武帝命载诸儒典,为天下万世之证,此万世之公论,不可改也。岂非天意之有在,是知中国圣人诞生之迹,化胡之事,天道有不可泯者矣!呜呼,艰哉!   今故考之道释二教,函矢之生者,始於王浮。初为生,因其聪慧绝伦,众僧妒之,酖之不死,浮遂畜发为黄冠,升为祭酒,因与僧家有隙,乃改古本化胡经,增其伪说,互相抗压,於是移老子生於定王之世,移佛生於昭王之时,在老子西化出关之前,自是函矢之生非一日也。余谓其化胡之事不可凭,道释二家之书当以儒典证之,则知何人为之立教,为何人所化也,其事见乎《括地志□四夷部》、《魏略□西戎传》、《随史□西域传》裴楷《上汉桓帝疏》及所注全二国志》、崔元山濑乡记皇甫谧、嵇康等传,范蔚宗书《宋云南行记》、《唐太宗实录》、《八学士议状》、历代帝王之赞、唐玄宗、宋光宗之序,俱有载也,皆出於儒书及见回回谟素儿马仪经。事之虚实,昭如日星,不可掩也。此天下万世之公论,明矣。吾复何言哉!校其佛氏之教,导之以慈爱;黄帝之教,导之以仁义;老氏之教,导之以道德,陈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导之以礼乐,陈之以纲常。此三教开化之本,莫过止于一善而已,岂可以同艺相妒而相攻耶?睢夷夏之不同,风俗之各异,而其为善一也。自汉之先,中国止知有儒道二教,儒者尚以杨朱墨翟为异端而攻之,至宋亦以濂洛诸儒为伪学,因其各立门庭,不循先王之轨辙也。盖圣人立教必有妙理,如孔门尚谓理有未穷,知有未尽,圣人尚尔,况庸夫俗士安能测识哉!岂可妒其所长而毁天帝,贬孔老,而嫉之也。是谓非乱之道也,岂不然乎?   元学士吴澄谏追荐冥福   按《吴草庐文集》其略曰:英宗至治三年,劫写金字佛经,既完乃命中书左丞速速传旨,令翰林学士吴澄撰佛经序,传奉勑旨曰:写经者专为追荐列圣,为人主祈天永命,为万民祈福,三事可作序。澄曰:主上写经之意,为国为民甚盛举也。惟追荐冥福,臣所未知。盖释氏因果之说,自古未有蛊惑,世人愚者,莫不喜闻,且国初以来,凡写经追荐之事,不知其几!若超拔未效,是无其理矣:若超拔己效,是诬其祖矣,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左丞曰:上命也,先生请俟驾还,自奏之。英宗至,柳林为御史大夫,帖失弒於行幄,帝即位,澄泣告於帝,谓祈福返至於灭身之速,而死於贼臣之手,梁武齐襄亦其事也,其无益可知矣。配追荐祖宗,要皆往生西戎,不愿生中土,诚可为万世笑,帝乃命道士建祈寿醮,有曰:朕昔荷祖宗之积德,上天之眷命,受天明命为华夏主,奄有,四海,愿与生民同跻寿域,使无天札之灾,咸遂天成之德,上帝好生,允兹所请。又建荐祖醮,有曰:朕闻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朕祖生於朔漠,受命上天,朕生中夏,曩者前圣皆荐祖往生西戎,今复因朕所荐,愿使九庙神灵悉上升於天阙,勿使往生西戎,於是令天下诸省每遇节届,圣寿之日,令道士祷天,为天子祈寿,为万民祈福,荐祖宗升天,其荐拔析寿二醮,乃命道录郝冲霄重编仪式,布诸四方,凡建国醮,当依是理行之。   修真口诀   凡服食药物,不欲食蒜及石榴子、猜肝、犬头肉,至忌都绝为上道士,自不可食猜犬肉而交房中,既令药力不行,又计食一斤损算百日,子其慎之!此彭祖弟子撰传者。   凡服神药,勿向北方,大忌。亥子日,不可唾,亡精失气,减损年命,药势如土。出神仙传   凡道士求仙,勿与女子交,一交而倾一年之药力,若无所服而行房内,减算三十年。出青童君口诀凡修道之士,服食勿食血物。若食之,使不能去三尸,止可食乾肉耳。见葛洪内篇   凡学道之士,有疾闭目内视,使心火烧身,身尽存之,使精如仿佛,疾病即愈,若痛处存其火至,必验。出神仙传   凡修道求仙,不欲见死人尸,损神坏气之极,人君师父亲爱不得已而临之耳,所以道士去世,不事王侯,是无君也。块然独存,是无友也,唯父母师主不得不临丧,致感极之哀,不要性命之伤耳!苟以此故而伤,是以无伤之也。吾其秘之,故口传焉。出神仙传   凡学仙者,三月九日、六月二日、九月六日、十一月三日,是忌日。若入室不可见女子,六尸乱则藏血扰溃飞越、三魂失守、神凋气逝,积以致死。所以忌此日者,非但塞遏泆逸而已,特以安女宫。女宫在申,男官在寅,寅申相刑,刑杀相加,是日男女三尸出於日朱瞳之中,女尸招男,男尸招女,祸害往来,丧神亏命,虽人不自觉,而形露已损,由三尸战于眼中,流血于泥丸也。若至其日虽至宠之女子、亲爱之令妇,固不可相对。昔先师但修此道而仙矣。复不及至亲,无心者矣,子其慎之。   凡修道之士,夜卧侧睡,存斗覆身,坐则存日在泥丸,月在脐,临卧两手用双雷诀闭气提缩下部九次,如忍大小便状方睡。如睡觉再作睡,必屈二足,则无走失之患,切宜慎之。   凡遇甲寅、庚申之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日也。不可与夫妻同席,大有所忌。   凡山居修真学道者,慎勿言,有多为山神百精所试,夜卧闭目存眼童子在泥丸中,令内视身神,长生升天,昔刘京亦用此卫。出神仙传   凡山行必用云笠以皂绢笼之,以障风日尘沙,冬则有雪巾鹿裘,左腋必用鹿皮袋以贮药饵,丹砂拯生救人之物,不可缺,或步行用震灵杖以辟邪气,或乘骡则令童子挟其杖而后随,自是道人标格,不与世俗同也。   凡山居有幅巾者,俗谓一字巾,以一幅裹於首,布纳草屦。长绦是山中幽隐学道之士所用也。   凡采药入山,未至山百步,先却行百步,反足乃登山,山精不犯人,众邪伏走,百毒藏匿。出神仙传   凡行经山及诸灵庙祠问,存口中有真人,字赤灵丈人,侍以玉女二人,一女名华正,一女名摄精,丈人着赤罗袍,玉女二人上下黄衣,所存异乃叱咤曰:庙中鬼神速来,使百邪诣赤灵丈人,受斩死,众精却千里,此是三天前驱使者捕鬼之法。出剑经神仙传   凡夜行先默念金光咒,出户存己身之光,笼罩其身,念天蓬咒,勤数叩齿,以两指捺人中上鼻孔内则,邪鬼不敢犯。若有鬼现形,则日吾奉天帝勑,主管郑都六天宫门。一日纣绝阴天宫,二曰泰煞谅事宗天宫,三曰明辰耐犯武城天宫,四曰恬照罪气天宫,五日宗灵七非天官,六曰敢司连宛屡天宫,敢有犯我者,女青有律,勿赦,复叩齿。念天蓬咒,则鬼远遁百里,魔无干犯也。   凡修真之士理发,及饮食、施履屐枕褥,勿令非道之士见其理发,干其饮食,动其履屐,用其枕褥,彼俗尸魄形中之鬼来侵我神也。所以道士栖山林而幽身者,皆欲远兹嚣秽,绝放人间之业,是恐外物凡百犯其性命也,秘之!出神仙传   朝修吉辰章   正月   元日,天中节会之辰,元始天尊登九玄天,太极金书于天帝君,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只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四日,开基节,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   初五日,邓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飞升。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谓之上会日,可斋戒,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清行,甘真人飞升。   初八日,南斗下降。   初九日,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日,三元集圣。   十四日,三官下降。   十五日,上元节,天官赐福之,混元上德皇帝降现,西斗帝君下降,天地水三官朝天,翊圣保德真君降,佑圣司命真君诞生,正一静应真君诞生,金精山张灵源真人飞升,上元十天灵官神人兵马无鞅数众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同降人间,考定罪福。   十八日,三元内奏之辰。   十九日,北阴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日,南斗星君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副元帅下降。   