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法

Paladin...大约 34 分钟医藏外科十法朱世杰

外科十法 清 朱世杰

《外科十法》者,予归宗普陀时所作也。余自普陀生长天都,五十有三载,业医者凡三十年。爰着《医学心悟》一书,详言内证,梓行于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还归普陀修行。适逢圣祖仁皇帝广发帑金,修葺我菩萨行宫。前后寺僧及任务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病患不一,予为调治悉痊。复有患背疽者,有患广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思予在天都时,仅着内科,而未及外科,亦一时之阙略也。乃复聚精会神,参悟外科旨要,约以十法,而施治之道,似无余蕴。言简而赅,方约而效,以之问世,庶几其有小补乎。将见《十法》一书,与《医学心悟》并行于天壤间也。

天都普明子程国彭钟龄着

外科十法

内消法一

内消者,肿毒初起,随用药消散也。凡病痈疽、发背、对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壮热,有似伤寒,而痛偏一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当初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逆于肉理耳。外敷以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实时消散。若系疔疮,急宜刺破。或艾灸肿处,涂上蟾蜍饼,贴以万全膏,内服菊花甘草汤,随即平伏。菊花连根带叶,皆治疔疮之圣药也。其中亦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以散之,随服菊花、银花等药,即可内消。须及早下手,不可迟滞。

艾灸法二

隔蒜灸法,胜用刀针。书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痛时。凡治痈疽疔肿流注及一切无名肿毒,以大蒜切片,安疮顶上,用陈艾炷安蒜上,香点灸之。其艾炷大小,看疮毒大小为取裁。若痈疽之大者,以蒜捣饼,敷上灸之。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若内已有脓,即将乌金膏涂灸处,外用普救万全膏贴之。烂开大口,卸却瘀脓,易收功也。若口不收,或腐肉不脱,洗用防风汤,敷以海浮散,外贴万全膏,腐自去,新自生,计日可愈,真神药也。

神火照法三

凡肿在头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火气上攻,宜用火照法,神乎其神。法用火照散,安纸捻中,以麻油浸点。每用火三枝,离毒半寸许照之。自外而内,俾气透入。皮色紫滞者,立转红活。若疮热平塌者,立转高耸。仍须不时照之,则毒瓦斯顷解,转阴为阳,以收全功。且此法不止施于头上,即如发背等毒,亦宜用之。其头面患毒,亦有用艾灸而愈者。因其毒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但艾炷宜小,如黍粒样式。二法乃疮疽门之宝筏,宜互用参考,以神其用。

刀针砭石法四

凡毒有胀痛紧急,脓已成熟,无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的确脓熟之时,又须要深浅合度。以左手按肿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脓已成也。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

若脾气虚弱者,宜托补之。又须看其脓之深浅,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瓦斯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瓷锋,用竹箸夹住紧扎,放锋出半分,对患处,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切片贴,再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之。此地不宜成脓,头肉中空,耳前后更多曲折,提脓拔毒,恒多未便,故砭法断宜早施。

围药法五

书云,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凡肿毒之大者,将以成脓,用乌金膏贴疮头上,然后用万全膏贴之,四旁用芙蓉膏敷之。贴膏处取其出脓,敷药处取其消散。并能箍住根脚,不令展开。其作三层敷围法。第一层用乌金膏贴疮头。若漫肿无头,以湿纸粘贴,先干处是疮头也。第二层万全膏贴之。第三层芙蓉膏围之。然予尝用万全膏遍覆肿处,连根脚一齐箍住,其中消处自消,溃处自溃,竟收全功。可见膏药之妙矣。

开口除脓法六

凡治痈疽,口小脓多则脓不出,或出而不尽,或薄脓可出,硬脓难出,以致瘀不去而新不生,延绵难愈。法当烂开大口,俾瘀脓尽出为善。其烂药,乌金散最佳。祛瘀肉不伤新肉,且不甚 痛,为至妙也。若有脓管,以棉纸捻裹药纳入,频换数条,即化去耳。亦有顽硬之极,非乌金散所能去者,则用化腐紫霞膏搽之。然终不若乌金散为至稳。

收口法七

凡治痈疽最难收口者,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日前。惟予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以此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已。更有体虚不能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

总论服药法八

凡痈疽服药,宜照顾脾胃为主,不得已而用清凉;但期中病,切勿过剂。大法初起时,设有挟风寒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一剂以散之。散后而肿未消,随用银花甘草以和解之。若肿势 痛,大便闭结,内热极盛者,则用卫生汤加大黄以疏利之。若病势虽盛而元气渐虚者,则清药中须兼托补之剂,透脓散主之。若脓水已溃,必须托补元气为主,参 内托散主之。如或元气虚寒,则补托药中须用辛热以佐之。脾虚者,理中汤、参苓白术散。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胃经受寒,饮食停滞者,藿香正气散。气血两虚者,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鹿茸辈。间亦有虚而挟热者,即于前方中去附子、姜、桂,加麦冬、银花、丹皮等药以收功。

