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门
卷一百十一
运气门
黄帝素问
五运行大论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注 天纲,天之度数也。八极,地之八方也。五常,五行政令之常也。
】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注 神明者,日月斗星也。纪者,以日月纪度星斗定位也。寒暑者,阴阳之征兆也。
】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注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者,言五运之气,已论于六节脏象论中矣,余因论之。鬼臾区复以五运六气相合主岁而论者,即天元纪大论也。不合阴阳者,五运六气之阴阳不相合也。
】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可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注 伯言臾区所论五运六气相合而主治者,是明天地阴阳之道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所谓人中之阴阳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以应天六六之节,此人中之阴阳与天地相合,其所合之数,可得而数者也。若夫天地之阴阳者,数之可十、可百,推之可千、可万,难以数推,止可以象。推之象者,即下文之丹、黅、苍、素、元之天象,南面、北面之图象是也。
】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元天之气,经于张、冀、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注 此言五行之化,运始于五方之天象也。丹,赤色,火之气也。牛、女在癸度,经于牛、女戊分,戊癸合而化火也。黅,黄色,土之气也。心、尾在甲度,经于心、尾,己分,甲己合而化土也。苍,青色,木之气也。危、室在壬度,柳、鬼在丁度,丁壬合而化木也。素,白色,金之气也。亢、氐在乙度,昴、毕在庚度,乙庚合而化金也。元,黑色,水之气也。张、冀在丙度,娄、胃在辛度,丙辛合而化水也。戊己居中宫,为天地之门户。《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在奎、璧、角、轸之分。奎、璧在干方,角、轸在巽方,此五气化为五行之始,乃天地阴阳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注 此复论六气之上下左右也。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万物化生于其间,故天地为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间气也,间气者纪步,故为阴阳之道路。
】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
【注 此言司天在泉之上下也。如子午岁,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丑未岁,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寅申岁,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卯酉岁,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辰戌岁,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巳亥岁,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矣。
】
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见也。
【注 此言在上之左右也。在东为左,在西为右。凡见厥阴在上,则少阴在左,太阳在右;见少阴在上,则太阴在左,厥阴在右;见太阴在上,则少阳在左,少阴在右;见少阳在上,则阳明在左,太阴在右;见阳明在上,则太阳在左,少阳在右;见太阳在上,则厥阴在左,阳明在右。盖以图象向南,人面北以观之,言其所见之图象,而命其上下左右之定位也。
】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注 此言在下之左右也。如巳亥岁,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矣,而阳明在少阳之左,太阴在少阳之右。如子午岁,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矣,而太阳在阳明之左,少阳在阳明之右。如丑未岁,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矣,而厥阴在太阳之左,阳明在太阳之右。如寅申岁,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矣,而少阴在厥阴之左,太阳在厥阴之右。如卯酉岁,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矣,而太阴在少阴之左,厥阴在少阴之右。如辰戌岁,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矣,而少阳在太阴之左,少阴在太阴之右。盖以图象向北,人面南以观之。以所见之上下左右,而命其位,故曰言其见也。
】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注 相临者,谓加临之六气也。言司天在泉之气,则上下相遇,左右间气之气,则四时加临。如太阳寒水之气,加临于上半岁,则少阴少阳暑热之气,加临于下半岁矣。如暑热之气,加临于上半岁,则寒水之气,加临于下半岁矣。举寒暑而六气自序,盖以上下主岁,上下左右六气纪时。如与时相得则和,与时相逆则病矣。
】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注 此言加临之六气,与主时之六气,有相得而不相得也。气相得者,如少阴君火之气,与少阳相火之气相合,君臣之相得也。君位在上,臣位在下,如君火加临于相火之上为顺,相火加临于君火之上是为下临上,不当其位也。六微旨论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
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注 动静者,天地之道也。在上者司天,在下者纪地。如子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矣。周天之三百六十五日,则在上者,右行于太阴;在下者,左行于太阳也。上下左右周司天之六岁,尚余午、未、申、酉、戌、亥之六岁,又还转而复会也。
】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注 静者,地之体也。生谓动之所生。
】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注 天地动静,谓司天在泉之气,繞地而环转也。五行迁复,谓五运相袭,周而复始也。其上谓臾区其上至于十世,止能占候其天之动象,地之静形,犹不能遍明天地阴阳之运行也。
】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注 变化之用者,谓天地阴阳之运动也。在天无形而垂象,在地有形而成形。七曜,日月五星也。纬虚者,经纬于太虚之间,亦繞地而环转也。五行,五方五气之所生而成形者。地者,所以载生成之物类也。精者,天一所生之精水也。应天之精气者,在天为气,在下为水。水应天而天连水也。形谓地之体,静而不动者也。形精之动者,谓地下在泉之气旋转,犹根本不动而枝叶动摇,然根气又与枝叶之相通也。仰观其天象,见日月五星之繞地右旋,道虽深远,可得而知矣。
】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注 地之为下者,谓天居上而地居下也。太虚者,虚无之气也,言地居太虚之中,大气举之,无所冯依者也。按《浑天说》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见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也。
】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注 风、寒、暑、湿、燥、火,在天无形之气也。干、蒸、动、润、坚、温,在地有形之征也。天包乎地,是以在天之上,在泉之下,在地之中,八极之外,六合之内,无所不至。盖言太虚之气,不惟包乎地之外,而通贯乎地之中也。寒水在下,而风从地水中生,故风寒在下。燥乃干金之气,热乃太阳之火,故燥热在上。土位中央,故湿气在中。火乃太极中之元阳,即天之阳气,故游行于上下之间。《易》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寒暑往来,而六者之气,皆入于地中,故令有形之地,受无形之虚气,而生化万物也。
】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注 此复结上文六入之义。
】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注 天地之气者,五运六气也。胜复之作者,淫胜郁复也。言气运之变,而为民病者,非诊候之可知也。盖每岁有司天之六气,有主岁之五运,有间气之加临,有四时之主气。人在天地气交之中,一气不和,即为民病。是天地四时之气,而为民病,其不能以脉诊,而别某气之不和也。再按平脉篇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盖天地之气,淫胜则所不胜之气郁伏矣,民感之而为病者,亦郁伏于内,而不形于诊也。故欲知伏气之病,当以意候之,候今月之内,有何气之不和,则知民有伏气之病矣。郁伏之气复发,而民病始作,然后发见于脉。故曰: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此与暴感风寒暑湿之邪,而卒病伤寒,中风即见于脉诊者之不同。故曰:天地之气,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
帝曰:间气如何?
【注 间气者,加临之六气也。以上之左右,下之左右,兼于其间共为六气,故曰间气。每一气加临于四时之中,各主六十日,故曰间气者纪步。盖以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为一步也。
】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注 六微旨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又曰:加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盖以在下之气左转,在上之气右旋,各主六十日以终一岁。故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谓随在上在下之气之所在,而期于左右之旋转也。如子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矣。少阴在上,则厥阴在左,太阴在右。阳明在下,则太阳在左,少阳在右。盖以地之左转而主初气,故以太阳主正月朔日之,寅初一刻为始,次厥阴,次少阴以司天之气,终三气,而主岁半以上。次太阴,次少阳,次阳明以在泉之气,终六气,而主岁半以下。各加临六十日,以终一岁也。六气环转相同。
】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
【注 间气者,加临之客气也。而一岁之中,又有主时之六气。如主从其客则和,违其客则病矣。如子午岁,初之气,系太阳寒水加临,主气系厥阴风木。如寒胜其风为从,风胜其寒为逆。故下经曰:主胜逆,客胜从。六气皆然。
】
不当其位者病。
【注 不当其位者,即上文之所谓以下临上也。
】
迭移其位者病。
【注 如初之气,太阳寒水加临而反热。三之气,少阴君火加临而反寒。本位之气互相更迭,气之反也,故为民病。六气皆然。
】
失守其位者危。
【注 失守其位,谓失守其所主之本位。如丑未岁,太阴司天,则初之客气、主气并主厥阴风木,而清肃之气乘所不胜而侮之,是金失守其位矣。至五之气,阳明燥金主气,而本位反虚。风木之子气复雠,火热烁金,则为病甚危,所谓侮反受邪也。
】
尺寸反者死。
【注 南政北政之岁,有寸不应、尺不应之分。如应不应,而反应之,是为尺寸相反。
】
阴阳交者死。
【注 南政北政之岁,有左右尺寸之不应。盖左为阳,右为阴;寸为阳,尺为阴。如阴阳交相应者死。
】
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注 此总结六气之加临。先立其主气之年,以知其司天在泉之气,则间气之应见于左右,或从或违,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化生?
【注 此论天地之气,而合于人民万物。
】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注 五方生天之五气,五气生地之五行,五行生五味而生五脏,五脏生外合之五体。盖人秉天地五方之气味而生成者也。
】
其在天为元,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元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注 此言阴阳不测之变化,运行于天、地、人之间。为元,为道,为化,为有形之五行、五体、五脏,皆神用无方之妙用也。柔者风木之气柔软也。
】
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注 性者,五行之性也。德化者,气之祥也。政令者,气之章也。变眚者,气之易也。用者,体之动也。毛虫,木森森之气也。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是人秉五气五味所生,而复伤于五气五志。犹水之所以载舟,而亦所以覆舟也。是以上古之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天地之变易,以和调其阴阳,故能苛疾不起,而常保其天命。今时之人,能知岁运之变迁,避胜复之灾眚,不惟可以治人,而亦可以养生。推而广之,可以救斯民于万世也。
】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注 息者火气之蕃盛也,躁火之动象也。其虫羽者,火化游行于虚空上下也。炎烁燔焫,热之极也。极则变,变则为灾眚矣。
】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注 充者,土气充贯于四旁也。静者土之性,兼者土王四季,兼有寒热温凉之四气也。化生万物,土之用也。倮虫,肉体之虫,土所生也。云雨者,湿气上升也。动注淫溃,湿之极也。
】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注 成者,万物感秋气而成也。固者,坚金之用也。介虫,外被介甲金之象也。肃杀者,物过盛而当杀,于时为金又兵象也。落者,肃杀盛而陨落也。
】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缺
】 。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 【缺
】 。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注 坚者,寒气之化也。静者,水之政令也。鳞虫,水所生也。凝冽,寒之极也。冰雹,水之变也。
】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注 五气五方之气也。更立四时更换也。各有所先者,如春之风,夏之热,秋之凉,冬之寒,各先应期而至也,各当其所主之位,四时之正气也。如冬时应寒而反热,夏时应热而反寒,非其所主之位则邪。邪者为万物之贼害也。
】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注 此论四时之气,而变生民病也。如五气各得其位,其病则微。不相得而非其本位,则其病甚矣。
】
帝曰:主岁如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注 此复论五运主岁之有太过不及也。如岁木太过,则制己所胜之土气,而侮所不胜之金气。如不及,则己所不胜之金气,侮我而乘之;己所胜之土气,来轻我而侮之。五运皆同,周而复始。
】
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注 此言乘侮而反受其复也。如岁木不及,则所不胜之金气,侮而乘之,而金反自虚其位矣。室秋令之时,金气虚而反受木之子气来复,则火热铄金所谓侮反受邪也。侮而受邪因木气不及,而金气又能制木,寡于畏之故也。此篇论五运之气,主岁、主时,而兼论六气之上下左右,盖五六相合而后成岁也。
】
五运六气主岁主时太过不及及间气加临之图。
【按岁运七篇总以此图推之,其五运、六气、司天在泉,间气、加临、主时、主岁,总括于中矣。再以天时民病合而推之,已了然在目,不必多赘也。
】
六微旨大论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
【注 天之道者,阴阳之道也。言阴阳之道,高远而渊深也。夫有形者,尚可测。在天之为气者,莫知其极也。
】
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注 天之道者,天之阴阳也。因天之序者,天以六为节,因六气而环序也。盛衰者,六气之有太过不及也。
】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注 六六者,谓司天之三阴三阳,上合天之六气也。上下有位者,言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厥阴在上,则少阴在下;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六期环转,而各有上下之定位也。左右有纪者,如少阴在上,则厥阴在左,太阴在右;太阴在上,则少阴在左,少阳在右;少阳在上,则太阳在左,阳明在右;阳明在上,则少阳在左,太阳在右;太阳在上,则阳明在左,厥阴在右;厥阴在上,则太阳在左,少阴在右。各随气之在上,而有左右之定纪也。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盖以右位之阴阳,转迁于上而主岁也。气之标者,标见于上也。夫天气右旋,故南面观之,而待其循序环转也。移光者,日月运行也,以日行一周天以定一气之位。正立,正南面而立也。
】
六气主岁太过不及之图
见图
五运主岁之图
见图
六气主时之图
见图
六气主岁及间气加临之图
见图
五运六气主岁主时太过不及及间气加临之图
子午之岁
少阴司天
阳明在泉
太阳寒水加
厥阴风木加
少阴君火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三之气,少阴君火加临,以终司天之三气。
太阴湿土加
少阳相火加
阳明燥金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六之气,阳明燥金加临,以终在泉之三气。故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司天之气,始于在泉之左,是天气之本于地也。
丑未之岁
太阴司天
太阳在泉
厥阴风木加
少阴君火加
太阴湿土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司天在泉之气主岁,加临之气主时。
少阳相火加
阳明燥金加
太阳寒水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在泉之气,始于司天之右,是地气之本于天也。加临为客气,六气为主气。客胜为从。主胜为逆。
寅申之岁
少阳司天
厥阴在泉
少阴君火加
太阴湿土加
少阳相火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阳明燥金加
太阳寒水加
厥阴风木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卯酉之岁
阳明司天
少阴在泉
太阴湿土加
少阳相火加
阳明燥金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二之气,少阳相火加临于少阴君火,是以下临上,为不当其位:民善暴死。
太阳寒水加
厥阴风木加
少阴君火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辰戌之岁
阳明司天
少阴在泉
少阳相火加
阳明燥金加
太阳寒水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厥阴风木加
少阴君火加
太阴湿土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巳亥之岁
厥阴司天
少阳在泉
阳明燥金加
太阳寒水加
厥阴风木加
初之气
厥阴风
木主气
二之气
少阴君
火主气
三之气
少阳相
火主气
司天之厥阴,加临于三气之上,以主岁半之前。
少阴君火加
太阴湿土加
少阳相火加
四之气
太阴湿
土主气
五之气
阳明燥
金主气
终之气
太阳寒
水主气
在泉之少阳,加临于六气之上,以主岁半之后。六气准此。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
【注 此言三阴三阳,有六气之化,有上下之本标,有中见之标本也。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故以天气为本而在上,以三阴三阳之气标见于下也。
】
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注 此言三阴三阳之六气,虽上下相应,而各有不同也。少阴标阴而本热,太阳标阳而本寒,是本标之不同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太阴少阳从本。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有从本而得者,从标而得者,有从标本而得者,有从中见而得者。是气应之异象也。
】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注 此论三阴三阳之主岁,而各有太过不及也。至而至者,此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四时之气应期而至,气之和平也。如春应温而尚寒,夏应热而尚温,此应至而不至,来气之不及也。如未至春而先温,未至夏而先热,此未应至而先至,来气之有余也。按天元正纪大论曰:凡此阳明、太阴、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少阳、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盖不及之岁,则司天之气,后天时而至;有余之岁,则司天之气,先天时而至。又阳年主实,阴年主虚,其天符岁会之年是为平气,无太过不及者也。
】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
【注 不及之岁,应至而不至;有余之岁,应未至而至,是为应则顺。如不及之岁,反未至而至;有余之岁,反至而不至,是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为民之灾病矣。
】
帝曰:善!请言其应!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注 请言其应者,谓应太过不及之气也。物生其应者:如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少阳司天,草木早荣;太阴司天,万物以荣。凡此生物之类,皆所以应司天之候也。气脉其应者:如太阳司天,寒临太虚,阳气不令;阳明司天,阳专其令,炎暑大行;太阴司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又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濇;太阳之至,大而长。凡此皆气脉其应也。
】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注 此论六节应地而主时也。气位,六气所主之步位也。显明者,寅正立春节候,乃初之气也。显明之右,乃少阴君火之位,主二之气也。退行一步者,从右而退转一位也。君火之右,乃少阳相火之位,主三之气也。复行一步者,复行一位也。复行一位,乃太阴湿土,主四之气也;复行一位,乃阳明燥金,主五之气也;复行一位,乃太阳寒水,主六之气也;复行一位,乃厥阴风木,主初之气也;复行一位,乃少阴君火之所,主周而复始也。
】
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注 上论六气相生以主时,此论六气承制而生化。盖五行之中有生化、制克,如无承制而亢极则为害,有制克则生化矣。治,主也,谓六气定位,而各有所主也。承者,谓承奉其上而制之也。阴精者,天一所生之精水也。如木位之下,乃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母子之气以承之,母气制之,则子气生化其木矣。如金位之下,乃君相二火、太阴湿土,母子之气承之,母气制之,则子气生化其金矣。土位之下,乃厥阴风木、君相二火,母子之气以承之,木制其土,则火气生化矣。余三气相同。是为制则生化也。如火亢而无水以承之,则火炎铄金,而水之生原绝矣,无水以制火,则火愈亢矣。如水亢而无土以承之,则水滥火灭,而土之母气绝矣,无土以制水,则水愈亢矣。是以亢则为五行之贼害,害则生化承制之气皆为败乱,而生化大病矣。外列盛衰者,谓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交相亢极,则为害更甚。故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
帝曰:盛衰如何?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注 此承上文而言太过不及之岁,有盛衰之气也。非其位者,谓气来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此岁气之盛也。气来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此岁气之衰也。此皆不守本位,交相乘侮,则邪僻内生矣。当其位者,乃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之乘侮,而各当其本位,此气之正也。邪则变甚,正则变微。
】
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其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
【注 此言平气之岁,而无盛衰也。木运临卯,丁卯岁也;火运临午,戊午岁也;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也;金运临酉,乙酉岁也;水运临子,丙子岁也。以天干之化运与地支之主岁相合,故为岁会,此平气之年也。如非岁会之年,则有太过不及之相承,是为不当其位矣。
】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与之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注 上见者,谓司天之气,见于岁运之上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也。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申岁也;上见少阴,戊子、戊午岁也。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岁也。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岁也。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丙辰、丙戌岁也。司天之气,与五运之气相合,故名曰天符。
】
帝曰:天符岁会如何?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
【注 如天符与岁会相合,是名太乙。天符乃戊午、己丑、己未、乙酉四岁,此乃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故又名曰三合。
】
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
【注 王冰曰:执法犹相辅,行令犹方伯,贵人犹君主。
】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注 王冰曰:执法官人之准绳,自为邪僻,故病速而危。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而病能自持。贵人义无凌犯,故病则暴而死。
】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注 地理之应六节,乃主时之六气,不易之位也。然又有加临之六气,随司天在泉六期环转,故曰位之易也。如少阴君火,加临于少阳相火之上,是为君位臣则顺;如少阳相火,加临于少阴君火之上,是为臣位君则逆。所谓二火之顺逆也。
】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注 此论加临之六气也。以一气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故为六十度而有奇。四岁之中,共计二十四步,每步气盈八十七刻半,共积盈二千一百刻。以二千刻,分为四岁之气盈五日,尚积盈一百刻,而成有余之一日也。
】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
【注 此论加临之六气与主时之气相应,而各有不同也。五行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之五行守定位而不移者。如加临之六气,应主时之五行,则更变不同矣。位有终始,谓主时之六位,始于厥阴,终于太阳,有一定之本位也。气有初中,谓加临之六气,始于地之初气,而终于天之中气也。上下不同,谓客气加于上,主气主于下,应各不同,是以求之亦异也。
】
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注 天干之气始于甲,地支之气始于子,子甲相合而岁立矣。先立其岁以候其时,则加临之六气,可与之相期而定矣。
】
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
【注 其岁者,谓其一岁之中有加临之六气也。始终者,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也。早晏者,如卯子辰岁,天气始于一刻,气之早也。如寅未亥岁,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气之晏也。
】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注 天数者,以一岁之日数,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初之气始于寅正朔日,子初之水下一刻,终于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六气共计三百六十日零五百二十五刻,是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此初之六气应天之数也。
】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注 乙丑岁初之气,始于甲子岁,三百六十六日之二十六刻,终于六十一日之一十二刻半,计六十日零八十一刻半,六气共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所谓六气之二,以应天之气数也。
】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注 丙寅岁,初之气,始于前二岁,七百三十一日之五十一刻;终之气,终于一千九十六日之七十五刻,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所谓三岁之六气也。
】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注 丁卯岁,初之气,始于一千九十六日之七十五刻,终于一千四百六十一日之水下百刻。是每年各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四年共计一千四百六十日,又积盈百刻而成一日也。每年计朔虚六日,气盈五日零二十五刻。二十岁中之气盈朔虚共积余二百二十五日。是些三岁一闺,五岁再闺,十有九岁七闺,而除三日之有奇也。
】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
【注 上节论六气之纪步,此论一岁之气,以应周天之数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一日繞地一周天而过一度。每岁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是日一岁行一周天,而复行于再周也。四岁共积盈百刻,而为一纪。
】
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注 此言天数之与地支会同,是以四岁而为一纪。寅午戌岁,皆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卯未亥岁,皆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辰申子岁,皆主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巳酉丑岁,皆主日行二周天,数始二十六刻。四会而地支已周,终而复始。
】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注 用者,阴阳升降之为用也。本者,天以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为本。位者,三阴三阳之步位也。气交者,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出入之相交也。
】
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注 上下之位,天地定位也。天枢之上下者,言天包乎地,地居天之中也。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而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
】
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注 此明天地阴阳之气交也。夫岁半之前,天气主之,而司天之初气,又始于地之左。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在泉之初气,又始于天之右,是上下之相交也。而一气之内,又有初中之分有奇者,各主三十日零四十三刻七分五厘。地主初气,天主中气,是一气之中,而又有天地阴阳之交会,故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
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注 天气主降,然由升而降,是所降之气,从地之升。地气主升,然由降而升,是所升之气,从天之降。此天地更用之妙也。天气流于地,地气腾于天,高天下地之气,交相感召,因升而降,因降而升,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
】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注 此论六气临御于天地上下,有胜复、德化、灾眚之异,人亦因阴阳出入之变化,而为之终始也。遘谓六气之遇合,临谓六气之加临,值谓六气之直岁。胜复,淫胜郁复也。德化者气之祥,用者体之动,变者复之纪,邪者变易之气也。
】
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注 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终而象变。是以生长收藏,物之成也;灾眚变易,物之败也。故人与万物,生长于阴阳变化之内,而成败倚伏于中。
】
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注 气有往复,谓天地之气,有升有降也。用有迟速,谓阴阳出入,有迟有速也。风者天地之动气,能生长万物,而亦能害万物者也。
】
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注 动者,升降出入之不息也。万物之成败,由阴阳之变化,是以成败之机,倚伏于变化之中。
】
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注 如不生不化,静而后已。盖言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者也。
】
帝曰:不生化乎?
【注 言有不生不化之期乎?
】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注 此复申明天地开辟,而未有不运动生化者也。出入,阖辟也。机,枢机也。神机,阴阳不测之变化也。夫阖辟犹户扇,枢即转枢,盖舍枢则不能阖辟,舍阖辟则无从转枢,是以出入废则神机化灭矣。升降,寒暑往来也。夫阴阳升降,皆出乎地,天包乎地之外,是以升降息,在外之气孤危,孤则不生矣。《下经》曰: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
】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注 已,死也。生长壮老已,指动物而言;生长化收藏,指植物而言。凡有形者谓之器,言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有生长壮老已,皆由乎升降出入之气化,是以无器不有此升降出入。
】
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注 凡有形之物,无不感此天地四方之气而生而化,故器者,乃生化之宇。器散,则阳归于天。阴归于地,而生化息矣。故万物无不有此升降出入,亦由成败而后已。
】
化有大小,期有近远。
【注 此言天地之气化、动静,有大小远近之分。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化之小者;蓂灵大椿以千百岁为春;千百岁为秋,此化之大者。夫天地之气,阳动阴静,昼动夜静,此期之近者。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天地开辟动而不息,至戌亥而复天地浑元,静而不动,此期之远者也。
】
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注 人生于天地之间,有此升降出入之气,而贵常守,此形常怀忧患,如反常,则灾害并至。故曰无形无患,谓能出于天地之间,脱履形骸之外,而后能无患。
】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
【注 言生于天地之间,而不为造化之所囿者,其惟真人乎!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寿敝天地之外,而无有终时,是不与天地同动静者也。
】
卷一百十二
运气门
黄帝素问 2
气交变大论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注 五运更治者,五运相袭,而更治也。上应天期者,每运主三百六十五日,应天度也。阴阳往复者,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随之也。真邪相薄者,有德化之祥,变易之气也。六经,三阴三阳之六经,五气,五脏之气也。专胜兼并者,太过不及之岁;所胜之气,专胜有胜复之气兼并也。始者,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而岁运立矣。
】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注 言道由师傅,不假自得。
】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注 《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垂教后世,以保子孙黎民于无穷。事,阴阳通变之事。
】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此之谓也。
【注 《上经》谓上世先师,所传之经,能知天地人三才之道,可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
】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注 气位者,五运六气,各有司天、纪地,主岁、主时之定位也。位天者,在天之呈象也。位地者,地理之应六节也。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阴阳之变化者,人事也。故运气之太过者,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岁运之不及者,四时之气,后天时而至。此岁运之变化,而人应之也。
】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
【注 岁木太过,则制胜其土气,故民应之,而为脾病也。飧泄、食减、肠鸣、腹满,皆脾土之病。脾主肌肉四肢,故体重烦冤者,土伤而不能制水,水气上乘于心也。上应岁星,光芒倍大。岁星,木星也。木运太过,诸壬岁也。
】
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注 此言淫胜太甚,则反自伤也。善怒,肝志之病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故眩冒巅疾。
】
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注 化气,土气也。风木太过,是以化气不能章其政令。生气,木气也。风胜则动,是以在上之云物飞动,在下之草木不宁。反胁痛而吐甚者,淫极而反招损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肝气虚逆,故吐甚也。冲阳,胃脉也。木淫而土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上应太白星,明太白金星也。盖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岁木太过则镇星失色,而火之荧惑亦无光矣。荧惑失明,故太白得见,而复胜其木。此交相承制,自然之理也。
】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
【注 火胜则克金,故金肺受邪。痎疟,暑热病也。壮火食气,故少气。肺受火热,故喘咳也。肺朝百脉,阳脉伤则血溢于上;阴脉伤则血泄于下也。肺乃水之生源,嗌燥者,火热烁金也。肾开窍于耳,水源已竭,则肾虚而耳聋矣。中热者,热淫于内也。肩背者,肺之俞也。荧惑,火星也。火气胜,故上应荧惑,光芒倍大。火运太过,诸戊运也。
】
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注 此亢极而心火自伤也。膺胸之内,心主之宫城也。背为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胸中、膺背、肩胛间痛。手少阴心脉出胁下,循臑内,下肘中,循臂内后廉,是以胁支满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者,火亢而水亦伤也。浸淫,火热疮也。脏气法时论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鹰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曰:譬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
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
【注 此金气郁而水气复也。收气,金气也。长气,火气也。雨水霜寒,寒水之气复也。上应辰星当明,辰星,水星也。
】
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
【注 上临者,司天之气,上临岁运,所谓天符之岁也。戊子、戊午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岁,上临少阳。司天与岁运相合,火气更甚,故水泉涸而物焦枯也。按诸阳年主太过,故止有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及丙辰、丙戌有司天上临与岁运相合,其余木金土岁无上临也。
】
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注 病反者,火亢极而反自伤也。谵妄狂越,热极之变证也。咳喘息鸣者,火上炎而铄金也。心主血脉,下甚则迫血下泄而不已也。太渊,肺金之俞穴也。火亢极而金气已绝,故为不治之死证。上应荧惑,光芒倍大。荧惑,火星也。
】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
【注 在地为土,在天为湿;故岁土太过,雨湿流行。六元正纪论曰:太阴所至为云雨。盖湿土之气上升。而为云为雨也。腹痛谓大腹小腹作痛,乃肾脏之病,士胜而水伤也。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身重,肾虚者大腹小腹痛。肾为生气之原,肾气受邪,故手足厥冷也。肾脏志,志不舒,故意不乐也。人之行动,借气呴而血濡。肾乃血气之生原,故体重烦冤者,水不能济火也。岁土太过,故上应镇星增明。镇星,土星也。土运太过,诸甲岁也。
】
甚则肌肉萎,足萎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
【注 肌肉四肢,脾土之所主也。饮者,脾气不能转输,而为痰饮、水饮也。中满食减,士虚而不能主化也。此淫胜太甚,则反虚其本位而自伤也。故于四季月之十八日,土气得位之时,而反变生此病。
】
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注 藏气,水气也。化气,土气也。土胜则制水,是以藏气伏也。泉涌河衍,涸泽生鱼,湿淫太过也。风雨大至,木气来复也。土崩溃,鳞见于陆,土败而水泛也。腹满、溏泄、肠鸣,脾土之虚证也。太溪,肾脉也。反下甚而太溪绝者,土败而水反下甚也,水泛甚则肾气绝矣。上应岁星倍明,木反胜也。
】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
【注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则肝木受病矣。两胁下少腹痛,肝病也。肝开窍于目,故目痛眦疡,肝虚则耳无所闻也。体重者,肃杀而甚,无生动之气也。烦冤者,肝气逆而不舒也。本经曰:肾虚、脾虚、肝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玉机真脏论曰:肝脉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支满。太白,金星也。金气胜,故上应太白增光。金运太过,诸庚岁也。
】
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鸠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病。上应荧惑星。
【注 肃杀太甚,则金气自虚而火气来复也。喘咳逆气,肺病也。肺俞在肩背,故肩背痛。鸠阴股膝髀胻皆病者,金气虚而下及于所生之水脏也。夫金淫太过,则反虚其本位,金虚不能生水,则火无所畏而得以复之矣。故上应荧惑增光。
】
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欬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注 收气,金气也。生气,木气也。收气峻利而生气下伏,是以草木敛而苍干雕落矣。暴痛胠胁不可反侧者,肝胆病也。肝脉贯肺中,故咳逆甚;肝主藏血,故血溢也。太冲,肝之俞脉也。金气强甚,上应太白增光。
】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
【注 水运太过,寒气流行。故邪害心火,寒气上乘,迫其火气外炎,故身热心烦。心悸者,水气凌心也。躁者,火气不交于阴也。阴气寒甚,故厥逆于上。上下中寒者,三焦之火衰也。心神不宁,故谵妄也。寒主冬令,此岁气流行,故寒气早至。辰星,水星也。水气太甚,故上应辰星倍明。岁水太过,诸丙岁也。
】
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
【注 此水淫甚而自伤也。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盖水邪泛溢,土不能制则腹大胫肿,水气上逆则喘咳也。太阳之气,生于水中而主于肤表,水泛则源竭,太阳之气无从资生。表阳虚,故汗出憎风也。大雨至,埃雾朦郁,水淫而土气复也。六元正纪论曰: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埃雾朦郁者,土之湿气上蒸也。土气复,故上应镇星倍明。
】
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注 上临太阳者,寒水司天之气,加临于上,乃丙辰丙戌二岁,即天符岁也。寒水交盛,是以雨冰雪霜不时降。冰者,寒水之变易也。雨水下降,则土湿而物变。民病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者,皆水泛土败之证也。脾土不能转输其津液,故渴。湿气冒明,故妄冒也。神门,心脉也。水气甚强,上应荧惑失色,辰星倍明。
】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注 岁气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故主岁之木运,不及则金之燥气大行,木之生气失时而应,故草木晚荣。肃杀之气太甚,故虽坚刚之木,亦受其刑伤,而柔萎者,则苍干矣。金气反胜,故上应太白增光。木运不及,六丁岁也。
】
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
【注 中清者,清凉之气乘于中,而中气冷也。胁痛少腹痛,肝木病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行气于筋,肝气虚逆而更兼中清,故肠鸣溏泄也。金气清凉,故凉雨时至,金能生水也。金气胜,故上应太白,光芒倍大。夫五谷受在地五行之气,而生长化收藏者也。木受金制,故其谷色苍。
】
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
【注 阳明燥金,临于司天之上,乃丁卯丁酉二岁,所谓天刑岁也。岁木不及,又上临金气,是以木之生气失政。草木受金刑而再荣,木不及则不能制土,故化气乃急,金土之气胜,上应太白,镇星光明。木受金制,故主苍色早见,即制则生化之义。按诸阴年,主不及,故止有丁卯、丁酉及己巳、己亥、辛丑、辛未岁,其诸癸诸乙岁,无司天之合胜也。
】
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
【注 复者,母郁子复也。流火,大火流下也。夏秋之交,大火西流,暑热铄金矣。长夏湿土主气,因暑热而湿性反燥,故万物柔脆,草木焦槁。火主长气,故下体再生。夫夏主华,而秋土成实,火制其金,是以华实齐化。寒热疮疡痈胗,皆暑热病也。上应荧惑增光,太白减耀。其谷白坚。盖秋主收成,因火制之,故早实也。
】
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欬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注 此论上临阳明之岁,金气用事,故至夏秋之交,白露早降,收杀气行而火复在后也。盖不及之岁,所胜之气妄行,而反自虚其位,故复气得以胜之。今上临阳明,金气原盛。金气盛,则金之子气亦能胜,火木之子欲复之,而金之子能胜之,是以赤气后化也。寒雨,寒水之气,金之子也。长气后发,而收藏之令早行,故万物为之贼害,而其谷不成也。虫感雨湿之气而生,夏秋之交土气用事,而反为寒雨所胜,是以虫食甘黄。而脾土受邪,肺窍鼻,故咳而鼻流清涕也。上应荧惑复耀,太白减明。
】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
【注 岁火不及,水反胜之,故寒乃大行,而长政不用也。夫万物得长气而荣美,夏长之气被寒折于上,故物荣而下。凝惨,阴寒之气也。太阳之气生于寒水之中,如凝惨太甚,则阳气不生化矣。万物得阳气而荣,阳气不化,而荣美乃折矣。上句言寒胜于上,则长气不能上荣;下句言寒凝于下,则阳气不能施化于上。水气胜当上应辰星增耀。岁火不及,六癸岁也。
】
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
【注 火运不及,寒乃胜之,则阳气不能施化,故为此诸痛。所谓寒胜为痛痹也。郁冒朦昧,寒湿之气冒明也。水寒乘心,故心痛。心主言,故暴瘖也。夫太阳主诸阳之气,生于寒水之中,寒淫太甚,则生阳自虚。屈不能伸者,其病在筋,太阳主筋,阳气虚,不能养筋故也。太阳气之为病,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上应荧惑失色,辰星倍明。火受其制,故其谷丹。
】
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元谷不成。
【注 此水淫甚,而土气复也,埃土郁蒸也。湿土之气,郁蒸于上,故大雨且至。所谓地气升,而为云为雨也。六元正纪论曰: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黑气。水气也。辱,下也,土气复而水气乃伏也。鹜溏腹满,足不任身,皆寒湿之证。盖水寒太甚,而又湿土复之,故为此诸病也。上应镇星增明,辰星减耀。寒湿相胜,而无燥热之化,是以元谷不成。
】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
【注 土运不及,木反胜之,故风乃大行,而土之化气,不能章其政令也。风主生物,士主成物,故草木虽茂荣,而多不成实也。上应岁星增光。土运不及,六己岁也。
】
民病飱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
【注 飧泄、霍乱、体重、腹痛、肌肉瞤酸,皆风木伤土之病。筋骨摇动,乃厥阴少阳之病,风木太过,故筋骨复摇而善怒也。土气不及,则木无所制,故藏气举事,而蛰虫早归附也。咸病寒中者,水寒上乘,而火土衰也。上应岁星增光,镇星失色。土受其制,故其谷黅。
】
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
【注 土弱木亢,金乃复之,故收政严峻,而名木苍雕。病胸胁暴痛,下引少腹,肝木之病也。《灵枢经》曰:胆病者,善太息。盖木郁则胆气不舒,故太息以伸出之。虫感寒湿之气而生,虫食甘黄气客于脾,水侵土也。盖土运不及,而藏气举事,故金虽复之,而子亦随之。金气复,则苍谷乃损。水气胜,则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矣。上应太白增光。
】
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注 上临厥阴,己巳、己亥岁也。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故流水不冰,蛰虫不藏。而藏气不用,谓岁半以下,得少阳之火,而冬令不寒也。岁运之木,虽不务其德,而乘侮其土,然值厥阴司天,木气不虚,故白乃不复。上应岁星增光。按胜气在于岁半以前,复气在于岁半以后,秋冬之时,木气已平,金气不复,故民乃得康矣。当知胜气妄行,反自虚其本位,而子母皆虚,故复气得以复之。如本气不虚,则子气亦实,复气亦畏其子,而不敢复矣。
】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
【注 金运不及,则所胜之火气乃行。金不能制木,故木之生气乃用。火之长气专胜,生长之气盛,故庶物以茂,火气尃胜,故燥烁以行。上应荧惑,光芒倍大。岁金不及,六乙岁也。
】
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
【注 肺俞在肩背,故民病肩背。低目腑首曰瞀。经脉篇曰:肺是动则病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鼽嚏,肺病也。血便注下,火迫血液下注也。金受其制,是以收气至秋深而后乃行。上应太白失色。收气乃后,故其谷后成坚芒成实也。
】
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脑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注 金弱火亢,水乃复之,故寒雨暴至。继以冰雹杀物,乃寒水之变也。秋冬之时,阳气应收藏于阴脏,因寒气厥逆,且格阳于外,致阳反上行,而头脑户痛,延及脑顶发热。上应辰星倍明。水胜其长气,是以丹谷不成。水寒之气上乘,迫其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
【注 水运不及,土乃胜之,故湿气大行。水弱而不能制火,故长气反用。火土合化,故土之化气乃速,而暑雨数至。六元正纪论曰: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上应镇星倍明。水运不及,六辛岁也。
】
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足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秬。
【注 湿土太过,伤及肾阴,故为此诸病。《灵枢经》曰: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又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不得复反,则为痈肿。此寒毒而无热化,故发为寒疡,流水而无脓也。寒气上凌,故烦冤也。水之藏气,不能章其政令,水脏之肾气,不得平衡。上应辰星失色。秬,黑黍也,土制其水,故秬谷得成。
】
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
【注 司天之气,上临太阴,乃辛丑辛未岁也。太阴湿土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是以大寒数举,而蛰虫早藏也。寒气数举,故阳光不治于上,寒水在泉,故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者,湿淫太过,而脾土受伤也。上应镇星增耀,下主黅谷有成。
】
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目巟)(目巟),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注 水弱土胜,木后复之,故大风暴发,草偃木落,而生长不鲜泽也。阳明属土,所主在面,故面色时变。阳明主润宗筋,诸筋皆属于骨,阳明之中,土气伤,是以筋骨并辟也。瞤瘛,动掣也。(目巟)(目巟)者,眼目不明,因风胜而伤血也。物裂曰璺,物因风而破裂也。胗,疹也。风气入膈中,在上则痛于心,在下则痛于腹也。土主成物,土气伤,故其谷不登。上应岁星,光芒倍大。
】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注 谓四时亦有五运之胜复也。至真要论曰:初气至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至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盖五运主岁,所胜之气在岁半以前,所复之气在岁半以后。若四时之胜复,随所主之时以胜之,亦随所主之时以复之,与岁运不同。
】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注 木不及,则金当胜之,如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此各守四时本位,无胜,无复,气之和者也。如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灾眚当主于东方,其脏在肝,其病内舍胠胁,肝之分也。外在关节,肝主筋也。余四时同义。
】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注 水不胜火,则火有明显之德化,无胜则无复,冬得以章其寒肃之政令矣。不时,四时也。埃昏大雨之复,士复水也。其灾眚当主在南方,其脏为心。其病内舍膺胁,膺胸之内心之分也。外在经络,心主血脉也。
】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坼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注 埃云润泽,土之德化也,鸣条鼓坼,木之政令也。此气之和平,无胜复也。振拉飘腾,木淫而胜土也。肃杀霖霪,秋金之复也。土王四时,故曰四维,曰不时。心者,胃脘之分;腹者,脾土之郛郭也。
】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
【注 光显郁蒸,火之化也。六元正纪论曰:少阳所至为火,生为蒸溽。此德化之常也。膺胸之内,肺之分也。胁内,乃云门、天府之分,肺脉之所出;肩背,肺俞之分。皮毛,肺所主也。
】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豁谷踹膝。
【注 水不及,则土胜之。湍润埃云,土之德化也。和风生发,水之和气也。埃昏骤注,土之淫胜也。飘荡振拉,风木之复也。腰脊者,肾之腑;骨髓者,肾所主;溪谷者,肾所属;踹膝者,肾脉之所循也。
】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注 五运阴阳之政令,犹权衡之平。高而亢者,必有所抑,因太过也;卑而下者,必有所举,因不及也。德化者,四时应之。变易者,随时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四时之常气也。失常则天地四时之气皆闭塞矣。
】
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注 应天之气动而不息,应地之气静而守位。神明者,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也。此承上文而言盛衰。胜复,即天地之动静。生长化收藏,即阴阳之往复。动静不可见,有神明之纪可察;阴阳不可测,有寒暑之兆可知。此天地阴阳之道也。
】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天地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漂冽,其灾冰雹霜雪。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注 此论五运四时之气,有德化、政令、灾眚之异,必察其动,而后知之。夫太过之岁,有淫胜,不及之岁有胜复,此岁运之常,可与之期者也。然五运之气生于五方,五方之气合于四时,在岁运虽有淫胜、郁复之变,在四时又有德化政令之和,与岁运不同其侯也。故必察其气之动也,是德、是化、是政、是令、是灾、是变,万物由之而或成或败,人应之而或病或康。此气运之有岁、有时、有常、有变,又不能于先期而必者也。
】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太过不及,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注 此承上文而言岁运之太过不及,必上应五星。今云德化、政令、灾眚、变易,又非一定常有之气,如卒然而为德化、政令,卒然而为灾眚、变易,其于五星亦为之变乎?