二十二日,嗣天师张真人飞升,三尸神奏罪福。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六日,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许真君诞生。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月   初一日,天正节又名中和节。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冲应太虚王真君,诚应妙远郭真君同飞升。   初二日,鲍翊真人於嵩山遇三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日,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日,北极天蓬都元帅下降。   初六日,东极东华帝君降生。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日,芳春节,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太素三元君朝真,真武下降,南斗下降,天帝游东井。   初九日,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若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尹虔子、张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飞升。   十三日,中元葛真君诞生。   十四日,闾丘方远真人飞升。   十五日,真元节,三教宗师太上老君混元道德皇帝诞生,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大夫下降。   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十三日,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五日,新罗金真人飞升。   二十六日,北斗出游,虚静冲素徐真人诞生。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阴圣母下降。   三十日,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现。   三月   初一日,九垒土圣君上诣波梨答和天奏陈九地学道德仙人名於四天之主。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荡邪之日,北方镇天真武诞生,葛仙翁上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日,南斗下降,天逢元帅下降。   初六日,玄洲上卿苏仙君升仙,天帝游东井;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帝君下降,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八日,元始天尊降元阳上宫,集会太罗太梵天帝演说灵宝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灵。   初九日,真武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蓬莱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元始天尊游玉京元阳上观,集会三界神仙真圣演说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日,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宫先天元后降现,后土皇地祇降生。   十九日,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翊圣真君出游,北斗出游,杜炳真人升仙。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太乙月孛星君降现。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四月   初一日,天棋节,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日,太乙虚无真君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四日,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帝游东井。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宜春谢真人升仙。   初八日,启夏之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太上老君西入流沙化胡,三天无上尊尹真人诞生,葛孝先真诞生。   初九日,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游。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玄中大法师下降。   十三日,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日,紫极洞天纯阳灵宝吕真人诞生。   十五日,东华洞天正阳灵唯真人诞生,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翊圣真君下降。   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北斗出游。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翊圣下降。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太上老君集会三界十极群仙。   二十九日,北极圣母下降。   五月   初一日,延生节,太上老君传三天正法付汉天师,天帝游东井,南极冲虚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   初五日,续命之辰,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圣真君下降,真武下降,北斗出游,欻火大神生,叶道元天师降伏婆罗门妖幻救龙尼难。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九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王霄琳房四盼天下,东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日,宁肌节,天真上圣示现之辰。   十三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崇宁真君降现。   十五日,太上老君降现鹤呜山,南极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日,三元采访下降。   十七日,北斗下降。   十九日,天地二气交造化万物之辰。   二十日,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五日,太平真君升仙,天蓬元帅下降。   二十八日,天休节,上元星君下降,北阴圣母下降。   