是又不可不知也。大抵有阳毒,有阴毒,有半阴半阳,宜细辨之。阳毒者,疮势红肿,疮顶尖耸,根脚不散,饮食如常,口渴便结,五心烦热,脉洪数。阴毒者,疮势灰白,平塌顽麻,少痛,根脚走散,食少便溏,手足厥冷,口鼻气冷,脉沉迟。半阴半阳者,疮肿虽红,不甚尖耸,饮食差减,大便不结,寒热往来,微渴喜热,脉虚软。此三者必须细辨,俾用药寒温得宜,方为合法。治阳者,清凉解毒。治阴者,温中回阳。半阴半阳之治,清不伤胃,温不助邪,如斯而已矣。

详论五善七恶救援法九

或问,痈疽五善七恶,何谓也。答曰:五善者,饮食知味,一也;便溺调匀,二也;脓溃肿消,脓水不臭,三也;神气清爽,动息自宁,四也;脉息有神,不违时令,五也。七恶者,大渴发热,泄泻淋闭,一也;脓溃尤肿,脓稀臭秽,二也;目睛无神,语声不亮,三也;食少不化,服药作呕,四也;恍惚嗜卧,气短乏力,腰背沉重,五也;唇青鼻黑,面目浮肿,六也;脉息无神,或躁动不和,七也。古语云:五善得三则吉,七恶得四则凶。余谓七恶之凶,不待四矣。然而急救之方,正不容以不讲。大抵热渴淋闭,喘急内热,皆真阴受伤,宜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如不应,用八珍汤加麦冬、五味。更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兼服六味地黄丸。此乃补阴生阳之说也。若气短倦怠,昏愦乏力,饮食不化,乃阳虚之候,宜用补中益气汤。若卧睡不宁,宜用归脾汤。若饮食减少,面目浮肿,宜用香砂六君子汤。若兼脾胃虚寒,更用理中汤。肾气虚寒须用桂附八味丸,兼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此温补回阳之法。若痈疽溃后,脓血去多,变为角弓反张,手足搐搦,肢体振摇而发痉者,并用参 归术并附子等药以救之。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间有可生者。当此时势,性命急如悬缕,司命者宜叮咛反复,熟思而审处之。

将息法十

凡病中设有挟风寒者,即宜断去荤腥油腻,微服散药。俟外邪祛尽,另用滋味调补。大抵将息痈肿,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然又不宜过多,使肉气胜谷气。更忌生冷滞气之物,恐反伤脾胃耳。并宜避风邪,戒嗔怒,寡思虑,少言语,兢兢保养为贵。至于病后将息,毒大者,三年内宜远帷幕。毒小者,期年内宜远帷幕。犯之则成虚损,或成偏枯,或阴减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风,亦须常作有病时想。

以上十法,乃治痈疽发背之大纲。大者可为,小者可知已。余生平善治外证,其心法全在于此。约而能赅,确而可守也。至于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备载于后,以资参考。

外科症治方药

发背

(对心发 肾俞发 搭肩 手发 足发)

生于背,名曰发背。肺经火毒也。生于背下,与心相对,名曰对心发。心经火毒也。生于腰,名曰肾俞发。肾经相火之毒。若生于肩脊,名曰搭肩。右为肺火,左为肝火也。生于手背,名曰手发。生于足背,名曰足发。脾经湿热之毒也。有如莲子形者,头多突起。有如蜂窠形者,孔多内陷。外结螺靥,此二种,须防毒陷。大率此症皆由膏粱浓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内郁所致。积聚不散,以致荣气不从,逆于肉理耳。初觉肿痛,即宜用药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艾灸提脓等法。痈疽之症,始为热中,末为寒中,不可不察也。

★ 远志膏

凡一切痈疽肿毒初起之时,随用远志肉二三两,去心,清酒煮烂,捣为泥,敷患处,用油纸隔布扎定。越一宿,其毒立消,屡试屡验,其效如神。

★ 银花甘草汤

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但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

金银花(二两) 甘草(二钱)

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 陈艾丸

每岁端午日,蓄蕲艾一二斤,愈久愈良。用时取叶为炷,或加麝香、木香、雄黄末,搓成团,安蒜上灸之,名陈艾丸。

★ 蟾酥饼

治疔毒脑疽、乳痈、附骨疽,臀痈。一切患症,或不痛而大痛,或麻木,用此敷贴疮头。

蟾蜍(一钱,酒化) 轻粉(五分) 乳香 没药 雄黄 巴豆(各二钱)