】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注 言五星之应岁运,而不应时气之卒变也。承天者,谓五运之气,上承天干之化运。承天运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上应于五星也。卒然而动者,乃四时气交之变也,其不上应于五星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常者,谓五运主岁,有太过不及之气,有淫胜郁复之常。卒者,谓五方四时之气,卒然而为德化、政令,卒然而为灾眚、变易也。
】
帝曰: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注 气化者,五运之化气也。甲己运化土,乙庚运化金,丙辛运化水,丁壬运化木,戊癸运化火。五阳年主太过,五阴年主不及,而各上应乎天之五行。
】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注 谓五星之行徐、行疾、顺行、逆行也。
】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
【注 道,五星所行之道路也。留久,稽留而延久也。逆守,逆而不进,守其度也。小者,光芒不露也。省下,谓察其分野之下,君民之有德有过也。
】
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
【注 谓既去而复速来,委曲逡巡,而过其度也。省遗过,谓省察有未尽,而复省其所遗之过失也。
】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
【注 久留者,守其位而不去也。环,回环旋转也。或离或附,欲去不去也。议灾与德者,谓君民之有过者议降之以灾,有德者议降之以福也。
】
应近则小,应远则大。
【注 应谓祸福之应,远近谓分野之远近也。
】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
【注 芒,五星之光芒也。化,谓淫胜郁复之气化也。如胜复之气盛,则上应之星光芒倍常而大;胜复之气减,则上应之星光芒借常而小。若光芒之大,倍于平常之二,其灾眚即至也。若小于平常之二倍,是谓临视,谓临上而视下,省察其君民之有德者降之以福,有过者伐之以灾。
】
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
【注 星高而远,则星之象小;星下而近,则星之象大。喜怒者,星象之有喜有怒也。君民有德,星象喜之;君民有过,星象怒之。光芒倍大,其眚即也。留守而小,欲君民之省过也。首言星象之大小,应分野之远近;次言星象之大小,因胜复之甚减;末言星象之大小,应祸福之疾迟。
】
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
【注 运星北越,谓十二年天符之岁运,气之更盛者也。运星,主岁之星。北越,谓越出本度,而近北也。北乃太乙所居之宫,北越与天枢相合,故又名曰太乙天符。
】
运气相得,则各行其道。
【注 运气相得者,谓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此运气与岁气相得,乃平气之年,故运星各行其本度,而无侵凌之盛强。
】
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
【注 此承上文而言,如岁运太过,则主岁之星不守其度,而侵侮其所不胜,是以畏星失色。如岁木太过,则岁星乘所不胜之土,而镇星失色。如岁土太过,则镇星乘所不胜之水,而辰星失色。兼其母者,谓畏星之母,亦兼失其色。盖畏星之母,即胜星之子,谓亢则害,而不能生化其子气也。如不及之岁,则所不胜之星,亦兼见其色。如岁木不及,则所胜之太白增光,而所不胜之土气无畏,其镇星亦兼见其色矣。五运相同。
】
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注 肖,取法也。瞿瞿,却顾貌。谓取法星象之吉凶,莫能知其微妙。闵闵,多忧也。忧瞻星象喜怒燥泽之当,当以孰法为良,盖甚言其星象之不易占也。
】
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注 不求良法,而妄言占象,则所言之吉凶,皆无征验矣,反以祸福之说,而示畏于侯王。此言天官家之不学无术。
】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注 灾应谓五星之变,下应民物之灾眚,各从五运之气化也。五星之应时而至,有盛有衰,彼此凌犯,有顺有逆;留守之日,有多有少;所见之象,有喜润之善,有忧怒之恶;五宿之属,有胜星之胜,有畏星之负;下应于君民,有福德之吉,有灾病之凶。
】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注 王冰曰:五星之见也,从夜深见之。人见之喜,星之喜也;见之畏,星之怒也。光色微曜,乍明乍暗,星之忧也;光色迥然,不彰不莹,不与众同,星之丧也;光色圆明,不盈不缩,怡然莹然,星之喜也;光色勃然临人,芒彩满溢,其象凛然,星之怒也。
】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注 此言喜、怒、忧、丧、泽、燥六者之象,虽高远而小,下近而大,其应一也,故人应之而为吉凶、祸福,亦无有分别也。
】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
【注 王冰曰:天地动静,阴阳往复,以德报德,以化报化。政令灾眚及动复亦然。故曰:不能相加也。
】
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
【注 王冰曰:胜盛复盛,胜微复微。故曰,不能相多也。
】
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
【注 太过为大年,不及为小年。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故曰,不能相过也。
】
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
【注 用,谓阴阳气之为用也。天地阴阳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故曰,不能相无也。
】
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注 谓胜复之往来,阴阳之升降,各从其气之动而复之。六微旨论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
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气化者德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
【注 此言病生于变易也。岁气之有德有化,乃气之和祥也;有政有令,乃气之章着也。变易者,报复之纪;灾眚者,乃民病所伤之始。
】
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注 气谓变易之气。按六节脏象论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病,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盖谓春时变长夏之气,长夏变冬气,冬变夏热之气,夏变秋气,秋变春气。所谓得五行时之胜,乃时气相胜变气,故为和平。如岁木不及,岁金太过,春时反变为肃杀。如岁火不及,岁水太过,夏时应热,而反寒气流行,是时气与变气不相胜则病矣。故非其所胜之时则微,当其所胜之时则甚也。重感于邪者,谓四时不正之邪也。
】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
【注 精光之论,论神明之理也。大圣之业,通于无穷者,上以治民,下以治身,德泽下流,传之后世,无有终时也。《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
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注 灵室,灵兰秘室。盖天地阴阳之道,上帝之所贵也,非斋戒不敢发,敬谨之至,恐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也。
】
五常政大论 【上
】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迥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注 太虚,谓空冥之境。回薄,旋转也。盛衰,太过不及也。有盛衰,则损益相从矣。平气岁会之纪,气之平者也。
】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注 言五运之平气,而各有纪名也。东方生风,风生木,木得其平,则敷布阳和之气,以生万物。火性炎上,其德显明。土主化物,而周备于四方。金主肃杀,得其和平,不妄刑也。水体清静,性柔而顺。
】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注 言五运不及,而各有纪名也。木气不及,则不能敷布阳和而委弱矣。火气不及,则光明之令不升而下伏矣。土气不及,则卑下监守而不能周备于四方矣。金性本刚,不及则从火化而变革矣。水气不及,则源流干涸矣。
】
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注 五运太过,亦各有纪名也。木气有余,发生盛也。赫曦光明,显盛之象。敦厚,阜高也。金体坚刚,用能成物。流衍,满而溢也。
】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注 三气谓平气与太过、不及也。木之平运,是为敷和。木德周行,则阳气舒,而阴气布,盖生长化收藏之五气,先由生气之宣布,生气和则五气皆平矣。端,正直也。随,柔顺也。曲直,木之体用也。生荣,木之生化也。类,物类也。发生散蔓,木布之政也。温和,春之候也。在天之风,木之号令也。其在脏则为肝,畏清者,木畏金也。在窍为目。在谷为麻,麻体象木,其色苍也。在果为季,色青而味酸也。核内有仁,仁分两片,木之生原也。毛虫,如草木之森丛,而生于草木者也。犬性勇往直前,感春生怒发之气也。肝主筋,故其养在筋。里急支满,肝之病也。角,木音也。木生于水,为坚多心,故其物主中坚。八者,木之成数也。
】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瞤瘛,其味苦,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
【注 火位南方,故正阳而治。火主阳气,故德施周普。阳和之气四布,五化俱以均平,皆感火之化也。火气炎上,故气高;火性动急,故性速也。烧炙曰燔灼,火之用也。万物蕃茂,夏长之化也。凡在地之火,皆与之同类。明曜,火布之政也。炎暑,夏之候也。在天为热,火之令也。在脏为心,心,其畏寒,火畏水也。心开窍于舌。麦乃夏成之谷。杏色赤,其味苦。络者,果实之脉络。羽虫,飞翔而上,感火气而生。马属午,火之畜。心主血脉,故其养在血。瞤瘛,经脉感火气而缩急也。征,火之音。苦,火之味。脉,物之脉络。七,火之成数也。
】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注 天主生,地主成。土气和平,合天之休美,而化生万物也。土德流于四方,而五化齐修矣。平夷,土之气;柔顺,土之性;高下,土之体。或高或下,咸备其化,土之用也。丰厚满溢,湿土之化也。五方五土,与之同类。安静而化,土之政也。溽蒸,长夏之候也。在天为湿,土之令也。其在脏主脾。畏风者,木乃土之胜也。脾开窍于口。稷,黅谷也。枣色黄而味甘。肉,果实之肉也。倮虫,肉体之虫。牛,土之畜也。脾主肌肉,故其养在肉。否者,脾病于中,而上下之气不交也。宫音,中土之音。肤,物之肤肉也。五乃土之生数。六元正纪论曰:土常以生也。
】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注 金,兵象,金气和平,故收而不争。天地之气,春生秋杀;杀而无犯,不残害于物也。金气清肃,故五化得之,咸有宣明。洁白,金之气也。刚坚,金之性也。万物散落,金之用也。其气收敛,秋之化也。五金之类,与之同类。坚劲肃清,金之政也。清切,秋之候也。在天为燥,金之令也。其脏为肺,肺畏热者,金畏火也。肺开窍在鼻。稻乃秋成之谷也。桃色白,而有毛,肺之果也。坚壳之实,介甲之虫,皆感坚刚之气而生也。鸡性善鬬,感肃杀之气也。肺主皮毛,故其养在皮毛。欬者,肺之病也。商主西方之音。辛乃金之味也。其于万物咸如实壳、介虫之外坚。九乃金之成数也。
】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注 水之平运,是谓静顺。夫万物得生长之气而茂盛,水运和平,故虽主藏而不害于物也。水平治而善下,故五气感之,而咸整也。天一生水,故其气高明。水性就下,故性下也。万物凝坚,藏气之化也。大地之水,与之同类,流演不竭,水之政也。凝肃,冬之候也。在天为寒水之令也。在脏为肾,肾其畏湿,水畏土也。肾开窍于二阴,故主之。豆乃水之谷也。栗色黑味咸,肾之果也。濡乃实中之有津液者。鳞虫水中之所生。肾主骨髓,故其养在骨髓。肾为生气之原,故病则手足厥冷。羽音属水。六乃水之成数也。
】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注 是以木运之岁,得生气而无金气之肃杀。火运之岁,得长气而无水气之克罚。土运之岁,得化气而无木气之制胜。金运之岁,得收气而无火气之贼害。水运之岁,得藏气而无土气之遏抑。是谓平气之岁也。
】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软戾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肢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官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蠧蛆雉,乃为雷霆。
【注 木运不及,是谓委和,则所胜之气,胜其生气。金气胜,则木之生气,不能章其政令矣。木政不章,则土气无畏,而化气乃扬。木衰,则火气不盛,故长气自平。金气盛,故收令乃早也。凉为金化,风为木化,云雨为土化,此以木运不及,故兼有金土之化也。生气不政,故草木晚荣。收令乃早,故苍干刑落。化气与秋成之气专令,是以物秀而实,肤肉内充。收敛,金之气也。生聚,木之用也。动者,病机动于内;发者,证发于外也;緛,短缩也;戾,了戾也;拘,拘急也;缓,不收也;皆筋之为病。金匮真言曰: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其脏主肝。其果之枣李、实之核壳、谷之稷稻、味之酸辛、色之苍白、畜之犬鸡、虫之毛介、声之角商,因木运不及,故兼从金土之化也。其主雾露凄沧,金之胜也;其病摇动注恐,肝之病也,此从金化故也。判,半也。少角与判商同者,总谓六丁年,木运不及之岁也。角乃木音,木运不及,故主少角。金兼用事,故半与商金同其化也。上角与正角同者,乃丁巳、丁亥二岁,上见厥阴司天,岁木不及而得司天之助,故与敷和之正角同也。上商与正商同者,乃丁卯、丁酉二岁,上临阳明司天,故曰上商。木运不及,半商同化,而又值阳明司天,则金全用事,与审平之正商相同也。故其病肢废、痈肿、疮疡,其甘虫,皆金气盛而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者,乃丁丑、丁未二岁,上临太阴司天,故曰上宫,岁木不及,化气乃扬,而又得司天之助,是土得以自专,与备化之纪相同,故上宫与正宫同也。萧飋肃杀,金淫甚也。炎赫沸腾,火来复也。其灾眚,当主于东方之震位。所谓复也,蠧生于木,飞乃火象,言主复者,乃木中所生之火也。蛆乃蝇之子,蛆入灰中,脱化为蝇,蝇喜暖恶寒,昼飞夜伏;雉为离禽,皆火复之气化也。雷之迅者,曰霆,木郁极而火繞之,其气则为雷霆,故《易》曰震为雷。
】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元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征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征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栗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淫雨。
【注 火运不及则水胜其长,故火之长气不宣,而水之藏气反布。火气伏明,则金无所畏,故收气得自主其政。火不及,则所生之土气不盛,是以化令平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水胜火也。承土之化气平衡,故物得以生长。气不宣则生而不长,故稚小即已成实,遇长夏之化气,即老矣。寒清数举,故阳气屈伏。藏气用事,故蛰虫早藏。其气郁,水制其火也。其用暴,火性欲发也。彰者,火之政令也。彰伏则变易而为寒矣,故其发为痛,盖寒胜则痛也。其脏主心,其果之栗桃、实之络濡、谷之豆稻、味之苦咸、色之元丹、畜之马彘、虫之羽鳞、声之征羽,皆火运不及,故兼从金水之化也。冰雪霜寒,水之变易也。昏惑悲忘,心神不足,因从水化,而心火受亏也。少征与少羽同者,总谓六癸岁也。征为火音,火运不及,故曰少征。少兼用事,故少征与少羽同其化也。上商与正商同者,乃癸卯、癸酉二岁,上临阳明司天,故曰上商。金无所畏,而又得司天之助,是火运之纪,而行审平之政,故上商之岁与正商之气同也。金水兼胜,邪伤心也。凝惨栗冽,寒之淫甚。暴雨霖霪,土之来复。灾眚当在离位之南方。沉黅,阴云蔽日也。骤注、淫雨,土之变也。雷霆震惊,火郁发也。
】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注 土运不及,则化气乃减,木反胜之,是以化气不能施其令,而生政独彰也。木火相生,故长气整。化气不令,故雨乃愆期。土气不及,故收气自平。木水专令,故风寒并兴。生气彰而长气整,故草木荣美。化气不令,故虽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发散,木之气。静定,土之用也。疡痈诸证,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也。濡滞,水乘土病也。其脏在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声宫角,因土运不及,故兼从水木之化也。飘怒振发,木气胜也。留满否塞,脾气伤也。少宫与少角同者,总谓六己岁也。宫为土音,土运不及,是谓少宫。木兼用事,故少宫与少角同其化也。上宫与正宫同者,乃已丑、已未二岁,上临太阴湿土司天,故曰上宫。土运不及而得司天之助,是少宫之纪,行备化之气,故与正宫相同也。上角与正角同者,谓己巳、己亥二岁,上临厥阴司天,故曰上角。少宫少角之纪,而角得司天之助,木反独专,故与正角之岁相同也。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木淫甚也。苍干雕落,金复木也。其灾眚当在四维,乃乾坤艮巽之方也。败折,金之用也。虎狼,西方之兽也。辱,屈也,金气复,而生政始辱。
】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物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宜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征,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征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藏气早至,乃生大寒。
【注 金运不及,则收政乃折。收气在后,则木无所畏,而生气乃扬,长化合德,故庶物以蕃升扬火之气也。躁切,金之用也。金主声,铿禁者,声不出也。瞀,肺是动病也。厥,气上逆也。欬喘,火刑肺也。其脏主肺。其果之李杏、实之壳络、谷之麻麦、味之苦辛、色之白丹、畜之鸡羊、虫之介羽、声之商征,皆金运不及,而兼木火之化也。明曜炎烁,火之胜也。嚏欬鼽衄,金之病也。少商与少征同者,总谓六乙岁也。商主金音,金运不及,故为少商。火兼用事,故少征同其化也。上商与正商同者,乃乙卯、乙酉二岁,上临阳明司天,故曰上商。金运不及,而得司天之助,则金气平,而不为火胜与审平之气相同,故上商与正商同也。上角与正角同者,乃乙巳、乙亥二岁,上临厥阴司天,故曰上角。生气乃扬,而又得司天之助,故与正角之岁相同也。水火相胜,故邪伤肺也。炎光赫烈,火淫甚也。冰雪霜雹,水来复也。其灾眚是兑之西方。其主鳞伏彘鼠,皆水之虫兽也。藏气早至,故乃生大寒。
】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元,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
【注 水寒不及,阳反胜之,水之藏令不举,土之化令乃昌。水令不举,则火无所畏,故长气得以宣布。阳热反盛,是以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土胜水也。草木条茂,荣秀满盈,得长化之气也。濡滞,土之气;渗泄,水之用也。其动坚止,土制水,而成积也。其发燥槁,阴液虚也。其脏为肾。其果之枣杏、实之濡肉、谷之黍稷、味之甘咸、色之黅元、畜之彘牛、虫之鳞倮、声之羽宫,因水运不及,故兼从火土之化也。埃郁昏翳,土之胜也。痿厥坚下,肾之病也。此水运不及,而反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者,总谓六辛岁也。羽为水音,水运不及,故曰少羽。土兼用事,故与少宫同化也。上宫与正宫同者,谓辛丑、辛未二岁,上临太阴司天,故曰上宫。土兼用事,而又得司天之助,故少羽之纪,反与正宫之岁相同也。癃闭,邪伤肾,而肾气不化也。埃昏骤雨,士淫甚也。振拉摧拔,木气复也。其灾眚,当在坎之北方。毛乃丛聚之象,感春森之气而生,狐狢以毛显而为裘,故其主狐狢。
】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注 此总结上文,而言五运不及,则所胜之气,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惟淫胜而无和祥之德,以致子来复雠,灾反及之。胜微则复微,胜甚则复甚,此胜复之常气也。
】
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注 岁木太过,是谓发生万物之象。土得其制化,故主疏泄。苍气,木气也。厥阴之上,风木治之,是以阳和布化于上,而阴气乃随于下也。生气有余,故万物感之而荣茂芳美。发散,木之政也。条舒,阳和之令也。掉眩巅疾,风气淫于上也。鸣,风木声也。启坼即发陈之义,应春之气也。振拉摧拔,风之变易也。其谷之麻稻、畜之鸡犬、果之李桃、色之青黄白、味之酸甘辛、虫之毛介、物之中坚外坚,因木气太盛,彼此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象应春,其经合于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其脏应于肝脾。其病怒,肝气盛也。太角与上商同者,谓气之太过,自有承制,有承制则有生化。如太角之岁木运太过,则金气承之,而所生之谷为稻麻,所生之果为李桃,其畜鸡犬,其虫毛介,皆感木金之气而生化与上商之岁相同也。盖诸壬岁无阳明之上临,故曰太角与上商同。如有阳明司天,则当云上商与正角同,言虽无司天之上临,而有自然之承制也。上征者,谓司天上临,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乃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四岁,木运有余,而上临火气,子居母上,则其气逆,逆于上则吐,逆于下则利也。木淫太过则金气来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元,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征同。其收齐,其病痓。上征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注 岁火太过,是谓赫曦。长气盛,故草木蕃茂。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故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司夏令也。物得以昌,受长气也。夏主长,故其化长;火气升,故其气高;火性动,故其政动;火光明,故其令明。炎灼妄扰,手足躁扰也。暄暑郁蒸,气之和祥也。炎烈沸腾,极则变易也。其谷之麦豆、畜之羊彘、果之杏栗、虫之羽鳞、物之脉濡、色之赤白元、味之苦辛咸,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象应夏,其经合于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手厥阴心包络、手少阳三焦四经。其脏心者,火脏也。合于肺者,即五脏生成篇之所谓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之义。五脏皆然。《灵枢经》曰:心气实,则笑不休。本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皆火热之为病也。上羽者。上临太阳寒水司天,乃戊辰、戊戌二岁。火运太过,得水制之,则火气已平,故与升明正征之相同也。火气平而金气不受伤,故其收气得与生长化气之相平也。上羽之岁乃太阳司天。痓者,太阳之为病也。上征者,上临君相二火,乃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四岁,火热更甚,故收气乃后,暴列其政,火淫甚也。水气复之,故时见凝惨,甚则雨水冰雹,而心乃受伤也。
】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元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肢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注 土运太过,是谓敦阜。土气盛而化气布于四方,故为广化。厚德清静土之体,顺长以盈,火土合化也。太阴之上,湿土主之,故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盖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阴气内实,而后化成万物于外。烟埃朦郁,土之气也。厚土者,见于山陵之间也。大雨时行,湿气上蒸,终为注雨也。辟,避也。夏秋之交,湿土主令,湿气盛,是以秋之燥气乃辟。静者土之政,周备土之令。稸,聚也,湿则濡滞而成积聚也。柔润重淖,土之德。震惊飘骤崩溃,气之变也。其谷之稷麻、畜之牛犬、虫之倮毛、果之枣李、色之黅元苍、味之甘咸酸,皆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经合于足太阴脾、足阳明胃,其脏合于脾肾。其腹满、四肢不举,水湿之为病也。土气太过,风乃复之,则脾反受伤矣。
】
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征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铄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注 岁金太过,名曰坚成。秋令主收,是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金气清也。阳明之上,燥气主之,故阴金治化于上,而阳明之气在下随之。秋主收成,故燥行其政,物以司成,秋主收而长夏主化,收气早布,是以化洽不终。成者秋之化,削者金之气也。肃者金之政,锐切金之令也。暴折筋受其伤,疡疰皮肤之疾也。雾露萧飋,气之祥也。肃杀雕零,气之变也。其谷之稻黍、畜之鸡马、果之桃杏、虫之介羽、物之壳络、色之白青丹、味之辛酸苦,交相乘制而生化也。其象应秋,其经合于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其脏合于肺肝。其病喘喝、胸凭仰息,金气太盛而肺气实也。上征者,上临少阴少阳二火,乃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四岁。金气太过,得火制之,金气已平,故与审平之正商相同也。金气平,故木之生气不屈,得与四气齐等。其病咳,火伤肺也。肃杀太甚。则草木受伤,长气来复以救之,是以大火西流,而肺反受伤也。
】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气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氛,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
【注 水运太过,是谓流衍。冬主闭藏,是谓封藏。寒气司化,故天气严凝。水政以布,故火令不扬。凛冽寒之化,坚凝寒之气,流注水之性。漂泄沃涌,水注之为病也。凝惨寒氛,寒气之和者。冰雪霜雹,寒极而变易也。其谷之豆稷、畜之彘牛、果之栗枣、虫之鳞倮,物之濡满、色之黑丹黅、味之咸苦甘,皆交相承制而生化也。其象应冬,其经合于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其脏合于肾心。其病胀者,水盛而乘土也。上羽者,谓上临太阳,寒水司天,乃丙辰、丙戌二岁。水气太盛,故火气不能施化也。水政太过,则土来复之。埃昏,湿气上蒸也。气交者,湿气上升而为云,天气下降而为雨也。大雨时行,肾反受邪。
】
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注 此总结五运之气,如恃强而不恒其德,则所胜之气来复,所谓侮反受邪,寡于畏也。如政令和平,各守其理,则所胜之气同化矣。同化者,即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是也。
】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注 夫天有阴阳,地有阴阳,故论天之五运,而复论地之四方。左寒右凉,右热左温者,从后天之卦象也。盖后天之卦,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以天地开辟,而后有四方也。
】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
【注 阴阳之气者,谓四方有寒热之气。高下之形者,谓地土有高下之形。太少者,四象也,因四方之气象,而各有异也。
】
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注 精者,即天一所生之精水也。天气包乎下,精气通乎天。故阴阳应象论曰,天有精,地有形。盖天为阳而精为阴,阴阳上下之环转也。故精降于下,则阳气升于上,是以右热而左温。阴精奉于上,则阳气藏于下,故左寒而右凉。西北势高,东南地陷,故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
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注 此论精气之从中而上下升降者也。适生于寒凉之方,阴气上奉,则阳气下藏,故多胀,所谓脏寒生满病也。往处于温热之方,阴气下降,则阳气上升,故多疮,所谓痛痒疮疡,皆属于火也。故下之则阴气降,而阳气自升,故胀者已。汗乃阴液,汗之则阴液升,而阳气自降,故疮者愈。此精气出入于肌腠之间,上下升降,一阖一开,乃自然之常理。人生于天地气交之中,有四方寒热之异,当从其气而调之,自然苛疾不起。
】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注 阴精所奉之处,则元气固藏,故多寿;阳精所降之方,则元阳外泄,故多夭。曰阴精,曰阳精,当知地有精而天有精,盖在地为阴,在天则为阳也。
】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
【注 西北气寒,寒固于外则热郁于内,故宜散其外寒,凉其内热。东南气热,则阳气外泄里气虚寒,故宜收其元阳,温其中冷。所谓为病虽同,而治法则异也。
】
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注 西北之气寒凉,则人之阳热遏郁于内,故当治以寒凉。行水渍之者,用汤液浸渍以取汗,开其腠理以使阳气通畅。东南之气温热,则人之腠理开,而阳气外弛,故当治以温热,强其元阳,固守于内。是闭者开之,开者闭之。气之升长者,收而藏之;气之收藏者,升而散之。必使其气之和同而始平也。如西北之人,病寒邪而假热者,又当治以温热;如东南之人,病热邪而假寒者,又当治以寒凉。所谓假者反之。
】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注 此复论一方之气,而有阴阳寒热之不同也。如山林高阜之地,则多阴寒,污下卑湿之地,则多阳热。阳胜者,四时之气,先天时而至;阴胜者,四时之气,后天时而至。盖寒暑往来,皆从地之出也。此地理高下厚薄之分,阴阳出入之常也。生化之道者,谓生长化收藏之气。阳气治之,气多生长;阴气治之,气多收藏。
】
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
【注 高者其气收藏,故多寿;下者其气发越,故多夭。一州之气有大小之异也。高下之小者小异,大者大异。异谓寿夭之异。
】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帝曰:善!
【注 天道者,天之化运也。地理者,地之四方也。阴阳更胜者,五运六气之有太过不及,有淫胜郁复也。气之先后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污下者先天,高厚者后天也。明人之寿天,气之生化,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灵枢经》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寿,不胜形则夭。形充而皮肤缓者则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则夭。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
】
卷一百十三
运气门
黄帝素问 3
五常政大论 【下
】
帝曰: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注 此下三节,论天有五运,地有五方,而又有司天在泉之六气,交相承制者也。岁有不病者,不因天之五运,地之五方而为病也。脏气者,五脏之气,应合五运五行。不应不用者,不应五运之用也。此因司天之气制之,而人之脏气从之也。
】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衂鼻窒,口疡寒热胕肿。
【注 按金平之纪,其脏肺,其色白,其类金,皆五运五行之用也。上从者,因司天之气下临,畏其胜制而从之也。盖五运之气,根于中而运于外;司天之气,位于上而临于下。肺气上从,白起金用,皆上从司天之气,而不为五运之所用。金用于上,则草木眚于下。金从火化,则变革且耗。咳嚏鼽衂鼻窒,皆肺病也,口疡寒热胕肿,火热证也。此金之运气,而反从火化者也。此论运气,上从天化,与天刑岁运少有分别。
】
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注 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风行于地。风胜则动,故尘沙飞扬。《灵枢经》曰:厥阴心包络所生病者,心痛、烦心、胃脘痛者,木克上也。土位中央,中鬲不通,则上下厥逆也。风气迅速,故其主暴速。
】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注 立者木之体也,盖言五行之体在地,而其用上从于天。木从天化,故下为土眚。金气下临,故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筋萎,皆肝木之病也。
】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注 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故暴热至,而土乃暑也。阳热甚,故小便变而寒热如疟,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也。心痛者,火淫于内也。槁,草木枯槁也,谓火行于草木枯槁之时,故流水不冰,而蛰虫不藏也。
】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火且明 《素问》五常政大论新校正云:详「火且明」三字当作「火用」二字。]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注 明者,火之用也。寒气下临,心气上从,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是以火性高明于上,而水寒水凝于下也。夫在地为水,在天为寒,火气妄行于上,故霜寒以复之。心热烦,嗌干善渴,火炎于上也。肺者,心之盖。鼽嚏善悲,火热烁金也。火为阳,水为阴,数欠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也。善忘者,寒复而神气伤也。
】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注 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故土乃润。水丰衍者,士能制水也。按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寒水之客气,加临于三之气,湿土之主气,主于四之气,故曰寒客至。沉阴化,谓长夏之交,水湿相合,无火土之长化,是以湿气变物也。水饮中满,皮(疒帬)肉苛,皆水湿之为病也。身后痈者,痈发于背也。本经曰:诸痈肿者,寒气之变也。太阳寒水主气,而经脉循于背,故为身后肿。
】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注 土平之纪,其类土,其脏脾,其色黄,土且隆者,土体丰厚于下也。黄起者,土用上从于天也。土从木化,则受其胜制,故土用变革,而为体重食减之脾病也。目转耳鸣,风淫于上也。
】
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热 原作「暑」,据《素问》五常政大论改。]消铄,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注 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纵其暴。地乃暑者,太阴湿土亦暑热也。赤沃下者,虽沃若之木叶,亦焦赤而下落矣。至冬令严藏之时,而蛰虫不见,流水不冰,火性速,而少阳主枢,故其发机速。
】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衂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
【注 草木眚,大暑流行,热甚于春夏也。金烁石流,热淫于秋冬也。意言司天之气,虽主岁半以前,而又统司一岁。在泉之气,止司岁半以后。故曰风行于地,曰土乃暑,曰湿气变物,皆从长夏而起运也。
】
地乃燥,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注 少阴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故地乃燥,凄沧数至,清肃之气也。胁痛,善太息,肝胆之病也。肃杀行,则草木变。
】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
【注 黑起水变,用行而体变也。埃冒云雨,湿土之气化也。胸中不利,水气上乘也。阴痿者,肾气衰于下也。夫阳气生于肾阴,而运用于肤表,肾气大衰,故阳气不起不用,而手足为之厥逆也。当其冬令之时,肾脏主气,而反腰脽痛,动转不便,因肾气上从,而大衰于下也。
】
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注 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故地乃藏阴,而蛰虫早附也。心下否者,上下水火之气不交也。地裂冰坚者,寒水之变易也。少腹痛者,肾病于下也。时害于食者,水上乘土也。夫肾为本,肺为末,皆积水也。乘金则止者,水气上乘于肺则止耳。夫心气通于舌,心和则知五味。水增味乃咸者,水盛而上乘于心也。此水气太过之为病,故行水,则病减也。以上论五运之气,因天气制之;而五脏五行之气,反从之而上,同天化也。
】
帝曰:岁有胎运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注 此论司天在泉之六气,主胎育虫类,而五运有相胜制,是以所主之不全也。五类者,五运之气,与五行生物之同类也。如五运六气之相同者,则所主之生物蕃盛;如五运六气之相异者,则所主之生物衰微。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
【注 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故主毛虫静,而羽虫育。静谓安静,而能长成;介虫不成,谓癸巳、癸亥岁,受火运之胜制,而金类之虫不成也。
】
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
【注 厥阴在泉,故主毛虫育。木胜土,故主倮虫耗。下文曰:地气制己胜是也。羽虫不育,谓丙寅、丙申岁,受水运之胜制,故火类之虫不育。
】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
【注 少阴司天,则阳明在泉,故主羽虫静,而介虫育。毛虫不成,谓庚子、庚午岁,受金运之胜制,是以木类之虫不成。
】
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注 少阴在泉,故主羽虫育。地气制己胜,故主介虫耗。少阴在泉,乃阳明司天之岁,如癸卯、癸酉岁,受火运之胜制,当至介虫不育,故曰介虫耗不育。盖谓耗则所胜微,不育则胜制甚。
】
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
【注 太阴司天,则太阳在泉,故主倮虫静,鳞虫育。如辛丑、辛未岁,受水运之胜制,则火类之虫不成。
】
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
【注 太阴在泉,故主倮虫育;制己所胜,当主鳞虫耗。如甲辰、甲戌岁,受土运之胜制,当主鳞虫不成。
】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
【注 少阳司天,则厥阴在泉,故主羽虫静,而毛虫育。倮虫不成者,谓壬寅、壬申岁,受木运之胜制,而土类之虫不成也。
】
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注 少阳在泉,故主羽虫育;制己所胜,故主介虫耗。如乙巳、乙亥岁,受金运之胜制,则木类之虫不育。
】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
【注 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故主介虫静,而羽虫育。如癸卯、癸酉岁,受火运之胜制,则金类之虫不成。
】
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注 阳明在泉,故主介虫育,制己所胜,故主毛虫耗,如丙子、丙午岁,受水运之胜制,则火类之虫不成。
】
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
【注 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故主鳞虫静,倮虫育。
】
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注 太阳寒水在泉,太阴湿土司天,水湿合化,则土不能制水。鳞虫耗者,土崩溃而鳞见于陆也。如丁丑、丁未岁,受木运之胜制,则土类之虫不成。
】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
【注 此总结上文而言,诸乘所不成之运气,则胜制之甚也。
】
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
【注 气主者,五运为五气之主。岁立者,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司天在泉之六气以立岁,六气有所生,而五运有所制,故有不育不成。
】
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
【注 地气制己胜者,如厥阴在泉,倮虫耗;少阴在泉,介虫耗。制己所胜之虫类,故曰地制形。六元正纪论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随之。运居于中,而常先也。是五运之气,运化于天地之中,而常先,胜于司天在泉之气者也。上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白起金用。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苍起白用。是司天之气,又能制胜己之运气,而使白起、丹起、苍起、黄起,故曰天制色。此皆五运六气之各有制胜,各有生成,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胜制之常也。
】
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注 此言五运之气根于中,而生化气味色类之于外也。夫苍、黅、丹、素、元之气,经于五方之分,化生五行,以应生长化收藏之五气,故所谓中根也,犹根本之于枝叶,根于中,而生发于外也。根于外者,谓天地阴阳之气,以生育草木昆虫,皆有五者之气味色类,仍本于五行之所生。故曰: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也。五类五宜者,谓五类之虫。各有五行,气之所宜也。
】
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注 此复明五运之气,运化于天地之中,司天在泉之气,循行于天地之外,各有制胜,有生成,交相承制也。神者,阴阳不测之谓;机者,五运之旋机也。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出入天地之间,而为生物之生长壮老已。故曰根于中者,名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矣。气立者,谓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升降,为万物之生长化收藏。故曰根于外者,名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矣。此天地五行之气,升降出入,动而不息,各有胜制,各有生成,万物由之,人气从之,故不知五运六气之临御,太过不及之异同,不足以言生化矣。
】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注 此论五运之气,主生化万物,而受在泉之气以制之,非天地之不生长也。气谓五运之化气,气始而生化者,得生气也;气散而有形者,得长气也;气布而蕃育者,得化气也;气终而象变者,感收藏之气,物极而变成也。此五运之气,主生长化收藏。自始至终,其致一也。夫化生五味。五味所资者,以五运所化之味,而反资助其地气也。盖五运之气,主生化,而因地气以制之,是以生化有厚薄,成熟有多少也。
】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注 寒热燥湿,乃司天在泉之六气,与五运不同其化,故五运所主之生化蕃育,因地气以制之,致有厚薄多少也。毒,独也,谓独寒独热之物类,则有偏胜之毒气矣。少阳相火在泉,故寒毒之类不生,寒热不同其化矣。如辛巳、辛亥岁,寒水化运,值少阳在泉,地气制之,以致寒毒不生,乃地气制胜其化运也。夫五色、五味,五运之所主也。如少阳司天,则白起金用,是色从天制,所谓天制色也。少阳在泉,其味辛,是味从地制,所谓地制形也。此化运之色味,因司天在泉之胜制,畏而从之,故曰五味所资,谓化运之五味,反资助其地气也。少阳在泉,则厥阴司天,故所主之苦酸、其谷主苍丹者成熟,从天地之气,而不从运化也。按审平之纪,其色白,其味辛,如值少阳司天,则白色反从天化。少阳在泉,则辛味反资地气,是天地之气,胜制其运气也。如厥阴司天,介虫不成,厥阴在泉,羽虫不育,是五运之气,胜制其司天在泉也。故曰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谓五运六气,各有生成,如逢胜制,则不生不成矣。
】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注 阳明燥金在泉,是以湿毒之物类不生。酸,木味也。敷和之纪,其色苍,其味酸,如值壬子、壬午之岁,阳明在泉,地气制之,而木运之味,反从地化,故其味主酸。夫阳明不从标本,从中见太阴湿土之化,故其气主湿,所主之味辛苦甘,亦兼从土化也。其谷主丹素者成熟,从司天在泉之气化,下篇所谓岁谷是也。
】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注 太阳寒水在泉,故热毒之类不生,寒热不同其化也。如癸丑、癸未岁,火主化运,火畏水制,而火味反资从其地气,故其味苦淡,附于甘,故所生之味淡咸,其谷主黄元者成熟。
】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注 厥阴在泉,则清毒不生。土畏木制,故其味甘。其所主之味酸苦,其谷主苍赤者成熟。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火化,而在泉之气味,又从中见所主之苦热,故其气专,其味正。
】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注 少阴君火在泉。则寒毒不生。金畏火制,故其味辛。少阴在下,则阳明在上。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阳明,从中见湿土之化,故所主之味辛苦甘,兼从中见之土味也。其谷主白丹者成熟。
】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
【注 太阴湿土在泉,故燥毒之物类不生。水畏土制,故其味咸。太阴在下,则太阳在上,故其气热,谓太阳之从本从标,味从地化,而气从天化也。其所主之味甘咸,其谷主黅秬者成熟。
】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注 此复明五味所资其化气者,因胜制而从之也。化淳者,谓阳明从中见湿土之化,燥湿相合,故其化淳一。金从土化,故味之咸者,守而勿敢泛溢,畏太阴之制也。气专者,厥阴从中见少阳之主气,故味辛者,与甘酸苦味俱主之。盖辛受火制,制则从火化也。夫寒热燥湿,在泉之六气也。酸苦甘辛咸,五运之五味也。以燥湿之化淳则咸守,相火之气专则辛化,盖因地气制之,而味归气化也。
】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注 上下谓司天在泉之气,如少阳在泉,则厥阴司天,用苦酸之味以补之,盖助其上下之气也。如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热淫所胜,平以咸寒。如诸气在泉,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火淫于内,治以咸冷。谓淫胜之气,又当反逆以平之。故以所在之寒热盛衰而调之,谓盛则治之,衰则补之,则上下之气和调矣。夫司天在泉之气,升降于上下,五运之气,出入于外内,各求其有过者,取而治之,能胜其毒者,治以厚药,不能胜毒者、治以薄药。此治岁运之法也。
】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
【注 气反者,谓上下外内之病气相反也。如下胜而上反,病者当取之下;上胜而下反,病者当取之上;外胜而内反,病者当取之外旁。
】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注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盖寒性与热气不合,故当温而行之。所谓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其始同而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此反治法也。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此正治法也。盖以清冷治温热,以温热治清冷,所谓逆者,正治是也。消之削之,内取外取也;吐之下之,上取下取也;补之泻之,补上补下,治上治下也。久者,谓伏气之病;新者,感而即发也。
】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而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袪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注 此论五运之气为病,而有治之之法也。病在中者,根于中也。不实不坚,且聚且散者,神机之出入于外内也。如敷和之纪,其脏肝,其病里急支满;备化之纪,其脏脾,其病否。盖五运之气,内合五脏,故无积者,当求其脏也。脏气虚则补之,先用药以袪其邪,随用食以养其正,行水渍之以取汗,和其中外,使邪从外去,可使毕已矣。
】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注 病有久新,谓病之能毒,不能胜毒也。方有大小者,谓有可以厚药,止可以薄药也。毒者有大寒大热,乃燥湿偏胜之毒气,故止可攻疾,中病即止,过则伤正矣。是以大毒之药治病,病去其六,即止后服。常毒治病,病去其七,即止之。小毒治病,病去其八,即止之。即无毒之药,亦不可太过,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脏气法时论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故以药石治病,谷肉食养,使病尽去之,又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如病不尽,复以药石治养如前法。
】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注 必先知岁运之盛衰,衰则补之,盛则泻之,补则从之,泻则逆之,无伐天运之中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邪则袪之,正则养之,无绝人长命。
】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丢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帝曰:善!
【注 此论人形体,亦由气运之所资养者也。夫神去则机息,气止则化绝,神气之不可不调养也。然而神气犹主人,形骸若器宇,形与神俱,而后可终其天年,是形之不可不调养也。气从者,谓神气已调。不康而瘠,谓身不康,而形尚瘦也。化谓五运之化气,时谓六气之主时。如敷和之纪,其脏肝,其养筋;升明之纪,其脏心,其养血;备化之纪,其脏脾,其养肉;审平之纪,其脏肺,其养皮毛;静顺之纪,其脏肾,其养骨髓。是形之皮肉筋骨,皆由化运之所资养,不可更代者也。又如春气养筋,夏气养血脉,长夏气养肌肉,秋气养皮毛,冬气养骨髓,是形之皮肉筋骨,皆由四时气之所养,而时不可违也。脉络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血者,神气也,如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神气之不足,而与无病者之相同,是神气已复,但身不康健,而形尚瘦瘠,故当存养其神,和调其气,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得时化之养,渐乃彰着矣。此气运养身之大要也。盖养之和之,皆治世语,欲世人顺天地之和,法四时之宜,以养此身之形神气,自能寿敝天地,而无有终时也。
】
天元纪大论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注 天有五行者,丹黅苍素元之五气也。五位,五方之位,地之五行也。寒暑燥湿风,天之六气也。盖言天之五气,经于十干之分;十干之气,以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以生天之六气。
】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
【注 五脏,五行之所生也。五气,五行之气,风热燥湿寒也。喜怒忧思恐,五脏之神志也。夫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人本乎地之五行,而成此形,以有形之五帜,化五气,生五志,而复通乎天气。
】
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注论谓六节脏象诸论也。五运者,甲己岁为土运,乙庚岁为金运,丙辛岁为水运,丁壬岁为木运,戊癸岁为火运。三阴三阳者,子午之岁,少阴主之;丑未之岁,太阴主之;寅申之岁,少阳主之;卯酉之岁,阳明主之;辰戌之岁,太阳主之;巳亥之岁,厥阴主之。帝言五运之气,递相沿袭,而一岁皆为之主治。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周而复始。其与三阴三阳之主岁相合,何以候之?
】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注 天之十干,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三阴三阳之六气。故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王冰曰:道,谓化生之道。纲纪,谓生长化收藏之纲纪。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为万物生化之元始者,何哉?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然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运为无能尔也!
