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经名:鬼谷子。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目录 卷上 摔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挞第三 抵铁第四 卷中 飞箝第五 件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央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肚乱二篇皆亡 卷下 本经阴符七篇 鬼谷子卷上 摔阖第一 摔,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问也, 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问,观人设教,铃顺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 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1命物, 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门户,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西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日:知存亡之门户也。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朕逵,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朕,迸也#2。 而守司其门户, 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日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日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日各有所归也。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 政教虽殊,至於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 度权量能,校其仗巧短长。 权谓权谋,能谓村能,使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铃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仗巧之长短,然后因村而用。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摔,乃可闱,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村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牌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审定有无以#3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言任贤之道,铃审定其村衍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 微排其所言而掉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摔之,以求其利。 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爻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 即欲掉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后为得也。 掉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料而#5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遵#5行也。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谓轻重不合於斤两,长短不充於度一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故摔者或摔而出之,或摔而纳之; 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纳而藏之也。 阖者或闱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摔阖者,天地之道。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故谓天地之道。 掉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阴场变动,四时开闭,皆牌阖之道也。纵横,谓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 反出、反覆、反性,必由此矣。 言牌阖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来於此;或反之於彼,性之於此,皆从牌阖而生。故曰叉由此也。 摔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於变化。故爻豫之。吉凶系焉#6。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几此八者皆往来於口中,故日由门户出入也。 故关之掉闱,制之以出入。掉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闱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言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牌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开言於外,故日阳也。闭情於内,故日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几此皆欲人之生,故日始日阳。 故言死亡#7、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日终。 几此皆欲人之死,故日阴日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8,皆日终,言恶以终为谋。 谓言说者有於阴言之,有於阳言之,听者宜知其然。 掉闱之道,以阴阳试之。 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谓与情阳者言,高以引之;与情阴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阴言卑小,故日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日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以道相成日益,以事相贼日损,义乖日去,志同日就,去而遂绝日倍,去而复来日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日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此言上下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此言上以爵禄养下,下以股肱宣力。 阴阳相求,由摔阖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天圆地方,上下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日圆方之门户。 反应第二 听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以更思,必有以应也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大化者、谓古之圣人以大道化物也。无形者,道也。动叉由道,故日无形俱生也。 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言大化圣人稽众拾己,举事重慎,反覆详验,欲以知来,先以观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举无遗策,动铃成功。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9今,反古而求之。 动静由行止也,虚实由真伪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会,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圣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不审则失之於几,故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以静观动,则所见审。因言观辞,则所得明。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谓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难之,使自求之,则契理之应怡然自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应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既有象比,更当观其次,令得自尽。象谓法象,比谓比例。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理在玄微,故无形也。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比谓比类也。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得鱼在於投饵,得语在於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故日钓语。语则事合,故日合事。明试在於敷言,故日得人实也。 其犹#10张买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日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不#11言无比,乃为之变。 持钓人之网,驱令就职事也。或乖彼,遂不言无比。如此则为之变常易网,更有以勇#12之者矣。 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此言其变也。报,犹合也。谓更开法象以动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见,因随其情而牧养也。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己反往以求彼,彼叉覆来而就职,则奇策铃申。故言有象比,则口无择言。故可以定邦家之基矣。 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 谓象比之言,既可以定基,然后重之袭之,反覆之,皆谓再三详审,不容谬妄。故能万事允惬,无复失其辞者也。 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之,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言善反听者,乃坐忘遗鉴,不思玄览,故能变鬼神以得其情,洞幽微而冥。夫会鬼神本密,今则不能,故日变也。