六月   初一日,清灵真人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日,翊圣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崇宁真君降生。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九日东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日,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日,西斗下降,冲素真人飞升。   十六日,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飞升。   十七日,赵广信真人上升。   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十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张元化真人上升。   二十四日,南斗下降。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二十九日,桐柏真人九华真妃降现,北阴下降。   七月   初日,先天节,太上老君上登太极朝元始祖天尊大帝,西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周灵王子乔飞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现於汉武帝,九天应元保运真君降现,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应真君上升。   初九日,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中元地官赦罪之辰,天真乾元之节,其日十令威真人救母於北酆,是日奉道者设坛,令道士建醮,荐拔相祢,上升天界。   十六日,张元崇仙官升仙,天曹掠 下降。   十八日,韦处元真人升仙,太具母下降。   十九日,天猷下降。   二十三日,虞翁生真人上升。   二十四日,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天帝游东井,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西洛刘真人升仙。   二十九日,天真皇人受轩辕黄帝六王式图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经,北阴下降。   八月   初一日,逐甘之日,尹太和真人升仙。   初二日,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五日,雷声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升。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八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日,元成节,青华帝君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游。   十三日,真武下降。   十五日,太极玉皇太姥武夷显道真君下降,轩辕黄帝乘龙上升,神功妙济许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飞升,张谌真人拔宅飞升。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   十八日,四海龙王会东方。   十九日,北斗出游,翊圣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师升仙。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二日,南斗下降。   二十四日,潜惠彭真人举宅飞升。   二十五日,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南极老人寿星现。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翊圣下降。   二十八日,四天奉夏天可归元。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九月   初一日,太上道君於玉霄璚房金阙上会东华青帝宫案集灵篇,南斗下降。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三日,九垒土皇君上波梨答和天,奏陈九地学道德之人於四天之主,北极北斗下降,栩圣下降。   初四日,五方雷神下降。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延寿之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汉朝第一代天师、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超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日,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诸司簿录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   十九日,日月宫阴阳宫合通之辰,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宫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间纪算人生命录善恶事,北阴圣母下降。   二十日,天帝游东井。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五日,南斗下降,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阴圣母下降。   十月   初一日,成物之日,东皇大帝生辰,王长真人降现,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马元约天师上升。   初三日,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诸龙王聚奏水洞。   初四日,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莱真人、妙然真人降现。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天曹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其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长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   十一日,消灾解厄天尊下。   十三日,南斗下降。   十五日,下元日,可行道建斋,修身谢过,九江水帝、十二河源溪谷大神与旸谷神王、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下元水官下降检察善恶事,西斗下降。   十八日,三天奏录之辰,天帝游东井。   十九日,北阴下降。   二十日,玄灵通化真人下降。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真武下降。   二十四日,降圣节,圣母保生天尊降现。   二十五日,天符节,南极长生大帝降现,天蓬下降。   