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门5

Paladin...大约 209 分钟医藏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艺术典 医部全录痘疹门陈梦雷

卷四百八十七

痘疹门

救偏琐言【明 费启泰】 2

凉血撮要诀

问痘如何血用凉,阴血为荣畏亢阳。阳亢血热阴难养,荣失其荣燥怎当?始终滋润方为贵,色一干焦痘必殃。燔灼放标焉得起,煎熬起胀怎荣光?灌浆时被炎威炙,安得脓浆灌顶囊?尽有血旺得催成,迅速催成亦板黄。红晕尚焮囊已黑,燥硬干痂总不祥。凉血生地必为君,次择芩连犀与羚。阴中伏火丹皮彻,血分燔炎散必荆。重须石膏兼荡涤,由来沸极必抽薪。轻惟生地与丹皮,荆芥连翘紫草宜。重可用轻轻勿重,轻重惟于痘上凭。或红或紫艳如霞,体热如炮重莫加。仅若清凉非重剂,终归焦黑断无差。详明轻重热为先,热盛应知血剧焉。热重凉轻何克挽,热轻凉重更生寒。紫有黯滞红椒色,身反温凉热又潜。毒火潜藏血又瘀,血瘀寒苦又非宜。破瘀攻毒斯良法,火透身燔方可除。儿体强弱可无拘,弱体当炎更易枯。有病病受原无损,听彼熬煎痘可知。本体尚尔难固执,首尾何须又执迷。更有亢极战如寒,面赤疮红身极燔。火迫大肠频下利,神烦思冷体炎炎。火涌头面赤骍骍,热血腌皮痒自侵。胃难受谷惟思饮,舌刺唇焦体若蒸。血皆热极貌皆虚,参合端详显易知。当事幸无云法古,胶持规则悞人儿。

清火穷源论

问痘缘何用清火,只因虐焰独炎炎。不第肺金愁彼烁,坎宫五液畏其煎。五液所关滋五脏,离宫亦借有丹田。万物化生皆赖水,人身资水更何言。一生一克本天成,水火玄关又独深。木受水生宁第木,金为火克岂惟金?试阐坎离生与克,痘宜清火殆非轻。

肾主五液一为涎,涎养脾阴己土安。胃本阳明为戊土,亦需汁养胃无愆。谁道中央无借水,但愁甲乙不愁南。

肾之液入脾为涎。土虽得火而生,然象中坤,无专气,无定位,寄旺于四季,为己土, 属阴,其性中和而喜温,得肾之液,生发其涎,以滋培其性,而始得运化,消磨五谷。安谷得昌,血赖之而统,唇赖之而华,身赖之而润,肌肉以之而滋长,己土乃安。胃虽戊土,性固纯阳,然脾胃相通,达其液于胃,而胃得有汁,以见阳中有阴,得以受纳五谷,胃庶无愆。不则俱为燥土矣,燥则失其为土矣,以证土之不能无水可知。痘若火旺,燔灼其液,必口腻如脂,唇裂肌燥,目泡红肿,渴而喜冷,口秽喷人,凡属热证,类多如此。木受水生,而土亦赖水滋培者也。火能生土,火极亦能侮土者也。此论邪火不可容,真水不可涸则然耳。若真火不及,客水泛溢,水大而土又崩,脾所以有恶寒恶湿之理。此五行反复颠倒,其可不知之乎?总以痘之形色神情见证,及似是而非,一一而参详之,无不得矣。

肾液输肝泪满涵,长生得水旺仍然。胆同津液成为腑,滋养曲直得成酸。所畏莫道惟从革,火到燎原木尽焉。

肾之液入肝为泪。肝生于肾,还以肾旺,肝得液养则能以藏心之血,而满血之量,谓之血海。目能视,筋能荣,爪能华,手能握,足能步,魂以之而能定,声以之而能呼,皆津液外旺之象也。胆为之腑,一气相通,同为津液之府,得以发陈而主春升,以遂其直达之性,而总成其为肝。独归乎泪者,泪尤肝之精华也。泪足则血无不足,人故有过泣,至于泪不能继则血矣。以见血即泪,泪即血,木之借水可知,不则肝为槁木矣。痘若火旺,煎及其液,肝液沸腾,目必多泪,其泪必热,甚则有如胆汁,更有流血。举一而言,凡肝热可概。其长生于水固然,而帝旺仍需于水也。固畏金克,不知受虐于火,更甚于金也。崔真人云:火不出则薪存。火发于外,薪之尽矣。

润下从来克上炎,谁知作苦反根咸。令无肾液生心血,君宰神烦溲亦艰。须解象离非燥火,燥炎不戢自终燔。

肾之液入心为血。心为神舍,系一身之主宰,得其液以养而神始宁,虑事不烦,处喧无恶,外应舌荣,内行血海,以见火亦不能无水可知。有言汗为心液者,此言心之汗也。有心血而有心汗,所以夺血者不夺汗。心固属火象离,离下必需坎应,方为水火既济而成其为火,是谓坎离交媾,非燥火也。故分火论云:久而不戢,将自焚矣。痘若火旺,燔其心液,轻则烦躁,重则颠狂,缓则舌燥,急则黑刺如煤,或舒或弄。小肠乃心之腑,本同一气,轻则短缩如油,重则溺血如膏。举一而言,其他可知。第知火生于木,何知水足以济火也。知水能克火,孰知火还以自克也。

玄武本是兑金生,那晓西方得坎成。液滋气主根何在,传送和调得任因。若遇炎炎尤所畏,由来火炽不容金。

肾之液入肺为涕。肺为气之主,诸脏之华盖,得其液以滋养,通调水道,运行百脉,润乎一身,分布四体,以输降下之令。鼻得之而莹,能悉香臭;咽得之而清,声音嘹喨;皮毛得之而润,不至燥濇。大肠为之腑,因之而传送,得以和调,大便无愆,以见肺之赖肾可知。不则肺为燥金矣,燥则不成其为金矣。痘若火旺,销烁其液,鼻燥咽干,皮毛燥炙,便闭衄血,咽痛声哑,甚至便血,泻则暴注如射。凡属燥金,可概金木生水,抑知金反资乎水耶?虑火克金,抑知助水有以制火也耶?

南方本畏北方克,纵有炎炎当易灭。谁知杯水与车薪,那论相生与相克。肾主五液且犹然,余脏当之何足说。

肾为五液之主,诸水发源之地。其为水也,无成名,无定液,形其无形乃为形君。两目瞳神,其真水也。褚氏云:天地定位,水位乎中,云兴雨降,百物生化,赖有水焉。人肖天地,亦犹是也。以故肾之为肾,木得之而能生,火得之而克济,土得之而能培,金得之而能润。充之本位而精髓洋溢,耳聪目明,骨力坚强,炎暑而不畏热,藏精纳气,以待发陈,诸脏均以赖焉。五行之关乎水也如此。若火之为暴也,金遇固烁,木遇则焚,土遇虽生,过而又燥,本位过极而自焚,诸脏之畏其虐也固如此。其所畏者惟水,此造物相制之权,五行生克之理。乃若火旺水衰,燔灼其肾,犹之杯水车薪,日受其煿,其脏必至脑髓空虚,遗精盗汗,骨蒸夜热,软弱无力,五色眩而五声聋,人其失志,面色如妆,失其闭藏之令,反为火所竭矣。水且犹然,而何有于他脏也。痘若水旺,煎熬及此,则无脏不销,无脏不烁,不但重而险,必至逆而莫挽矣。千形万状,恶证难悉。大都于色则洒墨涂朱;于形则迸裂泡涌;于证则空窍失血,腰如被杖;于神情则瞳蒙失志,躁乱不宁,其大略也。人知水能克火,抑知水反为火竭耶?知五行生克之常,抑知水火玄关之奥也耶?此论邪火则然。如元阳真火,赖以生发,赖以鼓荡,赖以畅茂,赖以成熟,五行得之,亦岂小哉!

肾无泻法是真诠,养病息火诚秘诀。火之为病其证暴,火之杀人其死卒。火有君相局不同,君火犹容缓调燮。相火厉局殆其然,客感邪阳尚难灭。痘疮毒火种先天,更值暴令交相贼。劝君莫把等闲看,蹉跎因循令猖獗。猖獗之时枉用功,生死安危争顷刻。

论行浆

痘之体,始终一血而已;痘之用,始终一气而已。血之体成浆,气之用化血。浆之成,血之化也;血之化气之嘘也矣。嘘血化而浆始成,浆老则为脓矣。血不得气则顽而不化,气不得血则鼓吹无地。气血虚馁则寒凝不振,毒火燔灼则气血沸腾。气为毒锢,则气不动荡,囊窠不松,平陷干憔;血为毒锢,则血不融通,盘晕不活,干红紫滞。血足而气不足,归附厚而囊薄,浆不充溢;气足而血不足,窠粒壮而晕淡,浆不浓厚。以见虚则乏其本,而浆无所化;实则受其虐,而化不得行。是则行浆之理,有当制以泄其过,有当助以补其不足,不可专以保元为则矣。然补与泻之形色证状,不可殚诘,即逐一指之,未必无似是之悞,约之于虚实之的,即靡弗齐也。虚则断无炽热之理,热剧似寒则有之,未有虚而炽热者也。实则断无皱湿之象,虚而干憔则有之,未有实而皱湿者也。是谓江河一点血,辨别虚实之妙诀。不必拘其便与食,战与渴。作痒责以气,咬牙责以血。纷纭杂揉之象,悉于此而总括矣。痘无可议,浆忽停驻,此必因护调失宜,饮食失节,起居不时,香秽阻塞,是亦不可不察也。

论补气

问痘如何用补气?形色神情证悉虚。气虚之痘身不热,纵热温和非炽烈。冒寒伏火尽多凉,形色现证是迥别。气虚之痘色不红,纵红娇艳不苍实。血虚血郁白恒多,非若气虚终嫩色。内虚不振少充肥,或平或陷根盘塌。皮薄肉软嫩溶溶,到得成浆浆不浓。浆未稠浓顶未满,进退浮沉浆忽停。轻不肥浓不苍蜡,重若锡皮如灰白。尽有浆色亦堪回,到得收回不能结。尽有浆薄望堆沙,面不堆沙肿似鳖。亦有当顶如针刺,漏出清浆顶陷白。亦有痂薄痘疤凹,疤色淡白无血泽。神情懒倦语话慵,重语声轻音濇濇。气虚之证亦繁多,总无烈火灼皮肤。惟有湿润无燥烈,脉微缓弱无数实。此痘若还有别证,种种将来作虚论。不惟寒战助元阳,痒塌方思固气分。纵有似热正由寒,寒极生热古论定。毒即留连总属虚,治毒亦须还养正。呻吟不寐莫猜烦,累日不解毋虞结。眼封日久毒非壅,求饮频频岂火渴?推之疑似且无差,明明虚证尤易识。知其虚寒看轻重,重不早图必虚脱。

论补血

问痘如何当补血,色不荣兮嫌淡白。囊壳仅仅非空飘,囊竟空兮补何益?盘晕归附亦不厚,竟若无盘难转易。补血之功较气难,气主神兮彼属体。点点有形难促致,长养工夫由平素。放点一见色欠红,便虑成浆浆不浓。浆若不浓毒不尽,毒一不尽多别证。即使收回靥必薄,痘痂飘薄疤亦白。凡见血虚须预补,根得红兮浆自足。浆足收回痂自厚,疤得荣兮皆血力。始终得血体无亏,体若亏兮必令实。有孩禀赋素血虚,有儿本质多内热。恒有痘与娠相逢,亦有痘与经相值。又有善衄惯肠红,尽有疹后痢方歇。此等皆令致血亏,放点虽红终虑白。血热宜攻毋问体,血虚偏宜顾本质。欲审其虚人必清,唇口温润无燥烈。痘无斑点杂其间,按其体肤无炽热。不则纵使色不红,是为痘中血郁白。的是真虚芎与归,倍用酒蒸怀熟地。血郁用芎反提火,归味辛香反助热。白芍酸敛尤不堪,熟地庶几终腻膈。若使血虚兼滑泻,归地润肠亦不合。惟有嫩鹿茸为良,佐以川芎功莫及。参芪同用亦相宜,由来气有生血力。

论实表

何为表?腠理是也。何为实表?固气是也。气为一身之卫,内主充塞,外护腠理,气虚于内,则馁而不充,卫护无力而致表虚,表虚则腠理不密而气难存养,气又因虚而致虚而虚愈甚,故表虚之痘,客感易侵。已发未发之时,若有表证,便当疏邪实表,以豫防其起发不振。起发之后,痘之虚象立见,便宜扶元固气,以豫防其痒塌之患。浆得过半,稍可以回,即宜与敛,令气还元,以豫虑其虚脱之地。不拘痘之首尾,儿之厚薄,但看神情懒倦,身体温凉,面颜恍白,二便清利,唇口不干不燥,凡此景象,按之体肤有汗者,是表虚也。若有表邪,不可专以疏散。及见囊薄脚软,色或淡白,或娇红,浆清痂薄,绝无燥热雄猛、烦躁干红、板实壅肿之象,即稠密毒盛,不宜清凉,亦不可专以解毒,悉以固气实表为先,稍兼佐理可也。

论健胃

人以饮食为命。经云:地食人以五味,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乃成。津液者,诚资生之源,成身之本也。是以安谷则昌,必得胃气强健,乃能受纳,故人以胃气为本。痘疮初放便能食者,是为里实。夫固为顺。即不能食,毒尚未透,邪害空窍,故未之思,未足为虞。痘若已齐,毒其尽行于肌表而内空矣。空则宜思,尽有不食者,其胃弱也何疑!至于成浆,则一身之精神发泄于外,一身之气血耗散于痘,其内尤虚矣。尤赖饮食相继,济其空乏,庶克有终。至此犹未作想,即劝勉之而终不知味,亦不能多,安望其成痂而结局也?宜以保元汤加山药、扁豆、姜、枣、陈仓米以开助其胃。如身凉体倦,重语声轻,浆清色白者,保元汤加白朮、木香、当归、陈皮、姜、桂、大枣、陈冬米以醒豁之。更有淡白皱湿,如嫩腐皮,头温足冷,痂后目无精彩者,前方更加熟附以振之。痘若虚之剧者,不必待其起齐成浆时,方思开胃之地,发始之初,便当早为之计者也。必须以痘为准,不见恶形恶色,不见一切燥烈之象;以证为凭,不因毒侵火扰,不因一切闭塞之故,方可健胃,不则不可以常理论也。

论安神

心藏神,得血而宁,神宁则睡自安,安睡而神又足,两相需而两相辅者。诸病剥而之复,皆以睡中来也。血虚之体,痘兼稠密,气虚者有尽血化浆而血无余地,血热者有腐烂作臭而侵淫日久,皆有以致血空虚,而神无所养,恍恍惚惚,不能收摄,而睡何能安?虽曰静则神藏,寐固主静,静中之神不守,殆不令其藏矣。验其证,于浆必清,于痂必薄,色必淡白,体必温凉,一切燥热之证,自不相涉。即血热者,未必如是。然人必倦乏,目必少神,重语声轻,色必干憔,一切雄烈之象,自是销镕。证难悉指,类多如此。一似倾国之兵,一似强弩之末,总归虚论,法当以安神散治之。兼别证者,随其证而损益焉,要不外以安神为主。

论血虚咬牙

齿者骨之余,赖血荣养而得安。荣养而欲及其余,其及亦不易,故其生也独后,未衰而即落,况血难盈而易亏者也。是以补血之功难,当养于平素。痘疮初出一点红,即血之体也,得血而载,得血而浆。血虚之痘,八九日后,其血悉为浆耗,何能有余地以荣养其余?所以齿牙妄剧而相斗也,此盖血虚使然。以保元汤,大剂芎、归、怀熟地,更用嫩鹿茸煎膏以补其缺陷,斯为良法。此必浆后而见,尤无毒火可踪,才合是证。

论气虚寒战

痘疮何自而寒战也?寒则阳虚可知,阳虚则气自不足,虚剧则战自作。气为体之充,充达于外则密护腠理,所以为卫;充实于内则元阳中守,冲寒不冷,所以为阳。痘故得以领达而出毒,故得以鼓荡而化浆,故得以成熟而黄,亦何寒战之有?若气虚而痘密,以有限之气,而周给一身之毒,发始尚苦于不振,至毒出一步,内虚一步,痘得起齐而中空空矣。浆未稠浓而发皇已尽,顶未满足而力量已亏,其不寒战得乎?故气虚之痘,于放点时,细察其无一切躁热之证,皮薄色淡,顶陷脚塌者,即宜预防是证。须知三禁:不宜寒凉,不宜疏散,不宜过发。于放白时,便当保元稍兼解毒,务令养正以化毒。证若已犯,以大剂参、芪,佐以鹿茸、河车,稍加肉桂。寒极而战甚者,更加熟附以回阳。然必验其囊窠,飘薄淡白,无神体倦人静,甚则锡皮灰白,鼓颔摇唇,皱湿如湿腐皮者,方合是证。

论气虚作痒

痘证惟痒最恶。禁止能定者,犹可以修为。若身不自主,必搔破而后已者,是为外剥,毒即入里,不治。何以辨其为气虚耶?见点之后,三日之间,顶陷而兼囊薄,身凉而复色嫩者是也。然气虚何以致痒耶?盖气能蓄血而使归附圆净,尤能鼓荡而使血化成脓,脓成则毒解,尚何痒之有哉?惟是气既已虚,而血当其旺,是血有附气之能,而气无制血之力,致血肆溢而不得归附,焉能化血而令成脓?血味且咸,腌螫皮肉,而痒自不能已矣。治痒之法,一见其象,即以保元汤加僵蚕、白芷,随证宜加而佐之,庶杜患于未萌之策。如痒已作,倍用黄芪以助气,稍加白芍以血,其痒即止。铺红如锦者,又当重加生地、荆芥以清彻之,悉用大桑虫以松透其毒。面上破伤者,急以胭脂膏封贴。肢体难禁者,以荆芥穗研末,卷于纸条内点火焠之;或以炒黄豆盏许一包,乘热扑之;或以茵陈为末,与烂红枣同捣成饼,烧烟熏之,亦治标之法也。

论脾虚作泻

痘犯气虚,初朝以至七日候,一身之气血尽发于外,内已空虚,嗣后之成浆收敛,所望于将来者,是在人事之调剂以继之。须知气虚者阳虚,以阳虚之痘,而阳发于外,内乏温养可知,脾喜温而恶寒者也。既失其养,宜预防其泄泻之患,魏氏之保元、陈氏之异功,宜量度而取之者矣。若已泄泻,则真元倾泄,毒必乘虚入里,反攻于内,变证蜂起,危孰甚焉?亦必察其轻重缓急而因应之。如第不实者,可以参、芪、茯、朮、陈皮、木香、甘草、姜、枣以实之。如滑泻者,前方加肉果、诃子以止之。如不惟囊薄而且皱,不惟色白而且灰,手指梢冷者,气血中宫虚剧也,前方重以参、芪加鹿茸、少许鸦片以振之。其或四肢厥冷,摇唇鼓颔而寒战者,此元阳几脱之象也,前方加桂、附回阳反本以夺之。是证与治,必详察真确,而后施无不当。若臧次仲之证,是一验也。其或体热燥烈,烦渴干红,焦紫痛楚艰塞等证,即次数无度,纯利清水,此是热毒下利,不可言马驼背也。自甲子以来,脾虚泄泻之痘,间或有之,不概见矣,惜乎知之者寡也。

论痘变证有不常不古

痘于察形验色之外,其虚实寒热则据证矣。然形色不一,证更繁多。一形而数证因之者有之,一色而诸证出焉者有之,证之所以谓变也。证固繁多,而变又有变中之常,变中之变。常者与形色相符,依日期而至,其证着见明显;变者首尾偏峰,与形色两截,其证深藏隐伏。如痘属血热而实证迭乘,痘属气虚而寒证窃发,此变证之常也。假令痘本实而证若虚,痘本虚而证若实,此变证之变也。浆前而客证多端,浆后而本证杂出,此浆前为实浆后为虚之常变也。放标而即馁乏不振,结痂而犹热毒留连,此偏枯陷溺之异变也。蹈常不容作聪明,履变不可傍矩矱。气虚剧者无证不虚,血热剧者无证不实。常证即愚者易知,变者即知者当之。苟不细细参合,一一端详,亦有未易明焉者矣。虚实寒热之证,自古有之。但虚寒多而实热者少。实热之证,浆前犹多,而浆后尤少。至虚实寒热之变,似实热而虚寒者,容或有之,似虚寒而实热者,未之有也。自甲子以来,大运在于相火,放标以至落痂,虚寒之证十不一二,枭毒烈火十居八九,似火似实之证百中无一,似虚似寒之证无不皆然。证至于实热而似虚似寒,非至极不尔。以至极之证,工力有一未尽,尚弃并于九仞,令是非之界,不之明辨,工力先无所施矣。贸焉从事,以规则是傍,不几以非为是而妄投汤剂也乎?矧误用温补,人所易从,不至复败不已。如此残害生灵,何其惨毒!总由于是非莫辨,余故列似是之证于后,庶不至诣燕而南向也。

痘证变幻总论

证莫暴乎血热。血热之证,发见者易知,隐伏变幻者难测。色似胭脂,便硬谵语,狂烦躁乱,唇烈焮肿,颊红面赤,发渴不已,皮臃肉肿,痛楚难堪,形圆顶绽,一迎眸而莫掩者,至于血热反常,似虚似寒,人不知之矣。有身凉色白者,有皮薄顶陷者,有昏沉如倦者,有四肢厥冷者,有寒战咬矛者,有浆后烦解不食者,有痂后而夜不成寐者,有痘后而汗泄不已者,此等皆似虚寒,而孰知非血热之剧不至如此。盖缘热伏于内,毒藏于中,以故难以彻识,所谓阳极似阴,火极似水者也。据其色犹必合其形,验其外犹必参其内,内外详辨,容有未悉,更复察其神情脉理,则其所疑似而隐伏者,自莫能逃矣。气虚难辨者亦有之,终不若血热之变幻多端,令人莫得其故。且痘至疑难,人多疑其虚不疑其实。况痘易趋于补者,失补而致误者犹少,惟此惨害生灵,迷而不觉,倍于虚者十居八九。敢以似虚之证辨之,以鸣同患。此成败之关,生死之界,未必无小补于痘也。

论火毒咬牙

咬牙属血虚证固有之,不知毒火潜伏于肝肾者,与血虚者更甚。毒火虽盛,暴厉而发扬者,当无是证,即伏而在别脏者,亦不患是。惟在肝,肝则藏血而养筋骨;在肾,肾则主骨而生肝,还以血养,是犹唇齿之邦,两相辅而两相需者。况肝应春阳,肾应冬藏,升沉之脏,两受其虐而失其和,齿其妄剧而自斗矣。犹是斗也,虚者声松,彼则声紧;虚者在于浆后,彼则于放点时而即相戛。痘当初放即血虚者,血于何耗而便及此,则其受虐于毒火也可知。不必辨其形色证状神情,而已昭然矣。但察其痘色焮红而炽热者,以清凉攻毒饮减红花以凉解之。痘色干红,或紫滞而身不热者,以凉血攻毒饮以透达之。不拘焮艳干滞,热与不热,凡有诸般痛楚,及内证凶暴者,以必胜汤。焮艳者,减桃仁、红花、地龙;干滞者,加紫草以攻逐之。有出而未畅者,通加大桑虫、芦笋以透之。成浆后者,通以化毒丹调入牛黄珠末以解之。至痘之日期,体之厚薄,不可执而论也。如王含叔之女,其一证矣。

总诀

毒火深潜肾与肝,升沉二脏扰何安。齿牙相戛声何惨,透解潜藏自贴然。

论血热作痒

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又云:气愈虚而愈痒。所以然者,以气本虚,毒原不炽,气虚则正不胜邪,无以制作其毒而固然也。以故治痒之法,必从补气。有血热毒盛而痒者大相悬矣。盖热毒壅于皮肉,气为遏郁,血被煎熬。气非不足也,锢之则陷于无用,血非自热也,灼之则迫其游行。血味且咸,游行皮肉,痒之所以作也。以清凉攻毒饮减红花,量用大黄,重以石膏、生地以凉解之,以杀热毒之势,庶气血不受邪虐,气得以化血,血得以成脓,何患乎痒之有哉?是谓实者虚之,正妙于实者也。今人不审虚实,执古方而泥成说,凡遇痒证,概以参芪,投之不应,责以补之力薄,遂思重剂以胜之,气不受补而毒火愈炽,愈炽而痒愈甚矣。嗟夫!何异抱薪而救火也!然果何以辨其为毒火耶?曷不观形与色、内与外之呈见乎?同一色也,虚则白而实则红。即同一红也,虚则娇而实则滞。色之不侔,已较然矣。再观其形,虚者皮薄而湿,实者皮厚而燥。按其体肤,有温凉炽热之殊;察其神情,有倦乏躁乱之异。一一殊途,种种各别。更或兼之于痛楚,或热如炮烙者,前方重以大黄;或色若胭脂,诸般失血者,前方加桃仁。正面稍有擦意,不拘破与不破,即以化毒丹调入油胭脂内,用绵纸贴之,须令严防,勿使抓破。破而血得成流者,犹幸无恙;破而干赤皮如剥去者,无可生之理矣。凡放点时,热一如炮不分界地,或焮红,或紫艳,即当预为之地,重以凉血,急以清火。内证猖狂者,尤宜速与荡涤,不可临渴而浚井也。外有调护,过暖助火而致痒者,急令撤其重围,或减其衣被,处之清爽而痘自安。

总诀

实痒紫艳或焮红,燥烈皮苍毒火拥。血被煎熬气被遏,轻宜凉解重加攻。

论热剧寒战

痘疮寒战,似无区别,孰知有先后之分,关虚实之异。先寒后战者,寒极而战,虚剧之象也。先战后寒者,战极而寒,热剧之象也。故战不可概以寒视,寒不可概以虚论也。气虚寒战,前已陈其概矣。更以热极作战,战极而寒者言之:火之为火,其性甚烈,其发甚暴,喜散而不受遏郁。火虽炽而发见者,遍体皆热矣。虽热而身静,以火得顺其性也。炽而剧则遏郁矣,郁则拂其性矣,以暴烈之性,欲达而不得达,则气血与毒火,五内搏激,其能免身之不振战乎?犹之水沸于火也,身虽战振,其面必赤,其体自热,战之不皆出于寒也明矣。火郁固战,过郁则寒,是热极反见水化,如强酒于不能胜者,反为酒所寒矣,酒性岂寒者哉?夫亦因其过而致反也。身虽恶寒,肢虽逆冷,其气必雄,其神自躁,痘必紫滞,脉必沉数有力,寒之不皆出于虚也又明矣。凡血热之痘,热极作战,不问别证,不拘首尾,热如炮烙者,以泻黄散主之,量证加减。如身体反凉,更喜温暖者,热毒深藏固闭也,以散火松毒饮,隆冬加炒黑麻黄二分,先达其伏。毒火松透,身必炽热。方火炽皮肉肿硬者,不拘热与不热,必用大黄以宣畅,以泻黄散清之。或兼诸般痛楚,或空窍失血,或热如之,庶不至毒火内扰而至攻溃也。

总诀

寒战阳虚自古云,热极水化少知音。若还误认阳几脱,火上重油祸匪轻。

论热毒下利

痘出于肌肉而脾为之主,脾气实则精神内固而外旺,痘必易出易浆易靥,若泄泻则脾弱而内虚矣。痘必有应至不至之虞,变证由此而出,而脾顾不重哉!以故泄泻之痘,一切寒凉清解之剂,在所必禁,然非所以概热毒下利之证也。热毒太盛,其毒不能尽行肌表,势必留滞而内扰,喜内实不受邪,侵注于大肠,大肠为传送之官,不受毒害,而第逼迫于中,频频下利,虽若与泄泻之相似,而实与泄泻不相侔。泻者滑而不禁,彼则艰而闭塞;泻者溏而不实,彼则凝结如胶。亦有纯利清水者,或秽气之不堪,或便色之杂出,或眉愁而腹痛,或躁乱而不宁。辨痘之色,轻则干红而重则紫滞。验痘之形,轻则松绽而重则板实。即在收靥结痂之日,何莫非余毒之使然。视其痂皮则燥硬,按其体肤则燔灼,口内或腻而成疳,目睛或红而有障,如是而投于香燥止塞之剂,不犹之欲北路而南辕者耶?烛其故而清其源,轻者解毒松滞,重者清火攻毒,使毒火不至内扰,而肠胃清宁,便不止而自止,脾不实而自实矣。若以泻治,毒火愈炽愈壅,七日前立见于枯焦紫,而脓浆无望矣;七日后余毒无归,胃气闭塞,喘急烦躁而终毙矣。贸贸焉见其频解,而不究其所由,乱施死方,我之所不解也。