】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注 六微旨论曰: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莫可穷测。用施于四时,变化乎万物,无可矩量者也。
】
夫变化之为用也:
【注 阴阳不测之变化,在天地之间,生成万物,功用最大。
】
在天为元,
【注 元,幽远也。天道幽远,变化无穷。
】
在人为道,
【注 道,犹路也。凡日用事物之间,莫不有天地自然之道。
】
在地为化,
【注 化,生化也。化育万物,皆由地之生成。
】
化生五味。
【注 五味,五行之所生也。万物之有情有性者,莫不具五行之气味。
】
道生智,
【注 心之灵明曰智,言能循天理之自然,则是非邪正,自然分别,而用无不周也。
】
元生神。
【注 神之为周,触遇元通,因物化成,无不应也。
】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注 风寒热燥湿,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
】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注 天复地载,万物化生于其间。
】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注 阴阳之气,左右旋转之不息,盖左右者,即间气也。
】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注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火为阳,水为阴。言阴阳不可见,而水火为阴阳之征验。
】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
【注 木主春令,其气生长,而生万物。金主秋令,其气收敛,而成万物,故为生成之终始。
】
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注 在天为气,而气有多少。在地成形,而形有盛衰。上下相感,而太过不及之气,昭然彰着矣。
】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
【注 木运主春,火运主夏,土运主长夏,金运主秋,水运主冬。
】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注 言五运之气,各终期年之三百六十五日。终而复始,非独主于时也。夫五运主时,乃四时寒热温凉之气,主岁者,五行太过不及之年。
】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注 《天元册》乃太古之文,所以纪天真元气运行之书也。太虚谓空元之境,大气之所充,神明之宫府也。寥廓,空大无际之谓。化原,造化之本原也。
】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注 五运,木火土金水运也。终天者,日日行一度,五运各主一岁,终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万物藉化元而始生五行,终天运而无已。
】
布气真灵,总统坤元。
【注 真灵者,人与万物也。总统坤元者,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也。
】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注 九星者,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九星,悬朗于天,应九州之分野。七曜者,日月五星。周谓周天之度。旋谓左旋,循天度而行。
】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
【注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
幽显既位,寒暑弛张。
【注 阳主昼,阴主夜。幽显既位者,阴阳定位也。寒暑弛张者,寒暑往来也。
】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注 《易》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而品物咸章矣。
】
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注 十世,言自祖传习至今,于兹十世矣。所谓积考《太始天元册》文者,此之谓也。
】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注 太阳、少阳、少阴,运行先天而主有余;阳明、太阴、厥阴,运行后天而主不足。此三阴三阳之气有多少也。形谓五行之有形。五形之治,各有太过不及者,谓五运之主岁,如诸壬年之木运太过,则诸丁年之木运不及矣;诸戊年之火运太过,诸癸年之火运不及矣;诸甲年之土运太过,诸己年之土运不及矣;诸庚年之金运太过,诸乙年之金运不及矣;诸丙年之水运太过,诸辛年之水运不及矣。
】
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注 始者,谓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如甲年之土运太过,则乙年之金运不足随之;子年之少阴有余,则丑年之太阴不足随之。所谓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也。如乙年之金运不及,则丙年之水运有余从之;丑年之太阴不足,则寅年之少阳有余从之。所谓不足而往,有余从之也。知岁运之往来,则太过不及之气,可与之相期而定矣。
】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注 此承上文,言六十岁之中,又有天符岁会,三合主岁,此为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所谓天符者,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乃五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西,水运临子,乃地支之主岁,与五运之主岁,五行之气,正值会合,故曰岁合。三合者,谓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又名太乙天符。此皆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者也。
】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注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六气也。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是三阴三阳,上奉天之六气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五行也。在春主木而主生,在夏主火而主长,长夏主土而主化,在秋主金而主收,在冬主水而主藏。故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盖天之五气,运化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是以上下相感召,而三阴三阳之气,天地之所共有。故下文曰: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注 岁半以上,天气主之,是春夏天之阴阳也,故天以阳生阴长。岁半以下,地气主之,是秋冬地之阴阳也,故地以阳杀阴藏。
】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注 此明地亦有三阴三阳之气也。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是天有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是地有阴阳也。夫天为阳,而天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阳中有阴也;地为阴,地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阴中有阳也。
】
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
【注 应天之气者,丹黅苍素元之气也。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者,自甲而乙、乙而丙、丙而丁、丁而戊,五运之气已终,而复起五运也。应地之气者,木火土金水火之气也。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者,自子而丑、丑而寅,六岁已周,至午岁而复起少阴也。
】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注 动静相召者,天地之气相感也。上下相临者,天之五气,下御地之五行;地之木火土金水火,上临天之六气。是以天五地六,天六地五,阴阳交错,而变生三十年之一纪,六十岁之一周也。
】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注 上下周纪者,天干地支,五六相合,凡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为一周也。天以六为节者,以三阴三阳为节度也。地以五为制者,以五行之位为制度也。周天气者,子属少阴君火司天,丑属太阴湿土司天,寅属少阳相火司天,卯属阳明燥金司天,辰属太阳寒水司天,巳属厥阴风木司天,六期为三阴三阳之一备。终地纪者,甲主土运,乙主金运,丙主水运,丁主木运,戊主火运,五岁为五运之一周。是以君火以明而在天,相火以位而在下,盖言地以一火而成五行,天以二火而成六气也。
】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注 十五日为一气,五运六气相合而主岁。一岁凡二十四气,计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纪,小会也。盖以五六为三十,六五亦为三十,故以三十岁为一会。自甲子而终于癸亥,凡六十岁为一周。其太过不及之气,于此皆可见矣。
】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注 此以下,复申明五运六气之主岁,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使天下万世,子孙黎民,如天地阴阳之数,不罹灾眚之患。此皆圣人忧民之心,德泽下流之不穷也。
】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注 至数者,太过不及之定数。机者,先期而动也。气机之动甚微,能追思已往之气,则其来者可知。如敬畏者,则灾眚可避;忽慢者,必罹天殃。无道,谓不修养生之道。行私,谓放纵嗜欲也。真要,至真之要道也。
】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注 此言阴阳之道,自始至终,由近至远,简而明,易而难,有条有理,有纪有纲。
】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
【注 言阴阳之道昭明也,能明乎斯道,如桴鼓声响,未有不相应者矣。
】
臣闻之:甲己之岁,士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注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统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也。
】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注 合者,以五运而合六气,以天干而合地支也。子午为少阴君火。君为尊,故以少阴为始,而标见于上。厥阴为阴之尽,故以厥阴为终,阴极而一阳之子又复矣。
】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注 六元者,谓天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地亦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天地浑元,上下相召,是以六气司天,而六气在泉也。
】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注 着之玉版,藏之金匮,垂永久示贵重也。
】
卷一百十四
运气门
黄帝素问 4
六元正纪大论 【上
】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注 六化,谓司天在泉,各有六气之化。六变,谓胜制之变也。胜复谓五运之气,亦复其岁有相胜制而治之不全。甘、苦、辛、咸、酸、淡谓五味所资,先后各有制胜生成也。
】
夫五运之他,或从天气天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作「五气」。新校正云:详「五气」疑作「天气」,则与下文相恊。,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注 五运,谓五行之化运。或从五气,谓敷和、升明、备化备化 据《素问》气交变论补入。审平、静顺之纪,五运和平,与六气无犯也。或逆天气者,如丙子、丙午岁,火运司天而行水运;甲辰、甲戌岁,水运司天而行土运也。或从天气,或从地气者,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凡此二十四岁,与天气相符,与地气相合也。或逆地气,或逆天气者,除天符岁会之年,而与司天在泉之气,不相合也。或相得或不相得者,谓四时之气,如风温春化同,热曛夏化同,清露秋化同,云雨长夏化同,冰雪冬化同,此客气与时气之相得也。如主气不足,客反胜之,是客气与时气之不相得也。通天之纪,从地之理,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者,使司天在泉之气,上下和平也。天地升降,不失其宜者,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天地之更用,无失其宜也。和其运,调其化,使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者,调和五运之气,宣行德化,勿乖其政令也。夫五运六气,有德化政令之和祥,必有淫胜郁复之变易。今欲使气运和平,须以五味折之资之,益之抑之,故曰调之正味。盖在天为气,在地为味,以味而调其气也。从逆者,谓资之益之者,当从取,折之抑之者,当逆取也。
】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韭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注 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能调其气运,得令终而无殄灭之患,垂永久而无变易之灾。
】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政化。可得闻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注 类者,甲己类天干,子午类地支。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各有其序,所谓先立其年是也。部主者,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以六气为六部,各主岁而主时也。宗司者,谓五运五行为运气之宗主。正化者,热化、寒化、雨化、风化,所谓以明其气是也。运行之数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临御之化者,六气有司天之上临,有在泉之下御,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也。明其气数,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矣。
】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注 辰戌岁,主太阳司天。
】
太阳 【司天
】 太角 【化运
】 太阴 【在泉
】 壬辰 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散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注 此节专论太角之化运。后节始论司天在泉,及间气加临之六气。壬为阳年,岁木太过,故主太角。鸣,风木声。紊,繁盛也。启坼,木发而开坼也。风木太过,故其变振拉摧拔。眩掉目瞑,皆风木之为病。倪仲宣曰:五运内合五脏,病在肝,故证见于目。后五运仿此。
】
太角 【初正
】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注 《灵枢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又曰: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是五音主子午之二至,卯酉之二分,土位中宫而分王于四季。故五音,合五行之化运。
】
太阳 太征 太阴 戊辰 戊戌同正征 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注 戊癸化火,戊为阳年,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火运太盛,而寒水上临。火得承制,则炎烁已平,而无亢盛之害。故与正征之岁相同。正征之岁,乃火运临午,所谓岁会,气之平也。热者火之气,暄暑郁燠,火之化也。火运太过,故其变炎烈沸腾。火热太过,故为热郁之病。
】
太征 【戊
】 少宫 【己
】 太商 【庚
】 少羽 【辛终
】 少角【丁初
】
【注 戊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以太征居上者,尊主岁之气也。四时之气,始于角木,故从丁之少角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从少而太、太而少,自上而下,下而复上也。余运仿此。
】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 甲戌岁会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注 甲属阳土,故为太宫。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四季者,辰、戌、丑、未岁也。云雨昏瞑埃,乃湿土之气,故其运阴埃。后曰其运阴雨柔润重泽,土之化也。土运太过,故其变震惊飘骤。湿重,脾病也。
】
太宫 【甲
】 少商 【乙
】 太羽 【丙终
】 太角 【壬初
】 少征【癸
】
【注 从壬太角起,初运以主春,角生癸火,火生甲土,土生乙金,金生丙水,从壬而癸,复从癸而甲也。
】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注 庚主金运太过,故为太商。商主秋金,故运凉。其化萧飋,金气太盛,故其变肃杀雕零。燥背胸满,皆肺之病。肺俞在肩背胸中,乃肺之宫城。经脉篇曰: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皆太盛而自伤也。
】
太商 【庚
】 少羽 【辛终
】 少角 【丁初
】 太征 【戊
】 少宫【己
】
【注 丁接上节所终之丙,辛接下节初起之壬。五运之十干,皆连续不断。
】
太阳 太明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注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丙乃水运,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其运寒者,水之气也。凝惨凛冽,水令之化也。水运太过,故其变冰雪霜雹,变盛极而变易也。肾主骨,溪谷属骨,大寒留于溪谷者,运气与脏气相合而为病也。
】
太羽 【丙终
】 太角 【壬初
】 少征 【癸
】 太宫 【甲
】 少商【乙
】
【注 主岁之气太过者,三年皆从壬起,壬癸甲乙丙;不及者,三年皆从丁起,丁戊己庚辛。俱横以观之,六岁一周而复起也。主时之气,阳年从壬起,初而终于丙;阴年从丁起,初而终于辛,俱竖以观之。一太一少,而递相沿袭,因以主岁之气,提出于上,故止于角下注初,羽下注终。当知每岁皆应角木主春,征火主夏,商金主秋,羽水主冬。若另立一主时之图,是皆以角为首也。学者以意会之,容易了然,不必多赘图象。
】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元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注 此统论六气之主岁而主时也。主岁者,司天在泉。主时者,主气客气。六气虽各有分部,而司天之气,又为一岁之主,故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夫子午寅坤辰戌,为六阳年气,主太过;丑未卯酉巳亥,为六阴年气,主不及。凡主岁主时之气,太过之年,皆先天时而至;不及之年,皆后天时而至。故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太阳寒水司天,故天气肃;太阴湿土在泉,故地气静;寒临太虚,故阳气不能章其政令;水土合德,故上应辰星、镇星。其谷主元黅者成熟,感司天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肃者,天之政。徐者,地之令也。泽无阳焰者,谓阴中之生阳,为寒水所抑,盖二之气,乃少阴君火主气。因寒政大举,故必待时而后发。待时者,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客气之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三气,主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而止,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太阴所至为云雨。云朝北极者,在泉之气,运化于上也。泽流万物者,湿土之气,周备于下也。寒敷于上者,太阳寒水之在上也。雷动于下者,少阴之火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寒湿之气持于气交者,上下交互也。民病肉萎、濡泻诸证,皆寒湿之气发而为病也。此节总论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以五常政论之图象推之,六气之次序了然在目矣。
】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注 此分论加临之间气。间气者纪步,而初气始于少阳。地气迁,谓上年在泉之终气,而交于今岁司天之初气也。岁前之终气,乃少阴君火;今岁之初气,乃少阳相火。二火相交,故气大温。草乃早荣者,长气盛也。春始交而大温,故民病厉,温病乃作,为身热头痛呕吐疮疡。
】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注 二之气,阳明金气加临,故大凉反至,化炎热为清凉于岁半之前,故云反。民乃惨者,寒凉之气,在于气交之中。草乃遇寒者,寒气之在下也。中下寒凉,而上临之火气始抑。盖谓司天间气,皆从下而上也。气郁中满者,阳气遏抑于内也。寒乃始者,谓司天之寒气,自二之气乃始,此司天之气,又为间气之所胜也。
】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注 司天寒水之气,加临于三气,故其时天政乃布,而寒气行,雨乃降也。夏时应热,而反为寒气加临,故民病寒而内反热也。痈疽瞀闷,皆火郁之病,不治将自焚矣。
】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注 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风化为雨者,加临之气,从时而化也。夏秋之交,湿土主气,故乃长乃化乃成,盖夏主长,秋主成,而长夏主化也。民病大热少气者,风热之病也。肉萎足痿者,湿土之气也。注下赤白者,湿热之交感也。
】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注 二气之少阴君火,为寒凉所加。至五气而复治,故阳气复化,即所谓泽无阳焰,火发待时,而雷动于下也。火气复化,故草乃长。湿土之气,主岁半以下,故乃化。五之主气系阳明燥金,故乃成。火郁发之,故民乃舒。
】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注 在泉之气,临于终气,故地气正而湿令行。阴凝太虚者,太阴之气,运于上也。埃昏郊野者,湿土之化,布于下也。民乃惨凄者,阴湿之气,行于中也。土主化育倮虫,而人为倮虫之长。如寒风以至,是土为风木反胜,故主胎孕不成。
】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
【注 苦乃火味,火能温寒,苦能胜湿。凡此太阳司天之岁,乃寒湿主气,故宜燥之以胜湿,温之以胜寒,所谓调之正味,而使上下合德也。下食宜同法。
】
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
【注 化源谓五运为六气之生源。折其郁气者,折其致郁之气也。如太征之岁,太阳司天,则火运受郁矣;太羽之岁,太阴在泉,则水运受郁矣。故当燥之以折太阴之土气,温之以折太阳之寒邪。六气同义。
】
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
【注 凡此太阳司天之岁,运气旨主太过,当抑其淫胜之气,而扶其所不胜。如太角之岁,风木淫胜,则土受其制矣。是当抑其风木之胜,扶其土之不胜。如太征之岁,火运太过,则金气受其制矣。是当抑其火之太过,扶其金之不胜。所谓和其运,调其化,无致暴过,而致生民疾也。后少阳少阴岁相同。
】
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注 岁谷者,元黅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食之以全天地之元真。虚邪者,谓反胜其间气之邪。如太阳司天之岁,初之气乃少阳相火,而寒反胜之,是寒邪淫胜其初气矣;二之气乃阳明燥金,而热反胜之,是热邪淫制其二气矣;四之气乃厥阴风木,而清反胜之,是燥邪制胜其四气矣;五之气乃少阴君火,而寒反胜之,是热邪制胜其五气矣。是谓四畏,必谨察之。故曰食间谷以避虚邪,邪去则正自安矣。
】
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
【注 此论五运之气,与司天在泉,各有同异,而气味之多少,亦各有所制,当适酌其气之同异而制之也。同寒湿者,谓太羽、太宫主运,是与司天在泉之寒湿相同,故当多用燥热之气味以制化。盖用燥以制湿,用热以化寒也。如太征、太角、太商主运,是与寒湿之气各异,又当少用燥湿之气以化之。盖用湿以滋燥热之气,用燥以制风木之邪。同者气盛,故宜多之;异者气孤,故少制之也。
】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注 此论司天在泉及间气加临之六气,各有寒热温凉之宜,又当无犯者也。如太阳司天,是当用热以温之。而初之气,乃少阳相火用事,又当远此少阳之热,而后可用热也。如少阴在泉,是当用寒以清之,而四之气值太阳寒水用事,又当远此太阳之寒,而后可用寒也。温凉同义,药食同法,所谓时与六位是也。有假者反常,是谓邪气反胜,又不必远寒而远热矣。如太阳寒水司天,初之气乃少阳相火,而天气反寒,是当用热,而不必远热矣。如少阴君火在泉,四之气乃太阳寒水,而天气反热,是当用寒,而不必远寒矣。所谓天气反时,则可依时是也。反是者,皆为民病,所谓加临之时气也。
】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纪也。
【注 卯酉,阳明司天。
】
阳明 少角 少阴 清热胜复同 同正商 丁卯岁会 丁酉 其运风清热
【注 丁主少角,则木运不及,故金之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火来复之,故为清热胜复同者,谓清热之气与风气同其运也。同正商者,岁木不及而上临阳明,所谓上商与正商同也。丁卯岁会者,木运临卯,是谓岁会,不及之运,常兼胜复之气。其运风清热者,风运气清胜气热复气也。少运皆同。
】
少角 【初正
】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注 岁以木为首,故为初正,从丁起少角,丁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而终。
】
阳明 少征 少阴 寒雨胜复同 同正商 癸卯 癸酉 其运热寒雨
【注 寒雨胜复同者,寒乃寒水之气,雨乃湿土之气,寒胜少征,土来复之也。同正商者,伏明之纪,上商与正商同也。癸主少征,卯酉主阳明司天,少阴在泉也。其运热寒雨者,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也。
】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注 从壬起太角,而生少征之癸火,火生甲土,土生乙金,金生丙水而终。
】
阳明 少宫 少阴 风凉胜复同 己卯 己酉 其运雨风凉
【注 风凉胜复同者,土运不及。风反胜之,清凉之金气来复也。己卯、己酉、甲己化土,甲主土运太过,己主土运不及也。其运雨风凉者,太阴所至为云雨,雨乃土之运气,风为胜气,清为复气,因运气不及,故胜复之气同其化。
】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注 从丁而起少角,丁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而终。
】
阳明 少商 少阴 热寒胜复同 同正商 乙卯天符 乙酉岁会 太乙天符 其运凉热寒
【注 热寒胜复同者,热胜少商,寒气来复也。同正商者,从革之纪,上商与正商同也。乙主金运,卯酉阳明,燥金司天,运气与司天之气相合,是名天符。金运临酉,是为岁会。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是为天符。岁会合天符,名曰太乙天符,又名曰三合。三合者,司天、运气、年辰三者之相合也。其运凉热寒者,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也。
】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少征 太宫
【注 从太角起壬木而生征,征生太宫,宫生少商,商生太羽而终。
】
阳明 少羽 少阴 雨风胜复同 辛卯少宫同 辛酉 辛卯 其运寒雨风
【注 雨风胜复同者,雨乃胜气,风乃复气也。辛卯少宫同者,辛主水运不及,而土得以乘之,故宫音半同其化。按木运不及,乃阳明之辛卯辛酉,太阴之辛丑辛未,厥阴之辛巳辛亥。太阴司天之岁,乃太阳在泉,水得助而旺。厥阴司天之岁,木气上临,土受木制。辛酉岁乃金水相生之年辰,故止言辛卯岁也。夫五音皆有不及,而独言宫音者,以土位中宫,而乘于四气也,故曰五运之气根于中而运于外。根于中者,根于中宫之土,而运化于四方也。寒为运气,雨为胜气,风乃复气,故曰其运寒雨风。
】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少宫 太商
【注 提少角少羽于上者,论主岁之气也。太少之岁,皆以角为始而羽为终。角下注初,羽下注终者,论主时之气也。一太一少,皆以角为始,而羽为终。后四气准此。
】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注 卯酉主岁运不及,凡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皆后天时而至。
】
天气急,地气明。
【注 阳明司天,则少阴在泉。金令在上,故天气劲急;君火在下,故地气光明。
】
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
【注 阳明在上,君火在下,故阳热盛而物燥坚。
】
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
【注 主时之初气乃厥阴风木。凡太过之岁,客气盛而多从客气;不及之岁,客气弱而兼从主气。是以淳风乃治,从初气风木之化也。阳明燥金司天,厥阴风木主气。故风燥横运,流于气交。横者谓主客之气交相纵横。气交者,终于岁半之前,而交于岁半之后也。二气之主客乃君相二火,三气之主客乃阳明少阳,故多阳少阴。云趋雨府者,土之湿气,蒸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盖四之气,乃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加临,故曰云趋雨府,湿化乃敷。司天之燥金,终三之气。而交于四气之寒水湿土,是以燥极而泽。
】
其谷白丹。
【注 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者,所谓岁谷是也。
】
间谷命太者,
【注 间谷者,感左右之间气而成熟。间气者,司天在泉,左右之四气也。如阳明在上,则左太阳、右少阳,阳明主少,而太阳、少阳主太,故曰间谷命太者,盖言在左右之太者,为间谷也。太阳之下,是为厥阴,少阳之下,是为太阴,感此四气而成者,是谓间谷。止言在上之太,而不言在下之二气者,盖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故举此在上之太,而在下之二气可知矣。以五常政论之圆图轮转观之,则六气之太少,了然在目矣。
】
其耗白甲品羽。
【注 此言五类之虫,感司天在泉之气,而少有生育也。曰白、曰甲、曰品者,谓感司天之气,不过文彩品格之虫,少有生育,非若运化之蕃息也。如金运之岁,其虫介,概言三百六十之介虫,皆感金运而生。今感司天之金气,止白甲者生,而余色之介虫不育也。
】
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
【注 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光明清切者金之政,急暴者火之令。君火在泉,故蛰虫不藏,流水不冰。民病嗌塞振栗诸证,皆感燥热之气而为病也。
】
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
【注 清先而劲,谓司天之气,盛于岁半以前。热后而暴,谓在泉之气,淫于岁半以后。毛虫死、介虫殃者,又受司天在泉之胜制而死也。故曰各有胜,各有制,各有生,各有成,谓五运六气,各有生成,各有胜制。五运之胜,能制其六气,而六气之胜,又能制其五运。制则不生不育,或不静而死也。
】
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注 阳明少阴之气,皆主躁,故其发躁如火胜金,于岁半之前,则水复火于岁半之后。故胜复作,而岁时之气大乱矣。气交者,司天在泉之气,上下相交。
】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注 地气迁者,谓岁前在泉之终气,交于今之初气,余运仿此。夫卯酉岁初之客气,乃太阴湿土,故阴凝而雨化。下文曰,厥阴所至为风生,总为肃气始。肃者,谓主时之初气,乃厥阴也。阴凝于外,则阳郁于内,故民病热胀便赤诸证。面目浮肿善眠者,湿土之为病也。鼽衄嚏欠呕者,风木之气也。
】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
【注 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阳气得以敷布,故民乃舒。物得长气而生荣。如厉大至,则民善暴死。盖谓二火相交,臣位君上故也。
】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注 司天之金气加临,故天政布,凉乃行。三之主气乃少阳相火,故燥热交合,三气终交四气之寒水湿土,故燥极而泽。燥湿水火相交,故民病寒热。
】
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注 四之加临,客气乃太阳寒水,主气乃太阴湿土,故寒雨降。岁半以后,乃少阴君火主气,反为寒湿相加。故民病振栗谵妄嗌干便血等证,皆因寒凝于外,火郁于内故也。经云: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及为心痛者,乃寒邪内凌君火也。经云:邪在心则病心痛,时眩仆。又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也。
】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注 厥阴风木,加临于五气,故春令反行,草得生气,故乃生荣。少阴之郁,得木气而舒达,故民气和。
】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注 少阴君火之气加临于终气,故在泉之阳气得以舒布,而冬之时候反温。冬气温暖,故蛰虫不藏,流水不冰。地气舒畅,故民乃康平。其有灾眚,当主病温,所谓冬温病也。
】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
【注 岁谷者,白丹之谷,感天地之气而生。气者,元真之气也。间谷者,感间气而生。如初之气,宜食白黅;二之气,宜食白丹;四之气,宜食丹元;五之气,宜食丹苍之谷。邪者,反胜其间气之邪。
】
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注 宜咸以清君火之热,宜辛以润阳明之燥,宜苦以泄内郁之火。汗之以解在外之寒,清之以消内入之邪,散之以解冬温之气。
】
安其运气,无使受邪。
【注 运气不及,故宜安之,无使邪胜。
】
折其郁气,资其化源。
【注 折其司天在泉之气,以资五运之化源。
】
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
【注 寒以清在地之火热,热以制司天之燥金。同者多之,异者少之。故以寒热之轻重而多少其制。如少征、少角之运,同少阴之热者,多以天化之清凉以制之。如少商、少宫、少羽之运,同阳明之清者,多以地化之火热以制之。天化者,燥金之清凉。地化者,在泉之火热。
】
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注 阳明清凉之气司天,是宜用温热矣。如二之气,乃君相二火,又当远此六十日,而用温热。少阴君火之气在泉,是宜用寒凉矣。如四之主客,乃寒水湿土,又当远此六十日,而后可用寒凉。有假者,谓四时之寒热温凉,非司天在泉及间气之正气,又当反逆以治之,此调和天地阴阳之道也。反此者,乱司天在泉之经常,扰间气阴阳之纪步。
】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 壬申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注 壬主木运太过,寅申少阳司天,厥阴在泉,运气与太阳、太角相同,其病少异。盖木与水土相合,病在血分;木与风火相合,病在气分。掉眩惊骇者,经曰,诸风眩掉,皆属于肝。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
】
太角 【初正
】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少阳 太征 厥阴 戊寅天符 戊申天符 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
【注 戊主火运太过。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天与之会。故《天元册》曰:天符炎烈沸腾,盛之极也。上热诸病,乃火运上临少阳也。
】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少阳 太宫 厥阴 甲寅 甲申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饮。
【注 柔者土之德,润泽湿之化也。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乃气变之常也。体重胕肿痞饮,感太宫之运而为脾病也。按太过之运气有三,三五一十五,为民病,少有异同。盖以司天在泉之气化少异故耳。
】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少征
少阳 太商 厥阴 庚寅 庚申 同正商 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雕零,其病肩背胸中。
【注 岁金太过,而司天之火制之,则金气已平,故与正商之岁同。金气和平,故曰清切。肺脉出胸中,俞在肩背,故病肩背胸中。
】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少宫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 丙申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
【注 凝惨凛冽,冰雪霜雹,皆太羽之运化。其病寒浮肿,皆寒水之病。
】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少征 太宫 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
【注 此明天地阴阳之气,交相感召。所谓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如寅申岁主太过,六气皆先天时而至。夫苍黅丹素元之气,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故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是三阴三阳在下,而六气在上也。故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天气正者,谓少阳司天,而气化行于气交之中。盖以三阴三阳在下,故虽主司天,而气下行于中也。日阴在泉,故地气扰。下文曰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行令之常也。
】
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
【注 火,风之气也。
】
阴行阳化,雨乃时应。
【注 谓厥阴之气上行,而从少阳之化,故雨乃时应。盖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德化之常也。
】
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
【注 上应二星倍明。
】
其谷丹苍。
【注 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者。
】
其政严,其令扰。
【注 严者,火之政。扰者,风之令也。
】
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
【注 风热参布者,少阳厥阴之氟,交相参合,而布于气交之中。云物沸腾者,地气上升也。太阴横流,凉雨并起者,蒸溽而为雨也。按厥阴风木,上从司天之化,故太阴湿土从之,即风气下临,黄起土用之义。畏其胜制而从之也。
】
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泻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泻,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注 风热之气在外,则寒湿之气在内,故外发疮疡,内为寒中泻满。圣人遇此之候,和其寒热,而不使外内交争,往复出入也。如外内往复交作,则为寒热之疟,泻聋瞑呕吐者,风热之气乘于内也。上怫肿色变者,寒湿之气乘于外也。
】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注 初之间气乃少阴君火,主气乃厥阴风木,是以风摇候温,草木得生长之气而早荣也。少阳司天,又值君火主气,故虽有时气之寒来而不能杀,二火之温热也。血溢、目赤、咳逆、肤疮等证,皆风火之为病也。
】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胁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注 二之客气乃太阴湿土,故司天之火气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皆湿土之气化也。厥阴风气,虽上从少阳,而不能胜其雨湿。风火气盛得阴湿以和之,故民乃康。其有灾眚,则病热郁、呕吐、昏愦、脓疮诸证,皆因阴湿疑于外,而火热郁于内也。
】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肿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注 司天之气上临于三气,故天政布。主时之气,亦属少阳,故炎暑至。雨乃涯者,太阴横流也。民病热中,血溢、鼽衄、嚏欠诸证,感风火之气也。二火相交,风热并至,故善暴死。
】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注 加临间气,乃阳明清凉之气,故凉乃至,白露降。少阳之火与风热之气,交于气交之中,故炎暑间化。风热主岁,而遇此清凉,故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者,感主时湿土之气也。
】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雕。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注 五之间气,乃太阳寒水,故阳热去,而寒乃来。以秋冬之交,而行闭藏之冬令,故气门乃闭,宜周密以避寒邪。
】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霜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注 厥阴风木主终气,故风乃至。地气正者,厥阴从中见少阳之化也。万物遇生气而反生,地气反上升。而霜雾以行以闭藏之时,而反行发生之令。故其病关闭不禁、心痛者,肾气上乘于心也。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原,故肾为本,肺为末。阳气至冬而归藏于肾脏,今反上乘于肺,故咳。
】
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注 运气太过,故当抑之。所不胜者,如壬年角运太过,则土气不胜;戊年火运太过,则金气不胜。故宜抑其太过,赞助其所不胜。折其郁气者,如庚寅庚申岁,少阳司天,则商运受郁矣;甲寅甲申岁,厥阴在泉,则宫运受郁矣。是当折其致郁之气,先取五运之化源,折抑其太过,赞助其不胜。是以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暴者,谓太宫太商之运气主太过,而反受其郁,故其过暴。暴甚曰苛。
】
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世之渍之发之。
【注 宜咸以制少阳之火,宜辛以胜风木之邪。厥阴从少阳之火化,是子泻其母气,故宜用酸以补之。渍者,上古用汤液浸渍以取汗。渗之泻之,以清火热之在中;渍之发之,以散风邪之外袭。
】
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
【注 寒温谓五运之寒温也。如太角、太征之岁,运气与司天在泉之风热相同者,多用寒凉以清之。如太宫、太商、太羽之岁,运气与司天在泉之气异者则少之。食药同法。
】
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注 盖言岁运寒热之药,食当远此司天在泉。远者,勿犯也。
】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 少角 太阳 清热胜复同 同正宫 丁丑 丁未 其运风清热。
【注 少角主木运不及,故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故热以复之。清热胜复之气,与木运同其化。同正宫者,委和之纪,上宫与正宫同也。其运风清热者,风乃运气、清乃胜气、热乃复气,三气同其运也。按太过之运言病,不及之运不言病,盖太过者暴,不及者徐。
】
少角 【初正
】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太阴 少征 太阳 寒雨胜复同 癸丑 癸未,其运热寒雨。
【注 火运不及,寒反胜之,土雨来复,故寒雨胜复同。
】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太阴 少宫 太阳 风清胜复同 同正宫 己丑太乙天符 己未太乙天符 其运雨风清。
【注 同正宫者,上宫与正宫同也。土运临四季,是为岁会;土运之岁,上见太阴,是为天符;天符合岁会,是为太乙天符。
】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太阴 少商 太阳 热寒胜复同 乙丑 乙未 其运凉热寒。
【注 疏义同前。
】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少征 太宫
太阴 少羽 太阳 雨风胜复同 同正宫 辛丑 辛未 其运寒雨风。
【注 同正宫者,涸流之纪,上宫与正宫同也。
】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少宫 太商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宜谷黅元。
【注 太阴司天,寒水在泉,故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土令不及,风反胜之。天地之寒湿气交,故原野昏霿,寒雨数至也。差夏,长夏之时,秋之交也。民病腹满诸证,皆感寒湿之气而成。寒湿合德,故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辰镇二星明耀。肃者,土之政。寂者,水之令。黅元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
】
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
【注 太阴之湿气凝于上,太阳之寒气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即所为火郁之发,山川冰雪是也。阳气在上,为阴凝所胜,则肃杀之气乃行,此言上下阴阳之气也。
】
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注 此言五方之地土,各有高下厚薄之不同。故岁气有余,地土宜高厚。岁气不及地土宜卑下。盖太过之气宜缓,不及之气宜先。地土高厚,气缓于出;地之下者,气易于升也。气有余,宜至之迟;气不及,宜至之早。此地利之有高下,气至之有早晏,而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注见前。
】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注 初之主客皆风气所司,故岁前之地气迁,冬令之寒乃去。而春气正,风乃来,生荣万物,民气条舒。主客之气,与司天之气相薄,故雨乃后至也。民病血溢、筋痿诸证,皆感风湿之气所致。
】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注 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故大火盛。火土合德,故物承化民乃和。湿热气盛,是以温厉大行。土气周备于四方,故远近咸若。
】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注 司天之气临于三气,寒湿之气行于气交。
】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注 四之客气,乃少阳相火。寒水在泉,故畏火之加临。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湿热相合,则溽蒸化,而地气上腾。阴湿之气与火气不相合,是以天气痞隔,湿化不流于下,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寒风,太阳寒水之气也。民病满胀等证,乃寒湿热三气杂至合而为病也。
】
五之气,惨令已进,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注 五气之主客,皆阳明清凉之气。故其候寒冷,收藏之令早行,故君子周密。阳明之气主肌,故病在皮腠。
】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注 终之主客,乃在泉寒水之气,故寒大举。寒湿之气,上下相交,故湿大化。霜积阴凝,湿之化也;冰坚阳伏,寒之令也。肾为冬藏而主骨,关节禁固,骨节不利也。腰脽者,肾之腑也。寒湿持于气交,谓天地之气上下相持,人在气交之中,而为病也。
】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
【注 岁运不及,故益之。邪气,即己所不胜之气也。
】
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
【注 真精者,乃天一所生之真元,即精与气耳。故曰真曰精。
】
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坼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注 苦乃火味,故能燥湿而温寒。判者,分也。
】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 太角 阳明 壬子 壬午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
【注 与诸太过角运相同。
】
太角 【初正
】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少阴 太征 阳明 戊子天符 戊午太乙天符 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
【注 火运之岁,上见少阴,故曰天符。火运临午,上见少阴,故曰太乙天符。其运与前太征运同。
】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终
】
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 甲午 其运阴雨,其化柔顺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
【注 与前太宫运同。
】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终
】 少征
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 庚午同正商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病下清。
【注 同正商者,坚成之纪上征与正商同也,运气与太商同。病下清者,感秋金之气也。
】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少宫
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 丙午 其运寒,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注 丙子岁会,则水运临子。其病寒下者,感寒水之气也。
】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少征 太宫 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
【注 太过之岁,气运皆先天时而至。燥金在泉,故地气肃。君火在天,故天气明。岁前之终气,乃少阳相火;今岁之初气,乃太阳寒水。故为寒交暑,而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君火在上,燥金在下。故曰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即少阳临上,雨乃涯之义。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光明。明者火之政,切者金之令也。其谷丹白,感金火之气而成熟者。
】
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泻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注 寒热凌犯者,司天在泉之气交相犯,而争于中也。咳喘血溢鼽嚏,目赤眦疡,嗌干肿上,热病生于上也。血泻、寒厥,清病生于下也。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寒热交争于中而为病也。
】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注 初之客气,乃太阳寒水,故岁前之燥热将去,而寒乃始。蛰虫复藏,冰霜复结也。初之时气,乃厥阴风木,故风乃至。阳春之气郁而民反周密,太阳主筋而为肾之腑,故关节禁固而腰脽痛。时交于二气之君火,故炎暑将至。
】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注 二之主气,合司天之君火。客气乃厥阴风木,故阳气布,而风乃行。春气始正,万物应生长之气以荣。按: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少阴标阴而本热。二气三气,皆君火司令,而曰寒气时至者,少阴从本从标也。寒热气交,故民乃和。其病淋目瞑者,寒气之为病也。经云:阳盛则瞋目,阴盛则瞑目。目赤者,君火之气也。气郁于上而热者,寒气上乘也。
】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注 三之主气,乃君相二火,故天政布,大火行,众类得长气而蕃鲜。在下之寒气时至,故民病气厥心痛。盖君火在上,阴寒在下;寒气厥逆凌心,则心痛,而寒热更作。乘于肺,则为咳喘,肺乃心之盖,而又下交于肾也。迫其君火上炎,则目赤。
】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注 四之主客,乃湿土主气。湿热气交,故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也。民病嗌干黄瘅诸证,皆感湿热之气。
】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
【注 岁半以下,及五之主气皆属阳明,而少阳相火加之,故畏长气上临。间气司令,故暑反至,阳乃化,万物得长气而生荣。凉热之气合化,故民乃康。其有灾眚,感温热而为温病。
】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注 终气乃阳明燥金司令,故燥令行,气交之余热内格,而为咳喘血溢诸证。寒水主时,故寒气数举,舍于皮腠,而为病也。夫地支始于子,而对于午。六气已终,则在泉之气,将易而交于丑未矣。
】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
【注 运气太过,故当抑之,而资其岁之所不胜。郁发者,五运之气,郁极乃发也。
】
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僻虚邪。
【注 虚邪,不正之邪也。能保其精,则邪自辟矣。
】
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注 咸从水化,故能软坚,以调和在上之君火。甚则以苦发其火郁。金气主收,故宜酸收以安其下,甚则以苦泻其燥。
】
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注 同司天之热气,宜以寒清。同在泉之清凉者,宜用温热。
】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厥阴 少角 少阳 清热胜复同 同正角 丁巳天符 丁亥天符 其运风清热。
【注 同正角者,委和之纪,上角与正角同也。天符者,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也。
】
少角 【初正
】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厥阴 少征 少阳 寒雨胜复同 癸巳 癸亥 其运热寒雨。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 太角 【初
】
厥阴 少宫 少阳 风清胜复同 同正角 己巳 己亥 其运雨风清。
【注 同正角者,卑监之纪,上角与正角同也。
】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 少角 【初
】 太征
厥阴 少商 少阳 热寒胜复同 同正角 乙巳 乙亥 其运凉热寒。
【注 同正角者,从革之纪,上角与正角同。
】
少商 【乙
】 太羽 【丙终
】 太角 【壬初
】 少征 【癸
】 太宫【甲
】
【合前注会意。
】
厥阴 少羽 少阳 雨风胜复同 辛巳 辛亥 其运寒雨风。
【注 雨风胜复之气,与风运同化,皆非本年正化,所谓邪化日也,不及之运同。
】
少羽 【辛终
】 少角 【丁初
】 太征 【戊
】 少宫 【已
】 太商【庚
】
【注 始于丁而终于辛。
】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注 不及之岁气运,皆后天时而至。
】
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
【注 此言厥阴少阳,标本之相合也。少阳司天,则天气正;少阳在泉,则地气正。谓厥阴同少阳之诸正岁,如厥阴在泉,则厥阴之气,同少阳司天之运行;厥阴司天,则少阳之气,同厥阴司天之运行。故曰风生高远,炎热从之。盖厥阴少阳,标本相合,而厥阴又从少阳之气化也。
】
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注 风性动摇,故天气扰,少阳之气运行于中,故地气正。风气在天,故风生高远。少阳之气上与厥阴相合,故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者,从风火之胜制也。风火同归于正,故曰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光明。挠者,风之政;速者,火之令。苍丹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者。间谷者,言左之少阴而下,右之太阳而下,感左右之间气而成。文角品羽,感司天在泉之气而生育者,不过文品之毛虫,羽虫又不能生聚而耗散也。胜复更作者,谓炎热从之于上,而复相乘于气交之中也。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相火之在泉也。感风气,则病行于上,感热气则病行于下,风燥胜复相乘,则形见于气交之中。愚谓行于上,行于下,又曰形于中,而不曰病,盖谓风火之气行于上下,而复交于中也。炎热从之于上者,子从母也。胜复更作者,厥阴之气,复下归于正也。故厥阴在泉,则地气正。今厥阴司天,而天气亦正,斯谓之诸同正岁。
】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注 初之气,乃阳明清金司令,故寒始肃,而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谓阳明之间气在在泉,少阳之右也。
】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注 二之间气,乃太阳寒水,是以寒不去而霜乃降。二之主气,乃少阴君火,而寒水加临于上,是以名草上焦而阳复化于下也。民病热中者,君火之气,为寒气郁于内也。
】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注 三之气,乃司天之风气主令,是以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乃风病行于上也。
】
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
【注 四之客气,乃少阴君火,主气乃太阴湿土,故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者,谓少阴在司天,厥阴之左也。民病黄瘅胕肿,皆湿热之为病。
】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注 五之客气,乃太阴湿土,主气乃阳明燥金。故燥湿更胜,沉阴布。寒及体者,二气并主清寒也。太阴所至,终为雨,阳明所至为凄鸣,故风雨乃行。
】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注 终之主气,乃太阳寒水,而相火加临于上,故畏火司令。客胜其主,是以阳气大化。流水不冰,少阳在泉之气大发,草感生长之气而生,人感温暖之气而舒。其病温厉者,所谓冬温病也。
】
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
【注 化源者,五运乃六气之生源。如少宫之运,厥阴司天,则土气受郁矣;少商之运,少阳在泉,则金气受郁矣。故当折其致郁之气,以资五运之化源。以上六气相同。岁运不及,故当赞助其运气,无使所不胜之邪胜之。以上不及之三气相同。
】
岁宜辛以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注 辛从金化,以调风木之胜;咸从水化,以调火热之淫。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火化,是一岁之中,皆火司令,故当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
岁宜辛以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注 辛从金化,以调风木之胜;咸从水化,以调火热之淫。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火化,是一岁之中,皆火司令,故当畏火之气,无妄犯之。
】
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注 厥阴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少阳司气,以热用热无犯。食宜同法者,药食并宜也。
】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
【注 言司天在泉之气,六期环转,而各有定位也。行有次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大阴之右,少阳治之。六气终期,而六期环会也。止有位者,上下有位,左右有纪,一气各主六十日有奇也。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者,盖以寅为岁之首,朔为月之首,寅为日之首,而起初气也。睹其司天在泉之定位,则知六气所在矣。
】
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注 运谓六气之化运。如子午寅申辰戌六岁主有余,其主岁主时之气,皆先天时而至。如丑未卯酉巳亥六岁主不及,其主岁主时之气,皆后天时而至。正岁为岁会之纪,非大过,非不及,其气应时而至也。
】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注 此论五运之胜复,而为灾眚者,何以候之。非气化者,谓非运气之化也。如丁卯丁酉岁,其运风清热。风乃少角之气化,其清热乃胜复之气。此邪化也,是谓灾眚。
】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注 天谓司天,地谓在泉,道谓天地阴阳之道。数之始起于上者,谓数之始于一,而起于天一也;终于地者,谓天数之始于一,而终于地六也。岁半之前、岁半之后者,谓天地之气,上下有位也。气交者,谓天地之气,上下相交也。位谓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之六位。气月谓一气之各主两月也。
】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盛衰多少,同其化也。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雾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注 不合其数者,不合六气之数也。气用有多少者,六气之用,有有余不足也。化洽有盛衰者,五运之化,有太过不及也。风热暴燥者,阴阳之六气也。春夏秋冬者,角征宫商羽,主岁而主时也。风温春化同者,厥阴与角运同化也。热曛夏化同者,少阴少阳与征运同化也。胜与复同者,五运之胜与复气,亦与六气之相同也。如清金胜角木,其胜气即与阳明同;炎火复秋金,其复气即与少阴少阳同也。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是以有不合也。如风温之多合春化之盛,是气运同其化矣。若六气之少合五运之盛,五运之衰合六气之多,此盛衰更用而不合矣。
】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帝曰:愿闻其所谓也!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
【注 此太过而同地化者三,运合六气,计六岁。
】
癸巳、癸亥、少征,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阴。如是者三。
【注 此不及而同地化者三,运合六气,计六年。
】
戊子、戊午、太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征,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
【注 此太过而同天化者三,运合六气,计六年。
】
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
【注 此不及而同天化者三,运合六气,计六年。
】
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注 言此二十四岁,则上下加临,余三十六岁,则不加不临也。
】
帝曰:加者何谓?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注 此言太过而同地化者与天符相同,不及而同地化者与岁会相同。
】
帝曰:临者何谓?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注 太过不及之十二岁,皆曰天符,然内有变行多少之分焉。多少者,即太过不及之变也。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故有微甚死生之分焉。
】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兴六位也。
【注 此总言一岁之中,有应时而起之六位,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各有寒热温凉之四气,皆宜远而无犯之。如初之气,天气尚寒,是宜用热,时值少阳相火司令,又当远此一位而无犯也。如二之气,天气已温,是宜用凉,时值太阳寒水司令,又当远此一位而用凉也。每岁之六气皆然。从则和,逆则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
】
帝曰:温凉何如?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注 此论司天在泉及间气之无犯也。如少阴在上,司气以热而用热者,又当远此少阴之热而无犯也。如阳明在泉,司气以凉而用凉者,又当远此阳明之凉而无犯也。余气皆然。如间气与司天在泉之主气相同者不可犯,与主气异者则小犯之。假如少阳司天,初气乃少阴君火,是与司天之气相同,无犯其热。如少阴在泉四之气,乃太阳寒水,是与主气相异,可少用热而小犯之。是谓寒热温凉之四畏,不可不谨察也。
】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则可依时 王冰注云:反甚为病,则可依时。《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作「则可依则」。。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
【注 天气反时者,如司气以热,而天气反凉,是当依时而用温。如司气以热,而寒反胜之,又可用热而犯主气之热矣。然止以气平为期,不可过用以伤司气之元真。是谓邪气反胜者,则可犯也。
】
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注 天信谓气应时而至者,无差失而妄犯之。六气各有所宜而不可逆。有胜气,又宜折之而无翼其胜。有复气,又当抑之而无赞其复。调之正味,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五运和平,是谓至治。
】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
【注 此与上篇大义相同,前以太阳为始,序三阳三阴之六气;以角运为初,序角征宫商羽之五音,而年岁有所不齐也。故今以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从甲子而至癸巳,三十岁而为一纪;复从甲午而至癸亥,六十岁而为一周。斯岁运始顺,故复次之。
】
甲子 甲午岁
上少阴火 中太宫土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
【注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故其数从生始。
】
雨化五
【注 此运居其中,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雨为土化,土常以生,故其数五。
】
燥化四
【注 乃己卯、己酉也。己主不及,故其数生。
】
所谓正化日也。
【注 无胜复之邪化,故为正化。所谓日者,以一运统主一岁,而五运又以角木为初,羽水为终,各分主七十二日有奇也。
】
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注 上谓司天,下谓在泉,中谓化运。君火司天,故宜咸寒以制化。太阴湿土运化于中,故宜苦以燥湿,热以温阴。阳明清凉在泉,故宜酸以助收热。以温凉药食并相宜也。
】
乙丑 乙未岁
上太阴土 中少商金运 下太阳水 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注 不及之运有胜复。金运不及,火热胜之。金之子寒水来复,有胜复之邪气,故为邪化。所谓日者,谓胜气在,胜彼所主之七十二日;复气在,复我所司之七十二日。此即上章清热胜复同、其运风清热之义。余不及岁,俱准此。
】
灾七宫
【注 按九宫分野,七乃兑宫。金运不及,为热寒胜复,故主灾眚。在于兑之西方上,以太过之岁,而主民病。此以不及之岁,而言灾眚。盖太过之气暴,不及之气徐,病甚而灾微也。
】
湿化五
【注 乙主不及,故其数生。按乙运不及,则丑未之司天在泉亦主不及,气运之同也。
】
清化四
【注 运不及,故其数生。余不及岁,俱准此。
】
寒化六
【注 乃庚辰、庚戌也。庚主太过,故其数成。
】
所谓正化日也。
【注 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皆主正化,无胜复之邪气也。五运之气,又各分主七十二日。司天在泉之气,各主六十日而有奇。
】
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注 金气主收,故宜酸以收之。和谓五运之气,虽各主一岁,而一岁之中,又有生长化收藏之五运,故又宜五味以和之。甘为土味,能制化寒水。
】
丙寅 丙申岁
上少阳相火 中太羽水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
【注 火临于上,水承制之,故主不及。
】
寒化六
【注 运太过,故其数成。余太过运俱准此。
】
风化三
【注 乃辛巳、辛亥也。巳亥主不及,故其数生。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注 水运主咸,而以咸助之。后之化运,多用和助之。味所谓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也。
】
丁卯 丁酉岁
上阳明金 中少角木运 下少阴火 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注 清主胜气,热乃复气。
】
灾三宫
【注 三宫主震,分野之东方也。
】
燥化九
【注 委和之纪,上商与正商同,故主成。盖木运不及,金气胜之,今又燥化临于上,则金气盛矣。
】
风化三 热化七
【注 壬子、壬午也。子午主太过,故其数成。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戊辰 戊戌岁
上太阳水 中太征火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
【注 辰戌主太过,故其数成。
】
热化七 湿化五
【注 癸丑、癸未也。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 己亥岁
上厥阴木 中少宫土运 下少阳相火 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
【注 五宫乃中央土宫。
】
风化三
【注 巳亥主不及,故其数生。
】
湿化五火化七
【注 戊寅、戊申也。寅申主太过,故其数成。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 【同天符
】 庚子岁 【同天符
】
上少阴火 中太商金运 下阳明金 热化七
【注 子午主太过,故其数成。
】
清化九
【注 金运太过。
】
燥化九
【注 乃乙卯、乙酉也。从革之纪,上商与正商同,故主成。盖金气不及,而得运化之助,故与正商相同而盛也。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 【同岁会
】 辛丑岁 【同岁会
】
上太阴土 中少羽水运 下太阳水 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
【注 一宫乃北方坎位。
】
雨化五
【注 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寒化一
【注 在化运主不及,故其数生。在在泉,乃丙辰、丙戌也,为太阳之水,合丙之化运而生,故其数一。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 【同天符
】 壬寅岁 【同天符
】
上少阳相火 中太角木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
【注 壬申壬寅,为同天符,故其数生,天主生也。
】
风化八
【注 在中运主角木太过,故其数成。在在泉,乃丁巳丁亥也。委和之纪,上角与正角同,故主成。盖木气不及,而得运化之助,则木气盛矣,故其数八。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 【同岁会
】 癸卯岁 【同岁会
】
上阳明金 中少征火运 下少阴火 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
【注 九宫乃南方离位。
】
燥化九
【注 伏明之纪,上商与正商同,故主成。盖火运不及,收气自政,而又上临于司天,则其气盛矣。
】
热化二
【注 在中运主不及,故其数二。在在泉,乃戊子、戊午属天符之岁,故其数生,盖天生而地成也。
】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 【岁会同天符
】 甲辰岁 【岁会同天符
】
上太阳水 中太宫土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
【注 辰戌主太过,故其数成。按土盛而不胜水者,乃岁会之年,气之平也,故无胜复。
】
湿化五
【注 在中运,土常以生。在在泉,乃己丑己未。丑未主不及,其故数生。
】
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 乙巳岁
上厥阴木 中少商金运 下少阳相火 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 风化八
【注 从革之纪,上角兴正角同,故主成。盖金运不及,生气乃扬,而又上临于司天,则木气盛矣。
】
清化四 火化二
【注 乃庚寅、庚申也,当主成。数疑悞故阙。
】
正化度度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云,度谓日也。也。
【注 度者,谓所主之时度也。
】
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子 丙午岁
上少阴火 中太羽水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
【注 火司于上,水承制之,故主不及。
】
寒化六 清化四。
【注 乃辛卯,辛酉也。卯酉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 丁未岁
上太阴土 中少角木莲 下太阳水 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 雨化五
【注 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风化三 寒化一
【注 乃壬辰、壬戌也。辰戌之水,合于水而始生,故其数一。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戊寅 【天符
】 戊申岁 【天符
】
上少阳相火 中太征火运 下厥阴木 火化七
【注 寅申太征,皆主火运太过,故其数成。
】
风化三
【注 乃癸巳、癸亥也。巳亥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 己酉岁
上阳明金 中少宫土运 下少阴火 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 清化九
【注 金不及,而土运生之,英气盛,故化九。
】
雨化五热化七
【注 乃甲子、甲午也。子午主太过,故其数成。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庚辰 庚戌岁
上太阳水 中太商金运 下太阴土 寒化一
【注 土制其水,故主不及。
】
清化九 雨化五
【注 乃乙丑、乙未也。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 辛亥岁
上厥阴木 中少羽水运 下少阳相火 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 风化三
【注 巳亥主不及,故其数生。
】
寒化一 火化七
【注 乃丙寅、丙申也。寅甲主太过,故其数成。
】
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午 壬子岁
上少阴火 中太角木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
【注 受壬水之制,故主不及。
】
风化八 清化四
【注 乃丁卯、丁酉也。卯酉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 癸丑岁
上太阴土 中少征火运 下太阳水 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 雨化五
【注 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火化二 寒化一
【注 乃戊辰、戊戌也。水受土制,故主不及。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甲申 甲寅岁
上少阳相火 中太宫土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
【注 寅甲主太过,其数成。疑悞故阙。
】
雨化五风化八
【注 乃己巳、己亥也。上角与正角同,故主成。盖卑监之纪,化气不令,生政独彰,而又与巳亥相合,则木气盛矣,故其数八。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 【太乙天符
】 乙卯岁 【天符
】
上阳明金 中少商金运 下少阴火 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 燥化四
【注 卯酉主不及,故其数生。
】
清化四 热化二
【注 乃庚子、庚午也,同天符岁,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 【天符
】 丙辰岁 【天符
】
上太阳水 中太羽水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
【注 辰戌太羽,皆主太过,故其数成。
】
雨化五
【注 乃辛丑、辛未也。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 【天符
】 丁巳岁 【天符
】
上厥阴木 中少角木运 下少阳相火 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 风化三
【注 巳亥少角,皆主木运不及,故其数生。
】
火化七
【注 乃壬寅、壬申也。寅申主太过,故其数成。
】
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 【天符
】 戊午岁 【太乙天符
】
上少阴火 中太征火运 下阳明金 热化七
【注 子午太征,皆主太过,故其数成。
】
清化九
【注 乃癸卯、癸酉也。伏明之纪,上商与正商同,故主成。盖长气不宣,收气自政;而又与卯酉相合,则金气盛矣,故其数九。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 【太乙天符
】 己未岁 【太乙天符
】
上太阴土 中少宫土运 下太阳水 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官 雨化五
【注 丑未少宫,皆主不及,故其数生。
】
寒化一
【注 乃甲辰、甲戌也。土盛则水衰,故主不及。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寅 庚申岁
上少阳相火 中太商金运 下厥阴木,火化七
【注 寅申主太过,故其数成。
】
清化九 风化三
【注 乃乙巳、乙亥也。巳亥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 辛酉岁
上阳明金 中少羽水运 下少阴火 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 清化九
【注 涸流之纪,少羽与少宫同,故其数成。盖藏令不举,化气乃昌,土盛生金,则金气盛矣。
】
寒化一 热化七
【注 乃丙子、丙午也。子午主太过,故其数成。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辰 壬戌岁
上太阳水 中太角木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
【注 辰戌主太过,故其数成。
】
风化八 雨化五
【注 乃丁丑、丁未也。丑未主不及,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温,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 【同岁会
】 癸亥岁 【同岁会
】
上厥阴木 中少征火运 下少阳相火 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 灾九宫 风化八
【注 天干终于癸,地支终于亥,故其数成。
】
火化二
【注 在化运主少征,故其数二。在在泉乃戊寅、戊申也。岁主天符,故其数生。
】
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帝曰:善!