二十六日,南斗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七日,紫微北极大帝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十一月   初一日,王洪范真人升仙,北斗出游,葛仙翁受太一三天金水策书。   初二日,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日,太上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北极下降,南斗下降。   初五日,天应节,郊祀神仙降,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月之安。   初七日,真武下降。   初九日,东斗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四日,五帝下降。   十五日,启福之辰,天帝游东井,西斗下降。   十六日,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日,天曹掠乘下降照管人问恶事,北斗下降。   十九日,三天大法师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   二十一日,天猷下降。   二十三日,南斗六司星君奏录主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四日,南斗下降。   二十五日,北斗出游,天蓬翊圣下降。   二十六日,高真妙果天尊降现。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日,勇悟施真人上升。   二十九日,北阴下降。   十二月   初日,群仙会蓬莱。   初三日,束厨司命府君同总玉京太极真人、东海青童君降现,天曹掠剩下降。   初四日,九垒土皇君上诸波黎答和天奏陈九地学道德之人名,为四天之主。   初五日,天蓬下降。   初六日,建玉枢会,以保一月之安。   初七日,西斗下降。   初九日,东斗下降,翊圣下降,北阴下降。初十日,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日,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七日,太微玄精左辅与太乙夫人降曲勾金坛。   十八日,三教宗师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现。   十九日,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一日,诸天真人朝元始三清,五猷下降,南极冲虚妙真君遇仙。   二十二日,太平护国天尊降。   二十三日,九天采访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灵官,酆都观王下降考劾人间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纪,昌三世,有功行阴隐者,论功增算昌世,能为人行大方便者,一事增一年,昌一世,百事昌百世,能除害以安众者,除一害增一年,刑官救十人死罪者,增寿一年,常人救一人死者增寿一纪,弃天道,背皇天上帝,毁诸天真,灭中国之道者,生大戎为畜类,不反人身,不生中土;凡子侄孙不孝祖父母、父母、叔伯、父母者,下雷部灭三纪灭形;血属相残者下雷部减二纪;六亲不和者,减一纪;人臣奴仆悖主、欺君,风刀灭身,减三纪;僭越享福过度者,遭剖棺伐信,报受刑,於死后子孙丐绝;作乱叛逆残伤生灵者,灭九族,殃九祖;贼盗杀人,鬼斩其魂,不出一纪,偿三世;杀降王将卒,天夺其算,万神灭形,死无瞧类,殃九族,偿百世;刑官害一人至死者,赴瘟司恶疾部,臧寿二纪,偿一世,过五人者速灭。偿五世,殃三祖;常人害一人至死者,下北酆,减寿一纪,偿一世,未死者减五年。   二十四日,三界集会之辰,司命上朝,北极下降。   二十五日,三清玉帝同会之辰,天蓬下降。   二十七日,北极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极冲处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   二十八日,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种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游。   二十九日,三界上真胜游之日。   三十日,司命下界。   三会日   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此日上元赐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   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会,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其三会之日,三官考核功过,三魂攒送生人善恶。又谓之三魂会日,宜焚香忏过。   三元日   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其三元之日,天地水三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之神,先於三会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奏金阙,以降祸福。其日可行道建斋,修身谢过。   八节日   立春: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同梵炁始青天君下降。   春分:东方玉宝星上天尊同青帝九炁天君下降。   立夏: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同梵炁始丹天君下降。   夏至: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同赤帝三炁天君下降。   立秋: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同梵炁始素天君下降。   秋分: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同白帝七炁天君下降。   立冬: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同梵炁始玄天君下降。   冬至: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同黑帝五炁天君下降。   其日八极天尊天君同下人问,录人罪福,观察善恶。   五腊日   正月一日,名天腊,此日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   五月五日,名地腊,此日五帝会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一日,名民岁腊,此日五帝会於北方五炁黑天。   十一月八日,名王侯腊,此日五帝会於上方玄都玉京。   其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当醮谢,须凭法力祭祀,追赎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三节   天节甲午,地节甲申,人节甲子。   八会   天会丙午,地会壬午,人会壬子,日会庚午,月会庚申,星辰会辛酉,五行会甲辰,四时会甲戌。   其节会宜斋戒焚香,醮告星辰,看经拜忏,祭祀先灵,可以延年益算。   