总诀

热毒冲肠便自频,喜肠传送毒难侵。频频欲解仍艰塞,悞认脾虚终内攻。

论胃热不食

痘不思食,固有胃弱而不纳者,尤有邪热犯胃而不思者。要其虚与热之别,总以痘为凭,以证为准。痘属气虚为虚,痘属血热是热。更参之于当下之证,与见前脉息,一一而详合之,自无不得矣。不可以日期为则,以浆前为实,浆后为虚。尤不可泥于胃强则纳之语,而概以虚论也。概以虚论,固不可与语道,拘于日期,亦非为调元之手也。何也?气虚之痘,浆虽未行,其中气已亏于不足;血热之痘,浆虽充满,而清气尚受夫邪迷。又有自放点以至成脓,饮食不减,至浆后而胃气忽闭者,浆岂未化而毒轻,已化而反重耶?盖痘之始终,合天地四时之气。前七日其毒升发起胀,自内达表,犹春夏生长之令,毒不太盛者,其毒得尽行肌表,胃气自清,故其饮食如常。七日后,其毒成脓渐敛,自外收内,犹秋冬收藏之令,毒得尽净而收,胃气终清。若毒有未尽,痘随火敛,是谓火遏,非正收也。火毒内敛,胃得终于思食乎?其痘脓虽老而红晕未收,痂虽结而焦燥难脱,身多壮热,脉自洪数,与胃虚不食,远隔参商。凡痘身热未和,红晕未收,浆虽极老,不可与敛。若与敛之,不啻胃受火闭,一项般般余毒,不可胜纪矣。务宜重以生地,佐以黄连、丹皮、荆芥、牛蒡、木通、甘草。热如炮烙,盘晕焮红者,更加石膏。俟其火毒清解,听其自收,自无不开之胃。如以始为热而终为寒,始为实而终为虚,一以参、朮、姜、枣之类以补之,如火益热矣。今之不食之证,往往如是。若章继翁之证,臧比老之子可鉴矣。外有饮食过多,或痰凝气滞,与夫寒邪阻塞,暑热干犯者,皆令不食,此痘外之杂证,非气虚血热之所致也。然以神情证状,并逐日调护而审其故,自昭然于心目矣。

总诀

百凡饮食最为先,不食应知各有缘。胃虚不食身凉静,胃热人烦体自炎。

论火扰不寐

痘有夜不成寐,在七日前者,人皆知其为邪热内扰,至成浆后者,皆责以心虚矣。岂不曰血化成脓而血为之虚耗,脓成毒解而邪热俱已消融。不知血虚而火毒不甚炽者,理固然也。深藏猛烈者,浆非不足而浆不能尽其毒,火非不泄而泄未能罄其藏,外虽成脓结痂,而内之余炎未尽,脏腑未得清宁;况心为君火,以火遇火,较之余脏,更不能容;且当收敛之时,非若浆前发扬之候,此盖心被火灼而然。身必壮热,人必强扬,唇或燥烈,痂或燥黑,证亦不能枚举,种种皆类是也。较之心虚不寐者,自是迥别。明者察其毒盛则解之,火盛则清之,或透肌,或凉血,俾邪热得以泄越,有发斑疹而安者,有发痈毒而宁者,有于疤内复泛而得熟睡者,是皆毒有所归,而神自清宁矣,尚何有夜不成寐乎?若以安神药必收敛,是犹执热而反令探汤矣。

总诀

火扰不寐始曾闻,浆后犹云论似新。烈火燎原非易灭,莫轻敛志与安神。

论渴有虚贵

咽喉干燥则渴,然干与燥有虚实之分,干为虚而燥为实,均属肺病。咽喉属肺,肺属金,金生水而畏火,金虚则不能输降下之令,犹之白露不降,水乏其本,华池干涸,而渴从之。其渴稍饮即止,俄顷又干,喜热而恶冷,声音低小,脉必微缓,法当以补液汤生其津液而渴自止。实则金被火烁,虐焰如炉,五液可竭而肺更何言?其渴百杯未足,俄顷又燥,喜冷而恶热,声非哑而即厉,脉必洪数,法当以清金解渴汤,制其烈火而渴自解。虚与实之别辨有未确,更合之于神情证象,与夫痘之形色,一一而参考之,自无不得其真矣。

总诀

渴有咽干肺属虚,金虚补液自相宜。烈火刑金咽更燥,火清方得救华池。

论汗有补泻

汗者,液之派也。肾之液自毛窍出者为汗,汗之是亦水也。可知其本于肺之通调四布,而得润乎一身,滋养四体,犹之白露下降,草木敷荣,是水藏则存而为液,疏则泄而为汗,涸则皮毛枯濇,郁则肢体浮肿,寒则凝,热则沸,液汗之故也亦多矣。但以痘疮之汗而言,证顺则存而色润,气虚则疏而汗泄,火沸则汗涌如淋,不可专以气虚论也。痘如淡白无神,身温体倦,种种合乎气虚者,当以实表为主,否则气既已虚而复汗泄于放标时,发必不振,继必平陷痒塌,寒战灰白,悉如蜂起,当以保元、八珍汤减枸杞加白芍、五味以收之。如其紫色干红,烦渴壮热者,以其火扰于内,故其水沸于外也。不拘首尾,当以清凉攻毒饮以清彻之。外有血热之证,调剂得宜,不为毒害。至痂落时而有此汗者,是余毒无所容,以汗而解也,验其因汗而适快者是也。固不宜敛,亦不宜清,惟以忍冬解毒汤减红花加当归足矣,不可以过求也。凡火扰而水沸者,七日前而悞敛之,枭毒闭塞,必成内溃;七日后而悞敛之,余毒不解,轻则缠延疲敝,重则一篑之亏矣。

总诀

痘汗如何云表虚?身温淡白不充肥。紫艳身燔为火沸,一虚一实少人知。

清火证治准

欲明清火之理,不可不穷其源。欲善清火之法,不可不察其证。如痘已发未发,以至成痂落靥,身热和平,更不见有烦躁干红燥烈之证者,此痘疮应有之火,而无事清之者也。犯此烦躁数项,身卒不热,反有温凉,或有肢冷者,是隐伏之火,先透发以达其郁,而未可遽清者也。若热则火发见矣,发见而无甚恶候者,以荆芥、连翘、丹皮、木通、牛蒡轻以清之。壮热而烦躁者,前药加生地、滑石、甘草。壮热而干呕口腻者,前药加黄连、滑石。壮热而痘色干红色滞者,前药加黄连、赤芍、青皮、红花、紫草。壮热而燥烈者,前药加黄连、生地。壮热如炮而燥炙者,前药加黄连、石膏、大黄、生地。壮热而皮毛若刺者,前药加黄连、桔梗、葛根、蝉蜕、紫草、大黄。壮热而叫喊不已者,前药加大黄、青皮、赤芍、黄连。壮热而鼻衄如泉者,前药加大黄、生地、元参、犀角、黄连。壮热而溺血者,前药加黄连、山栀、大黄、生地、滑石、甘草。壮热而腰如被杖者,前药加大黄、牛膝、黄连、地丁、元参。壮热而大渴不已者,前药加黄连、石膏、生地、花粉。壮热而泻水如注者,前药加黄连、滑石、甘草、泽泻。壮热而大便欲解不解,所解如漆如胶而愁楚者,前药加大黄、滑石、青皮、黄连、赤芍。壮热而大便去紫黑血者,前药加黄连、大黄、桃仁、赤芍。壮热而筋抽脉惕者,前药加大黄、青皮、黄连,稍佐小柴胡、羌活。壮热而拳毛倒竖者,前药加大黄、赤芍、青皮。壮热而目红如火,两颊如朱者,前药加大黄、生地、赤芍、羚羊、甘菊。壮热而狂言弄舌者,前药加黄连、生地、甘草、犀角。壮热而痘色紫艳或焮红或唇舌无皮者,前药加黄连、生地、石膏、元参。壮热而痘间朱砂斑或紫背浮萍或紫黯色或发疔者,前药加大黄、桃仁、赤芍、地丁、黄连、地龙、猪尾膏。壮热而痘有贯珠堆聚,或面目预肿,或窠粒不松,或皮肉肿硬者,前药加黄连、大黄、地丁、红花、青皮、猪尾膏。壮热而唇黑如煤,舌起焦刺者,前药加黄连、石膏、生地、元参。壮热而目生翳障,或过期不开者,前药加黄连、生地、甘菊、羚羊、谷精草、金银花。壮热而发痘痈者,前药加归尾、羌活、贝母、金银花、元参、赤芍、甘草;痈硬而热更炽者,再加黄连、大黄、地丁。壮热于放点之时,细碎如针砂者,前药加大黄、青皮、地丁、猪尾膏;热更如火色或矾红或紫艳者,更加石膏、桃仁、生地、赤芍二三剂,颗粒分明,色转红活,可治。壮热而头汗如淋者,前药加大黄、石膏、黄连,汗收者可救。壮热于结痂之后,神情尚楚,犹不思食者,必有余毒伏而不透,前药加大黄、地丁、黄连、蝉蜕、生地。壮热而起牙疳,前药加黄连、花粉、贝母、元参、甘、桔,调入牛黄、珠末。此证治之大略也。若夫细微曲折,笔所难罄,推而及之,无遗蕴矣。痘证始终不可无热,尤畏其壮热,热一过当,凡属水位,或被煎熬,或被沸腾,或被燥烈,或被焦枯,为害可胜道哉!但有缓急轻重之不同耳。因其缓急轻重而因应之,治火无不当也欤。

凉血清火不拘首尾论

痘疮凉血清火,于起胀时,人人之能事,至于放点成脓结痂之际,知之者或寡矣。以为痘之出,非热不发,时方见点,以松肌透毒为主。遽用寒凉,毒冰不发,发亦不透。如春温得以生发也,不知正取其温,不欲其热。若春行夏令,时便酷热,萌芽有不槁乎?是拘于热则行、冷则凝之说悞之也。化育之妙,在不偏枯。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毒火旺极,始即炮炽,五液沸腾,痘赖气血领载而出,气为壮火所蚀,血为烈火所燔,痘其何自而出?徒以透肌升发,俟其起齐而后凉解,毒已内攻,痘其焦紫矣,是谓火里苗未有能秀者也。试比一物,其理豁然。譬之欲得乳鸭,暖其卵则生,寒其卵则隐。如欲其暖而置之于烈火之中以炙之,所欲其可得乎?痘之浆非热不灌,以气呴血化而成,如夏热得以成熟也。寒凉恐气失其呴,血失其化,而脓浆何自?不知夏热象离,离下必需水济,如亢旱之年,惟有烈日,万物亦自焦枯,血热其犹是也。亦有疑而相诘曰:失治于前者,其象如此,放点及今,清解已多日矣,从前功力何在?热毒其犹炽耶?曾闻痘毒出一步,则内空虚一步,邪热纵有未尽,当亦毒随浆化,即血热者,不至败于虚寒,当无事温补足矣,缘何尚有虞焉?吁!总不知偏枯缺陷之理者也。轻浅者易清,重极者难彻。血热之极者,偏僻于火,期至八九日,如日至中天,岁当三伏,于少阳初起,尚即猖炽,至此纯阳旺极之际,乌能便解?若从前失治者,至此亦无可清解矣。火得一分清彻,浆得一分融化。间有平时血旺之人,足以御火,不至焦枯,迅速催成,浆极黄老,然绝无荣活滋润之意,顶平囊实,是谓板黄,不谙其故而谓脓成毒解,遂致悞焉。终亦必亡而已矣。论痘之痂,非热不结。俗语谓蒸痘回见,火不宜炽,始终不可无;浆得肥浓,所冀惟在收敛。有生长,应有收藏,亦天地自然之理。痘至于斯,用燥湿敛阴实脾利水之剂,以助其收靥结痂,自是宜然。仍复凉血以助其湿,清火以寒其胃,寒凝太过,中气必亏,浆即肥浓,不几始实而终虚乎?痘将何以终局也?如曰:毒火未清,浆何能足?化毒成浆之谓何?而犹云未尽也。嗟夫!是但闻毒化成脓之说,而未知血尽毒解之理。化毒成脓,盖言气化囊窠之毒也。血尽毒解,盖言根盘血分之毒也。血有一丝之未收,毒有一丝之未解。气之振作易,血之成熟难。以气轻清而无形,血重浊而有体。气尊于中,气清顶所以陷而能起,起而能白,白而能黄。浆虽血之体,而鼓荡之权操于气,气毒不清,血其物而不化矣。血附于外,血清盘所以红而能淡,淡而能收,收而能尽。血虽气之辅,而乘载之体在乎血,血毒不清,气亦归于沦丧矣。况云化者顽而至化,毒将解而犹未尽也。解者化而至解,毒其尽而无余也。故囊极融化根底血附线红,其毒未为尽解。乃若红晕焮赤,身热未退,但见浆足,即与渗湿收敛,毒即随火而干,未尽之毒,仍归于内,其靥干焦燥,硬嵌入皮肉,轻则发痈发斑,重则发疔,更有闷乱喘急而莫可挽矣,可胜道哉!古人云:气足血收,痘始成功,斯言不我欺也!

分别毒火论

毒与火,自有才因,亦自有不同。有火者必其为毒,有毒者未必其皆火也。毒盛而蔑火者有之,未有水盛而毒不盛者也。如血热毒盛者,血属阴为寒,阴且热矣,有阳而反寒者乎?其为毒也自火,故无有血热而兼气虚者也,是火即是毒矣。如气虚毒盛者,气属阳为火,阳且虚矣,有阴而反热者乎?其为毒也又寒,故不见有气虚而兼血热者也,是毒与火无干矣。然虚者固未有不寒,即毒之实者,未必尽出于火也。是以苦寒之剂,自无投于气虚之理。且毒之雄猛者,亦还宜精察而明辨者矣。有如枭毒而济烈火,并行交迫,治火治毒,在所并进,不容偏废。有如毒重而火轻者,治必因其轻重而轻重之,不得混而无别。有如毒火太重而致遏郁者,必先攻其毒而后清其火,宜知先后。有如无证不实,而火无可据者,不得妄以实为有也。凡痘囊窠苍老者,其毒为实也。老而疏朗者,毒轻者,投寒剂致毒凝而冰伏。甚哉火毒之不可以不辨也!分珠而密者,毒盛者也。既密而间贯珠堆簇,成形成象者,盛而尤重者也。密而不成颗粒,与稀而形象繁多,更见要害之地者,类多不起者也。毒虽猛而能起能胀者,毒其见于外也。痘虽稀陷而板实者,毒其伏于内也。

凡痘红而色老者,实火也。老而能润者,火实而轻者也。老而色干,或红而绛色,紫若胭脂者,均火之凶暴者也。红而更黯,紫而更滞,俱沦于莫挽者也。以见毒辨于形,火呈于色。然毒之轻重见伏,皆在于形火之轻重见伏,全不在乎色也。又当于体肤之热与不热,以证其见伏。

如遍体壮热者,火其见于外也。色即红紫而体肤若凉者,火其伏于内也。身壮热而肢独冷者,因气滞而火偏伏也。有身燥热,头汗如蒸者,火上涌而毒参阳位也。有静则躁炙,动则汗泄者,火闪霎而无定也。是火与毒之呈于形色,昭于体肤者如斯。乃若神情见证,亦未始不昭其辨也。如愁眉蹙頞者,痛也。诸痛皆毒,叫喊不已,皮毛若刺,转侧呻吟,屈伸甚楚,脉惕筋抽,衣衾难动,便时艰塞而容愁,卒然啼号而声厉,此皆痛之象而毒之征也。

如躁乱不宁者,烦也。诸烦皆火,不耐衣衾,夜不成寐,恶闻人声,恶见人形,若欲求食,食之而又不欲,似欲思安,安之而又不乐,此皆烦之象也。如皮壅肉肿者,滞也。诸滞皆毒郁闷不舒,身如捆绑,胸填腹满,面目预肿,通塞不均,此皆滞之象也。如唇焦舌黑者,燥也。诸燥皆火,大渴不已,口内如炉,溺血便红,忆水思冰,狂言谵语,此皆燥之象也。是痛是烦,若滞若燥,总归于以热为见,以不热为伏也。

治毒之法,审其轻重为先。轻而发见者,治之以解散;轻而隐伏者,治之以透发。重而发见者,轻与之攻而重与之散;既重而又隐伏者,重与之攻,兼透而兼散。治火之法,察其隐见为先。发见而轻者,治之以凉解;发见而重者,治之以苦寒。隐伏而轻者,轻与之攻而重与之散;隐伏而又重者,重与之攻而兼与之散。攻毒不嫌于早,治火期于适时。攻毒当厄,可以该治火之效;治火失宜,更有以妨治毒之功。假令失于清火,其必红变干焦,紫变焦黑,可胜道哉!外有当然之火,自然之毒,又非一概论也。有如痘胀而头面发肿,眼封鼻塞,浆满而身重难移,肢浮体胖,项大声粗,回浆发臭,此非自然之毒也乎?气领血载,非热何能达表?气煦血化,非热何能黄熟?浆老成痂,非热何能收结?此非当然之火也乎?只合行其无事而已,亦何分别之有!

卷四百八十八

痘疹门

救偏琐言【明 费启泰】 22

论结痂

痘疮行浆,三日后期,至九十朝,其得脓浆饱满,气足血收,此阳极化阴为姤时当收结矣。始于人中,以及两颐鼻准,渐至地角,以至周身,末及巅顶足胫,次第收结,痂如镕蜡初凝,厚而滋润,是谓珠结,毒尽解矣。其余可知,不须调剂。有等气虚之痘,得补成浆,浆终淡薄,至此虽云收结,痂皮飘薄,神色枯淡者,谨防精神不继,鲜克有终,以保元八珍汤减川芎加山药,以济其匮乏。更有土虚不能制水,湿润不敛,浆水腐白,头温足冷者,前方减熟地加河车膏、茯苓、白朮,以助其收结。如便不实而胃弱者,前方减当归、熟地加茯苓、陈皮、白朮。渴者,前方减枸杞加麦冬、五味。睡不熟者,减黄芪加枣仁暨红花分许,余可类推。所谓痘后无实证,总归虚治者,此也。有等血热之痘,稠无隙地,得力于清解,成浆连成一片,腐烂作臭,烦热犹在,焮赤犹存,终系邪阳太旺,不得阴气收敛,而不能成痂者,以消斑快毒汤减蝉蜕主之,外以金盖散收其热毒。亦有同于血热,浸淫日久,至后气血虚耗,不能收结,验其烦热退听,神情懒倦,腐烂处,肉地与浆水淡白者是也,以保元回浆散主之,外以细茶末以清其肌表。至有枭毒烈火,血热之极,非不极其清解,其如烈热未减,红晕未收,脓囊便有敛意,谨防火褐以成倒靥,以清凉攻毒饮,重以生地、石膏主之,庶不至焦痂黑靥,令毒复归于内。更有从前失治,浆未成熟,血晕如霞,竟为烈火燔灼,已成倒靥,焦黑如煤,平者如螺靥,陷者成煤坑,间有老痂,亦黑硬如铁,如此等象,若变证杂出,皆毒气内攻所致,不得目之以脓成毒解而作虚论也。希援于望外,以必胜汤倍用生地,复以大桑虫以攻发之。热炽者,加石膏、黄连。根下肿硬者,贴以胭脂膏。得盘晕渐淡渐收,平陷者松,黑硬者润,或泛疤,或补空,或发斑疹痈疔,毒仍达表,可庆重生。凡血热之痘,匀朗稀疏者,必能成浆,浆必肥浓,第虐焰未消,收靥可畏耳。是痘因其浆浓,且以日久,悞认以为回头,不食者以之开胃,不寐者以之安神,发渴者以之补液,下利者以之实脾,如此等类,促其毙者,不可胜纪矣。仅记其一二,以为鉴观云尔。

论落靥

易痂易落,收局之佳境。然易痂有凶有吉,易落有吉无凶。以邪毒尽净而无余毒煿炙,痂故得一收便落。其疤大都荣润,肌肤大都滑泽。亦有疤白不荣,陷而凹下者,此因气血虚乏而然,非因易落而有此象也。以保元八珍汤主之。外此有爬肌抓肉,累日不脱者,有擦去疤有血迹者,有褪去两边中独留一线者,有半掀起半咬紧者,有日久方脱而疤凸起者,有四沿浮皮掀簇者,有身褪而头面不褪者,或有血疤或紫黯或黑黯,或似茄花色者,痘疤不一,皆为毒火煿炙所致。身热温和,无甚恶证者,凉血解毒而清散之。身体壮热而多恶证者,攻毒清火,重以凉血而散解之。轻则泛疤发斑发疹而愈,重则发痈发疔而解。痂落之际,证亦多端,总以痘为准。余毒作祟,治毒为主。毒尽元虚,保元为要。总有实中虚,虚中实,亦权其缓急轻重而因应之,不可遗其重且急,而反迂务其轻且缓也,若执以痘后无实证,总归虚治,悞之甚矣。

论余毒

余毒者,痘疮未尽之毒也。痘疮毒化而成浆,浆老而成脓,脓成血尽而毒解。气血虚者,血不患不尽,患浆不成脓,脓成而毒尽矣。热毒盛者,浆不患不老,而患血未收,血收而毒解矣。气虚之证,行浆时或失于内拓,拓而尚有未足,或人力极尽,而气血其如虚剧,幸不至灰白平陷,浆盖不能老而成脓,余毒有所不免矣。血热之证,行浆时或失于凉解,或依傍日期而解之不早,或虑寒凉太过而工力有未畅,或循规则而反投温补,或极其周酌而毒火其如雄烈,幸不至紫陷干焦,而脓或板黄,即松而或燥,即润而红晕,尚有未收,或收而未尽,带火收结,余毒尤有所不免,更有其焉者矣。痘有气虚血热之分,顺逆险三途之异,而余毒亦然。验其毒不红肿,身凉体静,或神情懒倦,其得饮食进而睡卧安,毒且小,小而且软,痛楚不甚者,属虚而顺者也,以参归化毒汤而调治之。

毒若大而白,平而板,不能起发,愁容可掬,静而忽躁,神情终倦,凉而忽热,未几复凉,能食而不能强,能睡而不能熟,两目有神,神思能定,此属虚而险者也。以加味内托十宣散治之,庶得以溃而成脓,而毒其化解矣。

毒不拘大小,按之板实,白而带青,神思昏倦,痛楚难支,两目无神,口出涎沫,体欲静而不得,声欲出而难扬,此虚而逆者也,不治。

血热之辨何如?有发斑,有发疹,散于周身,布于四体,一发而即身凉体静,神情爽朗,此血热之顺者也。其未发之前,热必不免,睡必不宁,痂必老,色必燥,而血必不全收,神必旺而气必粗,此发斑发疹之机也。不谙者以脓成可以收敛,以收结可用调补,致毒不得发泄,往往有轻而变重,重则有不可知之患矣。不拘已发未发,均以消斑快毒汤而一清彻之,可无不瘳矣。

若痈则毒聚矣,毒并于一处而发,势必溃而得解,其毒红肿,发于四肢,两肩两胁,热不甚炽,寝食如常,亦险而顺者也,以活血解毒汤主之。

发于两颧、脑后、胸背、环跳等处,身体壮热,痛楚殊甚,毒大而且板,则险矣。然得板而不硬,大而红肿,热虽壮而体不燥,痛虽甚而不至难支,饮食与夜卧居半,亦无大害,以前方加地丁、白项地龙并蜜汤,调服赛金化毒丹以治之。

发于百会、太阳、少腹上下及谷道、涌泉等处,板而更硬,红而带紫,更有凝结成疔,形似螺肉,毒黑而坚,根深入肉,不拘是痈是疔,燥热如炙,饮食不思,彻夜不寐,此险而逆者也。痈则内服赛金化毒散;外即以此散调入油胭脂内,以绵纸摊贴,中留一顶。疔则用银针挑松,四围亦如痈之贴法,不必留头。次日有脓水来,用软绢拭干,将此散掺入四围,仍以胭脂膏贴好。又次日复如此法。俟其疔褪出,竞以此填满复贴之,以疔潭长满而止。二毒通以必胜汤治之,庶可保全生命。

借令发于咽喉、当心、腰胯,不论小与大,疔与痈,痈则按之硬而青黯或紫黑,疔则大如钱,声哑气促,神情躁乱,两目仿徨,如畏刀锯,如见狼虎,恶闻人声,恶见人形,或身凉而干恶,或身炽而肢寒,证难枚举。凡此等证痘,即屈指可数,痂落无遗,亦祸不旋踵矣。

外此毒聚于肝,则目起翳障,或两目掀肿,内眦脓血淋漓,或有如猪胆汁,有过期不开,均以拨云散治之,不可点洗外治之法。眼科规则之剂以疗之,毒必不消,火必不散而眼废矣。

留于脾,于上则唇裂掀肿,堆结如煤,动即血流,血即燥结,于下则注入大肠,下利恶垢,犹之滞下之疾,如漆如胶,有纯下鲜血,痛楚不堪,若以泻治则枉死矣,以涤除救苦汤治之。便血者,加生地;血紫滞而坚凝者,加桃仁;艰塞之极者,倍大黄、滑石;痛极者亦如之,更加赤芍。

留于胃,则口内生疳,或牙龈腐烂,甚则穿腮落齿,渐入咽喉,名为走马疳,一日烂一分,十日烂一寸,以忍冬解毒汤加黄连、山豆根、元参、桔梗以治之,外吹消疳解毒散。

有热毒上壅巅顶诸阳会集之所,时值炎天,臭恶熏蒸,溃烂生蛆者,以清凉攻毒饮治之;剪其发,去其蛆,以金银花煎汤净洗之,或金盖散或黄金散研入冰片、青黛而外治焉。

有余火留于肺,津液不能上行,咽喉干燥,音哑而发呛者,以清金饮治之。毒锁咽喉者,不治。

时值隆冬,表邪未尽,风邪与热毒郁于皮毛,至收靥时,发出如炎天沸子,名为水珠毒,以清肌散毒治之。余毒般般,总不越一虚实中来也。虚者真元不继,实者邪毒留连。痘至收痂,一身之精神,发皇于外,儿体之实者且虚,况虚者乎!此时火清毒解而拟调治,讵不晏然?即毒有未尽,仅属强弩之末,补中带解,亦无难事。至若仍然清解,复用寒凉,犹然荡涤,似属理之所无,而实势所必至,斯亦难矣。故治痘难,治偏锋之痘尤难。偏于虚者难于始,偏于毒者难于终。浆前恐撄其毒,而孰知不预则废;浆后防其虚脱,而孰知当如除恶者矣。人言百日是痘,盖谓恶痘有潜藏之毒也。虚实之辨,必究其真,不令有似是之误,斯为尽善。如毒色白而身凉者似虚,合之于唇裂迸血,非虚也;频解不食似虚,合之于腹痛干呕,非虚也;羸瘦日久似虚,合之于气雄壮热,非虚也;寒战咬牙似虚,合之于面赤躁热黑硬干痂,非虚也。毒色红而时躁时热者似实,合之于两眼倦开重语声轻,非实也;便闭思饮似实,合之于唇白而润不见里急,非实也;多言妄语似实,合之于四肢不举重语声轻,非实也;余毒不一,合之于平而塌凉而软,非实也。似是之证,非语言所能罄者,惟在于会心者得之。得其真实真虚,而更权其缓急轻重,治余毒无余蕴矣。

娠妇痘

娠妇出痘,平顺轻松者,以安胎为主,兼治其痘,是百病以末治之之谓也。安法不外于保脾养血,宽气道,清子宫等项,然放标时,则以宽气为重而带升发,气松则痘亦易透,升发亦无病于胎,两全无害之道。宽气如陈皮、川芎、酒制香附、大腹皮、苏梗或苏叶,升发如蝉蜕、桑虫、荆芥、牛蒡、山楂、桔梗、甘草、干葛或升麻之类。起齐候则以清子宫为重而带凉解,清则与痘适宜,凉解与胎适合,有并行不悖之妙。如黄芩、山栀、生地、元参、甘草,清之属也;如连翘、牛蒡、木通、黄连、荆芥、山楂,凉解之类也。行浆时,则以保脾为重而带排脓。痘之成脓本于血,血之根本出于脾,保脾正催浆之地。如茯苓、白朮、砂仁、陈皮、甘草,保脾之要剂也;如人参、黄芪、木香、糯米、大枣、僵蚕、白芷,催浆之首药也。回浆时,则以养血为重而带敛阴。胎之所养,全赖乎血,血之所有,皆耗于浆,补血且得阴收之义。如当归、白芍、丹参以补其不足,如茯苓、砂仁、防风、甘草以助其收结。择取金银花、牛蒡、连翘、元参、贝母等味,以稍解毒。此盖语其常,非所以论其变也。借令痘犯气虚,囊薄脚散者,岂得拘于胎前母气滞而必以苏梗、苏叶乎?荆芥、干葛无论矣。锡皮皱湿者,岂得拘于子宫宜清而必以黄芩、栀子乎?连翘、黄连无论矣。更有头温足冷,灰白寒战者,岂得拘于胎热则动,置桂、附而弗讲乎?仅以参、芪、苓、朮何能砥柱也?借令痘犯枭毒烈火,血受其殃者,如紫艳矾红等色,失血内瘀等证;气受其虐者,如贯珠攒聚等形,躁乱燔热等证,势必制其亢,攻其毒,令气血归于和畅,乃得化而成脓。若泥于百病且安胎,惟知胎以血养,血以脾统,而不治其毒,必得胎前之毒,不治而自解则可,不则任其燔灼,听其内攻,可有身外之胎乎?痘证本轻,妄投重剂,胎必受之,胎损而母亦随之矣。痘证恶极,剂虽极重,毒其受之,毒解而胎自安矣。凡病权其轻重缓急,重在务本,不得专事其末;急在除邪,不得迂务其本。得其要领,总归一道。

痘后调护宜谨

痘后表里俱虚,调护悉宜加谨,一有疏漏,以实投虚,病即终身不拔,非细故也。最要有五:一节饮食。饮食不节,脾气受伤,脾系一身根本之地,精神生发之源。有因过饱,终身不能多食者;有为一物所伤,终身不能一见者;有因偶尔失调,致脾气不实遂成痼疾者,皆能致肌肉不长,面不华色,然此尚属日后久远之虑。曾有东林陈九嶷之子,痘已收功,喜食圆眼,因过爱而不之禁,纵及斤许,遂致腹胀如球,喊不绝口,一怀抱而更加喘闷,以手扶其肋下,坐于膝上而已,极其抚摩而不稍息,以和脾宣化饮投及三剂不效,举家仿徨,追悔无地。余思药虽对证,赖脾运化。叫喊几及一昼两夜,神其敝矣。仍以前方加参三分助脾运化外,以山楂二两煎汤代水服。及逾时,两眼蒙眊有睡意,因得渐渐怀抱,竟尔睡着。自午及申,醒余大解极多,所食未化者几半,遂得开爽调理而愈。几乎有意外之变,饮食不谨如此。

一防客感。痘痂初褪,腠理开泄,直抵筋骨脏腑,六淫易袭,起居一有不谨,轻则伤而重则中,非泛常感冒可例。恒有寝食如常,神情如故,而卒然昏晕者,其由此也。

一戒烦扰。痘后精神尽发于外,纵得欢容笑口,仅脱离苦境之象,精神气血,尚未之复,必得静养可致。尽有爱而不当者,戏弄而引之,致其喜以为喜,不知伤其神矣。即房闱举动,亦当以静为贵。去年胡某有三岁一长郎,痘方初起,时值炎天,以房不宽畅,移于厅后,左右窻纸,日光耀目,痘眼初开,何堪当此照耀也。余令以青纱蔽之,嫌气闷而弗听,且频频烦扰,非弄其笑,即以换衣扑粉,殆无宁刻,欲其适体,不知伤神何地矣。苦口谕之,全不入耳。次日,两目上窜,牵唇鼓颔而毙。

一体寒暄。天时冷热不常,痘后之体,又难调摄,衣服之间,稍冷即伤荣,过暖即伤气,或骤寒而不知加,骤热而不知减,寒与暖大人不觉,痘体受之,较常人十倍矣。有因寒而即寒热似疟者,有因热而即神情昏愦者,难以悉指,由不体寒暄之故也。富贵之家过暖,更什居八九,不知过犹不及也。

一戒好洁。房中帏帐衽席,自是宜洁。至痘儿之体,自头面及身,以至手足,任其秽则秽,任其臭则臭。究其所以日久而秽臭犹存者,以收敛之局未尽也。收敛未尽,精神犹在于肌表而未还元,欲涤其秽而反以涤其神,如之何其可也?更有可畏者,体肤柔嫩,犹脱皮脱骨之余,轻则皮毛若刺,重则汤气入里,喘急肿胀,可立而待。有一儿痘将一月,其母爱洁,竟濯之以汤,而且畅其浴,次日遍体浮肿,喘急而莫救,可不慎欤!