【注 定期之纪,谓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子甲相合,三十岁而为一纪,六十岁而成一周。胜复者不及之年,正化者太过之纪,皆有经常不易之数。要者,总属阴阳之盛衰耳。
】
卷一百十五
运气门
黄帝素问 5
六元正纪大论 【下
】
帝曰: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注 此论五运之化,受司天在泉之胜制,郁极乃发,以报复其岁气。故曰折其郁气,资其化源。盖谓岁气胜制其化运,当以所胜之味折之。而勿使其郁复也。
】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注 待时而作者,土郁发于四之气,金郁发于五之气,水郁发于二火前后,火郁发于四之气,惟木发而无时也。
】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注 太过之运受郁,其发暴;不及之运受郁,其发徐。持者,能主持而不甚,即持于春,持于秋之意。
】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注 初生之气微,故主不及;已成之数盛,故主太过。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之气,皆感天生地成。地生天成,此《河图》数也。土常以生者,土位中央,感天干而始化。天地之气,皆本于五,而终于九,此《洛书》数也。故曰:天地之间,不离于五,人亦应之。
】
帝曰:其发也何如?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蜉蝣生灭,怫之先兆。
【注 言五郁之发,有天地山川之变象,有草木虫兽之兆征,有民病之灾眚,有寒热之变更。观其发而知其复也。雷者火之气,三之气主火,四之气主土,故殷殷然之雷,在土之下,火土相合,而发于三气四气之交。白乃金之气,土舒而金化也。高深,高山深谷之间。田牧土驹者,盖因洪水泛衍,如驹之土块,散牧于田野之间。始者,谓土受天于之始化,土气复而生长化收成之气,咸从土化也。民病腹胀肠鸣诸证,皆感土气而发。其四气者,发于夏秋之交,四之气也。太阴所至为云雨,蜉蝣,朝生暮死,感湿气而化生。湿土之气,上蒸而为云横天山,下化而蜉蝣生灭。此怫郁欲发之先兆也。
】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乃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士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注 明洁清切,金之令也;凉燥杀气,金之气也。此所郁之金气复发,而政令复行也。咳逆嗌干,肺之病也。《灵枢经》曰:足少阳是动,病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又曰:肝是动,则病腰痛,嗌干,面尘脱色。盖金气复,而肝木病也。土凝霜卤者言土凝如霜之盐,即芒硝、火硝是也。某气五者,发于五之气也。夜零白露,言露浓之如霜,林莽声凄声在树间,此秋声也。金之郁气,欲发之先兆也。
】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氛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元,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注 气交乃夏秋之交,相火之后也。霜杀,寒结为霜而杀物也。祥,怪异也。腰脽,肾之腑也。关节屈伸,乃筋骨之病,肾主骨而筋属于节也。厥逆痞坚腹满者,阳气下藏,中气塞也。君火主二之气,相火主三之气,其气发于二火之前后也。气犹麻散者,寒凝之气,感火气而欲散也。
】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注 太虚埃昏,木气发。而埃土飞扬,云物以扰,风之动也。屋发折木,郁怒之大发也。民病胃脘咽鬲,食饮不下,木胜而土伤也。上支两胁,耳鸣眩转,仆不识人,风气之为病也。天山一色,皆苍色也。浊色,埃土昏翳也。按土郁曰黄黑埃郁,水郁曰黄黑昏翳,木郁曰黄黑郁若;盖言天元地黄,天地之气色,交相怫郁也。横云不起雨者,风行天上,密云不雨也。风乃天地四方之气,故所发无常。松吟高山,风之声也。虎啸岩岫,虎啸则风生,风从虎也。此木郁将发之先兆也。
】
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目四肢(月真)愤胪胀,疡痱呕逆,瘈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元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
【注 大明,日月之光明也。火郁发,而曛翳于上,则日月之明不彰。土浮霜卤者,水湿之气,受郁热上蒸,而成如霜之卤也。惑言者,嘻嘻嗃嗃,形容其风自火出也。风火相合,故阴湿之气,在后乃化,民病痈肿诸证,皆火热盛而精血伤也。少气者,火为气之贼也。瞀闷,肺气病也。火甚精伤,故善暴死。刻终者,谓一气分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如三气之终,而大温将发于四之气也。元府,汗空也。动复则静,阳极反阴者,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少阴之从本从标也。湿令乃化乃成者,少阳所至为火生,总为蒸溽也。水凝冰雪,寒之胜也。光华之气,发于水凝。焰阳之热,生于午泽,山泽通气也。此二火之气,受寒气之郁极,而将复发也。
】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
【注 报,复也。如华发水凝,焰阳午泽,怫之应也。阳极反阴,山川冰雪,郁之极也。风气行于四时。是以木发无时。水发于二火前后,故水随火也。
】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注 谨候其时,则病可期而知,亦可以先期而调之。失时,失五音六气所主之时。反岁,逆司天在泉之岁。气不能使之上下合德,无相夺伦,五气不行者,不能使五运宣行,致乖其生化收藏之常政矣。
】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注 此明五运之郁,受六气之胜制也。按六微旨论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此言六气之有定位,各有承制之在下。故曰,征其下气,而见可知。言征其六气在下之承制,则所见水发之雹雪,土发之飘骤可知矣。气有多少者,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也。发有微甚者,有徐有暴也。当其气者,当其本气而自发也。兼其下者,水发而兼土之雹雪,土发而兼木之飘骤,木发而兼金之毁折,金发而兼火之清明,火发而兼水之曛昧。盖分别此章之复,乃受六气之郁,非五运之自相胜复也。
】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注 位谓五运所主之时。命,令也。差,参差也。言五运之发,不当其本位而发者,乃所行之政令有差。如水位于冬,而所发在于二火前之正月二月;土位于长夏,而所发在于四气之七月八月;金位于秋,而所发在于五气之九月十月;火位于夏,而所发在于四气之七月八月。皆后发三十日而有奇。盖郁极而后乃发,是以去本位之少迟。
】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注 此论五运主时之有太过不及也。气谓四时之气,通谓五运之化,五运各主七十二日有奇。运太过则其气至先,运不及则其气至后,此时候之常也。非太过,非不及,则气至当时。非是者,则生长化收藏之气不应,而为四时之灾眚矣。
】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注 此论六气主时之有太过不及也。六气各主六十日有奇,如清肃之气行于春,炎热之气行于秋,凝寒之气行于夏,溽蒸之气行于冬。是谓非时而化。盖太过者,当其时而各司寒热温凉之气。不及者,归其己胜。己胜者,谓归于胜己之气,即非时之化也。
】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帝曰善。
【注 此论四时之气,而有太过不及也。旱晏者,先天而至,后天而至也。顺者,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逆者,反顺为逆也。春气生于东,故从东而西行;夏气发于南,故从南而北行;秋气始于西,故从西而东行;冬气始于北,故从北而南行。此四时之应四方也。故春气自下而升,秋气从上而降;夏火之气,由中而布于四旁;冬藏之气,从表而归于内府。左东右西,前离后坎,此四时之有高下左右,乃正化之常也。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谓收藏之气,从高而下,自外而内也。至下之地,春气常在,谓生长之气,自下而升,从内而外也。
】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愿尽闻之。
【注 此论五运六气之主时,而各有德化政令,胜复变病之常。前之所谓初之气、二之气者,论加临之客气,乃六期环转,各有不同。此论四时之主气,有春之木,夏之火,秋之金,冬之水,各主七十二日有奇。又有初气之厥阴,二气之少阴,三气之少阳,四气之太阴,五气之阳明,六气之太阳,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此四时不易之气,有寒热温凉、生长收藏之政令,故曰常。
】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
【注 气之所至,谓四时有五运六气之所至也。春气舒迟,故为和平。少阴虽主君火,而本寒,故主于寒热之交,以司温和之气。此节盖以厥阴风木主春,少阳炎暑主夏,阳明清凉主秋,太阳寒水主冬,此四时气化之常也。以太阴转列于少阳之前者,谓土气分旺于四季,先从春夏始也。
】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注 府者,各有所司也。璺启,开坼也。舒荣,舒展而荣华也。员盈,周备也。夏气始于中,行出者,从中而出于外也。庚,更也,草木至秋而更变也。归藏者,万物至冬而归藏也。此三阴三阳,各有风寒湿热之所司,而为璺启、舒荣之化,故为司化之常。
】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注 生长化收藏,五时之气也。风摇形见,气之化也,故为气化之常。
】
厥阴所至为风生,总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注 夫四时皆有风气,能生长万物,而亦能收杀也。少阴太阳,为水火阴阳之主。太阳标阳而本寒,少阴标阴而本热。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阴阳标本,互换于中,故中寒而中温也。太阴湿土之气,上蒸而为云为雨,故终为注雨。少阳相火,生于地泽,故终为溽蒸。阳明燥金,终为清凉。生者谓六气所生之德,而为凉为肃德之化也。
】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注 五类之虫,感五运六气而生育,故为德化之常。
】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注 生荣濡茂坚藏,乃六气之政,而宣布于四时。
】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注 飘怒,风之变,凉乃金气承之。大暄,火之甚,寒乃阴精承之。雷霆骤注,湿土之变,极则风气承之。飘风者,风自火出也。燔燎炎之甚,极则水气承之。散落肃杀之甚,温仍火气承之。寒雪冰雹寒之甚,极则土气承之。盖气极则变,变则害,承乃制。
】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堙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注 迎随,往来也。彤云者,泽气上蒸而为云也。凄鸣,金有声也。刚固坚芒,乃寒凝冰坚之象。此六气之令,行于四时之常也。
】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注 此春病之常也。里急,逆气上升也。厥阴主春,春气始于下而上,故为里急。阳明主秋,秋气始于上,故为浮虚。火生于木,风火相煽,故为身热疮疡。土位中央,而分旺于四季,故四时为痞稸中满之病,太阳主筋,为风气所伤,故软短而屈伸不利。
】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注 此夏病之常也。
】
厥阴所至为软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为胁痛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注 此秋病之常也。戾即转出小便之关戾。厥阴主利前阴,而脉络阴器,为燥金所伤,故戾软不利。以燥而遇燥,故皮为皴揭。
】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瞤瘈、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注 此冬病之常也。心主言,而喜为心志,君火为冬令之寒水所迫,则心气实,而语笑不休。
】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
【注 报德以德,报化以化者,所谓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盖无胜则无复也。气高则高,气下则下者,谓春气始于下,则运气皆主厥阴之风木;秋气始于上,则运气皆属阳明之燥金;夏气始于前,则运气皆主少阳之炎暑;冬气始于后,则运气皆属太阳之凝寒。此四时六气,皆有定位之常,非若客气之环转也。
】
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注 风热燥寒,四时之气也。以湿土而列于四时之后者,谓土旺四季,先春夏,而后秋冬也。随气所在者,随四时之气,而言五运之胜耳。在者,言风气在春,热气在夏,燥气在秋,寒气在冬,湿气在于四季,各主七十二日有奇。
】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注 此论五行胜化之为用也。命其所在而征之者,太阴之气在于长夏,太阳之气在于冬,少阴之气在于夏,阳明之气在于秋,厥阴之气在于春。如冬有雨化,以征太阴之胜;夏有寒化,以征太阳之胜。此与春胜长夏,长夏胜冬之义相同。
】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帝曰:愿闻所在也。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注 自得其位者,四时之六气,各自司其本位,此时化之常也。厥阴位于正月二月,少阴位于三月四月,各命其位,而方之月,则可知六气之所在矣。
】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注 此言主时之六气,亦有盛有虚,乃随岁运之太少也。岁运太过,则六位之气盈;岁运不及,则六位之气虚。盖太过之气来徐而长,不及之气来疾而短。故曰少者暴而亡。
】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注 此论主时之六气,亦有天地盈虚之分。而上下相胜也。岁半以上,天气主之,岁半以下,地气主之。运居天地之中,常先天地之气,而为之胜。故曰随运归从,而生其病。谓天地之气,归从运气,而彼此相胜也。气交谓三气四气之交。如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则四之土气,先交于三气之火;如地气不足,天气随之,则三之火气先交于四气之土。此火土子母相合,谓之归所同和,乃胜之微者也。微者小差,小差者,在天之纪,仍居七分,而三分交于地;在地之纪,仍居七分,而三分交于天,此上下气交,不为民病者也。恶所不胜者,恶己所不胜之气也。太阳寒化,施于少阴。阳明燥化,施于厥阴。此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少阴火化,施于阳明。此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乃胜之甚者也。甚则大差,大差者,在天之纪居五分,而五分直降于下;在地之纪,居五分,而五分反迁于上。故曰,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位易者,谓越三气四气之位,而初气二气行于五位六位,五气六气行于初位二位。此所不胜之气胜之,故曰恶所不胜;越其位而加之,故曰大变。如归所同和,则不越位矣。
】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帝曰:生者何如?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瞤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注 此言主时之六气,亦当远寒而远热者也。辛甘发散为阳,故有病而应发散者,即当远热而不远热矣。酸苦涌泄为阴,如有病而应攻里者,即当远寒而不远寒矣。如虽病而不宜发表攻里,若妄犯之,则寒热内贼,其病益甚。若无病而不远热不远寒者,则坚痞、腹满、身热、吐下之病生矣。时谓四时,治以胜者,如犯热则以所胜之寒治之,如犯寒则以所胜之热治之。
】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注 此言胎孕积聚,亦有阴阳寒热之分,所当远寒而远热者也。重身谓娠妊而身重。毒者大寒大热之药也。娠妇始结胎之一月二月乃木气司养,三月四月主火,五月六月主土,七月八月主金,九月十月主水,至太阳而五行已周,阴阳水火分,而成后天之形身矣。然未生之前,五行之气,各有盛有虚,有胜有郁,宜以寒热温凉,顺逆而调之。设或有病,而欲不远寒、不远热,亦无伤于胎气。所谓有故无殒,然亦无过之而致殒也。即如大积大聚,乃属脏腑之五行,尚其可犯寒而犯热者也。若过犯之,则死。寒热温凉,是谓四畏,可不慎诸?
】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注 此言四时之郁,而有调治之法也。郁之甚者,太阴施于太阳,则水郁矣;太阳施于少阴,则火郁矣;少阴施于阳明,则金郁矣;阳明施于厥阴,则木郁矣;厥阴施于太阴,则土郁矣。调治之法,木郁则舒达之,火郁则发散之,土郁即疏夺之,金郁则泄利之,水郁则折流之。然调其所胜之气,太过者折之以其畏而无复也。所谓泻之,谓泻其胜气也。假者,非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春胜长夏,乃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如厥阴风木主春,而值阳明金气加临,君相二火主夏,而值太阳寒水加临;长夏湿土主气,而值厥阴风木加临;阳明金气主秋,而值二火之气加临;太阳寒水主冬,而值太阴土气加临。有假其气,竟以寒热治客气之胜,而主气之寒热,则无禁也。按此篇,所谓六元正纪论者,六气谓之六元,五运亦感天元而化也。
】
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至真要大论 【上
】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注 此承六元正纪篇而言,五运六气,互相交合,各有太过不及,彼此胜制,已详论矣。今欲分论,六气之司天在泉,其气至之何如也。
】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注 王冰曰:天地变化,人神运为,中外虽殊,其通应则一也。
】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生,工之所疑也。
【注 昭昭合天道之明显,冥冥合在泉之幽深,道之所生惟一,不知其要则流散无穷,故多疑也。
】
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注 风寒暑湿燥火,天之六气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故六气为司天之化。临脏位者,天气上临,而下合人之脏位,随六气之所伤,而命其病也。
】
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注 此言六气司天,而环繞于地下,故与司天同候;从左右而环转,是以间气皆然。但司天在泉之气纪岁,间气纪步之不同也。
】
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元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注 主岁者,谓六气之各主一岁,风寒暑湿燥火,乃在天之六气,故为司天之化。天元纪论曰: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故在地为味化。司气者,司五运之气化。五运者,五行之气也。感天之苍黅丹素元之五色,而化生地之五行,是以司气为苍为丹为黅为素,君火以明而在天,故不司在地之火化。所谓居气者,言少阴不司气化,在六气之中,自有所居之上下,即下篇之南政居南,北政居北也。间气之为动为灼为柔为明为清为藏者,六气之用也。
】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注 此言司天在泉,俱以六气为本,六气繞地环转,而上下周行,又非气司天化,而味主地化也。六气之本于上者,即为天之气,本乎下者即为地之气。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故谨候六气之所宜,无失五行之病机,斯得至真之要道。
】
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岁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注 主病,谓主治病之药物。司岁备物,谓从六气五运以备之。如少阴少阳二火司岁,则当收附子、姜、桂之热物。如阳明燥金司岁,则当收桑皮、苍朮之燥物。如厥阴风气主岁,则当收防风、羌活之风物。如太阳寒水司岁,则当收芩、连、大黄之寒物。如太阴土气司岁,则当收山药、黄精之类,甘平甘温之品,苍丹黅素元之谷,所谓药食宜也。此皆得天地之专精,故先取岁物,谓先备司岁之物,即上篇之所谓食岁谷以全其真。盖食天地之精,以养吾身之真也。司气,谓五运之气,五运虽与主岁相同,然有太过不及之分。太过之岁则物力厚,不及之岁则物力浅薄矣。若非气运司岁之物,则气散而力薄,故形质虽同,而气味有浅深、厚薄之异。治保有多少者,谓治病保真之药食,或宜多用,或宜少用也。按中古之世,不能司岁备物,用炮制以代天地之助,如制附子曰炮,制苍朮、桑皮曰炒,盖以火助火,而以燥助燥也。近有制附子以水煮曰阴制,制桑皮以蜜拌,曰润燥,是犹用鹰犬而去其爪牙,则驱之搏蹇兔而不能,又安望韩卢之技哉?
】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注 此论五运之气,受司天在泉之胜制。岁主谓六气之主岁,五脏内属五行,而外合五运。五运之气,受胜制之所伤,则病入五脏而为害矣。如少商金运而值二火司天,少宫土运而值厥阴在泉,此皆运气之所不胜,而受胜气之所胜制,故以所不胜命之,则岁主脏害之要可知矣。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注 上淫于下,谓司天之气淫胜其在下之运气,当以所胜平之。如少商金运,而火热上临,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外淫于内者,在泉之气淫胜其在内之五运,当以所胜治之。如少宫土运,而风木下淫,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
帝曰:善。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注 平气谓无上下之胜制运气之和平也。甲丙戊庚壬为阳运,乙丁己辛癸为阴运。阴阳二运,有太过不及之分。故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谓太过之岁,当抑其胜气,扶其不胜。反者反治,谓不及之运,为所不胜之气反胜,当反佐以取之。
】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
【注 此承上文,以明少阴之所在也。五运之中,少阴不司气化,随六气之阴阳而上下左右,故曰阴之所在何如。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盖太冲坎位也,广明离位也。少阴主天一之坎水,而上为太阳之离火。是以北政之岁,随三阴而在坎;南政之岁,从三阳而在离。故有应不应之分焉。所谓南北者,阴阳也。五运之中,戊癸化火,以戊癸年为南政,甲乙丙丁己庚辛壬为北政。五运之政,有南有北,少阴之气,有阴有阳,是以随之而上下也。寸尺,血脉也,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下而为精,奉心神化赤而为血。故脉始于足少阴肾,而主于手少阴心,是以诊寸尺之阴阳,以征少阴之上下。
】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注 风寒暑湿燥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司主岁之六气。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司五行之化运。化运五岁而右迁,而五行之中有二火,故君火不司气化。然虽不主运,而有所居之位焉。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是少阴本于阴而主于阳,是以南政之岁居于阳,北政之岁居于阴也。司天在南、在泉、在北,此天地之定位。人面南而诊之,寸为阳而在南,尺为阴而在北。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随阴而居北,是以寸口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对阴而居阳,是以寸口不应。不应者,脉微而不应于诊。此论寸尺之阴阳南北也。北政之岁,厥阴在泉,则少阴在左,故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少阴在右,故左不应;南政之岁,厥阴司天,则少阴在左,故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少阴在右,故左不应。此论人迎寸口之左右也。诸不应者,谓左右之不应也。反其诊者,以人面南面北而诊之也。盖于图象平置于几上,以司天在南,在泉在北。北政之岁,人面北以诊之,南政之岁,人面南以诊之,则左右之不应可见矣。夫天上地下,天南地北,此天地之定位也。人面南而面北者,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天地之气而环转也。
】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注 此总结上文之义,故问尺而兼论寸焉。所谓三阴者,以少阴居二阴之中。上下者,以天在上而泉在下也。左右同者,谓尺之左右不应,与寸之左右不应同也。故知其要者,知少阴之不司气化,随阴阳而居上居下也。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者,如疏注之议论纷纭而茫无归着也。
】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注 此论六气在泉,而为民病,当以所胜之气味治之。厥阴在泉,寅申岁也。风淫于下,则尘土飞扬,故地气不明,平野昏昧,草得生气,故早秀也。按经脉篇云:脾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脾气病则饮食不下,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盖水淫而土病也。又厥阴肝脉,上贯膈布胁肋,故为心痛支满等证。
】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注 少阴在泉,卯酉岁也。少阴君火生于水中,故焰浮山泽。少阴标阴而本火,故阴处反明。腹中常鸣者,火气奔动也。气上冲胸者,火气炎上也。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者,火淫肺金也。目瞑者,热甚阴虚,畏阳光也。齿痛(出页)肿,热乘阳明也。发热如疟者,少阴标本之气病也。热在下焦则少腹中痛,热在中焦则腹大也。
】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见血,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别。
【注 太阴在泉,辰戌岁也。土为草木所资,故草乃早荣。黄乃土色,黑乃水色,土胜湿淫,故黄反见黑。五常政论曰: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皆土胜水应之义。至阴之交,乃三气四气之交,土司令也。饮积心痛,寒湿上乘也。按经脉篇自耳聋至喉痹,乃三焦经病;自阴病至不得小便,以邪湿下流,为肾脏受病;自冲头痛至腨如别,乃膀胱经病。盖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乃水津之腑,土气淫胜,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
】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注 少阳在泉,巳亥岁也。少阳之火,地二所生,故焰明郊野,寒热更至。热伤血分则注赤,热伤气分则注白。热在下焦,故少腹痛而溺赤。血便者,甚则血出于小便也。少阴之火出自水,少阳之火生于地,皆有阴阳寒热之分,故与少阴同候。
】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暝。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注 阳明在泉,子午岁也。金气淫于下,则霿雾清暝于上矣。按经脉篇呕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有微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乃足少阳病;嗌干面尘,乃足厥阴病。盖金胜而肝胆病也。
】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注 太阳在泉,丑未岁也。寒水淫胜,故凝肃惨栗。寒淫于下,则膀胱与肾受之。膀胱居于少腹,故小腹痛。肾主阴器,故控引睪丸。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故引腰脊。肾脉络心,故上冲心痛。心主血,而寒气逼之,故血见。按经脉篇嗌痛颔肿,乃小肠经病。小肠者,心之腑也。亦水邪上侮火脏火腑而然。
】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注 风乃木气,金能胜之,故治以辛凉。过辛恐反伤其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而甘益气也。本性急,故以甘缓之。风邪胜,故以辛散之。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注 热乃火气,水能胜之,故宜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甘胜咸,所以防咸之过;苦能泄,所以去热之实也。酸乃木味,火生于木,以酸收之者,收火归原也。热郁于内而不解者,以苦发之。
】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注 湿乃阴土之气,故宜治以苦热。苦能胜湿,热以和阴也。酸从木化,故佐以酸淡。以苦燥之者,苦从火化也。卦传曰:燥万物者,莫熯乎火。以淡泄之者,淡味渗泄为阳也。
】
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注 火淫于内,故宜治以咸冷。苦能泄辛能散,故当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与上文同义。
】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注 燥乃清凉之金气。故当治以苦温。燥则气结以内,故当佐以辛甘发散,以苦下之。
】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注 寒乃水气,土能胜水,热能胜寒,故宜治以甘热。脏气法时论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瘕泄,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注 厥阴司天,巳亥岁也。风淫于上,故太虚埃昏,云物扰乱,寒生于春气,是以流水不冰。按经脉篇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饮食不下、溏瘕泄、水闭,皆脾经之病,盖风木淫胜,故病本于脾。蛰虫藏于土中,因风气外淫,故不去也。冲阳,足阳明胃脉,在足跗上,动脉应手。胃气已绝,故死不治。
】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注 少阴司天,子午岁也。少阴之火,发于阴中,故为怫热。少阴太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从,标本互换。是以火热甚而大雨至,水寒极而运火炎。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肺受火热而津液不生也。唾血血泄,热淫而迫,血妄行也。按经脉篇溺色变,肩背臂腨痛,烦心,胸满,肺胀膨膨而喘咳,皆肺经之病。盖火淫则金气受伤,故病本于肺。尺泽,在肘内廉大文中,动脉应手,肺之合穴脉也。肺气已绝,故死不治。
】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注 太阴司天,丑未岁也。湿淫于上,故沉阴且布,草木枯槁,得化气之雨,而变生胕肿阴痹,皆感寒湿之气病。在阴者,名曰痹,故按之不得也。肾主骨而膀胱为之腑,故腰脊头项骨痛。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难也。阴气不用者,不能上交于心也。上下不交,则上焦之火热留于胃,胃热则消谷,故善饥。胃气上逆,故不欲食也。咳唾有血者心火在上,而不得上下之相济也。经脉篇曰:肾是动病目(目巟)(目巟)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盖心肾不交,故虚悬于上而若饥也。此土湿胜水,故病本于肾。太溪,肾之动脉,在足内踝外踝骨上。太溪脉不至,则肾气已绝,故死不治。
】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注 少阳司天,寅申岁也。火淫所胜,故金政不平。少阳之火,在天为暑,故民病头痛寒热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火上淫于肺也。传为水者,逼其金水外溢,故为肿满之水病也。仰息,肺气逆而不得偃息也。泄注赤白,疮疡唾血烦心,火热盛也。鼽衄,甚而及于肺也。此火淫胜金,故病本于肺。天府,肺脉,在腋下三寸,动脉应手。肺气已绝,故死不治。
】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疒颓)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座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注 阳明司天,卯酉岁也。燥金淫胜于上,则木受其制,故草木生荣俱晚。肝血伤而不能荣养筋骨,故生内变。左胠胁痛,肝经病也。感寒清而成疟者,秋成痎疟也。大凉革候者,夏秋之交,变炎暑而为清凉也。腹中鸣,注泄鹜溏,寒清于中也。名木敛于上,而生菀于下,草焦上首,肃杀之气淫于上也。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疒颓)疝眦疡,皆肝经之病。盖金浮于上,故病本于肝。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动脉应手,肝经之俞穴脉也。肝气已绝,故死不治。
】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肿 《素问》至真要大论原作「冲」。王冰注作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炱,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注 曰寒气反至者,谓太阳为诸阳之首,即君火之阳也。然本于在下之寒水,今寒气反从上而至,是上下皆寒,而太阳运居于中,故曰运火炎烈。夫寒临于上,如阳能胜之,即所谓凡伤于寒则为病热,乃病反其本,得标之病矣。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此太阳从本从标,寒热更胜之气也。是以痈疡呕血、鼽衄腹满,乃阳热中盛之证。如心痛眩仆,面赤目黄,色炲善噫,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热上炎。水火寒热交争,而神门脉绝,心气灭矣。神门,心之俞穴,在手掌后锐骨端,动脉应手。故所谓候脉之动气,则知其五脏之存亡矣。
】
帝曰:善。治之奈何?
【注 此论司天之六气淫胜,而以所胜之气味平之。
】
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注 按在泉之气曰淫于内而曰治,司天之气曰所胜而曰平,盖天气在外,而地气在内也。故曰治者,治其内而使之外也;曰平者,平其上而使之下也。是以在在泉曰以辛散之,在司天曰以酸泻之。
】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注 此与在泉之治法相同,但少以苦发之。盖自下而上,淫于内者,宜从之而发散于外也。
】
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注 湿乃土之气,故上甚而热,亦宜用辛温发散,以汗为故而止。《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此皆治水湿之要法。
】
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
【注 少阳之火,乃地火也。平之而未平者,淫于内也。故当以苦发之。此即三焦之元气,宜复以酸收之。勿使其过于发散也。夫少阴之热,君主之火也,淫甚则外内相合,亦当以苦发之。
】
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注 苦温能胜清金,辛能润燥。燥必内结,故以酸苦泄之。
】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注 夫淫于内,则干涉于脏气。故上文曰: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此胜于外,故宜平之泻之而已。
】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辛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注 邪气反胜者,不正之气反胜在泉主岁之气,又当用胜邪之气味以平治之。
】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注 此论六气司天,邪气反胜,宜以所胜之气味平之也。
】
卷一百十六
运气门
黄帝素问 7
至真要大论 【下
】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注 此论三阴三阳主岁之气淫胜而为民病者,宜以所胜之气味平之。耳鸣头眩,木淫于上也。大风数举,淫于下而上也。愦愦欲吐,胃鬲如寒,胃土病也。倮虫不滋,木制之也。胠胁气并,肝气聚也。化而为热,小便黄赤,木淫而生火也。风木气胜则脾胃受伤,故风气淫于上,则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淫于下则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所谓风之伤人也,善行而数变。
】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注 心下热善饥,外淫之火交于内也。脐下反动,少阴之标,阴发于下也。气游三焦,谓本标之气游于上下而交于中也。炎暑至者,与少阳气交之时。木乃津者,得少阴阴水之所资养也。草乃萎者,受君相二火之暑热也。呕逆,阴气上逆也。躁烦,阴阳寒热之征也。腹满溏泄,阴寒在下也。传为赤沃,君火下淫也。
】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注 阴湿之气淫于外,则火气内郁,而疮疡于中矣。湿热之气流散于外,则及于风木而病胠胁。甚则心痛者,木甚而传于火也。热格头痛喉痹项强者,风火之气与湿气相杂,从颈项而上于巅顶也。此言太阴之气,火土相合而淫于岁半以前。独胜者,阴湿之气,复胜于岁半以后也。湿气在中,故内郁而迫于下焦。痛留顶而互引眉间者,风火之气留于巅顶,传于阳明之经,而下及于胃满也。雨数至,燥化乃见者,至四气五气之交而后见此证也。少腹满,腰脽重者,湿气下淫而及于肾也。足下温头重者,风火之气复流于下也。足胫胕肿者,土淫而水泛也。饮发于中,胕肿于上者,水邪之从下而中、中而上也。
】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铄。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注 少阳之气合三焦,故热客于胃。盖三焦之原,皆出于胃间也。三焦与心包络相合,故烦心心痛。三焦之脉,上入耳中,络目锐眦,故淫于上则为耳痛目赤,淫于中则为呕饥,淫于下则为溺赤、少腹痛、下沃赤白也。善惊谵妄暴热者,阳明胃经热也。三焦之气,蒸津液,化营血。消铄者,热甚而血液伤也。草萎者,暑热在上也。水涸者,火气在下也。介虫乃屈者,暑热在于气交之中,人与天地参也。
】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为(疒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胷中不便,嗌塞而欬。
【注 金气寒肃,故清发于中。金胜则木气受亏,故为胁痛(疒颓)疝。清气在下则为溏泄,在上则为嗌塞。大凉肃杀,淫胜极也,故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者,阳明燥金及于肺,同气相感也。
】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注 太阳寒水气胜,故凝凓且至。非时水冰者,胜气在于岁半以前,故羽虫后化也。《灵枢经》曰:足太阳是主筋所生病者为痔疟者,太阳寒热之邪也。厥逆而入于胃者,水侮土也。胃络上通于心,故心痛也。阴中乃疡,是以隐曲不利而互引阴股。足太阳主筋,故筋肉拘苛也。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邪入于经也。皮肤否肿者,太阳之气主表也。腹满食减者,水气乘脾也。热反上行者,太阳之气随经上入脑,还出别下项。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故目如脱也。寒入下焦者,太阳标阳而本寒,是以阳热上行而阴寒下行也。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注 治诸胜气,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则病气衰去。此治之大体也。
】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注 复者,谓三阴三阳之气,受所胜之气胜制,郁极而复发也。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厥阴之气,郁而欲发也。偃木飞沙,郁怒之气大复也。倮虫不荣,风气发而土气衰也。厥心痛者,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此厥阴之气干于心也。汗发者,风热之阳加于阴也。呕吐饮食不入,木淫而土败也。筋骨掉眩,风气盛也。清厥者。风淫于上,阴气下逆也。痹,闭痛也。冲阳,胃之动脉,此风气盛而土气绝也。
】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塞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疹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注 燠热,郁热也。烦躁,火烦而阴躁也。鼽嚏,郁热上乘于肺也。少腹绞痛,少阴之阴气发于下也。火见燔焫,君火之气发于上也。嗌燥,火热铄金也。夫阴寒在腹则注泄,得火热之气则注止,少阴标本并发,故注泄分而时注时止也。气动于左者,君火之气发于左肾之水中。上行于右者,肺肾上下相交,肾为本而肺为末也。火淫肺金,则咳而皮痛。金主声,故暴喑也。心痛者,火气自伤也。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洒淅振栗者,阴阳相搏也。塞已而热者,少阴之阴寒从火化而为热也,故渴而欲饮。少气骨痿,盖火盛则少气,热盛则骨痿也。隔肠,小肠也。哕者,小肠之气不通,逆气上走心而为噫也。赤气后化者,复在五气终气,故流水不冰。痱疹疮疡,乃热伤气血。火热铄金,故天府绝也。
】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项痛重而掉瘈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注 气极则变,阴湿之气盛,故体重中满,食饮不化。胸中,膻中也,宗气之所居,阴气上逆,是以胸中不便。咳喘有声者,饮乘于肺也。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鳞见于陆者,土崩溃也。头项痛重而掉瘛尤甚者,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也。呕者。湿乘阳明也。密默者,欲闭户牖而独居也。脉解篇曰:所谓欲独闭户牖而虚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闭户牖而居。盖阳明者,表阳也;太阴者,三阴也。阴变而乘于阳,则阳欲尽而阴盛,是以唾吐清液也。甚则入肾,下乘冬令之寒水也。肾开窍于二阴,故曰窍泻。夫太阴居中土而旺于四季,是以胜气胜于四时,复气在于岁半以后,故止乘肺胃之秋金,冬令之肾水也。
】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爇,介虫乃耗。惊瘛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饮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注 少阳之火,复发于秋冬之时,故枯燥燔爇。介虫乃耗,谓木枯草焦而甲虫耗散也。惊瘈咳衄,热乘心肺也。便数憎风,表里皆热也。面如浮埃,面微有尘也。手足少阳之脉,皆上系于目,故目乃瞤瘛。火气内发者,阴火发于内也。发于上焦则为口糜,发于中焦则呕逆,发于下焦则血溢血泄也。发而为疟者,少阳主枢,是以寒热阴阳,外内出入。寒极反热,从火化也。嗌络焦槁,肺金伤也。渴饮水浆,阳明胃金燥也。太阴湿土,主四之气。色变黄赤者,火土相合也。少气脉萎者,气血皆伤也。化而为水,传为胕肿者,从四气五气而至于终之气也。
】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注 阳明之复,发于本位主令之时,故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者,金乘木也。心痛痞满,腹胀而泄,乘火土也。胆病者,善太息,呕苦,木受金刑,腑亦病也。咳哕,肺气逆也。咳哕烦心者,病在鬲中,阳明之气上逆也。头痛,厥阴病也。夫病生胠胁,头痛病在肝之经气,如入肝则干脏矣。干脏者半死半生,盖邪虽薄脏而脏真不伤者生,如太冲脉绝,真元伤矣。夫厥阴少阳少阴太阴之复,发于五气六气之时。阳明太阳之发,报复岁半以前之气,是以木火土之皆病也。
】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注 厥气上行者,郁冒之气上行,而欲复岁半以前之气也。水凝,水气在下也。雨冰,寒气在上也。上下皆寒,故羽虫乃死,盖寒淫而火灭也。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眩仆者,厥气上行,从下而中,中而上也。食减,水乘土也。腰脽反痛,屈伸不利,水淫而反自伤也。阳光不治,木火之气衰也。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者,厥阴病也。唾出清水,及为哕噫,从胃而上及于心也。盖亦报复岁半以前之木火土也。
】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
【注 上篇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如少阳少阴之火郁而不解,是宜不远热而发散之,然无犯其温凉。盖四之气宜凉,五之气宜温,至终之气而后可用热,时气之不可不从也。阳明之复,以苦泄之,以苦下之者,谓渗泄其小便下其大便也。
】
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注 五味六气之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有补有泻,有逆有从。各随五行六气之所宜,安其胜复之气,使之必清必静,则病气衰而各居其所主之本位,此治之大体也。
】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
【注 此论人身之上下,以应天地之上下也。岁半以上,天气主之。乃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岁半以下,地气主之,乃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在人身厥阴风木之气与督脉会于巅顶,是木气在于火气之上矣。君火之下,包络相火主气,是木火火之三气,在身半以上也。脾土居阳明胃金之上,阳明居太阳膀胱之上,是土金水之三气,在身半以下也。以木火土金水之名,以命其上之三气,下之三气,以上下之三气,而命其在天在地之处,以天地之处,而言其三阴三阳之病,则胜复之气可知矣。半者,所谓天枢之分,在脐旁二寸,乃阳明之穴,以此分形身之上下也。夫所谓枢者,上下交互而旋转者也。故在天地,乃上下气交之中名天枢;在人身,以身半之中名天枢也。
】
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
【注 此言上下之胜气也。如身半以上之木火气胜,而身半以下之土金水三气俱病者,以地名之,谓病之在地也。如身半以下之土金水胜,而身半以上之木火气病者,以天名之,谓病之在天也。盖以人身之上下,以应天地之上下,故以天地名之。
】
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注 此言上下之复气也。如胜至,则报复之气屈伏于本位而未发也;复至,则如复气而为法,不必以天地而名之。如厥阴少阴少阳之复,其气发于四气五气之时,阳明太阳之复,其气归于初气二气之木火。故不必以木火居岁半以上,而以天名之;金水主岁半以下,而以地名之。皆如复气之所在而为成法也。
】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注 帝问胜复之气,随四时之有常位乎?其气动随四时之可必乎?伯言木火土金水四时有定位,而胜复之气,不随所主之本位而发,故气不可必也。盖谓六气各主一岁,主岁之气胜,则春将至而即发,是太阴阳明太阳之气,皆发于春夏矣。如六气之复,乃郁极而后发,故发于岁半之后,是厥阴少阴少阳之复皆发于秋冬矣。故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是以胜复之气,不随四时之常位而不可必也。
】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注 此明有胜则复,展转不已,必待其胜气衰而后乃止耳。复已而胜者,如火气复而乘其金已,则金气又复胜之,金气复而侮其火已,则火气又复胜之,所谓胜至则复,无常数也,如胜气衰而后乃止耳。故复气已,而受复之气又复胜之。如火气复而胜其金,则金气又当复胜,如不复胜,此金为火气所害,而金之生气伤矣。故必待其胜衰而后平,如有胜则有复也。
】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注 复而反病,复气之反病也。如火气复而乘于金位,金气复而乘于火位,皆居非其位不相得也。是以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如火气大复而乘于阳明,则五位之主气胜之,如金气大复而乘于少阴,则二位之主气胜之,故复气之反病,所谓火热燥也。余气皆然。即胜至则复,胜衰则止之意。盖胜复之气,宜于渐衰,而不宜于复大也。
】
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服。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注 微者随之,顺其气以调之。甚者制之,制以所畏。和者平之,平调其微。邪暴者夺之,泻其强盛。但随胜气以冶,则屈伏之气自安矣。然不必问其胜复之展转,惟以气平为期。此治胜复之道也。
】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注 此论四时主气客气之胜复也。
】
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注 客气者,乃司天在泉及左右之间气,在天之六气也。天包乎地之外,从泉下而六气环转,天之道也。主气者,五方四时之定位,地之道也。坤顺承天,是以主胜为逆,客胜为从,顺天之道也。
】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注 风木之客气胜于上,是以耳鸣掉眩。厥阴肝木,贯膈上注肺。甚则咳者,上淫之气,内入于经也。主胜则胸胁痛,肝经之脉布胸胁也。厥阴少阳主筋,二经之筋病则舌卷,故难以言。盖客气之从上而下,主气之从内而上也。
】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注 少阴司天,初之气乃太阳寒水,二之气乃厥阴风木,三之气乃少阴君火。鼽嚏耳聋目瞑,厥阴之气胜也。头项强、肩背瞀热、头痛,甚则胕肿,太阳寒水之气胜也。少气发热,血溢疮疡咳喘,君火之气胜也。初之主气乃厥阴风木,二之气君火,三之气相火,主胜则心热烦躁者,君相二火之气胜也。甚则胁痛支满者,厥阴之初气胜也。盖君火司岁,故先火胜,而甚则及于厥阴。
】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
【注 客胜则首面胕肿,湿淫于上也。呼吸气喘,淫及于内也。主胜则胸腹满者,初气之木胜伤土也。经云,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乃二气三气之火,上炎而为肺病也。
】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瘲,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
【注 少阳司天,初气三气乃君相二火,二之气乃太阴湿土。丹胗即斑疹,因火热而发于外也。丹熛,即赤游发于外而欲游于内也。呕逆瘛瘲,湿土之气合于内也。疮疡嗌肿诸证,亦皆感湿热而生,盖亦自上而下,从外而内也。肺乃心之盖,主胜则胸满,咳仰息者,主气之二火,欲上炎而外出也。仰息者,肺病而不得偃息也。甚而有血手热者,火发于外也。君相二经之脉,皆循于手,故为手热。
】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欬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注 清复内余者,清肃之客气入于内而复有余也。咳衄嗌塞,心膈中热,皆肺病也。肺属金而主天,是以阳明司天之气余于内,而病在肺也。白血出者,血出于肺也,阳明司天,天之气也。脏属阴而血为阴,血出于肺,则阳甚而阴绝矣。
】
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注 太阳之气在表,而肺主皮毛,是以受司天之客气,即为胸中不利,出清涕而咳。感寒则咳者,谓太阳与寒水有别也。主胜则喉嗌中鸣,乃在下寒水之气而上出于肺也。
】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
【注 大关节,手足之十二节也。厥阴在泉,始之客气,乃阳明燥金,厥阴主筋,筋燥是以关节不利。次之客气,乃太阳寒水,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气者,柔则养筋,寒气淫于内,则太阳受之,故内为痉强拘瘛之痓证。终之客气,乃在泉之风木,故外为不便。不便者,亦筋骨之不利也。《灵枢》根结篇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在泉之主气,乃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筋骨繇并腰腹时痛者,三气之为病也。
】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脾腨胻足病,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膈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注 四之客气,乃太阳寒水,故为腰尻股胻足病,此太阳经证同气相感也。次之客气,乃厥阴风木,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乃脾土之证,盖木淫而土病也。终之客气,乃少阴君火,主气乃太阳寒水。溲便变者,水火相交,火淫于下也。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者,乃寒水之主气,上乘于在泉之君火也。五之主气,乃阳明燥金,客气乃厥阴风木。众痹者,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膈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乃阳明之气乘于厥阴之经也。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客气乃太阳寒水。魄汗,表汗也。汗乃阴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四逆而起者,土气上逆也。以土胜水,是以津液不藏而汗出于表也。
】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注 足痿下重,便溲不时者,在泉之湿气,客于太阴之经,而下及于内也。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者,因客淫于下,而太阴之主气自病也。隐曲,乃男女之前阴处。终之主气,乃太阳寒水,客气乃司天之湿土,是以主胜则寒气逆满,盖水淫而上乘于土,故逆满也。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客气乃厥阴风木。食饮不下,甚则为疝者,湿气上逆,而病及于厥阴之经也。五之主气乃阳明秋金,客气乃少阴君火,火能制金,故不上胜也。
】
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
【注 少阳在泉,始之客气乃少阴君火,主气乃太阴湿土;次之客气乃太阴湿土,主气乃阳明燥金;终之客气乃少阳相火,主气乃太阳寒水。腰腹痛而反恶寒者,客胜而太阳之主气病也。太阳之气伤,故恶寒也。甚则溺白下白者,病及于阳明太阴之主气也。盖金主气,气化则溺出。溺白者,气不化而溺不清也。下白者,土气伤而大便色白也。因客胜而主气反病,故曰反。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者,君相二火之客气,反上行而自病也。格中而呕者,太阴之客气自病也。因主胜而客反自病,故曰反、曰客,曰少阴同候,谓火性炎上,故二火皆有反逆之自病也。
】
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鹜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注 清气动下者,清肃之天气而动于下也。少腹坚满而数便泻者,太阳寒水之病也。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者,太阳水寒之气发于下也。下为鹜溏者,水下泄也。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者,寒气逆乘阳明之大肠,而上及于胸中之肺脏也。《灵枢经》曰: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大肠与肺胃相合,而并主金气。
】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注 寒复内余者,太阳寒水之客气,入于内而复内有余也。腰尻股胫足痛者,太阳之经证也。屈伸不利者,太阳之主筋也。
】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注 高者抑之,主气之逆于上也。下者举之,客气之乘于下也。有余者,胜气也。不足者,所不胜之气而为病也。佐以所利者,利其所欲也。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是以厥阴之胜,佐以苦辛;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是以少阴之胜,佐以苦咸;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是以太阴之胜,佐以辛甘;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是以燥淫所胜,佐以辛酸;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是以寒淫所胜,佐以甘苦。和以所宜者,和其五味之所宜也。如厥阴色青,宜食甘;少阴少阳色赤,宜食酸;太阴色黄,宜食咸;阳明色白,宜食苦;太阳色黑,宜食辛。安其主客者,使各守其本位也。适其寒温者,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治温以凉,治凉以温也。同者逆之,谓气之相得者宜逆治之。如主客之同司火热,则当治以咸寒;如同司寒水,则当治以辛热。温凉亦然。此逆治之法也。异者从之,谓不相得者当从治之。如寒水司天,如临于二火主气之上,客胜当从二火之热以治寒,主胜当从司天之寒以治热。余气皆然。此平治异者之法也。
】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已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注 此承上而言四时主客之气,各有本位之正味也。上篇论主客之胜,已论治于前,故曰,余已知之。然本气自有盛衰,其于补泻之正味为何如?