醮星日   春甲子己巳,夏丁丑丙辰,秋辛亥庚子,冬癸未壬寅。   初一日,初三日,初五日,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其日宜醮星告斗。   考功日   甲子太乙简阅神祇,庚申三尸言人功过,本命日计人功行。   其考功之日,又胎光魂以甲子日上诣爽灵,以庚申日上诣幽精以本命日上诣言人善恶,其日宜受符斋戒,呈章拜表,以祈景福。   望日宜朝谒忏罪,祈恩谢过。   六斋日   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食不过午   三短斋日   初八日,十五日,三十日。食不过午六丁斋日《春秋命诚图》曰:黄帝请问太乙长生之道,太乙曰:斋六丁,可以成功。《内传》曰: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以告上帝。此斋戒之始也。   十直斋日按《唐书》云:周伯阳父以此斋授烫宾烦陀阿力王,一月之内要持此十斋。   初一日,念无量太华天尊,忏杀害物命之愆,免倒悬屠割之报。   初八日,念玄上玉宸天尊,忏背理循私之愆,免金槌铁杖之报。   十四日,念度仙上圣天尊,忏损人利已之愆,免铁床铜柱之报。   十五日,念玉宝皇上天尊,忏恃强凌弱之愆,免飞戈飘戟之报。   十八日,念好生度命天尊,忏自欺方寸之愆,免穿肠耕舌之报。   二十三日,念玄真万福天尊,忏面谀背毁之愆,免吞火食炭之报。   二十四日,念太灵虚皇天尊,忏幻惑愚迷之愆,免镬汤炉炭之报。   二十八日,念太妙至极天尊,忏故为不善之愆,免冰戟霜刃之报。   二十九日,念真皇洞神天尊,忏误作伤仁之愆,免烧炙焦烂之报。   三十日,念玉虚明皇天尊,忏三界冤报之愆,免穿腹塞心之报。   高宗曰:车胤谓胡僧皆以梵音译之,天尊为佛,罪报为地狱之名,为之十斋。   正五九月斋   按窦苹《唐书音训》,其注高祖正五九月不用刑论曰:天帝造以大宝镜,昭四大神洲,每月一移,察人善恶。正月镜照南赡部洲,二月照东胜神洲,三月照北俱庐洲,四月照西牛货洲,五月又照南赡部洲,如此轮转,则正五九月俱照南赡部洲,故於三月省刑法,薄税敛。隋唐以来,具载法律。遇此三月,则禁刑断屠,后人以其有禁刑断屠之条,官中请俸,遇此三月,不支羊肉钱,其实沿唐朝故事,后人相传以正五九月为斋,识者谓此至愚之人为之,稍有聪慧者耻其事甚鄙,自宋以来道家   革去。。   帝煞日十名月忌   此日忌烧香,犯者夺算。正月初二日及庚申,二月初九日及辛酉,三月初十日及庚戌,四月十一日及癸亥,五月十一日及壬子,六月初十日及癸丑,七月十二日及甲寅,八月十三日及乙卯,九月十三日及丙辰,十月初八日及丁巳,十一月十五日及丙午,十二月十三日及丁未。   天忌日   丙寅丁卯道父忌,丙申丁酉道母忌,壬辰壬戌北帝忌,戊辰戊戌南帝忌,绝命本命绝日,岁星行年到日,六害本命到日,月晦月穷三日,年破岁冲日。   老子拔白日   正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一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二十八日,八月十九日,九月十六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七日。   太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上元吉日,正一嗣教凝诚至道阐玄弘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张国祥奉旨校梓。   数目纪事章   其天文地理,阴阳造化,古今人官制,礼仪人事制度,冠服音乐,经史文籍,丹道医药器用等类,皆有数纪。盖事类繁多,难以尽述,止取玄门当用者一二,录其大,条列于左,以为道门之须知。   一数   一理   太极。   一大   王者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曰至尊。   二数   两仪   天,地。   两曜   日,月。   二气   阴,阳。   商二贤大夫   老子,彭祖。   商二老   太公,伯夷。   二亲   父,母。   三数   三太   太初,太素,太始。   三才   天,地,人。   三界   天,地,水。一云上中下   三光   日,月,星。   三天   清微天,禹余天,太赤天。   三清三境   玉清圣境,元始居之;   上清真境,道君居之;   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三宝   道,经,师。   古三皇   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三垣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三台上台,中台,下台。   三省   泰玄都省,天枢省,天机省。   雷霆三省   张天师判都省,葛仙翁判玄省,许   真君判泰省。   浮丘三仙食书三省事。   三师   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   又云   经师,籍师,度师。   三炁   始炁青,元炁白,玄炁黑。   三华   金华,玉华,九华。   三洞:   洞真,洞玄,洞神。   三古   上古伏羲时,中古周文王时,下古孔子时。   三乘   大乘,中乘,小乘。   三皇   大昊伏羲氏,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三子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冲虚经。   大火三星   中星,前星,后星。   三正   子为天正,丑为地正,寅为人正。   三朝   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三朔   平明,鸡呜,夜半。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   三社   大社,王社,亳社。   三令节   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   三元   上元,中元,下元。   三会   正月七日天会,七月七日地会,十月十五日水会。   三茅君:   大茅君名盈,次茅君名固,小茅君名衷。   三山符箓   上清箓出茅山,灵宝箓出阁皂山,正一箓出龙虎山。   三神山   蓬莱山一曰蓬壶,方丈山一日方壶,瀛   洲山一日瀛壶。   海中三岛   扶桑岛,蓬莱岛,昆仑岛并神仙所居。   灵光三山   峨媚山天真皇人之宫在焉,五胡贼李雄入蜀称帝,夺为胡庙。   匡庐山大明君之官在焉,僧惠远诒江州刺史,桓伊将天池之庵,与虎溪之祠,皆夺为胡庙。   五台山紫府雁门君之宫在焉,五胡刘渊夺为胡庙。   三水府   马当山上水府福善安江王,采石山中水府顺圣平江王,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   三河伯   洛河伯,黄河伯,淮河伯。   三关   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   三丹田   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三魂   台光,爽灵,幽精。   三花   精,气,神。   道家三车   聚火而心行气,使以治疾病,日使者车;阴阳合,水火同,静中闻雷霆之声,日雷车;心为境役,感物气散,以成衰老且病,日破车。   三河车   采药进火添汞抽铅日小河车,大药渐成上补下炼日大河车,还丹炼形合道入仙日紫河车。   医家三车   牛车,自尾问运气上升泥尾锋宫者鹿车,小肠膀胱运小水者羊车大肠运大数。   