麝香(三分) 朱砂(一钱) 朝脑(一钱)

以上各为细末,于五月五日午时,在净室中用蟾蜍酒和药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口涎调涂,贴疔疮上以膏盖之。

★ 菊花甘草汤

治疔之仙药也。

白菊花(四两) 甘草(四两)

水煎顿服,渣随即再煎。重者不过二剂即消,至稳至效,一切消疔之剂皆不及此。

★ 芎芷香苏散

凡毒多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此散之。如毒不消,随服银花甘草等药。

川芎 白芷 紫苏 赤芍 陈皮 甘草(各一钱) 荆芥 香附 秦艽(各一钱五分) 连须葱白(二寸)

水煎服。若兼伤食加山楂、麦芽、葡子。若内热极盛加连翘、蒡子。

★ 乌金膏

去腐肉不伤新肉最为平善。巴豆去壳,新瓦上炒黑,研细听用。多寡看疮势酌量。

★ 防风汤

防风 白芷 甘草 赤芍 川芎 归尾(各二钱) 雄猪蹄(一节)

加连须葱白五根,用三大碗水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笔洗之。

★ 海浮散

敷此,腐肉自化,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灵丹也。

乳香 没药(等分)

上二味,安箬皮上炙干,为极细末,敷患处,再贴膏药。此散毒净则收口,毒不净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言喻。

★ 火照散

朱砂 血竭 没药 明雄黄(各三钱) 麝香(五分)

上五味为细末,用绵纸条长尺许,每条裹药三分,真麻油浸点,自外而内周遭照之。疮毒随药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疮势渐平,又渐减之。薰罢随上乌金膏,贴以万全膏。若肿势漫延,周遭用芙蓉膏敷之。如再薰,须洗去末药。其贴膏药处,药油可不必洗。

★ 芙蓉膏

用赤小豆(四两)、芙蓉叶(四两)、香附(四两)、菊花叶(四两)、白芨(四两),为细末。

每末一两加麝香一分,米醋调,涂住根脚,鸡子清调亦可。

★ 化腐紫霞膏

治痈疽发背,瘀肉不腐,及不作脓者。又治恶疮,内有脓而外肉不穿溃者。

轻粉 蓖麻仁(研各三钱) 巴豆(研白仁五钱) 白结(二钱) 樟脑 螺狮肉(各一钱)

金顶砒( 五分)

为末,瓷罐收贮。临用时麻油调涂顽硬肉上,以万全膏贴之。至顽者,不过二次即软。

其力大于乌金散。

★ 卫生汤

解毒消痈,清热活血止痛,初起相宜。

白芷 连翘 花粉(各八分) 荆芥 甘草节 蒡子(各一钱) 防风 乳香 没药(各五分) 银花(二钱) 贝母 归尾(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若大便闭结,热势极盛者,加酒炒大黄二三钱。

★ 透脓散

凡痈毒内已成脓,不穿破者服即破。

黄 (四钱) 皂刺 白芷 川芎 牛蒡子 穿山甲(炒研各一钱) 金银花 当归(各五分)

酒水各半煎服。

★ 参内托散

丹溪云: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痈疽既溃,以托补元气为主。二语可为外科枢要。

人参(一钱,虚甚者倍用) 黄 (三钱,酒炒) 当归(二钱) 川芎(酒炒,五分) 炙草(一钱五分) 陈皮(五分) 金银花(五钱) 丹皮(一钱)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一钱五分) 大枣(五枚)

水煎服。

★ 理中汤

温补中气,挽回元阳。

人参(二钱) 黑姜(一钱五分) 甘草(炙二钱) 白术(三钱,陈土炒) 附子(姜汁甘草水制一钱) 大枣水煎服。

★ 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胃。

人参(一两) 茯苓(二两蒸) 山药(炒) 苡仁(炒) 扁豆(炒) 莲肉(去心炒,各二钱)

砂仁(一两) 神曲(炒黑) 甘草(炒,各五分) 白术(四两,陈土炒) 陈皮(一两,微炒)

共为细末,每用三钱开水下。

★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者举之,巅顶有病需此。

人参 炙甘草 当归(各一钱) 升麻 柴胡(各三分) 陈皮(五分) 黄 (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生姜(三片)

水煎服。

★ 藿香正气散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泻利。

藿香 砂仁 浓朴 茯苓 紫苏叶 陈皮(各一钱) 白术(陈土炒) 半夏 桔梗 白芷(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 十全大补汤

峻补气血,乃扶危定倾之大药,为收功保命之神丹。

人参 白术(陈土炒,各三钱) 黄 (蜜炙五钱) 茯苓(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大熟地(一钱九蒸九晒) 白芍(酒炒,一钱五分) 甘草(炙,八分) 川芎 肉桂(去皮,各五分)