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言既变而当理,然后牧之道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情明在於审牧,故不审则不明;审基在於情明,故不明则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谓言者於象比有变,叉有反辞以难之,令其先说,我乃还静以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诱致之。故欲闻彼声,我反静默;欲彼开张,我反睑敛,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与,如此则物情可致,无能自隐也。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欲开彼情,先设象比而动之。彼情既动,将欲生辞,徐徐牧养,令其自言,譬犹鹤呜于阴,声同叉应。故能以实理相归也。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谓所言之事,或因此发端,或因彼发端。其事有可以事上,可以牧下者也。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谓真伪、同异、情诈,因此上事而知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觔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谓动作言默,莫不由情与之出入。至於或喜或怒,亦由此情以见其式也。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谓上六者皆以先定於情,然后法则可为。 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反於彼者所以求覆於此,因以观彼情之所托,此谓信也。知人在於见情,故言用此也。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谓听言之道,先自平静。既得其辞,然后察其事',或论序万物,或分别雄雌也。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谓所言之事虽非时要,然观此可以知微#13,故日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剩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闻其言,则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内,则情原叉尽。故量能射意,乃无一失。若合符契,胜蛇所指,祸福不差;羿之引矢,命处辄中。听言察情,不异於此,故以相况也。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从明生,明能生智。放欲知人铃须自知。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我能知己,彼须我知,叉两得之,然后圣贤道合,故若比目之鱼。圣贤合,则理自彰,犹光生而影见。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墦骨。 以圣察贤,复何所失。故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翻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圣贤相与,其道甚微;不移寸阴,见情甚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上下之道,取类股肱,比之一体,其来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阴与阳。其相形也,犹圆与方。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14形,方以事之, 谓向晦入息,未见之时,当以圆道导之;亦既出港离隐,见形之后,即以方职任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此言用人之道,或升进或黜退,或贬左或崇右,一惟上圆方之理。故日以是道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方圆进退,若不先定,则於牧人之理不道#15其正也。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用事不巧,则操末续颠,圆凿方柄,情道两失,故日忘情失道也。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己能审定,以之牧人,至德港畅,玄风远扇,非形非容,无门无户,见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谓之天神也。 内键第三 挞者,持之令固也。得,然后结圆而不离。君臣上下之事道合则远而亲就之不用非其意则就之而不用,顺其事则去之而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分违则日进前而不御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挞言或有远之而相亲故日皆有内挞,结以道德,之,友,为臣也言上下之交,必内情相有远而亲,近而疏,,情乖则近而疏。去之反求,素结本始。理契则遥闻去之反求,闻声而思者,皆由内合相待素结本始也。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货,或结以采色。素结其始。或结以财谓以道德结连於君臣名为臣,实为师也。谓以友道结连於君鬼谷子卷上结以党王者之臣名实为友也。结以货财结以采色,谓若桀纣之臣费仲、恶来之类是也。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自入出已下八事,皆用臣之意,随其所欲。故能固志於君,物莫能间也。 若鴂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问,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扶母,蝗蜡也,似蜘蛛,在穴中,有盖。言蚁母养子以盖覆穴,出入往来,初无问眼,故物不能止之。今内挞之臣,委曲从君,以自结固,无有问隙,亦由是也。 内者进说辞,挞者挞所谋也。 说辞既进,内结於君。故日内者进说辞也。度情为谋,君不持而不拾,故日挞者挞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说而隐度,则其说铃行。计而循顺,则其计叉用。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谓隐虑可否,然后明言得失,以御君志也。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 方,谓道衍,谓以道卫来进,铃应时宜,以合会君谋也。 详思来挞,往应时当也。 详思计虑,来进於君,可以自固,然后往应时宜,必当君心也。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计虑不合於君,则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前计既有不合,乃更揣量切摩当时所为之便,以求所以变计也。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挞。 以管取挞,挞叉离,以变求内,内铃合。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往事已着,故言之贵顺辞;来事未形,故说之贵通变也。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於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於阴阳。 善变者,谓善识通变之理。审知地势,则天道可知。故日乃通於天。知天,则四时顺理而从化。故日以化四时。鬼神者,助阴阳以生物者也。道通天地,乃能使鬼神合德於阴阳也。 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 既能知地通天,化四时,合阴阳,乃可以牧养人民。其养人也,铃见其谋事而知其志意也。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谓知之,即与合;未知,即不与合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或有离合而不结固者,谓以阳外相亲,阴内相疏也。 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不合,谓圆凿而方柄;故圣人不为谋也#16。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阴德,谓阴私相德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谓所言当时未合,事过始骇,故日中来事。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於谋待决事也。 谓所行合於己谋,待之以次其事,故曰遥闻声而相思也。 故日: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言不得其情类而说之者,叉北辕适楚,陈秒游秦,所以见非逆也。 得其情,乃制其卫, 得其情,则鸿遇长风,鱼纵大壑,沛然莫之能御,故能制行其卫也。 此用可出可入,可挞可开。 此用者,谓其情也,则出入自由,挞开任意也。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挞万物。 言以得情立事,故能先知可否,万品所以结固而不离者,皆由得情也。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由夫得情,故能行其仁义道德以下事也。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 混,同也。谓先考《诗》、《书》之言,以同己说,然后损益时事,议论去就也。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内谓情内,外谓情外。得情自合,失情自去,此盖理之常也。 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 言善知内外者,爻明识道衍之数,预揣来事,见疑能次也。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既能明道衍,故策无失计。策无失计,乃可以立功建德也。 治民入产业,曰挞而内合。 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赋税之业,使远近无差。上下有序,则职分明。远近无差,则摇役简。如此则为国之基。故日挞而内合也。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挞而反之。 上暗不治其任,下乱不寤其萌,如此天下无邦,域中旷主,兼昧者可行其事,侮己者由是而兴。故日挞,而反之。 内向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言自贤之主,自以所行为得,而外不留贤者之说。如此者,则为作声誉而飞扬之,以钓观其心也#17。 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君心既善,己叉自有命来召,己既迎而御之,以行其志。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翔而后集,意欲去之,因将危与之辞矣。 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去就之际,反覆量宜,如员环之转,因彼变化,虽傍#18者莫知其所为,如是而退,可谓全身大仪。仪者,法也。 抵职第四 抵,击实也。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击实之#19。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此言合离,若#20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察辞观行,则近情可见。