三尸一日三彭:   上尸彭琚,名青姑,伐人目,居人头,令人多欲,好车马;   中尸彭质,名白姑,伐人五脏,居人腹,令人好食,轻恚怒;   下尸彭蹻,名血姑,伐人胃命,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   三涂一日三恶   一色欲门,上尸道天涂界;   二爱欲门,中尸道人涂界;   三贪欲门,下尸道地涂界。   三寿   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又云   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   三芝   石芝,灵芝,肉芝。   四数   四炁   天,地,日,月。   四界   天界,地界,水界,阳界。   域中四大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四象   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四恩   天地,国王,师尊,父母。   四极   东华,南极,西灵,北真。   四辅   太真,太平,太清,正一。   四时   春,夏,秋,冬。   四孟   孟春,孟夏,孟秋,孟冬。   四仲   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四季   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四气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冥。   四天   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四府   春为生物之府,夏为长物之府,秋为收物之府,冬为藏物之府。   四时取火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槽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四方   东,西,南,北。   四维   东南,西南,束北,西北。   四荒   东口下,西王母,南北方,北航竹。   四表   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水成智,北戴斗极为崆峒其人武般,东至日所出为太平着来,西至日所入为太蒙芒太祥。   四极   东至泰远,南濮沿,西邠国,北祝栗。   四夷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天四德   元,亨,利,贞。   天曹四司   司命,司录,司非,司危。   地府四司   司命,司录,司功,司杀。   海中四山   蓬莱山,东海中。扶桑山,东海中。方丈山大海中。沧浪山。大海中。   四海龙王   东海水府仙官,莱州东海。   南海水府仙官,广南南海。   西海水府仙官,江中府西海。   北海水府仙官。孟州北海。   四读源王   江读广源王建宁县,河渎灵源王龙门县,淮读长源王桐柏山,济渍清源王济源县。   四灵名   青龙帝君孟章,白虎帝君监兵,朱雀帝君灵光,玄武帝君执明。   王母四侍女   董双成,许飞琼,婉陵华,段安香。   摄生四要   少思以养神,少欲以养精,少劳以养力,少言以养气。   四德   仁,义,礼,智。   四端   侧隐,辞让,羞恶,是非。   四计   一日之计在晨,一年之计在春,一生之计在勤,一家之计在身。   立身四好   读好书,近好人,说好话,行好事。   五数   五太   太虚,太无,太素,太质,太极。   五帝   少昊,颛顼,帝誉,帝尧,帝舜。   五星   岁星,荧星,镇星,太白,辰星。   五神   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五仪   圣人,贤人,君子,士人,庸人。   五士   秀才,选士,俊士,造士,进士。   五气   温,冻,寒,燥,湿。   五色   青,赤,黄,白,黑。   五纪   岁,月,日,历数,星辰。   五方   东,西,南,北,中。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五音   宫,商,角,征,羽。   五谷   禾,麻,菽,麦,豆。   五土   丘,陵,原,隰,坟。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福   寿,富,康宁,攸好德,考命终。   五官   耳,目,口,鼻,心。   五窍   目,舌,口,鼻,耳。   五液   肝为泪,心为汗,脾为涎,肺为涕,肾为唾。   五藏之气   肝气冻,心血次之,脾气温,肺气热,肾气寒。   五藏所主   心主臭,肝主色,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   五藏所藏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五藏所通   心通舌,肝通目,脾通口,肺通鼻,肾通□ 耳。   五藏所好   心病好妄言,肝病好叫呼,脾病好歌,肺病好哭,肾病好呻昤。   五炁天地之始炁   东分青九,南受丹三,西成白七,北归玄五,中主黄一。   五劫配五行   龙汉属木,赤明属火,一皇属土,延康属金,开皇属水。   五殿   东日蕊珠,西曰碧玉,北日青华,南日凝神,中日长生。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方五帝   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拒,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   五湖大帝   青草湖水神太湖水神,丹阳湖水神,谢湖水神。   五祖   东华帝君,锺离权,吕纯阳,刘海蟾,王重阳。   五仙   一日天仙,二曰地仙,三曰神仙,四日人仙,五日鬼仙。   五等道士   天真道士高玄皇人之流,神仙道士杜仲伊轨之俦,山居道士许由巢父之七,出家道士宋伦彭谌之匹,在家道士黄琼钱铿之伦。   五力   忠孝君亲,正身处物,慈救众生,先人后己,薄味戒荤。   五苦一日五尸   一色累苦心门,二爱累苦神门,三贪累苦形门,四华竞苦精门,五身累苦魂门。   五腊   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七月七日道德腊,十月一日民岁腊,十二月腊日王侯腊。   五芝   龙伯芝似交龙相负,参成芝赤色而有光,燕拒芝色紫,夜光芝夜视如月光,玉芝色莹如玉。   六数   六合   天,地,东,西,南,北。   六亲   父,母,兄,弟,妻,子。   六气   阴,阳,风,雨,晦,明。   六府   金,木,水,火,土,谷。   南斗六司   天枢,天机,司禄,司命,天梁,天同。   六气   春食朝霞,秋食沦阴,冬饮沆瀣,夏食正阳,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六神   心神丹元,肝神龙烟,脾神常在,肺神魄华,肾神玄冥,胆神龙曜。   呬,主肺呵,主心虚,主肝呼,主幼吹,主肾嘻,主三焦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气   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少阳相火,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厥阴风木。   六道   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酆都六天宫名   纣绝阴天宫,   泰煞谅事宗天宫,   明辰耐犯武城天宫,   怙昭罪气天宫,   宋灵七非天宫,   敢司连宛屡天宫。   