大枣(五枚) 姜(三片)

水煎服,虚甚者,更加附子、鹿茸。

★ 六味汤

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凡肾经真水不足,虚火上炎,脉数有热者宜此。

大熟地(四钱) 山萸 山药(各二钱) 丹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水煎服。

★ 八珍汤

即大补汤去黄 、肉桂。

★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荣血不足,睡卧不宁。

人参 白术 当归 枣仁(炒) 白芍(各一钱) 黄 (一钱五分)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 甘草(炒各七分) 木香(五分) 龙眼肉(五枚)

水煎服。

★ 香砂六君子汤

理脾化痰,温胃进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各一钱) 砂仁 藿香(各八分) 姜(二片)

枣(三枚)

水煎服。

★ 桂附八味汤

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凡肾精真阳不足,火衰不能生土,脉虚大无力者宜此。

大熟地(八两) 山萸肉 山药(各四两)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 附子 肉桂(各一两)

用炼蜜丸,每服四钱,淡盐水下。

脑疽

(对口 偏对口)

生于脑,名曰脑疽。生于颈后,名曰对口。生于颈旁,名曰偏对口。正对口易治,偏对口难治。因其软肉与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风寒壅遏所致。宜用神火照法,次用乌金膏搽之。外贴万全膏,取其易溃。腐后则用防风汤洗之,掺以海浮散,仍贴万全膏,频换数次。即愈矣。

鬓疽

(发颐 时毒 大头天行)

生于耳前后,名曰鬓疽。生于两颐,名曰发颐。初起宜用银花甘草汤加柴胡、荆芥、薄荷、蒡子以清散之。若肿势甚极,须用砭法。若已成脓而未溃者,以乌金膏涂疮头,贴以万全膏,自然腐溃。溃后则用海浮散,并贴万全膏,自应寻愈。颜下漫肿无头,名曰时毒,俗名蛤蟆瘟是也。头面尽肿,名曰大头天行,俗名大头瘟是也。此皆风火郁热所致。初起宜用加味甘桔汤以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普济消毒饮以清之。若肿势极盛,兼用砭法。

★ 加味甘桔汤

甘草 桔梗(各三钱) 蒡子(炒二钱) 荆芥(三钱) 薄荷(五分) 贝母(一钱五分)

水煎服。若两颐肿盛者,加柴胡一钱五分,丹皮三钱。

★ 普济消毒散

甘草 桔梗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一钱) 玄参 橘红 柴胡(各五分) 薄荷(六分) 升麻(二分) 连翘 牛蒡子(炒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便闭甚者加大黄酒炒一钱,体虚加人参五分。

井口疽

(胁痈 肚痈 鱼口 臀痈)

生于心,名曰井口疽。生于胁,名曰胁痈。生于腹,名曰肚痈。生于手足腕,名曰穿骨疽。生于腿岔,名曰鱼口。生于臀,名曰臀痈。施治并如前法。

★ 护心散

患井口疽者,宜多用。它症亦宜用此。

远志肉(一两五钱去心,甘草水泡炒) 绿豆粉(二两) 甘草(五钱炒) 明乳香(二两土炒) 辰砂(二钱,研细水飞)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开水下。

★ 九龙丹

治鱼口便毒、骑马痈、横 ,初起未成脓者宜此。

儿茶 血竭 乳香 没药 青木香 穿山甲(炒,各一钱)

上各等分为末,归尾三两,红花二两。酒煎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热酒送下,敷服自消。

★ 胡桃散

以大胡桃剖开口,将全蝎二枚纳入,烧灰存性,研末,热酒冲服。

疔疮

疔疮初起如芥,形如粉刺,或小泡坚硬如疔,故名曰疔。大抵肉色红肿,根脚不散者吉。若平塌浸肿,四围灰白者凶。其状不一,其色不同。有红紫黄白黑之五种,以应五脏。若生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面唇,多有红丝入喉。俱难治。速宜针红丝出血,多有生者。若患于肢末之处,毒愈凝滞,药难到达。艾灸之功为大。内服菊花甘草汤至效。如妄用疏利之剂,损耗真气,不惟无以去毒,而害反随之矣。其治法。即见前十法中。