痘前诸疮宜急治

诸般疮疡在痘前者,务宜急治,必愈为贵。万一与痘相值,痘即极顺,降而为险矣。险自可知。以痘之最恶,无如外剥,外剥必由于痒,疮则未有不痒者,痘即可免,而疮为之招,连痘亦沸然矣。或得苍老稀疏,间疮而出者,即痒或可禁止。设若稍密,其必绕疮四畔,攒集其窠,以疮为壑矣。水从下流,毒从虚发也。至痘起胀时,浮浮一片,无分疮痘,一擦而身无完肤矣。虽有善者,何能济其患哉?世人不谙者,多恒置而不问,有悞认疮痘总是一毒,反畅其发,以为稀痘之计。不知痘系交媾欲火之毒,感于娠之先者;疮乃成孕之后,受母腹之积热,或生下后湿热流火所发,与痘绝不相侔。累月经年,何能致稀一粒?亦有疮后而果稀者,适相凑也,与疮何与?又有无稽之言云:婴儿体肤柔嫩,疮药一及,渗入骨髓,发痘不出。举世讹传,悞人不浅。但治疮有法,当以渐而施,先于胸腹,次日肩背,又次日四体,结末头面,治其一,缓其三,周而复始,以愈为度,乃为良法。不则治之太骤,柔体不胜,反致变矣,不可不知。

论大黄

有客过余而问曰:伏火伏毒,非清解之能事,攻之固不容已矣。然大黄之力,斩关夺门,为荡涤之将军,元枭毒火,当之尚尔退听,于气血则独无所亏乎?气血若亏,孰为领载,孰为化解,而终始其功也?予曰:不然。有病则病受,病受其药则销镕在邪毒,邪毒销镕则气血不为邪毒桎梏,而融通灌溉于痘矣。不第于气血无损,正以救护气血之地也。邪正相乘,一负则一胜。负既在此,则胜自在彼。但当衡其轻重,所重在补,养正则邪自除;所重宜攻,驱邪则正自复。何虞气血之受损乎?

荡涤之法,古来不数见也。间有用者,不过钱许至三钱,一剂至二剂。更不出便闭者方用,便利即止。若钱许以至两许,自放点以至落痂,甚至泻利者用之,而便反实。有纯利清水而攻犹未已,岂是索隐行怪好奇示异哉?奈世运变迁,甲子以来,痘疮迥别于前。是年曾有一痘磊落粗绽疤红,光泽圆满如珠,目之者咸赞其为状元痘。予按其身热如火,口中干腻,予思痘象固佳,不宜热渴如此。谓其父曰:是痘气血强旺,又得内无伏毒,外象固好,然热渴太甚,火毒非轻,速宜凉血清火,不可懈也。此人全不之信,不事医药,至九朝带火干收,燥硬焦痂有如沥青,盘晕肆溢有似紫霞,喘急躁乱而莫能挽矣。以如是之痘,纵失医药,亦何至于此地,乃竟以一炽热一腻渴之嫌,便同于逆,可递而推之。炽热而更顶陷者当何如?顶陷而更紫滞者又何如?紫滞而更稠密者又何如?稠密而更加贯珠堆簇者又何如?贯珠堆簇而更内多恶证者又何如?是知清解所不效者,当破其凝滞之毒,而佐之以清解矣。至破滞而不能取胜者,当进而攻其伏藏之毒,而佐之以散达矣。放点凶恶,攻之而起胀,得以满彻则已;起胀未应,攻之而成浆,得以畅遂即止。乃至有收结而始尽净者,有落痂而始霍然者,然其所以然者,原非有怪异也。前之毒盛者,至起胀时,毒尽发于外,所谓毒出一步,内虚一步。至行浆时,痘稠密者,惟有气血不继,故必以保元为要。一失内拓,必至白陷灰陷,锡皮皱湿,气离血散而败。今有毒盛者,恒多伏藏于内,轻则内扰,重者内溃。内扰者犹可以清解疏达而起,即有不应,荡涤之而自松透矣。若内溃者,脏腑糜烂,药即金丹,亦为无用,而况清解乎?故内毒甚者,无论发始半途即结尾收成,余殃未殄,当如除恶务本,必期于尽。但尽之之法,又当察其轻重缓急而因应之,不可执成见于我也。纯熟于此,不特险之重者,得以转危就安,即邻于逆者,施功于已发未发时,尽可挽回。若腰如被杖,叫喊不已,空窍失血,蚤斑蚊迹,紫背浮萍,缠腰雨截,托腮锁项,拳毛倒竖,稠密细碎,面目预肿等证,前贤往哲,列于不治之条,皆可以起,尤宜治之于早,乘毒无定位,内未受攻,乃克有济。若至三日之期,内已受攻,亦无如之何矣。

论石膏

石膏名为白虎,汤火泡燃,桐油调敷,痛即如失,性果何如其寒也。人有言疹要清凉痘要温,芩连犀角尚不敢轻投,恐伤脾胃,用之而且两许,更有始终不撤,不惟无伤于脾胃而更得益焉,何也?喜温之说,前人言气虚之痘。若犯血热,热而且甚者,内煎熬而外沸腾,五内之地,轻则恣其销烁,重则为其焦枯。盖以先天毒火,火而出之于毒,不啻一热而已,毒而济之于火,其猛烈当何如也!石膏虽大寒,仅足以制其亢,宁有余寒而伤及于脾胃乎?尽有落痂之后,火邪尽净,复起牙疳,目生翳障,但有未尽之余,不见有过寒之证,总不越有病病受。若使中病即已,不必尽剂,容可过乎哉?何为中病?假令身热如火者,热和为中;大渴不已者,渴缓为中;紫艳焮红者,红活为中。何为未中?如口热如炉,空窍失血,唇焦舌黑,狂烦谵语,其势未杀,病犹未中,虽多何畏焉?借令泥古方,拘日期,论剂数,则悞矣。

论猪尾血

诸血居补,惟此血最活动,而搜剔凝结之瘀,所以产妇多有食之,取其能破败恶露也。论痘非血不载,非血无浆,况补血之功不易,何反取其破败为哉?毒松透者,血得载毒而出,痘虽稠密,色必红活,自无凝滞之患。若毒火雄烈萌动即炽,血遇之即凝结而瘀矣。血本载毒者也,瘀则连血亦为毒血矣。不第此瘀为毒已也,一有瘀毒,并周身之血,悉为此毒摄伏,而不得灌输于痘,以故痘有空壳,以故有与肉色一般,此痘之最恶者也。如女人怀娠,通身之血,朝毓于娠,上乳下经皆绝响矣,不则天下有无血之孩乎?其次则干红晦滞,紫艳干焦,或蚤斑蚊迹,种种皆内瘀之符也。然此瘀非犹夫血块症瘕之类,无论大小皆系杀身之毒,但小则日期缓,大则日期迫耳。缓则桃仁、地丁、红花、赤芍亦能取效,追则必需于此。猪血固能破瘀,而出自尾尖,尤为活动紧关之处,而且取破血下流之义,得冰片为佐,开泄腠理,通达内外,内结散而外滞疏,此瘀一活,则一身之血,皆得灌输于痘,而立转红活矣。是以血活血,犹之以血补血,草木之味,乌能及焉。如用之轻必盏许,重则四五盏或十数盏,方可取效。如方书所云一二点,此亦习闻而未能经验者也。

论浊阴

何为浊阴?无价散、鸡矢醴、人中黄、人中白、童便、秋石、金盖散、金汁、粪青、女人经布、男妇棍裆之类,均为浊阴。辛甘为阳,苦寒为阴。轻清为阳,重浊为阴。此等秽恶,尤为阴中之阴,浊中之浊。痘犯烈火,苦寒所不能胜,非此莫制。予孟儿喉间忽然鲠痛,身即躁热如焚,俄顷而音声即哑,咽傍有两蛾,相对如圆眼大,先以芦刀刺之,令出恶血,色甚紫滞。予见势重,即以大黄、石膏、黄连、荆芥、牛蒡、生地、甘、桔、木通,连服二头汁不应,满腹如火炙,不省人事;前方用大黄五钱,生地、石膏各一两,日服三头汁,如此服过三日,势不稍杀而且日甚,灯与帏帐相去丈余,畏明若刺,口中谵语,音哑不知所讼,如此三日,所服之剂,如水浇石。予思阳光烈火,非苦寒所能驾驭也,遂想浊阴以胜之。浊阴之中,无如鸡矢,鸡矢之中,惟溏而若干酱者为最,此又浊中之浊,阴中之阴,能治疔疮立效,其浊阴无匹可见。取有尖头者佳,以六一散调为丸,如菉豆大;另以六一散一二匙,研入冰片少许为衣,以掩其臭,且得以开泄窍脉,用灯心汤送服。一二刻后,从来燥热如火。忽尔身体振战,汗泄如浆,发出一身恶疹,与牛皮癣一般。自来疹子无痂,及回后遍身脱下痂皮,如厚油纸,而诸证悉愈。若非此品斩将搴旗以夺之,诸药终归无用。一夺其势,诸药亦与有力焉。浊阴能制阳光,先言堪世则矣。人畏大黄为将军,石膏为白虎,此证用及各有斤余,如水浇石,赖此开先而始奏效。所以药贵对病,寒热攻补,是在用之者何如耳。

游蚕形

已下详列异痘形状。

是痘贯珠成条,其形如蚕,故名游蚕。有稀密,有长短。身上者轻,头面者重。身上短而稀所见无多者轻,长而密更繁多者重。重则必攻令松透,如一赤豆荚,其毒方起。

迭钱形

是痘圆圆攒簇,绝不成点,钱许之大,故名之也。仅见二三者轻,多见者重,重则必攻。亦以药胭脂膏封贴,更和猪尾膏、大桑虫于剂内透之,令毒如蒸饼,其毒方透。

燕窝形

是痘攒簇累累,象似燕窝而名者也。单见尚重,见而不一者不治。急攻之,务令松抬如饼,其毒方化。以油胭脂调入化毒丹,用绵纸摊贴,更佐以猪尾膏、大桑虫。

雁行形

雁行状似游蚕,但曲而甚长,以其排行而若雁字也。单见者亦重,不一者更重。攻之松若游蚕而毒化矣。

鼠迹形

是痘或四五粒或六七点,相簇如鼠迹,故以是名。无多者轻,见于周身者重。重则必攻,令相并成泡,其毒方松,剂内调入化毒丹,并猪尾膏。

(艹瓢)沙形

(艹瓢)沙者,其痘扁阔歪斜,无顶无盘,有细点如沙攒簇于囊,宛似(艹瓢)沙而名之也。可以数纪者轻,遍及者重。重则必攻,务令高抬如芡实壳,其毒才化而成浆。

珠壳形

珠壳者,其痘有顶而平,四围贴附一细圈,宛如珠壳。无多者轻,及于周身者重。重者必攻,务令圆满绽凸,其毒乃透。

鸟迹形

鸟迹者,连串三条,头簇脚开,其痘若鸟之迹也。单见者轻,五六处者重。重者必攻,亦如游蚕松透为准。

蟹爪形

蟹爪者,贯珠连串,粒细一粒,尖稍有隐隐黑丝如发,竟与蟹爪无异。无几者轻,繁多者重。重者必攻,其形统胀成条而毒尽泄矣。

蛇皮形

丛簇成片,散漫无拘,形似蛇皮而名之也。见此不治。或见点之初,灯下照之,隐隐簇簇,细密无伦,将形未形之际,即便攻之,佐以猪尾膏破之,不使其成,庶可有为。

履底形

履底者,形似蛇皮,不若蛇皮散漫耳。随处皆凶。其形得小,更得早图,庶可有为。速以猪尾膏和入攻毒剂内,并大桑虫透之;急以药胭脂膏封贴,令得脓水淋漓,方能庆生。

蟢窝形

蟢窝者,较迭钱而更大也。另别其名者,其形大,其毒亦更重也。即屈指无多,毒已不浅,攻之自不容已。佐以大桑虫、猪尾膏,外亦以药胭脂贴之,得松泛平抬,方可成脓。

螺疔形

其毒头大根尖顶黑,形若螺肉,深入于肉里,有大小,有深浅,按其四围板硬。治法见于余毒。若放点时而即见者最恶,先用挑松,即将应服之药,大人含于口中,吮其数次,随用贴法。

紫背形

斑之形似萍,其色似萍之背紫而带黯,有大有小,目之有点,手按无形,无几便重,繁多者莫救。急宜攻毒破瘀,务令渐淡淡而退去,方可回生,必须早图。

环珠形

是痘连串环繞,故以是名。有臂因镯阻,痘即如镯而绕者;有项以圈系,痘即如圈而聚者。于臂稍轻,于项则重。因阻犹重,无因更重。不特项臂为然,头身亦有之。凡见宜攻。

覆釜形

是痘盘聚于巅顶,如釜之覆,名曰覆釜,是毒参阳位之一证也。其余疏朗明润者,以松肌通圣散和猪尾膏、化毒丹治之,外用胭脂膏搽贴。更稠密火热者,必加大黄,令脓水腐烂,其毒方化。

两截形

是痘上与下绵密如铺,中段绝无一点。枭毒拥于上下,气血阻于中宫,以致上下隔截,痘之最恶者也。首尾一以攻毒为主,佐以猪尾膏、地龙,令气血疏达。要截处得散,散透点,方可挽回。

蒙头形

是痘绕头贯顶,有似兜帽,故名蒙头,毒参阳位之首恶也。余更稠密火热者不治。治则必攻,与覆釜同法,必早图可挽。有独聚于天庭者,亦是蒙头。余若疏朗明润,体不炽热者,不必用大黄。

缠腰形

腰者肾之候也,连串环繞于此,缘毒伏于肾,而有此象,贯珠之最恶者也。余即疏朗,不得视以为美。治必以攻,得此松抬,统成一围,如豇豆荚,方不为害。不则痘纵可观,九朝忽然闷乱,变焦紫而毙矣。

托腮形

颔下亦肾经所属,痘疮攒成一片,是为托腮。清气为其所阻,头面必不能起,身更可知。痰涌气喘,可立而待,从来不治。若见点之初,毒势未成,以治蒙头之法治之,亦可救援一二。速宜封贴。

锁口形

双锁口者,两口角左右一粒,较旁痘独大,板实而无盘者是也。此毒拥于脾,而有此象。口乃脾之窍,饮食接送之门,可令毒藏此地乎?洽法轻重与覆釜一辙。有连串绕于上下唇畔亦是。

锁项形

项系水谷之路,呼吸出入之门,痘疮连串,环绕于此,是毒锁咽喉,与托腮无异,咽哑水呛,皆由此致,俱属不救。但得放点之初,即以清金攻毒饮并猪尾膏,杜患于将萌,容有可起。

攒背形

毒发于背,便关生死,况痘攒簇随地皆凶,而可令此地犯及乎?攒而得松者,以松肌透毒散合化毒丹、猪尾膏治之,外以胭脂膏贴。攒而更板,壮热如火者必攻,须得腐烂,方可庆生。

囊腹形

腹近五内,犹之同室,与他处不同,一有变证,毒即入里,捷于反掌。但此地空隙而未得为吉者矣,未有此聚如囊而得无恙者也。治法攒背同。

攒胸形

胸与腹俱逼近脏腑,攒胸犹之囊腹,调剂之法,亦与攒背同。

咽关形

咽关当喉攒簇而犯迭钱者也,若蟢烙窝则尤重矣。咽与项皆水谷之路,呼吸出入之门,其害与锁项无异。锁项之害,病在环繞;咽关之害,病在攒簇。治法与锁项同,更以胭脂膏贴。

抱膝形

两膝搅簇如饼,毒聚于此,浆不能达足胫,而致亏于一篑。余地无疵,更无内证,止以松肌透毒散加牛膝合化毒丹治之,并用胭脂膏贴。更多恶象内证者,必攻。

锁唇形

唇者脾之华,脾脏安和,痘不相及,更得温润,不则攒聚于此。有黄熟如蜡,有嘴突如蕾,有黑硬燥裂而血迸,皆毒攻于脾,象见于唇。如无他证,泻黄散合猪尾膏治之。更壮热如炮者必攻。

蒙骩形

痘攒簇于耳后高骨,是谓蒙骩,亦肾经伏毒之一征也。头面余处皆稀,止此犯忌,以松肌透毒散加元参,合化毒丹、猪尾膏治之,外用贴法。更稠密而炮热者必攻。

披肩形

披肩者,如其肩而兜聚也,较之于背稍轻。然脏腑真气所聚之处,即鼠迹(艹瓢)沙尚属可畏,而况攒布成片乎?此毒不松,真气锢闭,上下阻塞。治与搅背同法。

抱鬓形

鬓接太阳,枭毒起伏,于此取验。痘证若重,鬓极稀疏,必此地掀肿如莲瓣,以及正面肿胀如球,毒根方透。不则此地不胀,即通身光壮,毒根犹伏,厥后终败,可令犯忌于此乎?治法与蒙骩同。

鳞坐形

鳞坐者,其臀攒集如鳞也。穴属环跳,部位又至阴之地,故发浆不过环跳者,不治。平而干滞者,松肌通圣散加牛膝;板而紫滞且炽热者,凉膈攻毒散减豆根,亦加牛膝,俱合化毒丹并贴法。

囊球形

痘得阴阳和畅,虽密无咎。阳球乃下焦阴阳交会之所,故阴上先收者吉,取其下焦和畅也。于此若囊毒壅,交会可知。上下相因,下壅则上闭。治以散结汤、化毒丹,炽热者加大黄、石膏。

卷四百八十九

痘疹门

百祥丸【《小儿直诀》,下同】  一名南阳丸。治痘疮黑陷,及嗽而吐青绿水。

红芽大戟阴干,浆水煮软去骨晒干,复入元汁中煮尽汁

右焙干为末,水丸粟大,每服十丸,赤脂麻汤下。薛己曰:前方治痘疮黑陷耳骩冷咬牙吐泻者,乃脾土虚败,寒水反侮,归肾之恶候也。用百祥丸泻之,急以四君子加丁香、陈皮、木香、厚朴、炮姜以温补脾土,身热饮水,黑陷复起,十救一二。盖此证因脾土虚败,寒水乘侮。陈文秀先生云:若治寒水于既侮之后,何不保脾土于未败之先?此发前人之未发。况前药必借脾胃之气,运及于肾而才泻之,吾恐胃气先伤而莫能及。然非钱公之明见不敢投,非古昔之元气不敢用,治者慎焉!

牛李膏 一名必胜膏。治痘疮黑陷。

牛李子不拘多少,此物野生道边,至秋结实,黑圆成穗

右杵汁,石器内熬膏,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

宣风散 治小儿痘疮内热及惊风。

陈皮 甘草各五钱 牵牛四两,半生半炒 槟榔二个

右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薛己曰:愚按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故肝气热则生风,风热搏则惊搐,而肝血必损也。然有余当认为不足,若屡服利惊宣风之剂,未免亏损脾胃,以成慢惊矣。慎之!

瓜蒌汤 治小儿慢惊及痘疹作搐。

瓜蒌根二钱 白甘遂一钱

右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三分,薄荷麝香汤下。薛己曰:按徐用诚云:钱氏治慢惊用瓜萋汤,恐传写悞耳。盖惊主风木,甲木属阳,病急易治;乙木属阴,病缓难治。况小儿五脏之气未实,神气未完,而自病慢惊之证,非病后及吐泻脾胃虚损而得者,慎勿用此峻厉之剂。

四顺清凉饮 治小儿脏腑有热,颊赤作渴,四肢惊掣,大便秘濇;或风热结核,头面生疮,目赤咽痛切有余之证。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

右每服一钱,水煎。

六君子汤 治小儿脾胃虚弱,体瘦面黄;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证,致儿为患。

人参 白朮 白茯苓各二钱 陈皮 半夏 炙甘草各一钱

右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参芪四圣散 治痘疮已出至六七日,不起发,不成脓。

人参 黄芪炒 白朮炒 茯苓 白芍药炒 当归 川芎各五分 糯米二百粒 紫草 木通 防风各三分

右作二剂,水煎服。

升麻汤【《活人书》,下同】  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支体痛,发热畏寒,鼻干不得睡;兼治小儿大人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着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

升麻 白芍药 炙甘草 干葛各等分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若大段寒即热服,若热则温服。疮疹亦准此。服药已,身凉止药。小儿量度多少服。如老儿吃,去芍药,加柴胡一两、人参半两。古人治痘,以葛根汤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难矣。苟能变通,自发热以至收靥,葛根汤皆可增损用之,不特发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汤为主,随证立增损法于后:初发热,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口干渴,内热也,加葛粉、天花粉、麦门冬。自利,加条实黄芩生用。呕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壳、山楂肉。腰痛,加独活、北细辛。头痛,加羌活、槁本、蔓荆子。惊搐,加木通、生地黄、灯心。小便少,加木通、车前子、瞿麦。大便秘,加大黄。衄血,加山栀仁、黑参、生地黄。发热三四日热不减,加解毒药,大力子、连翘、紫草、桔梗。疮不出,加防风、蝉蜕、荆芥穗、红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龙胆草。疮出太稠密,加人参、当归、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风、桔梗。咽痛,加桔梗、连翘。按《经验良方》加有山豆根去连翘。疮干或带紫,或色大赤者,血热也,加当归梢、生地黄、红花、地骨皮、牡丹皮。疮灰白色平陷者,气虚也,加人参、黄芪、防风、木香、官桂。手足疮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风、人参、黄芪。疮密起发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参、麦门冬、天花粉。泄泻者,里虚也,加人参、白朮、诃子、白茯苓。疮不着痂者,湿热也,加黄芪、防风、官桂、白朮;李氏加紫苏五分,笋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钱。冬月加制过麻黄一钱。海藏曰: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陈文中曰: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又曰:痘疹初发热未明,宜用此汤以散之。张巽之曰:凡痘见斑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万氏曰:古人谓但见红点,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此盖为痘疏毒少者言。后人不达立言之旨,遽谓凡出痘子,才见红点,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汤四味,乃发表解毒,流通血气,升降阴阳之剂,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润之,郁者疏之,过者平之,阴精不衰,而阳毒不亢也。苟谓痘疏毒少者,虽他不可服,况葛根汤乎?薛己曰:愚按前方,胃经发表之剂,表实而热毒壅滞于肌肉者,须用此药以疏泄之,恐虚其表,而痘毒不能托出也。王肯堂曰: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足冷,脉数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疑贰之间,并宜服之。或未经解利而疮毒已发,又云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解散之也。又云,患疮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汤。盖用升麻,其性苦寒无毒,主解百毒,杀鬼邪,辟瘟瘴蛊毒,中恶腹痛咽喉口疮皆毒也,疮痘亦毒故也。其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热,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治头痛。升麻葛根二药,皆治伏热毒动,心恍惚,惊悸烦躁。大抵疮疹是蕴热毒,葛根解热、升麻去毒也。病热而药性微寒,冷热相攻,则芍药治时行寒热,又活血痹,使痘疮易出也;又利小便,疮疹有大热者则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调和之;况新书言疮疹渴躁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热调荣卫,为治疮疹之要药也。为其疑贰之间,非疮疹伏热而发热者,有伤寒伤风伤食惊证,兼患疮疹而禀气怯者,皆发虚热而非实热。若服之,是疮疹者则毒减而愈,他证者反以为害,不能尽述其由。但有壮热而面青目白,睛不黄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服,里无蕴热故也。此药治未发疮疹之前,疮疹已愈之后,服之消毒故也,非正出时服。董凤翀曰:外感重,加柴胡、羌活、白芷、防风;口干内热作渴,加葛粉、天花粉、麦冬;痰嗽,加紫苏、陈皮、半夏。

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瘟病,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主消化瘀血,兼治疮疹出得太盛,以此解之。

赤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 犀角屑一两,如无以升麻代之 一方加灯草十根。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服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更不用黄芩也。王肯堂曰:热盛者,加酒炒黄连;若有瘀血停胸,加酢制大黄;若口鼻出血,加大蓟、茅根;若小便血,去大黄加小蓟。

麻黄黄芩汤 小儿伤寒无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治天行热气,生豌豆疮不快,益烦躁昏愦,或出尚身痛热者。

麻黄去节,一两 黄芩 赤芍各半两 甘草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调下,日三。

化毒汤 治小儿疮痘已出未出,并皆服之。

紫草嫩者 升麻 炙甘草各半两

右銼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王肯堂曰:余用粳米,去糯米,以此为阳明之药也。

紫草木通汤 治小儿疮疹出不快。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去皮 糯米各等分 甘草半之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鼠粘子汤 治痘疹欲出未能得透皮肤,热气攻咽喉,眼赤心烦者。