六职   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   六时   寅,卯,巳,午,申,酉。   七数   北斗七星   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   七真   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都大通,孙不二。   道士利   经法,讲论,长白,文章应制,焚修,声赞,道科。   七魄   尸拘,伏矢,省阴,天贼,辈毒,除秽,臭纯   八数   八风   不周西北,广漠北,明庶东,作谷风,融风东北,一作条风,清明东南,凯风南,一作京风,闯阖西,凉风西南。   唐八仙   天皇真人,广成子,洪崖先生,钱铿,赤松子,育封子,马师皇,赤将子舆。皆黄帝时人也,至唐尧之时,八人游於终南,人见之,以唐尧之世故称唐八仙,后世以唐李氏之朝洞宾等亦为八仙。   淮南八公   苏飞,李尚,左吴,田由,晋昌缺。二名其名无传,人以二被为之,谬矣。   汉淮南王安,高帝之孙,淮南王长之子也。好儒学方技及神仙飞腾变化之卫,着《淮南子内书》二十卷,作《鸿宝万年书》 三卷,《火莲经》五卷,论天道造化之理,得长生久视之道。每岁炼为黄金三百镒,献於上国,以代民问租税之半。帝命刘向求其方,五征不起,帝怒乃动横目之志,王不得已,授刘向丹书,向系之肘后,夜扣宫门,以为金丹可成矣。数年丹不成,糜费巨万,盖不得其口诀,乃纸上之虚文耳。帝怒,欲责之,其王之臣雷被与伍被二人,王素亲甚,被乃与太子舞剑为戏,误伤太子左股。王怒,被乃求击匈奴以赎罪,王不许,欲诛之,被俱诛,乃上书言王反帝,以亲亲不忍加罪止,削二县,伍被亦以奸私得罪於王。王怒而未发,伍被俱诛,以扶雷被之前状而告王反。廷尉执王之臣煅炼而成之,乃作招词,其反是实。司马公取之入於《史记.淮南世家》,欲掩神仙荒唐无有飞腾之说,帝乃遣宗正持节欲治王,八公至,谓王曰:今二被之害王者,实天之所启王也。王既道成,不可久留人问,为人臣诬告。君父者,天律当灭其身,於是置以木,假之法,以木杵悬王之冠服,悬於梁问,与王登山大祭,埋金於地,举家白日飞升。宗正至,见王之尸自缢於庭。忽有告曰:非真死矣。王与家属遁於淮南之山,举家白日飞升矣。宗正追至其地,但闻鹦呜天上,犬吠云问,乃回报於朝。天子怅然,乃诛二被,果应八公之言。汉《史记》王自杀,秘其飞升之说,恐日后人君皆慕神仙飞腾之卫,废弃大宝,故为后世戒。盖雷被五被二人者,王之臣,诬王之罪人也。后人不知八公之名,乃以二被为八公中之二人也,故书此以证之。   八涎九州之外,边际之处也。   东方沙海,   东南沉泽,   南方浩泽,   西南丹泽,   西方泉泽,   西北海泽,   北方塞泽,   东北无通泽。   八纮天下之纲纪也   东北之纮日荒土,   东方之纮日桑野,   东南之纮日众安,   南方之纮日反户,   西南之纮日火土,   西方之纮日沃野,   西北之纮日沙所,   北方之纮日委羽。   八极地之穷尽处也   方土之山日苍门,东北。   东极之山日开明门,东方。   波母之山日阳门,东南。   南极之山日暑门,南方。   编驹之山日白门,西南。   西极之山日闻阖门,西方。   不周之山曰幽都门,西北。   北极之山日寒门。北方。   八方   东,西,南,北,束南,西南,东北,西北。   九数   九天   嗥天,阳天,赤天,朱天,成天,幽天,玄天,变天,钧天。   九天   郁单天,兜率天,不骄天,禅善天,梵辅天,应声天,须延天,高虚天,无想天。   九霄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   九宫九星   天蓬,天内,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枉,天任,天英。   北斗九星   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   九灵   天生,无英,玄珠,正中,子丹,回回,丹元,太渊,灵童。   九气   始气生混混气苍,   混气生洞洞气赤,   洞气生皓皓气青,   元气生旻旻气绿,   旻气生景景气黄,   景气生遁遁气白,   玄气生融融气紫,   融气生炎炎气碧,   炎气生演演气。   月行九道   青道二,赤道二,白道二,黑道二,并黄道为九道。   九斋   一太真,二金箓,三黄箓,四明真,五自然,六三元,七涂炭,八洞神,九神咒。   九转还丹   十一月第一转,十二月第二转,正月三转,三月四转,四月五转,五月六转,六月七转,七月八转,八月九转。   又云   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丹,   三转养阳丹,   四转养阴丹,   五转换骨丹,   六转换肉丹,   七转换五脏六腑丹,   八转育火丹,   九转飞升丹,   神霄九鼎   大极飞云洞劫之鼎,   苍胡祀天贮醇之鼎,   山岳五神之鼎,   精明洞渊之鼎,   天地阴阳之鼎,   混沌之鼎,   浮光洞天之鼎,   灵光晃耀炼神之鼎,   苍龟大蛇虫鱼金轮之鼎。   学仙九难   一者衣食逼迫,   二者尊长邀难,   三者恩爱拘缠,   四者名利拘绊,   五者灾害横生,   六者背师约束,   七者议论差别,   八者心志懈怠,   九者日月蹉跎。   学道九患   有志无时,有时无友,有友无志,有志不遇其师,遇其师不觉,觉师不勤,勤不守道,守道不固,固不能久。   九宫出洛书   一白,坎正北二黑,坤西南三碧,震正东四绿,巽东南五黄,中央六白,乾西北七赤,兑正西八白,艮东北九紫。离正南   大九州   东南曰神州,   正南日次州,   西南日戎州,   正西日拾州,   中央曰冀州,   西北曰括州,   正北曰玄州,   东北日薄州,   正东日扬州。   九江水帝   浙江水帝,扬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吴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刑江水帝,汉江水帝,南江水帝。   十数   太乙十神   五福太乙,君基太乙,臣基太乙,民基太乙,九炁太乙,大游太乙,小游太乙,四神太乙,天一太乙,地一太乙。   十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干岁阳   甲日关蓬,乙日旄蒙,丙日柔兆,丁日强圄,戊曰着雍,己日屠维,庚曰上章,辛日重光,壬日玄黓,癸日昭阳。   十干月阳   在甲白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日圉,在戊曰厉,在己日则,在庚曰窒,在辛日塞,在壬日终,在癸日极。   十方   四方,四隅,上下。   十大洞天   王屋山小有清虚洞天,   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天,   西城山太玄极真洞天,   西玄山三玄极真洞天,   青城山宝仙九台洞天,   天台山上清玉平洞天,   罗浮山朱明耀真洞天,   句曲山金华紫阳洞天,   林屋山左神幽灵洞天,   括苍山神德隐玄洞天。   海上十洲   瀛洲,东海中   玄洲,北海中   长洲,南海中   流洲,西海中   元洲,北海中   生洲,东海中   祖洲,东海中   炎洲,南海中   凤麟洲,西海中   聚窟洲。西海中   十仙   一日地行仙,二日飞行仙,三日游行仙,四日空行仙,五曰天行仙,六日通行仙,七日道行仙,八曰照行仙,九日精行仙,十曰气行仙。   十魔   六贼魔,富魔,贵魔,六情魔,患难魔,刀兵魔,恩爱魔,仙乐魔,骄奢魔,贫贱魔。   十一数   十一曜   日太阳,月太阴,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紫炁,月孛,罗喉,计都。   