喉痹

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虚火实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细,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度,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名曰慢喉风,虚证也。午前痛甚者,属阳虚。四君子汤加桔梗、麦冬、五味、当归。午后痛甚者,属阴虚。四物汤加桔梗、元参。如不效,必加桂、附以为引导之用。加减八味汤加牛膝主之。若脉数有热,六味汤主之。更有中寒咽痛,治用半夏桂甘汤,不可误投凉药。实火者,醇酒膏粱,风火积热,火动生痰,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外至之火,名曰紧喉风,实证也。宜用灯窝油和浆水灌之,导去痰涎。或用土牛膝捣烂和醋酸灌之。或针刺红肿之处,发泄毒血。或用金锁匙吹之,俾喉渐松开,饮食可入,声音得出,乃止。宜用加味甘桔汤。热甚者,兼用三黄解毒汤。谚云,走马看喉痹是也。凡喉肿不刺血,喉风不吐痰,喉痈不放脓,乳蛾不针破,此皆非法。又有劳嗽日久,咽伤声损者,无法可疗。

缠喉风

缠喉风症,咽喉肿痛,胀塞,红丝缠绕,故名缠喉风。甚则肿达于外,颈如蛇缠。探吐悉如前法。

缠舌喉风

缠舌喉风,硬舌根而烂两旁。以羊毛笔蘸甘草水洗之,吹以柳花散。

乳蛾

乳蛾生喉间,状如乳头。一边生者,名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以小刀点乳头出黑而少者难治。凡用刀针,血不止者,用广三七为细末,吹刀口上即止。凡使刀针,不可伤蒂下及舌下根。切记。

舌衄

舌衄出血不止,用六味汤加生地、麦冬、牛膝、玄参主之,并吹柳花散。

悬痈

悬痈生于上 ,形如紫李。宜针破痈头,用甘草汤搅尽瘀血,吹服柳花散。

腮痈

腮痈生腮下,绕喉壅肿。先用荠汁调玄明粉搅去其痰,再看其紫黑处,针去瘀血。其吹服如前法。

喉疮

喉疮,命门相火也。疮势灌脓,以银针挑破之,随用荆芥、甘草煎汤洗之。其吹服如前法。

走马牙疳

(牙痈 牙宣 牙痛)

走马牙疳,牙龈红肿,渐变紫黑臭秽,胃热也。牙痈,牙边肿痛,灌脓也。牙宣,牙根尽肿,宣露于外也。吹以柳花散,兼服清胃散。牙痛,疗牙止痛散,兼服葛根汤。

喉瘤

喉瘤,生于喉旁,形如圆眼,血丝相裹。不可用刀针,宜吹麝香散,并服加味甘桔汤。

茧唇

茧唇,唇上起泡如茧,初起即用小小艾炷灸之,贴以万金膏。

肺绝喉痹

肺绝喉痹,凡喉痹日久,频服清降之药,以致痰涌声喑,或痰声如曳锯,此肺气将绝之候也。法在难治,宜用独参汤,或兼进八味汤,或兼用十全大补汤。早服者,可救十中之一二。

★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各一钱) 大枣(二枚) 生姜(一片)

水煎服。

★ 四物汤

川芎(五分) 大熟地 当归 白芍(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加丹皮、麦冬、玉竹、山药、茯苓,退虚热至效。

★ 加减八味汤

大熟地(四钱) 山萸(去核) 山药(各二钱) 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一钱五分) 肉桂五味(各五分)

水煎服。本方去五味加附子,名八味肾气汤。

★ 密钥匙

治喉闭、缠喉风、痰涎壅塞、口噤不开,汤水难下。

焰硝(一两五钱) 硼砂(五钱) 片脑(二分五厘) 雄黄(二钱) 白僵蚕(一钱)

各另研为末,和匀。以竹筒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虽出,肿痛仍不消,急针患处,去恶血,服前药。

★ 三黄解毒汤

黄连(一钱) 黄芩 黄柏 黑山栀(各一钱五分)

水煎服。

★ 柳花散

治喉疮并口舌生疮、走马牙疳、咽喉肿痛诸症。

真青黛 蒲黄(炒) 人中白(各一两) 冰片(五分) 硼砂(五钱)

共为细末,吹喉极效。

★ 清胃散

升麻(一钱) 生地(二钱) 黄连 连翘 丹皮(各一钱)

水煎服。

★ 疗牙止痛散

止牙痛神效牙硝(三钱) 硼砂(三钱) 雄黄(二钱) 冰片(一分五厘) 麝香(五厘)

共为末,每用少许擦牙。

★ 葛根汤

葛根(一钱) 升麻(一钱) 甘草(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水煎服。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火胜,加连翘、丹皮、生地、蒡子。

★ 麝香散

真麝香(二钱) 冰片(三分) 黄连(一钱)

共为末,一日夜吹五六次。

瘰 ,颈上痰瘰 串也。此肝火郁结而成。宜用消瘰丸,兼服加味逍遥散。

★ 消瘰丸

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计。予曾刻方普送矣。

元参(蒸) 牡蛎( ,锉碎) 贝母(去心蒸,各四两)