鼠粘子四两,炒香 甘草一两,炙 防风半两 荆芥穗二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后临卧,逐日三服。大利咽膈,化痰涎,止嗽。若春冬间常服,免生疮疖。老幼皆宜服。海藏曰:太阳少阳之剂,首论温平者此也。

升麻黄芩汤 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时行疮痘出不快。烦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钱五分。

升麻 干葛 黄芩 芍药各三钱 炙草一钱半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水解散 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兼治疱疮未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

大黄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焙秤

右捣罗为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差。强实人服二方寸匕。此调风实之人,三伏中宜用。若去大黄,即春夏通用。

猪尾膏 治疮子倒靥,心神不宁。

小猪儿尾尖刺血一两点

右入生脑子少许同研,新水调下,立效。《幼幼近编》:木香汤送下。费启泰曰:治痘疮细如麻芥,实而不松,

黯而不活,诸般恶形恶色恶证,累日不起者神效。

无比散 治疮疹恶候不快,及黑疮子应一切恶候。

牛胆黄 麝香 龙脑 腻粉各一分,细研 朱砂一两,先研如粉

右为极细。如有患者 小儿一字,大人半钱 水银少许,同小豮猪尾上血三两滴,新汲水少许同调服。先宁稳得睡,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蒲桃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小儿用奶汁滴尤妙。一方有蟾酥。

龙脑膏 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一钱

右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鸡豆肉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酒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依常将息。海藏曰:此必证极而用,盖不得已也。

如圣汤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桔梗 牛蒡子炒 生甘草各一两 麦门冬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细细呷服,入竹叶煎化服尤妙。

决明散 治疹痘疮入眼。

决明子 赤芍药 炙甘草各一分 瓜蒌根半分

右捣罗为末,每服半钱 蜜水调下,日进三服。

拨云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

右捣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之。

密蒙花散 治疹痘疮,并诸毒气入眼。

密蒙花钱半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半钱

右为细末,用羊肝一片,破开作三片,掺药令匀,却合作一片,以湿纸七重裹,煻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圣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如无,甘菊花代,然不如白菊花 菉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用一大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共一处煎,候米泔尽,只将干柿去核吃之,不拘时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浅者五七日可效,远者半月余。

葛根麦门冬散【《陈氏痘疹》,下同】  治小儿热毒斑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

葛根三钱 麦冬去心,四钱 石膏半两 甘草 川升麻 人参 茯苓各二钱 赤芍药一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增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足阳明胃经之药也。外除表邪,内清胃火,兼补元气。若非发热作渴,表里有热者,不可用。若表里俱虚而发热作渴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生地黄散 治小儿斑疹,身热口渴,咳嗽心烦者。

生地黄半两 麦冬去心,七钱 杏仁 款冬花 陈皮各三钱 甘草二钱半,炙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肺经有热者,宜用此方;若痰气上壅,佐以抱龙丸。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疮疹时气,头痛壮热,目濇多睡,咳嗽喘促。

桔梗炒 真细辛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真川芎 白朮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薄荷五叶,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候,量大小加减。海藏曰: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薛己曰:愚按前证方,若表虚风寒所乘而致诸证者,宜用此药。若表实内热相搏而致诸证者,宜用升麻葛根汤。若兼作渴饮冷者,须用葛根麦门冬散。大凡疮疹未出已出之间,多增寒壮热,身体疼痛,大便黄稠,此正病也。若无他疾,不必服药。王肯堂曰:治数证,皆纯阳人所用,古人处为小儿药,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药对其证用之意,大抵浑身壮热,必由风热疮疹伤寒时气,且先与之也。其头痛目濇,鼻流清涕者,用细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参;多睡者,用茯苓;恐伤寒时气乘里弱者,用白朮也。治风热疮疹,瓜蒌根也。瓜蒌味苦寒,治身热烦满,大热,除肠胃中痼热八疽,面黄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热,而胸痹不下乳,阳证伤寒,治痈下乳,皆攻其热也,故非里寒者可用。其里寒者,由身有大壮热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黄赤,皆里寒证也。其中虽有白朮以温,终非为虚热者用。人之脏腑寒则寒药先效,热药未必能制之;脏腑热则热药先效,寒未必能制之,此势之自然也,岂得不辨表里冷热而用药也?《和剂》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可与通利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服药则误矣。一方加防风、花粉。

十一味异功散 又名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诃梨勒去核 半夏姜汁制 丁香 甘草炙,各三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量大小以意加减。薛己曰: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或已出一日至五七日间,或泄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气促作喘,或身虽热而腹胀足指冷,或身热而作渴,或身热而惊悸腹胀,或身热汗出不止,或气急寒战咬牙,或渴而饮水愈渴;或疮欲靥而不靥,或疮痂欲落不落,而反腹胀渴泻,足指寒冷,或惊悸寒战咬牙,此脾胃终变虚寒,津液衰少,此发《内经》微旨,阴阳蕴奥,非神于术者岂能言哉?前证乃阳气内虚寒而外假热,如痈疽脾胃亏损诸脏虚寒之败证,急用前散以救胃气,亦有可生者。

十二味异功散

木香 当归各三钱半 人参 厚朴姜制 陈皮 丁香 茯苓 官桂去粗皮 白朮炒 肉豆蔻各二钱半 川附子炮去皮,一钱半 半夏姜制,一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三岁儿作三服,五岁儿作两服,一周两岁儿作三五服。病有大小,以意加减。此药家传五世,累经效验。薛己曰:愚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出,不发起,不光泽,不红活,谓之表虚,宜用此药治之。若已出未愈,疮不光泽,或不起发,不红活,或腹胀作渴,泄泻气促,谓之表里虚寒,急用此药送豆蔻丸。或十一日间不靥,壮热,闷乱不宁,卧则烦渴咬牙,手足指冷,数饮沸汤而不热,围火重衾而仍寒,悉属表里虚寒也。王太仆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益其心火,急用前药以回其阳,亦有生者。

肉豆蔻丸 治泻水谷,或白或淡黄不止者。

广木香 缩砂仁三钱 肉豆蔻 白龙骨 诃子肉各半两 赤石脂 枯白矾各七钱半

右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周岁儿,每三五十九,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泻止住服,不止多服。薛己曰:愚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泄泻之濇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证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豆蔻丸濇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人参麦门冬散 治痘疮微渴。一名麦门冬散。

麦门冬一两 人参 甘草炙 陈皮 白朮 厚朴姜制,各半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增减。《幼科全书》曰:渴不止,加天花粉、葛根、酒芩、竹沥。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热毒,气虚作渴,宜用之。若因气虚弱作渴,用人参白朮散。

消毒散 治痘疮六七日间,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者,用此药以微利之。一名消毒饮。

牛蒡子四两,杵炒 荆芥穗 甘草炙,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毒在肌肉,尚未能尽发而致斯证,脉浮而紧者,最宜此药疏解其毒。若痘顿轻,脉沉而紧者,毒在脏腑,宜用前胡、枳壳疏通,以绝其源,其痘尤轻。海藏曰:此药皆温平之剂。一方加防风、薄荷。王肯堂曰:治疮未出或已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喉痛。

柴胡麦门冬散 治痘疮壮热,经日不止,更无他证,此药治之。即六味柴胡麦门冬散。

柴胡二钱半 龙胆草炒,一钱 麦门冬三钱 甘草炙 人参 黑参各一钱半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表热,根盘色赤,焮痛作渴,饮冷,或两目作痛,或素有肝火而患痘疮者,尤宜用之。

射干鼠粘子汤 治痘疮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余毒所致。

鼠粘子四两,炒杵 甘草炙 升麻 射干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初出,发热焮痛,根盘赤盛,或咽喉口舌疼痛,作渴引饮者,宜用。若因胃气虚弱,发热而致前证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桔梗甘草防风汤 治风热咽喉不利。

桔梗炒 甘草炙 防风各等分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上焦风热,或痰涎不利,咽喉不利,或口舌生疮,作渴引饮者,须用此药发散解毒,痘虽出亦在轻浅。

人参清膈散 治涕唾稠粘,身热鼻干,大便如常,小便黄赤,宜用此方治之。

人参 柴胡 当归 芍药 知母炒 黄芪炒 桑白皮炒 白朮炒 紫菀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桔梗炒,各一两 黄芩半两 石膏 滑石各一两半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证,即痈疽因热毒蕴结于脏腑经络之间者,当用此药以疏导托里,调和荣卫,使邪气退,则元气不伤而痘疮易愈也。

前胡枳壳散 治痰实壮热,胸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

前胡一两 枳壳 赤茯苓 大黄 甘草各半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量大小加减。如身温脉微并泻者,不可服。薛己曰:愚按前证,若属肺胃实热,气郁痰滞,大便秘结,小便赤濇,烦渴饮冷,身热脉数者,宜用之以表散外邪,疏通内脏,使邪气不壅滞,且痘疮轻而易愈也。

人参白朮散 治痘疮已靥,身热不退。此药清神生津,除烦止渴。

人参 白朮 藿香叶 广木香 生甘草 白茯苓各一两 干葛三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服。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已靥身热,或津液少而口干引饮者,胃气虚弱也,宜用人参白朮散。若腹胀泄泻,口干足指寒冷者,脾气虚寒也,宜用十一味木香散。若形寒恶寒,呕吐不食,腹胀泻渴等证,乃脾气虚寒下陷也,用六君子加升麻、姜、桂;如不应,急加木香。若发热烦躁,身热恶衣,属血脱发躁,用当归补血汤。大凡痘疮,若脾气虚弱出不快者,误以为热毒壅盛,用凉药宣利解散,致脾胃受伤,元气愈虚,使疮不起发,不充满,不结靥,不成痂,而痒塌烦躁喘渴死者多矣。凡痘疮首尾不宜与水,则疮靥之后,其痂落迟。或生痈肿,治生其法,必成疳蚀疮,血水不绝,甚则面黄唇白,多致难愈,盖脾胃属土而主肌肉故也。

韶粉散 治小儿痘疮才愈,而毒气尚未全散,疮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当用此药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钱

右研和,入炼猪脂油拌匀如膏,薄涂疮瘢上。如痘痂欲落不落,当用此方。

羊(骨同)髓膏 治痘痂欲落不落,瘢痕。

羊(骨同)骨髓一两

右炼,入轻粉一钱,研成白膏,瓷合盛之,涂疮上。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痕赤而作痒,属血虚而有热也,佐以四物、牡丹皮。若痕白而作痒,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芎、归。疮痂欲落不落者,脾经血气虚,八珍汤。若发热而大便秘结者,肠胃内热也,犀角消毒丸。发热而大便调和者,脾胃热也,麦门冬散。脓水淋漓者,肌表热也,用败草散敷之。

雄黄散 治小儿因痘后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右二味,同研极细,量疮大小干掺。

绵茧散 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

出蛾绵茧不拘多少

右用生白矾槌碎,实入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臖作痛,更服活命饮。《幼科全书》曰:茧矾每两加密陀僧五钱、白芷末二钱,以白蜜调而敷之。薛己曰:愚按雄黄散,清肝杀虫解毒,外治之方也。其证所感之经,与所致之因,各有不同。若因手足阳明经蕴热所致者,用犀角消毒散。若因脾经疳热者,用大芜荑汤。若因肾经虚热者,用地黄丸。若因肝经疳热者,用芜荑汤送大芦荟丸。其绵茧散,总治疮毒脓水淋漓收敛之外剂,若果系内无余毒而未痊者,宜用敛之。若因气血虚而不敛,宜用托里散。若发热肿痛,大便不结,用仙方活命饮,更以隔蒜灸法。若肿痛作渴,大便秘结,用四顺清凉饮。若大便已通,肿痛未退,仍用活命饮。若发热倦怠,大便调和,用八珍汤加犀角。如疳蚀未应,急用隔蒜灸。若发热口干,肢体倦怠,用八珍汤加黄芪。若饮食少思,肢体倦怠,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若脓水不绝而发热,用四物、参、芪、丹皮。若脓水不绝而恶寒,用四君、归、芪。恶寒发热者,用八珍、黄芪。若乳母肝经血虚发热,用加味逍遥散。若肝经因怒发热,用加味小柴胡汤。若肝经因郁发热,用加味归脾汤。仍参前痘疮首尾悞饮水证。

谷精草散 治小儿痘疮已靥,眼目翳膜,遮障瞳人,瘾濇泪出,久而不退;或十二三日,疮痂已落,其疮瘢犹黯,或凹或凸。此肌肉尚嫩,不可澡浴,及食炙煿辛辣有毒之物,恐热毒熏于肝膈,目生翳障,若不能守禁而致患者,须用此治之。一名蛤粉散。

谷精草一两 生蛤粉二两

右为细末,以豮猪肝一叶,用竹刀批片,糁药在内,用草绳缚定,入磁器内,量用水,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一方有黑豆二两。《活人书》曰:煮熟收入磁瓶内熏眼,候温取食,日作,不过十日退。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愈后,余毒入于肝经而作痛者,宜用此方;羊肝散亦效。若肝经热毒,眼睛作痛,佐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或犀角地黄汤。

解毒汤 治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搔痒。

黄连三分 金银花 连翘各五分

右,水煎服。薛己曰:愚按前证,当审其脏腑部分,及各随所因而治之。若在乳下,必当兼治其母。

参汤散 治水痘。

地骨皮炒 滑石 炙甘草各半分 麻黄去节 人参 大黄湿纸煨熟 甜葶苈用湿纸裹煨 知母 羌活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入小麦七粒,同煎至十数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薛己曰:愚按前方,发表散邪疏通内热之峻剂。若遍身作痛,壮热烦躁,作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濇滞,喘嗽等证,宜用此方,或前胡枳壳散。然水痘多属表邪,若但发热引饮,小便赤色者,当用升麻葛根汤。如无他证,不必用药也。

右小儿疮疹无正方论,虽王、谭、钱氏之书,止见其方,未见其源。疗之者,往往以药宣利解散,因耗伤真气,遂至不救者多矣。深可痛悯!文中今将祖父秘传方论,集为一卷,盖守此方三十余年,全活者甚众,百不失一。今合广其传,使患者无夭枉之祸,医者有活人之功,此仆之夙心也。

参芪内托散 治痘疮里虚发痒,或不溃脓,或为倒靥等证。

人参 黄芪炒 当归 川芎 姜制厚朴 防风 桔梗炒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右入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儿加减。王肯堂曰:去厚朴、紫草加白芍。泻加诃子、肉豆蔻,有斑加桂、紫草、酒炒黄连、牛蒡子之类。

紫草快斑汤 治痘疹血气不足,不能发出,色不红活等证。即紫草汤。

紫草 人参 白朮 茯苓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木通 甘草 糯米

右,每服二钱,水煎。

人参胃爱散 治痘疮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等证。

人参 藿香 紫苏 木瓜 丁香 茯苓 甘草 糯米

右,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四圣散 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靥。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壳麸炒 黄芪

右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

独圣散 治痘疮倒靥陷伏。

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烧存性

右为末,以木香汤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 治痘疮出不快等证。

紫草 蝉蜕 木通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薛己曰:愚按海藏先生云,身后出不快,足太阳经也,用荆芥甘草防风汤;身前出不快,手阳明经也,用升麻葛根汤;四肢出不快,足阳明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此皆解毒升发之剂也,不可不知。

鼠粘子汤 治斑疹稠密身热等证。

牛蒡炒 当归 甘草炙,各一钱 柴胡 连翘 黄芩 黄芪各钱半 地骨皮二钱

一方无芩加连。每服二钱,水煎。

紫草散 治痘疹黑陷,气血虚弱,疮疹不起。

紫草 甘草 黄芪炙 糯米各一钱半

右水煎服。

活血散 治痘疮血虚热,已出未尽,烦躁不宁,肚腹疼。

白芍药一两,酒炒

右为末,每服一匙,糯米汤调下,荔枝汤亦可。对四君子汤加归、芪,名归芪活血散。《活人书》曰:治疮子出不快,酒调。如欲止痛,用温熟水调下。海藏曰:张子和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风大效,此乃太阴药也。

人参透肌散 治痘疮虚而有热,虽能出快,长不齐整,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 白朮 茯苓 当归 芍药 木通 蝉蜕 甘草 糯米各等分

右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徐徐服。

大连翘饮 治积热大小便不利,及痘后余毒不解,肢体患疮,或丹瘤游走不止。

连翘 瞿麦 荆芥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柴胡 滑石 蝉蜕 甘草各一钱 山栀炒 黄芩炒,各五分

右每服三钱,水煎。一岁每服一二匙,三五岁者每服数匙。一方有车前、紫草。薛己曰:愚按前方苦寒辛散,发散肌表,疏通内脏之剂。若表里实热,烦躁饮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结者,最宜用之。慎不可过剂,恐复伤胃气而变他证也。若妄发之则成斑烂,妄下之则成虚脱。

卷四百九十

痘疹门

方 22

胡荽酒【《陈氏痘疹》,下同】  治秽气,使痘疹出快。

胡荽一把

右以好酒二盏,煎一两沸,令乳母每含一两口,喷儿遍身,匀喷头面。房中须烧胡荽香,能辟除秽气,使痘疹出快。煎过胡荽悬挂房门上最妙。薛己曰:愚按前方,最宜用之。若痘疹已出,而饮食少思,宜用枣焚之。儿闻枣香,尤能开胃气,进饮食,解毒气。若因饮食停滞,未及消导,遂用此法,恐反助其邪以生湿热,则成痘毒也。

甘露饮子 治积热,及痘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齿龂宣肿。

生地黄炒 麦门冬去心焙 熟地黄 黄芩炒 天门冬去心 石斛 枳壳麸炒 枇杷叶去毛 茵陈 甘草炙,各等分 一方加犀角。

右每服三钱,水煎。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薛己曰:愚按前方凉血解毒,除湿清热,寒中之剂,治者审之。

托里散 治痘毒,元气虚弱,或行克伐,不能溃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溃。

人参 黄芪炒,各二钱 当归酒洗 白朮炒 陈皮 熟地黄 茯苓 芍药炒,各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右,三五钱,水煎服。

托里消毒散 治痘毒,气血虚弱,不能起发,腐溃收敛,或发寒热,肌肉不生。

人参 黄芪炒 当归酒洗 川芎 芍药炒 白朮炒 陈皮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连翘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

右每服三五钱,水煎服。

八正散 治下焦积热火,小便不通,或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

大黄酒炒 车前子炒 瞿麦 扁蓄 山栀炒 木通 甘草各一钱 滑石煅,二钱

右每二钱,水煎服。

凉膈散 治上焦实热烦渴,面目赤热,头昏咽燥,咽痛口疮,便溺赤濇,狂言谵妄,睡卧不安。

大黄 (石卜)硝 甘草各二两 连翘一两 栀子 薄荷叶各二钱

右为末,每服一钱,竹叶蜜些少煎服。

解毒防风汤 治痘疮毒气炽盛。

防风 地骨皮 黄芪 白芍药炒 荆芥 牛蒡子

右每服四钱,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下。

人参理中汤 治中气虚热。

人参 白朮炒 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一钱,姜枣水煎服;为末,姜汁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亦可。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不足,因睡发热,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诸证。

黄芪炙 人参 白朮炒 甘草炙 陈皮 当归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姜枣水煎。

泻黄散 治脾胃实热。

藿香叶 甘草各七钱五分 山栀仁一两 石膏五钱 防风二两

右用蜜酒微炒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五味异功散 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

人参 茯苓 白朮 甘草炒 陈皮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四君子汤 治脾虚饮食不化,或泄泻呕吐。

人参 白茯苓 白朮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幼科全书》曰:治痘疹气虚,此为要药。

四物汤 治肝脾血虚发热,日晡益甚,或烦躁不寐。

当归酒洗 熟地黄各二钱 白芍药炒,一钱 川芎五分

右作二剂,水煎服。《幼科全书》曰:治痘疹血虚,此为要药。

桔梗汤 治咳嗽吐脓,痰中有血,已成肺痈。

桔梗炒 贝母 当归酒浸 瓜蒌 枳壳麸炒 薏苡仁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钱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苈炒 地骨皮 知母炒 黄芪炒 甘草节 杏仁 防己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钱,水煎。

蟾蜍丸 治无辜疳证,一服虚热退,二服烦渴止,三服泻痢愈。

蟾蜍一枚,夏月沟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鸣,身多(疒畾)者

右取粪蛆一杓,置桶中,以尿浸之,却将蟾蜍跌死,投与蛆食一昼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干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甚效。

人参败毒散 治伤风时气,寒热咳嗽。

人参 茯苓 甘草炒前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桔梗 柴胡 枳壳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生姜薄荷水煎。《幼科全书》曰:治痘出腰痛,兼治疫疠。或加升麻、葛根、竹沥。

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疮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溃,此消毒排脓止痛之圣药也。若脓出而肿痛不止,元气虚也,当用托里散之类。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没药 甘草 赤芍药 当归尾 乳香 花粉 贝母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二钱

右每服二三钱,酒水各半煎。

神效当归膏 治痘毒浸淫,或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

当归 黄蜡 生地黄各一两 麻油六两

右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滓入蜡镕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

蛇蜕散 治痘毒目翳。

蛇蜕二钱,为末 瓜蒌仁五钱,研烂

一方去瓜蒌,用天花粉。右用羊肝一片,批开入药末二钱,线扎紧,用米泔煮熟,频与儿食或乳母食。

荆芥甘草防风汤 解痘毒。

荆芥 甘草 防风各等分

右每服一钱,水煎。

防风芍药甘草汤 解痘毒。

防风 芍药 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一钱,水煎。

麻黄甘草汤 治表实痘毒炽盛。

麻黄五分 生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轻粉散 治出痘眼内生翳。

真轻粉 黄丹各等分

右研,左眼有瞖,吹入右耳;右眼有瞖,吹入左耳。更以菉豆皮、谷精草、白菊花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干柿一枚,米泔一盏,煎干,将柿去核食之,不拘时候,日三枚。

禹太和蟢蜘方 治痘疮黑陷垂死者。

壁间蟢蜘如黄豆大者一枚

右捣烂,若一岁儿用雄黄一厘,二岁者用二厘,十岁者一钱,再同蜘蛛研匀,用好烧酒一杯调和,徐徐服之。余意此方,即同前十二味与十一味异功散之相类也。若因阳气虚寒,不能荣运周身,以致四肢逆冷,腹胀唇青,其色黑陷者,宜用烧酒。若因元气虚乏,或色淡白,隐隐见于肌肤,而不能起发者,宜用陈酒亦可,不可拘滞于烧酒也。若小儿未周岁者,宜酌量与服之,亦不拘于杯许也。又有一等气血俱虚者,或色淡红而不光泽,又不起发,或惊悸咬牙,用紫草与红花,以陈煮酒浓煎与儿服之,亦可以保其全生也,用者宜审诸。

抱龙丸 治痰热喘嗽,发热,惊悸不安,痘疮不发。

胆星四两 天竺黄一两 雄黄 朱砂各五钱 麝香少许

《全书》云忌用麝。右为细末,用甘草一斤,煮汁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用薄荷汤或灯心汤化下。

造胆星法

南星不拘多少,腊月腊水浸洗,切块晒干为末,用黄牛胆汁拌匀,仍用牛胆壳装入填满,以线扎口,悬挂当风处阴干、隔年方可用。薛己曰:愚按前方,清热豁痰利气之药,过剂则脾肺复伤而反不愈。或更加胸腹作胀,饮食作呕者,宜用人参白朮散培补中气。

五福化毒丹 治胎毒及痘后头面生疮,眼目肿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黑参 甘草 甜硝各三两 青黛一两五钱

右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薛己曰:愚按前方,生血凉血,解毒寒中之剂,用之得宜,殊有良验,不过一二丸。王肯堂曰:按化毒丹,降火凉血解毒寒中之剂;犀角消毒丸,清热解毒破血之剂。盖小儿脏腑脆嫩,元气易伤,况痘后气血皆虚,岂能胜当此剂?若胃气一伤,则未成者不能消散,已成者不能腐溃,已溃者不能生肌。殊不知痘疮乃脏腑所发,遍身之血,皆化为脓,况此方愈而患此,乃脾胃虚怯,肌肉消弱,荣卫短濇所致,治者审之!

犀角消毒丸 治诸积热及痘疹后余毒生疮。

生地 防风 当归 犀角屑镑 荆芥各一两 牛蒡子杵炒 赤芍药 连翘 桔梗各七钱 薄荷 黄芩炒 甘草各五分

右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薛己曰:愚按前方清热解表,凉血破血,消毒损胃之剂,多不过一二服。凡痘毒当参前痘疮悞饮冷水韶粉散治法用之,余仿此。

败草散 治痘疮挝搔,或疮脓血淋漓,谓之斑烂。

盖屋烂草或盖墙烂草多年者佳。如无,旷野生者,尤佳

右为末涂之。《幼科全书》曰:研极细绢筛,铺席上,任其展转,其草受风霜雨露,能解毒也。薛己曰:愚按前证,亦有气血虚热而不愈者。如遍身患者,须多掺铺席上,令儿坐卧,其疮即愈。

羊肝散 治痘毒入眼,或无辜疳气入眼。

密蒙花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炒

右为末,用密蒙花末三钱,余药各一钱,拌匀,用羊肝一大叶,薄批掺上,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薛己曰:愚按前证,若因肝经风热伤血,宜用本方。若因肝经血虚风燥,宜用四物汤加山栀、钓藤钩、牡丹皮。若因肝经血虚生风,或肾水不能生肝木,宜用六味丸。若成肝疳者,宜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肝肾,用四味肥儿丸加人参、白朮以补肝脾。

蝉菊散 治斑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

蝉蜕洗净去土 白菊花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蜜少许煎,乳食后,量儿大小与之。

羌菊散 治痘毒上攻生瞖,并暴赤羞明。

羌活 蝉蜕 防风 菊花 蛇蜕 谷精草 木贼 甘草 山栀子 白蒺藜 大黄 黄连 沙苑蒺藜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钱,清米泔温暖调下。

丹粉散 治痘毒脓水淋漓。

轻粉 黄丹各五分 黄连末,二钱

右研匀搽患处。

当归补血汤 治血气损伤,或妄服峻剂,致气血益虚,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病多得于饥饱劳役者。

黄芪炙,二两 当归三钱,酒制

右水煎,乳母同服。

四神丸 治脾胃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或泄利腹痛等证。

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炒,四两 吴茱萸炒,一两

右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汤服。去五味子、吴茱萸,名二神丸。

四味肥儿丸 治小儿食积五疳,或白秃体瘦,肚大筋青,发稀成穗,或遍身疮疥等证。

芜荑炒 神曲炒 麦芽炒 黄连各等分

右为末,猪胆汁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汤下。

九味芦苍丸 治小儿肝脾疳积,体瘦热渴,大便不调,或瘰苈结核,耳内生疮等证。

胡连 川连 芦苍 木香,芜荑炒 白雷丸 青皮 鹤膝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右为末,蒸饼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

大芜荑汤 一名栀子茯苓汤。治小儿脾疳少食,发热作渴,大便不调,发黄脱落,面黑便清,鼻下生疮,爱食泥土等证。

芜荑五分 黄连,黄蘗 防风 甘草各二分 麻黄 羌活 柴胡 山栀子各三分 白朮 茯苓 当归各四分

右,每服二三钱,水煎。

济生归脾汤 治脾血亏损,健忘惊悸等证。

人参 黄芪蜜炙 茯神各四钱 炙甘草 木香各五分 白朮土炒 远志 枣仁炒 龙眼肉 当归各一钱

薛己曰:愚按前方,若乳母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吐下,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哺热内热,或唇疮流注等证致为患者用之,令子母俱服。

八味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

薛己曰:愚按前方,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脐腹疼痛,夜多旋溺等。若病久元气耗损所致,尤宜用之。或乳母命门火衰,鬼饮其乳,以致前证者,母宜服之。

加减八味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薛己曰:愚按前方,治禀赋肾阴不足,或吐泻久病,津液亏损,口干作渴,或口舌生疮,两足发热,或痰气上涌,或手足厥冷等证。

八珍汤

即前四君子四物二汤相合。薛己曰:愚按前方,治气血俱虚,或因克伐之剂,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发热发寒,饮食少思等证。

十全大补汤

即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薛己曰:愚按前方气血虚弱,或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少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皆宜。

逍遥散 加牡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或遍身瘙痒寒热,或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或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汗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或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者,尤宜用之。

九味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下疳便毒,小便濇滞,或阴囊作痛,小便短少。

龙胆草酒炒 车前子炒 木通 当归尾 泽泻各五分 生甘草 黄芩 生干地黄 山栀各三分

右,水煎,子母同服。

抑肝散 治肝经虚热发搐,或发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涎,腹膨少食,睡卧不安。

柴胡 甘草各五分 川芎八分 当归 茯苓 白朮炒 钓藤钩各一钱

右水煎,子母同服。

栀子清肝散 一名柴胡栀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耳内作痒生疮,或水出疼痛,或胸乳间作痛,或寒热往来。