】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
【注 木位之主,厥阴所主之位也。此乃四时不易之定位,故曰位。如未至所主之时,而阳春之气先至,此气之盛也,宜泻之以酸。如至而未至,此气之衰也,宜补之以辛。盖木性升,酸则反其性而收之,故为泻。辛则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
】
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
【注 二之气乃君火所主之位,三之气乃相火所主之位。如未至三月而暄热之气先至,未至五月而炎暑之气先至,此来气有余也,宜泻之以甘,盖从子而泄其母气也。如至而不至,此气之不及也,宜补之以咸,盖以水济火也。
】
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
【注 土主于四之气,如主气之时,埃蒸注雨,气之盛也,宜苦以泻之,泻其敦阜之气。如化气不令,风寒并兴,主气之不足也,宜补之以甘,盖气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
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
【注 五之气也,如未及时而清肃之气早至,此气之盛也。其泻宜辛,以辛散之也。如至秋深而暑热尚在,气之不及也。其补宜酸。以酸收之也。
】
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
【注 终之气也,如未及时而天气严寒,冰雪霜雹,气之盛也。宜泻之以咸,盖咸能泄下,从其类也。如已至而天气尚温,此气之不及也。宜补之以苦,盖苦味阴寒而炎上作苦,助太阳标本之味也。所谓调之正味,以平为期,勿使四时不平之气而为民病也。
】
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注 此加临之六气,有太过不及之正味也。六气运行,无有定位,如宾客外至,故曰客,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如气来不及,宜补以辛,气来有余,宜泻以酸,以甘缓之。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主气有余,则气行于外,客气太过,则气乘于内,故当兼用五脏所欲之味以调之。
】
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
【注 咸当作酸。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按论主气,先言泻而后言补,论客气,先曰补而后曰泻。盖补泻之道,有宜补而不宜泻者,有宜泻而不宜补者,有宜先补而后泻者,有宜先泻而后补者,有宜补泻之兼用者。
】
大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注 脏气法时论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
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
【注 脏气法时论曰: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盖少阳乃心之包络也。
】
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注 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泻之。
】
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注 脏气法时论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理者,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夫水谷入口,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盖气充肌腠,津随气行,辛味入胃,能开腠理,致津液而通气,故主润。
】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注 此言阴阳之有太少,则气有盛衰,而治有轻重矣。阴阳之中,有太阳少阳,有太阴少阴,则气有多少异用也。
】
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注 阴阳系日月论曰:寅者正月之生阳,主左足之少阳。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多气而少血。
】
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注论曰: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曰厥阴。夫厥阴主于阴尽而一阳始蒙,气之微者也,故为阴中之少阳而少气。
】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注 气有高下者,有天地人之九候也。远近者,浅深上下也。中外者,表里也。轻重者,大小其服也。盖适其至病之所在为故也。
】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注 大要,数之大要也。夫数始于一而成于三,圆之象也。以二偶而成六,方之象也。地数二,木数三,甲己合而土气化也。君二臣六,乾坤位而八卦成。少则二之,阴数之始也。多则九之,阳数之终也。
】
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
【注 奇偶者,天地之数也。近谓病之在上而近,故用奇方以治之,天气之在上也。远谓病之在下而远,故用偶方以治之,地气之在下也。汗乃阴液,故用偶而不以奇,盖直从下而使之上,犹地气升而后能为云为雨也。下者用奇而不以偶,盖从上而使之下,从天气之下降也。补者,补正气之不足。治者,治邪气之有余。在上者宜缓方,在下者宜急方,急则用气味之厚者,缓则用气味之薄者,盖厚则沉重而易下,薄则轻清而上浮,奇偶缓急,各适其上下远近,至其病之所在而已矣。
】
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
【注 此复明气味之由中而上下也。病所远者,谓病之在上在下,而远于中胃者也。中道气味之者,谓气味之从中道而行于上下也,故当以药食并用而制度之。如病之在上而远于中者,当先食而后药,病在下而远于中者。当先药而后食,以食之先后,而使药味之过于上下也。是故上下之病近于中道,而用奇方偶方者,制小其服;病远于中而用奇方偶方者,宜制大其服。大服小服者,谓分两之轻重也。大则宜于数少而分两多,盖气味专而能远也。小则宜于数多而分两少,盖气味分则力薄而不能远达矣。此平上中下三气之道也。
】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注 重方,谓奇偶之并用也。反佐以取之,谓春病用温,夏病用热,秋病用凉,冬病用寒。顺四时寒热温凉之气,而反从治其病也。
】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注 此论三阴三阳之有本标也。病生于本者,生于风寒热湿燥火也。生于标者,生于三阴三阳之气也。如太阳为诸阳之首而本于寒水,少阴为阴中之太阴而本于君火,阳明乃阳盛之气而本于清肃,厥阴主阴极而本于风木之阳,此阴阳之中,又有标本之不同也。病反其本者,如病寒而反得太阳之热化,病热而反见少阴之阴寒,病在阳而反见清肃之虚寒,病在阴而反得中见之火热,所谓病反其本,得标之病也。治反其本者,如病本寒而化热,则反用凉药以治热;如病本热而化寒,则反用热药以治寒;如病在阳明而化虚冷,则当温补其中气;如病在厥阴而见火热,又当逆治其少阳。所谓治反其本,得标之方。少阳少阴,标本相同,皆从阳热阴湿而治。
】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注 此论四时五行之气,内合五脏,外应六脉也。
】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
【注 风寒热湿燥,在天四时之五气;木火土金水,在地四时之五行。五气之胜五行,五行而病五脏,是五脏之外合五行,而五行之上呈五气也。
】
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注 乘年之虚者,主岁之气不及也。如木运不及,则清气胜之;火运不及,则寒气胜之;土运不及,则风气胜之;金运不及,则热气胜之;水运不及,则湿气胜之。此岁运不及,而四时之胜气,又乘而悔之。失时之和者,四时之气衰也。如春气不足,则秋气胜之;夏气不足,则冬气胜之;长夏之气不足,则春气胜之,秋气不足,则夏气胜之;冬气不足,则长夏之气胜之。遇月之空者,月廓空之时也。重感于邪者,乘年之虚,失时之和,遇月之空,是谓三虚,而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者,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铄之复;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四维有埃昏大雨之复;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秋有炎烁燔燎之变,则冬有冰雹霜雪之复;冬有埃昏骤注之变,则春有飘荡振拉之复。此四时之胜而必有复也。
】
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濇;太阳之至,大而长。
【注 此论六气之应六脉也。厥阴主木,故其脉弦。少阴主火,故其脉钩。太阴主土,故其脉沉。少阳主火,故大而浮。阳明主金,故短而濇。太阳主水而为诸阳主气,故大而长。
】
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注 此言弦钩长短之脉,当应六气而至也。如脉至而和,则为平人;脉至而甚,则为病脉。所至之脉与时相反者病,及时而脉不至者病,未及时而脉先至者病。如三阴主时而得阳脉,三阳主时而得阴脉者危。
】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注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阴湿之士而标见太阴之阴,初阳之火而标见少阳之阳,是标之阴阳,从本化生,故太阴少阳从本。少阴之本热而标见少阴之阴,太阳之本寒而标见太阳之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然有水火寒热之化,故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盖阳明司四时之秋令,而太阴主四气之清秋,厥阴为两阴交尽,阴尽而一阳始生,是以阳明厥阴从中见之化也。
】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阴之反,其脉如何?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注 此论脉病有标本也。脉从者,阳病而得阳脉,阴病而得阴脉也。如太阳阳明之病,其脉至而浮,是脉之从也。其病反阴寒者,太阳之病从本化,阳明之病从中见之阴化也,故脉虽浮而按之不鼓也。如少阴厥阴之病。其脉至而沉,是脉之从也。其病反阳热者,少阴之病从标化,厥阴之病从中见之火化也,故脉虽沉而按之鼓甚也。是脉有阴阳之化,而病有标本之从也。按太阳病头痛发热,烦渴不解,此太阳之病本也。如手足挛急,或汗漏脉沉,此太阳之病标也。如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此少阴之病标也。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此少阴之病本也。如阳明病发热而渴,大便燥结,此阳明之病阳也。如胃中虚冷,水谷不别,食谷欲呕,脉迟恶寒,此阳明感中见阴湿之化也。如厥阴病脉微,手足厥冷,此厥阴之病阴也。如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此厥阴感中见少阳之火化也。如太阴标阴而本湿,故当治之以四逆辈。少阳标阳而本火,则宜散之以清凉。治伤寒六经之病,能于标本中求之,思过半矣。
】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
【注 百病之生,总不出于六气之化,如感风寒暑湿燥火而为病者,病天之六气也。天之六气,病在吾身,而吾身中,又有六气之化。如中风,天之阳邪也,病吾身之肌表则为发热咳嚏,在筋骨则为痛痹拘挛,在肠胃则为下痢飧泄,或为燥结闭癃;或直中于内,则为霍乱呕逆,或为厥冷阴寒,此表里阴阳之气化也。如感吾身之阳热,则为病热;感吾身之阴寒,则为病寒;感吾身之水湿,则为痰喘;感吾身之燥气,则为便难。如中于腑,则暴仆而卒不知人;中于脏,舌即难言而口唾涎沫。又如伤寒,天之阴邪也,或中于阴,或中于阳。有中于阳而反病寒者,有中于阴而反病热者,是吾身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标本阴阳之气化也。如感吾身中之水湿,则为青龙、五苓之证;如感吾身之燥热,又宜于白虎、承气诸汤。此止受天之一邪,而吾身中有表里阴阳变化之不同也。又如夏月之病,有手足厥冷,而成姜桂参附之证者,盖夏月之阳气尽发越于外,而里气本虚,受天之风暑而反变为阴寒,皆吾身之气化,非暑月之有伤寒也。是以神巧之士,知标本之病生,则知有标本之气化,知标本之气化,则能用标本之治法矣。故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顺逆,正行无问,此之谓也。逆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故曰,逆正,顺也。从者以热治热,以寒治寒,故曰若顺,逆也。如阴阳寒热之中,又有病热而反寒者,如厥深热亦深之类。又有病寒而反热者,如揭去衣被,欲入水中,此孤阳外脱,急救以参附之证。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
】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注 此极言标本之用也。标本之道虽为要约,而其用则广博;虽为微小,而其用则宏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者,惟知标本故也。言标与本则施治平易而无伤损,察本与标则六气虽变,可使均调,明知标本胜复则足以为民式,六气在天之道毕矣。
】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盛衰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注 此言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四时之气,由微而盛,由盛而微。从维而正,从正而维,寒温互换,凉暑气交,胜复之气,有盛有衰,随时先后,是以有早有晏也。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是由微而甚也。如春之沉,夏之弦,秋之数,冬之濇,是冬之余气尚交于春,春之余气尚交于夏,夏之余气尚交于秋,秋之余气尚交于冬,是由盛而微也。所谓正者,春夏秋冬之正方也。维者,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冬春之交,四隅之四维也。四时之气,从维而正,复从正而维,寒温气交,凉暑更互,环转之不息也。是以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者,谓复气已发萌于胜气之时也。如春有惨凄残贼之胜,是金气之胜木也。夏有炎暑燔铄之复,是火气之复金也。火气已萌于胜病愠愠之时,是复气之早发于本位之三十度也。所复之气,俟胜尽而起,至炎夏所主之本位而甚,是胜气早而复气将来亦早也。是以胜气甚则复气多。胜气微则复气少,胜气和平而复亦和平,胜气虚衰而复亦虚衰,此天道之常也。如胜复之作,动不当位,后时而至者,此胜复之晏也。夫气之生,生于前之气交,如夏气之生于季春也。气之化,化于后之气交,如春气之流于孟夏也。胜复之气有盛衰,故有早晏之异。盖气之盛者,胜于本位以前所生之三十度,气之衰者,流于本位以后所化之三十度,故不当其位。如金气衰而胜于春夏之交,则复气亦衰,而复于夏秋之交是胜虚而虚,后时而至也。此四时之气,前后互交,故胜复之盛衰,随四时之气交,而或前或后也。故曰,盛衰之用,其在四维。又曰,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谓胜复之早晏,皆归于四维之斥候,或早而在于始之前三十度,或晏而在于终之后三十度也。
】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注 此复以脉候而证明气化之交通,故曰是谓四塞。谓春夏秋冬之气不相交通,则天地四时之气皆闭塞矣。正者,四时之正位也。言脉同四时之正法,而前后相交。待时而去者,待终三十度而去也。如春之沉,尚属冬之气交,终正月之三十日,而春气始独司其令也。
】
脉要曰,春不况,夏不弦,冬不濇,秋不数,是谓四塞。
【注 春不沉则冬气不交于春,夏不弦则春气不交于夏,秋不数则夏气不交于秋,冬不濇则秋气不交于冬,是四时之气不相交通而闭塞也。
】
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濇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注 四时之气,盛于主位之时,而微于始生,衰于交化,故甚则病也。参见者,谓春初之沉弦并见,夏初之弦数并见也。复见者,已去而复见也。未去而去者,未及三十日而去也。去而不去者,已至三十日应去而不去也。反者,谓四时反见贼害之脉也。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言四时之气,守于本位,同于气交,犹权衡之不得相离也。四时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生化者,生于前而化于后也。动者,气之乱也。
】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注 幽明者,阴阳也。两阴交尽,阴之极也,故曰幽。两阳合明,阳之极也,故曰明。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故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
帝曰:分至如何?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注 气至谓冬夏之二至,气分谓春秋之二分。此承上文以申明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言二至之时总属寒暑阴阳之二气。气分之时,则有温凉之不同也。
】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注 春秋之气始于前者,春在岁半以上之前,秋在岁半以下之前。夏冬之气,在二气之后,谓四时之主气也。六气往复主岁不常者,谓加临之客气,六期环转,无有常位也。此篇论四时之主气前后交通,得气之清静者也。若受客胜以动之,又不能循序而苛疾起矣。是以上下所主及左右之间气,当随其攸利,正其味以调之,乃其要也。大要宜先泻而后补之。盖以佐主气之所利,资主气之所生,见谓得四时之气,生化而交通也。
】
卷一百十七
运气门
宋 陈无择
】
三因方 【六十年运气病方
六甲年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肌肉痿足痿,脚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宜附子山茱萸汤。
六丙年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水流行。心火受邪,民病身热心烦,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喘咳寝汗。宜黄连茯苓汤。
六戊年赫曦之纪。岁火太过,大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身热骨病,为浸淫。宜麦门冬汤。
六庚年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与小腹痛,耳聋目赤,胸胁痛引小腹,尻阴股膝脾腨胻足皆痛。宜牛膝木瓜汤。
六壬年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痛支满。宜苓朮汤。
六乙年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咳喘,血便注下。宜紫菀汤。
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胠胁小腹痛,肠鸣溏泄。宜苁蓉牛膝汤。
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并肌肉瞤瘛,善怒。宜白朮厚朴汤。
六辛年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重,濡泄,足痿,清厥,脚下痛。宜五味子汤。
六癸年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胸痛,胁满,膺背肩脾两臂内痛,郁冒心痛,暴喑。宜黄芪茯神汤。
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正阳汤。
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大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备化汤。
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升明汤。
卯酉之岁,阳明司天,少阴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审平汤。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宜静顺汤。
巳亥之岁,厥阴司天,少阳在泉,气化运行后天,宜敷和汤。
运气之变成疫
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人。故谓之时气也。
金 刘完素
】
河间六书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
甲己合为土运,甲刚木克己柔土。
乙庚合为金运,乙柔木嫁庚刚金。
丁壬合为木运,丁阴火配壬阳水。
丙辛合为水运,丙阳火娶辛柔金。
戊癸合为火运,戊阳士娶癸阴水。
五运太过不及
阳刚夫为太过,阴柔妻为不及,此其略也。凡六十年而周甲子,有岁运同司天曰天符,同岁支曰岁会。孟年同曰支德符。岁运同司地,刚为同天符,柔为同岁会。凡此二十九岁。太过司天克之曰天刑。及年前大寒交气之日,反时程与运程为夫妇者,曰程德符。皆非太过不及,乃年运之气也。申子辰年寅初交,巳酉丑年巳初交,寅午戌年申初交,亥卯未年亥初交气也。
十二支应六气三阴三阳
六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
子午少阴君火 【暑
】 丑未太阴湿土
寅申少阳相火 【主大热
】 卯酉阳明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 巳亥厥阴风木
六气有余不足
孟少,仲平,季多也。《内经》以寅申巳亥四孟,为一阴一阳也;子午卯酉四仲,为二阴二阳也;辰戌丑未四季,为三阴三阳也。少阳为先,故主虚无,变化轻微;而少阴为后,故主形体安静,重浊而多也。故风火动乱,至阳为先,居孟未甚为少;寒湿肃静,至阴为后,居季已甚为多。燥热各得乎中,故居仲而平也。注曰:气有多少,是言六气;形有旺衰,言五运也。
六步主位平脉
初之气,自大寒日至春分。厥阴风木之阳用事而气微,故曰冬至后日甲子少阳主。然冬至甲子,斯无常准,以大约分之。一月如在冬后,即大寒交初气之分也。一岁六周甲子,以应六气,下皆仿此。一气,正月二月也。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时物及风木之象也。
二之气,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正在两阳合明之间,故又云阳明主,脉弦也。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万物皆盛,故亦云太阳主,脉洪大而长。天气万物,人脉与造化同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尚盛,而夏后阴已用事,故云太阴主。此三阴三阳,与六气标本之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或云紧大而长者,传写之误也。湿土主缓大而长,燥金主紧细而短濇,以万物干湿,明可见焉。时湿土盛,肤腠开通,汗液时泄,故脉虽大长而力缓,不能紧也。至秋后气衰,寒冷乍闭,故虽微细而力紧也。
五之气,秋分日以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又云少阴主也,脉紧细而微。
终之气,一曰六之气,小雪日以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终尽天气之所收隐,故曰厥阴主。厥者,尽也。脉沉短以敦。万物收藏在内,寒气闭塞,而肤腠气液,不能散越,故脉沉短而反有力,敦厚而如石也。
凡四时六位,平脉太过,则时气有余而为病,如春弦太过则风为病。
不及者,气衰而为病。盖四时脉微见为平,此言过微也。如秋脉微而夏脉洪之类也。
若反见他脉者,他气有余而来为病也。如迟为寒而数为热之类也。
五运主病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诸寒收引,皆属肾水。
六气为病
诸暴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
【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汗,皆属于热。
【手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
【足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
诸热瞀瘛,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瘛,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
诸濇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症瘕(疒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
气宜论
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主,五脏所宜,五行之运行数,六气之临御化,然后明阴阳三才之数。故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之数可得见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万,故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经曰:丹天之气,总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是以将前三数与大象俱明,始终之六气,所司之高下,在泉浅深之胜复,左右之间气同与不同,三纪太过不及之理,故可分天地之化产,民病之气宜矣。经所谓太阳司天之政,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阳明司天之政,故岁宜以辛宜苦,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咸。少阳司天之政,故岁宜以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溃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气。太阳司天之政,故宜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温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少阴岁宜以辛调之,以咸润之,又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是以迎而夺之,王气之法也。故云:六气有余,用热司天之政,故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厥阴司天之政,故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故王注曰:夏寒甚则可以热犯热,寒不甚则不可以犯也。若有表证,若有里证,故法云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使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故无者生之,有者甚之。所以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其寒至则坚痞、腹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昧昏郁注下,瞤瘛肿胀吐呕鼽血衄血,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王注曰:食已不饥,吐利腥秽,亦寒之疾也。暴喑冒昧,目不识人,躁扰狂越,谵语骂詈,惊癎,亦热之病也。故经所谓无失天和,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也。倘不知斯,寒热内贼,失气之宜,因不知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术不通经,为粗工之戒。是以六气上司九宫,中司九元,下司九宜,三数俱明,各分主客,胜复淫治,克伐主病,岁物气味之厚薄,故经所谓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故其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此所谓天化地产,故天地气合,气合则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经所谓谨候气宜,无失病机。病机者,寒暑燥湿风,金木水火土,万病悉自此而生矣。故谨察病机之本,得治之要者,乃能愈疾。亦常有不明六气五行之所宜,气味之厚薄,所用人身为病之所由,而能必获其效者,鮮矣哉。
元 张从政
】
儒门事亲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
天以气而焘,地以气而持。万物盈乎天地之间,咸以气而生。及其病也,莫不以气而得。且风之气和平而璺启,热之气暄而舒荣,火之气炎暑而出行,湿之气埃溽而负盈,燥之气清劲而凄怆,寒之气寒气而归藏。此六气时化司化之常也。及其变,风之气,飘怒而反大凉;热之气,大暄而反寒;火之气,飘风燔燎而反霜凝;湿之气,雷霆骤注而反烈风;燥之气,散落而反湿;寒之气,寒雪霜雹而反白埃。此六气之变也。故天久寒则治之以暑,天久凉则治之以暄,天久晦则治之以明,天久晴则治之以雨。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是以圣人啬气如待至宝,庸人役物而反伤太和,此轩岐所以论诸痛皆因于气,百病皆生于气,故遂有九气不同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所谓九者,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其言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矣。王太仆曰:怒则阳气逆上而肝木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飧泄也。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又云:恐则伤精,却上而不下流,下焦阴气,亦回环而不散,故聚而胀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气还,故气不行也。新校正云:不行当作下行,寒则腠理闭,气下行,故气收矣。王太仆云:身凉则卫气沉,故皮肤之理及渗泄之处,皆闭密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中而不散也。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出,故气泄矣。又云:人在阳则舒,在阴则惨,故热则肤腠开发,荣卫大通,津液泄,汗大出也。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又云:疲劳役则气奔速,故喘息。气奔速则阳外发,故汗出。内外皆逾越于常纪,故气耗损也。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又云:系心不散,故气亦停留。此《素问》之论九气,其变甚详,其理甚明,然论九气所感之疾则略,惟论呕血及飧泄,余皆不言,惟《灵枢》论思虑悲哀喜乐愁忧盛怒恐惧而言其病。其言曰:知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和刚柔,如是则邪辟不至,而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荡散而不藏;愁虑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神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瘁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筋挛,两胁不举,毛瘁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瘁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俯仰屈伸,毛瘁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遂死矣。《灵枢》论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然无寒暑惊劳四证,余是以推而广之:怒气所至,为呕血,为飧泄,为煎厥,为薄厥,为阳厥,为胸满胁痛,食则气逆而不下,为喘渴,烦心,为消痹,为肥气,为目暴盲,耳暴闭,筋解发于外,为痈疽。喜气所至,为笑不休,为毛发焦,为内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悲气所至,为阴缩,为筋挛,为肌痹,为脉痿,男为数溲血,女为血崩,为酸鼻辛頞,为目昏,为少气不足以息,为泣则臂麻。恐气所至,为破(月囷)脱肉,为骨酸痿厥,为暴下绿水,为面热肤急,为阴痿,为惧而脱颐。惊气所至,为涎潮,为目 ,为口呿,为癫癎,为不省人,为僵仆,久则为痛痹。劳气所至,为咽噎病,为喘促,为嗽血,为腰痛骨痿,为肺鸣,为高骨坏,为阴痿,为唾血,为冥视,为耳闭,男为少精,女为不月,衰甚则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为昏瞀,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嗌不利,为胆瘅呕苦,为筋痿,为白淫,为得后与气快然如衰,为不嗜食。寒气所至,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下利清白,吐利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症瘕(疒颓)疝,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炅气所至,为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而鼓之有声如鼓,疮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甚则督瘛,目昧不明,耳鸣或聋,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禁栗如丧神守,气逆冲上,唾腥涌溢,食不下,胕肿疼酸,暴喑暴注,暴病暴死。凡此九者,《内经》有治法,但以五行相胜之理治之。夫怒伤肝,肝属木,怒则气并于肝,而脾土受邪,木太过则肝亦自病。喜伤心,心属火,喜则气并于心,而肺金受邪,火太过则心亦自病。悲伤肺,肺属金,悲则气并于肺,而肝木受邪,金太过则肺亦自病。恐伤肾,肾属水,恐则气并于肾,而心火受邪,水太过则肾亦自病。思伤脾,脾属土,思则气并于脾,而肾水受邪,土太过则脾亦自病。寒伤形,形属阴,寒胜热则阳受病,寒太过则阴亦自病。炅伤气,气属阳,热胜寒则阴受病,热太过则阳亦自病。凡此七者,更相为治。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炅可以治寒,寒在外者,以焠针(火矣)熨烙灸汤而汗之;寒在内者,以热食温剂平之。寒可以治炅,炅在外者,以清房凉榻薄衣以清剂汗之:炅在内者,以寒饮寒剂平之。惟逸可以治劳,经曰:劳者温之。温谓温存而养之。今之医者,以温为温媛之药,差之久矣。岐伯曰,以平为期。亦谓休息之也。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此九者,《内经》自有定理,庸工废而不行。今代刘河间治五志,独得言外之意,谓五志所发,皆从心造。故凡见喜怒悲恐思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至于劳者伤于动,动便属阳,惊者骇于心。心便属火,二者亦以平心为主。今之医者不达此旨,遂有寒凉之谤,群聚而噪之,士大夫又从而惑之,公议何时而定耶?昔余治一书生,劳苦太过,大便结燥,咳逆上气,时喝喝然有音,唾呕鲜血。余以苦剂解毒黄连汤加木香、汉防己煎服,时时啜之;复以木香槟榔丸,泄其逆气,不月余而痊。又尝以巫跃妓诋以治人之悲结者,余又尝以针下之时,便杂以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余尝击拍门窻,使其声不绝,以治因惊而畏响魂气飞扬者。余又尝治一妇人久思而不眠,余假醉而不问,妇果呵怒,是夜困睡。又尝以酸枣仁丸,治人多忧;以白虎汤不计四时,调理人之暑。余又以无忧散泻人冬月得水中之寒痹,次以麻黄汤数两作一剂,煎以枣姜,热服汗出而愈;如未愈者,以瓜蒂散涌之,以火助其汗。治寒厥亦然。余尝治大暑之病,诸药无效,余从其头数刺其痏,出血立愈。余治此数者,如探囊然。惟劳而气耗恐而气夺者为难治。喜者少病,百脉舒和故也。昔闻山东杨先生治府主洞泄不已。杨初未对病人,与众人谈日月星辰躔度。及风云雷雨之变,自辰至未,而病者听之而忘其圊。杨尝曰:治洞泄不已之人,先问其所好之事,好棋者与之棋,好乐者与之笙笛勿辍。又闻庄先生者,治以喜乐之极而病者,庄切其脉,为之失声,佯曰:吾去取药。数日更不来,病者悲泣,辞其亲友曰:吾不久矣。庄知其将愈,慰之。诘其故,庄引《素问》曰:惧胜喜。此二人可谓得元关者也。然华元化以怒郡守而几见杀,文挚以怒齐王而竟杀之。千万人中仅得一两人,而反招暴祸。若乃医本至精至微之术,不能自保,果贱技也哉?悲夫!
内外四气
外有风寒暑湿,属天之四令,无形也;内有饥饱劳逸,属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气动而内有所成者。谓积聚症瘕,瘤气瘿起结核,狂瞀癫癎。疏曰:症,坚也,积也。瘕,气血也。
二者,始因气动而外有所成者,谓痈肿疮疡,疥癣疽痔,掉瘈浮肿,目赤熛痓,胕肿痛痒之类是也。
三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内者,谓留饮癖食,饥饱劳损,宿食霍乱,悲恐喜怒,想慕忧结之类是也。
四者,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谓瘴气贼魅,虫蛇蛊毒,伏尸鬼击,冲薄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割刺之类是也。
风木郁之病
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僵仆,筋骨强直而不用,卒倒而无所知也。
暑火郁之病
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肋胸背首面四肢,(月真)膹胪胀,疡痱呕逆,瘈瘲,骨痛节疼,及有洞泄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痛;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也。
湿土郁之病
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逆,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脾热之生也。
燥金郁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金胜而木病也。
寒水郁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坚,腹满,阴乘阳故也。
初之气
自大寒至春分,厥阴风木之位,阳用事而气微,故曰少阳。得甲子元头,常准以大寒交初之气分,以六周甲子以应六气,各主二月。正月、二月少阳。三阴三阳亦同。
二之气
春分至小满,少阴君火之位;阳气清明之间,又阳明之位。
三之气
小满至大暑,少阳相火之位;阳气发,万物俱成,故亦云太阳旺。其脉洪大而长。天气并万物,人脉衰盛,造化亦同。
四之气
大暑至秋分,太阴湿土之位;天气吉感,夏后阴已用事,故曰太阴旺。此三阴三阳,与天气标本阴阳异矣。脉缓大而长。燥金旺,紧细短濇,以万物干燥,明可见矣。
五之气
秋分至小雪,阳明燥金之位;气衰阴盛,故云金气旺,其脉细而微。
终 之气
小寒至大寒,太阳寒水之位;阴极而尽,天气所收,故曰厥阴旺。厥者,尽也。
风木肝酸 【达针
】
与胆为表里,东方木也,色青,外应目,主治血。芍药味酸微寒,泽泻咸平,乌梅酸热。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木,主动。治法曰,达者,吐也,其高者因而越之。可刺大敦,灸亦同。
发汗
】
暑火心苦 【与小肠为表里。南方火色,外应舌,主血运诸经。大黄苦寒,木香苦温,黄连苦凉,没药苦热。
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治法曰,热者汗之,令其疏散也。可刺少冲,灸之亦同。
湿土脾甘 【夺针
】
与胃为表里。中央土也,色黄,应唇,主肌肉,应四时。蜜甘凉,甘草甘平。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治法曰,夺者,泻也,分阴阳利水道。可刺隐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 【清针
】
与大肠为表里。西方金也,色白,外应皮毛,鼻亦行气。干姜辛热,生姜辛温,薄荷辛凉。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金。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肾咸 【折针
】
与膀胱为表里。北方水也,色黑,外应耳,主骨髓。牡蛎咸寒,水蛭咸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水。治法曰,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可刺涌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气
初之气,为病多发咳嗽,风痰,风厥,涎潮,痹塞,口喎,半身不遂,失音,风癫,风中。妇人胸中留饮,两脐腹微痛,呕逆恶心,旋运惊悸狂癫,心风搐搦颤掉。初之气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泄之。
春分卯上二之气
二之气,为病多发风温风热。经曰:风伤于阳,湿伤于阴。故头痛身热,发作风温之候,风伤于卫气也,湿伤于脾气也。是以风温为病,阴阳俱自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语言难出。此以上二证不宜下。若与巴豆大毒丸药,热证并生,重者必死。二之气病,宜以桂枝麻黄汤,发汗而已。
小满巳上三之气
三之气,为病多发热,皆传足经者多矣。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者,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阳明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少阳者,胸胁痛,耳聋,口苦,寒热往来而呕。此三阳属热。太阴者,腹满咽干,手足自温,自利不渴,或腹满时痛;少阴者,口燥舌干而渴;厥阴者,腹满囊缩,喘热闷乱,四肢厥冷,爪甲青色。三之气病,宜以清凉,上温下养,不宜用巴豆丸下之。
大暑未上四之气
四之气,为病多发暑气,头痛身热,发渴,不宜作热病治,宜以白虎汤,得此病不传染。次发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霍乱吐泻,下痢及赤白相杂,水谷不分,消渴,肠鸣切痛,面浮足肿,目黄口干,胀满气痞,手足无力。小儿亦如此。四之气病,宜渗泄,五苓散之类。
秋分酉上五之气
五之气,为病多发喘息,呕逆,咳嗽,及妇人寒热往来,痎疟瘅痔,消渴中满,小儿斑瘾疮疱。五之气病,宜以大小柴胡汤,宜解治表里之类。
小雪亥上终之气
终之气,为病多发风痰,风寒湿痹,四肢不收。冬水复旺,水湿相搏,肺气又衰,冬寒盛,故发则不收而痿,厥弱无以运用,水液澄澈清冷。大寒之疾,积滞瘕块,寒疝血瘕。凡气之疾,终之气病,宜破积发汗之类。
风治法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防风通圣散 天麻散 防风汤 袪风汤 小续命汤 消风散 排风汤
暑治法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白虎汤 桂苓汤 玉壶丸 碧玉散 玉露散 石膏汤
湿治法
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白朮木香散 桂苓白朮九 五苓散 葶苈木香散 益元散 神助散
火治法
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凉膈散 解毒丸 神功丸 八正散 调胃散 大小承气汤
燥治法
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神功丸 麻仁丸 脾约丸 润体丸 润肠丸 四生丸 葶苈散
寒治法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大戊己丸 附子理中汤 朮附汤
风门独治于内者
防风通圣散 防风天麻丸 防风汤 大黄丸 消风散 袪风丸 承气汤 陷胸汤 神芎丸 小续命汤 备急丹
暑门独治于外者
白虎散 桂苓甘露散 化痰玉壶散 益元散 玉露散 石膏散 拔毒散 水澄膏 鱼胆丸 金丝膏 生肌散
湿门兼治于内者
葶苈木香散 白朮木香散 五苓散 益元散 桂苓白朮丸 防风当归饮子 神助散 大橘皮汤 防风通圣散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饮子
火门兼治于外者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泻心汤 神芎丸 调味承气汤 八正散 调胃散 桂苓汤 五积散 小建中汤 麻黄汤 升麻汤
燥门先治于内后治于外者
神芎丸 脾约丸 麻仁丸 润体丸 四生丸 姜附汤 四逆汤 二姜汤 朮附汤 谓寒药攻其里,大黄、牵牛之类;热药攻其表,桂枝、麻黄、升麻之类。
寒门先治于外后治于内者
大己寒丸 理中丸 谓热药攻其表,寒药攻其里。
元 李杲
】
东垣十书 【南政北政
南政甲己所临之岁,司天在泉,但见君火在上者上不应,在下者下不应。
北政但见君火在上则下不应,在下则上不应,在左则右不应,在右则左不应。当沉而浮,当浮而沉也。
南政以前为左,以后为右,君也。北政以前为右,以后为左,臣也。
气运衰旺说
此天地互为体用之四说,而察病之神机。
湿胃化 热小肠长 风胆生 皆陷下不足,先补则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柴胡、升麻,乃辛甘发散,以助春夏生长之用也。
土脾形 火心神 木肝血 皆火盛上乘生长之气,后泻则甘草、栀子之甘寒泻火,刑于肺而逆于胸中,伤气者也。黄芩之苦寒,以泻胸中之热,喘气上奔者也。红花以破恶血已,用黄芩大补肾水,益肺之气,泻血中火燥者也。
寒膀胱藏气 燥大肠收气 皆大旺,后泻则黄芪之甘温,止自汗,实表虚,使不受寒邪。当归之辛温,能润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门闭塞,利其阴路,除大便之难燥者也。
肾水精 金肺气 皆虚衰不足,先补则黄蘗之苦寒,除湿热为痿,乘于肾,救足膝无力,亦除阴汗阴痿而益精。甘草、栀子、黄芩补肺气泄阴火之下行,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夏热中常治之法也,非权也。权者,临病制宜之谓也。
亢则害承乃制论
予读《内经》六微旨论至于亢则害承乃制,喟然叹曰:至矣哉,其造化之枢纽乎!王太仆发之于前,刘河间阐之于后,圣人之蕴殆靡遗矣。然学者尚不能释然得,不犹有未悉之旨也欤?谨按《内经》帝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尝观夫阴阳五行之在天地间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强者折之,弱者济之,盖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不如是则高者愈高,下者愈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乖乱之政日以极矣,天地其能位乎?虽然,高也下也,弱与强也,亦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也。故易也者,造化之不可常也。惟其不可常,故神化莫能以测,莫测故不息也,可常则息矣。亢则害承乃制者,其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欤?夫太仆、河间已发挥者,兹不赘及。其未悉之旨,请推而陈之。夫自显明之右,至君火治之十五句,言六节所治之位也。自相火之下,至阴精承之十二句,言地理之应乎岁气也。亢则害承乃制二句,言抑其过也。制则生化。至生化大病四句,言有制之常与无制之变也。承,犹随也。然不言随而曰承者,以下言之,则有上奉之象,故曰承。虽谓之象,而有防之之义存焉。亢者,过极也。害者,害物也。制者,克胜之也。然所承也其不亢,则随之而已。故虽承而不见,既亢则克胜以平之,承斯见矣。然而迎之不知其所来,迹之不知其所止,固若有不可必者。然可必者,常存乎杳冥恍惚之中,而莫之或欺也。河间曰:巳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似也者,其可以形质求哉。故后篇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终为寒之类,其为风生为热生者亢也,其为肃为寒者制也。又水发而为雹雪,土发而为飘骤之类,其水发土发者亢也,其雹雪飘骤者,制也。若然者,盖造化之常,不能以无亢,亦不能以无制焉耳。夫前后二篇所主,虽有岁气运气之殊,然亢则害承乃制之道,盖无往而不然也。惟其无往而不然,故求之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不胜平之,五脏更相平,非不亢而防之乎?一脏不平,所不胜平之,非既亢而克胜之乎?姑以心火而言,其不亢则肾水虽心火之所畏,亦不过防之而已,一或有亢,即起而克胜之矣。余脏皆然。制生则化,当作制则生化,盖传写之误,而释之读之者,不觉求之不通,遂并遗四句而弗取。殊不知上二句,止言亢而害、害而制耳。此四句乃害与制之外之余意也。苟或遗之,则无以见经旨之周悉矣。制则生化,正与下文害则败乱相对,辞理俱顺。不劳曲说而自通。制则生化者,言有所制,则六气不至于亢而为平,平则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矣。化为生之盛,故生先于化也。外列盛衰者,言六气分布主治,迭为盛衰,昭然可见,故曰外列。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言既亢为害而无所制,则败坏乖乱之政行矣。败坏乖乱之政行,则其变极矣,害灾甚矣,万物其有不病者乎?生化指所生所化者言,谓万物也以变极而灾甚,故曰大病。上生化以造化之用言,下生化以万物言。以人论之,制则生化,犹元气周流,滋荣一身,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皆借焉。以为动静云为之主。生化大病,犹邪气恣横,正气耗散,凡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举不能遂其运用之常也。或以害为自害,或以承为承袭,或以生为自无而有,化为自有而无,或以二生化为一意,或以大病为喻造化之机息,此数者皆非也。且夫人之气也,固亦有亢而自制者,苟亢而不能自制,则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为之助。若天地之气,其亢而自制者,固复于平,亢而不制者,其孰助哉?虽然,造化之道,苟变至于极,则亦终必自反而复其常矣。学者能本之太仆、河间,而参之此论,则造化枢纽之详亦庶矣乎。然张戴人《治法心要》则曰:假令水为母,木为子。当春旺之时,冬令犹在,即水亢也。水亢极则木令不至矣。木者,继冬而承水也。水既亢则害其所承矣,所以木无权也。木无权则无以制土,土既旺则水乃受制也。土者,继长夏之令也。水受土制,热克其寒也。变而为湿,此其权也。又如火为母,土为子,当长夏之时,暄令犹在,即火亢也。火既亢极。则湿令不至矣。湿者,继夏而成火也,火既亢则害其所承矣,所以湿无权也。湿无权则无以制水,水既旺则火乃受制也。水者,严冬之令也。火受水制,寒克其热也。变而为土,湿土斯得其权也。斯言也,推之愈详,而违经愈远矣。或曰,心要者,他人成之,盖得于所闻之讹耳。
阴阳寿夭论
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夫阴精所奉者,上奉于阳,谓春夏生长之气也。阳精所降者,下降于阴,谓秋冬收藏之气也。且如天地之伏阴,其精遇春而变动升腾于上,即曰生发之气;升极而浮,即曰蕃秀之气。此六气右迁于天,乃天之清阳也。阳主生故寿。天之元阳,其精遇秋而退降坠于下,乃为收敛殒杀之气,降极而沉,是为闭藏之气。此五运左迁入地,乃地之浊阴也。除主杀故夭。根于外者,名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根于内者,名曰神机,神去则机息。皆不升而降也。地气者,人之脾胃也。脾主五脏之气,肾主五脏之精,皆上奉于天。二者俱主生化以奉升浮,是知春生夏长,皆从胃中出也。故动止饮食,各得其所,必清必净,不令损胃之元气,下乘肾肝,及行秋冬殒杀之令,则亦合于天数耳。
卷一百十八
运气门
元 朱震亨
】
丹溪心法 【亢则害承乃制
气之来也,既以极而成灾,则气之乘也,必以复而得平。物极则反,理之自然也。大抵寒暑燥湿风火之气,木火土金水之形,亢极则所以害其物,承乘则所以制其极。然则极而成灾,复而得平,气运之妙,灼然而明矣。此亢则害承乃制之意。原夫天地阴阳之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鬼神不测,有以斡旋宰制于其间也。故木极而似金,火极而似水,土极而似木,金极而似火,水极而似土。盖气之亢极,所以承之者,反胜于己也。夫惟承其亢而制其害者,造化之功可得而成也。今夫相火之下,水气承而火气无其变;水位之下,土气承而水气无其(栽去木改);土位之下,木承而土顺;风位之下,金乘而风平。火热承其燥金,自然金家之疾;阴精承其君火,自然火家之侯。所谓亢而为害,承而乃制者,如斯而已。尝考之六元正纪大论云,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是水化以承相火之意;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是土化以承寒水之意也。以至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岂非亢为害则承乃制者欤?昔者黄帝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以作《内经》,至于六微旨大论,有极于六气相承之言,以为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诸以所胜之气来于下者,皆折其标盛也。不然,易以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骤飘,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熏昧,此皆郁极乃发以承所亢之意也。呜呼!通天地人曰儒,医家者流,岂止治疾而已。当思其不明天地之理,不足以为医工之语。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邪气各有所属也,当穷其要于前;治法各有所归也,当防其差于后。盖治病之要,以穷其所属为先,先苟不知法之所归,未免于无差耳。故疾病之生不胜其众,要其所属,不出乎五运六气而已。诚能于此审察而得其机要,然后为之治,又必使之各应于运气之宜,而不至有一毫差误之失。若然,则治病求属之道,庶乎其无愧矣。至真要大论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意蕴诸此。尝谓医道有一言而可以尽其要者,运气是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二气,各分三品,谓之三阴三阳。然天非纯阳而亦有三阴,地非纯阴而亦有三阳,故天地上下,各有风热火湿燥寒之六气,其斡旋运动乎两间者,而又有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人生其中,脏腑气血,亦与天地相为流通,是知众疾之作,而所属之机,无出乎是也。然而医之为治当如何哉?惟当察乎此,使无失其宜而后可。若夫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膹郁,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此病属于五运者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躁扰狂越,皆属于火;诸痉强直,皆属于湿;诸濇枯涸,皆属于燥;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此病机属于六气者也。夫惟病机之察,虽曰既审,而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故必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为汗吐下,投其所当投;寒热温凉,用其所当用。或逆之以制其微,或从之以导其甚。上焉以远司气之犯,中焉以辨岁运之化,下焉以审南北之宜,使小大适中,先后合度,以是为治,又岂有差殊乖乱之失耶?又考之《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此审病机之意也。六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五常政大论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皆无失气宜之意也。故《素问》、《灵枢》之经未尝不以气运为言。既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复有以戒之曰,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谆谆然若有不能自已者,是岂圣人私忧过计哉?以医道之要,悉在乎此也。观乎《原病式》一书,比类物象,深明乎气运造化之妙,其于病机气宜之理,不可以有加矣。
明 虞抟
】
医学正传 【亢则害承乃制
或问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何如?曰:王安道论之详矣。其间犹有未悉之旨,请陈其略如左。黄帝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如何?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氧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亢则害,承乃制也,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夫五行之木土金水各一,惟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在地理分布六方,在岁时分为六气。初气自丑至卯,始于大寒而终于春分,厥阴风木主之。二气自卯至巳,始于春分而终于小满,少阴君火主之。三气自巳至未,始于小满而终于大暑,少阳相火主之。四气自未至酉,始于大暑而终于秋分,太阴湿土主之。五气自酉至亥,始于秋分而终于小雪,阳明燥金主之。终气自亥至丑,始于小雪而终于大寒,太阳寒水主之。夫所谓显明者,指方位而言,日出于卯之地也。少阴君火,始于此而右迁,故曰,显明之右。盖天地左旋,六气右旋。故曰退行。六位之下,各有己所不胜者承之于下。王氏曰:承,犹随也,而又有妨之之义。以下奉上故曰承。其五行之道,不亢则随之而已,一有所亢,则起而克胜之也。或曰:制者制何事?害者害何物也?曰:制者,制其气之太过也;害者,害承者之元气也。夫所谓元气者,总而言之,谓之一元;分而言之,谓之六元。一元者,天一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复生水,循环无端,生生不息。六元者,水为木之化元,木为火之化元,火为土之化元,土为金之化元,金为水之化元,亦运化而无穷也。假如火不亢,则所乘之水,随之而已。一有亢极,则其水起以平之,盖恐害吾金元之气,子来救母之意也。六气皆然。此五行胜复之理,不期然而然者矣。制则生化者,言有制之,常如亢则制而生化不息,何害之有?外列盛衰者,言所承者力衰,而所亢者极盛制之不尽耳。在天地则为六淫,在人身则为六疾。害则败乱者,言无制之变也。所承者衰甚而无气,故所亢者其势纵横而不可遏也,在天地则大块绝灭,在人身则病真而死矣。大略如斯,未尽详也。学者宜参考安道之论斯备矣。
六淫之邪
或问六淫之邪,当从《内经》六气之太过为是也。昔医和对晋平公之文,不曰风寒暑湿燥火,而曰阴阳风雨晦明,何也?曰:辞虽异而理实同焉。彼谓阴淫寒疾者,即太阳寒水之令太过而为寒疾也;阳淫热疾者,即少阳相火之令太过而为热疾也;风淫末疾者,即厥阴风木之令太过而为末疾也;雨淫腹疾者,即太阴湿土之令太过而为腹疾也;晦淫惑疾者,即阳明燥金之令太过而为疫疾也;明淫心疾者,即少阴君火之令太过而为心疾也。或曰:阴阳风雨,即为寒热风湿之疾,彼此固吻合矣。所谓晦淫惑疾与明淫心疾二者,似不相符,请明以告我。曰:岁金太过,燥令大行,久晴不雨,黄埃蔽空,日月冒明,当为疫厉之疾,山岚瘴气是也。惑,当作疫,传写之误耳。君火太过,热令早行,火为离明之象,故曰明淫,如《内经》所谓天明则日月不明是也。少阴君火司令,故曰心疾。春分至小满时大热也。有释明为昼明,晦为夜晦,惑为蛊惑心志,皆非也。夫昼明夜晦,天道自然之理,何淫之有?其所谓蛊惑心志者,亦非天地之淫邪也。学者宜再思之。上古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十干配而为五运,以十二支合而为六气。天以六方寓之,岁以六气纪之。以天之六气,加临于岁之六节五行,胜复盈亏之理,无有不验。传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明 楼英
】
医学纲目 【发明天元纪大论运气经旨
按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节,乃论五运六气之端,变化盛虚之始也。五运者,地之木火土金水,治政合于内者也。三阴三阳者,天之风热湿燥寒,治政合于外者也。帝问五运相袭而治者,其与三阴三阳外治之候如何?合之鬼臾区答以五运阴阳之治,乃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其治也,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莫测之谓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其变化神圣谓之用,在天则为风热湿燥寒三阴三阳之气;在地则风之气为木,热之气为火,湿之气为土,燥之气为金,寒之气为水,而成五运之形。故在天之形与地相感而万物育,以为物生之化也。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此在天三阴三阳之气,右旋于外以加于地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金木者,生成之终始,此在地五运之形,左转于内以临于天也。天上之气有多少,地下之形有盛衰,故天上多少之气,与地下盛衰之形相召,而损益彰以为物极之变也。其气之多,与形之盛相召者益,益为变之盛也;气之少,与形之衰相召者损,损为变之虚也。盖物生之化者,天地之常气,在五运曰平气,在六气曰常化也。物极之变者,天地之变气,在五运曰太过不及,在六气曰淫胜反胜相胜也。其变之盛者,则五运之大过,六气之淫胜也。其变之虚者,则五运之不及,六气之反胜相胜也。凡此五运六气,所谓变化盛虚,经之后篇,千言万语,皆所以反复发明此四者,学者当潜心以究之也。五运气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者,言木火土金水,治政各终一岁之期日,不独治岁内六步之时令也。盖经于前篇但论五运不及六气,但论主时不及治岁。今始于此篇,论五运六气相感相召而治,不独五运也;次论五运各治一岁,不独主时也。
发明五运行大论运气经旨
按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堂至愿闻其始节,乃复论前篇五运六气所化阴阳之义也。其论五天之象,所经星宿为运气之化,皆干与支同属者,及连位者,齐化也。土主甲己及丑未之上,太阴主之者,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之象,而心尾者甲地,己分者中宫,故甲与丑连位。己与未同属,齐化湿土也。金主乙庚及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者,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之象,而氐亢者乙地,昴毕者庚地,故乙与卯同属,庚与酉同属,齐化燥金也。水主丙辛及辰戌之上,太阳主之者,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之象,而张翼者丙地,娄胃者辛地,故丙与辰连位,辛与戌连位,齐化寒水也。木主丁壬及巳亥之上,厥阴主之者,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之象,而危室者壬地,柳鬼者丁地,故壬与亥同属,丁与巳同属,齐化风木也。火主戊癸及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者,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之象,而牛女者癸地,戊分者中宫,故癸与子同属,戊与午连位,齐化火热也。干之甲乙属木。位于东;丙丁属火,位于南;庚辛属金,位于西;壬癸属水,位于北;戌己属土,位于中宫。支之寅卯配甲乙,巳午配丙丁,申酉配庚辛,亥子配壬癸。辰位东南,未位西南,戌位西北,丑位东北为四维。配戊己,故甲乙寅卯同属木,丙丁巳午同属火,戊己辰戌丑未同属土,庚辛申酉同属金,壬癸亥子同属水也。甲寅位东方首,癸丑位北方尾,而甲丑连位,癸寅连位也。丙位南之首,辰位东之尾,而丙辰连位也。戊己位木火金水中间,在天地为门户,在四时为长夏,南连午,西连申,而戊己午申连位,故戊己无方位,而经独言戊分己分者,表章之也。辛戌皆位西之尾,而辛戌连位也。独午火连申。夹未土于中,癸水连寅,夹丑土于中者,盖湿土在中,水火游行其间,在天居土前,在地居土后,而土火常相混也。故土旺长夏火热之内。丹溪深悟此理,发明湿热相火为病十居八九,及有湿郁生热,热久生湿之论,良以此也。其五天之象,所经星宿分野,独当五运之干位,不及六气之支位者,盖干之与支,即木根本之与枝叶,经言干则支在其中矣,故其化皆干与支之同属者,连位齐化者,是根本枝叶同化者也。或曰,近世独以五运之化,为出五天之象,六气之化,不言五天之象,但将正化对化立说,以土正化于未,对化于丑;金正化于酉,对化于卯;水正化于戌,对化于辰;木正化于亥,对化于巳;君火正化于午,对化于子;相火正化于寅,对化于申。又以未酉戌亥寅午之正化为实,无胜复;丑卯辰巳子申之对化为虚,有胜复。今子所释经文,一以运气之化,皆出五天之气,与彼说异者,何也?曰:经旨皎如日星,好事者凿此正化对化之说也。谨按经文,帝悉陈五运之干,六气之支,一并设问,非独问五运不及六气也。岐伯之答,亦以五天之象,所经星宿,一并答五运之干,六气之支,非独答五运,而分出六支不答也。今何为不究经旨,擅将运气分作二义,妄撰正化对化异说,上乱圣经,下惑后学,而作轩岐之罪人也。至于胜复之说,经但以子午寅申辰戌六岁之纪,气化大而先天无胜复,未闻未酉亥气化少者为实,无胜复,以丑未卯酉巳亥六气之纪,气化少而后天有胜复。未闻子辰申气化大者为虚,有胜复也。