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

★ 加味逍遥散

治肝经郁火,颈生瘰 ,并胸胁胀痛,或作寒热。甚至肝木生风,眩晕振摇,或切牙发痉诸症。经云,木郁达之是也。

柴胡 茯苓 当归 白术 甘草 白芍 丹皮 黑山栀(各一钱) 薄荷(五分)

水煎服。

鼻痔

(鼻渊)

鼻痔,鼻生息肉也。起于湿热,可吹 砂散。鼻渊,鼻流浊涕不止也。起于风热,可用古拜散。

★ 砂散

砂(五分) 白矾( 枯五钱)

共为细末,每用少许,点鼻痔上即消。

★ 古拜散

荆芥穗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汤调下,有火者陈茶调下。

(百虫入耳)

豆抵耳,耳内生疔也。乃肝经郁火所结,可用红棉散,兼服加味逍遥散加菊花。百虫入耳,以猫尿滴入,奇效。

★ 红棉散

白矾(二钱) 胭脂(一钱,炼火存性)

上研匀。先用棉杖子搅去脓水,更用棉杖子搅药掺入于耳底即干。若 耳抵耳加麝香五厘。

眼丹

(眼珠忽突)

眼丹,眼旁生泡,溃而流水也。属风热。加味逍遥散主之。又眼珠忽然肿胀突出,属祟症,平祟散主之。

★ 平祟散

黄连(二分) 甘草 冰片(各一分) 硼砂(三分)

人乳调点两眼角立消。

白秃疮

(落发不生)

白秃疮,此火旺血虚而生虫也。麦饯散主之。发落不生,骨碎补为末,麻油调涂之。

★ 麦饯散

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为末,和硫黄末四两,白砒末五钱,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末二两,生枯矾二两,共碾极细。临用葱汤洗净,末药二三钱,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换三次愈。

粉刺雀斑

粉刺雀斑,风热也,改容丸主之。

★ 改容丸

大贝母(去心) 白附子 防风 白芷 菊花叶 滑石(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大肥皂蒸熟去筋膜,捣和药为丸,早晚洗面。

破伤风

破伤风,因跌打伤头脑,而客邪乘之,以致手足搐搦,人事昏愦。天麻散主之。

★ 天麻散

天麻 生南星(泡去稀) 防风(各一两) 荆芥(三两)

上为细末,每用五钱。连须葱白煎汤调下。

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之后,凡大小便通利者,可用广三七二三钱,酒煎饮之。或服泽兰汤。若二便不通,必加大黄。其破损处,可用血竭为极细末掺之。韭叶散亦良。余用天下第一金疮药最佳,可保无虞。

★ 泽兰汤

通二便,除肠中瘀血,乃活命之灵丹也。

泽兰 当归(各五钱) 红花(一钱) 丹皮(三钱) 青木香(一钱五分) 桃仁(去皮尖,研,十粒) 赤芍(一钱五分)

水煎,热酒冲服。如大便不通,加大黄二三钱酒炒。

★ 韭叶散

止血如神。锻石同韭菜叶捣饼,贴壁候干,细研,筛下听用。

★ 天下第一金疮药

凡刀斧损伤,跌仆打碎,敷上实时止痛止血,更不作脓,胜于它药多矣。其伤处不可见水。余制此药普送,因路远者,一时难取,故刻方广传之。今并笔书之,则此方传益广矣。各乡有力之家,修合以济急也。

雄猪油(一斤四两) 松香(六两) 面粉(四两,炒,筛) 麝香(六分) 黄蜡(六两) 樟脑(三两,极细) 冰片(六分) 血竭(一两) 儿茶(一两) 乳香(一两,箬皮上烘去油) 没药(一两,同上制)

以上药研极细,先将猪油、松香、黄蜡三味熬化,滤去渣。待将冷再入药末搅匀,瓷器收贮,不可泄气。

乳痈

(乳岩)

乳痈者,乳房 痛作脓,脓尽则愈。其初起宜服栝蒌散,敷以香附饼,实时消散。若已成脓,则用太乙膏贴之。若溃烂,则用海浮散掺之,外贴膏药,吸尽脓而愈。乳岩者,初起内结小核如棋子,积久渐大崩溃,有 岩之势,故名乳岩。宜服逍遥散、归脾汤等药,虽不能愈,亦可延生。若妄行攻伐,是速其危也。

★ 栝蒌散

栝蒌(一个) 明乳香(二钱)

酒煎服。

★ 香附饼

敷乳岩,实时消散。一切痈肿皆可敷。

香附(细末一两) 麝香(二分)

上二味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热敷患处。

★ 太乙膏

治一切痈疽肿毒,用之提脓极效。

肉桂(一钱五分) 白芷 当归 玄参 赤芍 生地 大黄 土木鳖(各五钱) 乳香末(二钱) 没药末(二钱) 阿魏(一钱) 轻粉(一钱五分) 血余(一团) 黄丹(六两五钱)