柴胡 栀子炒 牡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

右水煎,子母同服。《准绳》加白朮。若太阳头痛加羌活,渴加葛根。

柴胡清肝散 治鬓疽及肝胆三焦风热怒火之证,或项胸作痛,疮毒发热。

柴胡 山栀炒,各一钱半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连翘 甘草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子母同服。

小柴胡汤 加山栀子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汤。治伤寒温热,身热恶风,头痛项强,四肢烦疼,往来寒热,呕哕痰实,中暑疟疾,并服之。

柴胡二钱 黄芩炒钱半 人参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右姜水煎,子母同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肝胆经风热,肝火瘰苈,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潮热身热,不欲饮食,或怒火口苦,耳聋咳嗽,或胁痛胸满,小便不利,或泄泻,吐酸苦水,或肢体搐动,唇目抽札,并宜用之。王肯堂曰:前方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欬嗽者,加五味子煎服。头痛发热,肢节疼痛者,四味升麻汤。大便不通者,四顺饮。若大便自利黄黑色者,此毒亦有所出,不必广与汤剂,恐重增他病。大便自然通,不得以温药助之。疹疮亦稀少,自快利,只与四味升麻汤、荆芥散。虽大便利,不可以温药助之。其下利甚者,却与少温之。

神功散 治痘毒肿焮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溃者敷之肿痛即消。

黄蘗炒 草乌炒 血竭加倍

右为末,等分,津调敷患处。

制附子法

附子,重一两三四钱,有莲花瓣,头圆底平者。先备童便五六碗,将附子先放在灶上烟柜中间良久,乘热投入童便,侵五七日,候润透揭皮,切四块,仍浸二三日;用粗纸数层包之,浸湿,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检视,有白星者,仍用瓦上炙熟,至无白星为度。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热瓦炙熟用之。

升均汤 治痘疮已出不匀,或吐泻发热作渴

升麻 干葛 芍药炒 人参 白朮炒 茯苓 甘草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右每服三五钱,姜水煎。

丹溪先生解疮毒药

丝瓜 升麻 芍药酒炒 甘草 山楂 黑豆 赤小豆 犀角镑,各等分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

稀痘方

老鼠肉

右去皮取肉,水煮熟,量儿大小与食数次。出痘甚稀,未食荤时,与食尤效,屡试屡验。

清解汤【《沈氏心传》,下同】  治痘疹有余。

黄芩一钱 生甘草四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紫草 川芎 麦门冬 荆芥 防风 黄蘗 黄连 知母各七分 牛蒡子炒 蝉蜕 元参 山栀 桔梗各六分

右水二锺,用竹叶数片,煎至一锺,陆续服。色赤稠密,不食,加地丁、金银花、地骨皮、灯心。渴,加葛根。小便白,去栀子、灯心、竹叶。痒,加防风、荆芥、羌活、蝉蜕、连翘。咳嗽咽痛,加山豆根,倍加麦门冬、牛蒡子。呕,加石膏。腹胀,加紫苏。泻,去麦门、知母、紫草,切不可加诃子、豆蔻。出汗,去升麻、川芎、柴胡、荆芥、防风、连翘、羌活,切不可加黄芪。不靥,是无阴不藏,乃经之阴藏,仍复前药,阴生自藏。痘后病目,加菊花、决明子。医家活法,全在看痘轻重,随时加减,俟医者之自得耳。切不可妄用补药热药。

助阳方 治痘疹不及。

人参为君,一钱 白朮七分 白茯苓 熟地黄 当归各五分 黄芪九分,已上三味皆酒浸 川芎 甘草炙,各四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右水一锺,用枣二枚,糯米百粒。泄,加诃子、豆蔻。出汗,倍加黄芪。呕,加石膏。痒,加白芷、防风、蝉蜕。倒靥乃阳绝之证,加附子。白疤顶凹,倍加人参,必红活脓足方止。

防风汤【《素问病机》,下同】  治小儿斑疹,宜此安和五脏。

防风一两 地骨皮 黄芪 芍药 荆芥穗 枳壳 牛蒡子各半两

右为细末,温水调下;或为粗末,煎服二三钱,更妙。

当归丸 治小儿斑疹,大便秘而内实能食。

当归五钱 黄连二钱半 大黄二钱 炙草一钱

先将当归熬作膏子,入后三味为丸如菉豆大,渐次服至十丸妙。

枣变百祥丸 治斑疹大便秘结。

大戟去骨,一两 枣三十个,去皮核

右二味,用水一碗,煎至水尽为度,去大戟不用,将枣焙干,可和剂,旋丸,从少至多,以利为度。一方以木香汤下。万氏曰:可代百祥丸、牛李膏用。

消毒救苦散【《兰室秘藏》,下同】  治斑证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稀者,再不生斑。

防风 羌活 麻黄根 川升麻 生地黄 连翘初出者减,出大者加 酒炒黄蘗各五分 当归身 黄连各三分 川芎 槁本 柴胡 葛根 酒黄芩 生黄芩 苍朮各二分 细辛 生甘草 白朮 陈皮 苏木 红花各一分 吴茱萸半分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空心服。夫斑疹出者,皆因内伤,必出斑,营气逆故也。大禁牵牛、巴豆食药,宜以半夏、枳、朮、大黄、益智仁之类,去其泄泻,止其吐。若耳尖冷,呵欠,睡中惊,嚏喷眼濇,知必出斑也。诸大脓泡小水泡斑疹瘾三色,皆营气逆而寒复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汤中加当归身、连翘,此定法也。如肺成脓斑,先嗽喘,或气高而喘促,加人参,少加黄芩,以泻伏火而补元气。如心出小红斑,必先见干嗌,惊悸身热,肌肉肿,脉弦洪,少加黄连。如命门出瘾疹,必先骨疼身热,其疼痛不敢动摇,少加生地黄,又加黄蘗。诸斑疹皆为阴证疮,是皆因内伤饮食,脾胃不足,营气逆行,虽大热内炽,阴复其外,治法如前。如痘疹则发于脾,宜陈氏人参清膈散。水疱多因伤寒热毒而发,宜升麻散及羌活散。《原机启微》曰:右方功非独能于目,盖专于斑者而置也。今以治斑之剂治目者,以其毒尚炽盛,又傍害于目也。夫斑疹之发,初则膀胱壬水克小肠丙火,羌活、槁本乃治足太阳之药;次则肾经癸水又克心火,细辛主少阴之药,故为君。终则二火炽盛,反制寒水,故用黄连、黄芩、黄蘗以疗二火。酒制者,反治也。生地黄益寒水,故为臣。麻黄、防风、川芎,升发阳气,祛诸风邪;葛根、柴胡解利邪毒,升麻散诸郁结,白朮、苍朮除湿和胃,生甘草大退诸热,故为佐。气不得上下,吴茱萸、陈皮通之;血不得流行,苏木、红花顺之;当归愈恶疮,连翘除客热,故为使。此方君臣佐使,逆从反正,用药治法俱备,通造化明药性者能知也。如未见斑疹之前,小儿耳尖冷呵欠,睡中惊,嚏喷眼濇,知其必出斑者,急以此药投之。甚者则稀,稀者立已,已后无再出之患。陈文中曰:治小儿斑疹,未满二十一日而目疾作,神效。

桔梗汤 如斑已出,只时时与之快咽喉,宽利胸膈。

桔梗二钱 甘草一钱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大温,时时服之,不可计服数。如见伤食证,又见斑证,先与不犯大黄、巴豆药克化过,再与升麻汤。如食重伤,前药不能过,再与大黄、巴豆药过。如大便行,当即便与升麻汤服之,恐斑子内陷。已后临时作方治。如斑子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鼠粘子汤。《活幼全书》加牛蒡子。

麻黄柴胡升麻汤 治小儿寒郁而喘,喉鸣腹中鸣,腹满,鼻流清涕,脉沉急而数。

麻黄 草蔻仁 益智仁各一钱五分 吴茱萸 厚朴各二分 当归梢 生甘草 生黄芩 柴胡各一分 升麻 神曲 苏木各半分 全蝎二个 红花少许

右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大盏,煎七分,食远服。忌风寒。微有汗则效。

羚羊角散【《原机启微》,下同】  治小儿斑疹后,余毒不解,上攻眼目,生翳羞明,眵泪俱多,红赤肿闭。

羚羊角镑 黄芩 黄芪 草决明 车前子 升麻 防风 大黄 芒硝各等分

作一服,水一盏,煎半盏,去滓,稍热服。右方以羚羊角主明目为君。升麻补足太阴以实内,逐其毒也;黄芪补手太阴以实外,御其邪也,为臣。防风升清阳,车前子泻浊阴,为佐。草决明疗赤痛泪出,黄芩、大黄、芒硝用以攻其固热,为使。然大黄、芒硝,为大苦寒之药,智者当量其虚实以为加减。未满二十一日而目疾作者,消毒化斑汤主之。

平和饮子【《颅顖经》】  治小儿痘疹。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升麻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煎去滓,温,细细饮之。量岁大小虚实,以意详之。此药治诸疮痛,烦渴不宁者,皆可服之。惟小儿疮疹尤佳。

秘传稀痘神方【《穷乡便方》,下同

小饭赤豆 黑豆 菉豆 粉草各为细末,一两

用竹筒削去皮,两头留节,将一头凿一孔,以药末入筒中,用杉木楔塞紧,黄蜡封固,外以小绳系之,投入腊月厕中,满一月即用。取出连筒洗净风干,每药一两,配腊月梅花片末三钱和匀。若得雪中自落地梅花片,不着人手,以针刺取者。更妙。如急用,入纸封套内,略烘即干。儿大者用一钱,小者用五七分,俱以霜后取起丝瓜藤上小藤丝煎汤,调药末,空腹服。汤宜多服。服后必忌荤腥一十二日,解少黑粪为验。一次可稀,满三次不出矣。每年冬服一次。

大粒朱砂三钱,用丝绢包裹 大紫草 菉升麻 麻黄连根节各二钱 荔枝壳四钱

已上四味銼碎,用水三碗,入土罐内,同朱砂煮半日,慢火煮之,取出朱砂,清水洗过为极细末,或灯心汤,或苏穗汤调下三分。如一岁一分,二岁二分,三岁三分,四五岁亦只三分而止。服十日半月,至痘出时自稀,历试有验。如服半月未出,过两三日,又以朱砂三钱制过一遍。

稀痘丹【《身经通考方》,下同】  此方每有应验。

兔丝子四两,酒煮捣饼干 元参一两,竹刀切片 右二味为细末,蒸熟,黑砂糖水滤清拌服

神功消毒保婴丹 凡小儿未出痘疮者,每遇春分、秋分日服一丸,其痘毒即渐消化。若服一二次者,只得减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尽能消化,必保无虞。此方屡经试验。务要后开日期,洁诚修合,服之神效。

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收取毛豆梗上缠绕细红丝就是,采取阴干,此味为主,妙在此味药上 黑豆二十粒 赤豆七十粒 山楂肉一两 升麻七钱五分 生地 荆芥 防风 独活 甘草 当归 桔梗各五钱 连翘七钱五分 川黄连 赤芍药炒,各五钱 牛蒡子一两 苦丝瓜一个,长五寸,隔年经霜者为妙,烧灰存性 辰砂另研,甘草一两五钱同煮过,去甘草

右各为极细末,砂糖拌匀,共捣千余下,丸如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其前项药,预办精料,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或七月十五日修合,务在虔诚。忌妇人鸡犬猫孝子见。合药须于净室焚香,向太阳祝药云:神仙真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一气七遍。

神授小儿稀痘丹 此方系吕仙翁乩上所授,服之屡有神效。

人参 黄连酒浸 蝉蜕各二钱 白僵蚕五钱 怀熟地黄三钱,鸭血浸蒸 白蚯蚓去土晒干 黄蘗酒炒 芙蓉叶各一钱 知母钱半,酒炒 兔丝子用黄蘗水浸,煮烂成饼晒干,五钱,为末 牛黄 冰片各五分

右为细末,用鸡子白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米汤送下。

如圣散 治小儿痘靥,潮热未除,鼻口内发疳,宜速服之。

史君子肉 胡黄连 黄连炒 山楂肉 薄荷 白朮麸炒 荆芥穗 陈皮各等分 灯心十茎

右水一锺,煎四分,不拘时服。

三豆汤【《幼幼全书》,下同】  预防小儿痘毒。

赤小豆 黑大豆 菉豆生用,各一升

右以三豆淘洗,同甘草,用雪水八升,如无以长流水代,煮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汁尽为度。逐日取豆煎水,任意面东服之。

代天宣化丸 即韩氏五毒汤加减,又名五瘟丹。

人中黄属土,甲己年为君 连翘酒制为佐 黄芩酒炒,属金,乙庚年为君 山豆根为佐 山栀仁酒炒,属木,丁壬年为君 防风为佐 黄蘗酒炒,属水,丙辛年为君 牛蒡酒洗,为佐 黄连酒炒,属火,戊癸年为君 荆芥穗为佐 苦参为佐

右,先视年岁以为君,其余所属岁气者,悉以为臣,君者倍之,臣者半之,佐者如臣四分之三。于冬至日修合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沥,调神曲糊为丸,以雄黄、辰砂为衣,每服竹叶汤下。制人中黄法,取甘草大者,不拘多少,用断竹一节,留一节,纳甘草于中,仍以絮塞无节处,放粪缸中,浸七七四十九日,取出晒干听用。

加味连芩升麻汤 治痘疹大热。

连翘去心酒洗 升麻酒洗 葛根 桔梗酒洗 甘草梢 赤芍 酒芩 酒栀 牛蒡子酒洗炒 木通酒洗 滑石 麦门冬去心

右水一锺,淡竹叶、灯心为引,不拘时服。

葛根汤 治痘疹初热。

葛根 升麻 芍药 甘草各等分

右口干,加天花粉、麦门冬、茅根汁。头痛,加槁本、白芷。腹痛,加枳实、山楂、木香。腰痛脚膝痿,加苍朮、黄蘗、羌活、木通。惊搐,加木通、薄荷叶、灯心、竹沥。泄泻,加人参、白朮、白茯苓、诃子肉。呕吐,加白朮、半夏、陈皮。发斑,加山栀仁、石菖蒲、木通、辰砂。四肢冷,加人参、黄芪、干姜、官桂。衄血,加茅根汁、黄芩、山栀仁、元参。咽痛,加大力子、射干。咳嗽,加苏叶、陈皮、前胡、枳壳。大便结,加归尾、生地、紫草、红花。多叫哭,加黄连、木通、山栀仁、麦门冬。吐舌弄舌,加黄连、防风、栀子。常用,加桔梗、防风、荆芥、大力子、连翘。

桂枝葛根汤 治痘疹连日暴风,有伤风证。

桂枝 赤芍 干葛 甘草 防风各一钱

右姜枣为引。《准绳》:加升麻等分。

正气散 治痘严寒凛冽,恐有寒病。

甘草炙二分 陈皮 木香 苍朮各五分 厚朴姜制二钱 麻黄一钱 官桂三分

右,水煎温服。

人参白虎汤 治痘疹酷暑熏蒸,恐有热病。

人参 知母 石膏 甘草 麦冬 香茹 藿香 淡竹叶 粳米 白扁豆炒过为引

右白水煎服。

胃苓汤 治痘疹久雨湿淫,恐有湿病。

苍朮泔制 厚朴姜制 陈皮 甘草炙 猪苓 泽泻 赤茯 白朮 官桂

右水煎温服。

加味葛根汤 治痘疹初热,发表解毒托里。

干葛 升麻 赤芍药 甘草 桔梗 柴胡 防风 荆芥 连翘 牛蒡炒 木通

右淡竹叶为引。大便结燥,加紫草、红花。渴,加天花粉、麦门冬。腹痛秘结,少加酒炒大黄。

麻黄解表汤 治痘疹发热不出,外感风寒。

麻黄去根节酒炒黑色 羌活 升麻 葛根 防风 荆穗 甘草 蝉蜕 大力子 桔梗

右各等分,水煎,入烧人粪同服。

托里十补散 治痘疹发热,内伤饮食,毒郁不出。一名十奇散,又名十宣散。

人参 黄芪 桔梗 官桂 川芎 防风 白芷 厚朴姜制 甘草

右,水煎,调大力子末服。《准绳》加当归。

枳实导滞散 治痘疹内实不出。

枳实 山楂肉 连翘 半夏姜制 酒黄连 木通 酒大黄 甘草 紫草

右水煎,槟榔末同服。

葛根解毒汤 治痘疹作渴,毒火内蒸。

生葛汁如无,葛根代 茅根汁 天花粉 升麻 甘草末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酒芩

右等分,水煎众药,和各汁同饮。

葛根化毒汤 治痘疹腹痛。

葛根 官桂 白芍 甘草 青皮 木香 枳壳 连翘 山楂肉各等分

右,水煎。

三黄解毒汤 治痘疹大便鞕结,烦躁作渴,腹痛。

当归梢 酒大黄 酒芩 酒连 紫草 红花 枳实 木通 槟榔各等分

右水煎。

建中托里散 治痘泄泻腹痛。

黄芪 官桂 人参 白芍 白朮 甘草 升麻酒炒

右水煎服。

导赤散 治痘发热,心烦啼哭。

木通 生地黄 甘草 防风 薄荷

右灯心引,水煎服。

泻青导赤汤 治同前。

归尾 木通 甘草 羌活 防风 酒栀仁 川芎 黄连 淡竹叶

右,灯心引,水煎,入竹沥同服。

麦门冬导赤散 治同前。

木通 麦门冬 甘草 黄连各等分

右灯心引,水煎,入竹沥同服。虚者加人参。

宁神汤 治痘已收靥,余热不退,发搐慢惊。

石菖蒲 白茯苓 麦门冬 甘草 黄连 木通

右各等分,灯心引,水煎,入竹沥同服。虚者加人参。

调中汤 治痘后吐泻。

人参 黄芪 白朮 甘草炙 白芍药酒炒 木香 陈皮

右姜引,水煎服。

辰砂导赤散 治痘出谵语。

人参 白茯 黄连炒 山栀炒 石菖蒲 木通 麦冬 辰砂另研 牛黄另研

右灯心引,水煎,入竹沥,调辰砂、牛黄末同服。

补中益气汤 治痘手足厥冷。

人参 黄芪 白朮 甘草炙 白芍酒炒 木香 陈皮

右姜引,水煎服。

元参解毒汤 治痘失血。

元参 生芩 酒栀仁 桔梗 甘草 干葛 生地 荆芥穗各等分

右水煎,临服入茅根汁,磨京墨同服。

黄连解毒合甘桔汤 治痘口舌生疮。

酒黄连 酒黄芩 酒栀子 薄荷叶 荆芥穗 石膏 桔梗 甘草 连翘 牛蒡子炒

右水煎,入竹沥同服。

调元汤 治痘多汗。

人参 黄芪 甘草 生地 麦门冬 白芍药 白朮

右水煎服。汗不止,加地骨皮、麻黄根,以猪心肺煮汤兼引。

柴胡加桂枝汤 治痘发战。

柴胡 葛根 甘草 羌活 人参 防风 官桂 牛蒡子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卷四百九十一

痘疹门

方 123

加味甘桔汤【《幼科全书》,下同】  治痘咽痛。

桔梗 甘草 牛蒡炒研 荆芥穗 升麻 射干

右取顺水一盏煎熟,时常服之。

橘皮汤 治痘中伤食。

橘皮 青皮 枳壳 木香 白茯 甘草 山楂

右麦芽作引,水煎,不拘时服。

参苓白朮散 治痘中脾胃气弱,不食。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桔梗 山楂肉 木香 枳实 陈皮

右水煎,槌砂仁一个作引,不拘时服。

消毒快斑汤 治痘不及期,发热即出。

桔梗 甘草 防风 赤芍 木通 天花粉 元参 大力子 归尾 黄芪 前胡 荆穗 连翘

右水煎服。《准绳》:重加连翘。

增损八物汤,治痘过期发热不出。

人参 黄芪 白朮 甘草 当归 大力子炒 赤芍 川芎 荆芥 防风 连翘 桔梗 干葛

右水煎服。

加味参苏饮 治痘应出不出,外感风寒。

人参 苏叶 葛根 陈皮 前胡 白芷 桂枝 枳壳 甘草 羌活 防风

右竹叶引,水煎服。《准绳》:去桂枝加桔梗。

加味调中汤 治痘里虚不出。

人参 黄芪 甘草 白朮 木香 官桂 白茯 半夏 陈皮

右水煎服。

消斑承气汤 治痘毒内蓄。

枳壳 厚朴 大黄酒炒 黄芩 黄连 栀子 连翘 木通 甘草

右姜引,水煎服。甚者加芒硝、紫草。

解肌化斑汤 治痘出,热不退。

葛根 木通 桔梗 甘草 大力子 连翘 荆芥 酒芩 酒蘗 天花粉 地骨皮

右水煎服。大便秘加紫草。

疏毒快斑汤 治痘遍身稠密琐碎。

荆芥 防风 人参 当归 连翘 甘草 桔梗 赤芍 大力子

右,水煎服。热甚加酒连、酒芩、地骨皮,渴加天花粉、葛根,食少加白朮、山楂、陈皮,腹痛加厚朴、大腹皮,喘咳加知母、桑白皮,泄泻加官桂、栀子、干姜,痛加白芍药、酒炒黄芩,痒加官桂。

芎归均气饮 治痘如蚕壳蛇皮,气至而血不至。

归身 川芎 赤芍 麦冬 人参 荆芥穗 防风 青皮 木香 官桂 甘草

右水煎服。

参芪和血饮 治痘如蚤斑蚊迹,血至而气不至。

人参 黄芪 连翘 酒芩 葛根 归尾 蝉蜕 大力子 木通 桔梗 甘草

右水煎服。

固阳散火汤 治痘色带艳赤,防后痒塌饮此。

人参 黄芪 甘草 归尾 升麻 葛根 连翘 防风 荆芥 生地 木通

右水煎服。

鼠粘子汤 治咽喉疮痛。

射干 桔梗 甘草 连翘 鼠粘子

右水煎,入竹沥同服。

一圣散,治咽痘痛甚,用此吐之。

苦参

右为末,每用一字吹之甚效。又用硼砂吹之。咽痛首尾可服。

蝉花散 治同前。

蝉蜕 密蒙花 酒连 归尾 柴胡梢 木通 川芎 栀子仁酒炒 白豆蔻 龙胆草酒洗 防风

右淡竹叶引,水煎服。

荆防解毒汤 治痘兼斑疹。

荆芥 防风 酒芩 黄蘗 元参 升麻 知母 人参 石膏 甘草 连翘 牛蒡炒

右淡竹叶引,水煎服。

清金泻火汤 治痘疮口臭。

生片芩 知母 石膏 桔梗 甘草 马兜铃 麦冬 天门冬 木通 山栀仁 天花粉

右水煎,入竹沥同服。

黄芪芍药汤 治痘出未及期,当防痒塌。

黄芪 白芍 酒芩 连翘 防风 荆芥穗 桔梗 甘草 葛根 人参 大力子炒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风火并治汤 治痘疮作痒。

荆芥 防风 升麻 白芍 桂枝 葛根 牛蒡炒

右淡竹叶引,水煎服。

内托护心散 治痘过期,六七日不起发。

人参 当归 防风 荆芥 牛蒡炒 酒连 酒蘗 酒芩 甘草 蝉蜕 木通 桂枝 连翘

右作一服,用水煎,入烧人粪调服。便闭者,去人参,加大黄、紫草。

十宣内托散 治痘出形紫黑,不能起发。

黄芪 人参 当归 川芎 桔梗 甘草 牛蒡 防风 荆芥

右水煎,入烧屎同服。渴加天花粉、葛根,大便秘加大黄、紫草,小便秘加紫草、木通。

解毒托里散 治痘出形稠密,血气不足,起发不透。

牛蒡炒 桔梗 人中黄 防风 荆芥 升麻 葛根 赤芍 蝉蜕去土 酒红花 归尾 连翘

右水煎,入烧人屎同服。

四物快斑汤 治痘疮火盛而血不足。

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荆芥 升麻 葛根 牛蒡炒 连翘 紫草 地骨皮

右水煎,入烧人粪同服。

四君子快斑汤 治痘疮湿盛而气不足。

黄芪 人参 白朮 白茯 甘草 官桂 白芷 防风 陈皮 白芍 荆芥

右水煎服。

大补养命汤 治痘疮皮嫩易破。

黄芪 官桂 川芎 赤芍 白朮 白茯 甘草 木香 当归 大枣

右水煎服。

大补快斑汤 治痘疮浮囊空壳如麸皮,中无水色。

黄芪 当归 川芎 赤芍 人参 生地 甘草 牛蒡 防风 荆芥穗 连翘 官桂

右水煎 入烧人粪同服。

解标泻火汤 治痘根窠赤顶红,此火胜也。

归尾 牛蒡 地骨皮 山豆根 酒栀仁 酒芩 酒连 连翘 桔梗 甘草 升麻 葛根

右水煎,入烧人粪同服。

解毒化斑汤 治痘中枯,黑子。

黄芪 人参 甘草 归身 川芎 牛蒡炒 荆芥穗 防风 连翘

右水煎,入烧人粪同服。寒月加官桂。

四圣珍珠散 治痘疔。

碗豆四十九粒 菉豆四十九粒 油发一撮 珍珠七粒

右二豆、油发各烧灰存性,共珍珠为细末,用胭脂取汁调匀,以针挑破黑陷,纳药于中,胭脂水涂四围,其疮必回。不回而添黑陷,决死无疑。宋杏庄加雄黄八分,紫草茸钱半。周顺斋用牛黄一钱一分,朱砂八分,珍珠三分为末,口嚼胭脂汁调搽。

加味四圣快斑汤 治痘疮毒气陷伏倒靥。

黄芪 人中黄 木通 紫草 酒红花 连翘 麻黄酒炒黑 牛蒡炒 丝瓜带蒂烧灰存性 辰砂另研

右入烧人粪,水煎,调辰砂、丝瓜灰服。

宣风快斑汤 治同前。

木香 枳壳 甘草 槟榔 大黄

右水煎,用黑牵牛半生半熟研末同服,以通为度。疮回,服四君子汤调之。

木香快斑散 治痘疮倒伏倒靥。

木香 黄芪 人参 桂心 青皮 诃子肉 归身 甘草炙 陈皮 白朮 茯苓

右生姜引,水煎服。

十全快斑汤 治痘疮灰白,顶平正,气虚弱。

人参 黄芪炙 甘草炙 白朮 归身 白芍 川芎 木香 官桂 陈皮 藿香 枣子

右,姜引,水煎服。

异功快斑汤 治痘泻不止。

人参 黄芪炙 白朮 归身 木香 桂心 陈皮 诃子 丁香 白茯 枣子 炙甘草

右姜引,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治同前。

人参 白朮 甘草炙 干姜炙 附子煨熟 诃子肉

右水煎服。

补元快斑汤 治痘疮元气不足。

人参 黄芪 白朮 当归 甘草

右水煎温服。

调中快斑汤 治痘疮悞服凉药冷水。

人参 白朮 白茯 甘草 桂心 木香 陈皮 苍朮 厚朴 藿香

右姜引,水煎服。

凉血快斑汤 治痘疮红紫焮肿血热。

归梢 生地 酒红花 连翘 牛蒡炒 升麻 甘草

右水煎温服。大便坚者加紫草,甚者加大黄。小便少者,加木通。

助脾快斑汤 治痘疮初发如锡饼。

陈皮 山楂肉 荆穗 牛蒡炒 甘草 木香 青皮 枳壳 木通

右白水煎服。

补脾快斑汤 治痘疮手足发不透。

黄芪 人参 甘草 防风 官桂少许

右水煎服。

正气快斑汤 治痘为寒所郁,不能起发。

羌活 苍朮 防风 甘草 桔梗 当归 葛根 白芷 川芎

右姜引,水煎服。寒月加官桂。

平胃快斑汤 治痘遇久雨不能起发。

苍朮 厚朴 陈皮 甘草 羌活 防风 官桂 猪苓 白茯

右水煎服。

白虎快斑汤 治痘疮天时暄热,毒火郁遏,不得发越。

人参二钱 软石膏 甘草 麦门冬 葛根 升麻

右各等分,淡竹叶为引,水煎服。昏晕者加辰砂,小便赤加木通、滑石,大便坚者加生石膏。

理中快斑汤 治痘起发,误食生冷,脾胃虚不能发透。

人参 白茯 甘草 干姜 官桂 木香

右姜引,水煎服。呕者加半夏,泄泻加诃子肉。

宽中快斑汤 治痘内伤饮食腹痛,不能发透。

陈皮 半夏 白朮 枳实 山楂肉 神曲炒 砂仁 黄连姜汁炒 甘草炙 厚朴 青皮 木香 连翘

右姜引,水煎温服。

四苓新加汤 治痘起发,小便赤。

猪苓 泽泻 木通 赤茯苓 甘草 滑石 连翘

右淡竹叶、灯心引,水煎服。

胃苓和中汤 治痘起发,泄泻焦黄酸臭,内热。

猪苓 泽泻 白朮 茯苓 陈皮 甘草炙 木通 黄连酒炒 诃子肉 升麻炒 藿香

右粳米为引,水煎服。

加减六君子汤 治痘泄泻能食者。

人参 白朮 白茯 甘草炙 黄芪炙 陈皮 山楂 神曲炒 木香 升麻 砂仁

右大枣为引,水煎服。

消毒化斑汤 治痘起发,头面焮肿。

牛蒡 桔梗 连翘 防风 柴胡 升麻 蝉蜕 人中黄 密蒙花 龙胆草

右水煎服。

托里快斑汤 治痘疮稠密,应肿不肿。

羌活 桔梗 防风 升麻 荆芥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归尾 葛根 官桂少许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救苦散 治大头瘟。