按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至主岁何如节,乃论天右旋于外,而寒暑六入,以举其地,地受天六入,以为五行左转,化生人物于天之中也。天地万物之上下,左右阴阳之道路者,天右旋六节之位也。上下,谓在上者司天之位,在下者在泉之位。左右,谓在上之左右者,司天左间右间之位,在下之左右者,在泉左闲右间之位也。故天之三阴三阳,于其六位右旋,如巳亥岁上见厥阴,而左间少阴,右间太阳。至如子午岁厥阴右旋下降,则上见少阴,而左间太阴,右间厥阴,常如此逐岁自上旋降于右也。面北命其位,言其见者,谓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命其左右,则西南为左间之位,东南为右间之位,而言其所见之阴阳也。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而左间阳明,右间太阴,至如厥阴右旋下降,而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而左间太阳,右间少阳,常如此随司天而旋转也。面南命其位,言其见者,谓地之位在北,而面南命其左右,则东北为左间之位,西北为右间之位,而言其所见之阴阳也。自天地万物之上下,至此独论天右旋之气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者,言天之右旋繞地方位,而其气与地方位之气,相遘相临,其遘同类相生之气则和,不同类相制之气则病也。或气虽同类相得亦病者,惟相火临于君火,为不当位故也。经下篇云,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病近害速者是也。动静如何者?帝谓天动能临于地,地静不能临天,而难上下相遘寒暑相临之语也。岐伯答以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则知天常于上,自右降东南,而旋回以临地,地常于下,自左升东北,而循显明木君相土金水之位,循环临于天而皆动下也。故左右临动,各皆周天,过则复相会也。然天之右行,即历家退度之右行,其实皆如地之左行而东升西降也。应地者静,此帝复难下者左行之言也。岐伯答以天地之体,动静虽殊,而其用之变化,在地则五行丽地,而载生成之形类运于内,在天则七曜纬虚,而列应天之精气运于外,其形类与精气之相随运动,犹根本之与枝叶,同乎一气而不殊,故但仰观七曜之象,周旋虽远,其动可知也。自上下相遘至此,通论天右旋地左转之气也。地之为下否乎者,帝谓天象周旋,皆转于地下,而地居其上,今曰下者。左行则地之左行为下,得非否乎?岐伯答以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则上下之义始明矣。盖以其所属言之,则司天在泉之气属天者为上,五行之属地者为下。以其所在言之,则司天者为上,在泉者为下,而地之五行居中。岐伯以所属言之,故曰,下者左行。帝以所在言之,故难地之左行非下也。冯者,附也。地居太虚之中,何所冯附而不坠也,以大气举之也。谓风寒暑湿燥火六节,大气旋转于外,任持其地而干蒸动润坚湿以入其体。故其入也,风寒在下,而风居东,寒居北;燥热在上,而燥居西:热居南;湿气在中,而居中央。火于未入之前,在湿上;已入之后,在湿下,而游行上下之间也。自地之为下至此,原地气一皆本乎天也。候者,诊候也。言天地之气,及胜复之作,统贯六位,难以诊候,唯问气偏治一位,故可随其所在,期之于尺寸左右也。凡期之之法,阳之所在其脉应,阴之所在其脉不应,故北政之岁,人气面北而寸北尺南,地左间之气在右寸,右间之气在左寸,天左间之气在左尺,右间之气在右尺。所以少阴在泉,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寸俱不应。厥阴在泉,则左间少阴,而右寸不应。太阴在泉,则右间少阴而左寸不应。少阴司天,则左闲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尺俱不应。厥阴司天,则左间少阴,而左尺不应。太阴司天,则右间少阴,而右尺不应也。南政之岁,人气面南而寸南尺北,天左间之气在右寸,右间之气在左寸。地左间之气在左尺,右间之气在右尺。所以少阴司天,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寸俱不应。厥阴司天,则左间少阴,而右寸不应。太阴司天,则右间少阴,而左寸不应。少阴在泉,则左间太阴,右间厥阴,而两尺俱不应。厥阴在泉,则左间少阴,而左尺不应。太阴在泉,则右间少阴,而右尺不应也。从其气则和者,阴阳各当尺寸之本位也。违其气则病者,阴阳或不当其位,或迭移其位,或失守其位,或尺寸反,或阴阳交也。不当其位者,谓阴阳之见不当尺寸本位也。迭移其位者,谓阴阳迭皆移转一位也。假如南政少阴司天,阴皆在寸,阳皆在尺也。迭皆左转者,则阴皆移左而左不应,阳皆移右而右应。迭皆右转者,则阴皆移右而右不应,阳皆移左而左应之类是也。失守其位者,谓本位他位皆失守不见也。如阴失守则尺寸皆无阴,阳失守则尺寸皆无阳,非如迭移而相反相交见于他位也。尺寸反者,假如北政少阴司天,阳在寸,阴在尺,而阳反见尺,阴反见寸之类是也。阴阳交者,假如北政少阴司天,阳在左,阴在右,而阳反见右,阴反见左之类是也。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者,言天外旋转大气,六入地中,生化人物,其在人之脏腑形体则如何,合之在万物则如何生化之也。东方生风者,天六入之风,居东方地体中,为生生之始也。自风而生木酸肝筋心矣。凡东方性用德化政令之类,皆本乎风,而内合人之肝气者也。故肝居左,象风之生于东,筋为屈伸,象风之动也。南方生热者,天六入之热,居南方,地体中,为生长之始也。自热而生火苦心血脾矣。凡南方性用德化政令之类,皆本乎热,而内合人之心气者也。故心居前,象热之生于南,血为人之神,象火之明耀也。中央生土者,天六入之湿,居中央地体中,为生化之始也,自湿而生土甘脾肉肺矣。凡中央性用德化政令之类,皆本乎湿,而内合人之脾气者也。故脾居腹,象湿之生于中央,肉充一身,象土之充实大地也。西方生燥者,天六入之燥,居西方地体中,为生收之始也,自燥而生金辛肺皮毛肾矣。凡西方性用德化政令之类,皆本乎燥,而内合人之肺气者也。故肺居右象,燥之生于西,皮毛干于身,表象气之燥也。北方生寒者,天六入之,寒居北方地体中,为生藏之始也,自寒而生冰咸肾骨肝矣。凡北方性用德化政令之类,皆本乎寒,而内合人之肾气者也。故肾居后,象寒之生于北。骨为百体,象寒之坚也。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者,谓前五方之气,各治一部之令者也。五气更立,治令皆各有所先,而其所先者,风之立非春令,热之立非夏令,湿之立非长夏令,燥之立非秋令,寒之立非冬令,是皆非其位之立为胜复之邪者也。风当春令立,热当夏令立,湿当长夏令立,燥当秋令立,寒当冬令立,是皆当其位之立为本气之正者也。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者,言非位所立之邪,生变之病,其邪与治令之气相得则病微,不相得则病甚也。主气者,亦谓前五方之气,各治一岁之政者也。岁气有余,则制所胜,而侮所不胜,如岁木治政之气有余,则制土气而湿化减少,侮金气而风化大行也。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如岁木治政之气不及,则金气胜侮而乘之,燥化乃行,土气轻而侮之,湿气反布也。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者,金侮木不及,从而乘之,则木之子火,报复其胜,而侮金反受邪也。侮金受邪,则其不及之木寡于畏,而气复伸。自天地之气何以候至此?原人气本乎天也。
发明六微旨大论运气经旨
按六微旨大论,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至请言其应节,乃论天之阴阳,右周天道之常,所谓上者右行者也。天道六六之节,盛衰者,天之三阴三阳,右旋天外,更治岁政,每岁各一盛衰,至六岁周遍,通得盛衰之节六六也。上下有位,左右有纪者,谓每岁阴阳盛衰之位。上下,谓司天在泉二位也。左右谓司天之左间右间,及在泉之左间右间为四纪也。凡天右旋之阴阳,临司天之位者,其天之政盛,至三之气始布,临在泉之位者,其地之气盛,至终之气始布。而上下二位,有二节阴阳盛衰也。临司天之左间者,其气至四之气盛,右间者,其气至二之气盛,临在泉之左间者,其气至初之气盛,右间者,其气至二之气盛,而左右四纪,有四节阴阳盛衰也。故此六节阴阳,每岁各一盛衰而数得六。庚申岁,少阳旋来司天,治之为初六;少阳之右,卯酉岁,阳明旋来司天,治之为六二;阳明之右,辰戌岁,太阳旋来司天,治之为六三;太阳之右,巳亥岁,厥阴旋来司天,治之为六四;厥阴之右,子午岁,少阴旋来司天,治之为六五;少阴之右,丑未岁,太阴旋来司天;治之为六六。太阴之右,周而复始,于少阳治之。故曰,六六之节盛衰也。凡此三阴三阳为治之气,皆所谓六气之标也。南面待之者,明前少阳之右云云,皆南面立而待之,乃右居西而从西旋过东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者,其火燥风寒热湿为治之气,皆所谓六气之本也。其中见之气,乃六气之中气也。通前六气之标言之,则本居上,标居下,中气居本标之中,故曰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中气者,三阴三阳,各犹夫妇之配合相守,而人之脏腑经脉皆应之也。故少阳本标之中见厥阴,厥阴本标之中见少阳,而互为中气相守,则人之胆三焦少阳经,亦络肝心包,肝心包厥阴经,亦络胆三焦而互交也。阳明本标之中见太阴,太阴本标之中见阳明,而互为中气相守,则人之胃大肠阳明经,亦络脾肺,脾肺太阴经,亦络胃大肠而互交也。太阳本标之中见少阴,少阴本标之中见太阳,而互为中气相守,则人之膀胱小肠太阳经,亦络肾心,肾心少阴经,亦络膀胱小肠而互交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者,谓太阳少阴二气也。太阳之上,寒气治之,是标阳本寒,不同其气应,则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而寒温异象也。少阴之上,热气治之,是标阴本热,不同其气应,则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而热寒异象也。至于脉从病反,如瓜甜蒂苦,葱白叶青,参补芦泻,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之类,皆太阳少阴本标不同之气应异象也。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者,言阴阳旋来治岁之候至,而其气化亦应候至者为至,而至者和也。候至而其气化不至者,为至而不至,旋来之气不及也。候未至而气化先至者,为未至而至,旋来之气有余也。故气化应候至者为顺,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者为逆,逆则胜复之变生,变生则病作矣。物生其应,气脉其应者,复说应则顺之义也。经所谓厥阴所至为风生之类,是物生之应。厥阴之至,其脉弦之类,是气脉之应也。
按帝问地理之应六节气味何如,至位之易也节,乃论地之阴阳左运,地理之常,所谓下者左行者也。地理应六节气位者,地之四方,分为六步,更治时令,以应天外六节气位之治也。显明之右,君火之位者,日出显明卯地之右,在方属东南,在时属春分,卯中之后,为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者,地气至南方,相火位行令,治夏至前后三之气,以应司天之政布,其运主戊癸岁,以应司天之政治岁也。复行一步,土气治之者,地气至西南,土位行令,治秋分前四之气,以应司天左间之气盛,其运主甲己岁,以应司天之政治岁也。复行一步,金气治之者,地气至西北,金位行令,治秋分后五之气,以应在泉右间之气,其运主乙庚岁,以应司天之政治岁也。复行一步,水气治之者,地气至北方,水位行令,治冬至前后终之气,以应在泉之气布,其运主丙辛岁,以应司天之政治岁也。复行一步,木气治之者,地气至东北,木位行令,治春分前初之气,以应在泉左间之气盛,其运主丁壬岁,以应司天之政治岁也。复行一步,君火治之者,地气至东南,君火位行令,治春分后二之气,以应司天右间之气盛,其运周岁相火代之,不主岁也。凡此六步治令之时,各行本方之气,入于中国,故木于东方治令时,春气西行,而中国皆东方温气,与在泉左间所居之气也。君相于南方治令时,夏气北行,而中国皆南方热气,与司天右间所居之气也。金于西方治令时,秋气东行,而中国皆西方凉气,与司天左间所居之气也。水于北方治令时,冬气南行,而中国皆北方寒气,与在泉右间所居之气也。六气之下,各有所制之气承之者,盖五行之气,一极则一生,而循环相承,无一息间断也。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者,夏相火极,水生承之,从微渐化,至冬着也。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者,冬水极土生承之,从微渐化,至长夏着也。土位之下,木气承之者,长夏土极,木生承之,从微渐化,至春着也。木位之下,金气承之者,春木极,金生承之,从微渐化,至秋着也。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秋金极,火生承之,从微渐化,至夏着也。君火之下,阴精承之者,夏君火极,阴精承之,从微渐化,至冬着也。其意与阴阳家水胎于午,金胎于卯等说,大同小异,而皆循环相承以为胎也。亢,过极也。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言六五之气过极则必害作,承气乃生于下,制之使不过也。故制则从微化着,承者自外列盛,极者自外列衰,而生化循环,害作则败坏扰乱,而生化大病也,盛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者,复明上文制则生化,外列盛衰之盛衰也。盖制亢下承生化之盛衰,惟岁气和平,则其所化,循序渐进。从微至着,而皆当六位之正,其岁气有太过不及,则其所化无序,或躐等陵节,或乘危往胜,故变或兼化而为半,非其位之邪,变或复胜而为全,非其位之邪也。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西,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者,言此八岁,皆岁与五运相会而气和平,其盛衰皆能循序当六位之正,如余岁不与运会,则气有太过不及,其盛衰皆无序,而非其位也。或曰,王氏注文,释水承火下者,热甚则润溢象水也。土承水下者,寒甚则冰坚,象土也。风承土下者,雨为疾风吹零也。金承风下者,风动气清,万物皆燥也。火承金下者,火煅金流也。林氏校正又引木发而毁折。及以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等语证之。河间又以亢则害承乃制六字之义,著书立论,二家之说,其说皆指六位下承之气,为旦夕之暴作,今吾子独谓为四时之循环,必将有说通之,而证其得失是非乎?曰:经下文制则生化,外列盛衰,盛衰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数句,论下承之义,亲切详备,足可证其得失是非矣。今经云: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水气承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木气承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火气承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土气承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金气承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阴精承之一节,乃下承生化之盛衰,当其位则正之旨也。盖其盛衰,循序不乱,盛者当治之正位,衰者当承之正位,而各当本位之正,故温当春,热当夏,凉当秋,寒当冬,而气候和平,以为生长收藏焉。此则经之本旨,论四时循环,当位正化也。王氏注文所释下承之义,又林氏所引木发毁折,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之证,乃下承生化之盛衰,非其位则邪者也。盖其盛衰,无序而乱,故木发毁折者暴,亢极之木飘怒,半兼暴承下之金杀同化,而盛衰半非其位,为兼化之邪也。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者暴,亢极之木,飘怒为暴,承下之金凉报复,而盛衰全非其位,为胜复之邪也。故温非春,热非夏,凉非秋,寒非冬,而或和或乖,以为人之百病焉。此则王氏、林氏误用旦夕暴作非位之邪,释经当位之正也。然其非位之兼化胜复,又有太过不及之殊。今河间所伸王氏、林氏之说,以亢则害承乃制六字,释变气之义。有曰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皆以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者。有曰制甚则兼化乃虚象者。有曰治兼化,但当泻其亢甚之气,为病本,不可反误治其兼化者。诸儒此言,皆谓五气变盛之兼化,若夫不及者则未之及也。按五常政大论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动软戾拘缓,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声角商;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纪,其动彰伏变易,其味苦咸,其色元丹,其声征羽;土不及曰卑监,卑监之纪,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声宫角;金不及曰从革,从革之纪,其动铿禁瞀厥,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声商征;水不及曰涸流,涸流之纪,其动坚止,其味甘咸,其色黅元,其声羽宫委和。所谓软戾拘缓者。软,王注谓缩短也。盖木之条达,不及而极,则金兼化缩短,承于非位以胜之也。戾,肢体曲戾也。拘,筋脉拘强也。木为金之缩短牵引而曲戾拘强也。缓,筋脉缓纵也。金胜木则土寡于畏,故土兼化,缓纵于其空隙,而拘者自拘,缓者自缓也。酸辛白苍角商,皆木不及而夭极,金于非位承之兼化也。伏明,所谓彰伏变易者,彰,火化彰明也。伏,水化隐伏也。变易,火不及水兼之,而或彰或伏,变易不常也。苦咸元丹征羽者,皆火不及而夭极,水于非位承之兼化也。卑监,所谓疡涌分溃痈肿者。疡,痈肿,土化壅塞也。涌,分溃,木化启坼也。土化壅塞而为疡痈肿,木兼化启者,而为腾涌分溃其壅塞也。酸甘苍黄宫角者,土不及而夭极,木于非位承之兼化也。从革,所谓铿禁瞀厥者。铿,谓金化铿声而为咳也。禁,谓闭气抑喉而禁忍其咳也。盖金肺太过,则欲气伸而喘喝,胸凭仰息;金肺不及,则欲气蓄而禁忍。铿,咳也。瞀,昏也。厥,逆也。金化铿禁而不及,则火兼化。昏瞀厥逆之气,升于禁忍之虚也。苦辛白丹商征者,皆金不及而夭极,火于非位承之兼化也。涸流,所谓坚止者。坚,坚干。止,定止也。水少坚干,而土坚之定止也。甘咸黅元羽宫者,皆水不及而夭极,土于非位承之兼化也。凡此皆气虚所变之兼化,其治法当补本气之虚,非如气盛兼化之法当泻。今河间例言治兼化,但当泻其亢甚之本气者可乎?其所兼之化,皆本气不足,所承者得以胜之而然,不治则本气愈衰,承气愈胜,今列言兼化为相似之虚象,不可反治之者可乎?此则河间误释太过不及所变之兼化皆为太过也。曰:王氏、林氏、河间氏失经旨意,已闻命矣。然六位下承之气,所以为正化之常者,为兼化胜复之变者,为和者,为乖者之详,犹有可得闻之,而一证之以经旨乎?曰,至诚无息者道体也。阴阳五行,在天地间流行,一极一生而更互相承,循环无端者,与道为体也。故其相承,以阴阳言,则冬至阴极阳生承之,夏至阳极阴生承之也。以五行言之,则五行即阴阳之相承,特有盛稚之分耳。故火盛阳,水盛阴,木稚阳,金稚阴,土负阴抱阳为冲气。其在阴阳相承,则冬至阴极阳生承之,始于长夏,土之冲气极,木稚阳生承之,次于秋,金之稚阴极,火盛阳生承之,终于冬。水之盛阴极,土冲气生承之也。夏至阳极阴生承之,始于春,木之稚阳极,金稚阴生承之,次于夏,君火之盛阳极,阴精生承之,终于夏,相火之盛阳极,阴生承之而一岁一周也。其在五行自相承,则君火相火之下,阴精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者,初岁也;土位之下,木气承之者,二岁也;木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凡三岁周而复始也。故混而阴阳,分而五行,常如是更互相承,循环无端者,实由相承之体,至诚无息而然。圣人在川上,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谓此至诚无息之体也。然以其相承之体言之,则至诚无息,随极而承,无常变和乖之殊,以其流行之用言之,则极于平气之纪,而当其位承之者,为正化之常而为和,极于太过不及之纪,而非其位承之者为兼化胜复之变而为乖也。其常者,则循序渐进,以为四时之周流;其变者,则或肆威太过,而暴极于非位,或势力不及,而夭极于非位。故所承者,皆随其极制于下,而躐等陵节,变其本气,以为旦夕之暴化。是故半变者,本气半衰,下承半盛而为半非位之兼化。全变者,本气全衰,下承全盛而为全非位之胜复。和而变者,为德化政令,乖而变者,为灾害眚伤也。经所谓发生之纪,其变振拉摧拔之类,乃太过之兼化。木不胜德,则收气复之类,乃太过之胜复。委和之纪,其动软戾拘缓之类,乃不及之兼化。肃杀炎赫沸腾之类,乃德化政令之胜复。水发而雹雪,木发而毁折之类,乃灾害眚伤之兼化。厥阴所生,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之类,乃灾害眚伤之胜复也。故均是至诚无息之体,但其所极所承者,有常变和乖之不齐,则其应见者,有正化兼化胜复及微甚灾祥之各异。王氏、林氏不分变化,释变化为变气,河间不分虚实,释兼化为盛,皆不思之过也。
按愿闻其步,愿闻其用节,乃论天之阴阳与地之阴阳,相错而变生,所谓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者也。步者,帝复问上篇地之六步也。六十度有奇者,地之六步,绕天一周,凡三百六十五度,以为一岁之日数,而每步各得六十度有奇也。故一日为一度,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为一步,而不盈日积二十四步,凡四岁则其余奇积盈百刻而成日于岁终,以为一纪也。六气应五行之变者,帝复取上文天道六六之节,及地理应六节气位二节之义,合而问之也。言天六气,风热湿火燥寒盛衰相应,地五行,木君火相火土金水之治令者,同一岁步,而其气错之变何如求之也。位,即步也。位有终始者,即天六气之盛者,应地五行之治令者,同在一步,而其候有终始也。气有初中者,即每步始终之盛,而治令之气,分为前后,前半步为初气,主地气升,后半步为终气,主天气降也。天上地下之气,相错于位之终始,气之初中不同,而求之之法亦异也。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者,求位有终始之法也。言天地之气,皆自甲子岁始求之者。谨按其始终之时,则其气候之至,可与之期也。岁六气始终早晏者,盖天地二气之始终,有步候之分。其在步候,则一岁六步,每步天地之气,始终各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其在岁候,则每岁天地之始终,各治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今帝先问一岁六步之气,始终之候早晏也。甲子之岁,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者,甲子岁六步,其天之气,少阴司天,而左间太阴,右间厥阴,阳明在泉,而左间太阳,右间少阳,皆各于所在之步,更盛而相应,地气同治其令,今初之气,则在泉左间太阳寒气盛,相应地东北木气治令,而同主春分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者,司天右间厥阴风气盛,相应地东南君火治令,而同主春分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者,司天少阴,热政布,相应地南方相火治令,而同主夏至前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者,司天左间湿气盛,相应地西南土气治令,而同主秋分前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者,在泉右间火气盛。相应地西北金气治令,而同主秋分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终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者,在泉阳明燥气盛,相应地北方水气治令,而同主冬至前后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始终之候早晏也。天地之气,在甲子岁六步,始终之候早晏,余岁同例推之也。岁候者,帝因步候而问及岁候也。盖天地于一岁之政,天气之司天在上者,共主一岁,地气之主运者,居中配之,凡二气之候,同其始终于一岁也。日行一岁,日行一周天也。气始于一刻者,甲子岁司天,少阴热气,在泉阳明燥气,中运太宫土气之候,始同治其岁也。日行二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者,乙丑岁,司天太阴湿气,在泉阳明燥气,中运少商金气之候,始同治其岁也。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者,丙寅岁,司天少阳火气,在泉厥阴风气,中运太羽水气之候,始同治其岁也。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者,丁卯岁,司天阳明燥气,在泉少阴热气,中运少角木气之候,始同治其岁也。此天地之气,在初纪四岁,始终之候,余纪同例推之也。用者,用前岁步始终之候,求天地之气也。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用,言人者求之岁交者,言用前岁步始终之候也。言求天气者,则求风寒暑湿燥火之本气,其标与中气不必求之也。言求地气者,则求木火土金水之位气,其下承之气不必求之也。言求人气者,则求气交中所应见之气,若其不应见者不必求之也。就甲子岁初之气言之,则言求天气者,求司天之热,在泉之燥,泉左间之寒也。言求地气者,求中运之土,本部之木也。言求人气者,则求气交所应见者。或热或燥或寒或土或水,五者之气为常,非是五者,皆胜复之邪变也。气交者。天地二气之交接,以人之身半天枢为界,天枢之上,至司天之位属,天气主之。天枢之下,至在泉之位属,地气主之。天地二气,于天枢交接之界分,属人气之所从,万物之所由,故曰气交也。凡此天地始终之候,亘古不易之体也。初凡三十度有奇,中气同法者,求气有初中之法也。言每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其前三十日有奇则为初气,而月属阳,主天枢已下之气皆升。后三十日有奇则为中气,而月属阴,主天枢已上之气皆降。就甲子岁初之气言之,天枢已下者,谓在泉燥气,泉左间寒气,中运土气,本部木气,皆上升也。天枢已上者,谓司天热气下降也。升已而降,降者流地,降已而升,升者腾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随,而氤氲错杂,胜侮相乘,由是变常化于气交而作胜复也。盖天地之气,各皆均平,则于升降之间,各守界分,而应岁步本位始终之常化,其有盈虚多少,则盈而同类多者胜,胜则越出岁步之本位,虚而同类少者侮,侮则为非岁步本位之气,气乘来胜,故常化变而胜复作矣。凡此天地升降之气,随时变化之用也。或曰:天之阴阳六节,惟司天在泉二节,统盛一岁,余四节独盛一步者,何也?曰,司天在泉二节,正当天地之中,其升降常在中国相持,故统盛一岁,余四节各居四方,其升降不在中国,惟治令一方所居之气,随春令西行,夏令北行,秋令东行,冬令南行,入归中国盛之。故此四节,各随四时之令独盛一步也。若夫胜复作而出位变常者,虽不居治令之力,亦入中国往复也。曰,天气以风暑湿火燥寒为序,而湿居火前;地气以木火土金水为序,而土居火后。夫湿土一气,其位不同,何也?曰,在天为气,故天以三阴三阳之气多少为序;在地成形,故地以五行之形相生为序。其以气之多少为序者,从少渐多,则阴之序始厥阴。厥阴者,一阴也;次少阴,少阴者,二阴也;终太阴,太阴者,三阴也。阳之序始少阳,少阳者,一阳也,次阳明,阳明者,二阳也,终太阳,太阳者,三阳也。此则天气以阴阳之多少为序,而湿居火前也。其以形之相生为序者,生生不已,则其气始于木,初之气;木生火,故君火为二之气,相火为三之气;火生土,故土为四之气;土生金,故金为五之气:金生水,故水为终之气而复生木。此则地气以五行之相生为序,而土居火后也。王太仆以少阳次太阳,陈无择以湿土生相火,可谓不究经旨矣。
按寒暑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至不生不化节,乃论天地阴阳之变,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帝承上篇天地初中升降之义,而问寒湿燥热风火等气,其于升降相遘、相临、相值之交接处,有空隙之间否乎?岐伯答以气有胜复者,言天地相遘、相临、相值者,凡五气有盈虚多少,常于升降之交接处,强弱侵凌,乘势胜复,无空隙之间也。故其胜复之作,于升降交接处,有为敷和、彰显、溽蒸、清洁、凄沧之德者,有为生荣、蕃茂、丰备、紧敛、清谧之化者,有为曲直、燔铄、高下、散落、沃衍之用者,有为摧拔、炎烈、淫溃、肃杀、凝冽之变者,唯变则邪气居之,于人为病死也。帝问何谓邪乎,言何故谓变为邪也。岐伯答以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者,言变化二气,犹阴阳昼夜之相反,而物之生从化极由变,故变之于化,更相薄物,则化者成之所由而为正气,变者败之所由而为邪气,故谓变为邪也。气有往复,用有迟速者,言变化之气皆有往复,某往复之用皆有迟速也。如经所谓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者,是其化气往复之类是也。冬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铄之复者,是变气往复之类,又皆其往复之用迟者也。所谓少阴所至为大暄寒,阳明所至为散落温者,是其往复之用速者也。凡变化必有此往复迟速四者播扇,然后化之正风,变之邪风,始来薄人也。成败倚伏游于中者,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及仲景所谓伏气伏寒之类是也。帝问迟速往复播扇,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运气盛衰之变而常然生风者耳。人感其风以为成败者,则倚伏游行于中,不于当时随所感发作者,何也?岐伯答成败倚伏生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者倚伏之义始明,丹溪所谓伤寒属内伤十居八九之论,深得斯旨也。言成败倚伏游于中者,皆生于人之所动,人动有节而自养,则其气和而所感者,亦化气之和来居,以为成身之生气,倚伏游于中焉。人动无节而烦劳,则其气乖,而所感者,亦化气之乖来居,以为败身之病根,倚伏游于中焉。至于动而不已,烦劳无休,而重感变气以启之,然后旧之倚伏者,始发而变作矣。期者,变作之期也,言变动而不以之动作也。不生不化,静之为期而死矣。故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故动物静则以口鼻出入之息废,而神机化灭为期,植物静则以根柯升降之化已,而气之孤危为期也。故动物非息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植物非化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动植之器,乃化生之宅宇。气散则出入升降各相离分而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自蠢动之微,至天地之广;期有近远,自蜉蝣之朝生暮灭,至聃彭之寿年千百。凡此大小远近四者之有皆贵乎守常,反常则灾害至而静期促矣。
发明六元正纪大论运气经旨
按六元正纪大论六化之正,六变之纪,至天地之气盈虚章,乃论五运六气应见候也。六化之正者,常气也。六变之纪者,变气也。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之六候者:化之一候,六化之正应见也;变胜复用病五候,六变之纪应见也。厥阴所至为和平流泄禁止十二节,论化变病三候也。曰时化、司化、气化、德化之常,及布政令行之常者,论化之候也;曰气变之常者,论变之候也;其曰病之常者,论病之候也。凡此十二变,至言其变一节,论胜复之二候也。六气之用,至方月一节,论用之一候也。时化之常者,六部生气之常化也。同化之常者,司天在泉,六位之常化也。气化之常者,五运之常化也。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者;其风生、热生、湿生、火生、燥生、寒生六者,本气也;终为肃、终为注雨、终为蒸溽、终为凉四者,标气也;中为寒、中为温二者,中气也。夫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故其生物之德,皆始于本气,终于标气,而终气常居标本之中,故言标本则中气在其中矣。惟少阴太阳言中而不言终者,盖少阴太阳中气与标气同,故言中则标气亦在其中矣。德化之常者,德生植物之常化也。其次德化之常者,德生动物之常化也。凡此十二变者,言前德化政令病变十二节之候,若不当岁步主客正位而至者,则属变气而为胜复也。凡胜复之候,至其胜气变德则报复以德,变化则报复以化,变政令则报复以政令,而其气之往复不能相移也。所变之气居高则报复亦高,居下则报复亦下,居后则报复亦后,居前则报复亦前,居中则报复亦中,居外则报复亦外,而其位之高下亦不能相移也。由是言之,则天下风寒暑湿燥火之变常不能同也。南方清燥而旱,北方雨湿而潦者有之;中原冰雪而寒,左右郁蒸而热者有之。况地理有高下,形势有大小,高者气寒多清燥,下者气热多雨湿,小者小异,大者大异,而错杂于天道不一之变矣。王氏释高下前后中外,俱作人身生病之所,而不及地理之分野,宜程子以天下旱潦常不同之义,非运气主岁之说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者,胜复为病之位也。假若风于高处胜,则人身亦于高处病头重而掉眩;风于下处胜,则人身亦于下处病足动而战栗。又如热于高处胜,则人身亦于腰上分野病肿热;热于下处胜,则人亦于腰下分野病肿热。皆随六气胜复之所在高下前后中外,以言其变病之所也。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者,谓各归不胜之方月施化也。方月者,假如厥阴司天之岁,则阳明之位在泉左间,其方月东北,初之气也;太阳之位右间,其方月东南,二之气也。厥阴之位司天,其方月正南,三之气也;少阴之位在天左间,其方月西南,四之气也。太阴之位在泉右间,其方月西北,五之气也;少阳之位在泉,其方月正北,终之气也。故其岁施用,太阴雨化施于东南,二之气,太阳之位;太阳寒化施于西南,四之气,少阴之位;少阴热化施于东北,初之气,阳明之位;阳明燥化施于正南,三之气,厥阴之位;厥阴风化施于西北,五之气,太阴之位。皆各命其所在之化,以征验其所施之化,于岁同法推之也。自得其位,在本位之方月施化也。如厥阴之岁,则太阴自得于西北,五之气本位施雨化;太阳自得于东南,二之气本位施寒化;少阴自得于西南,四之气本位施热化;少阳自得于正北,总之气本位施火化;阳明自得于东北,初之气本位施燥化;厥阴自得于正南,三之气本位施风化。于岁同法推之也。大者之至徐而常者,六气之盈者为病,则其势反徐而微,治法当逆之也。少者之至暴而亡,六气之虚者为病,则其势反暴而甚,治法当从之也。人见其气暴烈,骤用峻剂攻之,则热病未已,寒病复始。殊不知大者之气反微,少者之气反甚也。
发明至真要大论运气经旨
按至真要大论五味阴阳之用,至逆从反治节,乃论内气不调得病者之治法也。盖内气不调而得病,故所病寒热之邪,但可于其气之微者逆治之。如气甚而逆治之,则正邪格拒,不能胜邪,命将难全,故但当从其寒热之邪于外,伏其所主之剂于中,然后正邪相入而邪就擒矣。东垣所谓姜附寒饮,承气热服,及仲景于白通汤加尿胆治少阴,丹溪于芩蘗汤皆熟炒治色目妇人恶寒之类是也。
按气调而得节,乃论内气本调,因外邪得病者之治法也。盖内气调而得病,故不分寒热之微甚,或逆治之,或从治之皆可,更不须惧其正邪格拒,正固则邪自退矣。
卷一百十九
运气门
明 邵弁
】
运气占候补遗 【五运气至之占
帝曰: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之数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
【注 牛女,癸也。戊癸化火,又癸与子同属,戊与午连位,皆火分也。心尾,甲也。甲己化土,又甲与丑连位,己与未同属,皆土分也。
】
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
【注 危室,壬地。柳鬼,丁地。壬与亥同属,丁与巳连位,齐化木也。
】
素天之气,经于氐亢昴毕。
【注 氐亢,乙地。昴毕,庚地。乙与卯同属,庚与酉连位,同化金也。
】
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注 张翼,丙地。娄胃,辛地。丙与辰连位,辛与戌同属。齐化水也。
】
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注 戊己位木火金水中间,在天地为门户,在四时为长夏,南连午,西连申,故戊己无方位,而经独言戊分己分也。戊火连申,夹未土于中,癸火连寅,夹丑土于中者,盖湿土在中,火游行其间,在天居土前,在地居土后,而土火常相混也。
】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注 五气之至,各有五色,经于分野,气太过则先天而至,气不及则后天而至,常以寅卯前候之,自然可见,此占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
五运太过之占
诸壬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上应岁星。
【注 岁星光明,逆守宿属,分有灾也。
】
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上应太白星。
【注 木余土郁,化政不布于万物,故生气独治也。风气动甚,草木不宁,甚而摇落,金来复之也。故太白逆守属星者,危也。
】
诸戊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上应荧惑星;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寒,上应辰星。
【注 火独行,水折之,辰星逆凌,寒灾于物也。占辰星者,常在日之前后三十度,其灾之发当至南方。
】
诸甲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上应镇星,变生得位。
【注 谓土旺时月也。
】
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上应岁星。
【注 土不务德,木来折之也。
】
诸庚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上应太白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上应荧惑星。
【注 金胜而火复之也。
】
诸丙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上应辰星。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
【注 水胜土复也。
】
上临太阳,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上应荧惑、辰星。
【注 辰戌天符之岁,水胜而火绝,荧惑减耀,辰星明莹,逆守宿分有灾也。
】
五运不及之占
诸丁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注 金侮木之不胜也。
】
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
【注 丁卯丁酉岁,阳明上临,是谓天刑运也。木气既少,土气无制,故化气生成急速,镇星太白润而明,苍色之物早雕落也。
】
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上应荧惑、太白。
【注 火复其金,太白减耀也。
】
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上应荧惑、太白星。
【注 荧惑益明,太白芒减。
】
诸癸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
【注 水盛火衰也。
】
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上应镇星、辰星。
【注 土复于水也。
】
诸己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镇星。
【注 木盛土抑也。
】
复则收政严峻,名草苍雕,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
【注 金复木也。
】
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
【注 己巳、己亥岁也,厥阴上临,火司于地,故流水不冰,蛰虫不藏,岁星如常也。
】
诸乙岁金不及,炎暑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铄以行,上应荧惑星;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
【注 火盛金衰也。
】
复则寒而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上应辰星。
【注 水复火也。
】
诸辛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辰星。
【注 土盛水衰也。
】
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上应镇星。
【注 辛丑辛未岁也,土气专盛,木不得复,故镇星明。
】
复则大风暴发,草萎木零,生长不鲜,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注 水复土也。凡五星之变,应常不应卒。气有卒然而动者,星亦不为之变也。
】
复气应时占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铄之复。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凓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坼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铄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气之常也。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五星应化占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太过不及,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日:其应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注 如岁星之化风应之,荧惑之化热应之是也。
】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
【注 以道,谓顺行。留久,谓过应留之日数也。省下,察天下人主之善恶也。
】
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
【注 已去复来,逆行而速,委曲经过,是省其遗过。
】
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
【注 如环盘旋不去也。火议罪,金议杀,木水土议德。
】
应近则小,应远则大。
【注 近谓犯星犹在,远谓犯星去久,大小谓应祸福。
】 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
【注 北越,谓背而行也。
】
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
【注 无克伐之嫌,故守常而各行于中道也。
】
故岁运太过,则畏星失色而兼其母。
【注 如木太过则土星色赤也。
】
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
【注 如木不及,则木星色白。天气制胜己,地气制己胜。天制色,地制形。色兼其所不胜,则制胜己。
】
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
【注 五星所至之时,王相为盛,囚死为衰。东行凌犯为顺,灾轻;西行凌犯为逆,灾重也。
】
留守有多少。
【注 留守日多则灾深,留守日少则灾浅。
】
形见有善恶。
【注 星喜润,则为见善;星怒躁忧丧,则为见恶。
】
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注 二十八宿十二辰,有相克相生之胜。负则吉凶亦异,故五星凌犯;遇宿属克制,则灾不成。
】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
【注 光色圆明,不盈不缩,怡然莹然,人见之喜,星之喜也。光色勃然临人,芒彩满溢,人见之畏,星之怒也。光色微耀,乍明乍暗,星之忧也。光色迥然,不彰不莹,不与众同,星之丧也。泽,洪润也。燥,枯燥也。
】
五气动乱占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铄,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烈,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
五气郁发占
五运之气,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蜉蝣生灭,怫之先兆也。
【注 雨府,太阴所在也。
】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先兆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氛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元,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注 木发无时,故曰其气无常。
】
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刻终大温,汗濡元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
【注 水发在二火前后,亦犹辰星之随日也。
】
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注 五气兼化,如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皆兼下之承气也。
】
地理高下左右占
帝曰: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
六气正变占
黄帝问曰: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圆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轨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
在泉淫胜占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暝。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司天淫胜占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大雨且至。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
占六气之胜
少阴之胜,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太阴之胜,雨数至,燥化乃见。
少阳之胜,暴暑消铄,草萎水涸,介虫乃屈。
阳明之胜,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
厥阴之胜,大风数举,倮虫不滋。
占六气之复
厥阴之复,偃木飞沙,倮虫不荣。
少阴之复,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
太阴之复,大雨时行,鳞见于陆。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焫,介虫乃耗。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
太阳之复,水凝雨冰,羽虫乃死。
释亢则害承乃制
经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此数句,前人解说极多,能会经旨者殊少。详其文意,当云,亢则害,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只作两下解之为是。夫天地之间,五类生化,互有所胜,互有所制,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此以地气之制己胜者言之也。夫六气之用,各归其所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此地之四方,分为六步,以应天外六节气令之治者也。天地之气,互为盈虚,恶所不胜,归所同和,同者盛之,异者衰之,当其位则盛,非其位则衰。地气左迁于中,天气右行于外,内外相因,盛衰相倚,故曰外列盛衰也。若夫亢则伤害己胜,不受胜己者之施化,于是有胜则有复,胜复更作,败乱生化之常。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甚则易位,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所谓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是也。此一胜一制一正一变之异化也。河间云:亢则害承者之母气,于是承者乃起而制之。是知有非位之胜复而不知制则生化,外列盛衰,为当位之正化也。楼氏云:火亢则害,水承乃制之。制则生化,至冬着盛。是以夏之暑生冬之寒化,以冬之寒制夏之暑。亢恐不相及之甚,是知有当位之正化,而不知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为非位之胜复也。安可即以今日既亢之乖气,复为后日得制之平气耶?殊不知亢制字义甚明,言亢则非平,言制则非亢矣。生化盛衰,乃当位之常;败乱生化,乃非位之变也。二家全不分别,何也?
释病机十九条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五运之气,内应人之五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是也。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谓下焦肾肝之疾也;诸痿喘满,皆属于上,谓上焦心肺之疾也。此皆五脏之疾病,机由于内动者也。天之三阴三阳,化六气以生寒暑燥湿风火,内应人之六腑,外应十二经络。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手少阳三焦经也;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手少阴心经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手厥阴心包经也;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足太阳膀胱经也;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足太阴脾经也;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足阳明胃经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足厥阴肝经也;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手太阴肺经也;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手阳明大肠经也;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手太阳小肠经也;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足少阴肾经也;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足少阳胆经也。此皆十二经络之邪病,机由于外入者也。刘河间以此著书,漫然不分所属,殊不深考,何也?楼氏但纠其治法之偏,而未及乎此。故并为正之云尔。
明 李梴
】
医学入门 【运气总论
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未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能为万物生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无能也。
】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终也。阴阳五行,流为十干五化之运,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同流于天地之间,而为万物之原,人则禀其精而囿于两间,所以具五脏六腑,以应五运六气之数也。五运者,金木水火土也。
【水寒火热,故为阴阳之征兆。金杀木生,故为生成之始终。木言阳气触地而生,火言毁然盛而变化万物,金言阴气禁止万物而揪敛,水言润养万物,土言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
】
六气者,风火暑湿燥寒也。
【六气皆有一化也。木化风,主于春,阳气鼓舞,为天号令。君火化热,主于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于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凉乃行,金为丙妇,带火之气,故燥也。水化寒,严凛乃行。土化湿与土,润溽暑湿化行也。盖湿则土生,干则土死;泉出于地中,湿化信矣。
】
圣人仰观五天云色。
【黅天之气,经于中央,临甲己之位,立为土运。素天之气,经于西方,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元天之气,经于北方,临丙辛之位,立为水运。苍天之气,经于东方,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丹天之气,经于南方,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此五气之色,上经二十八宿,下应十二分位。所以古人占天望气,则何何 原作「和」,据文义改。气之灾疫,应在于何方,了然预知之矣。凡占当于正月初一日,若太过之纪寅初看,不及之纪寅末看,平治之纪寅正看。如苍气为风,丹为热,黅为湿,素为燥,黑为寒。其气之色有兼见者,又当分其微甚而推之。
】
天干取运,地支取气。天干有十,配合则为五运;地支十二,对冲则为六气。所以然者,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天有阴,故能降。地有阳,故能升。
】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生长者,天之道;藏杀者,地之道。天阳主生,故以阳生阴长;地阴主藏,故以阳杀阴藏。
】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人在气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则为九,九九制会,故生九窍九脏而应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节。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在天为元,元生神;在人为道,道生智;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怒。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喜。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思。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忧。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恐。寒暑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阴阳之神,不可得而见也;干支之迹,可得而求之也。
【天地阴阳以象,不以数推,惟凭干支则可测焉。
】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天地相合则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气终于癸,地气终于亥,天地相合则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阴阳相间,刚柔相须,是以甲子之后,乙丑继之;壬戌之后,癸亥继之。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有主运焉,有客运焉,有主气焉,有客气焉。主运主气,万载而不易;客运客气,每岁而迭迁。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东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金也;壬癸,北方水也。
【甲者,草木始甲而出;乙者,阳尚屈也。丙乃万物炳然着见而强,丁适阳强与阴气相争也。戊阳土也,万物生而出之,万物伐而入之。己阴土也,无所为而自得也。庚乃阳更而续也,辛乃阳极而更新也。壬乃阳气生之妊而为胎,与子同意;癸乃万物闭藏,怀孕于其下,揆然萌芽,天之道也。
】
故木为初之运,火为第二运,土为第三运,金为第四运,水为第五运。此主运也。
【诗曰:大寒木运始行初,清明前三火运居,芒种后三土运是,立秋后六金运推,立冬后九水运伏,周而复始万年如。或问曰: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自然之序也。然君火生土,土复能生相火,火复生金,其义何在?曰:相火非土不成,未见虚空能聚火。金在矿,非火不能煅出。所以《河图》火七居西,金九居南,互显其成能也。认真五行六气总一气也。故木焚则为火,绞则为水;石击则为火,镕则为水。洲渚之内,江河竞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皆情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乎?
】
自其夫妇配合言之:甲与己台而化土,乙与庚合而化金,丙与辛合而化水,丁与壬合而化木,戊与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岁,士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此客运也。
【诗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木位尽成林,丙辛便是长流水,戊癸离宫号曰心。盖甲己之岁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为土运。乙庚之岁,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为金运。丙辛之岁,正月建庚寅,庚金坐水,故为水运。丁壬之岁,正月建壬寅,壬水生木,故为木运。戊癸之岁,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为火运。
】
假如甲己,年甲为土运,初之运即土也。土生金,二之运即金也。金生水,三之运即水也。水生木,四之运即木也。木生火,五之运即火也。每一运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为阳,所以主乎运也。又以地支循环次序言之:寅卯,属春,木也。
【寅者,演也。正月阳上阴下,律管飞灰以候之,为演事之始也。卯者,茂也,二月阳气盛而孳茂也。
】
巳午,属夏,火也。
【巳者,起也,四月正阳无阴,物毕尽而起。午者,长也,五月阳尚未屈,阴始生而为主,物皆长大矣。
】
辰戌丑未,四季,土也。
【辰者,震也,三明阳已过半,万物尽震而长。戌者,灭也,九月万物皆衰灭矣。丑者,纽也,阴尚执而纽之,十二月始终之际也。未者,味也,六月物成而有味也。
】
申酉,属秋,金也。
【申者,身也,七月物体皆成也。酉者,緧也,八月万物皆緧缩收敛。
】
亥子,属冬,水也。
【亥者,劾也,十月阴气劾杀万物,此地之道也。子者,北方寒水阴位,一阳肇生之始,故阴极则阳生,妊而为胎,十一月辰也。
】
故风为初之气,火为二之气,暑为三之气,湿为四之气,燥为五之气,寒为终之气,此主气也。
【诗曰:大寒厥阴气之初,春分君火二之隅。小满少阳分三气,大暑太阴四相呼。秋分阳明五位是,小雪太阳六之余。
】
自其对冲定位言之:子对午而为少阴君火,丑对未而为太阴湿土,寅对申而为少阳相火,如对酉而为阳明燥金,辰对戌而为太阳寒水,巳对亥而为厥阴风木。
【君火司午,火本热,而其气当午位阴生之初,故标寒而属少阴也。水居北方,子位水,本寒,而其气当阳生之初,故标热而属太阳也。土应长夏,未之位,未乃午之次,故曰,太阴相火司于寅,寅乃丑之次。故曰,少阳木,居东方震,在人主肝处膈下,阴位木,必待阴而后生,故属厥阴。金居西方兑,在人主肺,居膈上。阳位金,必待阳而后发,故属阳明也。
】
故子午之岁,君火主之;丑未之岁,湿土主之;寅申之岁,相火主之;卯酉之岁,燥金主之;辰戌之岁,寒水主之;巳亥之岁,风木主之。此客气也。
【诗曰: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丑未太阴湿土上,太阳寒水雨连绵。寅申少阳相火旺,厥阴风木地中联。卯酉却与子午反,辰戌巳亥到皆然。如卯酉年司天,即子午年在泉;卯酉年在泉,即子午年司天。辰戌年与丑未年同例,巳亥年与寅申年同例。
】
假令子午少阴君火司天 【午位,
】 阳明燥金司地 【子位。
】 上者右行,太阴湿土为天之左间,厥阴风木为天之右间,所以面南而命其位也。下者左行,太阳寒水为地之左间,少阳相火为地之右间,所以面北而命其位也。一气在上【司一岁之天,又主上半年,
】 一气在下 【司一岁之地,又主下半年。
】 二气在左,二气在右 【司人与万物。
】 地之左间为初之气,
【要诀:每年退二,便是客乡。如子司天,后二支戌太阳寨水为初之气,亥为二气,子为三气,丑为四气,寅为五气,卯为六气。又逐年年辰,逐日日辰,皆名司天。
】
天之右间为二之气,司天为三之气,天之左间为四之气,地之右间为五之气,司地为终之气。每一气主旺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有奇。
【卯酉年,阳明司天,太阴在泉,初气太阴,二气少阳,三气阳明,四气太阳,五气厥阴,六气少阴。辰戌年,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初气少阳,二气阳明,三气太阳,四气厥阴,五气少阴,六气太阴。丑未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初气厥阴,二气少阴,三气太阴,四气少阳,五气阳明,六气太阳。寅申年,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初气少阴,二气太阴,三气少阳,四气阳明,五气太阳,六气厥阴。巳亥年,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初气阳明,二气太阳,三气厥阴,四气少阴,五气太阴,六气少阳。
】
此地支在下为阴,所以主乎气也。然客运之流行也,有太过焉,有不及焉。太过之年,甲丙戊庚壬,五阳干也。不及之年,乙丁己辛癸,五阴干也。太过其至先,大寒前十三日交,名曰先天。不及其至后,大寒后十三日交,名曰后天。平气之年,正大寒日交,不先不后,名曰齐天。
【申子辰年,大寒日寅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子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亥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戌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酉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申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一六天也。巳酉丑年,大寒日巳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卯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寅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丑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子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亥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二六天也。寅午戌年,大寒日申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午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巳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辰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卯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寅时末,交终之气。所谓三六天也。亥卯未年,大寒日亥初一刻,交初之气;春分日酉时末,交二之气;小满日申时末,交三之气;大暑日未时末,交四之气;秋分日午时末,交五之气;小雪日巳时末,交终之气。所谓四六天也。
】
客气之升降也,有正化焉,有对化焉。正化之岁,谓午未寅酉辰亥之年也。对化之岁,谓子丑申卯戌巳之年也。正化者,令之实,从本,其数生;对化者,令之虚,从标,其数成。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皆以阴阳而配。若考其深义,则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故草木子实人虫胎卵未就,皆水也。及水聚而形质皆备阴阳,而后成物,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则甘,土之味也,甘极则淡反本也。人禀阴阳,先生二肾,草木子实,大小虽异,其中皆有两以相合,与人肾同,是以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化生,故次二曰火。既阴阳合体,然后有春生而秋成,故次三曰木,次四曰金。木火金水,莫不因土而成,故次五曰土。三阴三阳,正化者从本生数,对化者从标成数。
】
假令甲子年,甲为土运,统主一年,子为君火,专司一岁,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
【周天者,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气也。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恰好。然天多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是谓一年一周天。月行迟,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天为退了十三度有奇,至二十九日半强,恰与天相值在恰好处,是谓一月一周天。五日为一候,三候成一气,即十五日也。三气成一节,节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节也。三八二十四气而分四时,一岁成矣。春秋言分者,阴阳中分,其气异也。冬夏言至者,阴阳至此而极,其气同也。天亦无候,以风雨霜露草木之类,应期可验而测之,故曰候。言一候之日,以五运之气相生而值之,即五日也。《书》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即其义也。
】
一期之中,主运以位,而相次于下,客运以气,而周流于上。客气加于主运之上,主气临于客气之下。天时所以不齐,民病所由生也。
【辰戌年,初之客气少阳相火,加主气厥阴风木;二之客气阳明燥金,加主气少阴君火;三之客气太阳寒水,加主气少阳相火;四之客气厥阴风木,加主气太阴湿土;五之客气少阴君火,加主气肠明燥金;终之客气太阴湿土,加主气太阳寒水。以上皆客气加于主运之上,举此二年为例也。抑论主气,春温夏暑,秋凉冬寒,风以动之,火以温之,暑以蒸之,湿以润之,燥以干之,寒以坚之,皆天地正气之运行。惟客加于主,乃有逆从淫胜,然后春有凄风,夏有伏阴,秋有苦雨,冬有愆阳。风胜则地动,火胜则地固,暑胜则地热,湿胜则地泥,燥胜则地干,寒胜则地裂,气候不齐,疠疾时降。
】
六甲年,土运太过,则雨湿流行,湿病乃生,肾水受邪,治当除湿以补肾。六己年,土运不及,则木气乘旺,反见风化,风病乃行,治当治脾以平木。六丙年,水运太过,则寒气大行,寒病乃生,心火受邪,治当逐寒以补心。六辛年,水运不及,则土气乘旺,反见湿化,湿病乃行,治当补肾以除湿。六戊年,火运太过,则热气大行,热病乃生,肺金受邪,治当降火以补肺。六癸年,火运不及,则水气乘旺,反见寒化,寒病乃行,治当补心以逐寒。六庚年,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燥病乃生,肝木受邪,治当清燥以补肝。六乙年,金运不及,则火气乘旺,反见热化,热病乃行,治当清肺以降火。六壬年,木运太过,则风气大行,风病乃生,脾土受邪,治当平木以补脾。六丁年,木运不及,则金气乘旺,反见燥化,燥病乃行,治当补肝以清燥。此客运之治法也。太阳寒水,治宜辛热;阳明燥金,治宜苦温;少阳相火,治宜咸寒;太阴湿土,治宜苦热;少阴君火,治宜咸寒;厥阴风木,治宜辛凉。此六气之治法也。然运气之所以有变者,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又有相得而病者,以下临上不当位也。五行相生者为相得,相克者为不相得。上临下为顺,下临上为逆。
【假令土临火,火临木,木临水,水临金,金临土,皆为以下临上,不当位也。父子之义,子为下,父为上,以子临父,不亦逆乎?