以上各药,用真麻油一斤,浸入,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倾入锅内,文武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渣,将锅展净,入油,下血余再熬,以柳枝挑看。俟血余熬枯浮起,方算熬熟。每净油一斤,将炒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不住手搅。候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叠叠旋起,其膏已成。将膏滴入水中,试软得中,端下锅来,方下阿魏,散膏面上,候化尽。次下乳香、没药、轻粉,搅匀倾入水内,以柳木搅成一块。

附骨疽

(伏兔疽)

附骨疽,肉里浮肿,而皮色不变也。宜用艾炷灸之。俾其转阴为阳乃吉。若生于膝上三寸,名曰伏兔疽,法在不治。

蛇头毒

蛇头毒,手足指肿,大如蛇头也。宜用艾炷隔蒜灸之。以雄黄、白芷等分为末,同大蒜捣烂灸之。或嚼生栗敷之亦效。

脱疽

脱疽,生于手足指,肿大如蛇头也。肿腐溃烂。掺以海浮散,贴以万全膏。

疮,生于足之内外 。宜服生熟地黄丸,并敷海浮散,贴以万全膏。若湿热甚,而溃烂不收口者,于海浮散内加入黄柏散同敷,立效。

肠痈

肠痈,有生于肠内者,腹内胀急,大小便牵痛如淋,转侧摇之作水声,溃后则脓从大便出。有生于肠外者,当脐肿痛,腹皮胀急,溃后则脓自脐出。甚则穿溃大肠,食虫亦自脐去,势难为矣。初起宜用千金牡丹皮散以消之。既溃,则用参 内托之剂。

★ 千金牡丹皮散

丹皮(五钱) 苡仁(一两) 栝蒌仁(去油二钱) 桃仁(去皮尖二十枚研)

水煎服。

悬痈2

(脏毒 内痔外痔 脱肛)

悬痈,生于肾囊之后,肛门之前,又名海底漏。最难收功。脏毒生于肛门之两旁,初时肿痛,继则溃脓。总由湿热相火,内灼庚金而然者。宜服国老散、加减地黄丸,并敷海浮散,贴膏药,此一定之治法也。内痔外痔,亦并可服前药。洗以忍冬藤、菖蒲草,兼用田螺水搽之,可以立消。脱肛属气虚,补中益气汤。亦有血虚火旺者,四物汤加升麻。

★ 国老散

甘草(七段),用急流水一碗浸之。炙干,又浸又炙,以水尽为度。研细末,每日空心开水调下二钱。忌煎炒烟酒炙爆辛辣发气等物。

★ 生熟地黄丸

大熟地(九蒸晒) 大生地(酒洗,各三两) 山药(乳拌蒸) 茯苓(乳拌蒸) 丹皮(酒蒸,各一两半) 泽泻(盐水蒸一两) 当归(酒蒸) 白芍(酒炒) 柏子(去壳隔纸炒) 丹参(酒蒸各二两)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蒸四两) 自败龟板(浸净童便炙炒研为极细末四两)

共为末,用金石斛四两,金银花十二两,熬膏,和炼蜜杵为丸,每早淡盐汤下四钱。

★ 田螺水

法用大田螺一个,以冰片掺靥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其肿立消。

下疳

下疳,生疮湿痒,或阴茎肿烂,或如菌如蛇。此湿热之甚也。宜服九味芦荟丸,并用加味逍遥散。气虚者,佐以加味归脾汤。

★ 九味芦荟丸

芦荟(五钱) 胡黄连 当归 芍药 川芎 芜荑(各一两) 木香 甘草(各三钱) 胆草(七钱酒浸炒焦)

上为末,米粥糊丸麻子仁大,每服一钱或一钱五分,开水下。

杨梅结毒

杨梅结毒,不可搽轻粉,恐毒瓦斯入内。宜服忍冬汤,贴以万全膏,并用金蝉脱甲酒。

★ 忍冬汤

金银花(一两) 甘草(二钱) 黑料豆(二两) 土茯苓(四两)

水煎,每日一剂,须尽饮。

★ 金蝉脱甲酒

治杨梅疮,不拘新久,轻重皆效。好酒五斤,用大蛤蟆一个,浸酒封口。煮香二枝取起。待次日,随量之大小,总以醉为度。冬夏盖暖出汗为效。存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尽疮愈。又治杨梅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后七日,不许见风为要。忌口及房事百日,绝根矣。

大麻风

(赤白游风 鹅掌风 烂脚风)