反往验来,则远事可知。古,犹今也。故反考往古,则可验来。故日反往以验来。 铁者,坛也;坛者,娴也;娴者,成大隙也。 隙大,则崩毁将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铁之理也。 映者,隙之将兆,谓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后善抵帜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因化说事,随机逞衍,通达计谋,以经纬,识细微而预防之也。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於太山之本。 汉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汤由百里而驭万邦。经,始也;挥,动也。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帜,抵铁隙为道卫#21。 言化政施外,兆萌牙孽之时,托圣谋而计起#22,盖由善抵帜之理。故能不失其机。然则帜隙既发,乃可行道卫。故日抵峨隙为道衍也。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职坛。 此谓乱政萌牙为国之帜坛。伐射,谓相攻伐而激射。 圣人见萌牙蜡坛,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如此谓抵而塞之,如彼谓抵而得之,反之谓助之为理,覆之谓因取其国。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五帝之政,世问犹可理,故日抵而塞之,是以有禅让之事。三王之事,世问不可理,故日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诸侯相抵,不可一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谓五伯时,右由上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帜隙,不可不察也。 合离,谓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观尚有否泰,为之帜隙,又况於人乎。故日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掉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牌阖,亦否泰也。体大道以经人事者,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后天而奉天时,故日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23手归己也。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24也。 鬼谷子卷上竟 #1『名』原脱,据嘉庆本补。 #2『朕』,边也』原脱,据嘉庆本补。 #3『以』嘉庆本作『与』。 #4『而』嘉庆本作『谓』。 #5『遵』原作『道』,据嘉庆本改。 #6『吉凶击焉』嘉庆本作『吉凶,大命系焉』。 #7『亡』原脱,据嘉庆本补。 #8『者』原脱,据嘉庆本补。 #9『来』嘉庆本作『於』。 #10『犹』原脱,据嘉庆本补。 #11『不』原脱,据嘉庆本补。 #12『勇』嘉庆本作『象』。 #13『微』嘉庆本作『彼』。 #14『见』原脱,据嘉庆本补。 #15『道』嘉庆本作『得』。 #16自『欲说者务隐度』至此,原脱,据嘉庆本补。 #17『以钓观其心也』嘉庆本作『以钓其欢心也』。 #18『傍』嘉庆本作『优』。 #19嘉庆本在『而击实之』一之前尚有『方其衅隙』。 #20『若』嘉庆本作『者』。 #21『抵织隙为道卫』嘉庆本作『抵织之隙的马道卫用』。 #22本句嘉庆本作『言乱政施外,兆萌牙药之时,香谋因此而起』。 #23『束』嘉庆本作『使』。 #24『祀』嘉庆本作『化』。 鬼谷子卷中 飞箝第五 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箝,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言取人之道先作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 几度其权略,量其村能,为远。作声誉者所以征远而来近也。谓贤者所在或远或近,以此征来,若燕昭尊郭魄,即其事也。 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纽阁, 言远近既至,乃立赏罚之势,制能否之事。事势既立,铃先察党与之同异,别言语之是非。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 外谓浮虚。,内谓情实,有无谓道衍能否。又铃见其情伪之辞,知其能否之数。 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 既察同异,别是非,见内外,知有无,然后与之次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则贤不肖可知也。 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权之所以知其轻重,量之所以知其长短。轻重既分,长短既形,乃施隐括以辅其曲直。如此,则征之亦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谓诱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钩箝之辞亦有等级。故引钩箝之辞,内惑而得其情日钩,!外誉而得其情日飞。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脱移,故日钩箝,故日飞钩箝。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谓说钩箝之辞,或牌而同之,或合而异之,故日乍同乍异也。 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 不可善,谓钩箝之辞所不能动。如此叉先命征召之。重累者,谓其人既至,然后状其村所有。其人既至,然后都状其村卫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从化者也。 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 或有虽都状其所有,犹未从化,然后就其村衍短者訾毁之,人或过而从之,言不知化者也。 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历说其短,村卫便着,此以毁为重累也。为其人难动,故或重累之,或訾毁之,所以驱诱令从化。 其用,或称财货、琦璋、珠玉、璧白、采色以事之, 其用,谓人既从化,将用之,铃先知其性行好恶,动以财货、采色者,欲知其人食康也。 或量能立势以钩之, 量其能之优劣,然后立去就之势,以钩其情,以知智谋。 或伺候见焖而箝之。 谓伺彼行事,见其娴#2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 其事用抵帜, 谓此上事用抵帜之衍而为之。 将欲用之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蛆睑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 将用之於天下,谓用飞箝之衍,辅於帝王。度权量能,欲知帝王村能可辅成否。天时盛衰,地形广狭,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时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诸侯之交,亲疏爱憎,又欲知从否之众寡。 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 既审其虑怀,知其好恶,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说之。又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违,则何说而不行哉。 用之於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为之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飞箝之缀也。 用之於人,谓用飞箝之衍於诸侯也。量智能,料气势者,亦欲知其智谋能否也。枢,所以主门之动静,机所以主弩之放发。言既知其诸侯智谋能否,然后立法,镇其动静,制其放发,犹枢之於门,机之於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随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宜之。如此则诸侯之权可得,而执己之恩又得而固。故日飞箝之缀也,谓用飞箝之衍连於人也。 用於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束,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用於人,谓以飞箝之卫任使人也。但以声誉扬之,故日空往。彼则开心,露情归附於己,故日实来。既得其情,爻缀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辞。如此,则从横束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箝引,无思不服。 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虽有覆败,铃能复振,不失其节度,此箝之终也。 作合第六 大道既隐,正道不得坦然而行,故将合於此,必作於彼,令其不疑,然后可行其意,即伊吕之去就是也。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 言趋合倍反,虽参差不齐,然后施之计谋,理乃适合。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言倍反之理,随化而转,如连环之属。然其去就,各有形势,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为之立制也。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问,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所多所少,谓政教所宜多所宜少也。既知多少所宜,然后为之增喊。故曰以此先知。谓用倍反之理知之也。转化,谓转变以从化也。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能仁为贵,故无常贵。立善为师,故无常师。 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3, 善爻为之,故无不为。无稽之言不听,故无所听。 成於事而合於计,谋与之为主, 於事叉成,於谋又合。如此者与众立之,推以为主也。 合於彼而离於此,计谋不两忠。 合於彼,叉离於此,是其忠谋不得两施也。 必有反杵,反於是,性於彼,杵於此,反於彼。其术也, 既有#4不两施,宜行反件之卫。反杵者意欲反合於此,铃行件於彼。件者设疑其事#5,令昧者不知觉其事也。 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 用之者,谓反性之衍。量者,谓其事业有无。与,谓与之亲。几行件者,必称其事业所有而亲媚之,则暗主无从而觉,故得行其卫也。所行之衍,虽有大小进退之异,然而至於称.事扬亲则一,故日其用一也。 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将行反怖之衍,爻须先定计谋,然后行之,又用飞箝之衍以弥缝之。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性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言古之深识背向之理者,乃合同四海,兼并诸侯,驱置件合之地,然后设法变化而转移之。