】
司天克运则顺,运克司天则逆。气克运则顺,运克气则逆。运气相同曰天符。
【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年,运气皆火,丙辰、丙戌年运气皆水,己丑、己未年,运气皆土,乙卯、乙酉年,运气皆金,丁巳、丁亥年,运气皆木。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符也。又戊子日戊为火运,子为少阴君火司天,运与司天同火,是为天符,此日得病速而危困也。更遇当年太岁,亦是天符,或是岁会,其病尤困。
】
天气生运曰顺化。
【甲子、甲午、甲寅、甲申年,火下生土也。壬辰、壬戌年,水下生木也。乙丑、乙未年,土下生金也。辛卯、辛酉年,金下生水也。癸巳、癸亥年,木下生火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顺化也。
】
天气克运曰天刑。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年,火下克金也。戊辰、戊戌年,水下克火也。辛丑、辛未年,土下克水也。丁卯、丁酉年,金下克木也。己巳、己亥年,木下克土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天刑也。
】
运生天气曰小逆。
【壬子、壬午、壬寅、壬申年,木上生火也。庚辰、庚戌年,金上生水也。癸丑、癸未年,火上生土也。己卯、己酉年,土上生金也。辛巳、辛亥年,水上生木也。子临父位,于理未当,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小逆也。
】
运克天气曰不和。
【丙子、丙午、丙寅、丙申年,水上克火也。甲辰、甲戌年,土上克水也。辛丑、辛未年,水上克土也。癸卯、癸酉年,火上克金也。己巳、己亥年,金上克木也。六十年中,有此十二年不和也。
】
运临木气之位曰岁会。
【子,水位也,丙子年水运临之。午,火位也,戊午年火运临之。卯,木位也,丁卯年木运临之。酉,金位也,乙酉年金运临之。辰戌、丑未土位也,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年土运临之。六十年中,有此八年岁会也。又丙子日丙为水运,子为水支,是运与支同水,乃名岁会,年月日时同,如遇此日得病不死,但执持而徐缓,更会年月时,合天符岁会,其病尤甚。
】
天符岁会相合曰太乙天符。
【戊午、乙酉、己未、己丑,六十年中有此四年太乙天符也。又戊午日戊为火运,午是少阴君火司天,又是火支,乃名太乙天符,此日得病主死。
】
运与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
【寅属木,孟春月也,壬寅年木运临之。巳属火,孟夏月也,癸巳年火运临之。申属金,孟秋月也,庚申年金运临之。亥属水,孟冬月也,辛亥年水运临之。六十年中,有此四年支德符也。
】
运与交同日相合曰干德符。
【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一年遇些二干,天地德合,亦为平气之岁也。
】
太过之运加地气曰同天符。
【庚子、庚午年,运同司地燥金;壬寅、壬申年,运同司地风木;甲辰、甲戌年,运同司地湿土。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天符。
】
不及之运加地气曰同岁会。
【辛丑、辛未年,运临司地寒水;癸卯、癸酉年,运临司地君火;癸巳、癸亥年,运临司地相火。六十年中有此六年同岁会也。
】
大要:阳年先天时化,则己强而以气胜实,主胜客也,故不胜者受邪。阴年后天时化,则己弱而以气休衰,客胜主也,故胜己者来克,被克之后必待时而复也。行复于所胜,则己不可前,故待得时则子当旺,然后子为母复雠也。
【又云,阳年太过则传所不胜而乘所胜,阴年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假令肝木有余,则时已气盛,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肝木不及,则土无所畏,遂自妄行,乃凌其肾水,此五行生克之理。盖胜至则复,复已而胜,故无常气而不息,若复而不胜则是生意已伤而有穷尽矣。
】
经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亢者,过极而不退也。当退不退,始则灾害及物,终则灾害及己。承,犹随也,以下奉上有防之之义。制,克胜之也,制则生化者,言有所制,则六气不至于亢而为平,平则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矣。生者自无而有,化者自有而无。外列盛衰者,六气分布主治,迭为盛衰,害而无所制,则败坏乖乱之政行,为灾为变,生化几乎息而为万物之大病。大病,即灾变也。万物皆病,天地其能位乎?此亢害承制,皆莫或使然,而自不能不然者也。以天时言之,春时冬令不退,即水亢极而害所承之木,然火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则木得化生之令,而敷荣列秀于外。但草木虫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苟无制而木被其害,则冬入于春,生化几息,而为天地间之灾变,岂非政令败乱之极乎?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干发燥,身热,则脾土失养,肺金受害,由是水乘而起,以复金母之雠而制心火,汗出发润口津身凉而平矣。苟肾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胜而不能下退,则神去气孤而灾害至也。
】
又曰: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住,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言六甲有余已则不足,不足已则有余。若余已复余,少已复少,则天地之道变矣。
】
又曰:出入废则神机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四者常守,反之则灾害至。
【出入者,天地之呼吸也。升降者,天地之化气也。毛羽倮鳞介及飞走蚑行者,皆生气根于身中,以神为动静之主,故曰神机。金玉土石草木,皆生气根于外,假气以成立,故曰气立。根于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动浮,皆神气为机发之主,故其所为也,物莫之知,是以神舍去则机息。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生长化成收藏皆造化之气所成立,故其所出也,物亦莫知,是以气止息则造化之道绝矣。九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降之气。往复于中,壁窗户牖,皆承来气冲击于人,阳升则井寒,阴升则井暖,以物投井,及叶坠空中,翻翻不疾,皆阴气所凝也。虚管溉满,捻土悬之,水固不出,为无升气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顿溉不入,为气不出,故不能入也。由是观之,升无所不降,降无所不升,无出则不入,无入则不出,群品之生,升降出入,生气之常也。若有出无入,有入无出,有升无降,有降无升,则反生化之常道,而神去气孤,非灾害而何?
】
虽然,逆顺灾眚,尽皆天之气运所为也。地在人之下,大气举之也。天六动而不息,地五静而有守。
【天以六气临地,地以五位承天,然天气不加君火,以六加五,则五岁而余一气,乃君火不宜岁气,但以名奉天耳。故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言相火代君火而用事,故五岁而右迁。若地以五承六,则当六岁乃备尽天元之气,故六期而循环,周而复始。五岁一周,则五行之气遍,六期一备,则六气之位周,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纪之则六十年矣。
】
推之历日,依节交气,常为每岁之主气,又曰地气。若司天在泉左右两间,轮行而居主气之上者,曰天气,客气也。客气乃行岁中天命,主气祗奉客气之天而已。客胜主则从,主胜客则逆,二者有胜而无复矣。
【主胜则泻主补客,客胜则泻客补主也。
】
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每年先立运气,审其太过不及,然后以地之主气为本,天之客气加临于上为标,以求六化之变。如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以平为期。抑考褚氏有曰:大挠作甲子,隶首作数,志岁月日时远近。故以当年为甲子岁,冬至为甲子月,朔为甲子日,夜半为甲子时,积一十百千万,亦有条而不紊,皆人所为也。人婴异气,疾难预拟,吾未见其是也。吁!此一偏之见也。不知天时非凡夫可度,人身资大化有生。明堂诗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宫寄,胞络同归入癸方。
【诗言人秉天地壬之气而生膀胱命门,秉癸之气而生肾,秉甲之气而生胆,秉乙之气而生肝,秉丙之气而生小肠,秉丁之气而生心,秉戊之气而生胃,秉己之气而生脾,秉庚之气而生大肠,秉辛之气而生肺。此天干也,地支亦然。
】
又云:肺寅大卯胃辰经,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胞戌,亥三子胆丑肝通。观此二诗,则天地人身,无时不相流通。
【经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也。
】
故一气不合,不能生化。天有六气,人以三阴阳而上奉之。
【以六经言之,则三阴三阳,以十二支分之,则有六阴六阳,阴从上降,生于午而极于亥,谓之六阴。阳从下起,生于子而极于巳,谓之六阳。
】
地有五行,人以五脏腑而下应之。脏为阴,而其数奇,以应五运,盖五行质具于地,而气则行于天也。腑为阳,而其数偶,以应六气,盖六淫虽降于天,而势必充于地也。子午为天地之中正,君火位焉,手少阴心午居之,足少阴肾子居之。辰戌为七政之魁罡,寒水位焉,
【太阳寒水有子位而居于辰戌者,水伏于土,而水由地中行,故戌为六戊天门,辰为六己地户。
】
手太阳小肠戌居之,足太阳膀胱辰居之。然火从水化,水随肾至,故少阴为脏位,与太阳隔而气相合为腑也。丑未为归藏之标本,湿土位焉,足太阴脾未居之,手太阴肺丑居之。卯酉为日月之道路,燥金位焉,足阳明胃酉居之,手阳明大肠卯居之。然子随母居,土旺金盛,故太阴为脏位,与阳明隔而气相合为腑也。巳亥为天地之门户,风木位焉,
【卯虽木之正分,为阳明燥金所居,然木生在亥,故居于亥而对化于巳也。
】
足厥阴肝亥居之,手厥阴心胞络巳居之。寅申握生化之始终,相火位焉,
【少阳相火佐脾,虽有午位,君火居之,故居寅,火生于寅也。
】
足少阳胆寅居之,手少阳三焦申居之。然相火寄于肝肾,胆者肝之腑,心胞络者肾之配,故厥阴为脏位,与少阳隔而气相合为腑也。
【三阴三阳,名异而体则一也。阴阳气微,则谓之少;阴阳气盛,则谓之太。寅为少阳,卯为阳明,辰为太阳,午为少阴,未为太 阴,亥为厥阴。
】
南政三阴司天,则皆寸不应;三阴在泉,则皆尺不应。北政三阴司天,则皆尺不应;三阴在泉,则皆寸不应。不应者,皆为沉脉也。
【此言六气以君火为尊,五运以湿土为重,故甲己土运为南政,盖土以成数,贯金木水火之运位,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余四运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别也。然此论其常也。若天行时病,则有不必拘者。经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天地以气不以位,故不当以脉诊,但以形证察之。
】
由此观之,经络脏腑,脉病药治,无非运气之所为也。非只一岁也,虽一时一刻之短,而五行之气莫不存。非特一物也,虽一毫一芒之细,而五行之化莫不载。上达于天,则有五星倍减之应;下推于地,则有草木虫育之验。奈何俗医不知医之源者,全然不识运气为何物;不知医之变者,又泥时日,执钤方以害人。要之:有在天之运气,有在人之运气。天时胜则舍人之病而从天之时,人病胜则舍天之时而从人之病。张子曰: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扁鹊曰:阴淫寒疾,即太阳寒水之令太过;阳淫热疾,相火之令太过;风淫未疾,木令太过;雨淫腹疾,湿令太过;晦淫惑疾,燥令太过,久晴不雨,当为疫厉风痹;明淫心疾,君火初令太过。经曰: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以为工。学者合而观之,更精于脉证,乃自得之。噫!儒之道博约而已矣,医之道运气而已矣。学者可不由此入门,而求其蕴奥耶?
卷一百二十
运气门
明 汪机
】
运气易览 【学五运六气纲领
或问:五运六气,《内经》讲论,诸方所略,其理奥妙,未易造入,愿发明焉。丹溪曰:学医之初,宜须先识病机之变化,论人形而处治。若便攻于运气,恐流于马宗素之徒,而云某年生人,某日病于某经,用某药治之之类也。
或问:人之五脏六腑,外应天地,司气司运,八风动静之变,人气应焉,岂不切当?苟不知此为医,未造其理,何以调之?曰:杨太受亦如此说。盖五运六气,须每日候之,记其风雨晦明,而有应时作病者,有伏气后时而病者,有故病冲而动者。体认纯熟,久久自然造其至极。
【丁元吉氏撰《运气提纲》曰:提纲之作,一本《内经》,及刘温舒论奥语约而事义多者,复注其下,正注不足,则旁注易见者。但旁注旨深者,列为图名目,用墨抹之。
】
经论阴之所在则脉不应,兼三阴而言,非独指少阴也。王太仆于太阴厥阴下,注以少阴近其位致,然反遗本气左右,不以位取人所向,义亦率合,故启马宗素诸书,皆随君火所在言之。此丹溪所谓失经义之类。今不从。
五行生死顺逆之图
见图
【歌曰:木火土金水五行,周而复始互相生。水火金木土五贼,周而复始互相克。
】
干支五行所属之图
见图
【歌曰:甲乙寅卯木东藏,丙丁巳午火南方。
】
【庚辛申酉金西属,壬癸子亥水北乡。戊己辰戌丑未土,寄旺四季位中央。
】
运气说
五运六气之说,不见于儒者之六经,而见于医家之《素问》。夫《素问》乃先秦古书,虽未必皆黄帝岐伯之言,然秦火已前,春秋战国之际,有如和缓、秦越人辈,虽甚精于医,其察天地五行之用,未能若是精密也。则其言虽不尽出于黄帝岐伯,其旨亦必有所从授矣。且夫寒暑湿燥风火者,天之阴阳,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者,地之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而五运行于其间,则五之化气也。天数终于五,六居之;地数终于六,七居之。戊己土也,化气必以五,故甲己化土而居其首;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故丁壬次之;木生火,故戊癸次之。此化气之序也。地之三阴三阳亦五行耳,而火独有二,五行之妙理也。盖木旺于东,火旺于南,金旺于西,水旺于北,而土旺于四维。戊附于戌而在干,己附于辰而在巽,而未之对冲在丑,故辰戌丑未寄旺之位也。未在西南,其卦为坤,其时为长夏。以其处四时之中,《吕氏月令》谓之中央。假如太角壬木之化为启坼,而变为摧拉,太征戊火之化为暄燠,而变为炎烈,正化之为变者然也。少角丁木,木气不足,清胜而热复,少征癸火,火气不足,寒胜而雨复,邪化之为复者然也。寒甚而为阳焰,是为火,郁热甚而为凄清,是为金,郁抑而不伸者然也。水郁而发,则为冰雹,土郁而发,则为飘骤,郁而怒起者然也。风淫所胜则克太阴,热淫所胜则克阳明,凌其所胜者然也。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湿土之下,风气承之,极则有反者然也。摧拉之变不应,普天悉皆大风;炎烈之变不应,薄海悉皆燔灼;清气之胜不应,宇宙无不明洁;雨气之复不应,山泽无不蒸溽。郁也,发也,淫也,承也,其理皆然。凡此者,其应非有候,则有不时而应者矣。其至非有时,则有卒然而至者矣。是故千里之远,其变相似者有之;百里之近,其变不同者亦有之。即其时当其处,随其变而占焉,则吉凶可知。况《素问》所以论天地之气化者,将以观其变而救民之疾也。夫大而天地,小而人之一身,五行之气皆在焉。天地之气,有常无变,则人亦和平而无灾。天地之气变而失常,则疾疠之所从出也。是故木气胜则肝以实病,脾以虚病;火气胜则心以实病,肺以虚病。此医者所能致察,儒者不得其详也。至于官天地,理阴阳,顺五行,使冬无愆阳,夏无伏阴,秋无苦雨,春无凄风,和平之气行于两间,国无水旱之灾,民无妖孽之疾,此儒者所当察,医者未必能知也。《素问》亦略言之矣。五行之精,是为五纬,与运气相应。有岁星,有辰星,以此察其行之逆顺,而占其吉凶,然必曰德者福之,过者罪之,则是运气之和平而为休祥,有德者召之也,运气之乖戾而为疾眚,有过者致之也。虽然,其说略而未详,吾儒之经则详矣。《洪范》九畴始于五行,中于皇极,终于五福六极,圣人建极于上,以顺五行之用,是以天下之民有五福而无六极,有五福皆可以康宁矣,无六极皆免于疾病矣。此其道固有行乎运气之外者,是以大舜成周之时尝见之。由庚之诗作而阴阳得由其道,华黍之诗作而四序不失其和,由仪之诗作而万物各得其宜,此建皇极,顺五行,使民有五福而无六极之验矣。是故《素问》则方伎之书,《洪范》则圣人经世之大法也。知有《素问》不知有《洪范》,方伎之流也。知有《洪范》不知有《素问》,亦未许为通儒。
二十四气之图
见图
【五日谓之候,三候成一气。大小闰月,但依历交之。凡四时寒暑温凉,盛于季月。然差正位三十日有奇也。
】
论四时气候
六气终始早晏,五运太少盈虚,原之以至理,考之以至数,而垂万古无有差异也。经曰:五日一候应之,应五行也。故三候成一气,即十五日也。三气成一节,节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此八节也。四方二十四气而分主四时,一岁成矣。春秋言分者,以月气言之,则二月半初气终而交二之气,八月半四气尽而交五之气。若以四时之气言之,则阴阳寒暄之气,到此可分之时也。昼夜分五十刻,亦阴阳之中分也。故经曰:分则气异是也。冬夏言至者,以六气言之,则五月半司天之气,至其所在,十一月半,在泉之气,至其所在。以四时之令言之,则阴阳之气,至此极至之时也。夏至日长不过六十刻,阳至此而极,冬至日短不过四十刻,阴至此而极,皆天候之未变。故经曰:至则气同是也。天自西而东转,其日月五星,循天从东而西转,故《白虎通》曰:天左旋,日月星辰右行。又曰: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则昼夜行天之一度,一度有百刻即一日;月则昼夜行天之十三度有奇者,谓复行一度之中,作十九分分之得七。【一度有百刻,作十九分分之得七,每一分该五刻强,五七三十五刻强,是月昼夜行天十三度零十度五刻强。
】 大率月行疾速,终以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是将十三度及十九分分之七数。总之则二十九日,计行天三百八十七度有奇。计月行疾之数,比日行迟之数,则二十九日,日方行天二十九度,月已先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外,又行天之二十二度,反少七度而不及日也。阴阳家说谓日月之行,日有前后迟速不等,固无常准,则有大小月尽之异也。本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即二十五刻,【是日行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当为一岁矣。
】 当为一岁。自除岁外之余,即有三百六十日,又除小月所少之日六日,止有三百五十四日而成一岁,通少十一日二十五刻,乃盈闰为十二月之制,则有立首之气,气乃三候之至,月半示斗建之方,乃十二辰之方也。闰月之纪,则无立气,建方皆他气,但依历以八节见之,推其所余乃成闰,天度毕矣。故经曰: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者,此之谓也。观天之杳冥,岂复有度乎?乃日月行一日之处,指二十八宿为证,而记之曰度。故经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制,谓制度也。天亦无候,以风雨霜露草木之类,应期可验而测之,曰候。言一候之日,亦五运之气相生而值之,即五日也。如环无端,周而复始。书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即其义也。医工之流不可不知。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六十年交气日刻
图自寅顺观至子,为甲子岁初气,子至戌为二气,自亥至酉为三气,酉至未为四气,自申至午为五气,午至辰为六气。自巳至卯起,乙丑岁初气。余岁继此推之。则气起同刻,三岁相合,义自见矣。然昼夜百刻,当分算于十二时,每一时该八刻零三分。
【愚按六气每气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例申子辰年,初之气,始于大寒寅初刻,至春分日子正之中,是初之气纔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二之气,即始于是日子时八十七刻六分,至小满日戌正四刻,是二之气,纔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三之气已后,并仿此,按图推之。所谓八十七刻半者,十二时共有百刻,甲子年大寒日寅初刻交初之气,至二月半子时五刻纔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值子时之五刻也。百刻而除八十七刻半,剩下十二刻半,算入二之气内,仍该找七十五刻,凑作八十七刻半。自前子时六刻交二之气数起,至七十五刻,乃值戌时四刻也。百刻而除七十五刻,剩下二十五刻,算入三之气内,仍该找六十二刻半,凑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戌时五刻交三之气数起,至六十二刻半。乃值酉时之五刻也。百刻而除六十二刻半,剩下三十七刻半,算入四之气内,仍该找五十刻,凑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酉时六刻交四之气数起,至五十刻,乃值未之四刻也。百刻而除五十刻,剩下五十刻,算入五之气内,仍该找三十七刻半,凑作八十七刻半。自前未之五刻,交五之气数起,至三十七刻半,乃值午时五刻。百刻而除三十七刻半,剩下六十二刻半,算入六之气内,仍该找二十五刻,凑作八十七刻半也。自前午之六刻,交六之气数起,至二十五刻,乃值辰之四刻也。百刻而除二十五刻,剩下七十五刻,算入乙丑岁之初气内矣。
】
六十年交气日刻之图
见图
【歌曰:欲知交气早晏时,漏下一刻甲子初。终于八十七刻半,二气续此而起欤。尽于七十五刻是,念六刻半三气居。六十二刻六分始,终五十刻四气居。五气三十七刻半,六气二十五刻除。自是转至戊辰首,复与漏下一刻如。申子辰初相会合,巳酉丑初同刻途。寅午戌初气不异,亥卯未初当共储。四岁一小周三合,六甲六遍良弗虚。
】
【十五小周为一大周,则六十年矣。
】
论六十日交气日刻
夫日一昼一夜,十二时当均分于一日,故上设铜壶贮水,漏下浮箭,箭分百刻以度之,虽日月晦明,终不能逃也。是以一日之中有百刻之候也。夫六气通主一岁,则一气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知交气之时有早晏也。故此立图以明之。冬夏日有长短之异,则昼夜互相推移,而日出入时刻不同,然终于百刻也。其气交之刻,则不能移。甲子之岁,初之气,始于漏水下一刻寅初,终于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也。二之气,复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戌正四刻也。三之气,复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酉正之中也。四之气,复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未正四刻也。五之气,复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也。六之气,复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辰正四刻也。此之谓一周天之感度,余刻交入乙丑岁之初气矣。如此而转至戊辰年,初之气复始于漏水下一刻,则四岁而一小周也。故申子辰气会同者此也。巳酉丑初之气,俱起于二十六刻,气皆起于五十一刻,亥卯未之气,俱起于七十六刻,气皆起于同刻,故谓之三合者义由此也。
生成数论
圣人立法以推步,盖不能逃其数。观其立数之因,亦皆出于自然。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者:以水北方子位,子者阳生之初,一阳数也,故水曰一;火南方午位,午者阴生之初,二阴数也,故火曰二;木居东方,东阳也,三者,奇之数,亦阳也,故木曰三;金居西方,西阴也,四者偶之数,亦阴也,故金曰四;土应西南长夏。五者奇之数,亦阳也,故土曰五。由是论之,则数以阴阳而配者也。然水生于一,天地未分万物未成之初,莫不先见于水,以今验之,则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胚胎,皆水也,岂不以水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质莫不备,阴阳之气在中而后成。故物之小而味苦者,火之兆也。物熟则甘,土之味也;甘极则反淡,淡本味也。然人禀父母阴阳生成之化,故先生两肾,左肾属水,右肾属火,则火因水而后见,故火次二。盖草木子实,大小虽异,其中皆有两以相合,与人肾同,亦阴阳之兆,故万物非阴阳合体,则不能生化也。既阴阳合体,然后有春生而秋成,故木次三,金次四。盖水有所属,火有所藏,木有所发,金有所别,莫不皆因土而后成。故金木水火土之成数,皆兼土数五也。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常以五之生数,不可至十者,土不待十以成,是生成之数皆以合之,则万物岂能逃其数哉?三阴三阳,正化者从本生数,对化者从标成数。五运之纪,则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各取其数之生成多少,以占政令气化胜复之交作,盖明诸用也。
五行生成数之图
见图
【歌曰:一六水兮二七火,三八从来木为佐。四九金乡土五穷,缘无成数十难坐。五运不及生可推,若逢太过成必随。六气生用验正化,成参对化更无疑。
】
论交六气时日
经曰:显明 【日也
】 之右 【卯位,
】 君火之位。君火之右 【辰位,
】退行一步 【一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
】 相火治 【主也
】 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乃六气之主位也。自十二月中气大寒日,交木之初气;次至二月中气春分日,交君火之二气【即前君火之位;
】 次至四月中气小满日,交相火之三气 【即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 次至六月中气大暑日,交土之四气;次至八月中气秋分日,交金之五气;次至十月中气小雪日,交水之六气。每气各主六十日,每日八十七刻半,总之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共周一岁也。若【若字作除,理似顺也
】 岁外之余 【余者于三百六十五日,除去五日作余
】 及小月之日 【小月有六日,亦除之
】 则不及也。 【除前余四五日,又除小月六日,共除十一日,止有三百五十四日,不及三百六十五日也。
】但推之历日,依节令交气,常为每岁燥湿寒暑风火之主气,乃六气之常纪,此谓地之阴阳静而守位者也。气应之不同者,又有司天在泉左右四间之客气,客气亦有寒暑燥湿风火之化,乃行岁中之天命,轮居主气之上,主气则当祗奉客之天命,动而不息者也。【合而言之,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分而言之,每气各主六十日有奇,奇者八十七刻半。
】 客胜主则从,主胜客则逆,二者有胜而无复,每年以司天前第三位为在泉,第四位为初之气,假如子为少阴君火司天,子前第三位卯为阳明燥金,在泉第四位辰为初之气,辰与戌对,同属太阳寒水【主大寒后至春分六十日有奇,
】 辰即卯之左间也。次巳为二之气,巳与亥对,同属厥阴木 【主春分后至小满上六十日有奇,
】 巳即午之右间也。次午为三之气,午与子对,同属少阴火【主小满后至大暑六十日有奇,
】 即司天气也。次未为四之气,未与丑对,同属太阴土 【主大暑后号至秋分六十日有奇,
】 未即午之左间也。次申为五之气,申与寅对,同属少阳相火【主秋分后至小雪六十日有奇,
】 申即酉之右间也。次酉为终之气,酉与卯对,同属阳明燥金 【主小雪后至大寒六十日有奇,
】 即在泉气也。
【按六气司天之岁,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左右;在泉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左右。如丑未岁土司天,面北而言左右,丑之左间相火寅,右间君火子;辰戌岁水在泉,面南而言左右,辰之左间厥阴巳木,右间阳明卯金,故曰左厥阴,右阳明也。是岁客之初气厥阴亥木,二气少阴子火,三气即司天丑土,四气少阳相火寅,五气阳明卯金,终气即在泉辰水。此司天在泉左右之四间,客气加于主气者。余皆仿此。
】
草庐吴澄曰:天地阴阳之运往过来,续木火土金水,始终终始,如环斯循,六气相生之序也。岁气起于子中,尽于子中,故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子午之岁,始冬至燥金三十日,然后襌于寒水以至相火。日各六十者五,而小雪以后,其日三十,复终于燥金。丑未之岁,始冬至寒水三十日,然后襌于风木,以至燥金,日各六十者五。而小雪以后其日三十,复终于寒水。寅申以下皆然。如是六十年至千万年,气序相生而无间。非小寒之末无所于授,大寒之初无所于承,隔越一气不相接续,而截自大寒为次年初气之首也。此造化之妙,《内经》秘而未发,启元子阙而未言,近代杨子建昉推而得之,兹说与经不合,然极有理,谨附于此,俾学者知之。
六化之图
见图
【歌曰:水寒木化风。相行炎暑令,土湿雨同功。
】
六化论
夫五行在地成形 【金木水火土,
】 在天为气,而气有六,乃天之元气,然后三阴三阳上奉之。【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厥阴风木,少阳相火,太阳寒水,阳明燥金。
】 谓之六气,皆有一化。木之化风,主于春。君火之化热,主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应君之德。相火之化暑,主于夏,炎暑乃行。金之化清与燥,主于秋,清凉乃行。【白露清气也。金为庚辛,辛为丙妇,带火之气,故燥。久雨霖霪,西风而晴,燥之兆也。西风而雨,燥湿争也,而乃自晴。
】 水之化寒,主于冬,严凛乃行。土之化湿与雨,主于长夏【六月,
】 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成而王,土润溽暑,湿化行也。 【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则土雨之化见矣。
】 凡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皆天地之正气【六气司化之令,
】 其客行于主运,则自有逆顺淫胜之异,由是气候不一,岂可一定而论之?夫阴阳四时气候,则始于仲月,而盛于季月,故经曰:差三十度而有奇。又言气令盛衰之用,其在四维,四维者辰戌丑未四季月也。盖春气始于二月,盛温于三月;夏气始于五月,盛暑于六月;秋气始于八月,盛凉于九月;冬气始于十一月,盛寒于十二月,则气差明矣。然五月夏至,阴气生而反大热,十一月冬至,阳气生而反大寒者,盖气自下生,推而上之也。故阴生则阳上而愈热,阳生则阴上而愈寒,夏井清凉,冬井温和,则可验矣。
论主气
地气静而守位,故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为岁岁之常令。四时,为六气之所生也。厥阴木为初气者,方春气之始也,木生火,故少阴君火,少阳相火次之;火生土,故太阴土次之;土生金,故阳明金次之;金生水,故太阳水次之。皆相生而布其令,莫不咸有绪焉。木为初气,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奇八十七刻半,
】 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天度至此,风气乃行也。君火为二气,主春分后六十日有奇,自斗建卯正至巳之中,天度至此,暄淑乃行也。相火为三气,主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自斗建巳正至未之中,天度至此,炎热乃行也。土为四气,主秋分前六十日有奇,自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天度至此,云雨乃行,湿蒸乃作也。金为五气,主秋分后六十日有奇,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天度至此,清气乃行,万物皆燥也。水为六气,主冬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自斗建亥正至丑之中,天度至此,寒气乃行也。六气旋环,以成一岁之主气也。天之六气客之,每岁转居于其上,以行天令者也。是故当其时而行,变之常也,非其时而行,变之灾也。如春行夏秋冬之令,冬行春夏秋之令,此客加主之变也。故有德化政令之常,有暴风疾雨迅雷飘电之变。冬有烁石之热,夏有凄风之清,此无他,天地之气,胜复郁发之致也。此则五,丽乎太过不及之征耳。
论客气
六气分上下左右而司天令,十二支分节令时日而司地化,上下相召,而寒暑燥风火,与四时之气不同者,盖相临不一使然也。六气司于十二支,有正对之化。厥阴司于巳亥,谓厥阴木也,木生于亥,故正化于亥,对化于巳也。卯虽为正木之分,乃阳明金对化也。生谓从生而顺于巳,少阴司于子午,谓少阴为君火位尊,正得南方离位,故正化于午,对化于子也。太阴司于丑未,谓太阴为土,士属中宫,寄于坤位西南,而居未分,故正化于未,对化于丑也。少阳司于寅申,谓少阳相火,位卑于君火,虽有午位君火居之,火生于寅,故正化于寅,对化于申也。阳明司于卯酉,谓阳明为金,酉为西方,属金,故正化于酉,对化于卯也。太阳司于辰戌,谓太阳为水,虽有子位,以为君火对化,乃伏土中,即六戊天门戌,六己地户辰是也。故水虽土用,正化于戌,对化于辰也。此天之阴阳,合地之十二支,动而不息者也。但将年律起,当年司天,相对一气为在泉,余气为左右间用,在泉后一气为初之气,主六十日有奇,至司天为三之气,主上半年【自大寒日后,通主上半年,
】 至在泉为六气,主下半年 【自大暑日后,通主下半年。
】 经曰:岁半已前,天气主之;岁半已后,地气主之者此也。天之六气,客也。将此客气布于地之六气步位之上,则有气化之异矣。经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者,谓司天曰上位,在南方则面北立,左右乃左西右东也。在泉曰下位,在北方则面南立,左右乃左东右西也。故上下而左右殊。经曰:少阳之右,阳明治之,乃南面而立以阅之意也。非论上下左右之位,而与显明之右,君火治之之意同,谓南面视之指位而言也。
六气标本之图
见图
【六气之本,少阴午,太阴未,少阳寅,阳明酉,太阳戌,厥阴亥。
】
【歌曰:子君丑土卯金标,辰水犹偕巳木调。申相亦原兹数内,余稽正化本然条。
】
五运六气枢要之图
见图
论标本
三阴三阳,天之六气,标也。金木水火土,地之五行,本也。太阴湿土,少阳相火,为标本同。至于少阴君火,太阳寒水,则阴阳寒热,互相不同。何也?盖君火司于子午,午者一阴始生之位,火本热而其气当阴生之初,故君火属少阴也。水居北方子,子者一阳始生之位,水本寒,而其气当阳生之初,故寒水属太阳也。此水火之标本以异者此也。土者,乃西南维未之位,应于长夏之月,未乃午之次,为阴矣,故土曰太阴。相火司于寅,寅乃丑之次,为阳矣,故相火曰少阳。木者,位居东方震,在人主肝,虽阳处膈下,居阴之位,故属厥阴也。金,西方兑,在人主肺,虽阴脏居膈上,处阳之位,故属阳明也。经曰:少阳太阴从本治,少阴太阳从标治。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治。阳明之中,太阴也【太阴阳明为表里而相合。
】 厥阴之中少阳也 【厥阴少阳为表里而相合。
】
起司天在泉并客气
子午少阴地,太阴丑未墟,寅申少阳属,阳明卯酉欤。辰戌太阳配,厥阴巳亥居。中主司天位,依此顺数诸。进三司地位,进四客之初。
如遇子午岁,少阴乃司天。除本位数至第三阳明为在泉,第四太阳即客气初气,次厥阴,复次少阴。自大寒后主上半年,次太阴,次少阳,终阳明。自大暑后主下半年。每气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布于生气之上。余同主客之图。
论五天五运之气
天分五气,地列五行。五气分流,散于其上。经于列宿,下合方隅,则命之以为五运。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奎壁四宿之上,下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
黅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四宿之上,下临甲己之位,立为土运。
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四宿之上,下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
元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四宿之上,下临丙辛之位,立为水运。
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
五气所经二十八宿,与十二分野相临,灼然可见。戌为天门,干之位也;巳为地户,巽之位也。自房至毕十四宿为阳,主昼;自昴至心十四宿为阴,主夜,通一日也。若以月建法论之,则立运之因又可见矣。盖丙者火之阳,建于甲己岁之首,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甲己为土运。戊者土之阳,建于乙庚岁之首,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乙庚为金运。庚者金之阳,建于丙辛岁之首,正月建庚寅,庚金生水,故丙辛为水运。甲者木之阳,建于戊癸岁之首,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戊癸为火运。壬者水之阳,建于丁壬岁之首,正月建壬寅,壬水生木,故丁壬为木运。是五运皆生于正月建干,岂非日月岁时相因而制用哉?
开辟以来,五气乘承,元会运世,自有气数,天地万物所不能逃。近世当是土运,是以人无疾而亦湿比,与胜国时多热不同【胜国时火运。
】 如俗称杨梅疮,自南行北,人物雷同土湿生霉,当曰霉疮。五运六气,南北二政,岂独止于一年一时而已哉?
十干所化五行,由五天气各临其位而生化。或谓十二生肖中,惟龙善变,属辰,每位自建寅干支,数至三遇辰,随所属化之。
【如甲寅至丙辰化火,丙寅至戊辰化土。
】
或谓甲刚木,克己柔土为夫妇,成土。乙柔木嫁庚刚金,成金。丁阴火配壬阳水,成木。丙阳火娶辛柔金,成水。戊阳土娶癸阴水,成火。二说意近似,而理非自然。
五天五运起例之图
见图
五天气立运
【五行之气,散流于天之五方,纪于五天,因此而命名立运。
】
【歌曰:金素亢氐昴毕前,水元张翼娄胃悬。木苍危室柳鬼宿,火丹牛女奎壁边。土黅心尾角轸度,下临运位上经天。
】
月建之图
见图
【歌曰:甲己丙为寅,余年更酌斟。乙庚当起戊,丙辛向庚寻。戊癸先生甲,丁壬复建壬。
】
【甲己岁,正月建丙,丙火生甲己土。余以类推,则立运之理皆相合,其逐岁月干德符,用此例起。
】
论月建
夫十二支为十二月,则正月寅,二月卯是也。甲己之岁,正月建丙寅;乙庚之岁,正月建戊寅;丙辛之岁,正月建庚寅;丁壬之岁,正月建壬寅;戊癸之岁,正月建甲寅。乃用十干建于寅上。观其法,甲子年为首,亦因六十甲子内,初建者先建之,次建者次建之。故丙寅为初,戊寅为次,依先后循而转之可见也。前六十甲子纳音图中,立位既终,复转于其上,以终其纪者,明矣。建时则用日干同法。若五运阴年不及之岁,大寒日交初气,其日时建干与年干合者,谓之干德符,当为平气,非过与不及也。略举此以明其用而已。图具于后。
五音建运之图
见图
【十干起运化气歌:甲己土运乙庚金,丁壬之岁木当临。丙辛化气常居水,戊癸须将火运寻。
】
【五音建运歌:羽水音兮征火音,土宫角木及商金。年干建运阴阳位,太是阳兮少是阴。
】
论五音建运
五音者,五行之声音也。土曰宫,其位甲己之岁。宫,土也。中和之道,无往而不理,又总堂室奥阶而谓之宫,所围不一。盖土亦以通贯于金木水火,主于四季,荣于四脏,皆总之之意。故五运从十干起,甲为土也。土生金,故乙次之;金生水,故丙次之。如此五行相生而转,甲为阳,乙为阴亦相间而数,如环无端。在阳年曰太,在阴年曰少。阳年太过为司天所抑,阴年不及为年支所合,皆曰平气。
金曰商,其位乙庚之岁。商,强也,谓金性之坚强也。
水曰羽,其位丙辛之岁。羽,舒也,阳气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也。
木曰角,其位丁壬之岁。角,触也,象诸阳气触动而生也。
火曰征,其位戊癸之岁。征,止也,
言物盛则止也。
纪运太过不及平气之图
见图
【歌曰:发生委和敷和角。赫曦伏明升平征。敦阜卑监备化宫。流衍涸流静顺羽。坚成从革审平商。太过不及平气纪。
】
【每句三位,初太过,次不及,末平气。
】
论纪运
十干之中,五阴五阳也。立为五运,太过不及,互相乘之。其不及之岁,则所胜者来克,盖运之虚故也。则其间自有岁会,同岁会,亦气之平,外有年辰相合,及交气日时干相合,则得为己助,号曰平气,乃得岁气之平。其物生脉应皆必合,期无先后也,圣人立名以纪之。假令辛亥岁,水运当为平气,何也?辛为水运,阴年遇亥,属北方水,相佐则水气乃平。假令癸巳年火运,亦曰平气,何也?癸为火运阴,年巳属南方火,相佐则火气乃平。每年交初气于年前大寒日,假令丁亥年交司之日,遇日朔与壬合,名曰干德符,符者,合也,便为平气。若交司之时,遇壬亦曰干德符,除此交初气日时后相遇,皆不相济也。余仿此。所谓合者,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是也。又阴年中若逢月干皆符合相济。若未逢胜而见干合者,亦为平气,若行胜己后行复毕,逢月干合者,即得正位,故平气之岁,不可预纪之。十干之下,列以阴阳年而纪者,乃大概设此,庶易知也。平气纪须以当年之辰日时,依法推之。是以太角岁曰发生【太过,
】 少角岁曰委和 【不及,
】 正角岁曰敷和 【平气,
】 太征岁曰赫曦 【太过,
】 少征岁曰伏明 【不及,
】 正征岁曰升平 【平气,
】 太宫岁曰敦阜【太过,
】 少宫岁曰卑监 【不及,
】 正宫岁曰备化 【平气,
】 太商岁曰坚成 【太过,
】 少商岁曰从革 【不及,
】 正商岁曰审平 【平气,
】 太羽岁曰流衍【太过,
】 少羽岁曰涸流 【不及,
】 正羽岁曰静顺 【平气。
】 各以纪之气之平,则同正化,无过与不及也。又详太过运中,有为司天之气所抑者,亦为平气,则赫曦之纪,寒水司天二年【戊辰戊戌
】 坚成之气,二火司天四年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
】 皆平气之岁也。
论太少气运相临同化
其运其气,或太或少,乃轮主岁时而更盛更衰也。上达于天,则有五星倍减之应;下推于地,则有五虫耗育之验。其五谷五果五味五色之化类,岂有一岁而无者?惟成熟有多少,色味有厚薄耳。盖金木水火土并行,其化互有休囚旺相不同,遇阳年则气旺而太过,遇阴年则气衰而不及。太过,己胜则欲齐其所胜之化;不及,己弱则胜者来兼其化。太过岁,谓木【壬
】 齐金化。金 【庚
】 齐火化,火 【戊
】 齐水化,水【丙
】 齐土化,土 【甲
】 齐木化也。不及岁,谓木 【丁
】 兼金同化,金 【乙
】 兼火同化,火【癸
】 兼水同化,水 【辛
】 兼土同化,土 【己
】 兼木同化也。其司天与运相临,间有逆顺,相刑相佐,司天则同其正,抑运则反其平,如是五气平正,则无相陵犯也。太过之岁,五运各主六年,乃五六三十阳年也。太角,谓六壬年,逢子午寅申二火司天【壬子壬午壬寅壬申,
】 则木运为逆者,火居其上也 【子居父位,
】 居其上为逆。太征,谓六戊年,或逢寒水司天,正抑其火,乃为平气之岁,上羽与正征同也 【戊辰戊戌正征戌午之类。
】太宫,谓六甲年也;太商,谓六庚年也。内逢子午寅申二火司天,正抑其金,复为平气之岁,上征与正商同也 【庚子庚午庚寅庚申正商乙酉之类是也。
】 逢辰戌水司天为逆 【庚辰庚戌,
】 水乃金之子也,居上为逆。太羽,谓六丙年也,不及岁五运各主六年,乃五六三十阴年也。少角,谓六丁年也,逢巳亥木司天为运气得助,上角同正角也 【丁巳丁亥正角丁卯之类。
】逢卯酉金司天,与运兼化,上商同正商也 【丁卯丁酉。
】 逢丑未土司天,以木不及金兼化,则土得其政,上宫同正宫也 【丁丑丁未正宫己未之类。
】 少征,谓六癸年也,内逢卯酉金司天,以火不及水兼化,则金得其政。上商同正商也【癸卯癸酉。
】 少宫,谓六己年也,内逢丑未土司天,为运得其助,上宫同正宫也 【己丑己未。
】 逢巳亥木司天,与运兼化,上角同正角也 【己巳己亥。
】 少商,谓六乙年也,内逢卯酉金司天,为运得其助,上商同正商也【乙卯乙酉。
】 逢巳亥木司天,以金不及火兼化,则木得其政,上角同正角也 【乙巳乙亥。
】 少羽,谓六辛年也,逢丑未土司天与运兼化,上宫同正宫也 【辛丑辛未。
】内言上者乃司天之令。其五天五少,岁所纪不同者,盖遇不遇也。如君火相火寒水,常为阳年司天,湿土燥金风木,常为阴年司天。然六十年中,各有上下临遇,或司天胜运,或运胜司天,或运当太过,不务其德,而淫胜其所不胜,或运当不及,而避其所胜,不兼其化。其他太乙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已具他篇,不复赘也。
按经曰:气相得则和。乃木火相临,金水相临,水木相临,火土相临,土金相临,皆上生下,司天生运,故曰相得。不相得则病,乃木土相临,土水相临,水火相临,火金相临,乃上克下,司天克运为不相得则病。土临火,火临木,木临水,金临土,乃运生司木临金,天,以下临上为逆,故病亦微。又如木居金土位,火居金水位。土居水木位,金居火木位,乃运克司天,或司天克运,如是者为不相得,故病甚也。
五运太少齐同化之图
见图
五运齐化歌
五行太过名齐化,凡遇阳年即可推。胜己若临逢我旺,彼虽克我我齐之。
【齐,如木欲齐金是也。
】
五运兼化歌
五行不及为兼化,年值阴兮候用占。我气已衰行正令,其间胜己必来兼。
【兼谓强者兼弱而同化,如水兼火是也。
】
逐年平气歌
平气细将推,非惟不及时。阳年天抑运,阴运合年支。
【假令戊辰阳年火太过,而水司天,抑之乃平。癸巳阴年火不及,而巳属火,得其佐亦平。
】
五运太过胜己司天抑平歌
上羽正征同,戊火逢水气。上征正商同,庚金火运是。
【上征谓岁逢太过不及,以本运太少音为下,司天音为上,或司天胜其正,化亦同于正,非音有上正也。此己太过胜,己在上抑平之,故上音与正音同。
】
五运不及己所合司天助运歌
上角同正角,丁运木司天。上宫同正宫,己运土气悬。上商同正商,乙运金气焉。
【己所合,在上助己,故上音同。
】
音运不及胜己司天兼化歌
木气运逢己,上角同正临。土气运逢辛,上宫同正侵。金气运逢丁,上商同正寻。
【胜己在上兼化,故正音从司天。
】
音运不及胜已司天得政歌
上角缘何同正角?火兼乙化木司时。上宫而以同正宫,金兼丁化土气司。上商必然同正商,水兼癸化金司之。
【己不及复,为胜己所制,遇不胜己在上得政,己全弱,故正宫亦从司天。
】
论五行胜复
或曰:元丰四年,岁在辛酉,阳明司天为上商,少阴在泉为下征,天气燥,地气热,运得少羽,岁水不及,所谓涸流之纪,而反河决大水,何也?曰:少角之运,岁木不及,侮而乘之者金也。金不务德,故以燥胜风。时则有白露早降,收气早行,其变为肃杀,其灾为苍陨,名为少角,而实与太商之岁同。少征之运,岁火不及,侮而乘之者水也。水不务德,故以寒胜热。时则寒零凝惨,地积坚冰,其变为凓冽,其灾为霜雹,名为少征,而实与太羽之岁同。少宫之运,岁土不及,悔而乘之者木也。木不务德,故以风胜湿,时则有大风飘暴,草偃砂飞,其变为振发,其灾为散落,名为少宫,而实与太角之岁同。少商之运,岁金不及,侮而乘之者火也。火不务德,故以热胜燥,时则有火炎焦槁,炎赫沸腾,其变为销铄,其灾为燔焫,名为少商,而实与太征之岁同。少羽之运,岁水不及,侮而乘之者土也。土不务德,故以湿胜寒,时则有泉涌河衍,涸泽生鱼,其变为骤注,其灾为霖溃,名为少羽,而实与太宫之岁同。通乎此,则知岁在涸流之纪,而河决大水,则可以类推之也。非徒如是而已。天地之间,或得其冲气而生,或触其乖气而夭,未有能逃乎五行者也。所谓冲气者,不相胜复而已。所谓乖气者,胜复更作而已。方其乖气之争,狼戾已形,忿怒已萌,处乎此而求胜乎彼也,虽有刚强勇悍之气,又岂能常胜哉?故已有复之者,伺乎其后矣。是故木胜则金复以救土而名木不荣,火胜则水复以救金而冰雹乃零,土胜则木复以救水,而倮虫不育,金胜则火复,以救木而流水不冰,水胜则土复以救火而黅谷不登。夫暴虐无德者,灾反及之,侮而乘之者,侮反受邪,出乎尔者反乎尔,未有胜而不复者也。胜之微者,复亦微。胜之甚者,复亦甚,其犹空谷之响乎?故曰,五运之气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胜者复之,化者应之,气之平也,五气之相得也。胜者复之,气之不平也,五气之相贼也。气平而相得者,所以道其常;气不平而相贼者,所以观其变。古之明乎此而善摄生者,何尝不消息盈虚,以道御神也!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抑其有余而不冀其胜,助其不胜而不赞其复。是以喜怒悲忧恐,有所守而莫能乱;精神魂魄意,有所养而莫能伤。春风秋雨,冬凉夏暑,虽天道屡变,如凶荒扎瘥,岂能成其患哉?