羌活 防风 牛蒡 桔梗 酒芩 荆穗 连翘 人中黄

右淡竹叶、灯心为引,姜汁少调,细细咽之。

凉血芍药汤 治痘疮痛痒。

归尾 白芍酒炒 生地 黄花酒洗 地骨皮

右水煎服。

四圣解毒汤 治痘疮痛痒,大便秘结,能食。

紫草 木通 枳壳 黄芪 桂枝 大黄

右水煎服。又用干山药、陈白芨二味为末,燃而熏之。又用升麻、苍朮、麻黄、桂枝、桑枝五味煎水,乘热拭之。

调元托里汤 治痘疮泄泻痛痒。

人参 黄芪 甘草 桂枝 诃子 木香 陈皮 荆芥 防风 羌活 赤芍

右姜引,水煎服。

导赤解毒汤 治痘疮热渴,唇焦舌燥,小便短少。

木通 防风 麦冬 连翘 地骨皮 天花粉 生地 升麻 干葛 赤芍

右灯心引,水煎服。

生津地黄汤 治痘疮,大便坚实,作渴。

生地 麦冬 知母 甘草 天花粉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白朮散、治痘疮,泄泻作渴。

人参 白朮 黄芪 白茯 甘草 木香 藿香 葛根

右水煎服。

二陈理中汤 治痘疮,胃伤生冷,寒呕。

人参 白朮 陈皮 半夏 白茯

右姜引,水煎服。

二陈一连汤 治热呕。

陈皮 半夏 白茯 酒连 竹茹

右姜引,水煎服。

加味鼠粘汤 治同前。

桔梗 大力子炒 射干 山豆根 甘草 防风 荆芥 连翘

右水煎,细细呷之。

控涎散 治热呕咽痛。

辰砂三分 雄黄三分 儿茶五分 黄蘗五分

右共为细末,少许吹之。

四物化毒汤 治痘疮血不足。

归身 川芎 白芷 生地 麦冬 木通 牛蒡 甘草 桂少许

白水煎服。

保元化毒汤 治气不足。

人参 黄芪甘草 桂枝 羌活 荆芥 牛蒡 防风 连翘

白水煎服。

十全化毒汤 治气血俱不足。

人参 黄芪甘草 当归 川芎 牛蒡 桂枝 防风 荆芥 赤芍

右,水煎服。

承气化毒汤 治痘疮六腑秘结,狂妄烦躁,口干作渴,手足寒热异常。

枳壳 厚朴 大黄酒炒 槟榔 甘草

右水煎服。

养卫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寒战。

人参 黄芪桂枝 甘草 当归

右水煎服。

清神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咬牙。

升麻 生地 木通 麦冬 防风 甘草

右水煎服。

芍药化毒汤 治寒战咬牙并作。

白芍 归尾 连翘 红花 苦参酒浸洗

右水煎服。

导赤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瘙痒。

木通 麦冬 甘草 栀子仁炒 酸枣仁 辰砂研末调

右灯心为引,各等分煎服。

养胃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火冲于胃,吐而有物。

陈皮 白朮 白茯 砂仁 黄连姜汁少许炒

右水煎服。

香连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泻利色黄而臭。

木香 黄连炒 甘草炙 白朮炒

右水煎服。

理中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泻利而清。

人参 白朮 白茯 甘草炙 干姜炙

右水煎服。王肯堂曰:如恶寒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各剂二钱半。

附子化毒汤 治痘已成脓,吐利不止,手足冷。

人参 白朮 干姜炮 附子煨熟 甘草炙 黄芪炙

右水煎服。

甘桔化毒汤 治痘食辛热,咽喉失声。

甘草 桔梗 牛蒡 射干炒 连翘

右水煎,入竹沥同服。

养心化毒汤 治咽喉暴哑。

生地 当归 麦冬 升麻 人参

右灯心引,水煎服。

大补化毒汤 治气血不足,痘色灰白。

人参 黄芪 归身 白朮炙 甘草炙 赤芍 官桂少许

右水煎服。

固本化毒汤 治痘疮泄泻,脓色灰白。

人参 白朮炒 甘草炙 干姜炙 官桂 丁香 诃子肉

右水煎服。

解肌化毒汤 治痘色灰白,气有腥臭,此有湿热,当解其标。

升麻 干葛根 连翘 荆芥穗 天花粉 黄蘗酒炒 赤芍 甘草 苍朮

右,水煎服。

四圣化毒汤 治痘疮瘙痒,形体壮实。

木通 归尾 赤芍 防风 桂枝少许 荆穗

右水煎服。

参归化毒汤 治痘疮瘙痒,元气素怯。

人参 黄芪 当归 赤芍 桂枝 白朮 甘草

右水煎服。

宁神化毒汤 治成浆时,昏昏讝语。

归身 生地 木通 麦冬 山栀炒 石菖蒲 人参 赤茯苓

右,水煎服。

安神丸 治证同前。

当归身酒洗,一钱半 茯神八分 甘草炙 酸枣仁去壳,各五分 远志去心 石菖蒲 黄连各一钱

右猪心血和丸,朱砂为衣,灯心汤送下。

大黄化毒汤 治痘出腹痛,未经大便。

归尾 生地 升麻 麻子仁研 桃仁泡 红花 大黄酒炒 枳壳炒

右水煎,入槟榔末同服。

温中化毒汤 治痘出食冷腹痛。

丁香 人参 木香 白朮 桂心 甘草炙 白芍 枳实 陈皮 干姜

右,水煎热服。

助脾化毒汤 治伤食腹胀喘促,又加烦躁,轻者消导之。

陈皮 半夏 厚朴 枳壳 苏子炒 萝卜子 槟榔

右水煎服。

不二丸 治证同前,而胀甚者,以所伤之物送下。

苍朮米泔制,二两 甘草炒,一两 羌活一两半 巴豆去壳制油 杏仁去皮尖炒,各四十九粒

右共为细末,神曲为丸,黄蘗末为衣,每用一丸。

补中化毒汤 治同前。

陈皮 白朮 砂仁 神曲炒 山楂肉

右水煎热服。

元参化毒汤 治痘后丹瘤。

归尾 生地 红花酒洗 连翘 元参 石膏 赤芍 防风 木通 荆芥穗 地骨皮

右淡竹叶引,水煎服。

除湿汤 治痘疮多饮冷水,湿浸脾胃,收靥不齐。

羌活 苍朮 防风 猪苓 泽泻 木通 白朮 薄荷 桂枝 赤茯苓

右,水煎服

补中托里散 治痘疮倒靥。

黄芪 人参 甘草 当归 牛蒡炒 连翘 薄荷 桂枝 青皮 木香

右水煎服。

白龙散 治痘疮溃烂。

黄牛粪

右烧过,取中心白者,研细筛敷之。

桂枝解毒汤 治痘疮冬寒难靥。

薄荷 桂枝 赤芍 防风 蝉蜕 牛蒡

右水煎服。

甘露解毒汤 治夏热难靥。

猪苓 泽泻 地骨皮 麦门冬 木通 黄芩 甘草 连翘

右,水煎服。

当归解毒汤

归身 生地 麻黄 紫草 枳壳 大黄酒炒 连翘

右水煎服。

参归解毒汤 治元气素弱难靥。

人参 黄芪 当归 甘草 牛蒡炒

右水煎服。

葛根解毒汤 治收靥大热,毒火在内。

葛根 天花粉 木通 地骨皮 归尾 甘草 连翘 牛蒡 酒芩 柴胡 人参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大补汤 治痘疮破损,不能成痂。

黄芪 人参 当归 甘草 牛蒡 连翘 桂枝

右水煎服。

升麻解毒汤 治痘疮尽破,脓血浸淫。

升麻 白芷 酒芩 连翘 当归 牛蒡炒 酒木通节

右水煎服。

当归凉血汤 治疮破血出。

当归 红花 地骨皮 酒芩 生地黄 牛蒡 连翘 黄芩 人参 甘草

右水煎服。

托里回生散 治疮破血水干枯陷伏。

黄芪 当归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桂枝

右水煎,调烧人屎服。

调元固本汤 治疮表虚痂不脱落。

人参 黄芪 当归 甘草 蝉蜕

右水煎温服。

调元清气汤 治疮痂皮不落。

人参 黄芪 当归 甘草 麦门冬 酸枣仁 白朮 黄连 陈皮

右用大枣为引煎服。《准绳》加白茯苓、糯米。

灭瘢散

密陀僧

右为细末,以乳汁调敷疮上,其瘢自平,黑色自退。

必胜膏 治痘后痈毒。一名拔毒膏。

马齿苋杵汁成膏 赤石脂为末

右二味,并蜜共熬成膏,涂上肿处。

十六味流气饮 治同前,元气虚弱者可服。

归尾 川芎 赤芍 防风 人参 木香 黄芪 桂心 桔梗 白芷 槟榔 厚朴 乌药 紫苏 甘草节 枳壳各四钱

右水煎服。血气虚而自利者加熟附子,大便实者加酒大黄。

连翘解毒汤 治同前。亦系元气素弱者可服。

连翘 白芷 归梢 川芎 牛蒡 甘草节 木通 穿山甲 芍药 酒大黄

右水煎服。太阳经加羌活、防风,阳明经加升麻、干葛,太阴经加桂枝、防风,少阴经加黄连、五倍子、木通,厥阴经加柴胡、青皮。

十全大补汤 治痈毒已溃。

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 人参 赤茯苓 白朮 黄芪 桂心 白芷 连翘 甘草节 金银花

右水煎服,依前加引经药。

生肌散 治同前。

龙骨五分 贝母去心二钱 赤石脂 白芨 白芷各一钱

共研细末敷贴。

卷四百九十二

痘疹门

方 33

防风败毒散【《幼科全书》,下同】  治痘后瘾疹。

升麻 葛根 赤芍 防风 甘草

右水煎服。

苦参丸 治痘风疮。

苦参 山栀仁 防风 枳实 元参 独活 黄连 黄芩 大黄 甘菊花

右等分,炼蜜丸如豌豆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

花蛇酒 治同前。

白花蛇一条

右,蒸米一斗,缸底先用酒曲,次将蛇用绢袋盛之,顿于曲上,后用糜和匀,顿于蛇上,用纸封缸口,候三七日开缸取酒,将蛇去皮骨为末,每服酒一盏,加蛇末少许同服;仍将酒脚并糟,同苦参末等分糊丸服。

大补汤 治痘后疳蚀疮。

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白芷 官桂 连翘 甘草 牛蒡子

右水煎服。

密蒙花散 治斑疮入眼。

蝉壳九十八个 密蒙花酒洗 谷精草各五钱 夜明砂一两

右为末,用豮猪肝一两批破,用本药一钱擦在内,水煮熟,饮汁食肝。

凉肝散 治痘后羞明。

当归 川芎 柴胡 龙胆草酒洗 防风 密蒙花 酒连

右为细末,用豮猪肝煮汁调服。大便闭用泻青丸。目昏加蝉蜕、夜明砂一钱。

黄连解毒汤 治痘后下痢脓血。

酒连 枳壳 归尾 酒大黄 甘草

水煎服。

和中汤 治下痢脓血已尽。

人参 当归 甘草 枳壳 木通

水煎服。

调胃承气汤 治痘后便下脓血。

枳壳 酒大黄 槟榔末 甘草

水煎服。

黄芩汤 治同前。

酒连 酒条芩 当归 川芎 甘草 木香 白芍

右水煎服。久不止加升麻,腹痛加酒大黄。

四苓汤 治痘后泄泻。

即理中汤加猪苓、泽泻。

陈皮竹茹汤 治痘后呕吐。

陈皮 白茯 黄连用吴萸同炒,去吴萸不用 竹茹

右水煎服。

知母解毒汤 治痘后邪实烦热。

知母 生地 石膏 地骨皮 花粉 升麻 酒芩 牛蒡子 甘草

右用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黄芪调元汤 治痘后气虚,热不退。

人参 黄芪 甘草 当归 麦冬

水煎服。

桂枝解肌汤 治痘后外感风寒发热。

桂枝 赤芍 黄芩 甘草 葛根 柴胡 人参

右淡竹叶为引,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黄芪 人参 白朮 陈皮 枳实 神曲炒 麦芽 甘草 黄连炒 青皮 木香

右煎服。

脾积丸 治痘后伤食腹痛。

三棱酢煮 莪朮酢煮 枳壳各四钱 良姜 皂角炒 百草霜 丁香各二钱 青皮三钱 巴豆四十九枚

右用酢糊为丸。

雄黄解毒汤 治痘后腹满而痛,毒气入里。

雄黄一钱 郁金 巴豆霜各三钱

水煎服。

保和丸 治痘后过食,呕逆,反不能食,以原物为引。

山楂二两 神曲 半夏 白茯 白朮各一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炒,各五钱

右为细末,粥和丸如黍米大,米汤送下。

集圣丸 治痘后疳劳。

芦荟 五灵脂 夜明砂淘 莪朮煨 陈皮 广木香 史君子肉 川黄连炒 川芎藭 干蟾炙焦,各三钱 当归钱半 青皮一钱

右为末,猪胆汁、粟米糊共和为丸。

补中益气汤 治痘后气虚,乍寒乍热。

黄芪 人参 白朮 甘草炙 柴胡炒 陈皮 青皮 桂枝 当归 木香

右水煎服。

调元生脉散 治痘后手足厥冷。

人参 黄芪炙 甘草炙 麦冬 当归 桂枝

右水煎服。甚加熟附子。

导赤解毒汤 治痘后神昏喜睡,口多妄语,下方同。

木通 生地 麦冬 山栀仁 茯神 甘草节 人参 石菖蒲

右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安神丸

当归 山栀仁焙,各二钱半 牛黄 黄连各五分

右共为细末,米汤调蒸饼,以猪心和丸粟米大,朱砂为衣,灯心汤送下。

清神散火汤 治痘后毒发未尽,火内攻心发搐。

木通 麦冬 元参 黄连 栀子仁 甘草

右灯心引,水煎,研辰砂调服。大便闭加大黄,自利加人参。

当归桂枝汤 治痘后手足拘挛。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甘草炙 桂枝 黄芪炙 苍朮制 黄蘗酒洗

右,水煎服。如感寒骨节痛,加羌活、防风。如气虚少,加川乌引经,再入人参。

宁肺汤 治痘后咳嗽喘急。

知母 牛蒡子 马兜铃 地骨皮 软石膏 桔梗 甘草 杏仁

右,水煎服。咳甚加贝母、蜜炒桑白皮,喘加葶苈子炒。

五皮汤 治痘后表虚,受湿肿满。

五加皮 苍朮 桔梗 木通 桑白皮 姜皮 防风 猪苓 泽泻

右,灯心为引,水煎服。

厚朴汤 治痘后腹胀如鼓,目胞微肿。

厚朴 陈皮 苍朮 大腹皮 茯苓皮 猪苓 木香

右水煎服。伤于水者,加泽泻、滑石、车前子、葶苈。伤于食者,加神曲、山楂、三棱、莪朮、枳实。喘加葶苈、杏仁。

莱菔子丸 治痘后虚肿。

莱菔子炒,五钱 胡椒用厚朴水煮晒干,二分 白朮土炒,一两

右为末,汤浸蒸饼为丸,陈皮汤送下。

导赤散 治痘后小便不利。

木通 甘草梢 瞿麦 车前子 滑石 赤茯苓

右灯心引,水煎服。

润肠汤 治痘后大便难。

归尾 生地 熟地 甘草 火麻仁研 桃仁泥

右水煎服。因于热者,加红花、酒大黄,名凉血润肠汤。兼用胆导法。

人参生津散 治痘后作渴。

人参 麦冬 天花粉 葛根 甘草

右水煎服。有热加知母、软石膏,自利加白朮、升麻。

黄芪汤 治痘后自汗。

人参 黄芪 黄连炒 甘草 桂枝

水煎服。

当归汤 治痘后盗汗。

黄芪 当归 生地 麦冬 白芍炒 甘草炙

右用浮麦为引,用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煮汤,煎药服之。

凉血地黄汤 治痘后吐衄。

归尾 生地 黄连 甘草 元参 山栀仁

右藕节、柏叶为引,水煎服。衄血加片芩、茅根,不止加蒲黄炒。

黄连止蛔汤 治痘后吐蛔。

黄连 黄蘗 乌梅肉 人参 白朮

水煎服。

蚕蜕散 治痘后走马牙疳。一名马鸣散。

尿桶垽刮下,以火煅令白 五倍子去虫,各二钱 蚕蜕纸烧存性,一钱 枯矾三钱

右共为细末,先以米泔水洗净败血,后搽上。又方,加铜青五钱,杉木灰一钱。

黄连除(上匿下虫)丸 治痘后虫食肛脏,成狐惑证。

黄连二钱 史君子肉一钱五分 川楝肉一钱 芦荟 夜明砂 蝉蜕烧 芜荑各一钱二分

右为末,乌梅肉洗去黑水,杵膏和丸,米饮送下。

阴阳散 治痘后赤口疮。

黄连二钱 干姜一钱

右共为末,先用地鸡擂水,洗净败血,后用此药搽上。

朱矾散 治痘后白口疮。

朱砂二钱 白矾一钱

右二味,同研为末,先以白鹅涎洗净败血,后敷上此药。

洗心散 治痘后赤白口疮。

归梢 生地 木通 黄连 麻黄 大黄酒洗 薄荷 牛蒡 桔梗 甘草 连翘

右用灯心为引,水煎服。

珍珠散 治同前。

珍珠 片脑 元明粉 硼砂 人中白 槐皮

右等分为细末,以荆芥汤洗患处,次吹前药末于口内。

参苓白朮散 治痘后气虚。

山药 青皮 山楂肉 广木香 缩砂仁 陈皮各一钱二分 白茯 白朮各二钱 人参 神曲炒,各一钱

右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米汤下。有热加诃子肉一钱二分。

当归益荣丸 治痘后血虚。

当归 川芎各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芦荟 史君子肉各一钱

右共为细末,蒸饼丸,米汤下。

泻肝散 治妇人痘疹初热,逢经水适断,神识不清,妄视谵语。

羌活 防风 当归 川芎 柴胡 栀子炒 酒芩 木通 龙胆草酒洗

右用竹叶为引,水煎空心服。便实加大黄酒制。

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发热,经水适来,非经正期,此毒火内扰血海,急宜解之。

归尾 桂枝 生地 白芍药 条芩酒炒 酒红花 酒连 升麻 甘草 牛蒡炒 连翘

右,水煎服。

又 治妇人发热,经水正期而至,四五日不止。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人参 酒条芩 升麻 甘草 白朮

右水煎服。

泻火越毒汤 治女人一向经闭,兹值天行痘疹,使毒气不得拂郁。

川芎 归尾 赤芍 木香 青皮 连翘 山栀 木通 甘草 枳壳 红花

右,灯心为引,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女人一向崩漏,气血已虚,时当痘疹,难任其毒,先宜服此。

人参 白朮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 青皮 木香 黄芪 升麻炒 柴胡炒 桂枝

右水煎服。

大补汤 治女子痘疹起发泡浆,数日忽然经行,恐血去里虚而生陷伏,急宜服之。

人参 黄芪 甘草 桂心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木香 青皮

右水煎服。

当归养心汤 治证同前,兼声音暴哑。

当归 麦门冬 升麻炒 人参 甘草炙 生地酒炒

右灯心为引,水煎服。

调元内托散 治女子月事大来,痘不起灌,平塌灰白黑陷。

黄芪 人参 当归 桂枝 木香 青皮 赤芍 牛蒡炒 川芎

右,水煎服。虚甚加熟附子。

安胎如圣散 治孕妇痘疮,胎热不安。

条芩沉实者 白朮 归身 砂仁连壳炒研 枳壳 甘草 大腹皮黑豆水洗三五次 陈皮 桑树上羊儿藤

右水煎服。初发热,加升麻、葛根、连翘。疮出甚,加酒连、连翘、牛蒡、山楂。疮不起发,加防风力子、白芍。渴,加麦门冬、知母、天花粉。

大补汤 治妇人痘出逢产。

人参 当归 黄芪 川芎 熟地 桂心 甘草

右水煎服。虚甚加熟附子。腹中不和,有痰气,加青皮、木香。

黑神散 治证同前,兼小腹急痛,恐有恶露,须微行之。

当归 熟地 干姜泡 桂心 蒲黄 木香 青皮 黑豆炒 香附童便炒

右,水煎服。

大补汤 治产后痘疹。

人参 黄芪 白朮 当归 熟地 白芍 白茯 官桂 甘草 木香 青皮

一方有川芎。如发热加升麻、葛根,出太甚加黄连、牛蒡,虚甚加熟附子,自利加诃子。

防风解毒汤 治斑疹初发。

防风 薄荷 荆芥 石膏 知母 桔梗 甘草 牛蒡 连翘 木通 枳壳 淡竹叶

右水煎服。此温暖之时,以此辛凉之药发之。

黄连解毒汤 治同前。

防风 荆芥穗 酒黄连 酒黄芩 知母 石膏 桔梗 酒黄蘗 栀子仁 甘草炙 大青 元参 木通

右水煎服。此大热之时,以此辛寒之药发之。

桂枝解毒汤 治同前。

桂枝 麻黄 赤芍 防风 荆芥 羌活 甘草 桔梗 人参 川芎 牛蒡 生姜 赤芍

右水煎服。此大寒之时,以此辛温热之药发之。

升麻解毒汤 治同前。

升麻 干葛 羌活 人参 柴胡 前胡 生甘草 桔梗 防风 荆芥穗 牛蒡子 连翘 淡竹叶

右水煎服。此时暖时凉,以此辛平之药发之。王肯堂曰:右方虽曰因时制宜,亦不可拘泥。如冬月亦有不宜麻、桂而宜石膏者,正当以脉证为主耳。若株守而不知通变,必致有失,不如用首二方之为妥当也。

麻黄散 治斑疹过期不出。

升麻酒洗 麻黄蜜酒同煎 人中黄 牛蒡子 蝉蜕去土足翅

右水煎服。

黄连汤 治斑疹毒热熏蒸,发汗遍身不止。

黄连 麦门冬 生地黄 黄蘗 黄芩 当归 黄芪

右水煎去渣,调败蒲扇灰服之。

茅花汤 治斑疹毒热熏蒸,鼻衄不止。

当归 茅花 生地黄 山栀子仁 黄芩

右水煎,调百草霜服。

竹茹石膏汤 治斑疹作吐。

陈皮 半夏 石膏 白茯苓 竹茹

右作一服,用水煎饮。

猪苓汤 治斑疹自利。

猪苓 泽泻 滑石 赤茯苓 甘草 黄连 升麻

右水煎服。

黄芩汤 治斑疹滞下。

黄芩 黄连 赤芍药 生地黄 木通 枳壳 甘草 人参 当归梢

右,水煎,去渣服之。初加酒大黄与之微利。

甘桔牛蒡汤 治斑疹咽喉疼痛。

桔梗 甘草 连翘 牛蒡子 升麻

右水煎服。

十宣散 治证同前。

川黄连 黄芩 黄蘗各一钱 硼砂三分 乳香一分 儿茶 苦参各五分

右共为极细末,每用五厘吹之,临时入片脑少许。

人参白虎汤 治疹发咳嗽心烦。

知母 人参 石膏 天花粉 葛粉 麦门冬 粳米 淡竹叶

右,水煎,以米熟为度。

化斑汤 治斑疹一齐涌出,如朱红成疮。

人参 知母 石膏 牛蒡子 连翘 升麻 甘草 地骨皮 淡竹叶 糯米

右,水煎服,以米熟为度

益荣汤 治同前。

人参 当归酒洗 红花酒洗 赤芍药桂水炒 甘草

右水煎服。

大青汤 治同前。

元参 大青 桔梗 人中黄 知母 升麻 石膏 栀子仁 木通

右,水煎,调烧人粪服之。便闭者,加酒炒大黄。

化斑解毒汤 治疹出三四日不收。

元参 知母 石膏 人中黄 升麻 大青 牛蒡子 淡竹叶 连翘

右水煎服。闭结加大黄。

清热除疳丸 治疹毒流连不退,发枯肤瘁,渐成疳瘵。

黄连 当归各二钱 川芎 干蟾头烧各一钱 青皮 陈皮 龙胆草各一钱五分 史君子 芦荟各一钱二分

右共为末,神曲糊丸,米汤送下。

当归养血汤 治疹毒流连,搐掣烦躁。

当归 川芎 麦门冬去心 木通 甘草 淡竹叶 山栀仁 灯心

《准绳》加生地黄。便闭,少加大黄。

黄连安神丸 治证同前。

黄连 当归 龙胆草各二钱 全蝎七个 石菖蒲 茯神各一钱五分

右共为末,汤浸蒸饼,杵猪心血为丸,朱砂为衣,灯心汤下。

文蛤散 治疹后走马牙疮。

五倍子去虫,二钱 蚕蜕纸一钱,烧灰存性 枯矾 雄黄各五分

右共为细末,以米泔水洗净,将药敷上,一日三四次,以平为度。

化(上匿下虫)丸 治疹后唇疮声哑。

芦荟 史君子肉 龙胆草酒炒,各一钱二分 黄连二钱 五灵脂 川楝肉各一钱五分

右共为末,浸乌梅汁为丸,滚汤下。

雄黄散 治同前。

雄黄一钱 黄蘗二钱 麝香半分

右共为细末,先以艾汤洗之,后敷此药,以平为度。

黄芩汤 治疹毒流连,利下赤白,里急后重,昼夜无度。

黄芩条实者 黄连 当归 川芎 人参 木香 枳壳 槟榔 青皮 甘草

右,水煎,调益元散服。热甚加酒大黄。

门冬清肺汤 治疹毒流连,咳嗽百声不歇。

知母 天冬 麦冬各去心 石膏煅 糯米 桔梗 牛蒡子 贝母 甘草 杏仁 马兜铃

右,水煎服。

煅脐服法【《痘疹心法》,下同

脐带干落安净瓦上,四围以炭炙之,止令烟尽,勿使成灰,取起以碗覆地,良久出火毒

右研极细,每一分加辰砂半分,共研匀,再以生地一撮,当归一撮,同煎浓汁小半杯,调脐砂末敷于乳头,令儿食乳,随一日内作二三次,服尽永不生疮疹。

参苏饮

人参三分 苏叶 桔梗 干葛 前胡各四分 陈皮 茯苓各五分 枳壳三分半 半夏二分 木香一分半

右加生姜三片,不拘时用。

双解散 即防风通圣散合益元散。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 薄荷叶 大黄 连翘 石膏 桔梗 黄芩各八分 白朮 荆芥 桂枝各二分 滑石二钱四分 甘草一钱