众心既从,乃求其真主而与之合也。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於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於文王。 伊尹所以就桀纣者,以性之令不疑,彼既不疑,然后得合於其真主矣。 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以天命系於殷、汤、文王,故二臣归二主不疑也。 非至圣人达奥不能衔世,非#6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性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 夫件合之道,不能行於胜己,而叉用之於不我若,故知谁不如,然后行之也。 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既行件合之道於不如己者,则进退纵横唯吾所欲耳。 揣篇第七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於大 小,谋於众寡,称货财之有无。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日度於大小,谋於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7,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8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天下之情叉见於权也,善修量权,其情可得而知之。知其情而用之者,何适而不可哉。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木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9其变。 夫人之性甚喜则所欲着,甚惧则所恶彰。故因其彰着而往极之。恶欲既极,则其情不隐。是以情欲因喜惧之变而失#10也。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 虽因喜惧之时以欲恶感动,尚不知其变。如此者乃且置其人无与之语,徐徐更问斯人之所亲,则其情欲所安可知也。 夫情变於内者,形见於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探揣情。 夫情貌不差,内变者铃见外貌。故常以其外见而知其内隐。观色而知情者,铃用此道。此所谓测深揣情也。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於此。 审权量,则国事可计,审揣情,则人主可说。至於谋虑情欲,皆揣而后行,故曰谋虑情欲,又出於此也。 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 言审於揣衍,则贵贱成败唯己所制,无非揣衍所为,故日其数一也。 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 先王之道,圣智之谋,虽弘旷玄妙,若不兼揣情之衍,则彼之隐匿从何而求之。然则揣情者,乃成谋之本而说之法制也#11。 常有事於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难为。 挟揣情之衍者,叉包独见之明,故有事於人,人莫能先也。又能穷几尽#12变,故先事而至。自非体玄极妙,则莫能为此矣。故日此难为者也。 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 人情险於山川,难於知天。今欲揣度而守司之,不亦难乎。故日揣情最难守司。谋虑出於人情,爻当知其时节,此其所以最难也。 故观绢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几之势也。 绢飞蠕动,微虫耳,亦犹怀利害之心。故顺之则喜悦,逆之则勃怒,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是以利害者理所不能无,顺逆者事之所铃行。然则招利,逆之政害,理之常也。观此可以成生事之美。生事者铃审几微之势,故日:生事者几之势也。 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言既揣其情,然后修饰言语以遵之,故说辞铃使成文章而后可论也。 摩篇第八 摩之符也#13,内符者,揣之主也。 谓揣知其情,然后以其所欲摩之。故摩为揣之衍。内符者,谓情欲动於内,而符验见於外。揣者见外符而知内情。故日:符为揣之主也。 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揣者,所以度其情慕;摩者,所以动而内符。用揣摩者,铃先定其理。故日:用之有道。然则以情度情,情本潜密,故日:其道叉隐也。 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 言既揣知其情所趋向,然后以其所欲微而摩床,得所欲而情必动。测而探之。如此,则内符铃应。符既应,必欲为其所为也。 故微而去之。是谓塞命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 君既所为,事铃可成,然后从之。臣事贵於无,成有终,故微而去之尔。若己不同於此计,令功归於君。如一此可谓塞穿匿端一滤貌逃情。情逃而穿塞,则人何从而知之。人既不知所以息其所借坏,故能成事而无息也。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此摩甚微,彼应自着。观者但睹其着而不见其微。如此用之,功专在彼,故事无不可也。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钓者露饵而藏够,故鱼不见,钩而可得。贤者观功而隐摩,故人不知,摩而自服。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也。兵胜由於善摩,摩隐则无从而畏,故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 圣人谋之於阴,故曰神;成之於阳,故日明。 港谋阴密,日用不知,若神道之不测,故日神也。功成事遂,焕然彰着故日明也。 所谓主事日成者不知其所以利,知其所以然主兵日胜者信就费明知。所以月艮而天下比之神明也。圣人者体道而设教,参天地而施化,韬光晦逵,藏用显仁。故人安得而不知其所陕利,从道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比之神明。常战於不争不费,而民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善战者绝祸於心胸以不争为战。师旅不起至德潜畅,百姓皆得自然不知所以畏也平;者以其怒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有以利,有以卑。几此十者,皆摩之所由而发村性参差息盈虚,怒者积德也积善也,禁邪於未萌,故玄风遐扇故不知所以服,比之於神明。事务变化。故摩者亦消因几而动之。静也;正者动也;名者而民安之而民道之故国用不功成事言人之直#14也;喜者,悦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15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名贵发扬,故日发也。行贵成功,故日成也。 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言上十事圣人独用,以为摩而能成功立事,然众人莫不有之#16。所陕用之、非道不能成#17。 故谋莫难於周密,说莫难於悉听,事莫难於必成。此三者,唯圣人#18然后能之。 谋不周密,则失溪而害成。说不悉听,则违顺而生疑。事不叉成,则止篑而有废。皆有所难能任之而无难者,其唯圣人乎。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为通者说谋铃虚受,如受石投水,开流而纳泉。如此,则何隙而可得。故日.一结而无隙也。 夫事成必合於数,故日道数与时相偶者也。 夫谋成又先考合於衍数,故道衍时三者相偶合,然后事可成而功业可立也。 说者听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听。 进说而能令听者,其唯情合者乎。 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於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言内符之应外摩,得类则应,譬犹水流就湿,火行就燥也。 故日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 善於摩者其唯圣人乎。故日独行之道者也。 夫几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见几而作,何晚之有。功成不拘,何抱之久。行此二者可以化天下。 权篇第九 说之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说者,说之於彼人也。说之者,有资於彼人也。资,取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说者所以文饰言语,但假借以求入於彼,非事要也。亦既假之,须有损益。故日假之者损益之谓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19轻论也。 谓彼有所问,卒应而对之者,但便利辞也。辞务便利,故所论之事自然利辞,非至言也#20。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窍实事务以成义理者,欲明其真伪也。真伪既明,则符验自着。故日明之者#21符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言或不合,反覆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却论者,铃理精而事明,几微可得而尽矣。故日却论者钓几也。求其深微,日钓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 馅者,先意承欲,以求忠名,故日馅而于忠。 谀言者博而于智, 博者,繁称文辞,以求智名,故日博而于智。 平一黄者央而于勇, 次者,纵舍不疑,以求勇名,故曰次而于智。 戚言者权而于信, 戚者,忧也,谓象忧戚而陈言也。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日权而于信。 静言者反而于胜。 静言者,谓象清净而陈言。反者,先分不足以窒非,以求胜名,故日反而于胜。 先意成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宜者央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己实不足,不自知而内讼,而反攻人之过,窒他谓非,如此者反也。 故口者几关也,所以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问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口者所以发言语,故曰口者机关也。情意宜否在於机关,故日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所以助心通理,故日心之佐助也。心得耳目,即能窥见问隙,见彼奸邪,故日窥问见奸邪。耳心目三者调和而相应感,则动铃成功,吉无不利。其所无不利者#22,则以颇道而动。故日参调而应,利道而动者也。 故击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苟能睹要得理,便可曲成不失。故虽系言纷葩不乱,输翔越越不迷,变易改常而不危者也。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五色为有目者施,故无目不可得而示其五色。五音为有耳者作,故无耳不可得而告其五音。此二者为下文分也。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圣人#23故不事也。 此不可以往说於彼者,为彼暗滞无所可开也。