大麻风,皮肤肿起,搔痒顽麻,如树皮吐汁之状。此湿毒生虫,甚则眉毛剥落,鼻柱崩坏,事不可为也。宜服蕲蛇酒,搽以当归膏。赤白游风,肌肤搔痒起皮也。鹅掌风,手足心顽浓起皮也。烂脚风,脚下湿烂也。并可搽当归膏,内服逍遥散,兼用生熟地黄丸。

★ 蕲蛇酒

(乌梢蛇亦可用)

蕲蛇(去头尾,一具) 生地(二两) 黄柏 苦参 丹参 菊花 银花 丹皮 赤芍 当归两五钱)

上煮好生酒五六斤,退火,七日饮。

★ 当归膏

治疠风,并可搽去游丹鹅掌风。

当归 生地(各一两) 紫草 麻草 木鳖子(去壳) 大枫子(去壳) 防风 黄柏 玄参(各五钱) 麻油(八两) 黄蜡(二两)

先将前九味入油熬枯,滤去渣,再将油复入锅内,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候稍冷,倾入盖碗内,坐水中出火毒。三日听用。

汤泡火烧

汤泡火烧,不宜见冷水。宜用白芝麻壳烧灰存性,研细末敷之。若患处干燥,则用麻油调搽。或用柏子树皮为末,麻油调敷亦善。

疥疮

(天泡疮)

疥疮,有细小不足脓者,多属风热。有肥大灌脓者,多属湿热。俱用麻黄膏搽之,十日可愈,而不隐疮。仍多服金银花为妙。更有天泡疮,肿起白泡,小者如绿豆大,大者如蚕豆大,连片而生。或生头顶,或生耳前后,宜用黄柏散敷之立瘥。

★ 麻黄膏

雄猪油(四两) 斑蝥(三个) 麻黄(五钱) 蓖麻子(一百粒去壳研烂) 大枫子(一百粒去壳研烂)

先将猪油化开,下斑蝥煎数沸,随去斑蝥,再下麻黄,煎枯滤去渣。将大枫、蓖麻肉和匀听搽。

★ 黄柏散

黄柏一大块,以猪脂涂搽,炙为末,麻油调搽。

顽癣

顽癣,乃湿热凝聚,虫行皮中。有顽浓坚硬者,俗称牛皮癣,是宜用百部膏搽之。

★ 百部膏

百部 白藓皮 蓖麻子(去壳) 鹤虱 黄柏 当归 生地(各一两) 黄蜡(二两) 明雄黄末(五钱) 麻油(八两)

先将百部等七味入油熬枯,滤去渣,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再用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

端起锅来,将雄黄末和入,候稍冷,便入瓷盆中收贮。退火听用。

自刎

救自刎法,凡自刎喉管未断者,不可见水。急用麻线缝之,外以血竭细末搽之,随用天下第一金疮药浓涂之,绵纸盖定。然后用挟布裹脚缠住,线扎之。间日加敷药,头不可动摇,十日愈。

竹木刺入肉

竹木刺入肉,拔不出者,用象牙磨水滴之,良久自出。或用蝼蛄捣烂敷之亦出。若日久血凝肿胀者,以花蕊散,用象牙水调敷,瘀血散而刺并出矣。

★ 花蕊散

花蕊石为末八两,硫黄末四两,和匀,瓦罐盛之,封口,盐泥固,须晒干,安风炉中。

上下着火,炼二炷香。候冷打开,研筛为极细末,收贮。此散瘀血之神药也。

疯犬咬

(毒蛇蜈蚣咬)

疯犬咬,用明雄黄末五钱,杏仁去皮尖一百粒炒研。每服二钱,虎骨煎酒送下,服尽必愈。外并用此敷患处。毒蛇、蜈蚣咬,用明雄黄细末,用蒜捣烂敷之。内服白芷护心散。

★ 白芷护心散

白芷(一两) 乳香(三钱) 雄黄(五钱) 甘草(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四钱,清酒调下。

误服砒毒

(野菌毒)

误服砒毒,小蓟根捣汁灌之。或用金汁灌之。或用明矾、大黄为末,新汲水调灌之,得吐利为效。野菌毒亦用金汁解之,紫金丹亦佳。

自缢

救自缢,抱下除解绳索,用好肉桂三钱,煎汤灌之。

落水

救落水,以其人横伏水牛背上,沥出腹中之水。如无牛,以凳代之。随用通天搐鼻散吹鼻孔中,得嚏则活。独用半夏末吹之亦佳。

魇梦不醒

魇梦不醒,吹以通天散,更用葱白生姜煎汤灌之。

★ 搐鼻通天散

猪牙皂角(去皮弦一两) 细辛(去叶) 半夏(各五钱)

共为极细末,每用一二分,吹鼻中,得嚏则苏。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ruguoaaa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