右加生姜三片,不拘时用。

桂枝葛根汤

葛根 桂枝 升麻 赤芍 防风 甘草各一钱

右加生姜三片,淡豆豉一钱,不拘时用。

连翘升麻汤

连翘 牛蒡子各一钱 升麻 葛根 桔梗 甘草各七分 木通八分 白芍五分 薄荷少许

右加淡竹叶、灯心煎用。

三黄汤

黄芩五钱 黄连 大黄各二钱五分

右为细末,雪水为丸菉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食前灯心汤下。

备急丸

木香二钱半 大黄 牵牛用头末,各五分

右为末,神曲丸,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汤下。

羌活汤

甘草四分 羌活 川芎 防风 龙胆草 山栀 当归各八分

右加薄荷少许,淡竹叶水煎用。

匀气散

木香 青皮各五钱 山楂肉减半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甘草汤调服。

活血散

当归 川芎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红花汤调服。

快斑散

人参五分 当归 防风 木通各一钱 木香 紫草 蝉蜕各二分 甘草三分

右銼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夺命丹

麻黄 升麻各半两 大力子 山豆根 红花子 连翘各二钱半 人中黄三钱 蝉蜕 紫草各一钱半

消毒饮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绿升麻 山豆根 紫草各等分

右銼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葛根解毒汤

葛根 天花粉 麦冬 生地黄 升麻各等分 甘草减半

右用糯米泔水煎,入茅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人参麦冬散

麦冬 葛粉各二钱 人参 甘草 升麻 白朮各五分

加粳米一合,淡竹叶七片,煎米熟用。

白虎人参汤

人参二钱 知母三钱 甘草一钱 石膏五钱 粳米一合 诃子肉煨等分

右水煎米熟用。《准绳》去诃子。

五苓散

泽泻一钱半 白朮 赤苓 猪苓各一钱 肉桂五分

右加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温用。

桂枝大黄汤

白芍 桂枝各二钱半 甘草五分 大黄一钱半

右加生姜一片,食前服。

三乙承气汤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加生姜一片,食前热用。

黄芪建中汤

人参 黄芪 桂枝 白芍 甘草等分

右加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

化毒汤

肉桂五分 白芍 甘草各一钱 青皮 木香 枳壳各七分 连翘 山楂肉各五分

不拘时用。

丁香脾积丸

三棱煨去皮毛 莪朮去皮炒 神曲炒,各七分 青皮 巴豆霜 小茴香 陈皮各五分 丁香 木香各三分

右酢调,神曲糊丸,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导赤散

木通 炙甘草 生地黄各等分

右加淡竹叶七片。一方加人参、麦门冬。

牛黄清心丸

黄连五钱 栀仁 黄芩各三钱 辰砂一钱半 郁金二钱 牛黄二分半

右腊雪水调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灯心汤下。

十宣散 一名十奇散,一名托里十补散。

桂心三分 川芎 防风 甘草 白芷各五分 黄芪 人参 当归各二钱 厚朴 桔梗各一钱

每服一钱或二钱,木香汤调下。

十全大补汤

黄芪 人参 当归 白芍 茯苓 生地 白朮各一钱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官桂三分

右加生姜三片,枣二枚,不拘时用。

宁神丸

人参 归身 生地 麦冬各一钱 栀仁 黄连炒 炙草各五分 菖蒲三分 辰砂末二分

右加灯心五分煎,去滓,调辰砂末匀,食后用。

黄芩汤

黄芩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白芍六钱

右加大枣二枚,食前服。如加半夏二钱,生姜一钱,即黄芩加半夏汤。

益黄散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 甘草炙,各五分 丁香二钱

右服二钱,不拘时用。

安神丸

黄连 归身 麦冬 甘草 茯神各五钱 朱砂一两 龙脑二分半

右和豮猪心血捣匀,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灯心汤下。

茱连散

黄连五钱 吴茱萸二钱

右二味同炒研细,每服五分,生姜汤调下。

橘皮汤

陈橘皮半去白半留白炒,二钱 半夏一钱 白茯苓一钱五分

右加生姜五分,不拘时用。

香连丸

黄连一两,以茱萸五钱同炒,去茱萸不用 木香 陈皮各五钱 石莲肉二钱五分

右,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陈仓米汤下。

泻白散 一名泻肺散。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炒半两

右加粳米百粒,每服一二钱,食后用。

葶苈丸

甘葶苈 黑牵牛炒 杏仁另研 汉防己各一两

右为末,入杏膏,取蒸陈枣和捣,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淡生姜汤下。

仙圣散

紫草 木通 甘草 黄芪 枳壳各等分

右加糯米一百粒,水煎米熟,温用。

紫草散

紫草 芍药 当归 麻黄 甘草等分

右,水煎,不拘时服。

加味四圣汤

紫草 木通 木香 黄芪 川芎 甘草 人参等分 蝉蜕十个

右加糯米百粒,煎用。

黑参地黄汤

黑参 生地 丹皮 栀子仁各一钱半 甘草 升麻五分 白芍一钱

右加炒蒲黄五分,煎用。

麻黄汤

麻黄 杏仁 甘草等分 石膏倍用

右加腊茶叶一钱。一方无石膏,有桑白皮。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芪炙,各一钱 黄芩 黄连 黄蘗各五分

右銼细,水一盏煎服。

败蒲散 一名止汗散。

故蒲扇烧灰

每服三钱,酒调下。

荆防败毒散

柴胡 甘草 人参 桔梗 川芎 茯苓 枳壳 前胡 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各等分

右加薄荷叶五片温用。

胭脂涂法

升麻一味,煎浓汤去滓。

苦参丸

苦参一两 白蒺藜 胡麻 牛蒡子各五钱 甘草二钱半

右酒糊丸,竹叶汤下。

灭瘢救苦散

密陀僧 滑石各二两 白芷五钱

右末,湿则干掺,干则好白蜜调敷。

茵陈熏法

干茵陈

右研末,捣枣膏丸鸡子大,晒干,烈火烧熏。

消风化毒汤

防风 黄芪 白芍 桂枝 荆芥穗 牛蒡子 升麻等分 甘草减半

右加薄荷叶七片,温用。

羌活救苦汤

羌活 白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桔梗 黄芩 连翘 升麻 大力子 人中黄各等分

右加薄荷叶七片,食后用。

消毒化斑汤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龙胆草 连翘 防风 蝉蜕 牛蒡子 密蒙花

右加淡竹叶十片,食后用。

柴葛桂枝汤

柴胡 葛根 甘草 桂枝 防风 人参 白芍各等分

右加生姜三片,不拘时用。

五积散

白芷 川芎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芍药 茯苓 甘草炙 当归 桂枝 半夏各二分 陈皮 枳壳炒 麻黄各五分 苍朮一钱 厚朴四分

右除桂枝、枳壳二味别为粗咀外,十二味銼细,慢火炒令转色,候冷,同桂壳末、加生姜三片,水煎,不时用。

辰砂散

丝瓜近蒂三寸,连子烧灰存性,此物发痘疮最妙 辰砂一钱

右末,蜜水调,用紫草甘草汤调尤佳。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蘗 栀子等分

右水煎,温用。

桂枝芍药汤

桂枝 白芍 防风 黄芪 甘草等分

右加枣子二枚,温用。

木香大安丸

木香二钱 黄连 陈皮 白朮各三钱 枳实 山楂 连翘 神曲炒 莱菔子炒 麦芽炒 砂仁各一钱半

右神曲糊丸,陈仓米汤下。

辟秽香

苍朮一斤 大黄半斤

右细捻,放火炉中烧之,不可间断。

洗肝明目散

当归 川芎 防风 栀仁 龙胆草 柴胡 木贼 羌活 密蒙花等分

右末,每服一钱,淡砂糖汤下。

蝉蜕散

蝉蜕去土净 密蒙花 黑豆壳 菉豆壳 明月砂各等分

右末,每用一钱,以猪羊肝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麻扎定,米泔煮,频与食肝饮汤。

七物升麻丸

川升麻 犀角屑 黄芩 (石卜)硝 栀子仁 大黄各二两 淡豆豉二升炒

右蜜丸黍米大。凡四肢大热,大便难,服之微利即止。

当归丸

当归五钱 黄连一钱半,炒 大黄二钱半,炒 甘草一钱

先以当归熬膏,后以三味研末,以膏和丸胡椒大,三岁以下十丸,七八岁二十丸,食前清米饮下,渐加以利为度。

九味顺气散 一名匀气散。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陈皮 白芷 乌药 人参各五分 炙甘草二分半 木香一分半

右水煎用。

冯氏天花散

天花粉 桔梗 白茯苓 诃子肉 甘草 石菖蒲等分

右末,用半匙水调,临卧用。

蝉蜕膏

当归 蝉蜕去头足 防风 甘草 川芎 荆芥穗 升麻 白芍各等分

右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养脾丸

人参 白朮 当归 川芎各一分半 木香 青皮 黄连 陈皮各一钱 砂仁 山楂肉 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分

右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米饮下。

鼠粘子汤

鼠黏子炒香 归身 炙甘草各一钱 柴胡 连翘 黄芪 黄芩各一钱五分 地骨皮

右空心,用毕,休与乳食。

解毒汤

归身 川芎 生地 白芍 人参 连翘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木通等分

右加淡竹叶十片,不拘时。

泻青丸 一名泻肝丸。

羌活 大黄煨 川芎 当归 龙胆草 防风 栀子等分

右蜜丸鸡豆子大,每服半丸,竹叶汤同砂糖汤下。

粉红丸 一名温惊丸。

朱砂研飞,一钱半 天竺黄五钱 龙脑五分 胆星四两 胭脂一钱

右牛胆汁丸鸡豆子大,每用一丸,小者半丸,砂糖温水下。

实表解毒汤

黄芪 人参 归梢 生地 白芍 甘草 片芩酒炒 柴胡 元参 地骨皮 升麻

加薄荷叶少许,淡竹叶七片,不拘时用。

托里快斑汤

黄芪 当归 川芎 木香 青皮 紫草 连翘 木通 防风 牛蒡子 桂棱 蝉蜕

加淡竹叶十片,不拘时用。

通关散 此药通心经,利小便。

栀子仁 大黄炒,各一钱 木通 生甘草 车前子炒 赤苓 瞿麦 人参 滑石各三分 扁蓄炒,五分

右加灯心煎。

蝉蜕明目散

蝉蜕去足翅 黄连 丹皮 地骨皮 白朮 菊花 苍朮米泔浸,各一两 甜瓜子半斤 龙胆草五钱

右服一钱半,荆芥汤下,临卧用。忌热面炒豆酱酢之类。

紫草饮子

紫草茸 人参 白芍 蝉蜕去足翅 甘草 穿山甲土拌炒,等分

煎五分,作三四次温用。

经验方

白菊花 菉豆皮 谷精草去根半两

右为末,抄一大钱,用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熬米泔尽,将柿去核食之,一日可食三枚,用一月必效。

快斑悦脾汤

黄芪炙 白芍 桂枝 防风 甘草

右加生姜一片,枣一枚,煎。

桃仁承气汤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研泥,勿煎 大黄二钱 官桂 红花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水煎七分,去滓,入桃仁化开,食前用。

酸枣仁汤

生地 炙甘草 栀子仁 枣仁去壳取仁 麦门冬 人参 归身各等分

右銼细,加灯心,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排毒散

大黄一两 香白芷 南木香另銼,各半两 穿山甲七片,土炒

右共为细末,看虚实大小加减,长流水煎沸,调服。

荍粉方

蕎麦一味

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绢袋盛,扑此以衬卧,尤佳。

升阳解毒汤

当归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蝉蜕 牛蒡子 密蒙花 连翘 防风 荆芥穗各等分

右銼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四白灭瘢散

白芷 白僵蚕 白附子 鹰矢石 密陀僧等分

右研末,以水调搽,面(黑干)神效。

流气饮

川芎 归梢 白芍 防风 人参 苏叶 木香 黄芪 桂心 甘草节 桔梗 槟榔 白芷 厚朴 乌药 枳壳各四分

气血虚而自利者加熟附子。大便实加大黄。

小柴胡加生地汤

柴胡 人参 黄芩 生地 半夏各三两,泡 甘草二两

右加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三钱。

筚衣汤

炊饭筚衣

煮水,洗隐起疙瘩,神效。以炊筚煮汤亦好。

消风散

人参 羌活 川芎 炙甘草 防风 白茯 蝉蜕 厚朴 僵蚕炒 陈皮去白 藿香 荆芥穗各五钱

右末,每服二钱,清茶下。

小柴胡加枳桔汤

柴胡一钱 半夏曲 甘草各五分 人参 黄芩各二钱 枳壳 桔梗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每服三钱

五皮汤

桑白皮 地骨皮 大腹皮 生姜皮 五加皮

右加灯心,长流水煎。

塌气丸

木香五钱 牵牛二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 槟榔一双,白者

右末,神曲丸黍米大,姜汤下。

洗心散

当归 生地 木通 黄连 麻黄 大黄酒洗 薄荷叶各等分 加灯心煎。

化(上匿下虫)丸

黄连五钱 川椒炒三钱 苦楝根白皮干,二钱

右共研末,用乌梅七个,艾汤浸去核,捣烂丸,艾汤下。

养血化斑汤

归身 生地 红花 蝉蜕 人参等分

右加生姜一片,水煎。

大青汤

大青 元参 生地 石膏 知母 木通 甘草 地骨皮 荆芥穗等分

右,加淡竹叶十二片,水煎。

柴胡橘皮汤

柴胡 橘皮 黄芩 半夏 人参 白茯等分

右加生姜三片,竹茹水煎。

柴胡四物汤

柴胡 人参 黄芩 归身 川芎 生地 白芍 知母 麦冬 地骨皮 淡竹叶

右水煎,不拘时用

门冬清肺汤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款冬花 牛蒡子 马兜铃 地骨皮 杏仁

右水煎,食后用。《准绳》加桑白皮。

安胎饮

条芩子实者酒洗,二钱 白芍 归身 白朮 大腹皮 人参各一钱 川芎 陈皮去白 紫苏叶黑豆汤浸酒洗净晒干,各八分 甘草 砂仁连壳,各五分

右,加糯米一撮,水煎用。

麦饯散【《外科正宗》】  治小儿痘风作痒,迭迭成片,甚则顽麻不知疼痛。

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 硫黄四两 白砒三两,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 烟胶半斤 共研细末,临用,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愈。

卷四百九十三

痘疹门

方 44

溯源解毒汤【《证治准绳》,下同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连翘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木通各等分

右銼细,加淡竹叶十片,水一盏,煎半盏,去滓温服,无时。

保婴丹

紫草酒洗忌铁 缠豆藤烧灰,各四两,二味为君 升麻取新者盐水炒,引下不使侵肺气 防风 荆芥穗去梗 牛蒡子炒研,各二两,四味为臣 天竺黄 蟾酥勿用赤眼者 牛黄各一钱二分 朱砂麻黄、荔枝壳煮过,就汤飞研,三钱,四味为佐 赤小豆 黑豆 菉豆各四十九粒,炒,三味为使 甘草梢去皮,二两半和

右各取细末和匀,另用紫草三两,入水三碗煎,去渣熬成膏半碗,入生沙糖半碗,和剂为丸如芡实大,另用飞过朱砂为衣。未出痘之先,浓煎甘草汤,每服小儿磨一丸,大人二丸。如已发热之时,生姜汤磨服,厚盖取汗。多者可少,少者可无,大有神效。

滋阴三宝散

当归 黄芪 生地 白茯苓 芍药 川芎 橘红 甘草 防风 黑参 麦门冬二味加倍

右銼细,姜枣煎。

四制自朮散

白朮八两,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麸皮炒,一分壁土炒 拣净为末,量大小,乳酒调服。

四珍膏

人参一两 蜜四两 乳汁 梨汁同熬

右加制过紫河车,酒服两匙。

卫元汤

人参 白朮 全蝎 山楂 半夏 当归 橘红 枳壳 乌梅

右姜枣煎,加乳服。一方有苍朮、白茯苓。

内托至奇汤

天冬 麦冬 人参 白朮 当归 茯苓 薏苡仁 川芎 陈皮 甘草 桔梗 银杏 米煎,频频服。

茯神汤

生地 当归各一钱 甘草六分 白芍药 茯神 远志 桔梗各八分

右加灯草、姜,煎服。

野仙独圣散

扁柏炒黑 黑参 地榆 血见愁 芍药 归身各一钱 生地黄二钱 木通八分 甘草 干姜各五分

加减参苓白朮散

人参 茯苓 山药 白扁豆 白朮 陈皮 莲肉 薏苡仁 当归 防风 枳实

右銼为散,随宜加减。

固真汤

黄芪二两,蜜炒 酸枣仁四两 人参 白芍 当归 生地黄 茯苓 甘草 陈皮

右(口父)咀,生姜煎服。一方加粟米一钱。

笼金汤

木香 生地黄 白芍 红花 当归 甘草 白芷 土木鳖 橘红 木通 桔梗 白朮

右加姜枣煎服。

紫霞黄露饮

干姜 半夏 藿香 砂仁 枳壳 陈皮 豆蔻 白朮炒 青皮

右(口父)咀,水煎服。

龙旋散

青皮 干姜 官桂 元胡索酢炒 丁香 豆蔻 砂仁 枳壳 槟榔 厚朴 香附 山楂 艾叶

右煎服。

贞元散

甘草 桔梗 人参 白芍药 黄芪 茯苓 木通 红花 白朮 生地黄 白芷 升麻 陈皮 天花粉

右用灯草煎服。

龙蟠饮

人参 当归 枳壳 白豆蔻 丁香 木香 官桂 青皮 半夏 山楂 三棱 二蚕砂 厚朴

右用生姜酒煎服。

谷精龙胆散

生地黄 红花 荆芥 龙胆草 木通 甘草 赤芍药 谷精草 白茯苓 鼠粘子

右加灯心煎服。

消导饮

厚朴 枳实 砂仁 山楂肉 半夏 神曲 槟榔 三棱 蓬朮 丁香

右加干姜煎服。

磨积散

干蒿 陈皮 麦芽 二蚕砂

右加生姜煎服。

浚牛膏

大田螺

右用葱盐加少麝捣烂为膏,热烘细绢摊贴小腹,用手摩之。

安里解毒防风汤

防风一两 地骨皮 黄芪 芍药 荆芥 枳壳 鼠粘子各等分

右为末,水煎四五钱服。若能食而大便实,当归丸微利之。

参芪饮 即保元汤。专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面青白 光白,饮食少进,睡卧宁静而不振者,不分已出未出皆治。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初热生用,出定炙用 黄芪二钱 杨仁斋谓其能补益元气,更名保元汤,盖为元气虚弱者立也,后世治痘者多主之。不分元气虚实之异,概用于血热毒壅之证,是为实实,岂不悞哉?

右用水一锺,姜一片,煎四五分,不拘时服。如前虚证,辨认不差,以此方为主,前后始终皆不可易。中间杂证兼见,虽或不同,要皆气虚所致,则以本方而斟酌加减之,毋得过投发散苦寒之剂。初热未出之际,只可少济以开提匀气之功,如桔梗、川芎之类。浆足之后,助以收敛,如白朮、芍药、茯苓焉尔。出不快,加川芎、官桂,禁用蝉蜕、鼠粘子、人牙、紫草。小便赤,加大腹皮、茯苓,禁用车前、滑石、瞿麦、山栀。大便溏,加白朮、茯苓、肉果,禁用猪苓、诃子、龙骨、枯矾。小便短濇,加大腹皮、木通,禁用滑石、瞿麦。大便实秘,加酒炒当归,禁用大黄、枳壳、生地。泄泻,加白朮、肉果、木香,禁用龙骨、石脂、枯矾。呕吐,加干姜、丁香、橘皮,禁用半夏。烦渴,加麦门冬、芍药、五味子,禁用天花粉、葛根、乌梅、半夏。减食,加白朮、人参、神曲,禁用山楂、砂仁。伤食,加神曲、麦芽、山楂,禁用枳实、蓬朮、三棱、巴豆、大黄。喘急在三四日前者,加桔梗、蝉蜕、杏仁;《幼幼近编》去蝉蜕加紫苏。风则微散之,加紫苏、防风。痰则从痰治,加杏仁、贝母。有虚证见者,决非实喘,不过是毒不得外达,上乘于肺耳,禁用麻黄、莱菔子、苏子、枳壳下气等药。六七日后,或先曾泄泻而后气喘者,虚之极也,加人参则喘自止。腹胀,加大腹皮、厚朴,兼发散开提,禁用枳壳、莱菔子宽中下气等药。仍视小便秘与伤食否;亦有伤于生冷,或寒气郁遏而然,从内伤外感而治。内伤用丁香、官桂、神曲、木香,外感用防风等药发散治之。当热不热,四五日间手足厥冷,冰硬不起,加丁香、官桂、炙黄芪、川芎,夏月减丁香。四肢不起,加防风,减川芎。头面不起,加升麻。浆不足,加白朮、当归、川芎藭;《幼幼近编》加木香、官桂。灌水泡,加白朮、防风、白芷、芍药;《幼幼近编》加茯苓去黄芪。灌清浆,加白朮、茯苓;《幼幼近编》加官桂。喘嗽,加五味子、杏仁、麦门冬,禁用天花粉、桑白皮。发痒,加川芎藭、当归、芍药、白朮、茯苓,禁用僵蚕、蒺藜。痒甚,外用茵陈烧烟熏之,禁用沐浴发散之药,恐成气脱。表虚倍黄芪,内虚倍人参,虚寒及血虚俱加桂,脚阔加芍药,血滞加陈皮,余热不退加金银花、连翘,泻不止加炒焦红曲。陈三农曰:痘证发热,即用苏葛汤,令其表和,见点后用消毒饮,血药随证加减。贯浆时行补法,血药不用。靥后消毒饮可用,但前不用人参,后则人参可用。唇破裂,口干不渴,此系血噪,芎归汤加连翘,或四物汤加莲子。大便燥秘,只宜养血为主。痘因表药太过,遂至不发,宜理中汤温补,其痘自然出尽。凡痘出不快,禁用以毒攻毒之物。盖毒药入腹,攻脏捣腑,一时虽驾毒并气血冲达肌表,痘亦随而起发,少顷则中气归复,不相接续,药气少歇则毒反攻于内,痘亦随而内陷矣,再将何药以疗之哉?若不得已而用毒药,可急用参、芪、甘草、肉桂以内托之,慎勿令其既陷而后药也。

十神解毒汤 专治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已出未出,三日已前,痘点烦红,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濇者,此热盛也,并皆治之。

归尾 生地 红花 丹皮 赤芍 桔梗 木通 大腹皮 连翘 川芎 荆芥 此方治血热痘疹,以凉血行血为主;佐以桔梗、川芎,有开提发散之功;引以腹皮、木通,有疏利热毒之效;臣以连翘、丹皮,有解毒之良。用此以治血热痘疹,则内外分消,热毒虽盛,庶几解散,表里自然和平矣。古人用黄连解毒汤,恐骤用寒凉,不惟冰伏,热毒反出不快,抑且热毒为其所逼,则郁于脏腑,或肚腹胀痛内溃而死者有之,岂若此方用之为当?若不得已而用黄连、芩、蘗,亦须酒炒,一以制其寒凉之性,二以助其上行之势,借连、蘗以解毒耳。身热壮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绵密,加荆芥、鼠粘。渴加花粉、竹叶、滑石。小便赤,加山栀。小便尿血,加犀角、山栀。大便黑,加犀角、黄连或桃仁。吐血干呕,加黄连、犀角。小便短濇,加猪苓、泽泻。小便秘,加滑石、瞿麦。大便秘,加枳壳、前胡;《幼幼近编》加苏梗、杏仁,去前胡。发红斑,加犀角、黄芩、黄蘗、山栀、元参。烦躁,加天花粉、麦门冬。大便秘喘,加枳壳、前胡、大黄。烦渴狂乱谵语,加知母、麦冬、石膏。呕吐,加猪苓、黄连。咽喉痛,加甘草、鼠粘、元参、荆芥、射干。泄泻,加猪苓、泽泻、防风。呕,加橘皮。腰痛,加羌活、独活。腹胀喘满,目怒面浮,毛直枯燥,加麻黄。唇裂舌胎秘结,加大黄、人屎。出不快,加山楂、牛蒡、蝉蜕。腹胀,加山楂、史君子、厚朴。腹痛,因毒气攻冲,加羌、防、牛蒡,去生地。已上并用灯心十四根,水煎服。血热痘证,热毒弥盛,然毒气无所分消,只宜重用升提发散,使毒得以达表而从外解,引以渗泄,使热得以润下而从内消,佐以清凉消毒行血凉血之剂,则痘虽稠密,亦能消散,自易浆而易化也。所谓轻其表而凉其内,此方盖得安表和中解毒三法尽善,诚痘科之神方也。丹溪曰:热者清之,实者平之,其此方之谓欤?是故发热至见点之后,三日以前,毒气未尽达表,内外弥盛,血热之证悉具,辨认不差,并只以本方处治之,切不得下参、芪、白朮、茯苓补气之药于热证未浆之前,如悞而用之,是谓以实攻实,腹胀气喘,狂乱谵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变证百出,所谓邪得补而愈盛也。呕吐泄泻,慎不得用半夏、丁、桂、干姜、木香、藿香、诃子、肉果,如悞而用之,则是以热助热,气得热而愈亢也,燥证必至,咽疼狂乱,失血便秘,无所不至矣。至于龙骨、枯矾濇滞之物,且能使气道阻塞,是欲其出而闭之门也,腹胀之患生而喘急之势至矣,尤宜戒之!及至血疱已成,气血定位,头顶白光,势将行浆,又宜易方,另行别议。

羌活散郁汤 治实热壅盛,郁遏不得达表,气粗喘满,腹胀烦躁,狂言谵语,睡卧不宁,大小便秘,毛竖面浮,眼张若怒,并有神效;并为风寒外搏,出不快者同治。

防风 羌活 白芷 荆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连翘 甘草 紫草 大腹皮 鼠粘子

右为粗散,水一锺,灯心十四根,煎六分,温服。身初发热,及见点之际,毒气壮盛,外为风寒所抑,或肌肉粗厚,腠理坚闭,肌窍不通,经络阻塞,使清气不得引毒达表,循窍而出,则热毒壅遏于内,为腹胀,为喘急,为秘结,为狂烦,为惊搐,为失血,皮燥毛直,面急眼张,睡卧不宁,惊啼多哭,此热毒壅遏证,辨认不差,急宜用发散开提之剂,佐以和解透肌之法,则热毒不壅,而其出自易矣。羌活、白芷、防风,有升提发散解毒之长,桔梗有开提匀气之能,荆芥、连翘、鼠粘善解郁热,地骨皮消壅热于筋骨之间且能肃清脏腑,紫草滑肌通窍,大腹皮引热下行,使内外有所分消,用此以治热壅之证,效大而功用极妙。若骤用寒凉,如芩、连、升麻之类,则热为寒气所抑,不得伸越,逗遛经络,为疽为疖者有之,冰伏硬闭者有之。至于人参、黄芪、白朮、茯苓温补之剂悞用,则其壅盛,祸不旋踵。他如丁、桂、木香、姜、附之类以热攻热,杀人立至,尤宜戒慎!故发热之初至见点之后,并宜以本方处治,依后法而加减之:初发热壮盛,腮红面赤,毛焦皮燥,咳嗽喘急者,加升麻。烦渴,加天花粉、干葛。腹胀喘急鼻塞,面赤若怒,毛直及枯,加麻黄。便秘加当归、枳壳,甚则加大黄。呕吐,加猪苓、泽泻、橘皮,禁用生姜、木香、丁香、半夏。洞泄加升麻,禁用白朮、茯苓、豆蔻、龙骨等剂。喘嗽恶风,加桑皮、紫苏。失血,加犀角、地黄、黄连。发斑,加黄连、黄芩、山栀。小便赤濇,加滑石、山栀、地黄、芍药。鼻衄,加黄芩、犀角。惊悸,加木通、山栀。搐,加青皮;《幼幼近编》加钩藤。不思饮食,加山楂。弄舌,加犀角。伤食,加山楂、神曲、麦芽。见点二三日间,出不快利,加鼠粘子、山楂、蝉蜕,名透肌散。烦红赤色,加生地黄、红花、牡丹皮,去白芷、防风。皮急肉紧,身热壮甚,加葛根、前胡。见点三日之内,并依本方加减。及三日之后,痘疹出齐,血泡已成,而前证悉平,不得复用此方,恐发散太过,难于行浆,另有方药在后。其禁用药剂,并从血热痘证法而裁治之,故此方不立禁忌辩。

太乙保和汤 又名紫草透肌汤。专治血热痘证,服十神解毒汤后,热证悉去,内外和平,惟见点不易长大,用此保和元气,活血解毒,助痘成浆,易痂易落也。

桔梗 紫草 川芎 山楂 木通 人参 红花 生地黄 甘草 糯米五十粒

右用灯心七根,姜一片,水一锺,煎六分,温服。便濇腹胀,加大腹皮。繁红不润,加当归、蝉蜕;《幼幼近编》加滑石、连翘。出不快,加鼠黏子。陷塌,加酒炒黄芪。痛,加白芷。不匀,加防风。水泡,加白朮、芍药。嗽,加五味子、麦门冬。渴,加麦门冬。痒,加白朮、芍药。七八日后浆足,身复壮热,便秘烦渴,腹胀喘急,前胡枳壳汤。浆足禁用此方,另立汤饮在后。

益元透肌散 专治壅热痘证,服羌活散郁汤后,壅证悉开,气血和平,见点三四日后,不肥大,不成浆者,用之则能匀气解毒,透肌达表,领出元阳,助痘成浆,而易结脓窠也。加减与保和汤同论。浆足之后,另有保婴百补汤在后。