彼所不来说於此者,为此浅局无所可受也。夫浅局之与暗滞,常闭塞而不通,故圣人不事也。古人有言日: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口食可以肥百体,故可食也。言或可以招百殃,故不可以言也。言者触忌讳,故日有忌讳也。金为坚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故日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可听在於合彼,可成在於顺理。此为下起端也。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智者之短不胜愚人之长,故用愚人之长也。智者之拙不胜愚人之工,故用愚人之工也。常能弃拙短而用工长,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人能从利之所长,避害之所短,故出言铃见听,举事铃有成功也。 故介虫之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之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用也。 言介虫之坚厚以自藏。螫虫之动也,行毒螫以自卫,此用其所长也。故能自免於害。至於他鸟兽莫不知用其长,以自保全。谈者感此,亦知其所用而用也。 故日辞言五,曰病,日怨#24,日忧,曰怒,曰喜。 五者有一,铃失中和而不平畅。 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病者恍惚,故气衰而不神也。 怨者肠绝而无主也, 怨者内动,故肠绝而言无主也。 忧者闭塞而不泄也, 忧者快忆,故闭塞而言不泄也。 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怒者郁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喜者摇荡,故宣散而言无要。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此五者既失於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则废而止之也。 故与智者言依於博,与拙者言依於辨,与辨#25者言依於要,与贵者言依於势,与富者言依於高,与贫者言依於利,与贱者言依於谦,与勇者言依於敢,与过者言依於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此量宜发言之衍也,不达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成#26於害也。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与智者语将以其明斯衍,与不智者语以此衍教之,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曰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言者条流舛难,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 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听聪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辞奇则是非有证#27。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之。 谋篇第十 为人凡谋有道情。得其所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则其情可求。见情而谋则事无不济。审得其情,乃立三仪。曰中,曰下。参以立焉言审情之卫,爻立上智、中才、下愚之顺道而动者,故郑人之取玉也,三仪者,曰上,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於古之所从。三者参以验之,然后奇计可得而生。奇计既生,莫不通达,惑也。夫度材量能,故不知其所拥蔽。然此奇计非自今也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乃始於古盖从於顺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揣情者亦事之司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诸同情,欲共谋立事。事若俱成,后叉相亲;若乃一成一害,后必相疏,理之常也。 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 同恶,谓同为彼所恶。后若俱害,情叉相亲;若乃一全一害#28,理铃相疏,亦理之常也。 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29类一也。 同异之分,用此而察。 故墙坏於其。隙,木毁於其节,斯盖其分也。 墙木毁由於隙节,况於人事之变生於同异。故曰斯盖其分。 故变生於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言事有本根,各有从来,譬之卉木因根而有枝条花叶,故曰#30变隙,然后生於事业。生事业者,必须计谋。成计谋者,铃须议说。议说铃有当否,故须进退之。既有黜陆,须事以为法,而百事百度何莫由斯而至,其道数一也。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於数,明於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使轻货者出费,则费可全;使轻难者据危,则危可安;使达数者立功,则功可成。总三材而用之,可以光耀千里,岂徒十二乘而已。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以此三衍,取彼三短,可以立事立功也。谋者因事兴虑,宜知之而裁之。故日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积於弱也,有余者积於不足也,此其道卫行也。 柔弱胜於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故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然则以弱为强,以曲为直,以不足为有余,斯道卫之所行,故日道衍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外阳相亲而内实疏者,说内以除其内疏。内实相亲而外阳疏者,说外以除其外疏也。 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 若内外无亲而怀疑者,则因其疑而变化之。彼或因见而有所见,则因其所见而然之。 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 既然见彼或有可否之说,则因其说要结之可否。既形便有去就之势,则因其势以成就之。 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 去就既成,或有恶息,则因其恶也,以权量之;因其息也,为斥除之。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 息恶既除,或恃胜而骄者,便切摩以恐,惧之高危,以感动之。 微而正之,符而应之, 虽恐动之,尚不知变者,则微有所引据以证之,为设符验以应之。 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虽有为设引据符验,尚不知变者,此或深不可救也,使拥而塞之,乱而惑之,因抵而得之。如此者可以计谋之用也。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问,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者,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日: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与人主言奇,则非常之功可立;与人臣言私,则保身之道可全。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 身在内而言外,泄者叉见疏也;身居外而言深,切者叉见危也。 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於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 谓其事虽近,彼所不欲,莫强与之,将生恨怒也。教人当以所知,今反以人所不知教之,犹以暗除暗,岂为益哉。 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学顺人之所好,避讳人之所恶,但阴自为之;非彼所逆,彼叉感悦,明言以报之。故日:阴道而阳取之也。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将欲去之,铃先听纵,令极其过恶。过恶既极,便可以法乘之。故日:纵之者乘之也。 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 貌者,谓察人之貌以知其情也,谓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如此者可以至情托之。故曰: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谓彼情宽密,可令知者,可为用谋,故日可知者可用也。其不宽密,不可令知者,谋者不为用谋也,故日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 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於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於人者制命也。 制命者,言命为人所制也。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 圣人之道内阳而外阴,愚人之道内阴而外阳。 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者宽恕,故易事;愚者猜忌,故难事。然而不智叉有危亡之祸,以其难事,故贤者莫得申其计画,则亡者遂亡,危者遂危,欲求安存不亦难乎。今欲存其亡,安其危,则他莫能为,惟智者可矣。故日: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於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众人之所不能见。 众人所不能知,众人所不能见,智独能用之,所以贵於智矣。 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 亦既用智先己而后人,所见可否,择事为之,将此自为;所不可见,择事而为之,将此为人。亦犹伯乐教所亲相驽聆,教所僧相千里也。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日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 言先王之道贵於阴密。寻古遗言,证有此理,曰:天地之化唯在高深,圣人之制道唯在隐匿。所隐者中正,自然合道,非专在仁义忠信也。故日:非独忠信仁义。 道理达於此义之#32,则可与言。 言谋者晓达道理,能於此义达畅,则可与语至而言极矣。 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义#33。 谷,养也。若能得此道之义,则可与居大宝之位,养远近之人,诱於也寿之域也。 决篇第十一 为人凡央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有#34福,恶其有患,善#35至於诱也。 有疑然后央,故日叉托於疑者。几人之情用福则善,有息则恶。福息之理未明,疑之所由生。故日善其用福,恶其有息。然善於次疑者,铃诱得其情,乃能断其可否也。 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 怀疑日惑,不正日偏。