运化胜复同之图
见图
运化胜复同歌
【胜复同兮不及年,运衰胜己必加愆。母雠子旺还当复,子化随时反胜焉。
】
【如丁年木不及金,清化来胜,则子火为复,反热化胜金。余仿此。
】
论胜复
运有盛衰,气有虚实,更相迎随以司岁也。故经曰:有余而往,不足从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者此也。故运互有太少胜复之变作矣。太过则先天时化,以气胜实,故不胜者受邪。不及则后天时化以气衰虚,故胜己者来克。被克之后,必待时而复也。行复于所胜,则己不可前,故待得时则子当旺,然后子为母复雠,如木运少角,岁金清化来胜,则子火为复,【复亦胜也,火反胜金,故曰胜复同也。
】 反热化胜金也。火运少征,岁水寒化来胜,则子土为复,反湿化胜水也。土运少宫,岁木风化来胜,则子金为复,反清化胜木也。金运少商,岁火热化来胜,则子水为复,反寒化胜火也。水运少羽,岁土湿化来胜,则子木为复,反风化胜土也。故言胜复同者此也。《元珠》论六气有正化对化之司。若正司化令之实,甚则胜而不复,对司化令之虚,微则胜而有复,胜甚则复甚,胜微则复微,所谓邪气化日也。【言大气胜甚复甚,胜微复微。
】 如是气不相得,则邪气中人而疾病矣。然天地之气,亦行胜复,故经曰,初气至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盖胜至则复,复已而胜,故无常,气乃止复而不胜,则是生气已绝,故曰伤生也。又岁气太过,则不胜者受邪,若得其实而反欺侮其所不胜己者,运不及所胜者来克,承气之虚,又为不胜己者凌侮,如是终毕受邪,以元非胜己之气,必自伤也已矣。故经言侮反受邪,此之谓也。如是不一,则在气侯以别之也。
运化先后天歌
气有余,先天时而至行化;气不足,后天时而至行化。
运化宜精别,其行气后先。后天从不及,太过主先天。
论六十年客气
司天在泉,四间气纪步,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客行天令居于主气之上,故有温凉寒暑,曚暝明晦,风雨霜雪,电雹雷霆不同之化。其春温夏暑,秋凉冬寒,四时之正令,岂能全为运与气所夺?则当其时自有微甚之变矣。布此六十客气列于主位之下者,使知其气之所在之大法也。其天符岁会,平气支干,逆顺气与运相生相克,客胜主胜,灾化分野,交时先后,淫胜郁复,嘉祥灾变,各各不同,而六气极则过亢,灾害生矣。故气极则反。由是所承之气,居下以乘之,经所谓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是也。又有中见之气从之,经所谓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是也。盖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斯互相济之妙用也。其中见者,乃手足经六合脏腑相乘之化是也。在天地间气自应之矣。
论天地六气 【图在主气客气文内
】
五行阴阳之气以布八方。盖天气降而下,地气迁而上,地之气静而常,天之气动而变,其六气之源则同,六气之绪则异,何哉?盖天地之气,始于少阴而终于厥阴。经曰,少阴所谓标,厥阴所谓终,是也。地之气始于厥阴木,而终于太阳水。经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是也。故天之六气,及合地十二支,以五行正对化为其绪,则少阴司子午,太阴司丑未,少阳司寅申,阳明司卯酉,如是而已。
地之六气及合天之四时,风热暑湿燥寒为绪,则厥阴风木主春,少阴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阳相火主夏,太阴湿土主长夏,阳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地气终始之因,如是而已。
经曰: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者,乃上下相临也。天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地气静而守位,天气不加于君火,则五岁而余一气,右迁相火之上,以君火不立岁故也。地之纪,五岁一周,天之纪,六期一备,五岁一周则五行之气遍,六期一备,则六气之位周,与干加支之绪小同取。阴阳相错。上下相乘,毕其纪之之意也。以五六相合,故三十年一纪,则六十年矣。
交六气时日之图
见图
【歌见六气迁移加临图内
】
六气正化对化之图
见图
【歌曰:午 〔 火位〕 寅 〔 火生〕 同酉 〔 金属〕 未, 〔 土寄〕戌 〔 水伏天门上〕 亥 〔 木生〕 正方由。十二支分半,余皆对化求。
】
【少阴正化午,对化子;太阴正化未,对化丑;少阳正化寅,对化申;阳明正化酉,对化卯;太阳正化戌,对化辰;厥阴正化亥,对化巳。
】
六气迁移加临之图
见图
四间气之图
见图
【四间:此以客气论之,司天为三气,在泉为终气。余为左右间。司天左为四气,右为二气。在泉左为初气,右为五气。
】
【歌曰:如推四间居何地?标准司天与在泉。左四天旁同右二,左初右五列泉边。
】
交主气时日歌
厥阴之气大寒初,君火春分二上居。小满少阳三候主,大阴大暑四交诸。秋分五定阳明位,寒暑终于小雪欤。
客行天命,有寒暑燥湿风火之化,主当祖奉之。客胜则从,主胜则逆,二者自以多少为胜而无复,与常胜殊。
六十年气运相临之图
见图
【歌曰:六十年中纪运歌,运克气者为不和。气如生运名顺化,运被气克天刑多。小逆见之运生气,气运合则天符过。
】
【小逆如己卯岁,虽金与土相得,然子临父位为逆。
】
六十年主客加临天气
午子初寒霜雪冰,二风雨虫三暑烘。四雨霪零走雷电,五湿风兮燥寒终。未丑初虫二疵疫,雷雨电雹三气中。四乃炎沸五凉燥,大寒凝冽六之功。热风时气【申
】 寅初是,二雨三为灾亢攻。四风雾露五寒早,寒风雨虫六验工 【酉。
】 卯初风雨二热疫,三发凉风四雨蒙,凉风雨虫五能致,蛰虫不冰应六宫。瘟疫戌辰初湿凉 【二,
】 寒热冰雹三所通。四风雨虫五湿热,寒雪地湿六不空 【亥。
】 巳初雾昧二雨热,热风雨虫三却同。暴雨溽湿热用四,雨五六蛰不冰穷。
此皆客行天令居上,故有是不同之化。然平气至必当其期,过不及则先后其候,于交气期各差十三日而应。
天符之图
见图
论天符
司天者,司直也,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岁运者,运动也,主天地间人物化生之气,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岁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气,各行化令,而气偶符会而同者,则同其化。虽无克复之变,则有中病徐暴之异。是谓当年之中,司天之气与中气运同者,命曰天符,符之为言合也。天符共十二年中,又有与当年十二律五行同者,又是岁会,命曰太乙天符。太乙者尊之之号他。谓一者天会,二者岁会,三者运会。上有四年,不论阴年阳年,皆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人,则执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持,贵人者其病暴而死,盖以气令中人则深矣。岁会干律同而非天令,言行令者,象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病,但执持而已。
岁会之图
见图
论岁会
夫当年十干建运,与年神十二律五行相会,故曰岁会,气之平也。故不以阴年阳年,乃是取四时正月之中,为四直承岁。子午卯酉是也,而土无正位,各寄旺四季之末,一十八日有奇,则通论承岁辰戌丑未是也。外有四年,壬寅皆木,庚申皆金,是二阳年。癸巳皆火,辛亥皆水,是二阴年。是运与年辰相会,而不为岁会者,谓不当四年正中之令故也。除二阳年,则癸巳辛亥二阴年,虽不名岁会,亦上下五行相佐,皆为平气之岁。物生脉应,皆必合期无先后矣。岁会八年中,内四年与司天气同,已入太乙天符。
论同天符同岁会
运气与在泉合,其气化阳年曰同天符,阴年曰同岁会。六十年中太乙天符四年,天符十二年,岁会八年,同天符六年,同岁会六年。分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言之,止二十七年。经言二十四岁者,不言岁会也。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按经推步可知也。符,合也。太乙,尊之之号。惟辰戌丑未寄位子午卯酉四正位,主岁会者,余不当正中之合故耳。邪之中人,太乙暴而死,岁会徐而持,天符速而危。
同天符同岁会之图
见图
【天符太乙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总歌司天与运及年支,三位相参太乙符。运合年支名岁会,土辰四正必同途。在泉合运阴同岁,阳则同天符可呼。惟有天符何意取,司天合运是其区。
】
干德符 【无论无图,读其歌便谙其义,故录于此。
】
不及年月干符同,未逢行胜气亦平。行胜己后行复毕,本气即得正德位。年前大寒交初气,其日干合年干位。交气时干或合之,二者皆为平气至。
【注 如丁酉岁木运不及,当金行胜,正月建壬与丁合,此木逢胜。己卯岁土不及,当木行胜,金复至,九月建甲与己合,土乃还位。此行胜己后,亦行后己毕也。年日时除交初气,余虽相遇不相济。合,谓甲与己合之类是也。
】
论手足经
经言人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者,乃论手足经三阴三阳也。其十二经外循身形,内贯脏腑,以应十二月即十二节也。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乃为一合,即六合也。夫少阴之经,主心与肾二脏者,盖心属火而少阴冬脉,其本在肾,又君火正司于午,对化于子,是以肾脏亦少阴主之。五脏为阴,不可言阳,水随肾至,故太阳为腑,则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也。太阴之经,主脾与肺二脏者,盖脾属阴土,而太阴脉在肺,又土生金,子随母居,故肺太阴主之。金随肺至,故阳明为腑,则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也。厥阴之经,主肝与心包络二脏者,盖肝属木,又生火,子随母居,故心包厥阴主之。火随心包而至,故少阳为腑,则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也。其手足经者乃手经脉自两手起,足经之脉自两足起也。以十二辰言之,盖阴生于午,阴上生故曰手经;阳生于子,阳下生故曰足经,所以纪上下也。又心肺心包在上,属手经;肝脾肾在下,属足经,亦其意也。脏腑同为手足经,乃一合也。心包非脏,三焦非腑也。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在胸主两乳间为气之海,然主为君也。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有名无形,上合心主,下合于右肾,主谒道诸气名为使者也。
手足经所属之图
见图
【手足经歌:太阳小肠足膀胱,阳明大肠足胃当。少阳三焦足胆匹,太阴肺兮足脾方。少阴心经足肾部,厥阴包络足肝乡。
】
【脏腑所属地支歌:子肾午心辰膀胱,丑脾酉肠戌小肠。未肺巳肝亥包络,卯胃申焦寅胆房。
】
卷一百二十一
运气门
明 汪机
】 2
运气易览 【论六气为病
厥阴所至,为里急,筋缓,缩急,支痛,软戾,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疡疹,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身重,胕肿,肉泥按不起;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耳鸣,呕涌,溢食不下,惊躁,瞀昧,目不明,暴注,瞤瘛,恶病,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浮虚,皴揭,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痛;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腰痛,寝汗,痉,流泄禁止。此六气之为病也。按经旨则淫胜郁复,主客太少皆至其疾,则邪之中人有浅深矣。又在人禀受冲冒畏避而已。原夫人禀五行之气生,亦从五行之数尽,若起居调养,而能避邪安正,无横夭殃矣。然为七情牵于内,六气干于外,由是众疾作而百病生。又况趋逐名利,贪迷嗜欲,劳役辛苦,饥渴醉饱,冲涉寒暑,凌冒风雨,触犯禁忌,戕贼真灵,如是论之,夭殇之由,岂数之尽也?归咎于己而已。经曰: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者,此之谓也。盖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燥湿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是知病生之变,亦由乎我也。又或乘年之虚,失时之和,遇月之空,则邪甚矣。重感于邪,则病危矣。虽然,气运交相临,遇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或瘟疫时气,一州一县,无问大小皆病者,斯固气运使然。若我真元气实,起居有时,动作无相冲冒,纵是瘟疫之作亦微,是故圣人有养生修真之术也。或者谓天地之五运六气,如何病人?盖人之五脏,应天地五行阴阳之气,随其卷舒衰旺故也。王冰以为苍天布气,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气中,岂不应于天道?故随气运阴阳之盛衰,亦理之自然也。但五运六气为疾,而感之者多矣。又经曰:冬伤寒,春病温;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痎疟;秋伤湿,冬咳嗽。伤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又有四方之气不同,为病各异。故经有异法方宜论,以得病之情者是也。又或当岁有病,而非岁气者,亦须原其所感形证脉候,未必尽为运气所作,在工以明之,庶免拘泥运气也。
六气为病歌
厥阴筋软缩里急,软戾支胁痛呕泄。少阴寒热栗疹疡,惊惑悲笑谵衄蔑。太阴积饮否满中,身重胕肿霍乱别。少阳喉痹嚏呕疡,耳鸣涌溢惊躁掣。暴注瞀昧目不明,瞤瘛恶病暴死灭。阳明鼽嚏皴揭浮,尻阴股腨是病切。太阳寝汗若屈伸、流泄禁止腰痛折。
论治法
主客之气,皆能致其疾。下是主气,上是客气。经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缓之。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此六气主客之补泻也。客胜则泻客补主,主胜则泻主补客,应随当缓当急以治之也。而本经又有六气司天在泉淫胜之治法,有司天在泉反胜之治法,有岁运上下所宜药食之治法,如是不一,各依疾苦,顺其运令,以药石五味调治之。为工者,当明其岁令,察其形证,诊其脉息,别其阴阳,依经旨以拯救之,何患疾之不差耶?五运之中,又有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之法。《元珠》以为太阳司天,取九月泻水之源;阳明司天,取六月泻金之源;少阴少阳司天,取三月泻火之源;太阴司天,取五月泻土之源,厥阴司天,取年前十二月泻木之源。乃用针迎而取之之法也。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主治者此也。盖用之治有法存焉,然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而宜其制,此用之大法也。或者以为岁运太角,木旺土衰迎取之,当泻其肝经而益其脾胃,此非通论也。何哉?岂有人人脏腑皆同者!假如肝元素虚,脾气太盛,遇此太角之运,肝木稍实,脾气得平,方获安和,若便泻肝补脾,所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而死者医杀之耳,是不察其误,反害人增疾尤甚也。何则?天下事物之理,益之则迟,而损之则速。若服一药,取其效则缓而微;若食一发病之物,俄顷而应。由是观之,成难毁易,可不谨哉!
六气主客补泻歌
木主酸泻辛补之,火主甘泻咸补施。土主苦泻甘味补,金主辛泻酸补为。水主咸泻苦顺是,六气补泻客后随。辛补酸泻甘缓厥,甘泻酸收少阴知。咸补甘泻咸软相,甘补苦泻甘缓脾。酸补苦泻肺经施。苦补咸泻于水推。更以苦坚以辛润,同极太阳尤其宜。
二火之气虽殊,其用则一。木用辛补酸泻,经注辛味散故补,酸味收故泻。新校正云,自为一义,今未详。法复司气可犯无犯,如夏寒甚则可以热犯热,不甚则不可用。
五脏所入之味歌
酸主收之属肝脏,苦坚入心甘缓脾,辛性味散能调肺,咸则软兮于肾宜。
六气所宜之味歌
咸寒二火木辛凉,甘热当令治太阳。若折太阴宜苦热,阳明之味苦温尝。
论六病
明阴阳运转之六气,辨南北岁政之尊卑,察主客胜负之由,审淫胜郁复之变,须在脉候,然后为工矣。五运不及,则所胜者来克;五运太过。则不胜者受邪。天地六气,互相临遇,应则顺,否则逆,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惟天地胜复之气,不形于证者,乃初气终三气天之胜,四气尽终气地之复。盖以气不以位,故不以形证观察也。余则当知六脉。故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其脉大而浮;阳明之至,其脉短而濇;太阳之至,其脉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不当其位者病,迭易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此之谓也。然人之生也,虽五行备于一身,生气根于内,亦随天地之气卷舒也。何以明之?谓如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毛,冬脉石是也。夫人感运气而生,亦曰感运气而疾。经曰:逆之则变生,变生则病。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当立岁气,以诊别之。平人气象论曰:太阳脉至,洪大而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难经》引此,亦论三阴三阳之脉者,乃以阴阳始生之浅深而言之也。六脉者,盖言运与气胜复临遇,正当行令,当其司化之时而应,故脉之动不相同,若交运交气,时日及期而见,无相先后,不及太甚,方谓之平。若差之者,当知其病也。
论南北政
运用十干起,则君火不当其运也。六气以君火为尊,五运以湿土为尊,故甲己土运为南政,盖土以成数,贯金木水火,位居中央。君尊南面而行令。余四位以臣事之,北面而受令,所以有别也,而人脉应之。甲己之岁,二运南面,论脉则寸在南而尺在北,少阴司天,两寸不应,乃以南为上,北为下。正如男子面南受气,尺脉常弱,女子面北受气,尺脉常盛之理同,以其阴气沉下,故不应耳。六气之位,则少阴居中,而厥阴居右,太阴居左,此不可易也。其少阴则主两寸尺,厥阴司天在泉当在右,故右不应,太阴司天在泉当在左,故左不应,依南政而论尺寸也。若复其手诊之,则阴沉于下,反沉为浮,细为大也。又经曰: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言死生之逆顺者。更在诊以别其反,详其交,而后造死生之微也。
南北政之图
见图
南政司天之图
见图
北政司天之图
见图
【歌曰:土位居南号曰君,火金木水北方臣。运须湿土当尊位,六气仍先君火论。
】
论气运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
经曰:阴阳交者死。谓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左右交见,是谓交。若左独然,或右独然,是不应,非交也。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经曰:尺寸反者死。谓岁当阴,在寸而脉反见于尺;岁当阳,在尺而脉反见于寸。尺寸俱反,方谓之反。若尺独然,或寸独然,是不应,非反也。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盖造化之气变常,则气血纷扰而为病矣。经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乃可以言生死之逆顺也。举此为例,余岁同法。粗工不知,呼寒为热,攻寒令热,脉不变而热疾已生,制热令寒,脉如是而寒疾又起,欲求其适,安可得乎?夭枉之因,率由此也。凡三阴三阳司天在泉,上下南北二政,或左或右,两手寸尺,其脉沉下,沉下不相应者,复手则沉为浮,细为大矣。
尺寸交反死脉
如太阴司天,阴脉岁当见左寸,反见右寸,其右寸本然阳脉而移左寸,曰阴阳交,交者死。若左独阴脉不见,或右独不见,乃不应阴气,止疾而已。尺同。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少阴司天,阴脉岁当见两寸,反见两尺,其尺本然阳脉而移两寸,曰尺寸反,反者死。尺同。尺寸独义同前。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
尺寸交反死脉歌
左寸交右右交左,右尺交左左交右。两寸反移两尺居,两尺反移两寸守。
南北政尺寸脉不应之图
见图
【南北政尺寸脉不应:不应,谓阴之所在,脉乃沉细,不应本脉也。若复手诊之,则沉为浮,细为大矣。尺寸本无上下,今以上下字言之,。以别南北政司天在泉所主耳。
】
【歌曰:南政寸上尺居下,北政寸上尺下摧。三阴司天不应上,在泉于下不应之。太阴须诊左寸尺,厥阴右手尺寸持。少阴脉兼两寸尺,此理微妙诚难知。
】
【按脉不应,专指三阴言。然少阴君主也,故主两寸两尺。所以少阴司天,两寸不应,少阴在泉,两尺不应。子之左丑属太阴,故太阴司天,左寸不应,太阴在泉,左尺不应。子之右亥属厥阴,故厥阴司天,右寸不应,厥阴在泉,右尺不应。但看三阴所在,司天主寸,在泉主尺,不论南政北政,此要法也。
】
【一人病诊左尺不应,以为肾气绝,死在旦夕,更医诊之,察色切脉,则面戴阳,气口弦而长,乃伤寒三阳合病也。又方涉海为风所惊,遂血郁而神慑,为热所搏,乃吐血升许,且胁痛烦渴谵语,投小柴胡汤,减参加生地,俟其胃实,以承气汤下之而愈。适是年岁运左尺,当不应,此天和脉非肾绝也。
】
论大运主运太少相生
运有大运,有主运,当年年干建运,通主一年,此为大运。或太角,或少角,俱从大寒日始,以次相生,至羽而终。每运各主七十三日零五刻,总五运之数,则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而成一岁,此为主运。主运太少,皆依大运。阳年属太,阴年属少。上生至角而止,下生至羽而止,上下相生,皆须太少相因,不可失序。假如甲运太宫土也,上生太宫者少征火,生少征者太角木,此谓上生至角是也。又太宫土下生者少商金,金生太羽水,此谓下生至羽是也。甲与己合,己从少宫上下相生焉。又如乙运少商金也,上生少商者太宫土,生太宫土者少征火,生少征火者太角木,此亦谓上生至角也。又少商下生者太羽水,此亦谓下生至羽也。乙与庚合,庚从太商上下相生焉。又如丙运太羽水也,上生太羽者少商金,生少商金者太宫土,生太宫土者少征火,生少征火者太角木,此谓上生至角也。丙与辛合,辛从少羽上生焉。又如丁运少角木也,少角下生者太征火,火生少宫土,土生少商金,金生少羽水,此谓下生至羽也。丁与壬合,壬从太角下生焉。又如戊运太征火也,上生太征火者,少角木也,又太征下生者少宫土,土生太商金,金生少羽水,此亦谓上生至角,下生至羽也。戊与癸合,癸从少征上下相生焉。是以逐年主运,皆依大运,或太角为初,则太羽为终,或少角为初,则少羽为终,总于各条大运角下注一初字,羽下注一终字,又以示人主运角羽之太少初终也。甲乙丙壬癸五年皆太角,木为初运,主七十三日,自大寒日起,至春分后十三日止也。少征火为二运,主七十三日,自春分后十三日起,至小满后二十五日止也。太宫土为三运,主七十三日,自小满后二十五日起,至大暑后三十七日止也。少商金为四运,主七十三日,自大暑后三十七日起,至秋分后四十九日止也。太羽水为终运,主七十三日,自秋分后四十九日起,至大寒而终也。戊己庚辛丁五年,皆少角木为初运,太征火为二运,少宫土为三运,太商金为四运,少羽水为终运也。按《天元玉册》又有岁之客运,行于主运之上,与六气主客之法同。故曰,岁中客运者,常以应于前二十日为初运。
申子辰岁大寒日,寅初交。亥卯未岁大寒日,亥初交。寅午戌岁大寒日,申初交。巳酉丑岁大寒日,巳初交。
【此五运相生而终岁度也。然于经未见其用。以六气言之,则运亦当其主气以行天令,盖五行之运,一主其气,当四而无用不行生化者乎?然当年大运,乃通主一岁,如司天通主上半年之法。《天元玉册》言五运之客,互主一年,则经所载者,乃逐年之主运也明矣。当以《玉册》为法。
】
大运主运太少之图
见图
【大运主运太少歌:木初火二土期三,金四相维五水参。此号岁中之主运,静而不助匪虚谈。大运主运时日歌:大寒木运始交真,清明前三火用亲。芒种十朝应见土,立秋念二值金辰。立冬四日宜言水,每运(七十日)三朝五刻轮。
】
逐年客运之图
见图
【逐年客运歌:假令甲己年为例,却用当年土作初。五运顺生临主位,逐年仿此次加诸。于经未见其用,姑载之以备参考,庶为全书耳
】
大运主运大少相因歌
先分大运过不及,大运五音生岁音。五音生己例推上,太少相因逢角寻。角初羽终起岁运,太少次生复下临。木岁角初同大运,太少次生亦下侵。
【当年大运为主,将岁主运上下,因之名太少。五音假令太宫为大运,上见太征火,火上见少角木,则岁初运自少角起,下生至少羽水终。惟木阳年初运自太角起,阴年自少角起,下生亦以太少随之。
】
五运邪正化度歌
五运太过惟一化,正乃阳兮当勿差。克己己生同化度,运如不及却为邪。
【度,日也。一化,阳岁大运。
】
论正化度邪化度
假如甲子年属火为热化,司天;甲属土为雨化,司运;卯属金为清化,司地。热化、雨化、清化,皆司天、司运、司地之本气,故曰正化度【日也。
】 又甲属阳为太过,太过则无胜亦无复,是以无邪化度也。凡遇阳年为太过,而五行多以成数言,故曰热化七,雨化五,清化九也。
又如辛卯年属金为清化,司天;辛水运为寒化,司运;子火热化,司地。清化、寒化、热化,皆司天、司运、司地之本气,故亦曰正化度。但辛水属阴为不及,不及则土之化雨必来克之。水弱不敌,而水之子乃木之风化,必来为母复雠而克土。然雨所克,风化所复,非司天司运司地之本气,故曰邪化度也。雨化风化,虽非本气,然一胜一负,理之必然。故云,凡遇阴年不及,而五行多以生数言。故曰,清化四,寒化一,热化二也。
论主运上下太少相生
假如甲年属阳土为太宫,则以太宫土为主。故太宫之所生,与夫所生太宫者,皆从少不从太也。是以太宫土所生者,乃少商金,少商金所生者乃太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太宫土者乃少征火,所生少征火乃太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阳年上下相生皆从少,故曰太少上下相生也。又如己年属阴土为少宫,则以少宫土为主,故少宫土之所生,与夫所生少宫土者,皆从太不从少也。是以少宫土所生者乃太商金,太商金所生者乃少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少宫土者乃太征火,所生太征火者乃少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阴年上下相生皆从太,故曰太少上下相生也。又不拘阳年阴年,皆于角下注一初字,羽下注一终字,盖每年皆以角木为初运,羽水为终运故也。年年如是不改,故为主运,正如主气,每年皆以木为初运,水为终气,年年如是不改,故曰主气也。
灾宫之图
见图
【灾宫歌:年逢不及有灾宫,辛一丁三己五同。七数少商(即乙)并癸九,仍将土寄二坤冲。二乃土寄位,非灾官之数。
】
论九宫分野
论曰:五运不及之岁,则有灾宫所向之位,故不可一概而论灾也。经云: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乃天所主之。九星分野,故少角岁云灾三宫,东宫震位天冲司也。少征岁云灾九宫,南室离位天英司也。少宫岁云灾五宫,中室天禽司也。寄位二宫坤位。少商岁云灾七宫,西室兑位天柱司也。少羽岁云灾一宫,北室坎位天蓬司也。首以运气不及之方言之。按《天元玉册》曰:天蓬一水,正之宫也;天芮二土,神之应宫也。天冲三木,正之宫也。天辅四木,神之应宫也。天禽五土,正之宫也。天心六金,神之应宫也。天柱七金,正之宫也。天任八火,神之应宫也。天英九火,正之宫也。下以应九州之分野,谓燕、冀、兖、青、扬、荆、豫、梁、雍也。
干支纳音
干支首甲子,阳先阴后顺轮。假如甲子阳,乙丑阴,阳娶阴同类为妻,如甲子娶乙丑是也。生子,谓甲子隔八生壬申,壬申生庚辰,三皆金,金即子。余子义同。次向戊子火三生至木,木三生至水,水三生至土,土三生终,复自甲午金三生至戊午火,依序转毕十二辰,各含五音。如子之一辰,甲子金,丙子水,戊子火,庚子土,壬子木是也。六甲共纳六十音。隔八非第八,如甲子至癸酉通十除前位。名纳甲法,运气则不及为用。
五行纳甲之图
见图
【歌曰:五行举一为例,干支阳夫(甲子)阴妻(乙丑)。甲子能娶乙丑,隔八木三生金兮。假如子之一辰,其中而含五音。甲金丙水戊火,庚土壬相临。
】
六气标本论 【明 汪宦
】
【夫经之立法,意溢言表者多矣。余尝观运气微旨篇六化图序,及夫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云云之说,经旨既秘而未发,而释者又谬言滋惑,但其曰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又有从本从标从末从中之治,昭然三气分迭,则微旨犹有可究者,于是援引经旨,参以己见,附以标本同异从舍之治。未敢自以为是。然亦可为迷心传注者之一悟也。
】
少阳从本之图
见图
太阴从本之图
见图
少阴从本从标之图
见图
太阳从本从标之图
见图
阳明从中之图
见图
厥阴从中之图
见图
发明运气标本病治
《素问》六微旨篇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大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标本不同,气应异象。至真要大论篇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王注曰: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标从本。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滑注曰:阳明本燥,标阳中湿;厥阴本风,标阴中火。惟此二经本末与中不同,故治从本。宦谓六气者,行乎天地之间,而施德化政令者也。若夫平气之岁,【如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丙子之类,谓之平气之岁是也
】 。物生脉应,气化各得其常,若当岁气有太过不及之偏,则有胜负郁发淫乘之变,人居气交之中,感之而为病焉。其治也,有从乎本,从标从本从中之异。其说虽见运气诸篇,而实与经脏证治相为表里者也。考之经以天之六化之气寒暑燥湿风火为本,以三阴三阳之位为标。所谓中见者,以阴阳表里之相通者,互相取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其化气则尊之,面南为本,而上居以应天;其本之下,以中见之气面北,而中处以应人:其中见之下,以标下三阴三阳为标,居之于下以应地。经于标之一气未莹。愚窃推之。标之位,犹有地之六气应之。如初风木,二君火,三相火,四湿土,五燥金而终寒水。地气之下应者既异,则三阴三阳之加临亦从其化矣。所谓标本不同,气应异象者此也。又造化之理,阳主进,故以九为老;阴主退,故以六为老。故凡本气之所在,必审本位之阴阳而进退之,俱由风木而左旋,当其见下之一气,以为标之所治,则标本中见,三才之气可列矣。标本同者从本,有互相为标本者,则亦互相从标本,不同者从乎中焉。如少阳之上,火气为本,中见厥阴风木,以风为中气而少阳为标,则以少阳左位阳明,以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三气,相火应之,此标本俱火,故从本之火也。又如太阴之上,湿气为本,中见阳明燥金,以燥为中气而太阴为标,则以太阴右位少阴,以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其四气湿土应之,此标本俱湿,故从本之湿也。是少阳太阴标本俱同,故从化生于本者论也。又如少阴之上,热气为本,中见太阳寒水,以寒为中气而少阴为标,少阴宜右退而左数之,则终气寒水当标之位,而标之少阴亦从寒化矣。此本热而标寒,故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治者,或从热而从寒也。又如太阳之上,寒气为本,中见少阴热气,以热为中气而太阳为标,太阳宜左进而顺数之,则二气君火当标之位,而标之太阳,亦从热化,此本寒而标热,故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湿治者,或从寒而从热也。是少阴太阳互为标本,故以标本之化之者论也。又如阳明之上,燥气为本,中见太阴湿土,以湿为中气而阳明为标,从阳明左位太阳数起,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四气,湿土应之,则标之阳明,亦从湿化矣。此本燥而标湿,为标本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湿也。又如厥阴之上,风气为本,中见少阳火气,以火为中气,而厥阴为标,从厥阴右位太阳数起,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五气,燥金应之,则标之厥阴亦从燥化矣。此本风而标燥,亦为标本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火也。是阳明厥阴标本不同故以中气为化者论也。此皆有自然之法象存焉,而岂人意所可损益者哉?概而言之:太阴阳明,从乎湿也;少阴太阳,从热而从寒也;厥阴少阳,从乎火也。今以太阴阳明从湿之治言之,有手太阴肺脏受湿而为喘急,或声音如从瓮中所出等证,治用葶苈、木通之类。又有足太阴脾脏受湿而为痞满等证,治用大消痞丸之类。或为四肢浮肿肉按如泥等证,治用胃苓汤之类。或为肢体沉重嗜卧等证,治用苍朮、羌活之类。又有足阳明胃腑,因于饮水不散,而为胸腹胀满,漱水不咽等证,治用五苓散加半夏之类,甚者用牵牛、甘遂之类。又有阳明胃经受湿,而为面目浮肿等证,治用苍朮、羌活之类。又有手阳明湿胜而为濡泻等证,治用五苓散之类。此皆太阴阳明从湿之治也。又以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而言之,有手少阴心热而为心神不足不安者,治用朱砂安神丸之属。或为疮疡,或为日中发热,热见血脉者,治用黄连泻心汤之属。又有胃腑实热乘心而为谵语者,治用大承气汤之属。又有伤寒下早心脏结热而为痞满者,治用黄连、枳实之属。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者此也。若心下痞鞕者,大承气汤主之。又有少阴心火亢极而为恶寒战栗者,此本热而标似寒也,治用散火之剂。又有少阴心脏虚寒而为恶寒者,治用人参、附子、赤石脂之属。王太仆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此也。又有少阴肾热而为遗精者,治用珍珠丸加椿根皮之属。或为躁心者,治用知母之属。有伤寒热传少阴肾经而为口燥舌干等证,治用桂枝汤之属。又有少阴肾寒而为身体骨节痛手足寒脉沉者,治用附子汤之属。经曰:脉沉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者此也。又有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腑寒而为冷淋小便数起不通,得寒战而解者,治用生附汤之属。或为小便清白,或为小便不禁,或为久下带浊等证,治用姜附之属。又有太阳膀胱经,虚寒而脉浮,自汗微恶寒,小便数,烦心挛急等证,治用桂枝加附子汤之属。又有太阳小肠膀胱腑热而为溺秘等证,治用黄蘗、知母之属。经曰:小肠移热于膀胱,膈肠不便者此也。或为热淋赤浊溺血等证,治用黄蘗、知母、栀子。经曰:胞移热于膀胱为癃溺血者此也。又有太阳膀胱火邪而为足膝红肿者,治用当归、生地黄、黄蘗、龙胆草、防己、苍朮、红花之属。又有伤寒足太阳经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传入膀胱之腑。而为小便赤濇者,此本寒而标热也,先用麻黄汤解之,后用五苓散利之。经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者此也。又有足太阳经外邪郁热入里,传变泻利清谷,或为腹胀而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表证犹在者,此本热而标寒也,先用姜附汤温之,后用桂枝汤解之。经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者此也。此皆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者也。又以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言之,有手厥阴经热而为掌热者,治用柴胡、黄芩、黄连、连翘之属。又有少阳三焦腑热等证,治用三补丸之类。又有足厥阴肝热而为胁痛者,治用当归龙荟丸之类。或为热从左胁起者,治用抑青丸之类。又有小儿肝受风热而为惊搐者,治用镇惊丸之类。又有足少阳胆热而为口苦者,治用柴胡、黄芩之类。又有肝热则口苦胆热而为贪睡者,治用生酸枣仁、苦茶之类。又有手足少阳经郁热不散而为耳聋胸胁痛等证,治用小柴胡汤之类。或为耳鸣,治用清气化痰丸之类。或为瘰疬者,治用破结散之类。或为发斑者,治用连翘防风汤之类。或为寒热疟疾者,治用清脾饮之类。或为喉痹者,治用甘桔汤加防风、荆芥、栀子、紫苏、天花粉之类,此皆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者也。故《小学》云:肝胆由来从火治,三焦心主都无异。脾胃常从湿处求,肺与大肠同湿类。心肾小肠与膀胱,寒热随宜俱热类。即其义也。若夫二子之注,随文释义而已。如标位属阳者则曰标阳,标阴者则曰标阴,殊不知标有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之异,乃以阴阳二字统之可乎?抑考之经有云,明乎标本,万举万全,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盖标本之说,上穷天文,下察地理,中纪人事,其为道也甚大,其为理也甚微,其取用也无穷,其推行也有准。明乎此者,通乎三才也。
清 喻昌
】
医门法律 【运气格言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此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混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雕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疾厉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虽数里之间,但气候不同,而所应全异,岂可胶于一定?
岁运有主气,有客气。常者为主,外至者为客。初之气厥阴,以至终之气太阳者,四时之常序也,故谓之主气。惟客气不载其目,故说者多端。或以甲子之岁,天数始于水下一刻,乙丑之岁始于二十六刻,丙寅岁始于五十一刻,丁卯岁始于七十六刻者,谓之客气。此乃四分历法。求大寒之气,何与岁运?又有相火之下,水气乘之,土位之下,风气乘之,谓之客气。此亦主气也,与六节相须,不得为客。凡所谓客者,岁半以前,天政主之,岁半以后,地政主之。四时常气为之主,天地之政为之客。逆主之气为害暴,逆客之气为害徐。调其主客无使伤沴,此治气之法也。
少角之运,岁木不及,侮而乘之者,金也。金不务德,故以燥胜风,时则有白露早降,收气率行,其变为肃杀,其灾为苍陨,名为少角,而实与太商之岁同。少征之运,岁火不及,侮而乘之者,水也。水不务德,故以寒胜热,时则有寒氛凝惨,地积坚冰,其变为凛冽,其灾为霜雹,名为少征,而实与太羽之岁同。少宫之运,岁土不及,侮而乘之者,木也。木不务德,故以风胜湿,时则有大风飘暴,草偃沙飞,其变为张发,其灾为散落,名为少宫,而实与太角之岁同。少商之运,岁金不及,侮而乘之者,火也。火不务德,故以热胜燥,时则有火延焦槁,炎赫沸腾,其变为销铄,其灾为燔焫,名为少商,而实与太征之岁同。少羽之运,岁水不及,侮而乘之者,土也。土不务德,故以湿胜寒,时则有泉涌河衍,涸泽生鱼,其变为骤注,其灾为霖溃,名为少羽,而实与太宫之岁同。通乎此,则知岁在涸流之纪,而河决大水,固可以类而推之也。
天地之间,气有偏胜,而无以救之,则万物之所存者几希矣。是故风热燥湿寒五者,各司一气;生长化收藏五者,各司一时。以顺相乘,然后能循环以相生;以逆相胜,然后能循环以相救。故曰,五气之运,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胜者复之。化者应之,气之平也,五气之相得也。胜者复之,气之不平也,五气之相贼也。气平而相得者,所以通其常;气不平而相贼者,所以观其变。古之明乎此而善摄生者,何常不消息盈虚以道御神耶?
太阳司天之政岁,宜以苦燥之、温之。阳明司天之政岁,宜以苦辛汗之、清之、散之,又宜以咸。少阳司天之政岁,宜以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气。太阴司天之政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坼,而水血交流。少阴司天之政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泻之。厥阴司天之政岁,宜以辛调之,以酸润之。
岁以阳为首。寅,引也。少阳之气,始于泉下,引阳升而在天地人之上,五谷草木皆甲坼于此时也,至立夏少阴之火,炽于太虚,则草木盛茂,垂枝布叶,乃阳之用,阴之体,此所谓天以阳生阴长。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至秋而太阴之运,初自天而下,逐阴降而彻地,则金振燥令,风厉霜飞,品物咸殒,其枝独在,若乎毫毛。至冬则少阴之气,复伏于泉下,水冰地坼,万物周密,阴之用,阳之体也,此所谓地以阳杀阴藏。经言岁半以后,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
天元纪大论等篇,以年岁之支干分管六气,盖已失先圣之旨矣。年岁之支干,天下皆同,且通四时不变也。天气之温暑寒凉,民病之虚实衰旺,东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异候,岂有皆同之理?其妄诞可知也。近世伤寒钤法,则以得病日之干支为主,其源亦出于此。决不可用。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客气;与时正相反者,则为在泉,谓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也。治法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所谓必先岁气,毋伐天和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理之易见者。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法亦有假者反之之说,观此则运气之说思过半矣。
如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凡淫胜在我者,我之实也。实者,真邪也。反胜在彼者,我之虚也。虚者,假邪也。此六气之虚实,即所谓有无也。然天地运气虽分五六,而阴阳之用,水火而已。故阳胜则阴病,阴盛则阳病。泻其盛气,责其有也;培其衰气,责其无也。求得所本而直探其赜,则排难解纷如拾芥也。设不明逆顺盈虚之道,立言之意而凿执不移,所谓面东者不见西墙,面南者不睹北方,察一曲者不可与言化,察一时者不可与言大,未免虚虚实实,遗人害矣。
六气之分,属阴者三,湿燥寒是也。属阳者二,风热而已。使火无君相之化,则阴胜于阳,而杀甚于生矣,此二火之所以必不可无也。若因惟火有二,便谓阳常有余,而专意抑之,则伐天之和,伐生之本,莫此为甚。此等大义,学者最当详察。
三阳所在,其脉无不应者,气之盈也。三阴所在,其脉有不应者,以阳气有不及,气之虚也。然三阴之列,又惟少阴独居乎中,此又阴中之阴也,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盖亦应天地之虚耳,岂君不主事之谓乎?
五行胜复之理,不期然而然。天地万物,固无往而非五行,而亢害承制,又安往而不然哉?故求之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五志更相胜也,五气更相移也,五病更相变也。故火极则寒生,寒极则湿生,湿极则风生,风极则燥生,燥极则热生,此皆其化也。第承制之在天地者,出乎气化之自然,而在人亦有之,则在挽回运用之得失耳。使能知其微,得其道,则把握在我,何害之有?设承制之盛衰不明,似是之真假不辨,则败乱可立而待也。
故凡以太阳之人而遇流衍之纪,以太阴之人而逢赫曦之纪,强者有制,弱者遇扶,气得其平,何病之有?或以强阳遇火,则炎烈生矣;阴寒遇水,则冰霜及矣。天有天符,岁有岁会,人得无人和乎?
申明《内经》法律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从湿化为本。其治但从火湿之本,不从少阳太阴之标也。阳明燥金,金从燥化,燥为本;阳明为标,厥阴风木,木从风化,风为本;厥阴为标,其治不从标本而从乎中,中者,中见之气也。盖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其气互通于中,是以燥金从湿土之中气为治;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其气互通于中,是以风木从相火之中气为治。亦以二经标本之气不合,故从中见之气以定治耳。若夫太阳少阴亦互为中见之气者,然其或寒或热,标本甚明,可以不求之于中耳。至于诸病,皆治其本,惟中满与大小二便不利,治其标。盖中满则胃满,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脏腑皆失所禀,故无暇治其本,先治其标,更为本之本也。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诸病之急,无急于此,故亦先治之,舍此则无有治标者矣。至于病气之标本,又自不同,病发而有余,必累及他脏他气,先治其本,不使得入他脏他气为善,病发而不足,必受他脏他气之累,先治其标,不使累及本脏本气为善。又如病为本,工为标,工不量病之浅深,病不择工之臧否,亦是标本不得也。缘标本之说,错出难明,故此述其大略云。
一申治病不先岁气之律
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盖不知岁运之盛衰,自不知人气之虚实。
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夫治病不知气之至与不至,而失其时,反其候,则五运之治,盛衰不分。其有邪僻内生,病及于人者,虽医工莫能禁之,由其不知时气也。
不知合之四时五行,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盖不知邪正虚实,而妄施攻击,夺人真元,杀人于冥冥之中,故为切戒。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此《内经》谆谆示戒,学者可不求师讲明?盖岁有六气分主,有南面北面之政,先知六气,此六气所在,人脉至尺寸应之。太阴所在,其脉沉:少阴所在,其脉钩;厥阴所在,其脉弦;太阳所在,其脉大而长;阳明所在,其脉短而濇;少阳所在,其脉大而浮。如是六脉则谓天和。不识者呼为病脉,攻寒令热,脉不变而热疾已生。制热令寒,脉如故,而寒病又起。欲求其适,安可得乎?夭枉之来,率由于此。不察虚实但用攻击,盛盛虚虚,致邪失正,遗人夭殃,绝人长命也。
方
附子山茱萸汤 【《三因》方,下同
】 六甲年,敦阜之纪,病宜此主之。
附子炮 山茱萸各一钱半 半夏 肉豆蔻各一钱二分半 木瓜 乌梅各一钱 丁香 藿香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
黄连茯苓汤 六丙年,漫衍之纪,病宜此主之。
黄连 赤茯苓各一钱二分半 麦门冬 车前子各五分半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
麦门冬汤 六戊年,赫曦之纪,病宜此主之。
麦门冬 白芷 半夏 竹叶 锺乳粉 桑皮 紫菀茸 人参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牛膝木瓜汤 六庚年,坚成之纪,病宜此主之。
牛膝 木瓜各一钱 白芍药 杜仲 枸杞子 菟丝子 黄松节 天麻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苓朮汤 六壬年,发生之纪,病宜此主之。
白茯苓 白朮 厚朴 青皮 干姜炮 半夏 草果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紫菀汤 六乙年,从革之纪,病宜此主之。
紫菀茸 白芷 人参 黄芪 地骨皮 杏仁 桑白皮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苁蓉牛膝汤 六丁年,委和之纪,病宜此主之。
肉苁蓉 牛膝 木瓜 白芍药 熟地 当归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
白朮厚朴汤 六己年,卑监之纪,病宜此主之。
白朮土炒 厚朴 半夏制 桂心藿香 青皮各一钱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五味子汤 六辛年,涸流之纪,病宜此主之。
五味子 附子炮 巴戟 鹿茸 山萸 熟地 杜仲炒,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七片,盐少许,水煎服。
黄芪茯神汤 六癸年,伏明之纪,病宜此主之。
黄芪 茯神 远志 紫河车 枣仁炒,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正阳汤 子午之岁,病宜此主之。
白薇 元参 川芎 桑白皮 当归 白芍药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备化汤 丑未之岁,病宜止主之。
木瓜 茯神各一钱半 牛膝 附子炮,各一钱二分半 熟地黄 覆盆子各一钱 甘草七分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升明汤 寅申之岁,病宜此主之。
紫檀香 车前子炒 青皮 半夏制 酸枣仁 蔷薇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审平汤 卯酉之岁,病宜此主之。
远志 紫檀香各一两半 天门冬 山茱萸各一钱二分半 白朮 白芍药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水煎服。
静顺汤 辰戌之岁,病宜此主之。
白茯苓 木瓜各一钱二分半 附子炮 牛膝各一钱 防风 诃子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七分半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敷和汤 巳亥之岁,病宜此主之。
半夏 五味子 枳实 白茯苓 诃子 陈皮 干姜炮 甘草炙,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枣二枚,水煎服。
火并汤 【《古今医统》,下同
】 治风盛燥制。
天南星二两半 桔梗七钱半 栀子仁一两;三味入太阴肺经,助燥化,制其风。 黄连八钱半,此一味入少阴心经,泻火抑母之甚,母者木也,此实则泻其子也。 青皮二钱半,以引诸药至风胜之地。 防风三钱 薄荷一钱二味散风势。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半,水一大盏,姜三大片,煎七分,去渣温服。
风并汤 治水胜湿制。
苍朮二两,米泔水浸一宿,炒 白朮二两半,麸炒 甘草五钱,炙;三味入太阴脾经,助土以制水之甚。 吴茱萸五钱 干姜五钱七分;二味入厥阴肝经,泻木以抑母甚,母者水也,此实则泻其子也。 附子炮,一钱,一字引诸药至水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大枣一枚,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
温并汤 治火胜寒制。
黄蘗二两半,盐水炒 知母一两;二味入少阴肾经,助寒化以制火甚 黄芩五钱,酒炒 栀子仁四钱;二味入太阴脾经,助湿化以抑母甚 黄连一钱,姜汁炒,引诸药至火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灯心七根,莲子五枚,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燥并汤 治土胜风制。
川芎一两,米酢炒 当归一两半,酒洗;二味入厥阴肝经,助风化以制其湿 南星一两,汤炮七次 桑白皮蜜炙,七钱;二味泻燥夺母 大枣五枚,引诸药至湿地 川萆薢八钱,以散湿。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姜五片,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寒并汤 冶金胜火制。
肉桂二两,入少阴心经,助热化以制金甚 当归一两半,酒洗,助木生火以制燥甚 泽泻一两,入少阴肾经,泻寒以抑母 独活六钱;与泽泻同 桔梗三钱半,引诸药至燥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六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燥易则止。
灵沤渎并汤 治火胜阴精制。
天门冬去心,三两,净蜜汤浸 生地黄二两半,酒洗,入阴精,助水化以制热甚 柴胡五钱 连翘 黄芩各二钱;二味入雾沤渎抑甚。 地骨皮 黄蘗各二钱,二味引诸药至热胜之地。 右为粗末,每服七钱,灯心一撮,水一盏,煎七分,温服。