即太乙保和汤去生地、红花加蝉蜕、鼠粘子、陈皮

右,水一锺,加灯心十四根,枣二枚,煎六分,温服。

保婴百补汤 专治痘疮八九日浆足之后,别无他证,并以此方调理气血,资养脾胃,不拘实热二证,皆可服之。惟气虚证八九日后,本方加黄芪二钱,官桂少许。若有别证,在审虚实,随证加减而已。

当归 芍药 地黄 白朮 人参 茯苓 山药 甘草

右水一锺,枣二枚,煎六分,温服。

秘传八味二花散

桃花蕊 梅花蕊二味不拘多少预取阴干 紫河车洗去筋焙干为末,一具 鹿茸去毛酥制 天灵盖一具,以皂角荚煎汤洗净酥制为末 人参 穿山甲取四足者酒炒 朱砂水飞过

右各预取另为末。痘疹未出之先,以朱砂一两为君,梅花二钱、桃花三钱共一处和匀,每服五分或三分或二分半;用雄鸡与酒二杯灌之,与食倒悬,刺血入杯中,以热酒调前药同服。初发不起,以梅花一两为君,加桃花一钱,天灵盖五分。气血虚,灰白色,用紫河车一两为君,加天灵盖一钱,鹿茸一钱五分,梅花一钱,桃花一钱或八分。黑陷不起,以穿山甲一两为君,加桃花一钱,梅花八分,天灵盖七分,麝香五分。气血虚不能灌浆,以鹿茸一两为君,加紫河车二钱,桃花一钱,梅花八分,天灵盖七分,麝香五分,人参一钱。气血虚不能收靥,以鹿茸一两为君,天灵盖五分,桃花七分,梅花九分。落靥之后,瘢色白,气血虚,以人参一两为君,加紫河车二钱,鹿茸一钱,梅花一钱五分。以上咸仿首条服法。

保生散

紫河车制如前 龟板酥炙 鹿茸酥炙,各一两

右为末,量儿大小用。血虚,川归、茯苓、紫草汤下;气虚,人参、黄芪、甘草汤下。

荆芥散 治麻痘子兼瘙痒,或瘾疹,大便自过。

荆芥

右用少许烂研,以新井水将布帛滤过,入一滴许麻油,打匀令饮之,便不乱闷。麻痘已出,用黄蜡煎青胶水饮即安。青胶水乃牛皮胶也。荆芥治血风。麻子是疹子。常言风瘙瘾疹,则皆出皮肤,其毒轻而浮,又以麻油打匀,此滑窍之理。又以黄蜡煎青胶水服则安。此滋血行荣卫,荣卫既顺,麻疹出矣。指迷方荆芥汤,乃消毒饮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 解热散毒,治风壅欲作疮痘者。

羌活 独活 川芎 桔梗 蝉蜕 前胡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 瓜蒌 天麻炙 荆芥 防风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三分盏,薄荷三叶,盏内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减药水。此药详其药味,治风治寒治惊,下痰凉脾,治血热透肌,但实热发,无所不治。如禀受怯弱,或脾弱,或外热,目白睛青色,皆里无热,不可轻用。

薄荷散 小儿才觉是疮疹,宜服之。

薄荷一两 麻黄去节 甘草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枣二枚,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渣放温,日三两次服。此是小儿禀受壅实,毒气甚者宜服之。盖此方云小儿才觉是疹痘便服之。服之而汗出者,服调中散。服薄荷散若作寒热脉反迟者,进脱齿散以温之。详其理,非下药之法也。实者服之未必安,虚者用之必危殆。

羌活散 此方初热暂用,兼治惊搐。

羌活一钱二分 独活 荆芥各八分 前胡 防风各一钱 柴胡 香白芷 蝉蜕去土 甘草各四分 细辛一分

右加薄荷三叶,水一锺,煎五分,不拘时服。发搐及热盛不退者,暂服。煎熟用制砂调下,治搐如神。

正气散

甘草炙,三分半 陈皮 藿香 白朮各五分 厚朴 半夏俱姜制,各一钱半

右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调解散

青皮 陈皮 枳壳麸炒 桔梗去芦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川芎 木通 干葛各四分 甘草 紫苏各二分

右俱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一方,加紫草、糯米。

疏解散 治痘初壮热头疼,腰痛,腹疼作胀,一切热毒甚者。

紫苏 葛根 防风 荆芥 白芷 蝉蜕 紫草 升麻 牛蒡子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加灯心、葱白各七根,水煎热服。

和解汤 解表和中。

升麻 干葛各一钱半 白芍药一钱 人参 防风各七分 川芎八分 甘草五分

右用姜一片,水煎服。以上方乃发表平剂。

四物解肌汤 即陈氏升麻黄芩汤去甘草。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云小儿伤寒疫疠潮热,疮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并皆辛凉之剂调之,即以四物解肌汤之类。海藏云:此论即有表也。若内伤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发热者,当以食药去其物则可。若得便后,仍发热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汤,比钱氏升麻葛根汤,减甘草加黄芩,以有表热之意也。

防风苍朮汤 治小儿邪热在表,恶风恶寒,疮疹未出,可解表发斑疹。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苍朮 石膏各一两 川芎 黄芩各二两

右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

葛根橘皮汤 治冬温未即病,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热得其寒解,冬温始发,肌肉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吐清汁,服此。

葛根 橘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知母 黄芩 麻黄 甘草炙

右銼散等分,每服抄三钱,用水一盏,同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上四方辛凉之剂,表有实热者宜之。

加味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朮 茯苓 砂仁 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一锺,煎六分,食前温服。

和中散

厚朴姜制,钱半 人参 白朮 茯苓各一钱 干姜泡 甘草炙,各六分 姜枣煎服。

六一散 治诸热证,暂用。陈氏云:治痘疹初起烦躁作渴等证。

桂府滑石水飞过,六两,净 大甘草去皮为末,一两

右和匀,每一钱薄荷汤或冷水调下。内加制辰砂三钱,名辰砂六一散。治狂言,发搐惊闷,用防风、荆芥、薄荷、天麻煎汤,候冷调下。更加牛黄三钱,缠豆藤三钱,名退火丹。治痘初出时,大热不退,及标影稠密成片者,用紫草、木通、蝉蜕、地骨皮、红花、牛蒡子、片黄芩、灯草各等分煎汤,候冷调下,能减标稀痘,极良法也。本方加郁金名牛黄六一散,治痘后疮疖毒壅,及天行瘟疫,冷水调下,多服大效。《全书》云:痘疹腥臭,用蜜水调敷;焦痛,入胭脂水同敷。又名天水散。

大灵丹 治壮热颠狂,惊搐谵语,红紫斑焦干陷一切恶证。

白滑石飞过,三两 雄黄飞过 犀角各三钱 辰砂研飞,三钱半 牛胆黄 冰片各一钱 麝香五分

右研极细和匀,用升麻、甘草、防风、薄荷、灯草、牛蒡子、红花、紫草、黄连各三钱,水二碗,煎至半碗,细绢滤去渣,加蜜四两同熬,滴水成珠,和前药丸如小龙眼大,金箔为衣,每用一丸,灯心汤下。暑月冷水化下。

小无比散 治痘壮热口渴,小水濇,大便秘,口气热,烦躁不宁,或焦紫,或红斑,自发热至起壮时有热者,皆可用。痘后余毒亦可用。

桂府滑石飞过,六两 石膏飞过,一两 粉草 寒水石各五钱 郁金甘草汤煮干为末,七钱

右俱制净末和匀,每五岁者服二钱,大人再加,冬月灯心汤下,夏月井水调下。热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调下。若红紫顶陷不起,加穿山甲末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汤,加酒一二匙调下即起。

大无比散 治热毒太甚,惊狂谵语引饮,痘疮红紫黑陷。

桂府滑石飞过,六两 粉草一两 辰砂飞,三钱 雄黄飞,一钱

右为末,每三五岁服一钱,十岁服二钱。发热之初,用败毒散调下,亦能稀痘。若报痘后,用灯心汤下。

玳瑁汤 治时行豌豆疮及赤疮疹子,末发者令内消,已发者解利毒气,令不太盛。

生玳瑁 生犀各以冷水浓磨汁,二合

右同搅令匀,每服半合,微温服,一日三五服为佳。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又云:毒气内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浓汁一合,入豮猪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浓煎汤,都作一服服之。玳瑁、犀角,其性微寒,以治热毒,则知其无失也。二药皆治瘟疫蛊瘴,解百毒,通血脉,消痈肿,故用之以解蕴毒,可多服也。又名二宝散,治痘紫色发热,鼻衄小便如血,口渴乱语,二味磨汁顿服,即愈。

犀角饮子 解热毒,去风疹。

犀角 甘草炙,各半两 防风二两 黄芩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用水一小盏,煎至半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一方加牛蒡。

犀角汤 治小儿痘疹疮及赤疮子。

犀角屑 大黄炒 桑白皮蜜炙 钓藤钩 炙草 麻黄各一两 龙胆草半两 石膏 瓜蒌 黄芪炙,各半两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渣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疮子退后,浓磨犀角水涂之更良。钱氏附方亦同,以此药治疗疮疹太盛,令不入眼,则名调肝散。此药治风盛气实,心肝血热,津液内燥,大便不通,毒气上盛,表热未散之药也。且大黄、瓜蒌治内燥,钓藤、龙胆治风血热,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热,麻黄、黄芪散肌热,犀角、甘草解毒。大抵用药贵于与病相主治,则病去而正气自复,苟为不然,则反为大害。如犀角汤,自非大便数日不通,喘急闷乱,烦躁谵语者,岂可服之?恐病药不相主治也。

夺命散 治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糯米 紫草 甘草各半两 木通二钱半

右銼为散,每服一大钱,水七分,煎四分,去渣温服。出疮疹热毒势甚者可服,解蕴热,利小便。疮痘初发气盛,亦宜服。

牛蒡散 凉血解毒。

牛蒡子

右用炒为末,水煎一盏服之。小儿冬月有非节之暖,及春月天气煊暖,或甘肥之过,或重衣温厚,帏帐周密,伤皮肤,害血脉,疮疡发黄,是生多疾,宜豫常服之也。又名鼠粘子汤,炒熟为末,同荆芥煎服。

独胜散 治小儿发疮痘,早微热,晚大热,目黄胁动,身热手冷,发甚如惊者。又名牛蒡僵蚕散。

牛蒡子半两 白僵蚕一分

右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盏,连进三服,其痘便出。此药用牛蒡子出痈透肌,白僵蚕治遍身瘾疹疼痛成疮,为末酒调服之立瘥。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窍,是疮疹证无虚寒证者,服之立出也。

解毒疏痘汤 豫服解热去毒,已出解热毒斑疹;又治红紫口干,壮热谵语。

防风 荆芥 羌活 柴胡 川芎 白芷 当归 连翘 黄芩 黄连 鼠粘子 紫草 蝉蜕

右姜葱水煎服。

安斑散 调理疮疹。

升麻 赤茯苓 羌活 黄芪 人参 桔梗炒 枳壳麸炒 甘草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盏,紫草、薄荷少许,同煎至四分盏,去渣放温服之,量儿大小加减。此药为解毒凉血,生肌宽肠,导热利小便,快膈之药也。患疮疹有热无寒者,可服之。

西来甘露饮 清热解毒如神。凡发热之初,五日已前而热不退,痘色红紫,口渴大便结燥,服之即能红润。亦治疹家烦热,口干咳嗽,疹色枯燥,或谵语喘急,睡卧不安。

丝瓜藤霜降后三日,近根二尺剪断,将根头一节,倒插入新瓦瓶中,上以物掩之,勿使灰尘飞入,次日以好新坛一只,将瓶中之汁倾在坛中,仍将藤照前插入瓶内,三日后汁收尽,将坛封固收藏,听后取用 若发热烦躁口渴,未见红点,将茜根一两,水煎浓汁二酒杯,搀丝瓜藤汁二酒杯相和服之立安,痘出亦轻。若已见标,颜色红紫及稠密者,用紫草煎浓汤冲服,便见红润。若夹斑者,犀角、紫草、茜根煎汤冲服。寒月用酒煎冲服。盖此汁极能解毒清热,尤治天行时疫,每以生姜汁少许,加蜂蜜调匀,服之有神功。

浑元汁 专治气虚血热,痘色红紫,干枯黑陷等证,以此汁清而补之,其效立见。

即紫河车不拘男女,初胎者尤妙,入新瓦罐内封固其口,上以碗覆埋于土中,久则化而为水是也 气虚甚者,人参、紫草煎浓汤冲入服之。

托里快斑汤

当归 黄芪 川芎 木香 青皮 牛蒡子 紫草 连翘 木通 防风 桂枝 蝉蜕

右銼细,加淡竹叶十片,水煎温服,无时。

清里退火汤 治痘带热而出,名为火里苗,急用此方,退其热,则后无青黑变陷之候。

地骨皮 地肤子各一钱 牛蒡子 紫草 干葛根各八分 连翘六分 川当归五分 木通三分 蝉蜕二分

右加姜一片,水煎服。如热不退,再服一剂,或为末,灯心汤服。

加减调中汤

人参 白朮 黄芪 甘草炙 木香 桂枝 白茯苓 藿香 白芍药酒炒 陈皮

右用生姜为引,煎服。

犀角消毒散 治斑疹丹毒,发热痛痒,及疮疹等证。

牛蒡 甘草 荆芥 防风各五分 犀角二分 金银花三分

右水煎熟,入犀角,倾出服。

麻黄甘草汤 治表实,痘毒焮盛稠密。

麻黄 生甘草

右水煎服。

田氏调肝散 治疮疹太盛,令疮不入眼。

生犀二钱半 草龙胆 麻黄 钓藤钩各一钱 黄芪 桑白皮炒黄 石膏各半两 大黄 瓜蒌仁去皮 甘草炒,各二钱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微利效。

庞氏地黄膏

生地黄四两 豆豉半升 雄黄一钱 麝香半钱

右以猪膏一斤,和匀,露一宿,煎五六沸,令三分去一,绞去渣,下雄黄、麝香搅匀,稍稍饮之,毒从皮肤中出即愈。

透肌汤 治痘不透。

紫草 白芍药 升麻 秫米粉炒,各半两

右三方,皆化毒汤加减法也。

人参竹叶汤 治夏月吐逆,烦躁口渴,心闷不宁,及疹后余热不退,小便赤或赤斑者。

人参 半夏 麦门冬 当归 淡竹叶各等分

右銼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服。

白虎汤

石膏四两 甘草节八钱 知母一两六钱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粳米二十粒,同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加入人参一两二钱,名人参白虎汤。《圣惠方》加干葛。

紫草散 治发斑疹。

钓藤钩子 紫草茸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四圣散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靥。一方有黄芪。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壳麸炒

右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锺,煎至八分,温服无时。刘提点云:疹痘最要大小分晓,钱氏四圣散用木通枳壳极好,若大小流利,不必苦泥。

紫草回斑散 治小儿痘疹出不快,或倒靥,毒气入腹。

紫草茸 黄芪 桑白皮 木通 枳壳麸炒 白朮各等分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酒各半盏,麝香少许,同煎服。

紫草木通散 治小儿疮疹。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 粳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

右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此小便不利之剂也。

人参蝉蜕散 治小便不利,痘疮不散,烦躁多渴,戛牙咬齿,气粗喘满。

人参 蝉蜕 白芍药 木通 赤茯苓 甘草 紫草茸各等分

右用水煎服。

透肌散

紫草茸 绿升麻 粉甘草各一钱

右细切,水煎服,或与消毒饮同煎服,尤妙。

紫草透肌汤 治痘热而出不快,及顶陷者。

紫草一钱 升麻 木香各五分 牛蒡子 防风 荆芥 黄芪各八分 甘草三分

右姜水煎服。如色紫腹痛,加蝉蜕一钱。

乌金膏 治发热至七日已前,或因风寒痘不起发,或红紫,或惊搐,俱可用。

僵蚕酒洗 全蝎去足尾酒洗 甘草 紫草 白附子 麻黄各五钱 穿山甲炒末,二钱半 蝉蜕去头足酒洗净,二钱

右为末,将红花紫草各一两,好酒二锺,熬去大半,去渣,入蜜五两,慢火同熬,滴水成珠为度,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灯心汤化下。

紫金散 治痘疮出不快,及倒靥;亦治远年不愈恶疮。

紫草 蛇蜕炒焦 牛蒡子炒,各五钱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半锺,煎减半,温服。

萝卜汤 治痘疹出不快者。

开花萝卜

右用煎汁,时时饮之。盖痘疹气匀即出快,萝卜治嗽定喘,下气消胀解毒。

野通散 治痘疮出不快,及伤寒不语。

干野人粪即猕猴粪火烧存性为末 真冰片 真麝香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五分,看大小,用新汲水入蜜调下。十岁已上者服一钱。按野人粪,治蜘蛛咬疮,此治痘出不快,大效。若蜘蛛咬疮久而不愈,其丝生皮肤,延蔓遍身不愈者,加雄黄、青黛水调,以蜘蛛试之,立化为水,屡验。盖此三味,是治疮疹当用之药。取山中者,若人家所养之猴,食物味杂即不效,失其真也。

秘传大透肌散

人参 芍药 川芎 甘草 茯苓 白朮 木通 陈皮 黄芪 糯米

右各等分为粗散,每服四钱,水煎服。

秘方

兔丝子

右一味,酢浸一宿,焙干为末。发热时,每一岁儿服七分,量儿大小加减,好酒调服,甚易发易胀易靥,且后无余证。此方气血弱者,未出之先可用,既出之后不可用,用则托出太多。此方系胡黄谷祖仰山公宦游广东得之,用者百发百中。但元气厚者服之,不觅太密,乃大补助火故也。或曰:痘未出之先,既可服此,又奚取于保婴丹乎?殊不知保婴以解毒而使稀之,此则气血弱不能出,服此而托之使出也。

腊月梅花

右,将开时采,晒干为末,炼蜜为丸,未出之先,量儿大小三四服,可令痘稀。加朱砂尤妙。

二花散 治痘疹已出未出,不发不起,隐在皮肤之间;热证并治。

梅花一两,阴干 丝瓜阴干 桃花各五钱,阴干 朱砂二钱,水飞过 甘草一钱,去皮火煨

右为细末,每服五分半,未痘时蜜水调下。服前药仍不快,无诸恶候者,可服八味二花散。

通天散 治痘发热不出,或已出而色不红活。

人参 陈皮 桂枝各八分 川芎 熟地黄 芍药各一钱 当归 紫草各一钱半 红花 广木香各三分 生甘草六分 知母八分 荔枝壳十个

右用鸡汁一锺,枣三枚,糯米一撮,煎服。初服到颈,再服到脐,三服到脚,神效。

十补散 滋养气血,调补脾胃,能使疮毒速出。有寒证者用之。加紫草、木香、糯米,各参芪内托散。

黄芪 人参 当归各二钱 厚朴 桔梗 川芎 防风 白芷 甘草各一钱 桂心三分 每服四钱,水煎服。或为末,温水调下一钱五分。

蓝根散 治疮疹出不快,及倒靥。一名二圣散,救小儿垂死。

板蓝根一两 炙甘草七钱半

右末,每服半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调下,无时。甚则三五服,立效。丹溪云:蓝能分散败血。

丝瓜散 发疮疹最妙。

丝瓜连皮烧灰存性

右百沸汤调下;或以紫草、甘草煎汤调服尤佳,米汤亦可。

甘桔加栀子汤 治痘疹烦不得眠。

桔梗 甘草 栀子

右各等分,煎服。

阮氏万全散 治痘疮出不红润。

防风 人参 蝉蜕各等分

右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入薄荷三叶,煎六分,温服。热而实者,加升麻。

化毒汤 治痘已出而热毒末解,宜清热凉血。毒一解,不致黑陷;血一凉,不致红紫。

紫草 升麻 甘草 蝉蜕 地骨皮 木通 黄芩酒炒

右各等分,水煎服。

解毒散 治痘先发肿者,名为痘母。后发者,十有九死。先发者吉。

金银花五两 甘草一两 木通 防风 荆芥 连翘 牛蒡子各三钱

右用酒水各一锺煎服。如泻加诃子、豆蔻。痘红者,加炒黄芩、芍药。疮痒者,加归身、生地或加何首乌尤佳。疼痛者,加赤芍药。

露桃花散 痘形一两日,枭红罩锦,或色焦紫,恶渴烦躁,睡卧不宁,再不宜以药下之,准服露桃花散,自然红活。

露桃花 紫草 红花 白芍药加倍 木通 生地黄 茯苓 甘草 橘皮

右用灯草煎服。露桃花性阴而和阳,取时须待将开含笑,清晨摘取,饭锅上蒸熟焙干,带蒂入药,不宜多用,多用则恐作泻。若不预收,多加紫草茸、芍药可也。

黄连解毒汤 痘出三两朝,身中热烙,焦紫无红活色,枭炎猛烈之甚也。或眼红脸赤,或小便濇结,须服黄连解毒汤、加减犀角地黄汤可也。

黄连 生地黄 芍药 甘草 木通 车前草 僵蚕 桔梗 连翘 牛蒡子 荆芥 水煎服。或去僵蚕、翘芥,加紫草茸、灯心。热甚加柴胡、地骨皮。饱胀加全瓜蒌、枳实、山楂;气弱不用枳、楂。

加减犀角地黄汤

犀角 木通 生地黄 芍药 红花 紫草 茯苓 车前草鲜者 地骨皮鲜者 甘草 水煎服。犀角须用井水磨浓,俟药煎如度,投下服之,不可和内煎也。若身热惊厥,加纹银一块同煎,盖因肝木旺而心火炎上,故金以克之耳。

五龙汤 痘一见形就是蚊蚤咬的形者,是痘毒紧辏心肝二经而然也,极是犯君。《痘经》云:臣陵于主逆天条,有福儿童蓦地逃。总然和顺成功去,也在刀山走一遭。好把化斑汤浴之,内服五龙汤。

黄连 紫草茸 芍药各三钱 生地黄九钱 煎浓,水磨犀角汁和服。王氏治此多用大黄汤下之,彻逐其毒,随用升表之剂,固为美法。下后不能提峻,速致其死,不若五龙之为妥也。

化斑汤

金线薄荷 大水杨柳 荆芥 苍耳草 四味共煎浓,去渣,将头发滚汤洗去油垢团拢,将热汤徐徐浴之。必须置之暖处,外再服前药,斑去而痘自鼎峻矣。

四仙散 痘起遍身,俱是黑色,论备载在前矣。要是元癸夺权争先,如青天晴极而云雾,静水风动而波浪行,第一奇痘也。只以化斑汤浴之于外,而内服四仙散,自然色变而为美矣。

甘草紫草与通草,三般遇此多是宝。黄连连翘与石莲,三味合浸共一炒。研末惟在空心时,砂糖调服霎时好。此痘得者甚鲜,非富贵之至者不能见此,若见形而盘缕失天元者,不在此例。按此即所谓鸦翎痘也。虽黑而光润圈圆顶峻,与常痘同,得之者,必主大贵。

玉泉散 痘形一朝就结焦粒,是枭炎彻于肝荣,而元水弗克和解,急服玉泉散,庶可挽治。

犀角二钱 白芎 川黄连各一钱为细末 冰片三分,另研 浓煎甘草汤,或建糖调服,大者五分,小者再减。此方屡治痘焦者,恒获速效。但犀角人不谙用法,必须粗砺瓦盘,井水磨之,待澄净去水,刷于绵纸上,略有干燥,方和前药用之。若以铁器銼下细末,犀不渍水则不效。

凉血解毒汤 痘出热不退,红不分地,或痘苗干枯黑陷,急用此方,可起壮灌浆。

紫草一钱 生地黄 柴胡各八分 丹皮七分 赤芍药 苏木 防风 荆芥穗 川黄连 木通各三分 牛蒡子四分 天麻 红花 甘草各二分

右用姜一片,灯心二十根,糯米百粒,水煎服。

加味犀角饮 痘已出不匀,心烦壮热,口舌生疮。

犀角 牛蒡子 荆芥 甘草 防风 升麻 桔梗 麦门冬 水煎服。

神应膏 治痘疮入眼。一名黄蘗膏。

黄蘗一两 真菉豆粉一两半 甘草四两 红花一两

右为细末,用胭脂水和蜜水调涂两眼四畔之疮痘上,则不入眼。如疮疹已出,右为细末,生油调,从耳前至眼眶,并厚涂之,日三两次。如早涂疮自不至面,纵有亦少。按《全书》先将黄蘗、甘草二味研细末,另收。用新汲凉水三盏,浸菉豆一昼夜,去豆不用。以浸豆水煮红花,约减至二盏,去红花,方入前末,慢火熬膏,于眼眶上下四旁涂之,则疮不入眼矣。彭氏云:痘疹护眼,人多用胭脂,据亢医云,不如钱氏黄蘗膏最好,诸家护眼法,无出此方也。

胎元散 痘不起发,不红活,是血气俱虚。

胎元

右焙干为末,加麝香少许,酒调服三五分。

独参汤 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痕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

人参

右用好者一两,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水二锺,煎八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

祛邪汤 痘号天花,最忌诸秽臭恶血。五六朝间,痘本美丽鼎峻,而一时失防,或触于腥血,感于秽臭,倏忽更变,外宜祛邪汤浴之,而内服玉枢正气丹可也。

鸡毛拔细软者 升麻 荆芥 木通 紫苏 荔枝壳 水杨柳

右用水煎浓,去渣洗浴。

玉枢正气丹

玉枢正气神功捷,生地红花并甘桔。参芪须倍橘红扛,蝉蜕防风须爱觅。寅谷相朝嫩桃杪,五个和姜甘草列。煎浓投酒服须臾,不觉痘自还元吉。

回阳丹 治痘塌不起。此方用于四五朝前,其效甚速。若用于六七日后则噬脐矣。

弥月将生胞羊一具

右用酒洗净,随用黄麻缠拢一团,把腊糟裹外,置新瓦上四围炭火炙之,俟其外糟焦了如墨样,削去其糟,再焙干另为末,入官桂末、丁香末各五钱,人参末一两,木香末三钱,再研极细,升麻煎酒浆调服。十岁已上服二钱,十岁已下服一钱,十五岁已上服三钱。年多服多,年少服少,加减而用,无不获效。若加大附子一两去木香,则为附子回生丹。胞羊须预嘱屠肆遇便收制,若特杀伤生,大不祥。

不二散 一名莲肉散。治痘当起胀灌浆时,泄泻不止,以此止之,只一服愈。如服此不已,是元气已脱,不可为。

莲肉炒去心,一两 真鸦片三钱,另研

右各取净末和匀,每服三四分,米饮调下。此方不但止泻,亦治烦痒二证。夫固大肠之滑脱易知也,敛心火之浮游难知也。

鸡鸣散 男女发热三四五日,或痘未形,或痘形隐隐,或才形于外而不能快利,或烦躁谵语,或腹疼呕吐,或痰喘恶渴,急服此药,则毒自表出矣。

炒朮 当归 川芎 甘草 大力子 茯苓 木通 桔梗 蝉蜕 升麻 橘红 山楂 红花 灯草生姜煎,临服入雄鸡血并酒妙。

震蛰丹 小儿热三四朝,痘或隐隐伏于皮肤,或形于头面一二颗,或标于身体四五颗,上不宜补,下不宜泻,当服震垫丹。

穿山甲四钱,酒洗净,和砂仁、陈米炒卷,去砂仁米 白芍酒浆煮焙,四钱 红曲三钱 蟾酥三钱

右共研细末和匀,每用酒浆,量儿大小增减,大者一分,小者半分。若逾十二三岁者,斟酌加之,用升麻煎酒调服,其效立见。

天元接髓丹 男子十七八岁,或二三十岁,破阳亏元,倏一时患痘稀少者,虽年大无妨。倘多密连布,欲其鼎峻充灌,势必难矣,急服天元接髓丹。

歌曰:男儿阳破痘来临,不遇奇方坐视沉。天元接髓丹功捷,世上医家尽不明。真正酒浆澄十碗,一毫酸苦莫相侵。人参黄芪各二两,橘蝉归地半加赢。鹿茸乳汁一两半,附桂半两要调停。慢火瓮中煨熟后,去渣出火莫胡斟。每锺人乳三杯和,薄薄生姜二片存。再匀一沸仍温服,立见奇功若有神。此方屡获明效,但制法要详明。当归去头尾,怀地拣粗软,人参觅清河,黄芪选绵白,橘红连本蒂,蝉蜕要身全,附子连皮脐,官桂削外皮。煨时度候,只以米熟验之。乳取来就不宜过夜入尘。辛酉年,杭城邵语溪子年二十六岁,平素寡弱,患痘,痘势沉匿不起,单以此方倍加人参服之,后竟保全。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ruguoaaa
评论
  • 按正序
  • 按倒序
  • 按热度
Powered by Waline v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