次者能无惑偏,行者乃有通济,然后福利生焉。若乃去其福利,则疑者不受其次。更使托意於奇也。趋异变常,日奇#36。 若有利於善者,隐托於恶,则不受矣,致疏远。 谓疑者本其利善,而次者隐其利善之情,反托之於恶,则不受其次,更致疏远矣。 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言上之二者或去利托於恶,疑者既不受其次,则所行罔能通济。故有失利罹害之败。凡此皆次事之失也。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 圣人善变通,穷物理,几所次事期於叉成。事成理着者,以阳德次之;情隐言伪者,以阴贼次之;道成志直者,以信诚次之;奸小祸微者,以蔽匿次之;循常守故者,以平素次之。 阳励於一言,阴励於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 励,勉也。阳为君道,故所言叉励於一。一,无为也。阴为臣道,故所言叉励於二。二,有为也。君道无为,故以平素为主。臣道有为,故以枢机为用。言一也,二也,平素也,枢机也,四者其所施为,铃精微而契妙,然后事行而理不难。 於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央之; 君臣既有定分,然后度往验来,参以平素,计其是非,於理既可,则为之次也。 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 危由高也,事高而名美者,则为次之。 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庾之; 所谓惠而不费,故为次之。 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为之者,则 可庾之; 所谓知之所无奈何#37,安之若命,故为之次。 去患者,可则央之;从福者,可则次之。 去息从福之人,理之大顺,故为次之也。 故夫央情定疑,万事之机#38。以正乱治,央成败,难为者。 治乱以之正,成败之次,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枢机之发,荣辱之主,故曰难为。 故先王乃用曹龟者,以自庾也。 夫以先王之圣智,无所不通,犹用着龟以自次,况自斯已下而可以专己自信,不博谋於通识者哉。 符言第十二 发言必验,有若符契,故日符言。 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39。 被,及也。肉,肥也,谓饶裕也。言人若居位,能安徐正静,则所及人节度无不饶裕。 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言人君善与事结,而不安静者,但虚心平意以待之,倾损之期叉至矣。 有#40主位。 主於位者安徐正静而已。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目明则视无不见,耳聪则听无不闻,心智则思无不通。是三者无拥,则何措而非当也。 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盖用此道也。 辐赓并进,则明不可塞, 夫圣人不自用,其聪明思虑而任之天下。故明者为之视,聪者为之听,智者为之谋。若云从龙,风从虎,需然而莫之御。辐嗅并进,不亦宜乎。若日月照临,其可塞哉。故日:明不可塞也。 有主明。 主於明者以天下之目视也。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 崇德之衍在於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流,故能成其深,圣人不拒众,故能成其大。故日:勿坚而拒之也。 许之则仿守,拒之则闭塞。 言许而容之,众铃归而防守。拒而逆之,众叉违而闭塞。归而防守,则危可安,违而闭塞,则通更壅。夫崇德者,安可以不弘纳哉。 高山仰之可极、探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欤。 高莫过山犹可极,深莫过渊犹可测。若乃神明之位#41卫正静,迎之不见其前,随之不见其后,其可测量乎哉。 有主德。 主於德者在於含弘而勿距也。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赏信,则立功之士致命捐生;刑正,则受#42戮之人没齿无怨也。 赏赐贵信,必验耳目之所见闻,其所不见闻者,莫不间化矣。 言施恩行赏,耳目所见闻,则能验察不谬,动叉当功。如此,则信在言前,虽不见闻者,莫不合化也。 诚畅於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言每赏从信,则至诚畅於天下,神明保之如赤子,天禄不倾如泰山。又况不逞之徒,欲奋其奸谋,干於君位者哉。此犹腐肉之齿,利剑锋接铃无事矣。 有主赏。主於赏者贵於信也。 一曰天之,一一曰地之,三日人之。 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知之。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夫四方上下、左右前后,有阴阳向背之宜,有国从事者不可不知。又荧惑,天之法星,所居灾青,吉凶尤着。二故日:虽有明天子,爻察荧惑之所在。故亦须知也。 有主问。 主於问者须辨三才之道。 心为九窍之治,君为五官之长。 九窍运为心之所,使五官动作,君之所命。 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 赏善罚非为政之大经也。 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 与者,应彼所求。求者,应而无得。应求,则取施不妄;得应,则行之无怠。循性而动,何劳之有。 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长。 因求而与,悦莫大焉。虽无玉帛,劝同赏矣。然因逆理,祸莫速焉。因之循理,固能长久者也。 有主因。 主於因者贵於循理。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覃臣生口蹙哄。 周,谓遍知物理。於理不周,故韦臣乱也。 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开。 家,犹业也。韦臣既乱,故所业者无常,而内外闭塞,触途多碍,何如知所开乎。 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开闭,即牌阖也。既不用牌阖之理,不见为善之源也。 有主周。 主於周者在於遍知物理。 一日长目,二日飞耳,三曰树明。 甩天下之目视,故日长视。用天下一之耳听,故日飞耳。用天下之心虑,故日树明者也。 明知#43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奸莫不间变更。 言用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故千里之外,隐微之中,莫不玄览。既察隐彻,故为奸之徒绝邪於心胸,故日:莫不合变更也。 有主恭。 主於恭者在於聪明文思。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 实既副名,所以安全。 名实相生,反相为情。 循名而为实,因实而生名。名实不亏,则情在其中。 故曰名当则生於实,实生於理。 名当自生於实,实立自生於理。 理生於名实之德, 无理不当,则名实之德自生也。 德生於和,和生於当。 有德铃和,能和自当。 有主名。 主於名者在於称实。 《转丸》、《胱乱》二篇皆亡。 或有庄周《朕筐》而充次第者。按:鬼谷之书崇尚计谋,祖迷圣智。而庄周《朕筐》乃以圣人为大盗之资,圣法为桀坏之失,乱天下者圣人之由也。盖欲纵圣弃智,驱一代於混茫之中,殊非此书之意,盖无取焉。或日《转丸》、《朕筐》者,本经中经是也。 鬼谷子卷中竟 #1『浮虚』嘉庆本作『虚无』。 #2『娴』嘉庆本作『娴隙』。
#3此二句嘉庆本作『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 #4『有』嘉庆本作『忠』。 #5『其事』嘉庆本作『似之』。 #6『非』原缺,据嘉庆本补。 #7自『古之善用天下者』至此,原缺,据嘉庆本补。 #8『便』嘉庆本作『辩』。 #9『失』嘉庆本作『出』。 #10『失』嘉庆本作『生』。 #11『乃成谋之本而说之法制也』嘉庆本作『诚谋之大本而说之法则也』。 #12『尽』嘉庆本作『应』。 #13『摩之符也』嘉庆本作『摩者,揣之衍也』。 #14『直』嘉庆本作『宜』。 #15『明』嘉庆本作『期』。 #16『之』原缺,据嘉庆本补。 #17『非道不能成』嘉庆本作『非其道,故不能成功也』。 #18『唯圣人』原缺,据嘉庆本补。 #19『者』原作『也』,据嘉庆本改。 #20自『论之事自然利辞』至此,原缺,据嘉庆本补。 #21『着。故日明之者』原缺,据嘉庆本补。 #22『不利者』原缺,据嘉庆本补。 #23『圣人』原缺,据嘉庆本补。 #24『怨』嘉庆本作『恐』。 #25『辨』嘉庆本作『拙』。 #26『成』嘉庆本无。 #27『证』嘉庆本作『诠』。 #28『一全一害』原缺,据嘉庆本补。 #29『其』原缺,据嘉庆本补。 #30『其』原缺,据嘉庆本补。 #31『日』嘉庆本作『因』。 #32『义之』嘉庆本作『之义』。 #33『义』嘉庆本作『诱』。 #34『有』原缺,据嘉庆本补。 #35『善』原作『害』,据嘉庆本改。 #36自『更使托意於奇也』至此,原缺,据嘉庆本补。 #37『无奈何』嘉庆本作『无可奈何』。 #38『机』嘉庆本作『基』。 #39『无不肉』嘉庆本作『先肉』。 #40『有』嘉庆本作『右』。 #41『位一嘉庆本作『德』。 #42『受』嘉庆本作『更』。 #43『明知』原缺,据嘉庆本补。 鬼谷子卷下 本经阴符七篇 阴符者,私志於内,物应於外。若合符契,故曰阴符。由本以经未,故曰本经。 盛神法五龙。 五龙,五行之龙也。龙则变化无穷,神则阴阳不测,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五气,五藏之气也,谓神、魂、魄、精、志也。神居四者之中,故为之长。心能合容,故为之舍。德能制邪#1,故为之人#2。然养事之#3,宜归之於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日一其纪也。言天道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於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诂,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卫。 神明察道而生,故日道者神明之源也。化端不一,有时不化,故日一其化端也。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政,故日德养五气也。一者,无为而自然者也。心能无为,其衍自生,故日心能得一,乃有其衍也。 卫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心气合自然之道,乃能生衍。衍之有道由合#4,则神乃为之使。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十二合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合,故日十二合也。气侯由之出入,故日气之门户也。唯心之所操秉,故日心之总摄也。凡此皆受之於天,不亏其素,故日真人。真人者,体同於天,故日与天为一也。 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内修炼,谓假学而知之者也。然圣人虽圣,犹假学而知。假学即非自然。故日以类知之也。 故人与生,一出於化物。 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问,其得一耳。既出之后,随物而化,故有不同也。 知类在家,有所疑惑,通於心术,卫必有不通。 窍,谓孔窍也。言之事类在於九窍,然窍之所疑叉与衍相通。若乃心无其衍,卫铃不通也。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心衍能通,五气自养。然养五气者,务神#5令来归舍,神既来合,自然随理而化也。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於身,谓之真人。 言能化者在於全五气。