十二数   十二岁   子日困墩,丑赤奋若,寅摄提格,卯日单关,辰日执徐,巳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日协洽,申日沪滩,酉曰作噩,戌曰阉茂,亥曰太渊献。   十二月名   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十二属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猜。   十二月建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律   正月大簇,二月夹锺,三月姑洗,四月中吕,五月萝宾,六月林锺,七月夷则,八月南吕,九月无射,十月应锺,十一月黄锺,十二月大吕。   十二月卦   正月泰三阳,二月太壮,四阳三月夹,五阳四月乾,六阳五月姤,一阴六月迟,二阴七月否,三阴八月观,四阴九月剥,五阴十月坤,六阴十一月复,一阳十二月临。二阳   十二宫分   宝瓶子,磨竭丑,人马寅,天蝎卯,天秤辰,双女巳,狮子午,巨蟹未,阴阳申,金牛酉,白羊戌,双鱼亥。   十二辰所次日月所会之次谓之辰   玄枵子,星纪丑,析木寅,木火卯,寿星辰,鹑尾巳,鹑火午,鹑首未,实沈申,大梁酉,降娄戌,娵訾亥。   十六数   日山入十六所   旸谷,咸池,扶桑,曲阿,曾泉,桑野,衡阳,昆吾,乌次,‘悲谷,女纪,渊隅,连石,悲泉,虞渊,蒙咎一作蒙汜。   十九数   丹法十九诀   采药,结丹,烹炼,固济,武火,文火,沐浴,丹砂,过关,分胎,温养,防危,工夫,交媾,大还,圣胎,九转,换鼎,太极。   二十四数   二十四治俱在蜀   阳平治,   鹿堂治,   鹤呜治,   漓沅治,   葛墤治,   庚除治,   秦中治,   真多治,   昌利治,   隶上治,   涌泉治,   椆梗治,   北平治,   本竹治,   蒙秦治,   平盖治,   云台治,   尽口治,   后城治,   公慕治,   平冈治,   主簿治,   玉笋治,   北郁治。   三十六数   三十六洞天   霍童山闽之宁德,   东岳泰山在鲁,   南岳衡山衡阳,   西岳华山秦之华阴,   北岳恒山在赵   中岳嵩山洛阳,   峨媚山在蜀,   庐山浔阳,   四明山越之明州   阳明山越之会稽,   太白山秦之长安,   锺陵山即豫章之遐龄,   太沩山刑之醴陵,   潜山吴之龙舒,   鬼谷山吴之信阳,   武夷山闽之崇安,   玉笋山江右之清江,   华盖山浙之永嘉,   盖竹山天台之黄岩,   都娇山普宁,   白石山广之容州,   勾漏山广之容州,   九疑山荆期道州,   洞阳山荆之长沙,   幕阜山楚之鄂州,   大酉山荆之辰州,   金庭山越之平郊,   麻姑山江右之建昌,   仙都山浙之缙云,   青田山浙之青田,   锺山金陵,   良常山金陵之句容,   紫盖山楚之当阳,   天目山浙之余杭,   桃源山荆之桃源,   金华山浙之金华。   七十二数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秦之终南,   盖竹山天台之黄岩,   青远山广之黄阳,   逍遥山即豫章之遐龄,   石磕山浙之天台,   东仙源浙之台州,   青屿山东海中,   郁木洞江右之新淦,   赤水山西梁国,   丹霞山江右建昌,   君山岳阳之洞庭,   桂源闽之建阳,   灵墟山浙之天台,   沃州山越州,   天姥岑越州,   若耶溪越州,   金庭山明州,   马岭山广西之柳州,   天光坛在广,   洞真墟楚之长沙,   清坛山楚之岳阳,   鹅羊山楚之长沙,   陶公山南海之璚州,   洞真山秦之长安,   洞灵源楚之衡阳,   三皇井浙之瑞安,   烂柯山衡州,   芹溪闽之建阳,   龙虎山江右之信阳,   灵山江右之信阳,   泉源山广之惠阳,   西山源浙之天台,   合皂山江右之清江,   始丰山江右之剑江,   金精山江右之宁都,   东白源洪都,   钵池山在楚,   论山金陵之丹阳,   毛公坛安吴,   鸡笼山金陵之历阳,   桐柏山蜀之忠州,   平都山蜀之忠州,   绿罗山荆湖桃源,   彰观山楚之醴陵,   南田山东海生洲,   大面山蜀之青城,   虎溪山江右之浔阳,   元辰山江右之星渚,   马迹山金陵之丹徒,   善卷洞楚之武陵,   玉峰河中府,   蓝水秦之蓝田,   德山荆胡之武陵,   天目山吴之历阳,   商山商州,   张公洞吴之常洲,   渔湖洞越之明州,   中条山晋之河中,   司马海山天台之北,   绵竹山蜀之绵江,   甘山济阳,   瑰山汉阳,   金城山古限成,   云山楚之武冈,   北部山洛阳,   武当山楚之均州,   女几山蜀之三峡,   少室山洛阳之邓州,   庐山江右之浔阳,   玉瑁山山接蓬莱,   抱福山在广之湟川,   安山在遐荒越裳之域,昔为中国郡,有刺史主之,各街其境,报为福地无取。   醮献祭品章   按《通灵秘要》,醮献祭物,名,开列于后:   白鹊脯蘑菰,桑蛾,   猴脯香蕈,   鸡脯木耳,   白象脯莲子,   白马脯款冬花,   龙脯麦教,   鹿脯牛膀子,   海中电脯大黄,   山堵脯蓊菜,   知肠脯车前子,   林中马髓脯酸枣,   芽中脯山裹红,   水中鱼脯若莲菜,   苍薹脯百合,   白脯樟柳,   地脯莒蒲,   山鹿脯麋鹿,   细鳞,   油蜜饼子,   大牢牛,   少牢羊,   天酒泉水。   大羹   肉汁也。不和,无盥梅也。太古初变腥,但煮肉而饮其汁,未知调和,后人祭也既重古,故但盛肉汁,谓之大羹。   玄酒   凡祭祀之时陈列酒尊,玄酒在三酒之上,是玄酒之尚,谓尊尚其古,设尊在前也。   郁曾   周人尚其灌,用郁皂合也,真阴达於渊泉,灌以珪璋,用玉气也。   刍狗   祭天祷雨之物也,三代以前有之。其食用皆与世俗同,止酒、荼、椒花酒、屠苏酒、千日酒、千里酒、豆腐,皆是道门所始。   酒   《黄帝内传》曰:王母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全液流晖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然黄帝时已有矣。但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   屠苏酒   屠苏,《博雅》云:孙思邈庵名,谓屠绝鬼气,苏省人魂故也。孙真人始之。食与椒花酒同   椒花酒   《岁时记》:元日进椒花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身轻能走,延年益寿,进酒次第,以年老少为先。   千日酒   刘玄石从中山沽千日酒,一醉千日。   千里酒   梁刘杳曰:桂阳陈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醉,自乡始。   茶   周昭王时,老子出函谷关,令尹喜迎之於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后世俗凡客至家者,必先献茶,此其始。茗者,茶也。一日茶,二日槚,三曰蔎,四日茗,五日荈。   豆腐   淮南王得飞腾变化之道,炼五金成宝,化八石为水,得草木制化之理,乃作豆腐。其时长安豆一斗值千钱。今世之斋素者,皆用之,其诗曰:举家学得淮南卫。后世人吃豆腐,自淮南王始之。   龟桃   黄帝祀天以缅为龟桃,以表仙家之献撰也。后世凡斋醮者,皆用之,自黄帝始也。   寿旦庆毒   钱铿于尧寿旦之日献香,雉羹一,手帕一,为尧庆寿,尧封铿为彭城君后世人生辰递手帕庆寿自此始。   是书之作也除章闻   天阙表陈   南极凡下士有刊行是书者悉免过愆记功一级於本命数上增寿一纪福昌三世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下卷 竟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ruguoaaa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