神其一长者,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神既一长,故能静和而养气。气既养,德叉和焉。四者,志思神德也。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为。常存而合之,则神道变化自归於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者,无为也。言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以无为为之。故日执一而产养万类。至於志意思虑,运行威势,莫非自然循理而动。故日无为以包也。然通达此道,其唯善为士乎。既能盛神,然后乃可养志者也。 养志法灵龟。 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日: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和通,心气之思不达也。 言以心气不达也。故须养志,以求通也。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衷;志衰,则思不达也。 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示衰,则思理达矣。 此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欲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於胸中。 和通,则则莫不调畅,故故乱气自消。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 将欲用之於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将欲用之於人,谓之养志之卫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则善於养志者,其唯寡欲乎。 志不养,则#6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此明丧神始於志不养也。 神丧则髻鬃,髻霏则参会不一。 髡鬃,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不得其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安者,谓少欲而心安也。威势既不分散,神明常来固守。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上分,谓散亡也。下分,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故日乃能分也。 实意法剩蛇。 意有#7委曲,蛇能屈伸,故实意法腾蛇也。 实意者,气之虑也。 意实则气平,气平则虑审。故曰实意者气之虑。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智不可乱,故能成其计谋。功不可闲,故能宁其邦国。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心安,则物无为而顺理,不思而玄览。故虽心之所不错#8,神自得之。得之,则无不成矣。凝者,成也。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寄,谓客寄,言气非真,但客寄耳。故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如此,则言皆胸臆无复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言心卫诚明而不亏,真一守固而不化。然后待人接物,彼铃输诚尽意,智者虑能,明者献策,上下同心,故能交会也。用天下之耳听,故物侯可知矣。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计得则存,计失则亡。故日: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合物,则听者不为己听。不审着#9。听既不审,候岂得哉。乖候而谋,非失而何。计既失矣,意何所恃,惟有虚伪,无复诚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爻从心衍始#10,-故日铃在心卫始也。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 言欲求安心之道,叉寂澹无为。如此,则五脏安静,六腑通和,精神魂魄各守所司,澹然不动,则可以内视无形,反听无声。志虑定#11,太虚至,神明千万往来归於己也。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唯神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能知於不知,见於不见,岂待出户牖阀之,然后知见哉。固以不见,而命不行而至也。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於无方而神宿矣。 道,无思也,无为也。然则道知者,岂用知而知哉。以其无知,故能通神明,应於无方,而神来舍矣#12。宿,犹舍也。 分威法伏熊。 精虚动物谓之威,发近震远谓之分。熊之搏击,铃先伏而后动,故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覆,犹衣被也。震神明衣被,然后其职#13可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言致神之道,铃须静意固志,自归其舍,则神之威覆隆盛矣。舍者,志意之宅也。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外威既盛,则内志坚实。表裹相副,谁敢当之,物不能当之。物不能当,则我之威分矣。威分动,则物皆肃然,畏其人之若天也。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 言威势既盛,人物肃然,是我实有而彼虚无。故能以我实取彼虚,以我有取彼无。其#14取之也,动爻相应,犹称珠以成镒。二十四铢为镒者也。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言威分势震物犹风,故能动叉有随,唱叉有和。但挠其指,以名呼之,则韦物毕至,然徐徐以次,观其余众,犹性安之,各令得所。於是风以动之,变以化之,犹泥之在钧,韦器之形自见。如此,则天下乐,推而不厌,谁能问之也。 审於唱和,以问见问,动变明而威可分。 言审识唱和之理,故能有问爻知。我既知问,亦既见问,即能问,故能明於动变而威可分者。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问。 既能养志,伏意视之其问,则变动之衍可成矣。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谓自知志意固实者,此可以自养也。能行礼让於己者,乃可以养人也。如此,则神存於内,兵亡於外,乃可为之形势也。 散势法惊乌。 势散而后物服,犹乌击禽获。故散势法惊乌也。 散势者,神之使也。 势由神发,故势者神之使。 用之,必循问而动。 无问,则势不行,故用之,叉循问而动。 威肃内盛,推问而行之,则势散。 言威敬#15内盛行之,又因问而发,则势自然而散矣。 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心虚则物无不包,志溢则事无不次,所以能散其势。 意失#16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 志意衰微而失势,精神挫钮而不专,则言疏外而谲变。 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 知其志意隆替,然后可为之度数。度数既立,乃后揣说之。图其事也,叉尽圆方之理,齐#17短长之用也。 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问而动,动势分矣。 散不得问,则势不行。故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得问,势自分矣。 故善思问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五气内精,然后可以外察。虚实之理不失,则问叉可知。有问铃知,故能不失分散之实也。 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计谋者,志意之所成。故随其志意铃知其计谋也。 势者利害之央,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神不肃察,所以势败。 转圆法猛兽。 言圣智之不穷圆之无止,猛兽。转圆者事至,若转圆之无止。转犹兽威无尽。 转圆法无穷之计。无穷者之心以原不测之智心术。 圣心若镜,物感斯应,故不测之智、心衍之要可通也。 而神道混沌为一义无穷。以变论万义#18类,说 既以圣心原不测混沌,妙物杳冥变,说无穷之义也。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阳,或吉或凶,必有圣人以不测之智而通,通心卫,故虽神道,而能类其万类之或圆或方,事类不同然后谋兴。 谋兴或阴然后事济。事无常准,故形容不同,圆者运而无穷,方者止而有分,阴则港谋未兆,阳则功用斯彰#19,吉则福至,凶则祸来。兀此事皆反覆#20。故日事类不同者也。 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 此谓所谋圆方以下六事,既有不同,或多乖谬。故圣人法#21转圆之思,以求顺通合也。 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圣人体道,以为用其动也,神其随也。天故兴造教化其功,动作先合大道之理,以稽神明之域。神道不违,然后发施号令。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 天地则独长且久,故无极。人事则吉凶相生,故无穷。天地以日月不过、陵谷不迁为成,人事以长保元亨、考终厥命为成。故见其计谋之得失,则吉凶成败之所终皆可知也。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言吉凶无常准,故取类转圆。然圣人坐忘遗鉴,体同乎道,故先知存亡之所在,乃后转圆而从其方,弃凶而从吉。方,谓存亡之所在也。 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圆者通变不穷,故能合彼此之语。方者分位斯定,故可错有为之事。转化者改祸为福,故可观计谋之得失。接物者顺通人情,故可以观进退之意、是非之事也。 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谓上四者叉见会之变,然后总其纲要而结之,则情伪之说可接引而尽矣。 损兑法灵曹。 老子日:塞其兑。河上公日:兑,目也。庄子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喊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着能知休答,故损兑法灵着也。 损兑者,几危之央也。 几危之理#22,兆动#23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见。故日:损兑者,几危之次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适然者,有时而然也。物之成败有时而然,几危之动自微至着。若非情适远心,知机玄览,则不能知於未兆,察於未形。使风涛潜骇,危机密发,然后河海之量埋为穷流,一赞之积迭成山岳。不谋其始,虽悔何之。故日: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於事。 夫圣人者勤於求贤,密於任使。故端拱无为以待有德之士。士之至也,铃敷奏以言。故日:言察辞也。又明试以功,故日:合於事也。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用其心眼,故能知之。喊损他虑,故能行之。 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言喊损之说,及其所说之物,理有不一可,圣人不生辞以论。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智者听舆人之讼,采刍莞之言。虽复辨周,万物不自说也。故不以己能言而弃人之言。既有众言,故辞当而不烦,还任众心,故心诚而不伪。心诚言当,志意岂复乱哉。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 失事#24而后谋生,改常而后计起。故心当其难易之际,然后为之谋。谋失自然之道,则事废而功亏。故爻因自然之道,以为用谋之实也。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夫谋之妙者,铃能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追#25彼而成我也。彼用圆者谋,令不行;彼用方者谋,令不止。·然则圆行方止,理之常也。吾谋既发,彼不得其常,岂非大功哉。至於谋之棋益,皆为生辞以论其得失也。 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次。 夫所以能分威散势者,心眼之由也。心眼既明,机危之威可知之矣。既知之,然后能次之。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於千仞之堤,转圆石於万仞之溪。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26。 言善损虑以专心眼者,见事审得理明,意次而不疑,志雄而不滞,其犹次水转石,谁能当御哉。 持枢。 枢者,居中以运外,处近而制远,主於转动者也。故天之北辰谓天枢,门之运转者谓之户枢。然则持枢者,动运之柄以制物也。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言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不为而自然也。不为而自然,所以为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言理所叉有,物之自然者静而顺之,则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若乃干其时令,逆其气候,成者犹败,况未成者。元亮日:含气之类,顺之铃悦,逆之叉怒,况天为万物之尊而逆之。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 言人君法天以运动,故日亦有天枢。然其生养成藏,天道之行也,人事之正,亦复不别耳。 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言干天之行,逆人之正,所谓倒置之。故#27日:道非义#28而何。此持枢之卫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篇简脱斓,本不能全也。 中经。 谓由中以经,外发於心,本以弥缝於物者也。故日:中经。 中经,谓振穷趁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 振,起也;趁,向也。物有穷急,当振起而向护之,乃其施之,叉在能言之士、厚德之人。若能救彼拘执,则穷者怀终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俦,类也。谓能言之士解纷救难,虽不失善人之类而能博行恩惠也。 施德者,依道。 言施德之人动能修理,所为不失道也。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言小人在拘执而能救养之,则小人可得而使也。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阗坑,谓将有兵难,转使沟壑。士或有所因,而能免斯祸者。伐害能言,谓小人之道,谗人罔极,故能言之士多被戮害。破德为雄,谓毁文德,崇兵战。抑拘成罪,谓人不章,横被缧统。戚善,谓天下荡荡,无复纲纪,而贤者守死善道,真心不瑜,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桥后雕也。败败自立,谓天未悔祸#29,危败相仍,君子穷而铃通,终能自立,若管仲者也。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於人也。制人者握权,制於人者失命。 贵有衍而制人,不贵无卫而为人所制者也。 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阙邮,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此总其目,下别序之。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此总言本经持枢中经之义,言本经纪事但纪道数而已。至於权变之要,乃在持枢中经也。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 见彼形象其体,即知其容貌者,谓用爻卦占而知之也。 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谓彼人之无守,故可以影响形容象貌占而得之。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郡而去之。 有守之人,动皆正直,举无淫僻,厥后昌盛#30,晖光日新。虽有辫士之舌,无从而得发。故隐情塞邮闭藏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征羽不相配。 商金角木,征火羽水,递相克食,性气不同,故不相配合也。 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 官则土也,土主四季。四者由之以生,故为四声主也。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31。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於耳也。 散伤丑害,不和之音。音气不和,铃与彼乖,故言其铃逆於耳。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言若音气乖彼,虽行誉美盛,非彼所好,则不可如比目之鱼、合翼之乌两相须也。其有能令两相求应,不与同气者乎。 解#32仇阙邮,谓解羸微之仇。刽郡者,阙强也。 辨说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故赢微为仇,从而解之。强者为邮,从而阙之也。 强邮既阙,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 阙而盛者,从而高其功,盛其势也。 弱者哀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 国而弱者,从而哀其负劣,伤其卑小,污下其名,耻辱其宗也。 故胜者图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知进而不知退,叉有亢龙之悔。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弱者闻我哀伤,则勉强其力,倍意致死,为我为是也。 郡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言虽为邮,非能强大,其於杆御,亦非强大。如是者,则以兵威胁,令从己而并其国也。 缀去者,谓缀已之击言,使有余思也。 系,属也。谓已令去而欲缀其所属之言,令后思而同也。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 欲令去后有思,故接贞信之人,称其行之盛美,厉其志,令不怠。谓此美行,铃可常为,叉可报复。会通其人,又令至於喜悦者也。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言既称行厉志,令其喜悦,然后以他人庶几於此者引之以为成验,以结已往之心,又明已疑疑至诚。如是而去之,铃思已#33而不忘也#34。 却语者,察伺短也。 言却语之道,铃察伺彼短也。 故言#35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言多不能无短,既察知其短,铃记识之,以取验之相也#36。 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既有其短,则以忌讳动之,时禁示之,其人因以怀惧。 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其人既以怀惧,叉有求服之情,然后结以诚信,以安其惧心。其向语盖利而却之,则其人之恩威固以深矣。 无见己之所不能於多方之人。 既藏向语,又戒之日:勿於多方人前,见其所不能也。 摄心者,谓逢好学仗术者,则为之称远。 欲将摄取彼心,见其好学使卫,则为作声誉,令#37远近知之也。 方验之道#38,惊以奇怪,人系其心於己。 既为作声誉,方且以道验其仗衍,又以奇怪从而惊动之。如此,则彼人心系於己也。 效之於人#39,验去乱其前,吾归诚於己。 人既系心於己,又效之於时人,验之於往贤,然后更理其前所为,谓之日:吾所以然者,归诚於彼人之己。如此,则贤人之心可得,而摄乱者理也。 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言将欲摄#40愚人之心,见淫酒色者为之衍,音乐之可说。又以过於酒色,秘之死地,生日喊少。以此可忧之事,以感动之也。 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又以音乐之事彼所不见者,以喜悦之言终以可观,何叉淫於酒色。若能好此,则性命漫澜而无极,终会於永年。愚人非可以道胜说,故推音乐可以摄其心。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 义,宜也。宜探其内心,随其人所宜,遂人所欲以合之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曲#41而随也。 既探知其心,所以得主深也。得心既深,故能从外制内。内由我制,则何事不行。故事有所属,莫不由随之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小人,以探心之卫来比於君子,铃以左道用权。凡事非公正者,皆日小人。反道乱常,害贤伐善,所用者左,所违者公,百庆昏亡,万机旷紊,家破国夺,不亦宜乎。 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道,谓中经之道也。 鬼谷子卷下竟 #1『邪』嘉庆本作『御』。 #2『人』嘉庆本作『大』。 #3『然养事之』嘉庆本作『然则养神之所一。 #4『卫之有道由舍』嘉庆本作『卫者,道之由舍』。 #5『神』原缺,据嘉庆本补。 #6『则』原缺,据嘉庆本补。 #7『有』原缺,据嘉庆本补。 #8此句嘉庆本作『故心之所行不错』。 #9『不审着』嘉庆本作『故总不审矣』。 #10『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始』,据嘉庆本考证为正文,下注为:实意,则计谋得。故日务在实意。实意由於心安。故日必在心卫始也。 #11『定』嘉庆本作『宅』。 #12『矣』原缺,据嘉庆本补。 #13『职』嘉庆本作『威』。 #14『其』原缺,据嘉庆本补。 #15『敬』嘉庆本作『势』。 #16『失』嘉庆本作『衰』。 #17『齐』原作『变』,据嘉庆本改。 #18『义』嘉庆本无。 #19『彰』嘉庆本作『动』。 #20『覆』原缺,据嘉庆本补。 #21『法』嘉庆本作『怀』。 #22『理』嘉庆本作『兆』。 #23『兆动』嘉庆本作『动理』。 #24『失事』嘉庆本作『夫事变』。 #25『追』嘉庆本作『沮』。 #26自『而能』至此,原缺,据嘉庆本补。 #27『故』原缺,据嘉庆本补。 #28『道非义』嘉庆本作『逆非衰』。 #29『祸』嘉庆本作『过』。 #30『厌后昌盛』嘉庆本作『浸昌浸盛』。 #31『不悲不是』嘉庆本作『悲是』。 #32『解』嘉庆本作『执』。 #33『已』原缺,据嘉庆本补。 #34『忘也』原缺,据嘉庆本补。 #35『言』原缺,据嘉庆本补。 #36『以取验之相也』嘉庆本作『取验以明也』。 #37『令』原为『合』,据嘉庆本改。 #38『道』原缺,据嘉庆本补。 #39『人』原为『验』,据嘉庆本改。 #40『摄』嘉庆本作『探』。 #41『曲』原为『由』,据嘉庆本改。
...大约 80 分钟
Powered by Waline v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